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的 P2P 金融都有哪些特色?

針對中國大眾對金融的期望和國家金融政策及目前國內信用環境,如何將p2p這一模式做出自己的特色來?


看到「中國化的P2P金融特色」這樣的話題,我覺得非常有意思,想嘗試來分析分析,歡迎交流。

一. P2P中國化歷程

首先來看一下非中國特色的P2P業務,即個人對個人的借貸業務。P2P作為一個中介,類似淘寶、58同城,提供一個信息平台來撮合貸款人和借款人,貸款人和借款人自行對對方進行評判,並完成借貸,P2P平台從成交的借貸業務中收取手續費,類似信息介紹費。如下圖:

1. P2P(信息中介)模式:

中國最早的P2P平台也是這麼做的。但是中國騙子這麼多,社會信用體制這麼不健全,貸款人者根本無從客觀評價借款人的資信,而且中國老賴也這麼多,貸款人同樣也無法承擔借款人逾期、壞帳的追討、處置的成本。這樣的方式導致P2P對於中國普通群眾來說根本沒什麼吸引力,除了個把膽子大的,幾乎沒什麼投資者感興趣。

那麼有什麼解決方法嗎?有的,P2P平台公司找了一條出路,他們開始自己去尋找他認為合格的優質的借款人,或者對來到他們平台上的借款人,他來自行進行審核評價,出現問題負責追償、處置。因為有了P2P平台公司參與調查和幫忙處置逾期,貸款人心裡有點底了,但還有疑慮——貸款人不敢確定P2P平台的調查做到了盡職盡責,也不相信P2P平台在借款人出問題之後能夠像追自己的錢一樣幫貸款人去追償。好了,雙方都意識到,既然P2P平台承擔了調查的工作,那麼貸款人勢必也會要求他承擔兜底的責任(這裡的擔保方不會是平台本身,只會是與平台關聯的擔保公司,但平台先行償付再去找這些擔保公司成了一個共識),權利與義務相統一,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也就是我們說的剛性兌付,P2P業務在中國第一次開始具有「中國特色」了。如下圖:

2. P2P(信息中介+信用中介)模式:

但到目前為止P2P平台的貸款人和借款人都是小額業務的個人參與者,本質上仍然是個人對個人的借貸業務,只不過中間P2P平台多擔負了一點任務,還有多承擔一點風險。這個時候P2P平台也開始覺悟了,既然自己承擔擔保責任不可避免,那麼為什麼不去開發一些更具實力的企業借款客戶?從這起P2P業務在中國具有了第二次的中國特色,出現了諸如P2C的方式,也就是個人對公司的借貸業務,P2P開始變為「個人向企業貸款,企業向個人借款」的方式——這麼廣闊的市場,傳統金融中介們(例如傳統線下的XX擔保公司、XX諮詢公司、XX小微金融中心、沒有足夠資金的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等)馬不停蹄忙起來啦,紛紛幫忙向P2P平台推薦線下企業客戶。這裡我用借款企業代替了原來的借款人,因為借款的範圍拓展到各行各業的實體企業,如下圖:

3. P2C(個人與企業借貸)模式:

這個階段後,傳統類金融機構彷彿一早醒來被陽光刺痛了眼睛一樣,恍然大悟:自己也是要借款的企業啊,而且還手握這樣那樣的牌照,手底下的融資客戶大把大把的,就是沒資金賺利差這塊肥肉啊!由此眾多擔保公司、小貸公司、房貸、車貸、融資租賃公司紛紛意識到眼前擺了一條光明大道,一條擺脫上市排隊、發債難產、銀行嫌貧愛富的直接融資坦途,積極與P2P平台頻頻接觸。P2P平台亦非常欣喜,因為這些類金融企業手握牌照,可比那些中小製造業客戶風險低多了。雙方一拍即合,不勝欣喜,三杯兩盞下肚,自此更多形式的P2C、P2B(個人對非金融企業,其實叫什麼無所謂)、A2P(即資產對個人)模式一夜之間向春筍一樣冒出來。P2P的第三次中國特色化開始了——這裡我用了投資人來取代了原來的借款者,因為這裡原來的貸款人已經有分不清最終借款人的感覺了,投資者更像是在買類金融企業發行的某種理財產品,它跟這些類金融企業僅僅是充當借款人推薦者這樣的P2P模式不同。事實確實如此,類金融企業名義上並非向投資人舉債,亦不會與投資人簽訂借款合同,而是轉讓其債權或資產收益權,簽訂債權轉讓或資產收益權轉讓合同。投資者並不是借貸給類金融企業,而是以某個價格受讓類金融企業的債權或資產收益權。如下圖:


4. P2B、A2P(個人與類金融企業債權、資產收益權受讓)模式:

為了便於理解,下面舉兩個這類例如保理公司、融資租賃公司轉讓債權或資產收益權的例子,即上圖中右側部分:

隨著越來越多的類金融企業加入這個行列,業務類型越來越多,P2P平台也引入越來越多的擔保機構、線上線下銷售機構、外部股權投資者、業務合作者......線上爭流量、線下爭客流量,不惜血拚(械鬥很少有,燒錢、發傳單、陪吃陪喝小兒科)——P2P概念真的是越來越火辣,一時間畫面太美不忍直視。P2B模式的高歌猛進:

好了,到目前為止一切還是均屬正常範圍內的描述,總結一下:P2P在中國經歷了三次轉變,形成了剛性兌付、個人對企業、個人對類金融企業的幾個特色,形成了幾個較規範的模式,下面為了更好描述P2P的中國特色,這裡就先簡單總結一下到目前為止所提及的幾種模式的規範運作的樣子吧:

二. P2P「中國特色化」


上面說到的P2B模式里的擔保公司、小貸公司、商業保理公司、融資租賃公司,或者背後還有更多類金融、房地產業務的公司,玩著玩著又有新想法了——既然P2P是一條直接融資的大馬路,那為什麼要讓別人在這條路的出入口上建收費站?!現在不用看銀行臉色了,以後不得看平台臉色嗎?!大家都意識到玩互聯網最重要的一點:客流即是財富,眾多投資者客戶的資源可是無價之寶啊,你看看淘寶、京東……於是這些公司某個清晨晨會老闆一拍桌板:不就是租台伺服器買套軟體嗎,自己也弄一個!!眾多這些傳統線下做著小貸、民間高利貸的企業紛紛進入,自建P2P,軟體商、伺服器託管商發了筆橫財,這些類金融企業也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把其傳統線下集資放貸業務成功披個P2P外衣轉移到線上來的華麗轉身,再扛起普惠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大旗,成為社會正義的化身。類金融企業的進入,開啟了P2P中國化的更深層次的進化。這裡我試圖用一張圖來說明原本線下繁雜繚亂的民間借貸是如何搬到線上的(這裡面平台自融了嗎?沒有啊,P2P平台沒有碰資金。資金託管了嗎?也託管了,有第三方支付機構呢。有什麼問題嗎?肯定有啊,通過代持或其他方式,P2P平台、直接借款人、擔保人,甚至最終的借款人,都有可能最終處於同一實際控制人的控制下,如果這個資金託管機構也是體系內的,那就更好玩了吧,徹底的黑匣子啊!)如下圖:


