城市規劃者區別於其他建築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我是一名即將入學的城市規劃准研究生,但是似乎感覺自己只會畫快題和畫分析圖現狀圖。而且考研快題還拿了138(非老八校),我畫了很大氣力去學習。但是總聽說這類排布建築的總圖設計一般是建築專業的人去做的。規劃師似乎主要做是控規,和總規。既然這樣,為什麼本科教學花這麼多心思放在總圖設計上呢,而且考研為什麼不把控規和總規作為考察的重點呢?
規划行業從業十年,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解決你的困惑。
我將你的問題拆成兩個問題來回答。
一、城市規劃專業為什麼會從建築類專業獨立出來?
近代中國的城市規劃學科,受前蘇聯計劃經濟的影響非常大,十分突出和強調中央集權的色彩。
在城市規劃專業剛剛出現的時候,多數建築類院校將其作為建築學、交通等專業的附屬專業。建築老八校之一的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前身為西安冶金學院)在七八十年代有個專業叫做「總圖運輸設計」,這是該校城市規劃專業的前身。
那時的城市規劃學科更偏重於工程方向,一直未能脫離建築學而單獨存在。
跨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經濟開始了突飛猛進的十五年,這也是房地產行業發展最迅猛的十五年。
但是,經濟發展越迅速,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就越會失控。如果政府不能提供行知有效的行政手段去調節市場,就必然就會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經濟問題、環境問題甚至政治問題。
我們不光需要亞當斯密自由經濟的「無為而治」來使國家富強,更需要凱恩斯的「國家干預」來減少其負面的外在性。
的確,無論在政府行政框架下,還是在學術體系中,城市規劃是唯一能夠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落實到空間上的學科,但隨著時代發展,僅靠研究空間來應對城市的多元化發展必然會越來越乏力。
於是,城市規劃學科漸漸脫離建築學這類工程專業,逐漸開始發展自己的知識體系。
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布新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正式將「城鄉規劃學」提升為一級學科,屬於工學門類。下設區域發展與規劃、城鄉規劃與設計、住房與社區建設規劃、城鄉發展歷史與遺產保護規劃、城鄉生態環境與基礎設施規劃、城鄉規劃管理等二級學科。
同時,區域發展、地理信息、產業經濟、人文社科、農林氣象、互聯網虛擬空間……越來越多的「其它學科」被納入到城市規劃學科中來,這並非我們由過去的「唯空間論」慢慢過渡到「去物質化」,而是單一的城市空間規劃在這個時代根本無法應對城市這個越來越龐雜的巨系統,我們確切的需要其它專業來充實這門學科。
二、城市規劃工作者區和其它建築類專業工作者相比,優勢在哪裡?
和其它設計類行業相比,城市規划行業工作者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大局觀和協調能力。
首先說說大局觀。舉個例子,某大型項目立項,找項目經理推進項目,並找設計師做方案設計。
建築類專業從業人員對項目考慮的問題多為:
項目的受眾群體是誰?有什麼樣的針對性?
項目的開發建設量是多少?設計風格如何把握?
項目采主要用什麼結構什麼材料?造價是否符合預算?
項目的交通疏散、防火安全、場地排水等如何處理?功能布局如何滿足要求?
……
城市規劃專業從業人員對項目考慮的問題多為:
項目是否符合城市發展需求?能否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項目用地的產權歸屬如何?用地的拆遷成本是否直接影響到項目的可實施性?
項目是否符合城市總體規劃?是否違反總體規劃強制性要求?
項目所在用地的控規要求都有什麼?按照控規給定的設計條件,能否做出預期的設計方案?
項目周邊是否有快速路、地鐵、機場等方便的交通設施,它們對項目的正常運行會造成什麼影響?
項目對周邊會造成什麼影響?環境影響、人口影響、景觀影響、雜訊影響等因素造成的外部性是否會影響到最後的預期收益?
……
也許你發現了:
建築類專業考慮的問題更多是設計本身的相關問題;
城市規劃類專業則更多考慮影響項目最終走向的問題。
建築類專業是從甲方和設計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更多是自下而上;
城市規劃類專業是從政府、相關部門、規劃管理者、甲方等多角度去考慮問題,更多是自上而下。
規划行業從業多年的人,大多會養成這樣一種多角度綜合分析問題的思維習慣,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這些問題雖然面面俱到,但真正和設計本身相關的卻並不多。但是,這些看似和設計本身相關不大的東西,恰恰是決定這個項目可行性和最終走向的關鍵。最終的設計方案,往往就是這些外部條件綜合作用下的一個妥協產物而已。
所以,真正決定一個項目命運的,往往是城市規劃工作者。
即使刨除他們當中一部分人作為掌權者或規劃管理者的身份,他們的思維方式依然比其它行業的人更能影響一個項目的走向。
設計方案其實早已被限定在一個框架中,這個框架是多維的,包含了政治、經濟、社會、交通、環境等多種要素,城市規劃類從業人員的思考方式更接近於這個框架——儘管他們不直接進行項目的具體設計。
前廈門市規劃局局長趙燕菁可以將廈門市空間結構調整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從台海形式的角度去思考,立足翔安建設空港、強化金門吸引台商。這種思維方式和遠見卓識才是一個城市規劃工作者最核心的價值所在。
接著說說協調能力。
做設計的人,從始至終都在不停的協調各種矛盾衝突:藝術和技術的衝突,現實和理想的矛盾,功能和形式的衝突……
建築類專業的協調多為方案本身的協調,比如協調結構、設備、給排水、施工、造價等,屬於橫向協調。
城市規劃類專業的協調多為和其它不同部門的協調,比如行政管理部門(各級政府、規劃委員會、人大等)、不同職能部門(土地局、發改委、交通局、環保局等)、相關設計部門(勘探測繪、市政工程、建築設計、景觀設計、交通規劃等)等,屬於縱向協調。
所以,一個好的規劃師一定會協調各方利益,穩妥的推進一個項目,因為只有達到各方利益的平衡,項目實施才有可能進行,否則它永遠只是一個方案。
