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金融業而言,香港比新加坡更發達嗎?如果是,為什麼?


從 2007 年開始,倫敦政府每半年會對全球 75 個金融城市打一次分,並以此公布 Global Financial Centre Index(簡稱 GFCI)。

根據過去十七次的CFCI排名,紐約和倫敦每次都穩居一、二位。香港每次都略微高於新加坡之上居第三。所以業界有「紐倫港」一說。


最近一期2015年3月的評分前20名如下:

中國大陸金融城的排名是:上海(16名,2007年第24),深圳(22名),北京(29名)。

話說亞洲的金融中心在過去一百年變了好幾次,在上世紀初,亞洲金融中心是上海;50 年代是香港和新加坡;80 年代末期是東京。但在 GFCI的評核標準下,東京只被評為「過渡期國際金融中心」。至於有人提到的時區優勢,這一點上香港、新加坡和上海是一樣的。

從資產管理規模看,香港及新加坡同是亞洲除東京外最大的基金管理中心。不過東京的基金主要是本地基金,有別於香港和新加坡管理的基金大部份來自國際市場。


香港比新加坡最大的優勢在於股票市場。本來新加坡有機會收購澳洲證券交易所,合併後會是全球第五大上市證券交易所。但最後澳洲政府還是否決了這項合併。截止到2015年5月,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企業的總市值大概只有香港的1/4,光香港市場內中資股加起來就是新加坡總市值的一倍。


雖然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努力爭取台灣、東南亞、澳洲及紐西蘭的公司的公司來上市。但和中國經濟崛起的體量比實在是太小了,光香港主板的中移動和建設銀行這兩家加起來,就能頂整個新加坡市場股票市值的一半。中國容許國企及民企到香港上市可以說根本性地提升了香港市場的國際地位。


新加坡比香港有優勢的地方在兩塊,一是金融衍生品,二是伊斯蘭金融。在金融衍生產品方面,新加坡市場的買賣活躍,產品比香港豐富的多。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我前些年在香港認識的青年金融人士,數學好的這兩年大多去了新加坡,偏文科的都留在香港或者去了京滬。


國內了解伊斯蘭金融的不多,所謂伊斯蘭金融是因為古蘭經禁止利息收取,所以穆斯林投資者需要通過非利息的方式收取投資回報。香港政府曾經在 2007 年提出在香港發展伊斯蘭債券市場,但n年過去了毫無動向。而新加坡因為靠近馬來西亞,這方面的優勢是香港比不上的。拜海灣國家之富有,整個伊斯蘭金融市場非常之大,接近2萬億美元,10多萬億人民幣。這塊大餅香港是搶不過新加坡的。


在金融政策方面,香港採用的是傳統的政府積極不干預政策,而新加坡則多採用政府主導,各有利弊。個人所得稅從稅率上看差不多,但根據我和新加坡朋友的交流,同等收入的實際繳稅額新加坡略低於香港。


目前看來香港的最大劣勢在於各類租金比新加坡貴得多。在英國統治時期,香港對遠郊的土地沒有什麼特別的開發計劃,大量的商業、居住樓宇堆積在維港兩岸,日積月累,室內空間之小、價格之高,已到了畸形的地步。更令人失望的是,香港在回歸十年以後,自己完全能夠決定用地政策,卻被有房階級和地產商綁架政策空間,完全沒有將香港放到正確的軌道上的意思,已經導致民粹崛起,政治生態惡化,總體來說香港的生活質素在劇烈下降中。


本來這樣的情況會使得國際金融機構把設在香港的亞太區總部和分支機構遷走。但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吸引力實在太大,外資機構根本捨不得撤走。所以,就算香港的生活質素及居住環境如此劇烈下降,全球的專業人士目前也能容忍下去。這些都是中國給香港帶來的隱性紅利,可惜香港的本地人士極少領情。


但新加坡也是有不確定性的。未來10年內最大的不確定,在於李顯龍的健康狀況。目前媒體已經公開的信息,光癌症他已經得了兩種。如果未來由於健康問題離開權力中心,人民行動黨能否在未來的東亞政治中保持一黨專政,能保持多久,沒人能預測。香港和新加坡一個號稱「李家城」,一個號稱「李家坡」,現在前者腳底頻頻抹油,後者還能獨裁多少年,其實都是未知數。如果陷入民粹奪權的狂潮,今天香港和台灣發生的一切一樣可以在新加坡上演一遍。


另一個和新加坡有關的不確定因素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地區爭端,有很小的可能會演變成地區衝突。這將對新加坡的地緣周邊穩定和航運安全造成極大的影響並反映在金融市場。但這未必是壞事,作為區域內最穩定的國家,任何東南亞的動蕩只會導致避險資金一股腦地湧入新加坡。