1. 「黑匣子」(民間借貸線上化)模式:

自此中國的P2P業務,我個人認為,除了一些真正本著長遠發展的平台企業,真正守規則去做P2P(這類P2P平台在現在的大環境下競爭狀況堪憂啊,劣幣驅逐良幣,你不走都要被人挾著走),絕大部分只不過是民間集資的線上化、互聯網化,本質是一家——弟弟借錢、哥哥引薦、爸爸擔保、媽媽回購,推廣如傳銷——員工買、親戚朋友買、老師同學買,已經形成一套依靠返利點數發展下線的嚴密體系,這個東西你說好、我說好,他就是真的好!(「什麼?!你覺得有風險?不可能!保本保息!剛性兌付!」 好吧,說完這句話我家裡的信箱應該又多了兩張宣傳單了......) 以往局限於某個地區,某個圈子的民間借貸,現在已經沒有空間限制,又一創新舉措成功推出,皆大歡喜!


我個人不知為何線下這麼多擔保公司集體崩盤,這些依託類金融企業的平台的信心從何而來。但面對投資者,P2P平台總是有辦法做到讓人看起來零風險,他們似乎確實做的不錯,從未有逾期,所以平台發的新標也很快被搶光。來看一下他們是如何做到的。當P2P充當信息中介,貸款人和借款人都按約履行義務時,P2P平台只作為一個撮合機構,即使承擔兜底責任,但只要不出現逾期壞賬,平台的收入也非常可觀,但這是在平台借款人客戶質量好、詐騙風險低,客戶沒有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理想化前提下的,如下所示規範的P2P運作:

但實際上因為P2P平台的借款人通常是在傳統金融領域裡借不到款的劣質客戶,「客戶質量好、詐騙風險低......」等這些條件幾乎不能滿足,嚴重點簡直是天方夜譚。(15%—30%的貸款成本能找來什麼優質客戶?親朋好友借不到、銀行借不到、各種借不到才到你平台來啊!)於是逾期、壞賬不可避免,但是平台要發展這部分壞賬不能讓投資者承擔,否則以後靠什麼吸引投資者啊?這個時候平台要麼直接倒閉關門,要麼就在監管不到位、人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借新還舊(兜底的錢總不會從從地里長出來的吧,從哪來呢?):

2. 「借新還舊」(預備跑路)模式:

上面這種玩法高明嗎?其實不然,龐氏騙局不過是外國人玩剩下來的,這個階段玩得好的,現在迫不得已只能繼續玩,玩的不好的,只好把網站一關、留下一封致歉信、失聯、跑路,沒有資格繼續玩下去了。我們強調監管的重要性,不是要用監管來阻礙創新,而是用監管來控制像上面的這種情況的發生。但是中國人玩這個不止於此,正好互聯網概念的興起賦予了P2P平台一個更大的施展空間:通過在P2P平台內循環得來的大量投資人和大量所謂的「優質借款人」,手中握有這麼多的客戶量,那就是一個互聯網企業啊,P2P平台的幕後老闆們覺得自己傻逼了——辛辛苦苦做什麼P2P借貸啊,我要成為馬雲第二!他們開始不把自己當做一家普通企業去爬樓梯,而要把自己當做是一家互聯網企業上電梯,多好!流量——風投——IPO,看看京東、各類團購網......多的是只有流量沒有利潤的上市互聯網公司,所以投機者們開始從經營P2P平台轉到了資本運作平台。

P2P內部的循環在外部看來是雲里霧裡的,好壞很難分辨(我們不排除有些平台透明度很高,但有幾個敢公開說出自己的逾期率和壞賬率?),到底有多少進入自己腰包、有多高壞賬率,外界無法得知,但是客戶量和流量確實實實在在的,打開電腦一拉一大串。流量數據加之P2P平台天花亂墜的融資PPT,吸引了眾多不明就裡的股權投資者大把投資,融到資金後再以紅包、體驗金、返利(屌絲投資者最看重),線下富麗堂皇的辦公室和營業廳(中國大媽最看重),等等形式來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從股權投資者處融來的資金甚至還可以用來墊付在P2P內部循環中玩砸的窟窿,兜了底還不用踩紅線,多好!這樣的情況又有多少是被外界所知的呢?無論怎樣,P2P平台完成了在P2P平台——股權投資者——投資客戶之間不斷做蛋糕、分蛋糕的一個大循環,這些股權投資者的錢亦是從其他投資人募集而來,這樣的結果就很好玩了,一邊有人挖坑一邊有人填坑,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然後上市套現。上面說了「借新還舊」,我就把下面這種叫做「融新填舊」好了,第二步完成了,能玩到這一步的P2P平台你不能不佩服了,氣泡吹得好大了。如下圖:

3. 「融新填舊」(上市夢)模式:

三. P2P「中國夢」

為什麼這麼多平台寧願大把燒錢也要搶客戶?其實自從類金融企業的債權轉讓和收益權轉讓業務的加入後,大家的思維已經更開闊了,P2P在行家眼裡已經不是一個借貸市場,而是從P2B、A2P模式向一個類資產證券化市場衝擊!你看上交所、深交所……(這裡的目標可不是淘寶、58同城了),這可能是現在這麼多P2P平台夢寐以求要達到的「大到不能倒」的最終目的(你見過國家會讓銀行倒嗎?所以國家也不會輕易讓大的P2P平台倒。你見過國家會讓股票交易所倒嗎?所以國家也不會輕易讓大的P2P平台倒)。但假使我們最後走到了這一步,是不是還會發現這裡面的「P2P產品」最終都是——次級債券、次次級債券,如果到了這一步我們仍然做不到沒有兜底,那麼仍然免不了最終趨於崩潰的結局。如下圖:


1. 「線上交易所」(類資產證券化)模式:

P2P平台最終追求的做成一個資產證券化交易市場,這個會實現嗎?得看監管機構同意不同意,其他傳統金融巨頭同不同意。關鍵還不在這一點,現在我們的P2P本身被自己搞砸了,完全是一個黑匣子,急需引入外部監管等機構,由此可開啟其類資產證券化交易市場的前進道路。但如果這樣,黑匣子打開了,他的自身成本就與傳統金融無異了,那還有什麼優勢呢?費用上去了,貓膩沒有了,玩的人就少了。

2. 「規範的線上交易所」(類資產證券化)模式:

P2P是一個好東西,經過了中國的特色化改造,越發顯示其生命力了。但也是在中國,P2P的現狀被玩成了線上民間集資,是不是會覺得可惜?線上民間集資高利貸這樣的中國特色化P2P有人敢玩嗎?有,還是很多。中國民間資本太多,數十上百萬億銀行存款,收益情況如何(1%—5%),P2P收益情況如何(10%—20%),一對比就知道了。有天量的尋找出口的民間資本,自然也就有了中國特色P2P存在的理由。

