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攝影展是什麼樣子?
謝邀.....我覺得我回答這個問題實在是太吃力了,只好從我自身的角度來分享幾個簡單的案例。更好的回答還是邀請更專業的攝影策展人來回答吧。
國內有幾大攝影節,就是集中做攝影展的活動。我參加過平遙攝影節、大理攝影節、麗水攝影節。在這些攝影節上能集中的看到很多影展。有個展(攝影師個人展覽)也有連展(多位攝影師在一起,提供作品做一個大型展),還會有一些主題展(根據一個主題,邀請多位攝影師共同參展)。
在我看到的國內攝影節裡面,展覽質量參差不齊,有非常好的策展,也有完全不懂策展瞎扯淡的。也有的攝影師認為攝影展無非就是掛個照片而已。不同的態度決定了不同的展覽狀態。
想做好一次攝影展覽,我們前期的準備也很多。
1,比如作品的輸出製作。目前比較好的攝影輸出工藝是愛普生的藝術微噴,照片列印的紙也有不同的要求,分別會有不同的效果。比如比較常用的有愛普生原裝光面紙(反光效果強、色彩更艷麗,細節更豐富)、愛普生原裝絨面紙(反光效果小,更適宜觀看,顆粒感強)、博物館收藏級無酸紙(貌似是目前照片保存最久的方案)
不同的相紙和輸出工藝,主要是由展覽現場和作品主題決定的。
比如展場是這樣:
就儘可能的選擇絨面相紙和無反光玻璃裝裱。因為現場自然光太強烈,並且沒有專用的LED射燈。會造成作品上大面積的反光,視覺效果很差。(如圖)
如果作品屬於低調作品,暗部較多的話,就幾乎什麼都看不到了。
2,在一場展覽中,會有較多的作品共同展出,作品相互之間的關係需要專業人士的闡釋或者調整。兩張畫面之間,要產生1+1&>2的效果。
另一方面,兩張作品之間有多大的距離,也是需要合理的設置。比如Gursky的展覽,一面牆往往只有一幅作品:
這樣更能讓觀眾產生更加深刻的思考,注意力也更集中。
3,一場好的攝影展,在當代的語境下,可能不只是純粹照片的展覽,也可以是立體的、全方面的。比如展覽中加入聲音、光效、裝置的元素。給觀眾產生立體的體驗。
比如范順贊的個展「在他們自己的時間裡」:
整個環境用白紗布籠罩,室外的強烈的陽光變得非常朦朧、柔軟。
室內撒上淡淡的花香,後面放的音樂是教堂里可以聽到的聖母頌,在後一個房間里有一個攝影裝置:
整個展覽的效果非常強烈,在這裡語言描述是非常乏力的,只有自己全身心去感受現場,才能知道「一個好的攝影展是什麼樣子的」。
還有非常多的專業知識,因為本人才疏學淺,沒法一一列出。希望能拋磚引玉,引出更好更專業的回答。
再次感謝@盈任 @陳諾 @劉斯坦 的邀請回想起看過的攝影展,印象最深最喜歡的有兩個:大都會博物館的「Crime Stories: Photography and Foul Play」和Whitney Museum的「Human Interest: Portraits from the Whitney』s Collection」。它們展出作品的重要性和豐富性可能比不上芝加哥的當代攝影博物館的四十周年展,但展出效果是要遠勝於它的。
為什麼呢?我認為場地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當代攝影博物館面積較小,四十周年展又把所有館藏寶貝拿了出來,為了放下所有展品,只能採用瀑布式布局,雖然考慮了相鄰作品之間的關係,視覺效果仍然是非常局促的,博物館的幾間展廳都擠得滿滿當當:
MoCP at 40, Museum of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Whitney Museum的「Human Interest: Portraits from the Whitney』s Collection」同樣是做大量館藏作品展示,但由於場地大,排兵布陣的自由度足夠,兩百多件藏品佔據了博物館的兩層,展現了從二十世紀初到現在藝術家們對於人像的不同表現方式,不過這並非單純的攝影展,還包括繪畫和雕塑作品,只是攝影作品居多。這樣一個大型群展,以人像為主題,分出十一個類別,每個類別空間分割清楚,類別的介紹和作者作品說明都很清晰,瀏覽起來毫不吃力,對觀者來說吸收信息很容易。
「Human Interest: Portraits from the Whitney』s Collection」 ,Whitney Museum
「Human Interest: Portraits from the Whitney』s Collection」 ,Whitney Museum
大都會博物館的「Crime Stories: Photography and Foul Play」則在另一方面勝出。這是一個研究案件刑偵和攝影之間關係的小型展覽,像大都會這樣的傳統綜合性博物館,攝影往往只佔據很小的一部分,這個展就在一個約二十平米的小房間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展覽的內容具有多樣性,不僅有專業犯罪現場攝影師的作品,比如說Weegee拍攝的照片,還有警察局的檔案資料、通緝令、案件的原始新聞報道材料、刑偵技術的研究資料等等。