回到香港,從長遠來看,香港的最大對手根本不是新加坡,而是上海。而且香港和上海的競爭不僅在金融領域,而是全方位開撕的。雖然目前國際輿論沒有幾個人相信上海能在 2020 年打造成一個全面的國際金融中心,但香港的精英階層已然恐慌了。一個小例子就是,香港以前股票開市是10點,看著上海市場的定價能力日益提升,香港趕緊把開市時間提早到9點半和上海一樣,差半個小時對於兩地的交易價格可能就是自變數和應變數的天壤之別,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新加坡差遠了, 高票答案給的統計結果不能反應真實情況. 這類統計基本把一些技術含量低但是規模很大的金融服務也計算在內, 例如主權基金, 財富管理, 大宗商品交易等. 這類業務的規模基本不能反應該城市金融業的競爭力, 只是由於稅收和地緣政治等原因而繁榮, 單位交易額對金融智力的需求並不高. 一個很簡單的比較方式就是各投行front office的規模. 新加坡現在可能連香港的1/3都不到吧...而且還繼續在裁. 金融一定是依附於實體經濟而存在的, 新加坡主要服務的東南亞市場和香港所服務的大陸市場差了幾個量級, 新加坡的金融服務能力比香港低幾個量級應該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觀察這幾年的情況, 新加坡基本處於一個止步不前的狀態, 和東南亞總體經濟情況是一致的. 香港在走下坡路, 由於上海, 北京, 深圳的競爭原因. 上海超越新加坡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我既不是金融界的,香港我也不熟,但新加坡金融業的情況可以從謝國忠「郵件門」事件推知,請注意正文劃線加粗部分。這位成功預測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經濟學家,為了一些話付出了他在Morgan Stanley的工作,這些話值得認真聽。

原文: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newsarchivesid=aK7UIXigIxjM

Morgan Stanley"s Xie Quit After Singapore E-Mail (Update5)
By Netty Ismail - October 5, 2006 14:12 EDT

Oct. 5 (Bloomberg) -- Andy Xie"s resignation as Morgan Stanley"s chief economist in Asia last week followed an e-mail in which he characterized Singapore as an economic failure dependent on illicit money from Indonesia and China.


Xie, who worked at Morgan Stanley for nine years, sent the e-mail to his colleagues after attending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nd World Bank annual meetings last month in the Southeast Asian island state. The 46-year-old Shanghai-born economist questioned why Singapore was chosen to host the conference, and said delegates ``were competing with each other to praise Singapore as the success story of globalization.""


``Actually, Singapore"s success came mostly from being the money laundering center for corrupt Indonesian businessmen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Xie, who was based in Hong Kong before leaving Morgan Stanley on Sept. 29, wrote in the e-mail. ``Indonesia has no money. So Singapore isn"t doing well.""


Singapore"s $118 billion economy is recovering from three recessions since 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 is expecting growth of as much as 7.5 percent this year. The city-state is grappling with growing competition from China and India, two of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nations, where labor costs are less than a quarter of those in Singapore.


Mountain Summit


Officials from the public-relations departments of the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and the government"s information service declined to comment on the contents of the e-mail. They also declined to be identified.


Xie declined to comment on his departure when contacted on his mobile phone on Oct. 2 and said he hasn"t decided what he will do next.


``I"m not at liberty to comment on anything,"" said Xie, who holds a doctorate in economics and a master"s degree in civil engineering from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I"m in Guangzhou and I"m taking a break on top of a mountain. It"s quite nice here.""


Xie, who said in September that the U.S. economy may fall into a recession in 2008, worked at the corporate-finance division at Macquarie Bank in Singapore before joining Morgan Stanley in 1997. He earlier spent five years as an economist with the World Bank, overseeing the bank"s programs in Indonesi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ccording to the New York-based firm"s Web site.

`Corruption Money"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 which is ending a four-decade ban on casinos, plans to triple tourism revenue to $19 billion and double visitors to 17 million by 2015.


Prime Minister Lee Hsien Loong said in September that Singapore"s economy may sustain annual growth of 3 percent to 5 percent for the next 10 years to 15 years as the country expands industries ranging fr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ourism.


``To sustain its economy, Singapore is building casinos to attract corruption money from China,"" said Xie, who ranked No. 2 among regional economists in a 2003 Asiamoney magazine survey.


Morgan Stanley confirmed the contents of the e-mail and said the New York-based firm doesn"t elaborate on the reasons behind employee departures.


``This is an internal e-mail based on personal suppositions and aimed at stimulating internal debate amongst a small group of intended recipients,"" said Cheung Po-ling, a Hong Kong-based spokeswoman for the world"s largest securities firm by market value, in a written statement. ``The e-mail expresses the views of one individual and does not in any way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e firm.