P2P平台資產證券化交易市場的夢想會實現嗎?美好的前景先不提,P2P將中國長久以來的地下金融、民間借貸、次級債券紛紛搬到了線上,影響程度幾何,僅僅這個目前就不得而知。而隨著利率市場化和資產證券化的放開,金融領域更加開放,那時還有類似這樣的大平台的必要嗎?中國的投資者經歷過風險,但是吸取的教訓遠不及收益率節節攀升的吸引力,反正大家都覺得最後政府不會不管我的,大不了到時候去政府門口「散步」唄——這或許才是中國最大的特色。P2P本身沒有什麼對錯,只是一個平台,一個市場。隨著越來越偏離P2P的本意,互聯網基因越來越少,中國本土灰色金融的基因越來越多,我想這還是不是我們說的P2P?如果是單純的P2P,是不是沒有什麼可中國特色化的?

四. P2P中國特色總結

最後總結一下,以示本文上述的」中國P2P業務發展邏輯」,說明P2P業務在中國是如何一步一步特色化的:


P2P中國進化里程碑:

以上是個人觀點,見解不同,多指正。


在一家可能不正規/涉嫌詐騙和非法集資的P2P公司是什麼樣的體驗?
(2月16日冒再次更新,提現和工資已經困難!)

更新進度表:

2016年2月15日,提現方式和時間調整延長,體現逐步困難。惠卡已經調整了提現方式和鎖定期,鎖定期延長,現在各個平台都無法直接體現了,很抱歉的是我和很多同事的工資都只能下個月才能提出來了。

2016年2月13日,惠卡世紀官網發出新的公告。惠卡世紀 - 集團公告 惠卡世紀董事長何正松致投資人、社會各界及祖國的一封公開信
其中第三段有如下這樣的話,疑似惠卡對外喊話,我們的非法集資金額只有1個多億,規模很小,請有關部門高抬貴手。

我們堅信,再在給我們6個月時間,惠卡事業將不再依賴現在的惠卡投資理財平台來支撐惠卡事業,目前投資人在惠卡所有投資理財平台的在投金額總和約為1.37億元【該數額是2016年2月12日統計結果,即投資人在惠卡旗下所有投資理財平台還未提現的總額】,這近三年來我們都把重心放在了打造研發系統和產品平台,構建生態和基礎框架,市場推廣上投入太少,更談不上包裝,以至於知道惠卡知道惠卡理財的還很少,我們的惠卡商城、拼寶白拿、158商城、農村寶商城及惠卡實體店、脫貧寶實體店、惠卡機器人、惠卡物聯網產品、眾多創業項目事業產生的營收將可支撐惠卡事業團隊開支和發展拓展

2016年2月12日,著名網媒「觀察者網」發布了一篇疑似揭露該公司的警示性新聞。
馬平:過年在家,記得提醒老鄉遠離「扶貧P2P」!
網友評論:「裝小寶」只查到了一家,母公司是深圳惠卡世紀集團。
已將本文發送給深圳市金融辦。


2016年1月29日,惠卡世紀官方網站發布闢謠:
關於近期有人冒充公司員工造謠誣陷惠卡的回應
惠卡世紀 - 集團公告 多個網站轉發,並有截圖為證。以下為該闢謠文節選:

造謠誣陷攻擊惠卡無疑就是在攻擊善良正義,就是對民族大義和祖國的不忠,因為惠卡早已不是在為個人、股東私利而戰,而是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即使現在我們並沒有做出很顯著貢獻,但這種赤子之心報國志向天地可鑒,日月為證,惠卡必將為中國和平崛起為全球超級富強大國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如果為一己之私繼續行此無恥下作之事,哪裡還有何臉面面對九泉之下的老祖宗們。

2016年01月31日22:06 騰訊科技發布了新聞:自稱是善良正義化身 惠卡世紀被指傳銷和詐騙
同時轉發的還有techweb,和訊財經,鳳凰財經、搜狐等。但隨後搜狐刪除了新聞。

惠卡世紀何總竟然評論了這條新聞 謠言惑眾,居心叵測,一群無恥之輩、社會垃圾為私利攻擊罷了。

2016.02.01 08:50:00 techweb發布了新聞:消息稱上海四板市場掛牌企業惠卡世紀被網友舉報非法集資_TechWeb 之後多個新聞網站轉發。

2016年2月2日,惠卡世紀官網發布了一篇新的闢謠。關於近期某活期理財平台煽動策劃造謠誣陷攻擊惠卡公司的嚴正聲明。惠卡世紀 - 集團公告 並且在多個二流軟文平台發布,擬衝掉百度搜索關鍵詞。

2016年2月2日下午,疑似惠卡員工的多個三無(無頭像,無資料,無問答)賬號開始多次評論威脅答主以及相關報道的記者、評論人。

答主我告訴你,據我了解我們公司已經調動公關資源去知乎調查,你匿名也沒有用,揪出你是誰,何總不打死你我們同事也不會饒了你!!!發布騰訊新聞的王潘你記住了,年後等著上法庭吧!!!公司已經啟動了法律程序!惠卡世紀 - 集團公告

答主不可能在更新了,我們公司已經啟動了公關資源和法律程序,真相一定會大白!誣陷我們惠卡和站腳助威的人士你們的後果很嚴重!
記者同志,你們現在報道的話,鬧的大了,公司很有可能就挺不過去了。現在公司還能維持,讓它多維持一會兒吧,我同事5萬多結婚前都放裡面沒取呢!現在e租寶的新聞這麼火,你去報道e租寶吧!高抬貴手!!

2016-02-02 22:14 中申網發布了一篇新聞,文中分析非常到位,再次引發高潮。上過央視的P2P老闆:你能先發工資再去拯救宇宙嗎? 但隨即惠卡公關讓中申網刪掉了新聞,但是今日頭條已經轉發。

2016-02-03 12:38:34 惠卡世紀通過軟文平台發布了回應「探索惠卡世紀的新藍圖 互聯網+新格局」 但實際內容是針對上面新聞的回應。探索惠卡世紀的新藍圖 互聯網+新格局--揚子晚報網

2016年2月3日凌晨。惠卡體系類一員工估計是忍不住了,也爆料了一段:

我也爆料一點,16.47%年化收益加雙倍等於32.94%再加上月度分紅,年度分紅,過年紅包,理論上超過了40%利息.高嗎?不高!如果你做了代理才知道什麼叫高利息,我認識一個代理,一萬四跟惠卡老總買的區級代理!事實上什麼都不用做,一年回本了,每年都等著分紅就可以了,這錢真好賺!跟某寶的高管比還是有點少,重點在可以白拿,可惜知道晚了,現在再給機會也不敢冒那個險了,至於公司說某平台扇動造謠,呵呵呵!其實我們都是自發的,誰讓這公司不誠信,理財平台你坑人,因果循環的道理都不明白還開公司,牛逼吹上宇宙,只為騙人投資,現在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有的人愛的要死,有的人恨得要死,但最後的結果肯定是都恨這家公司,畫餅子坑人絕對沒好下場的,項目無限誇張,實際上9成的人不信任的,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公司高層的人說話跟放屁一樣輕鬆,根本就沒有公信力!想盡辦法擺迷魂陣,給大家洗腦,目的就是圈錢,用後來的錢付前人的利息

2016年2月3日,員工工資提現、客戶集中擠兌提現爆發。惠卡世紀何總發布了提現新規,為了防止文章記號識別,只貼了部分內容。
農村寶理財當日提現額度調整為單筆5萬以內,單日10萬以內。2月3日-2月14日期間 1-2日到賬。
其他理財產品如脫貧寶、零錢包、惠信寶、創業寶、惠信錢包(大部分同事的工資都在裡面)、人人創、電影寶、新老惠卡貸、惠卡寶等眾多理財暫時不受理提現。2月14日後處理。

以下轉載該回應,惠卡世紀的公關能力讓人質疑。

——————————————————————————————————————————
昨天看到一條令人膽戰心驚的控訴,說實話,剛看到確實嚇得不輕!文章裡面一字一眼看似犀利無比,不過看到最後一句我笑了!這是要更多了關注這家公司的意思啊~?感謝這位朋友讓我們關注,不過我關注的時間可比你要久多了!我的大筆資金都在這呢,能不比你關心的多嗎?

世界是一樣的,但不同的人,眼中看到的世界卻大不同!再次仔細翻讀這篇慷慨激昂的控訴,我對此也想說說我的看法!個人想法不同,不喜勿噴!

首先,這位兄弟,你該先了解一下新三板的掛牌和主板上市的區別。說實在的,不是做企業的人,不關心財經新聞的人,能有幾個知道新三板的?對於您控訴的「這家公司對外宣稱的是新三板上市公司」明白人一看都清楚是什麼意思。這個公司從來都沒有避諱自己是新三板掛牌,包括圖片也是啊!

你出去買東西會不會看廣告,你來指出有多少廣告沒有誇大宣傳的?就算是速食麵,也會誇張啊。其實對於這種宣傳,我個人覺得並不過分。前面提了,知道新三板的不多,知道上市的比較多吧,那麼誇大一點的宣傳,你敢保證哪家公司沒有?

其次,在我剛接觸這家公司的時候,他還沒有掛牌,今年年初成功在上海掛牌之後,我們都比較開心。對於一個做企業的人來說,這個掛牌的意義實在重大,真的不是隨便一家公司就能做到的,也要有相應的資質審核的,所以,他們這也算是獲得了一種認可。現在這個時代,國家確實也非常支持這種大眾創業。

最後,對於你的分點控訴我也來談談我的想法:

事業部有多少,我不知道。但一些項目我是都有參與了解過的。比如農村創業創新產業園,確實在德江一大片已經開工了啊!你當我們投資人都是傻子嗎?隨便做一個項目用高收益來吸金,我們也得看看,這個是否存在吧?我投資看中的就是他們是有實業的。

剛好你也提到機器人了,我確實已經見到過他們的手抓技術的研製和做出的視頻。而且,兄弟,見識少也不能瞎說話吧,機器人早在4年前都有了好嗎?一看就是從不去高交會的人。十幾個人整個這樣的技術出來搓搓有餘。中科院搞什麼項目,你知道嗎?不知道就別亂說。

2、收益高就是騙子?這在網上都有太多能反駁了!你提到的只是做活動的時候,活動不是天天有啊~!我還希望能一直是呢,但是你真的做過投資嗎?

你得先明確一點的是,投資是沒有人拿著刀架在你的脖子上逼你投。再加上目前的形勢,純高收益早已不是吸引我們的點了。對於新手來說,這倒可能成為他們打退堂鼓的依據。就跟股票一樣,任何的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這玩的就是你的眼光,你的認知能力。如果因為這也怕那也怕,我至少已經錯過了十幾萬了吧。

3、「自建資金池」真的是好可怕的一個詞。可是,你上面早已經提到過,我們投資的項目都是公司自己在做的項目,請問,他們不用在自己的項目上用在哪?如果這樣算是自建資金池,那麼是不是所有的創業公司都被你控訴在內?所有的每輪融資都算為他們狀大自己的資金池呢?這點,我建議你可以了解一下新四板。

而公司的內部情況,工資困難,我倒不會多說什麼。因為我不了解。但我覺得奇怪的是,你的工資拿到了嗎?沒拿到怎麼不直接去報案?不是前兩天剛有條新聞報過,不得拖欠員工工資嗎?

4、建分公司也能成為控訴的點,這是我覺得最可笑的一點。沒有那個員工不想看到自己任職的公司越來越狀大的。如果你要是我公司的員工,請你儘早走人。分公司的建立難道是違法的嗎?公司願意對外拓展營業範圍這也有錯?這點我跟這公司的老闆一樣的想法。就像我前面說的,眼光不同,思維不同,你看得都不一樣,你永遠不會了解,對外的擴張營業,比買蘭博基尼有用百倍。

5、扶貧?究竟有沒有做,完全能看到的啊,這點我覺得這家公司做的真不錯。起碼有兩次我們都是知道的。而且在去的路程中,可愛的客服妹妹們都一直在告訴我們進程,和現場的情況。說實在的,打著扶貧旗號能真正做出來的沒有多少。你完全不知道,我想,只能說明你在公司的級別不夠吧?

6、而對於全返商城營銷活動,只不過一種很普通的推廣營銷方式,你卻完全看不懂這樣做的意圖!甚至說是傳銷?傳銷你真的了解嗎?真是傳銷,還敢這樣宣傳?那不明擺著是在對著國家叫囂嘛。

綜上所述,這位兄弟,你的見識真的令人不敢恭維!為什麼我會如此氣憤?因為我被莫名其妙的掌嘴了,和我一樣不少的投資人被你掌的不輕啊~!

不是我自誇,罵我們投資人文化水平不高,社區大媽,那也比你有錢啊……

下面我來說說我對這家公司額感受吧,雖然沒有見過本人,但我真慶幸能夠認識像何總這樣的摯友。同樣作為一個自己創辦公司的人,我們有很多想法都不謀而合。不過我更加佩服他:年紀輕輕,觀念比我超前,做法也比我大膽,更有魄力!還有著無窮無盡的幹勁與激情,他經常半夜還在客戶群裡面,與我們共同探討發展思路。你要知道,作為一個老闆,是完全沒有必要跟我們彙報這樣的細節的。在他身上,我們能獲得滿滿的正能量!一個人要有夢想才能成功,要有堅定的信心和永不放棄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一個企業更是如此。用你文章裡面最受不了的那個中國夢的圖,暫且不論它的可行性,但我真心可憐你,連夢都不敢做~還想有多大的成就?

