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東京、首爾、上海和新加坡五座城市各自的優缺點有哪些?


東京、首爾和上海大概算得上同一類型的城市(記類型A),而新加坡、香港是另一類型。(記類型B)

類型A
以本國人口為支撐。相比國際化,更專註於國內資源的開發和吸引。於是,這些城市,與其腹地(面積中小國家可以是全國、大型國家一般為所在地區)的發展規模密切相關。而由於日韓兩國近年人均發展水平愈發接近,此類城市最直觀的對比莫過於東京和首爾。
日本人口1.2億有餘,而東京都市圈人口居世界第一超過3000萬,占日本四分之一。而首爾2000多萬的人口規模,更是幾乎佔到了5000萬人口級別的韓國人口的一半。因此,首爾在各方面,規模上都略輸東京一籌,但其產業類型與城市發展模式、甚至城市風貌都很接近東京。上海與這兩座發達都市有一定區別。首先上海並非本國政治中心,政治虹吸效應較弱;其次上海尚為發展中城市,還未穩定定型;另外與首爾、東京比起來,上海的西洋氣質較為濃重。
此類城市在世界範圍內實在很多,僅僅本區域內,從台北到曼谷、吉隆坡,均歸類於此。此外更是不勝枚舉,大到墨西哥城、小到火奴魯魯,均有此基礎。
在三座城市中
東京:
優勢—
1. 最發達、最秩序、最均衡的人力及經濟基礎。可怕的是東京都市圈(日本首都圈)擁有3000多萬人口的城市規模,更可怕的是,這三千多萬人口,是人均GDP超過五萬美金,HDI可以位列世界前十的高技能人群。再加上日本不大的貧富差距,龐大的中產階級更是為整座城市加分不少。
2. 全球城市首屈一指的科教水準。湯森路透統計世界上發表論文總量最多的三所機構,為哈佛、馬普學會(在德國地位幾乎相當於國家科學院)、及東京大學(引用量居第十位上下)。加上東京工業大、一橋、慶應義塾、早稻田等院校及實力強大的研究所,實力在此問題中當屬第一。
3. 日本的『首都過密、地方過疏』。此條對於整個日本來講不一定是好事,尤其對於像關西京阪神這樣的都市圈來說。然而對東京,顯然更多還是一件好事,不斷湧入該區域的人才,使得大多預測機構機關不看好日本經濟的走勢,卻始終預測東京還將佔據世界城市GDP第一數十年。
劣勢—
1. 幾乎停滯的日本經濟與負增長的日本人口。眾所周知,日本的老齡化『領跑』全世界,再加上其景氣的不振,地方人才湧入首都形成的優勢,被抵消的風險始終存在。
2. 日本人艱難的國際化進程。本來,國際化這件事對日本人來說,既不容易(日本難發音英文、教育體系差別大)、也不是太樂意。然而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他們還是選擇了這條路。但無論是教育方面設置Global 30項目還是與東南亞、南亞的外交加密,這方面始終還是力不從心。
3. 僵化的社會體系。年功序列這樣的規矩真的很魔性,一方面曾經撐起了日本曾經的輝煌,代表著其價值觀,一方面也威脅新一代人才的湧現。除此之外類似的前輩後輩(高一都不敢惹高二的)、年上年下的死板儒家式規矩還非常多,而這對目前的日本發展有一定束縛。
首爾
優勢—
1. 比東京次一級的巨量發達經濟及人力基礎。首爾很像縮小了一個量級的東京(但依然很龐大)。韓國近來HDI表現出色,直追世界前十。大企業與文化產業發展十分順風順水。
2. 同樣優秀的科教資源。以首爾國立大學為首的SKY為代表的大學群及研究所,還有三星這樣的高科技企業支撐著這裡的科教。首爾國立大學原本是日本殖民時期的9所帝國大學之一,研究水平和日本大阪大學、名古屋大學這樣的中流前帝大較接近,離東大、京大有距離但已經非常優秀。
3. 韓國人對國際化的相對包容。無論是面向亞洲觀眾的韓劇,還是韓國人當下對留學的持續熱衷。在這一點上,韓國領先了日本一大步,與全球化更加融合,並帶來多元化人才。
劣勢—
1. 同樣悲觀的人口預期。韓國進入發達國家行列較晚、且預期壽命不比日本,因此勞動力老齡化方面沒有日本那麼悲觀。然而極低的生育率依然加劇了勞動力問題對韓國經濟的威脅。
2. 死板的社會秩序。韓國的社會體系與日本實在相似,日本存在的問題,往往韓國也存在。大財閥、政治官僚,還有高壓的教育體系,甚至娛樂明星都靠模式化訓練。這方面有利有弊,然而我始終認為達到如此程度,還是弊大於利。
3. 不穩定的國際政局。首爾與三八線的距離太過接近,以至於連國家行政機構都開始考慮轉移。與朝鮮每次一觸即發的態勢,都會對這座大都市的發展預期造成負面影響。
上海
優勢—
1. 巨大的經濟腹地,及更大的潛在腹地。比起日本1.27億和韓國的5000萬人口,光長三角城市圈,就已經擁有超過1.5億的人口。不僅如此,整個華東地區都受到上海的經濟輻射。單從這方面來講,上海的潛力幾乎是無與倫比的。
2. 良好的科教資源。儘管不比東京、首爾集全國半數以上教育實力於一身,上海的復旦、上交、同濟等院校在全國領先,且發展迅速。比起像深圳這樣有高等教育領域短板的國內競爭對手,上海在各方面都有很綜合的發展進程。
3. 後發優勢。就像首爾對東京也有一定後發優勢一樣,當前上海在這方面的潛力正蓄勢待發。對日韓和歐美的優勢一併學習吸收,相對低成本的勞動力和相對未定型產業結構,使其更容易適應當下的世界經濟局勢。
劣勢—
1. 最限制的流動性。對內,因為戶籍制度,周邊人口無法像日本人到東京、韓國人到首爾那樣到上海方便地定居。對外,國人出國,外國人赴華,簽證均不是太方便。再加上互聯網資源方面的限制,信息的獲取也不如大陸以外的都市便利。其他如股票上市等方面也有各種不便利之處。
2. 更多競爭對手。上海的經濟腹地隨大之又大,但不像東京、首爾的獨尊一方。上海周圍,有全國實力領先的二線城市蘇州、無錫、南京、杭州等,其他二三線實力城市更是成群,而它們都具有全面的城市功能,不比東京周圍的橫濱、川崎,或首爾周圍的仁川。全國範圍內,北京、廣州、深圳等也與上海競爭著資源。
3. 未『富』先老。可能在很多知友眼中,上海已經足夠繁華和富裕。但不得不說剛趕上台灣全島的人均數據水準,離東京、首爾這樣的都市還是有距離。然而在現在,由於亞洲文化、歷史政策、預期壽命等原因。作為一座位於發展中國家的大都市,上海的勞動力老齡化已然已迫在眉睫。