``Morgan Stanley has been a very strong supporter of Singapore and has a great deal of respect for Singapore"s achievements,"" Cheung said.


Morgan Stanley Deals


In the U.S., Wall Street analysts have lost their jobs for recommending shares of companies that they privately disparaged. Citigroup Inc., Merrill Lynch Co. and eight rival securities firms agreed in 2003 to pay $1.4 billion to settle charges that analysts published misleading stock research in a bid to win investment-banking business.


Morgan Stanley ranks sixth among merger advisers in Singapore this year, handling $1.5 billion of deals, according to data compiled by Bloomberg. It advised Temasek Holdings Pte.,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s investment company, in the purchase of a 9.9 percent stake in Mumbai-based Tata Teleservices Ltd. Morgan Stanley, the No. 3 arranger of stock sales in Asia outside Japan, hasn"t underwritten a Singapore deal this year, Bloomberg data show.

`Strange Choice"


``I tried to find out why Singapore was chosen to host the conference,"" Xie wrote in the e-mail. ``Nobody knew. Some said that probably no one else wanted it. Some guessed that Singapore did a good selling job. I thought it was a strange choice because Singapore was so far from any action or the hot topic of China and India. Mumbai or Shanghai would be a lot more appropriate.""

At a dinner party hosted by Singapore Prime Minister Lee Hsien Loong, ``people fawned him like a prince,"" Xie wrote. ``These Western people didn"t know what they were talking about,"" he wrote, describing the praise for Singapore as ``nauseating pleasantries.""


我阿叔話過有大陸支大水喉泵水,所以好過新加坡


新加坡的金融業確實很發達,但是感覺跟香港不是完全類似。
我也不是很專業,就是說說我知道的一些。
1.兩個地方的存款都是接近零利率、而且沒有養老金,所以當地居民都必須理財。本土的理財需求就很有可為。
2.就股市而言,量級就不一樣,香港港股有很多內地公司上市掛牌。而且所佔市值不小。
新加坡股市也有一些內地公司,但絕大多數都是新加坡本地公司。
不過現在新加坡金融服務業也在積極開拓中國內地市場,一個在UBS的同學還用qq跟中國土豪聯繫理財和投資事宜。

3.然後一些越南華僑印尼華僑馬來華僑很多金融業務和資產也放在新加坡打理,能保障資產安全。
新加坡的金融業也是在輻射這部分周邊需求的。


獲取更多資訊,請微信搜索「覓羅寶」,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橋頭堡:香港VS新加坡

「一帶一路」繼承古絲綢之路開放傳統,輻射範圍涵蓋東盟、南亞、西亞、中亞、北非和歐洲,涉及沿線60多個國家。許多國內企業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乘風出海」,而「出海」過程中「橋頭堡」的位置就凸顯重要。香港和新加坡同作為兩大國際金融中心,在世界金融領域,尤其在亞洲金融的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常常作為國內企業「走出去」考慮的地點。

香港和新加坡存在不少共同點,比如兩者都是以華人社會為基礎,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都是亞洲的國際金融中心,重要的貿易和航運中心,都遵循英美法體系等等。因而一直以來,香港和新加坡政府的領導人都視對方為競爭對手。尤其在近幾年海外併購浪潮掀起的態勢下,港新之間的火藥味愈加濃了幾分。為了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進行評估判斷,本文將對港新之間做一個全面的分析。

上表很直觀地可以看出港新之間的不同,就金融業而言,香港作為中國的領土,有先天的優勢,單就港交所和新交所的規模上來說,港新都不在一個量級上。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上,香港也被視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中的中心,重要地位可見一斑。但是單從數量上比較並不全面,在跨境投資併購中,還有許多需要我們注意到的點。

1、港新地位差異 - 城市級與國家級

自1997年香港回歸後,香港與新加坡之間的比拼從以前的地區與國家變成了城市與國家。從大局上看,一個城市的資源是要給國家機器服務的,不論港人治港也好澳人治澳也罷,背靠著祖國母親,不想站在戰略的高度看問題也是不可能的。從這一點上說,新加坡的整體情況要方便的多,機構精緻、層級扁平,方圓716平方公里的地方,交流的範圍可以說是達到通訊基本靠吼的程度,整體效率如此之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一方面,可以說,周圍都是自己國家領土的香港和周圍都是其他國家領土的新加坡,前一個承擔的是責任,負責擔任國家的運輸樞紐的角色;而後一個則是機遇,所有的流量經過這裡都是寶貴的財富。其發展思路已然這樣,發展結果也可想而知。