最後,我真心懷疑這位兄弟你的身份?真的是員工的話,6個月能知道這麼多所謂的內幕?說著如此駭人聽聞的話?控訴著自己天大的委屈?這不是明擺著舉起塊最沉的石頭砸自己的腳嗎?送你碗雞湯:

不要抱怨,抱怨永遠只能顯示你沒本事。如果你有本事,就可以改變現狀,而不只是忍受。既然改變不了,又不夠走開,那麼就沉默地接受現實。

都半年了,到最後你也沒說你是離職了還是繼續呢?

所以我懷疑這是有人惡意的誹謗!只不過這個誹謗者沒有做足夠的功課啊,破綻太多,等修鍊段時日再出來吧。
——————————————————————————————————————————

六月份入職深圳的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對外宣稱是新三板上市公司,實質上只是在上股交Q版掛牌而已。公司在關外的工業區,有800多號人,十幾個事業部。
剛開始工作幾個月,我一直老老實實做著自己的事情。直到2015年底,我才發現。。。

我所知道的:
1、公司以互聯網金融為主,其他的各種事業部都是假戲真做,做做樣子和殼子,基本上沒有用戶。純粹就是做一個項目用來高收益吸金的。

這個是我們公司的官網,裡面各種心靈雞湯和形勢大好。

30多個項目,被嚇到沒有。還不算之前被砍掉的石墨烯項目。特別搞笑的是公司的智能機器人項目,組裡一共就十來個人,搞的項目比中科院的還高大上。
至於這些項目做的怎麼樣,明眼人去網站看一下就知道了。

2、金融產品有10多種,收益從12-28%都有,平均都在20%以上。公司對外的廣告宣傳投資1萬塊每天收益8塊錢。收益高的令人髮指,投資的人很多。

基本上公司一直在搞雙倍收益,14%X2=28%,去年10月-11月搞過一次,今年年底到3月之前又是雙倍收益。

http://pay.365sji.com/purseApp.js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有若干個理財產品,只是周期和收益上區別不一樣。

3、自建資金池,沒有投資風控部門。這些錢的一部分用來養活其他十幾個事業部,壓根沒有對外放款的業務,且公司幾乎沒有什麼盈利。靠新進的錢來還客戶的提現,且窟窿越來越大。老闆讓我們不準對外說發工資困難,要有優先保障外部客戶提現。

4、公司對外十分誇張,美國分部、泰國分部、香港分公司,加上人多,給人一種小阿里巴巴的感覺,公司連一輛像樣的小汽車都沒有。而且天天把祖國政策掛在嘴邊上,要打造全世界一百強的企業。特別是這張圖,我實在是受不了了。

5、最不能容忍的是公司竟然打著扶貧,救助農村的旗號推出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而很多項目都是虛空的,根本沒有實際做些什麼。去其他平台和網站上盜圖和內容,放在我們自己網站上。

投資1萬,每天收益8元看到了吧,相當於年化8*365/10000=29%的收益了!年化收益29%!!

6、今年公司又推出一個100%全額返的商城,買東西返利100%,分幾年返完,結合公司的理財產品要衝刺一下。這個東西近似傳銷,跟前幾年流行的分天返利差不多。大家每天都去刷流量,製造火爆氣氛。大家心知肚明。

行業人士很容易看出我們公司的實際情況,懂點行的人都知道這是什麼樣的一種模式。所以我們的客戶大多數都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年輕人、社區大媽等。看著他們幾萬幾萬的存進來,我很擔心幾個月後他們是不是只拿到了利息,而損失了本金(保息不保本?)公司對外宣稱所有項目都是保息保本的。但是公司的錢除了這些高收益的理財銷售之外,沒有任何資金來源,沒有投資部,沒有風控不,這些錢一部分發幾百人的工資,以及對外門面工程,未來的出路相當堪憂。

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我的良心一直不安,雖然我只是一個小小的搬運工,聽從老闆的指揮拿著低廉的工資。可是我覺得我是在助紂為虐,也有同事勸我趕緊離開,雖然我們知道公司是在做什麼,但是我們拿著的工資可能就是這些社區大媽的血汗錢啊!

也有同事跟我說,我們努力的工資,服從上層的指示。拿的工資是應該得到的,不用去想我們公司實質上是幹什麼的,我們裝作不知道就行了。

更坑的是,本來我們以前工資還算是按時,而且還是發到卡上。我來的第三個月開始,工資只發到我們的理財賬戶餘額裡面,如果馬上提現要扣幾十塊的手續費,如果不提現的話就有不菲的收益。我們很多同事都把錢放在裡面不提出來,因為不取工資的話收益還不錯,相當於沒有財務上的工資支出。

直至今日,我終於想通了。我決定要把公司的勾當曝光出來,希望知乎上更多的人能關注這家公司。究竟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希望知乎大神們能給一些觀點!!!

現在還沒有離崗,所以匿了,保障自己的安全。

1月29日更新:
我們剛推出的100%返利商城,結果一周後支付介面就被封了。我們老闆在內部群里如是說:

尼瑪,明明是我們的電商模式太傳銷化太不正規了,支付寶、微信支付這些平台都不願意跟我們沾邊兒。。。

更搞笑的是,大部分同事都信了,還覺得這是可以顛覆阿里巴巴的行為。

最後一次更新:老闆已經看到此貼,今天下班前,公司所有的QQ群都解散了。

下午開始,公司就封了很多外網的訪問,很多網站都打不開,運維部都在查源頭。

1月29日最後一次更新:不用查了,公道自在人心,封鎖,封鎖不了人心,封鎖不了朋友的幫忙!謝謝老公幫忙!
老闆,收手吧!回頭是岸!回頭是岸!回頭是岸!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回復群里某個同事跟我說的
我沒有勇氣承認自己是誰,因為工資還沒提完,人家也要生存,只是內心不安。還有三天,就解脫了!!!

各位知乎大神們,互聯網金融領袖們,幫幫社區大媽們吧!