類型B
擁有龐大的人口,卻缺少相應的自由出入腹地(新加坡之於印尼大馬、香港之於廣東,均無法視為影響力自由輻射的腹地)。於是追求國際化發展,而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基礎良好的歷史沿革,均為此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兩地均有英屬歷史,華人社會背景,以及絕佳的地理位置。香港曾經作為前改革開放時期面對中國大陸的門戶,而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到近幾十年,兩地作為金融中心及服務業中心的位置也愈發凸顯,但細微來看,還是有所區別。
在世界範圍內,倫敦可以算是從類型A過渡到類型B的範例,擁有極高的國際吸引力,城市地位突破了其當前的腹地規模(6000萬人口級別的英國本土)。此外,像位於歐亞交通十字路口中東,富甲一方的迪拜、多哈,與此模式亦聯繫緊密。
在兩座城市中
香港:
優勢—
1. 背靠中國大陸。一直以來香港的發展就與其對華門戶的地位密切相光,與新加坡夾在馬來西亞與印尼之間的地理環境不同。香港天然就可以利用器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優勢從對華貿易中爭取大量利益。
2. 有作為的精英階層。港商們的創業精神是香港企業蜚聲亞洲的基石。這些精英,為香港在全球的投資貿易增色不少。
3. 相對強的軟實力。香港的文化產業,像音樂、電影、漫畫,和新加坡比起來均具有一定優勢。這些優勢又為其增添了一些對人才的吸引力。
劣勢—
1. 不穩定的民意。以建制和泛民的分歧為首,港人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與本題其他四座城市相比,這方面香港更像台灣全島,而不是在一條船上努力的東京、首爾、上海、新加坡。
2. 貧富差距。與歐洲日韓新加坡不同,香港的貧富差距水準和中美更接近。這一方面締造了高水準的精英階層,另一方面卻讓底層民眾生活艱辛,也限制著中產階級的規模。
3. 較弱的不可取代性。新加坡作為扼守馬六甲海峽的華人社會,在其區位內有不可替代性。但香港周圍,以廣州、深圳為首的大陸珠三角城市崛起。儘管香港有自由港軟實力作擔保,但其區位地位的下滑恐怕不可避免。
新加坡:
優勢—
1. 地理位置優勢。馬六甲海峽提供的航運優勢,東南亞唯一發達城市的吸引力優勢,金融中心的服務業優勢。周邊無強力對手,又發展超出鄰國一大圈,比起香港壓力小得多。
2. 科研與實業。香港的港大、科大在商科等領域確實卓越,然而新加坡的NUS和南洋理工在理科研究方面優勢明顯。隨之而來的是,除服務業之外,新加坡在實體產業方面進展也不錯。
3. 穩定、一貫的政策。比起爭執不休的香港、政權更迭的東京、潛在危機的首爾、及身不由己的上海,新加坡政府可以審時度勢,最合理專註地發展這片土地。
劣勢—
1. 小國寡民。新加坡400多萬的人口、和有限的國土面積,放在國內恐怕僅相當於一座二三線城市。這決定了其國際化的路線,以及發展的上限。
2. 缺少領近的直接腹地。華東之於上海,日本四島之於東京,朝鮮半島南部之於首爾,就連香港也有華南這塊非直接的腹地。然而新加坡缺少這樣的腹地,周圍的馬來西亞體量不足,印尼又有欠發展,因此對國際化的訴求更加強烈。
3. 國防壓力。新加坡有從以色列學來的全民皆兵的體制,由於其形單影隻的位置,又面朝當下局勢緊張的南海。在這方面比起其他幾座城市,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財力。