以上是我從業多年後對這個行業的一些拙見,希望與不同行業的人溝通和共勉。
最後針對你的問題補充說一下,有很多高校的規劃考研快題是以偏空間形態的考試為主。的確,正統的城市規划行業主要工作是區域規劃、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大型規劃項目;建築類專業在城市設計和修建性詳細規劃這類偏空間形態的研究上也有他們先天的優勢。
但是,除非你就是以經濟人文地理或公共管理方向研究為主,否則對這種空間形態的把握也是一個規劃從業人員的最基本的知識素養。
相信我,一個優秀的規劃師會能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審視問題,他們能看到其它專業從業人員看不到的東西……
城市規劃根本就不應該屬於建築專業。
城市規劃是一門方興未艾的新興綜合學科,其特點就在於極度的複雜和龐大,需要大量學科共同協作。建築專業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而目前的城市規劃學科現狀,確實是無法令人滿意,因為學科本質上還在初期的摸索階段,一切都還未知。實際上目前的城市規劃,我覺得只能算是淺層決策控制,雖然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但城市主體的人口、產業、經濟、社會要素的運行仍然是自發和基本失控的,比如交通擁堵,實體商業衰退,房地產泡沫,城中村貧民窟和治安問題,城市規劃決策是否真的合理高效,都不在規劃的掌控之中。
真正的科學的城市規劃機制還沒有被發明出來,一切還在醞釀中,類似於現代醫學之前的傳統醫學的狀態。現在的城市規划行業能夠規劃一些基礎設施,但無法規劃城市的本質運行。
城市是一種非常神奇的事物,也是人類最大的創造物,人類文明最重要的結晶。
神奇之處在於,雖然是人為有意識早就,甚至每個參與者都可以被當做理性可預測的因素,但城市整體的形態和運行,卻有著自身的客觀規律,不以具體人的意志為轉移。
曾經老舊的城市規劃學科,偏重於物質形態規劃,因為歷史的原因,往往來自地理學科和建築學科兩大派系,後來又被經濟產業規劃領域影響,可在很多人眼裡,其實城市規劃學科又不過是政府的一支筆,市長的一隻滑鼠。
那麼,城市規划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學科?城市規劃者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
首先,當然不是快題和分析圖,更不是總圖設計,至少應當是總規和控規編製——之所以有些學校不教,我想無非兩個原因,一是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城市規劃學科的特徵,用傳統建築學思維代替,二是也沒有能力去教真正的城市規劃,只好教點傳統建築學內容對付學生。
可以負責任的講,中國城市規劃最高水平的隊伍,並不在高校,而在骨幹行業的中字頭的規劃院,甚至在各種核心政治和經濟管理隊伍里。
我認為未來的真正的城市規劃,必然是囊括了行政、經濟、文化、通訊、數據、互聯網、交通、能源、環保等眾多方面高度複雜的巨型系統工程,要掌握複雜系統的規律,科學合理有效的預測和操作城市這個超級複雜系統,真正建設成高度發達的未來都市,顯然不是一兩個專業的問題,而是眾多前沿學科的聯合體。
這相當於放大了若干倍的類似於 建結水暖電多專業配合的體系,也類似於登月工程、國家電網這種重大工程的運行模式,只是更複雜。
其實今天每個城市重大項目決策所經過的城市規劃委員會,就具有類似的架構,幾乎各主要部門都需要參加,並且由市長領銜。
我猜想,未來城市規劃必定少不了人工智慧、物聯網和大數據的基礎性支撐,很可能只有依靠人工智慧網路,才能協調這麼多專業的協調行動,人腦早就無法獨立解決城市級別的問題。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交通規劃和管理。一個紅綠燈系統的最優化設計,就已經需要獨立的專業去做。
至於最後,是不是以後還有真正的掌控全局的規劃師,其實都是個問題。這裡我說的不是具體繪圖製作的、類似於今天筆杆子作用的控規、總規編製人員,而是能夠把握正確的城市發展方向,綜合各專業信息,制定正確發展戰略並把控多方面關鍵細節的總規劃師。
如果真的還能夠有這樣的角色,我是說如果,那麼總規劃師的最大核心競爭力,無非就是全面的知識結構,強大的綜合協調能力,卓越的遠見,以及最關鍵的,對超級複雜巨系統的深刻的洞察力。如果沒有,也許只能讓位於某種基於人工智慧演算法和各專業協調的委員會機制,就像今天的規劃決策機制的升級版。我知道很多規劃口的同學,已經在大量關注互聯網 大數據 物聯網 人工智慧 等前沿新興學科了,這些一定會成為核心競爭力。
-------------
有人會質疑是不是這樣的要求太超人了?我想補充兩點
1 這是現實的需求,對未來複雜城市經濟體的客觀需求,這個行業做不到,就會有另一個行業做到,這是行業競爭力和話語權之間的競爭,城市規劃學科可以有這個目標,但未必能實現。也許會被互聯網行業捷足先登呢,而現實主要是經濟學家和發改委在把持城市建設發展。
2 對個人是有很高要求的,但不代表是要個人完成整個規劃,這是一整個行業,至少是一個巨大團隊來完成的。城市建設的現狀就是這樣複雜,而且很多複雜學科也都是大團隊作業的。
幹什麼樣的活取決於你去什麼單位上班的呀……
1. 如果去的是規劃院
受政府規劃部門委託做總規、控規的那種,當然是以做總規 控規為主了啊……
甲方就是規劃局,規劃局當然不會親自捋袖子干……
那麼你就初步決定著一個區域、一個組團、一個片區的格局,一個城市未來發展的走向,影響著數十萬人的置業、生活。
跟隨政府一起畫大餅,政府賣地就是賣規劃,把一片不毛之地畫上河流湖泊,定位高端,然後就能拍出地王來……
想想,你的一筆改動就是好幾個億啊……那一坨坨焦黃色的居住用地,都是上千萬一畝的啊……
2. 如果去的是建築設計院
規劃、建築、(景觀)、結構、水電暖……
規劃是上游專業啊(可有可無的景觀很多時候也是往規劃方向發展的),跟房地產甲方、跟本院老闆交流最為密切,已經偏向於市場了,決定著能不能和老闆一起把這活拿下來……
甲方拿地之前找你做個強排,實現利潤最大化,好決定砸多少錢來拿地……此時核算指標最為關鍵,干這個還是你專業啊,做建築的取代不了……
一個小區不就是把樓塊往裡一塞,指標弄滿,然後戶型隨便一搞,甲方通過,剩下的扔給建築的摳戶型摳立面了么……
所以規劃是先行軍啊……這時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天天跟甲方和老闆混在一起,如果有真才實幹,還怕老闆不賞識,甲方不挖你?
