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什麼我們國家拍不出《花與愛麗絲》那樣具有清爽質感的青春片?

RT惹,這幾天看了《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真心覺得好久沒見到這麼可愛的電影了。隨即又去補完了本篇電影,感嘆為什麼日本人能把少女的成長描繪如此細膩生動。不經好奇,為什麼我們國家的青春片就拍不出這種青春感呢?

除去高考這一類的類型片,總覺得國內的青春片哪裡怪怪的,且不說代入感了,就劇情本身來說……(我詞窮了=_=這種脫力感是怎麼回事=_=),就拿撕逼情節的處理上來說,《花與愛麗絲》和《小時代》都有,但是前者就比後者好看多了=_=是因為BGM么……(不過《花》的BGM真是的太太好聽了(*/ω\*))

回歸問題哈,為什麼我們國家就拍不出《花與愛麗絲》這種清爽卻細膩風格的青春片呢?真心希望看到這種風格國產青春片啊(*/ω\*)


個人覺得這和一個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有點關聯。
以目前的國內形式來看,很多電影都是靠著某些導演的口碑(都是些耳熟能詳的導演就不說了)和迎合觀眾獨特口味(什麼馬震啊等等)來博取票房。這倒不是說電影不好,但畢竟眾口難調,個人覺得像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樣的「好」電影也不在少數。
具體點說,中國當前的意識主流就是賺錢,為了票房,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拍部電影,具體可以參照上個世紀拍的影片,如A計劃等等,你會感覺和近些年的用心程度差的太多,這也是快餐文化產生的原因吧。
日本某些電影感覺很細膩,更貼近於生活,畢竟是發達國家,國民追求的和我們的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從花與愛麗絲中就可以看到他們的校園生活要豐富多了,有社團,校園祭等等。在國內主流盲從追求物質的時候,精神就懈怠了。想想自己從上學到工作,和國外發達國家比較還是差的太遠了。
另外更重要的還有廣電總局這個大佬,想讓中國電影像自由經濟一樣發展還差的遠呢。


少女哪吒 少女哪吒 少女哪吒


其實以前有不少清爽而又細膩且有自己風格特色的青春劇,比如十六歲的花季之類的,不知什麼時候起就俗了。不能簡單說現在的人沒以前純,話說任何國家的年輕人在青春期整體上都是相對單純易做夢的,也不能簡單說廣電限制,其實只要不過分早戀這種都是不禁止拍的,話說橋段連墮胎甚至隱指女教師和男學生有曖昧關係的國產我都看到過(不要問我後者名字,我忘記了,呵呵)。這還是當前國內影視從業者的問題。急功近利,自以為是揣度市場並去迎合,爬上位置的不少是憑關係的混混而非真正有才或有眼光者。歸根結底還是法制不健全,人民在生活中積蓄的負面情緒多,以致對影視劇中村婦式的撕逼有異常的共鳴,對於無腦宣洩式的喜劇又過分依賴,導致全民的胃口和欣賞水平變得粗俗,產生的市場信號進一步刺激影視業者為迎合主流市場又一味炮製一堆粗俗的東西。所以大家要支持大大建設法治社會的方針,不使其淪為空話,特別是在網上,不要為偏見沖昏頭腦,像以前天一同學那樣明顯違背法治的判決但網民一邊倒叫好的現象少發生(天一壞歸壞,但其審訊和判決大大違背法治精神)。只有健全的法制才能真正促進社會和諧,文化事業才能發達和多樣化,那麼題主要求的清爽青春片就不會只是偶一出現甚至難產,而是井噴。因為人們生活得更從容了,心態相對更好,素質自然更高。這也就是發達國家的人其實整體上比我們單純、「善良」的緣故。


國內的可以去看《藍色大門》
在這不想扯什麼意識形態,上綱上線。說到底,是現在的觀眾培養出現在的商業電影。什麼樣的電影都能賣出高票房,既然拍《小時代》就可以賺大錢,幹嘛費盡心思去拍好電影。
所以說,與其對當今電影市場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不如從我做起抵制爛片。

——昨天看完《擺渡人》有感


推薦閱讀:

鋼鐵俠的科技能剋制住蟻人嗎?
表演的本質是什麼?
為什麼中國大陸的青春電影沒有一點的青春氣息呢?
應該以怎樣的一種視角才能去欣賞郭敬明的小說和電影?
偽裝成一個高端的美漫迷需要做哪些功課?

TAG:電影 | 文化 | 青春 | 岩井俊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