香港
金融,金融,金融,中西對話窻

東京
綜合,髙度發達髙素質,乾淨現代,亞洲首善

首爾
這個不大瞭解,整體發達程度還是稍微髙過上海的,祗是感覺在東亞的定位不怎麼鮮明。

上海
潛力,硬體,未來,中國首善

星架坡
綠化,環境,金融,東南亞首善


很多人都問過類似的問題……要說起來的話是一個很龐大的系統。我想到什麼說什麼吧
(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請各位知友禮貌的指出來,我會改正,謝謝)

優點

上海:

地理位置優良,集中了大批量的中國內地高校以及海外高校的精英。再加上這兩年出台相關鼓勵創新的政策(如拿到風投給戶口),所以上海擁有著巨大的經濟活力,再加上滬港通等政策的實施,上海的金融實力也在逐步提升。另外上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站點,可以預見上海的影響力在不遠的將來會有質的飛躍

總結上海的優勢是:人力資本,地理位置,國家政策


香港:

背靠中國大陸各種吃香吧,擁有強悍的金融實力,地理位置也很優越,各種配套的相關制度設施非常完善,是國外資本投資入駐的首選,極強的國際交流能力、危機處理能力讓很多城市望其項背。雖說近來有些小風波對香港的旅遊行業及國際形象有些影響,不過這座城市整體來說還是很優秀的

總結香港的優點是:背靠中國,信息流量大,金融制度高度完善。地理位置也算吧


新加坡:
不得不說新加坡的一黨制給這個國家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尤其是李光耀執政期間更是帶給了比這個國家該有的高很多的國格。地處馬六甲海峽,這種天然地理優勢當然是極好的,航運能力,工業加工能力都很強悍,國民素質高,工作效率,職業道德都很高。集中了華爾街和歐洲的各大投行,金融實力也是很彪悍的。擁有良好的國際聲譽。最重要的一點是,新加坡是獨立的國家,擁有的外交優勢是別的城市永遠也不會有的。

總結新加坡的優點是:地理位置,國家制度,國民素質,金融實力。


東京:
高度發達的城市了,大東京都市圈裡面除了東京之外別的城市水平也很高,所以和東京能形成很多的優勢互補關係。城市內交通系統發達,運轉效率高。另外東京也算集中了日本大部分的人力和物力,工業水平全球頂尖,文化影響力很強。多項指標世界第一(或者前三)。各種產業鏈完整