一、當前P2P的繁榮,其實是一種假象,真正的P2P正在步入寒冬。

由於P2P金融看上去幾乎沒有門檻,對民間投融資公司來說,在網上架構一個可以吸納公眾資金的平台,其開辦成本遠遠低於線下公司,無論是基於吸金效率的考慮,還是玩砸後需要承擔的社會成本(含犯罪成本),P2P均是一種更好的選擇。相當一部分將P2P視同集資通道的企業和個人也紛紛加入其中,至於騙子更不用多說。因此,現在P2P行業的突飛猛進,壓根不是所謂行業的繁榮,而是傳統的民間借貸市場的搬家,而且這種搬家的規模將大大超過常人的想像。大家相對認可的中國民間金融的規模大約為3萬億左右,僅溫州一地曾超過千億,因此再統計所謂的P2P的發展速度與平台數據真的是毫無意義了,只能說又有多少投融資機構開設了網路募集資金的通道。對於正規的P2P來說,一方面面臨著市場收益率下降、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的壓力;另一方面還要承受大量的雜牌軍湧入推動的資金成本上升,P2P金融的利差空間進一步收窄,社會地位與品牌價值也被嚴重沖淡。民間投融資機構的大量湧入已改變了原先的業態,未來的P2P市場已無法依靠行業自律與所謂的金融監管來規範,更多的只能依靠法律。對於正規的P2P來說,將來的對手不僅僅是行業的小清新,還要直面各種流氓的攪局,P2P的生存狀態已然惡化。

二、經濟的持續下行使得中小微企業的信貸危機進一步漫延, 老牌P2P平台正經歷不良貸款率的急劇上升及嚴重的兌付壓力。

小微金融從來不是商業化金融的藍海,這個道理放之全世界皆準。儘管國家出台各種政策來鼓勵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但風險與收益一向是信貸的風向標,銀行實際上是反向而行的。實體經濟走向勢微,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是銀行進一步的去槓桿化與壓縮信用的過程,這種形勢短期內根本無法改變,甚至有進一步擴大到大型民營企業的趨勢。因此,P2P從業者一定不能把當下的大量融資需求當成一種機會,成為無畏的接盤人。信貸需求與有效信貸需求一詞之差,大相徑庭。從本質上講,信貸是體現一定經濟關係的不同所有者之間的借貸行為,是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運動特殊形式。如果將信貸簡化為一種資金的流動,一味地脫媒與去中介化,在沒有健全的信用評估與風險控制手段支撐的情況下,將資金的所有需求統統視為合理的信貸市場是極不理性的、更是無知的,最終只能傷害自己、傷害社會。(為什麼小微金融不是藍海?請大家參閱我的新浪財經專欄《社會信貸救助成本: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終極解釋》一文)。

三、信貸市場是一直存在「安全邊際利率」的,也是充分競爭的市場,長期看根本不存在高利率低風險的信貸產品。

當前P2P平台的募資成本居高不下,主要源於資產端的透明性、安全性不足以及與線下金融機構的比價,這種情況將長期存在,這就構成了P2P平台的阿喀琉斯之踵。信貸機構的兩個主要價值,募資的效率與成本、信貸客戶的組織與風險鑒別,當下的P2P均未顯示出其與傳統金融機構競爭的優勢,高利率的風險遠不是當下的P2P行業可以解決的問題。

有兩個觀點需要進行說明。第一個觀點是大家普遍將當前民間平均融資利率水平當作合理、安全、可持續的利率。從宏觀層面看,存在即合理,民間融資作為一種常態,一直在經濟生活中存在,這沒有錯,但大家往往忽視了一點,那就是從具體的操作層面來說,民間借貸的投資人生生死死,幾乎沒有幾家能夠做大做強,金融風險周期的輪迴一次次將高息出借人及獲利者趕盡殺絕,社會用各種方式完成了道德的天譴與民間金融生態的平衡。因此,這種大眾看到的民間平均借貸利率肯定不是安全的利率。第二種觀點是認為可以通過行業細分,用充分的平台資源及行業背景來破解高收益低風險的難題。應該來說,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因為行業的熟悉程度及特殊資源的掌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風控的成本,提高安全性。但是,這種優勢是相對的,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過高利率帶來的風險控制難題。任何行業的平均投資回報率都是有限的,遠遠超過投資回報率的利率一般不為行業內相對優質的客戶所認可,P2P平台被迫選擇資質較差的客戶發放貸款,這也必然導致不良率的提高,平台對行業再熟悉也作用不大。當然,資金的靈活性與高超的信貸技巧也可以控制一部分風險,產生一些邊緣客戶,但特殊能力與行業資源也正好成為限制P2P平台發展的障礙,平台希望以此方法達到相當的規模也是非常困難的,隨著規模的上升,個性化精細操作及資源優勢會慢慢喪失效能,信貸平均風險概率必會發生作用,高收益伴隨而來的高風險一樣逃避不掉。銀行業多年的信貸經驗,積累了大量的行業信息與數據,信貸人員對行業的了解也是比較全面的,畢竟信貸風險審查並不需要知曉太多的行業細節。另外,利率與風險也不是同比均勻上升的,比如12%的平均利率出現4%的不良,那麼24%的平均利率出現的不良肯定不會是12%,更不會是8%,不良率隨著利率的上升會顯現一定程度的倍增效應,歷史已多次證明,高收益覆蓋高風險實際上很難做到。

四、銀行系與國資系P2P的加入使行業更生變數。

銀行業金融機構直接做P2P在金融體制上講是不合理的,因為銀行系P2P的信貸產品、操作模式與其傳統信貸業務幾乎沒有本質區別,卻要承擔極高的資金的成本,等於變相抬高了存款利率,衝破了監管部門的政策底限,至於資產出表由於其規模太小基本不應在其考慮範圍。如果從積極的角度講,銀行系的加入是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推手,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的一種創新的嘗試,也未嘗不可,但監管部門必不會讓其成為一種風潮,銀監會叫停村鎮銀行與P2P的對接,已經明確表明了態度。至於銀行變相繞道介入P2P,卻依照老的信貸模式新瓶裝舊酒,自然不會形成多大的積極作用,更何況從經濟角度上講,銀行幾乎是以犧牲既得利益為代價的。我們希望銀行系P2P能夠避免利用母體機構進行背書,並商業化使用母體資源,以給民間背景的P2P保留公平競爭的機會,否則其負作用可能大於其積極的一面。至於很多非金融系的國資企業加入,當屬無聊之舉或一時性起。讓官方資本去操作靈活性、專業性要求如此之強且存在政策變數的行業,本身就缺乏考慮。同時國資系P2P平台有限出資負有限責任,其背書的作用有能有多少?國資企業倒閉的少了嗎?如果其東家不背書或有限背書,國資在非壟斷行業拿什麼與民企比拼?有小微信貸經驗及線下資源的國資企業又有幾家?

