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氣太重,擺脫不了輪迴,怎麼破除?

十二因緣,生死輪迴,眾生無名


簡單的很。

念佛啊。

一直在六道出不去就是因為每次得人身要麼不聞佛法,要麼聞到佛法卻懈怠放逸,要麼精進修行卻選錯了法門。

再不要折騰那些有的沒的了,老實念佛,莫換題目。

清凈皎潔無塵垢,上品蓮台為父母,我修道來經十劫, 出示閻浮厭眾苦,一生苦行超十劫,永離娑婆歸凈土。


不要幻想自己找到擺脫輪迴的方法,除非是辟支佛,否則絕無可能不用佛陀的方法脫離輪迴。

方法不要自己設計幻想。

不出家怎麼修行? - 許哲的回答

方法在佛經上,方法明確,次第鮮明。


我覺得好奇怪:答案不就在你的問題中?——習氣不要那麼重就好了嘛……

再重的習氣,好好對治,總是能離輪迴遠一些的;明知當做之事卻不願做,又想另闢蹊徑……輪迴最喜歡你這樣的人啦~


什麼叫習氣?Thay不止將它翻譯為habbit energy,更解釋為all conditions。

我想,這些條件里,不止個人身、心,感受覺察等等等等,也包含周圍環境、人等太多因素。

怎麼破除,總是從自己,從日常生活開始。

怎麼『化解』啊,我想,三寶弟子應該相信命運的存在,也應該相信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不過,我相信如果樓主能夠做到以下三條,情況應該會所改變——

一、寧靜。不要焦慮,不要緊張。每天多做深呼吸,多做戶外運動,做好每天拿出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晚上十一時前休息。說實話,這個很難,非常難:)

二、微笑。每天有意識的做一件利人的事情。坐公交時讓座也好,在路邊揀起一片紙屑也好,出門時幫後面的人扶一下門也好,都可以。不要拒絕自己的『刻意』,這是每個人開始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三、觀察。觀察自己,真誠而正直的面對自己。觀察自己是否為表現謙虛而驕傲,觀察自己是否為炫耀博學而回答疑惑,觀察自己是否為彰顯能力而幫助別人,觀察自己想要什麼,要想實現自己的需要應該怎樣做……

最後,如果願意的話,可以在睡覺前默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我一直覺得這六個字可以幫助我實現上面三點。

這就是我給出來的『化解』辦法,或者樓主心目中的『化解』,可能需要去做某個神秘的儀式,比如某個日子裡不許見什麼屬相的人啊,比如對某棵樹或某座佛像燒若干香啊,抑或者念多少遍某某咒,抄多少遍某某經之類。如果這樣做可以讓您安心的話,我並不反對,但是我想,我們終究是會需要直面自己的:)

南無阿彌陀佛,合十。

盧組長在嗎 有大師預測說我姻緣會很不順很不好


習氣是表面,觀察習氣的背後是什麼,按佛經觀察、分析。


最好的破除習氣,就是發揮自己的優點與長處。內心有了戒定慧,就沒有貪嗔痴的容身之地。


謝邀!

習氣人人有,今生特別多。

誰不是?

學佛,首先要對四聖諦有深信。也就是「苦、集、滅、道」。這就是解脫四部曲。關鍵在於要去明白「滅」是可以做到的,習氣誰都有,就是看我們有沒有堅決心,愚公移山雖然是典故,但是現實中,我們要一步步滅除習氣,就要一點一滴的一步一步來。