3. 如果去的是房地產公司
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甲方。此時,當然是規劃專業重要了啊……你得懂門兒,免得設計院那幫小孩忽悠你,他們拿貌似高深的東西裝逼的時候要及時摁住……
他們吹牛逼的時候你要一句話把他噎住,一看你比他們還專業,就服帖了……
房地產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規劃最重要,這決定著公司生死啊……
老闆拿地之前讓你跟設計院做對接,弄個強排,核算個拿地金額上限……這時候你要是一迷糊,就把整個公司坑了啊……
真懷疑有些公司在鳥不拉屎的地方哐哐砸錢拿地王的時候,是規劃的把指標算錯了……
等地拿下來,項目定下來之後,就要做修規了啊,也就是修建性詳細規劃,也就是你說的總圖……這個很重要的啊……
甲方設計部門跟設計院對接主要就是對接這個……其餘普通民眾真正關心的戶型、立面,隨便搞搞就好了啊……房子又不愁賣……愁賣也多半是因為市場不好、定位不準、戶型配比不對啊……所以還是修規的問題……
當然啦,立面和戶型還是要盯一盯的,把乙方叫過來開會嘛……隨時批判一番,讓他們用點心!
立面不好了,說一句:丑,改。
至於戶型,有營銷的呢,他們比你懂……
戶型多大,配比多少……營銷說了算……
產品設計總監常跟營銷部門說的一句話:我們就是廚師,什麼飯都可以做,至於想吃什麼樣的,還是你們說了算……
對啊,想要多大的,從標準化戶型庫里隨手一撈,一堆戶型就出來了嘛……
85、115、135、165還是606?咱都有。
4. 如果去的是房地產媒體
當然是懂規劃更容易裝逼了啊……
分析區位啊、房價啊……
算每畝單價、樓麵價,分析這塊地會不會出地王……
分析一個控規的出爐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對房價的影響……
懂歷史、懂文脈,懂城市更迭,懂得城鎮化、郊區化、逆城鎮化、再城鎮化這四個階段,更容易體悟到深層次的城市發展規律……
更能知道以後在哪兒置業會快速升值……
又知道小區層級,分得清居住區、小區、組團,理得明人口規模……
而這一切都是你裝逼的資本……
做媒體不就是帶你裝逼帶你飛的嘛……
會畫快題多棒啊,拍地前後,隨手整個5毛錢的強排方案往文章里一塞,再分析一番……嘖嘖……羨煞那幫文科出身的寫手了……
---------------------------------------------------
你為什麼要相信我說的這些呢……
因為……
以上四種單位,除了第一個,我都待過……
哈哈哈哈哈哈……很奇怪,我粗略的看了一下,在這樣一個關於「規劃師」的論題里,真正答題的規劃師確沒有幾個。高票的「職業建築師」從大而全的論調里,將規劃師的職業定位和能力素養的要求「定義「了一番——我認為這種定義是典型的「自我定義」。令我大為不解的是,應該不少現實意義上的規劃從業者似乎認同這個答案,以至於第二號位的「註冊規劃師」的答案響應者寥寥。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再一次證明規劃師的執業認同的缺失,國內規劃學科發展的失范。
- 城市規劃不是建築學。對空間問題的解決規劃師也絕不強於建築師,即使重新套一個「城市設計」的帽子,歸根到底,它還是建築師的「業務拓展」。別扯什麼「空間問題的解決也要協調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問題」的陳詞濫調。好的空間方案就是指解決了社會、經濟與物質空間的矛盾。好的空間方案就是物質空間決定論的,就是對社會綜合問題的解決途徑。從城市的故紙堆里來回的看,物質空間的解決方案都是解決城市問題的正途。
- 但是物質空間的解決方案又並不總是解決城市問題的高效的辦法,也不一定總是公平的辦法。這是由城市中「人」的自身的認知方式所決定的。人會從眾、會被煽動,人會感性會懷舊,人會憐憫會同情,人也會殘忍而充滿權力慾望……人的認知局限意味著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巨構體也存在著局限。這便有了車行道被高高架起、自行車道路權爭奪、釘子戶、平民窟、大廣場,老城更新等城市特徵的表象。
- 因此,城市規劃顯然不是科學,也沒有什麼「科學的城市規劃的機制」是否能夠「被發明」的問題。它是典型的「範式」學科。這裡面有個典型的「皮划艇」的比喻:城市發展是水流,而人的能力是在水流中把控方向,施展力量,駛向終點。規劃自身不是科學,並不妨礙它使用科學的方法。比如人口增長的預測如何更為有效準確,人口聚居特徵的描述如何更為精確,什麼樣的交通方式何種條件下更為高效,這些問題都可證偽,都可以用科學的方式獲得解答。規劃師可以作為求解這些問題的研究者,也可以僅僅作為這些回答的引用者,應用家。因此,城市規劃並不需要成為一個多種學科的綜合——沒有必要,也絕不高效;城市規劃師也不需要成為一個掌握多種知識的博學者——而應是強健的活動家,知識運用的靈活選手。
- 正是因為,城市規劃是一種「範式」的學科,它也就具有了一個極具可塑性的特質。正如 @Syllogism在評論中所說的那樣,英國的規劃也不是中國的規劃;美國的規劃和中、英都有差異。有沒有英國、美國規劃更好、中國規劃更差的結論呢?我認為不妨作這樣的設想:英國的規劃運用到美國會不會比美國的規劃更有效率?運用英美規劃的中國地區會不會更美好?一方面這樣的試驗幾乎無從開展,另一方面,也覺得沒有人可以開出「試驗預期成果」的企劃書。城市規劃的範式可以被塑造,它作為計劃的手段是覆蓋更多的領域——從國土開發到你家外牆裝修的顏色——以實現一個「更美好城市」的目的,還是收縮起來,只管其中的10%,以實現一個似乎「更自由的城市」。不要笑,英國的規劃就經歷過這樣的變遷,美國的規劃也經歷了從無到有的轉換。塑造城市規劃的範式,是包括規劃師在類的社會共同責任,規劃師當然毫無疑問是這一責任的先鋒。那些吐槽規劃師的「背黑鍋」的老梗,不過是這一責任與能力失衡的職業困局而已。
- 規劃師不是市長,市長也絕對不是規劃師。那些妄圖壟斷決策的,或者試圖壟斷規劃決策的願望,要麼不懂規劃,要麼不懂什麼叫決策。規劃師,並不掌握城市規劃的真理,而「市長」確確實實掌握權力。維持規劃師職業價值的隱含條件只有一個,那就規劃師個人價值實現與公共利益實現的一致性。但什麼是公共利益?什麼又是城市規劃中的公共利益?是潔凈的水和空氣,舒暢的交通,還是居者有其屋的公平?我不認為這個問題有最終的答案——這也絕對是可以被塑造的範式概念。
以上,我講了兩個內容:一是城市規劃是範式學科,可以被塑造,規劃師是這一過程重要的參與者。二是城市規劃是計劃的手段,規劃師是這手段重要的運用、執行者。