五、當下以小微企業為主要信貸客戶的P2P平台,其安全放大規模的願望在短期內很難實現。

小而美的平台不容易生存,因為金融行業本身是依靠規模及槓桿來產生資本回報率的,信息中介的利差越小才越安全,另外中國的P2P創業者們顯然更不願意小富即安。雖然說P2P看上去門檻不高,但如果要想架構一個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平台,其投入還是非常巨大的,沒有一定的信貸規模根本玩不下去。但是,這種高息信貸市場很難設計出安全的標準化產品,規模越大越難控制、越不安全,這就造成了一個無法繞開的矛盾與死結。通過第三方擔保、第三方提供項目來解決規模化、標準化的問題,此路一樣不通。傳統銀行做小微企業信貸,除採用資產抵押、類保理、互保聯保等方式外,競爭性信貸產品大都依靠與融資擔保公司合作的方式產生。應該說這種做法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內起到了迅速放大小微企業信貸規模的作用,它使得銀行的中小微企業風控的標準化得以迅速建立,並將小微企業判別標準及五花八門的法律保證措施歸於一類。雖然當下融資擔保公司的大量死亡,驗證了小微企業信貸的巨大風險,但對於及時退出的大部分銀行來說戰術上還是成功的,融資擔保公司做了銀行標準化的犧牲品,銀行相對嚴格的擔保公司准入機制,還是起到了一定的防火牆作用。對P2P平台來說,優選第三方合作機構也是很難實現的任務,這裡面存在一個雙向選擇的障礙。由於P2P平台的高利率,優質的融資擔保公司很難找到足夠多的安全客戶提供給平台,如果有,他們完全可以將大部分客戶推薦到銀行。只有同時滿足高利率、低風險、不符合銀行標準這三個條件的客戶,才有可能被優質擔保公司推薦到P2P平台上來,這種客戶少之又少。P2P如果放鬆對融資擔保公司及其客戶的要求,形成的貸款規模最終將成為平台與擔保公司的代償毒藥,無論是哪家死亡,均會傷及投資人的資金安全。

六、以消費類、個體工商戶為主要信貸客戶的P2P平台,同樣因較高的資金、營運成本及不良率而最終難以形成規模並盈利。

以陸金所為例,每個月壞賬率在2%,其中能催回來的比例是3/4,最後壞賬比例年化約5-6%。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承認,陸金所一開始平台67%的客戶來自平安銀行,現在來自平安銀行的佔比大概為15%(不排除是平安保險等其它渠道)。他認為互聯網金融跟銀行其實是合作和互補的關係,如果沒有跟銀行比較好的合作,互聯網金融也做不大。言下之意,如果沒有平安系強大的資源支撐,其客戶獲得成本、風險識別成本、不良催收成本均是難以承受的,陸金所更無法形成規模。P2P做小額消費與經營類貸款,一樣面臨著巨大的資金成本壓力。同時,由於一般的P2P平台缺乏完善的客戶清算系統、資金結算通道與帳戶監控能力,脫離銀行獨立做微貸的基礎條件本身就非常貧乏,如果僅僅依靠大量的低成本勞力勉強去做,最後的結果大都會以管理的系統性崩潰而告終。

七、是否介入直接或間接的擔保,也是P2P平檯面臨的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

如果直接宣傳不擔保或不提供間接擔保,在當前的P2P網路信用環境中很難做大業務。剛性兌付是中國官方金融壟斷的一個副產品,在金融大環境未改變的情況下,P2P對此也無能為力。希望通過教育的方式讓投資人接受風險,最終結果只能是平台犧牲自己的客戶與市場佔有率,看看僅有的幾家純中介P2P的發展速度就很容易得出這個結論。但是,如果P2P承擔或間接承擔剛兌的責任,從長期看又必然讓自已無路可走,因為如此高息的資金成本和貸款利率,本質上基本不存在安全可持續的信貸產品,高收益低風險甚至要求零風險,沒有哪路神仙可以做得到。即使P2P平台本身將此風險轉嫁給第三方,在法律上解決了自己的代償責任,但第三方同樣也無法解決風險與收益的矛盾,其最終的死亡一樣會給P2P平台帶來滅頂之災。中國的融資擔保行業及小額貸款公司的困境,已經說明這種一味依靠有限的資本金去解決剛兌的流動性需求是無法實現的夢想。盈利的問題尚可以依靠產品、資源與市場來慢慢解決,但金融行業的流動性只有依靠可持續的資金來源或政府救助才能得以保障。中國歷史上兩次大規模銀行不良資產的剝離已經證明,即使體量龐大如銀行,也不見得能應付周期性的金融風險,民間金融及當下的P2P平台就更不要抱有什麼幻想了。目前P2P平台的絕大多數信貸產品從本質上講大都是不安全或不可持續的,無論是依靠資產抵押、保理、融資租賃、核心供應鏈來控制風險,還是依靠擔保公司、小貸公司的第三方保證,由於極高的資金成本及無法降低的中介費用,使得大多數的風控手段流於形式。另一方面,高收益僅僅是屬於投資人的,平台本身是無法享受的,而高風險的剛性代償則必須由平台及第三方合作機構承擔,因此對平台而言,基本不存在用高收益來覆蓋高風險的說法。官方金融與民間金融獲得資金成本的巨大差異,決定了民間金融擺脫不了信貸風險接棒者的最終命運。

八、精細化管理及精英人才的高超信貸技巧可以解決極少一部分優秀平台的生存問題,但很難有機會促進平台更大的發展,更無法解決全行業的共性問題。

P2P行業的整體發展必須由國家的頂層設計及打破金融壟斷後才能慢慢得以實現。互聯網不能代替一切,它可以提高金融的效率、改進金融的業務流程、提供金融創新的手段,但它不能改變金融與信貸本身的屬性。由於我國政府平台及國企的大量借貸行為拉高了中小微企業獲得貸款的機會成本,國家信用背書導致銀行的無風險信貸利率過高,進一步推高了小微企業的直接貸款成本。帶來的延伸效應就是民間融資及P2P平台的平均借貸成本同步增長後,遠遠超過了信貸市場的安全邊際利率,也超過了絕大部分小微企業的承受能力,形成大面積的不良是必然的結果。民間金融無法獲得官方壟斷金融的存款成本,與銀行相對P2P平台節約下來的成本連這個差額都無法彌補,哪裡有什麼優勢可言。

九、希望依靠相關部門出台監管政策來解決P2P行業的發展障礙是不現實的。

由於大量民間投融資平台的進入及P2P本身的異化,對P2P的監管已不再屬於簡單的行業管理範疇,它完全變成了如何對民間金融進行管理的複雜命題。眾所周知,對民間金融基本不存在監管的說法,它更大程度上要依靠法律來解決。這就意味著監管部門要麼無法出台所謂的監管辦法,要麼就出台一個類似行業指引類的文件,不太可能用牌照及准入的管理方式。當下再報怨監管部門的懶惰與不作為是無用的,整治P2P已經超出了其管理能力與許可權,龐大的管理成本更是任何一個部門所無法承受的。連實行牌照化管理的小額貸款公司監管辦法尚且沒有出台,希望有關部門來解決P2P江湖的亂戰更是不切實際的,規範的P2P平台必須面對更為複雜的市場。


今天我來談談,為什麼線下財富管理公司基本都是騙局這個觀點,那是因為我大概三四年前論斷的所謂私募債權基金,也就是類信託模式(採取有限合夥的方式)發放的債權基金,基本到了高發性的倒閉破產期,直接帶來了線下財富管理公司的崩盤,兩者有一定的關係,因為很多線下在賣的產品都是這類有限合夥的所謂債權基金為主。金融還是一個有邏輯的市場,會短期非理性,但長期來看,理性一定會回歸,就如同幾年前大家都覺得互聯網金融會顛覆整個顛覆那個,每個都打雞血一樣,不知道現在還有幾個人會這麼想。理性回來的時候,大家都會冷靜思考。