就算已經明心見性的人,還有很多習氣要努力糾正,不使再犯。只不過一個明悟者因為時刻察覺,而比我們這些迷者容易而已。

其實,要解脫,要不再輪迴,最基本的就是「依教奉行,自淨其意」。


人類說跳出輪迴,就像我的腿毛立志要擺脫我而成為永存一樣有趣。

不墮輪迴難道不是不執著於輪迴,盡然變成擺脫輪迴,超越輪迴了。

所以,成佛只能讓你變成一個內心堅硬的老混蛋,如果覺得習氣太重,修行讓你很難受,那就抓緊時間吃喝享福吧,只要你比佛活的久就好。


不斷地聞思修熏習
每個人都不是生來能做到的,要一點點進步。


解脫道是必修的,菩提心是必須發的,如果真的想解脫的話。可以先修解脫道斷除粗大煩惱,修人無我空性,然後學習發相似菩提心,以菩提心攝持修解脫道和菩薩道。益西彭措堪布的法寶很對現代人的機,堪布講解的《凈心法要》是破除煩惱的寶劍;常駐北京妙心精舍的仁澤上師是漢地的大德,上師每日網路講法,慈悲善巧開示利益眾生,解救眾生心苦,阿彌陀佛。


不想輪迴就修佛法。佛法就是解脫法,使眾生從輪迴苦中得到解脫的方法。
佛說十二因緣,就讓眾生認識到煩惱痛苦的根源以及怎麼離苦。
生死輪迴就是眾生因無明妄想,造諸業行,之後隨業受報,輪轉六道。
世間唯有佛法能解脫輪迴,道理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人遁其一


淺談「輪迴斷離和三摩地」
_____________

以下內容可能有些方面比較傾向佛教,說得也比較淡泊,不過看了也許會有所得著,
但 能得到什麼?

有些可能比較文言文,不過都很淺白。

======================================

談輪迴的斷離,為何會扯到三摩地呢?

首先,得先大概了解三摩地(梵文:????? Samādhi),佛教中的三昧。【意譯為等持、正心行處、心一境性,佛教術語,意指專注於所緣境,而進入心不散亂的狀態,皆可稱為三摩地,因此又可被譯為「止」、「定」------wiki內容】,我會直接意悟「定」、「專注」。

輪迴的斷離其中需要的就是「定」。斷離,言簡意賅,止斷、出離。心止能斷,而得出離。

心著於境,隨境生滅,

不得清明,而隨境轉。

心不住境,境不轉心,

心不隨境,境隨心轉。

======================================

輪迴,於此煩惱世間,是恆古不變的事物,因此世間無常;人以為有常,故有種種苦痛煩惱生。

無常的輪迴是世間法的根本,要解脫世間,當不離世間法,必由世間當中出世間,故此有世出世間法。(脫離輪迴的方法)

世間的輪迴,一個眨眼;一吸一呼;一日的晝夜;心念的起落喜悲;起吃喝拉撒睡;人聚合,散分離;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花起花開又花落;生老病死。如此種種,比比皆無有分別,皆是世間法。

皆緣起即滅,緣生已空。其實一切在生起時,就已經得滅,已經得空。生滅兩者,是不可分離的,於生已滅。如動之始,為靜之終。

生活中的事情皆在輪迴,情感上的輪迴,往往是造成最多煩惱的。心念隨著事流轉,煩惱就生了。事的發生,也只是一個自然不過的輪迴而已。

輪迴是個源源不盡的因果關係,其環環相扣,不可分離。因果,因生果,果生因,因既是果,果亦是因。所作的業,皆必回報。有因必有果,果也是因,會再生果,更多的果。因此因果無盡,人也會有很多煩惱。

善惡業的種子於心及世間種下後,隨著因緣際會滋養,會生長、開花結果,果實結成,可能不止一個,而果實也是個種子,可以種植更多。故此因果源源不斷,輪迴亦不止。

若知了拈花一笑,輪迴頓消滅。

======================================

「佛說一切法,不離一切心,若離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真的畏因嗎?眾生真的畏果嗎?非也。菩薩當何有怖畏?當知是「菩薩知因,眾生知果」。菩薩知道因的厲害,所以警惕作因,故成畏因,而此畏非眾生之謂怖畏。