2、港新經濟政策差異 - 放任派與管制派

香港政府一向傾向於奉行不干預的自由主義政策,政府無為而治;而新加坡則是凱恩斯主義,政府就像保姆,人民的生活從方方面面得到了考慮。這兩種差異雖然導致了香港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體,但是在08年金融危機之後,人們也終於意識到自由也需一個度,不能閉著眼睛放任不管。新加坡雖然「專制」,但相對較穩定。

當然,這種差異的形成在我看來有一個原因是與周邊環境的穩定性有關。香港可以依靠祖國母親自由成長,大不了最壞的情況就是淪為國內的二線城市;但是新加坡自建國以來,周邊國家的不穩定性,以及現在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爭端,都使新加坡時時抱有「危機感」。

3、港新投資環境差異 - 新略勝一籌

投資環境是國內投資者最為關注的部分。在「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中,國內企業應該比較各地區的優勢劣勢,綜合評估,以減少投資阻力。下表來源於一些世界權威機構的評估報告,我們以投資者的角度,在評估投資環境中選取了比較核心的影響因素,如經濟表現、競爭力及營商環境、政策環境、人才資源等,港新不相上下,各有千秋。但是在商業法律法規和政府效能方面,新加坡略勝一籌。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月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海外投資國家風險評級」中,包含了35個「一帶一路」國家,低風險級別(AAA-AA)僅有新加坡一個。選擇海外投資地點本來就不是拍腦袋決定的,國內投資者在乘東風、順大勢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到潛在的風險因素。

4、政府扶植力度 - 新用盡「洪荒之力」

  • 稅收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以「低稅」政策來吸引外資,這並不難理解。香港以低稅增強資本市場活力,相比較,新加坡雖地處東南亞戰略性要位,但回顧歷史,東南亞似乎一直都沒強過,其自身硬體的局限導致了新政府不得不做出更多的努力,來吸引更遠地方的資本。

  • 親商政策

除了稅收優惠外,在政府支持力度上,與香港政府相比,新加坡政府為了吸引外商投資使出「洪荒之力」,把距離直飛低於7小時的地區作為重點引資區域,並出台一系列的親商政策,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公開透明法律體系等等。讓我們用下面這張列表直觀地感受下新加坡政府的引進力度。

這一系列的招商引資計劃,不但給新加坡注入新鮮的血液,也因此給新加坡帶來了大量的精英人士,形成一個投資的良性循環,「全球最易經商的地方」名副其實。

結語

順人民幣國際化之趨勢,乘「一帶一路」之東風,走出國門已是大勢所趨。但是抓住大機遇的同時,企業也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策略,簡單的第一步也許就是搭建一個海外平台,把它作為「一帶一路」策略的橋頭堡。

獲取更多資訊,請微信搜索「覓羅寶」,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3z_YgLbEWesmrfLj92rN (二維碼自動識別)


香港之於大陸的關係,有點像歷史教科書中的賣辦。隨著國內的開放,尤其是今年底入世15周年慶的全面開放,會把香港撕得只剩下一層皮。


有一個指數叫
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
2014年11月的報告顯示:
2014年排名前10位的國際金融中心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新加坡、香港和上海(並列)、巴黎、法蘭克福、北京、芝加哥。
報告鏈接:
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14中文版)
詳細闡述了指標體系和各金融中心發展現狀分析比較,具體可見報告,答案都在裡面啦

希望知友們補充其他權威指數~

-----直觀感受分割線-----

作為一個身在香港的N流分析員,我只想說,以後要是有機會我就去深圳上海好了,潛力股大大的。

相信大家也感覺到,隨著深圳上海的發展,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愈發尷尬,感觸最深的是在股市上,真是爹不疼娘不愛,哪邊有難跟著摔……

雖然股市上還是外資主導,但隨著各種通,中資開始進來以後,生了個混血兒,股市風格逐漸往兩不像靠攏……心裡默默的說一句。。wtf。。。

再說客觀環境上,吸引力真的不高……物價貴,居住環境狹小,也沒什麼可玩的……綜合一看,薪酬絕對數上的一點點優勢根本就是。。然並卵。。

對於不是香港人,沒有必要死耗在這的人來說,相信很大一部分和我的想法差不多。

新加坡不是很了解,但作為一個自主的國家,一個相對成熟的市場,一個相對壓力小點的環境(尤指住房),確實有他自己的吸引力。


推薦閱讀:

香港有哪些餐廳值得推薦?
在香港搭公共小巴是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評價軍媒發表文章點名指責張敬軒是港獨?
假如中國大陸把港台和大陸之間的邊檢站撤掉會發生什麼?
我是大陸在港研究生,覺得很多港陸問題都是因為互相不了解,怎麼可以彌合交流鴻溝?我們又可以做什麼?

TAG:香港 | 新加坡 | 金融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