進門是對整個展覽的介紹:
警察局保存的嫌犯照片圖冊:
從人類學角度出發研究刑偵技術的警長Alphonse Bertillon指導下拍攝的犯罪現場照片:
芝加哥黑幫John Herbert Dillinger被FBI槍擊後的屍體照片:
通緝令:
其他一些現場照片:
在我看來,好的攝影展應當是主題明確的,作品的布局和排列能幫助觀眾理解作品,並且提供豐富的信息供人消化回味。
放假在家無聊,打算大規模答題,其實規模也大不起來,昨天寫黑白攝影找圖找名次翻譯就花了不少時間,每天一答吧。
多圖預警!多圖預警!多圖預警
看了@秦浩然的答案,作為參展人角度回答的已經很全面了。 我就作為一個看展人來補充一下
---------------------------------------------------------------
乘物游心—1839-2014直接攝影展原作展
是去年11.22在北京 中國美術館看的。
直接攝影作為攝影史上重要的一段時期,作為一個剛剛步入攝影系學習的學生來說 這個展簡直是我們的福音。
參展藝術家:安塞爾亞當斯、伊莫金坎寧安、愛德華韋斯頓、基姆韋斯頓、尤金阿杰特、芭芭拉摩根等等53位攝影家
展覽分三個篇章:對等與再現;自在雨靈光;融合和思辨。
這面展板梳理了攝影家的脈絡關係,流派傳承發展。
大名鼎鼎的亞當斯。原作看起來並不大感覺和大畫幅底片大小差不多。
一些影集和文獻
傑里尤斯曼 偉大的後期大師,想像膠片時代的繁瑣的後期。這是多麼令人驚嘆的工藝
f64的另一巨頭。。愛德華韋斯頓
展櫃里的大畫幅。。。。
坎寧安的 《夢》。
一處隔間里放映攝影家的紀錄片。
這個展真的特別大,照片特別多,而且幾乎全是精品。每位藝術家的作品也無法一一列舉。
至少這是我目前為止看到過最棒的攝影展。最後附上一張搓逼照。
關於「貧窮」
科技進步如潮湧 吞沒了許多人性
也淹沒了人與人溝通的距離
我們不單只物質貧窮 還有心
謝兒子邀。
1.微博/推特上不會有一堆亂七八糟的網紅攝影師抱團轉發推薦(沒錯,好展應該是學院派轉);2.只有單獨一位攝影師的作品(沒錯,拼盤主題展都是垃圾);
3.策展人經驗豐富(沒錯,新手就是新手);
4.如果是國內展,坐標北上廣蓉(沒錯,准一線和二線的展子基本都是玩票);
5.攝影展應該就是攝影展(沒錯,視聽嗅觸各種多媒體嗨起來的不叫攝影展);
6.我看過的展子不多,以上都是意淫。
我決得能夠讓整個展館充滿藝術家要表現的情緒的展覽在布展方面比較成功。羅傑拜倫的荒誕劇場,不到現場感受不到布展的用心。展館的地面有不同腳感的海綿鋪滿,整個環境的氛圍布置得很好的突出了作品的荒誕氣質。可惜我當時沒拍照,網上找了點圖片放上來,侵刪。
從一個不懂看展但是興緻勃勃的看了一場攝影展的外行人的角度來評論:
與會玩的人一起去玩,旅途會很豐富,和有內涵會風趣的人聊天,談話會很寬闊有趣,跟著好的攝影鏡頭觀察世界,也是一場很好的體驗!
而好的照片,自己就會講話的,不是么?
這是有一次路過史密森尼攝影展,看過之後寫的遊記:國慶長假有人去看海,有人看草原,有人看老家,而我去看……
1:評論一個攝影展好不好不僅僅要從攝影的角度來看,還要從策展的角度來考量。
2: 推薦 倫敦VA 的保羅 斯特蘭德攝影展 已結束。
tate modern 森山大道和威廉克萊因攝影聯展 已結束
Tate modern 前一陣展出的 THE RADICAL EYE: MODERNIST PHOTOGRAPHY FROM THE SIR ELTON JOHN COLLECTION。 很贊,作品全部來自排名第一的攝影收藏人 Elton John
荷蘭攝影博物館和倫敦的photographer"s gallery 都是專門針對攝影的 值得一去
點錯了。
聽說附近有個攝影展,抽空去看看,對攝影師的攝影技法驚嘆不已,拍攝出如此精妙絕倫的畫面,那一個個稍瞬即逝的間隙按下的快門聲,保存下一幅幅動人心魄的畫作,讓生活在都市的我也能看到這麼美妙的風景,身臨其境,帶著一絲羨慕,感謝你們。
這是成都舉行的ipa國際攝影獎的展覽,雖然說展覽很小,但是展出的50幅都是打動了我的,真正的好影展不需要多大宣傳力度,不需要多花哨,重要的是內容。
推薦閱讀:
※作為攝影師我怎麼提高自己?
※攝影師在一部電影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有哪些電影是因為攝影師的存在而變得偉大的?
※你見過最有趣的照片是什麼?
※當一名旅遊、地理雜誌攝影師是怎樣的體驗?
※想做一位職業攝影師,如何從零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