為了有利於閱讀友好的篇幅,我不打算繼續展開規劃師的核心競爭力的分論點了——抱歉文不對題。歡迎評論交流。
規劃學會了畫總圖才能強排出容積率。。。然後建築師再根據你的容積率再去強排。。。哈哈哈哈
作為建築從業者,試著回答一下,拋磚引玉。
先說下我個人對於城市規劃的感受吧。城市規劃非常非常重要!其重要性要遠遠大於建築設計!規劃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城市的生死,而這是建築設計無法影響的。而依題主所描述教育現狀來看,至少在教育這一塊是有所偏差的。我非教育方面的專家,沒法說提供建議,只是覺得相關從業者請不要再一葉障目了,看到柯布西耶式的花園城市樓盤一座座的蓋起,城市肌理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堵塞,區域之間變得越來越孤立、越來越蕭條(還好中國有足夠的人口支撐著),我都會覺得憤怒、失望。
相信題主一定讀過那本膾炙人口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我本人主要在洛杉磯和北京生活過一段日子,在我去了紐約之後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洛杉磯和北京的城市規劃是如何失敗,如何荒唐。如果紐約算作是青春健康的小夥子的話,北京和洛杉磯就像得了高血壓高血脂的大胖子。看了紐約才知道什麼樣的路網才是有利於城市運轉的(絕非又寬又高的環線,恰恰相反應該是窄窄的密密麻麻的網狀線)。前兩天在北京打車的時候的哥還跟我抱怨,就應該把路都修成20車道,這樣就不堵了。絕大多數居民和決策者(我不清楚領導層到底是怎麼想的,我只是從實際結果去推測)沒有意識到這種寬車道既是對城市肌理的切割(感受一下被10車道馬路像河流或是山谷隔開的感覺吧)又是對城市空間的惡性低密度擴張使得本來就稀疏的人流量更加稀疏(感受下西直門橋附近的環境,四個路口就像四座孤島一樣,有的人天天路過那卻可能都不知道馬路對面長啥樣)。而北京不還是按照這種思路再擴建嗎?看看四環外的若干新規劃的區域...又是一座座孤島...
以北京為首的規劃思路正在毒害著其他的城市。看看全國的市政府大樓所在區域的規劃吧,那個不是天安門廣場的複製品。故宮象徵著皇權,大廣場,寬馬路,都給人威嚴的感覺。但這種思路不適合熱熱鬧鬧的城市。北京已經沒救了(除非全拆了重建),但那些後發展的城市還有救。
我寫的這些可能沒有給題主有太多現實上的建議。但是對於競爭力來講,我真的覺得學校不要再教那些假大空的東西了,不然城市規劃者特別容易失去話語權。競爭力就來源於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何看到問題並且知道該怎樣解決,我認為這是題主需要關注的地方。這很寬,不是畫好總平這種事能解決的,需要大量的學習特別是外國的經驗(相對國內而言假大空的現象極少),以及常年的積累。我沒有相關從業經驗所以提供不了具體建議,這些文字只是我的生活所感,希望有所幫助。
同學你好!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去DreamSchool 讀藝術 - 知乎專欄
從當今景觀,建築, 規劃的從業狀況以及行業發展來看,行業的從業莊客決定了學科的大部分實踐競爭力。如果從所謂的一些大眾認知中,覺得做建築的隨便就能做個景觀,那麼說明景觀的技術堡壘薄弱, 反之,做景觀的隨便能做個規劃,說明規划行業的技術堡壘低。 雖然行業中間的流動性確實存在很多, 但是單純拋開技術的部分, 從設計角度來看, 學土木的用點心是可以做建築和景觀的, 學景觀的用點心也是可以做建築的, 學規劃的用點心花點時間也是可以做建築和景觀的, 都是一個學習和掌握新技能的過程。 那麼景觀, 建築以及規劃核心差異就在技術領域以及設計觀念這兩點上了。 因為有了這些核心的差異, 那麼相關專業才會突出有核心競爭力。
景觀設計關心的是【地景】,LANDscape. 就是人類生存狀態在大地上的具體表現。 LANDscape說明了人與自然的關係, 也表達了文化內。 這個學科是從大自然的熱吻帝景到城鄉、社區、居家的環境規劃與空間設計。
建築專業,通常是研究那些為人類活動提供空間的、或者說擁有內部空間的構造物進行規劃、設計、施工而後使用的行為過程的全體或一部分。建築除了包含規劃、設計並建造出能反應功能的型式、空間和環境,也需要將技術、社會、自然環境和美學納入考量。這樣的過程需要的是對創意的掌控,以及讓材料、科技、光線和陰影能彼此共同合作。此外,建築也是一個將建築物和構造物實現的過程,因此需要考量許多實際的層面,包括工程進度、預算估計和施工管理。
而城市規劃,是處理城市及其鄰近區域的工程建設、經濟、社會、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對未來發展預測的專門學問或學科。它的對象偏重於城市物質形態的部分,涉及城市中產業的區域布局、建築物的區域布局和分類管制、道路及運輸設施的設置、公共設施的規劃建設及城市工程的安排,主要內容有空間規劃、道路交通規劃、綠化植被和水體規劃等內容。
在行業發展歷史上, 景觀是相對建築以及規划起步較晚的專業, 從人類對空間的需求以及認知來看, 景觀是基於建築以及規划起步之後, 隨著人們對環境意識的加強從而起步的一個行業。 同時設計的範圍, 尺度以及切入點是不一樣的,這就是說反扣到文章主題所謂景觀的核心競爭力, 就是景觀專業的設計概念。 景觀建築專業是著手在天地間繪製, 而非限制在某一特定空間中繪製。
前段時間我和一名藝術家同時也是做景觀設計的前輩聊天, 他說道「景觀設計區別於室內, 建築, 以及規劃,最難的就是尺度的把控。」
如今旅遊開發, 鄉村規劃的盛行,使得很多畢業生都轟轟烈烈的參與到相關項目中去。然而在這些年的工作中, 也發現,很多國內風景園林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 沒有能力真正的把控大尺度場地的規劃。從而反應出教育體系的不完善以及與相關就業市場的不掛鉤。
可能到最後,都不會有一個準確的答案告訴你景觀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反而,請同學們都想想,不管任何專業, 那麼對於你自己, 你在這個專業里,你的核心競爭力又是什麼呢?或者你希望你在這個專業里有怎樣的核心競爭力呢?只有你自己具備了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你才能在行業中繼續走下去,不被這個行業所淘汰。
恩 就回答這麼多!謝謝!