總結東京的優勢:工業水平發達,產業鏈完整,綜合實力強大。


這裡稍微總結一下,其實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來,一個城市擁有良好的地理位置是很重要的,也要有足夠的人力無力才可快速發展。這裡東京香港雖然很厲害,但我覺得他們的優勢是當下的,而新加坡和上海的優勢則更多的是在將來。

缺點下次再寫吧現在困了要睡了。哦對了我覺得首爾實在沒什麼優勢所以不寫了(知友若覺得此話不妥請勿噴)


日本住了近九年,
首爾去過十幾次(基本都是某一年),
去年出差去香港,新加坡,上海二?三?四?次(慣性失憶)。

先挖個坑,哪天有時間有心情再爬回來更。。。
總的來說,
【For work】
東京&>香港&>新加坡&>上海&>首爾
Reason:此條純個人趕腳
【衣】
東京&>香港&>新加坡&>首爾&>上海
Reason:時尚度。東京之外,以我常買的牌子的各地價位由高到低排序
【食】
東京&>新加坡&>首爾&>上海&>香港
Reason:我不太喜歡天朝料理,嚶嚶嚶。
【住】
新加坡&>東京&>首爾&>上海&>香港
Reason:此條依然純個人趕腳。物價因素不考慮在內
【行】
上海&>首爾&>新加坡&>香港&>東京
Reason:此條以計程車價格由低到高排序(新加坡好像比香港便宜吧,呃,不太記得了)
【國內旅遊】
東京&>首爾&>新加坡&>上海&>香港
Reason:此條依然純個人趕腳。

以上!


上海&>首爾&>東京&>香港&>新加坡

不看現在看發展

懶得碼字,個人生活感受和對未來的個人判斷


我就想說新加坡是個國家


要看比什麼了,我更關注的是 環境,空氣,致癌食物,綠化,藍天白雲,生活舒適度便利性,大眾人民的素質和品質,醫療便利,而不是那些虛的gdp,高樓大廈,和虛高的樓市財富。
如果這樣的話,我的排名是 新加坡 東京 香港 首爾 上海 首爾和上海離前面三個差距太大了!


去過幾個地方,來說說自己的感觀,答主坐標上海

時尚度:
東京》首爾》香港》上海》新加坡
東京是座處女座城市(引用評論語)
東京首爾街頭可能人種的問題,其實美女不見得比上海多,但是普遍打扮妝容很用心很精緻,看起來很舒服;上海姑娘皮膚普遍不錯,五官也柔和,時尚度還是要差點
生活舒適度:(同樣收入)
上海》東京》香港》新加坡》首爾
畢竟是中國人,能在自己土地上盡情吃喝玩樂當然是件美事。首爾因為韓國單一民族,所以放最後

治安:
上海最好
先寫到這些,後續補充


台北不來湊個數?


歪個樓。。。
作為一個地道上海人,我十分愛上海。
上海是個不會讓我沒有安全感的城市,到哪都有地鐵,有了地鐵就能回家。


————————————————————————
這個回答我覺得本身沒什麼問題,並且不會做任何修改。

題主修改了問題,使答案顯得愚蠢,但我也不想做任何修改了。

各位看客覺得我主觀、地域歧視那就點反對和沒有幫助不就好了
就像我想解釋說明擺正你們的看法一樣,你們也想擺正我的看法,不歡而散何必呢?

「只有真正熱愛這些城市的人才能得出這樣的感同身受」這話我本來不想說的,因為一提出想必又被貼地域歧視分子的標籤。
上海作為我的故鄉,我還不能熱愛它了怎麼的?

也不想搬出那套「知乎風氣論」,沒意義。

本人多次擔任奧瑞岡三辯和雜七雜八辯論四辯,要說道理和詭辯,我可以陪你一直bb下去,但這除了浪費時間還能有什麼收穫?


推薦閱讀:

城市的重金屬污染來源構成是怎樣的?
為何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就一定會產生堵車問題?
城市規劃者區別於其他建築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你的城市周邊都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適合露營的地點?
有哪些城市附近有可以鳥瞰全城的山坡?

TAG:上海 | 香港 | 城市 | 東京 | 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