「若多犯罪,即生惡趣。若少犯罪,亦生惡趣。菩薩如是正思惟時,驚怖違犯。」

「一切凡人,侵至則瞋,益至則喜,怖至則畏。我為菩薩,不可如彼,雖未斷結,當自抑制,修行忍辱,惱害不瞋,敬養不喜,眾苦艱難,不應怖畏,當為眾生,興大悲心。」

眾生不知因,作種種不分,往返成果,必由自受。苦受必知,卻不識因,於苦難離,是故畏果。當知為果,迴向反溯,知苦之因,即渡苦果,心可解脫,於苦能離。

======================================

輪迴苦於以為有常,及八苦者: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和五陰盛苦。這些是所謂的顛倒妄想「以樂為苦,以是為非,以無常為有常。」造成的,所以佛演說了「四聖諦」,「苦」「集」「滅」「道」。

這些佛教義不作多說,會解說的,大有人在,不差我一。

世俗的輪迴如何得離?

生命的輪迴如何得離?

二者皆不離三摩地。

平等心生,人我心滅,

定慧逐生,於安定境。

======================================

瑜伽經:三摩地

(【以下是由在下再度意會翻譯的。】

有一點文言文強迫症

【參考:圖解瑜伽經PATANJALI?S Yoga Sutra MADE SIMPLE作者:帕譚佳里/原著 , 霍華德.J.瑞斯尼克/英譯、評註
其他單詞詞解】

【有鑑於並非專業的翻譯,所以也建議大家意會大概就好。詳細可以自行再去網路上研究。】

若有認識的發現有問題,請幫忙指出修正。感謝。)


瑜伽經》:第一篇------三摩地

1.1今隨經導,
1.2奉心化持,
1.3復歸本我,
1.4莫著幻境。

1.5五善惡念,
1.6五念者:知、謬、想、寐、憶。

1.7觀、論、聖言,知。

1.8曲真知者,謬,

1.9言形化者,想,

1.10寐:無意隨轉,

1.11故事未忘,憶。

1.12修心無住勤,1.13亦勤持莫逆。

1.14日久從心起,1.15無住無動搖,1.16覺離世間欲。

1.17善普拉尼亞塔:
見山是山,見山非山,
見山是山卻非山,見山非山還是山。

(1.17 vitaka-vicaranandasmita-rupanugamat samprajna tah

【vitarka vichara ananda asmita rupa anugamat samprajnatah】

有對象專注的對像有四種,1)粗想(vitarka),2)細想(vichara),3)喜樂(ananda),4)我性(asmita),這即是有想(samprajnata,有智/有心/有緣依)三摩地)

1.18人求無夢,淨定覺生。

1.19若有所求,有求必應。

1.20複有人求,得三摩地,般若神通。

1.21如如不動,所求化現。

1.22所化現者,速於精,常於常,緩於輕。

1.23或觀神亦得定慧。

1.24本我若神,世所不及,無所指染。

1.25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

1.26古今未來,時非所限,今古之師。

1.27宇宙源音,1.28輕誦其見,

1.29得悟覺知,無所掛礙。

1.30病、漠、疑、頓、惰、執、謬、鬆、乖,礙意不堅。

1.31意不堅矣,得種種礙,苦、憂、戰憟亂氣。

1.32觀一道可離礙矣,堅意者唯修冥想。

1.33若求定慧,友於樂人,慈濟人苦,常樂辟過。

1.34或以養息,

1.35或觀六入,欲生自持,

1.36或成光明,拂掃無明,

1.37或定心念,世欲無求,

1.38或夢修持,遍知夢寐,

1.39或以冥想,一門深入,

1.40定慧起神通漸現,控微乃宏。

1.41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檯,

勤使以塵拂,莫使惹塵埃。

所見即所是。定功甚足矣。

(kina-vrtter abbigatsyeva maner grahitr-grahana-grahyesu tat-stha-tad-anjanata samapattih

當心念的多變減少, 內心彷彿優質寶石般清澈,在感知者的內心,感知和被感知的對象貼近,直至內心清晰地反射被感知的對象。這才是成功的冥想。)

1.42定中思義,定思更上。

1.4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檯,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smrti-parisuddau svarupa-sunyevartha-matra-nitbhasa nirvitarka

當記憶被徹底進化,人到看到事物的真相時,冥想之人所達成的冥想中便不再含有個人猜測的問的成份。)

1.44達於此境,思於精微,若筏喻者,故終應舍。

1.45精微者現無相相,1.46喚有種三昧。

(1.45-1.46-1.44,可以試試這樣再看一次。)

1.47內自在光明,真我復顯現,

1.48得惟一真知,

1.49言理無可及,
1.50灌濯末那識,

1.51全濯矣,得無上三摩地。

======================================

在輪迴中,因何而需要持「定」(1.1-1.3)?