分割線————————————————————————————————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去DreamSchool 讀藝術 - 知乎專欄
如有問題的同學,可以再問題下進行評論留言,也可私信戳!
規劃的重要性遠大於建築,就像將軍和士兵。
但,學規划出來大多數人還是在畫圖,就像將軍身邊的勤務兵。
個人認為,學建築可以懂規劃或者做規劃的活,但學規劃是不能懂建築的。
個人淺見。我看了三位高票的回答,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城市規劃作為一門學科,顯然是一門科學。這門學科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文明對空間發展的科學控制方面。所以,不要聽有人跟你瞎咧咧說什麼城市規劃不是科學這樣的陳詞濫調。如果城市規劃都不是科學,自然科學也談不上是科學,科學理念也從來不存在過。城市規劃屬於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互交叉的一種科學,但更偏向於社會科學。在這裡,建議你最好能夠閱讀科學哲學方面相關的文獻,一定要搞清楚科學是什麼。(需要指明的一點是,你是研究生,不是本科生,你需要知道的不僅僅是這件事如何做,更需要的是這件事是怎麼來的。)簡言之,自然科學處理的對象沒有思想,是原子分子等等一系列存在的能夠看得見摸得到的實在的東西,這種東西可以用一系列測量工具去測量,包括質量、尺度、顏色等等一系列東西;而社會科學處理的核心是人,包括人的心理思想行為等等,這種東西不同的大腦有不同的看法,難以精確定義,這個時候也是看似「最不科學」的地方;所以相比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裡理論頗多。但是無論哪種理論,都是對事物的猜測,無所謂對錯,只有誰更能解釋和還原事物本身一說。城市規劃則是通過認識社會科學中的人和事,建立最基本的理論框架,然後結合自然科學中的空間認知,然後定向的引導和改造空間,最後使得空間同時具備了社會和自然的雙重屬性。因此,做城市規劃,實際上要有兩手準備,一方面要不斷的認識社會,一方面要不斷地認識自然。
第二,城市規劃的核心競爭力有兩個方面,科學思維和操作手段。前者是思想和理念,後者是方法和工具。思想和理念處理的是大關係問題,譬如今年高考一卷裡面談到了人和數字的關係問題,人和數字能不能完全對等,這就是一個思想問題。如果人和數字等價,那我們現在搞得經濟數字論就是無可挑剔的,如果人除了數字之外還有其他的不可以用數字表達的東西,那我們就得探索可以用於表現這部分非數字化的東西,所以現在有人提「以人為本」的一些論調。方法和工具是實際操作的問題,這個問題直接對接社會,而社會本身就不是某個學科單獨能夠解決的一個事情,需要大量的學科在一起討論,找到共識,然後從共識中不斷找到進一步解決方法。譬如建築設計做得再好再牛逼,那也是一堆鋼筋混凝土,如果沒有社會參與,那就是一堆垃圾,沒有實際價值。所以,你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之中,要關注思想和手段兩個方面。這也是為什麼袁老師在一開始說的讓你最後關注一些互聯網工具的手段的重要原因。一旦思想改變,隨著思想衍生的操作手段也會發生改變,譬如為什麼你做項目的時候,領導的思想往往是一個最核心的指揮棒。這裡並沒有拍領導馬屁的意思,你要意識到領導接收的信息要比你多的多,他得到的思想往往是各路精英思想的最高綜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你的信息源比他少的少,你得到的結論只是側面的側面;並且,隨著領導素質的穩步提高,思想上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講平衡,我覺得社會上無論哪個學科都無法取代領導這個位置。
第三,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的關係就如同卡車和蘋果的關係。卡車不屬於蘋果,蘋果也不屬於卡車,這主要是因為兩個學科處理的問題完全不同,強行進行合併,會引來科學研究上的混亂。但是卡車運蘋果可以讓蘋果銷往各地,這就是兩個能夠契合的點所在。研究蘋果的人往往研究的是蘋果自身的成色比例質量;研究卡車的人往往研究的是載重速度車型。但是現在兩種類型的研究人員都在研究一個問題,那就是「卡車載蘋果運往各地」,這個時候就是關注卡車和蘋果相互適應的一種整體的改造升級,這便是「城市設計」。這裡不存在誰比誰更重要,而是誰比誰更能意識到兩個本來是一體的關係。很多建築設計的人看不上城市規劃,說你們畫的色塊都什麼玩意,完全沒有作用,因為他們只看到了牆上的圖,忽略了生產這張圖的複雜過程;很多城市規劃的人也看不上建築設計,說你們搞的形式都什麼玩意,太難看了,因為他們看到的是建築群的效果,忽略了建築單體對個體的作用。
第四,本科訓練的雖然是總圖,但真正的關注點在於總圖背後的文本和說明書,是總圖背後的深層邏輯;研究生考試考的是基本技能,就如同高考考的是語數外一樣,真正的提高在研究生學習過程中,而不是考試的那幾個小時。
最後,提點建議。
你對事物的認識程度決定了你改造事物的水平和高度。無論是規劃大師還是建築大師,他們的水平在於他們對學科的認識比你更加清晰,能夠綜合各方觀點,然後篩選出最合乎邏輯的一套東西。這一點不僅僅是大師有這樣的思維,我黨的各級領導、社會各界的老闆等實際上都是這樣的一套思維方式。所以,你不僅要關注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中的精英在如何想問題,更要關注那些領導企業主在如何想問題。這樣有利於你的思維訓練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
施政意圖的糖衣。
根據施政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論證,保證決策的形式科學,達到預定的利益劃分。
目前的城市規劃者還更多的是以技術為主的,但未來的城市規劃者將更多的是協調性的,需要更寬廣的視野。走在最前的是各個城市的市長。
我覺得城市規劃和建築已經不是一個思維模式,思維級別的了。
城市規劃或許像是在下一盤棋,叫做築城,每一步都需要經過深思熟慮,全局思考,多方協調。嗯,我覺得規劃師的核心競爭力就體現在這裡,我們必須比建築師往上思考一層,需要宏觀的去解讀政策,人口,經濟,科技等領域的發展態勢,善於給城市發展把脈……
目前國內城規分三種:
1、建築學院的城規,最傳統的城市規劃專業,比如老八校。
2、人文經濟地理髮展起來的城市規劃,比如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的城市規劃。
首頁 -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北京大學城鄉規劃專業發端於1955年地質地理系的經濟地理專業。」
3、公共管理學院里的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與管理系 人民大學
然後回答題主的問題:
但是總聽說這類排布建築的總圖設計一般是建築專業的人去做的。規劃師似乎主要做是控規,和總規。既然這樣,為什麼本科教學花這麼多心思放在總圖設計上呢,而且考研為什麼不把控規和總規作為考察的重點呢?
規劃師確實主要做控規,但是上述三種城規專業,唯獨建築學裡的城規(最傳統的城規),是講究【設計能力】的。
而這種設計能力,主要在總圖設計上面。雖然並非最關鍵因素,老八校的總圖都比較強調畫面表達。這是老八校強調設計的一個方面。
而控規和總規在原理和總圖兩門課都有表現,但是不會把背規範作為考試對象,更強調原理掌握和設計能力。
不同階段,不同競爭力吧。
城市擴展階段,工程技術遠比人文、經濟、政治有用的多,路划出去了,用地排了,不用你操心,馬上就有項目進來。這個時候,你的快題,你的規劃能力就非常有用。
城市提升(無法擴展)階段,開始要用經濟學、要有大數據分析,要讓你的土地、空間和項目產生更多的價值和效率,。
這實際就是趙燕菁說的兩個規劃階段。
未來,假如,我是說假如政府權力能收縮一點,允許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居民自治,那麼我們規劃就會像美國一樣,走社區調解的路線。
核心競爭力是你所在的甲方拿的地塊夠大,如果你的面積只夠做個單體建築,那跟單純的建築設計就沒什麼大區別了。
規劃一般考兩門課,一門是規劃原理,舊考察你對經濟,社會,交通,生態等領域的知識掌握程度。
另一門是快題,考察對空間的基本組織能力。不同的尺度下,組織的元素是不一樣的。超大尺度下是組織不同規模的城鎮和交通設施,大尺度下組織用地和道路,小尺度下組織建築空間和公共空間。試想一下,你連小尺度空間都組織不好,如何組織大尺度的?何況,能組織大尺度和超大尺度空間的設計院並不多。
以下回答純屬個人淺見
想一想,景觀專業相對其他建築類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建築專業相對其他建築類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室內設計專業相對其他建築類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我之前在一個嘲諷建築專業的某些人自我實現慾望過強,對建築師的地位過分拔高的答案里說
「 我都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建築構造也分出去單設專業了,甚至建築內部空間規劃也分出去單設專業,嗯建築物理基本分得差不多了,總之各位大師只管高大上的天馬行空,一切low逼技術問題都讓其他專業的小弟解決,業主用的不爽的一概槍斃,然後還吹一樣的牛逼,拿一樣的設計費,吼不吼啊?」
這段有點尖酸刻薄了,(我這人就這樣沒辦法,想到哪說到哪所以絕對不討人喜歡的。),不過其實我對越來越多的專業分離其實是贊同的,包括說建築構造也應該從建築專業分出去是認真的,因為構造並不是建築專業核心能力的組成部分。
其實我個人覺得,建築類專業還不如叫空間和環境設計更好,因為實際上不管是建築還是規劃還是景觀,說是綜合學科,實際上關心最多的還是人類活動空間的營造,是環境存在與人的交互,這也是我們這些專業的共性所在;對空間以及環境如何影響人的行為,如何為不同的活動營造最合適的空間的能力,也是我們這些人相對其他專業的人的核心競爭力。
我發現我挺喜歡核心競爭力這個說法的。
我們這些專業大概是因為需要學習很多相關知識,學得多了好多人都有一種自己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幻覺。經常看到建築學學生覺得自己畫畫已經可以超過專業藝術家了,規劃學學生覺得自己可以當領導指點江山了,景觀的同學們似乎倒是一向比較謙遜,值得學習。
實際上建築學的人,結構了解得再多,能比結構設計師更牛嗎?玩聲光玩得再厲害,還比得過搞物理的?? 對建築材料再了解,搞的過真正玩材料的??對文脈再能侃,侃得過學歷史的??
景觀的人,對植物再怎麼了解,了解得過植物學家嘛?再懂生態學,搞得過生態學家嗎?