如我上所理解的《瑜珈經》,是為了不要執著世間的虛幻不實(1.4),世間上出現的不實,皆由於妄想的心念(1.5-1.11)。

因輪迴就在世間一切中,故處處皆可精進。練習在生活處事中皆不執著(1.12-1.13),日久自然也由心而脫離,不執著世間(1.14)。在不執著的覺知之下,心可無所動搖,離開世間多餘、多變不實的欲求(1.15-1.16),也自然得離輪迴。

在生活中,如何方便得到「定」的智慧呢?

親近真正快樂的人,從真正快樂的人身上,可以學習到快樂的根本。慈悲對待受苦的人,會發現自己已經很幸福。心存喜樂感恩,保持警惕,像菩薩行一樣小心避免做錯事(1.33)。

在每個呼吸之間中,提醒著自己,有生則有滅,一吸則一呼,執著什麼(1.34)?

在生活中的眼見(一切美醜)、耳聞(一切妙音或亂耳)、鼻嗅(香臭氣味)、舌嚐(甜酸苦辣咸)、身觸(各種冷暖澀滑)、意念(一切好壞喜惡)之間,常作觀察,貪著一起,即當把持(1.35)。【當生平等心、不瞋。】

常以沉思使心思明澈,把苦惱執著一一掃除(1.36)。

有些人,因以上在日常中有足夠覺察能保持安定,不作貪念後(1.37),乃至能於每日睡夢輪迴中,常持覺知,做夢安能自知夢行,不受夢所流轉,於夢中更作修行。如此修行,更作精進,若有神通,鬼神常近,雖妙卻幻,當知自持,莫落魔障,隨幻流轉(1.38)。

==========================================

「我們早已輪迴了好久,
既然出生就已經在迎接死亡,
那是不是代表我們有著沒有完成的事呢?
否則生命的意義在哪裡呢?」

這個如果要深入討論的話,即要說上輪迴的由來,而輪迴的由來已經太久遠,所以難以追究,而且難以說明。

而由普遍前世今生的因果來看,我們出生是否代表有我們並未完成的事,這個回答是「是」。
這些未完成的事,是要受者學習的東西,
學習放下,學習真理,學習到自己為何輪迴。
學習其中重要的一個是,追溯源頭,找到成因,才能化解。也是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所以其實在生活中,一直出現輪迴的因,等著受者在果成之前化解。
比如,自殺者的前世今生都會有相似的情況,迫使他渡過,或者又再次逃避,只是如果逃避,那麼下次輪迴也會再遇上。
這些是普通的輪迴,普遍意義在於學習超越自己。
【化解習氣】
【「菩薩知因,眾生知果」的內文你可以再看看。】

而要是想要超脫輪迴,唯有學習真理和「定」。


要先重視戒律,以戒律為學佛的實際操作和修行的落地基礎。

其次是懺悔。心懺,勤懺。

第三是培福。供養三寶。


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會有苦行僧,可大家又都羨慕彌勒佛


放下心來,連擺脫輪迴的想法也放下,萬緣放下。


謝邀。
一口吃成胖子是不可能的。
老老實實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吧。
背背楞嚴經啊,什麼的。慢慢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佛教徒認為供僧、放生、抄寫佛經能夠改變命運?
如何在自習室做一個簡易的冥想?
為何佛說可以吃素不能吃肉?
開悟的人近視眼會好嗎?
雞蛋算是葷的還是素的 ?

TAG:宗教 | | 因果報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