規劃的人,對經濟的了解能比得過經濟學家?對社會文化的了解能比得過社會學家??對道路交通的了解還真能懟贏專業搞道路的?想指點江山人家市長還沒說話呢。
不可能啥都通的,其實我們了解的東西再多,真正玩得轉,也應該玩轉的還是空間、環境而已。
結構工程師多半是不會去專門研究房間的空間高度到底多高才能讓人感覺舒服,植物學家多半也不會關心植物種類搭配和位置安排對人有什麼影響,經濟學專家可能知道怎麼對一座城市的經濟規模和產業成分進行預測,但是多半不會去想,什麼樣規模的城市,需要多大的用地,不同產業應該怎麼在空間上分布比較合理。
我們都是綜合學科,綜合就綜合在,把各種學科當中,有關空間、環境存在和人類活動之間的關係的部分給集中起來了,這些東西在他們本來的專業中,可能只是細枝末節,可能只是一個研究方向,但是對我們這些人來說,這些幾乎就是我們關心的全部。對這些以外的東西研究得再多再深入,比如規劃師下苦功研究怎麼給城市經濟運行搞數學建模、景觀師苦練畫工幾大畫種無所不通,建築師鑽研結構還有材料發sci之類的,鑒於每個人精力有限我覺得你不是大牛還不如改行得了.......
再打個比方吧,我老婆大學是學安全工程的,按照我們這些人喜歡標榜綜合學科、無所不通的思路,安全工程師是不是更應該天上地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啊,不是的啊,他們只關心這個東西會不會有安全隱患,怎麼搞能消除安全隱患,怎麼樣處理安全事故。這些東西可能跟物理有關的拿一點,跟化學有關的拿一點,什麼相關專業知識,發現安全有關的都拿一點,他們還學過怎麼畫建築平面圖來著,不過不用擔心他們回來搶建築的飯碗,人家實際學的是怎麼挑你這個建築的毛病,看看哪裡容易起火容易出事故而已,不會想著靠那點畫圖功夫拿獎的。
反過來,我們這些人也不要整天想著搶別人的飯碗,建築師不要覺得結構自己也搞得定,規劃師不要整天對經濟政策指手劃腳,景觀師也不要覺得我的生物學優勢很大可以去試試發發論文了,我們的核心不在這些東西上面。這也是我為啥真心覺得構造可以自立門戶,因為它太專門了,深入研究下去,很多東西跟空間營造已經扯不上太大關係了。
說了這麼多,好像還沒有回答到問題,那麼我現在轉回來,相對圈子外面的人,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對空間的把握,對人在空間中受到的影響的研究,對空間營造的經驗積累等等,那麼自己內部呢,都是玩空間的,都是揣摩人對空間的需要的,有什麼不同呢?? 沒什麼不同又何來核心競爭力呢??
其實我們相互之間,比較起來,核心競爭力其實在外邊,對不同相關領域知識結構的了解,能夠熟練運用不同的相關學科研究工具,擅長與不同相關專業人士的對接,就是我們這些專業之間知識技能結構的本質區別,那麼為什麼我們對接的領域會不一樣呢,因為我們研究的空間的尺度還有類型不一樣,所以需要的工具也就不一樣了。
宏觀經濟學大約在建築師的工作里起不到啥作用,規劃師也不太會關心建築表面用什麼類型的塗料比較好,景觀師大約會表示工業區對用水量有啥要求這種事情干我啥事,這就區別開了嘛
所以相對其他建築專業,城市規劃者的核心競爭力是對城市還有區域尺度下空間環境指標的了解,對於城市人口級別規模的人群整體行為的了解,熟練的使用適用於這個空間尺度的相關專業知識成果作為工具的能力,當然還有跟這些領域專家(尤其是各位指點江山的大佬)嘮嗑的能力。
其實我們這幾個專業之間的界限不是特別清楚,本來各種類型空間的界限就是模糊的,互相之間串串門搶槍活是很正常的事情嘛。足夠牛逼,技能欄夠長的話規劃建築室內景觀到處搶活也不是不行,現在這種牛人就已經不少。
城市規劃的畫風跟建築學還有景觀室內看起來都有點不一樣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尺度到了城市的地步,人群變成了人口,走道變成了街道,房間變成了城區,這樣的量變已經足夠產生質變了,你看我們有的時候關心書面文字規定可能比關心圖紙還多了,搞得好像在立法一樣(其實確實有點立法的意思),但是核心其實還是圍繞「空間」打轉轉的,文本里描述得再多還是為了營造城市空間而做的,這點畫風差異我覺得還不至於讓城規獨立出去,頂多再分成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嘛,一個注重實體層面的設計,一個注重政策層面的引導和控制,當年室內不也是建築師乾的活嘛,沒毛病的。
守住對自己專業邊界的把握,才能讓我們能夠不迷失在相關知識的汪洋大海里,也不用搞不清自己能搞點啥鬧到要跟國務院攬活干。指點江山那是市長市委書記乾的活,他們指點完了,加班加點搞清楚: 江具體在哪?山具體在哪?該長啥樣?江要不要挖山要不要堆?找誰挖找誰堆?怎麼挖怎麼堆?怎麼保證以後碧水長流青山常在? 這種苦逼事才是規劃佬該乾的。
說實在話人口預測、經濟規模預測這種事情我都不知道為什麼要規劃師來干,一整個專業研究團隊都不一定搞得定的活交給設計院幾個設計人員就能搞准啦?然後這幾個傢伙不但能預測人口還能研究經濟還能搞得定路網還要會畫圖會寫文本條文上得了酒桌下得了工地?咋不上天呢?就我看到的規劃案例,還真沒幾個單純靠幾個規劃師能把人口預測這點事真的弄准了的..............
所以之前做一個產業規劃其實我是想推掉的,因為當地政府實際上搞不清楚自己想要搞什麼產業,我們做設計做規劃的,頂多能告訴你你定下的產業放哪裡比較合適,怎麼樣的空間布局能盡量發揮產業之間的協同作用同時避免負面效應,這些我們都在行,你讓我們給你確定產業發展方向,制定產業發展策略,甚至都扯到制定經濟政策文件這種事上了,我覺得不加錢讓我們配個經濟學家團隊這活是幹不了的,幹了也就是打個毛估估(嗯 最後這個毛估估我們搞了不少工作,熬了不少夜,還是儘力打了,沒辦法領導他們覺得規劃嘛,就該啥都能規劃,然後公司又捨不得設計費。。。。。),這已經不是我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啦。
其實以我的水平來討論這種問題顯然是非常自不量力的,但是提供點思路總是好的嘛,而且第一次回答這種嚴肅的大問題有種裝完逼就跑的趕腳,真刺激..........
一,更加廣博的知識
城市規劃涉獵知識體系極廣。重要的學科與城市有關的,都是城市規劃學科的相關知識。以城市為前綴,有經濟學,政治學,地理學,社會學,生態學等等。如果說建築是藝術和工程的結合,那麼城市規劃涉及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
二,對複雜城市問題的深入剖析和思考能力。
正是由於城市是一個複雜系統,所以城市問題非常複雜。其影響因素眾多,各因素的變化趨勢不同,作用機制複雜,更像是醫學,很多情況下城市問題癥狀,比如交通問題,社會隔離問題,包括房價問題,是多種因素疊加、相互作用的結果。城市規劃研究者,規劃者和決策者,在有限的知識和時空範圍內,要對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找到癥結所在,需要強大的分析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三,解決城市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也正因為以上兩點,針對特定城市問題,做出規劃方案,正如醫生針對特定癥狀開出藥方。既需要對未來趨勢的準確判斷,也需要懂得從社會,經濟,政策等多維策略多管齊下,才能收效。
但是,未來不可預測,加之城市複雜系統的混沌效應,作為一項預測和計劃未來的學科,城市規劃本身就是一項不可能完美完成任務的工作。
城市規劃的實際效果,其實是人類在有限認知下做出的最優解。
如果要關注考研,考博和註冊規劃師考試,可以關注我的live。裡面分享了我總結的知識卡片法。這個方法幫助我拿到當年的考博最高分和註冊規劃師地區最高分。
知乎 Live:我的大學生活:從學霸到規劃設計創業者 https://www.zhihu.com/lives/926754500130279424?utm_source=zhihuutm_medium=social
如果要關注規劃設計行業的職業設計和晉陞路線,技術,管理和商務能力的培養,可以關注我的專欄。
知乎專欄·「賺錢與財務自由」- https://zhuanlan.zhihu.com/c_150038477?utm_source=zhihuutm_medium=social
如果作為在讀大學生,或者打算考在職研和在職博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專欄。
知乎專欄·「人生選擇和職業發展」- https://zhuanlan.zhihu.com/c_150129975?utm_source=zhihuutm_medium=social可能不是非常切題,我只是比較一下規劃相對建築來說的優勢。
本人本科建築,研究生雖拿的學位是建築,但跟的導師是規劃方向,因此建築規劃都懂點,但都是個半吊子。在此談談自己的想法。
第一,規劃相比建築來說更宏觀,看問題更全面,思維方式更開闊,有利於個人全面發展。
建築往往只盯著一個小地塊,從設計的角度鑽研,怎樣的排布更合適,怎樣的立面更好看,雖然說這當然也很重要,但個人認為跟整個城市的發展比起來簡直九牛一毛,微乎其微。而且本人自身體會,做建築的往往看問題更片面,因為整個知識還沒能成一個體系嘛(當然這只是針對我自己來說,不包括那些建築大師)。而規劃培養的是一個人的宏觀眼光,相當完整的知識體系,歷史、經濟、產業等等,針對的是整個城市乃至整個國家整個世界的發展方向,而全面發展這一點我覺得不僅是針對規劃師,而且是針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個人堅定認為規劃比建築更甚一籌。
第二,行業發展前景更好。
前幾年建築熱,為什麼,城市發展建設的需求啊,這幾年建築行業節節敗退,因為飽和了,建設量明顯少了。但規劃不一樣,領導人總會換屆吧,每屆領導一上台就是一輪新規劃的開始,城市發展擺在那邊,規劃的龍頭作用也將一直體現。
第三,針對個人來說,規划行業比建築行業稍微輕鬆那麼一點點,真的只是一點點而已。
不是說規劃不累,規劃也相當累,但因為整個項目周期相對建築來說會長一些,因此時間分配更為自由一些,比如一個項目時間緊的話,可以選擇每天加班到晚上就九十點也基本差不多。因此也能夠保證基本的睡眠。而建築周期短,經常說幾天拿出方案來,那就不得不熬夜了。
說了這麼多,最後再說說自己的經歷。
非常感謝我的研究生導師楊老師,把我領進規劃的大門,至今仍時常想起您的「嘮叨」,在工作中幫助我許多。
最初畢業找工作也是相當迷茫,仍未看清方向,陰錯陽差進了規劃院的建築所,天天畫施工圖,這對一個研究生來說相當痛苦,一個是完全不會,一個是自己的知識體系完全用不上。鬱悶了一段時間後機緣巧合換到了規劃所,此後才覺得人生方向漸漸明晰,奮鬥目標更加明確。
個人觀點,建築師勿噴。ps:手機黨碼字真不容易.....
1.城市規劃快題不是建築總圖,城市規劃快題不是建築總圖,城市規劃快題不是建築總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2.你考的學校是建築學背景設立的城市規劃專業,老師大多建築學出身,讓他們考核經濟地理等專業不現實,如果題目尺度太小只是建築總圖概念那是老師的責任
3.目前來說快題是審視學生規劃基礎最高效的考查方式,尤其是大範圍的快題可以體現的信息量極大,當然再做個彙報就更好了,但是考研不可能讓你見判卷老師
4.已經在嘗試在快題考試中增加控規內容,但是僅僅是嘗試,控規快題太難考生畫的大多沒法要
5.原因如上,補充一點支持袁牧的答案,規劃是一個涉及內容過於龐雜的學科,與建築學生直接就能做項目不同,規劃的學生即使研究生畢業大多也都不知道規划到底要做什麼,需要長時間的培養才能勝任基礎的工作,路還很長,加油
推薦閱讀:
※你的城市周邊都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適合露營的地點?
※有哪些城市附近有可以鳥瞰全城的山坡?
※武漢有哪些好?
※有什麼地方的古代地名其實不怎麼樣卻被瘋狂追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