在談這個之前,我先給P2P申個冤,隨著大大、快鹿、中晉出事,一堆關於P2P跑路的新聞又被放在一起討論問題,看到市面上一堆傻逼媒體寫的什麼看好你的錢,最新P2P跑路名單之類的標題,就忍不住罵兩個字傻逼。這個世界我一直覺得,你不懂可以不說話,但是你不懂還整天胡說,每天在哪裡嘩眾取寵,就真心讓人感到不恥了,討論問題前提是對基本的事實要有充分的認知,然後才可能討論,否則就是傻逼罵街,趕緊滾遠點。

事實上,從過去幾個大的案子上來看,e租寶勉強跟P2P有點關係,因為打過P2P的旗號宣傳過,某些行業組織也邀請過這家公司,也有一些專家站台過,但是從商業模式本質來看,這家公司跟P2P其實還真是沒有什麼特別直接的關係,至於大大集團,中晉,那就跟P2P一點毛關係都沒有,人家從頭到尾都在線下開設門店募集資金,從沒線上什麼事情,而且他們也從未聲稱過自己是P2P,他們其實是目前國內典型的所謂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把這些公司跟P2P合在一起談,壓根就是基本常識不懂的表現,或者就是別有用心。

第一個問題我們談談,什麼是標準意義的財富管理公司,什麼是非標準的財富管理公司,做個基本的簡單的分析,考慮到絕大多數都是不懂金融的受眾,所以我也寫個大概,具體不細究。因為不是寫給專家看的,所以就別來深究了。

標準意義的財富管理公司其實是指那些幫助客戶進行資產配置提供建議的公司,他們依賴自身更廣的信息,更專業的知識,幫助你更好的管理你的資產,你可以聽,也可以不聽,他們更多是建議而已,取決於你自己是否相信他們。這裡很多人可能問那什麼是資產管理公司呢,其實區分兩個很簡單,你不管錢,只提供建議,不做決策,那就是財富管理公司,而如果也替你管錢,然後去做決策,這樣的公司實質就是資產管理公司了。

確切說,財富管理公司是資產管理公司的上遊行業,他讓客戶配置資金到資產管理公司里去,你可以理解財富管理公司是渠道方,而資產管理公司是生產方。從全球業態來看,我很不幸的可以告訴你,絕大部分資產管理公司都是虧錢的,只有少部分是賺錢的,這個是正常的情況,世界上金融行業很大程度本質都是零和博弈,你賺錢一般都是賺取了虧錢部分的人的錢,哪裡怎麼可能人人賺錢呢,次貸危機里,高盛賺錢很大部分是來自雷曼虧錢的部分,而一樣的道理,世界最賺錢的資產管理公司也就那麼幾家,他們在全世界尋找獵物,咬死他們,賺取他們的利潤。在一個全球GDP增長不足6的市場里,要賺取20%以上乃至更高的利潤,一定意味著很多人虧錢了。所以別覺得資產管理公司很牛逼,他們大部分都未能給你帶來實質的盈利。那他們靠什麼賺錢呢?其實他們的盈利模式很牛逼,旱澇保收,每年收取1-2%的管理費,然後盈利了他們賺取盈利部分的20%,虧錢了跟他們沒關係,我一直覺得這種盈利模式其實是很不公平的,一定會使得資產管理機構的管理人會去做風險很激進的事情,賺錢了他們可以分很多,虧錢了,他們沒有責任。

次貸危機里很多對沖基金、資產管理機構最後都被認為有明顯的道德瑕疵就是明知道風險很高,但是卻還是去進行配置,也是來自於這種分配方案。我覺得這種分配方案應該會不斷被拋棄,尤其現在互聯網的出現,跨界越來越容易的年代,其實機構的這種優勢會不斷喪失,前段時間,有個牛人叫包凡寫了篇文章叫《警惕投資散戶化》的文章,從我角度來看,其實就是一個打不過散戶的人抱怨散戶亂打的典型,我從來不覺得機構跟散戶之間,表現出什麼更加優秀的業績,恰恰我們看到市場上很多卓越的投資都不是機構完成的,而都是一些非專業的投資人實現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投資的下一步趨勢只會更加散戶化,確切來說,投資的唯一門檻其實只有錢,其他的都不是門檻,趙薇、任泉、奶茶妹們做到投資也很不錯么。這個扯的有點遠,不去細說。

在回到財富管理公司上繼續談,中國存在財富管理公司么?我在三年前的關於諾亞的文章提過,中國是沒有財富管理公司的,包括諾亞在內都不是財富管理公司。其實到今天,這個邏輯也是對的。為什麼會是如此呢?

前面說了標準意義上的財富管理公司幫助客戶有效配置資產的專業顧問公司,但是現實情況是中國過去的財富往往是不需要配置的,這個問題我講過很多次,核心原因是什麼呢,是剛性兌付的存在以及根子里的中國人對任何人的不信任導致的,比較有意思的是,這種不信任又很容易被高利給衝垮,變得盲目信任。特別會走極端,出現的情況是越是專業人士越沒人聽,越是忽悠傻逼,越是一堆人頂禮膜拜,雪球上這個情況就很典型,一幫傻逼在哪裡裝神弄鬼,一堆小傻逼在下面頂禮膜拜,真是特搞笑的一個場所,這種場所什麼時候完蛋也很正常的事情。

在一個市場到處都不違約的情況下,其實你會發現財富是不需要配置的,反正你買什麼都一樣,我們11年投資一個財富管理公司,讓他們力求專業的去幫助客戶篩選標的,進行有效的資產篩選和甄別,請了很多專業人士,花了很多成本,最後反倒不如請幾個美女銷售,隨便賣,你會越發現你成本越高,越專業,但是市場越是不買賬的,許多人壓根不會聽你這個建議,他們看問題都很簡單,只看你是誰,產品是誰發的,看了以後就會跟你說,沒事,政府在,就不會不還。於是你就發現,個體的定價能力毫無意義,市場變成跟買白菜是一樣的,這個八毛,那個七毛,那個划算賣那個。

最終的結果就是,無論賣那個,到最後都是看不出來對不對,沒有標準答案的市場。看錯的人跟看對的人,其實都是不知道的。所以大家都會做最簡單的選擇,而只有市場違約不斷出現時候,你才知道那些人是牛逼的,那些人不牛逼的,你才會不斷相信那些牛逼的人,而不是傻逼的人。最近爆出來幾個債券違約,發現很多很明顯的應該披露的信息都沒有披露,譬如收入、負債、違約情況都沒有披露,就這麼簡單的一些信息,承銷商都看不出來也不披露,就讓他發債了,這些人他媽的可都是年薪幾百萬的投行人士啊,居然你發現跟傻逼也沒什麼區別。換頭豬上去也一樣能幹的事情。為什麼?因為市場反正不違約,反正出了問題有人兜底,所有做事情的人,反正只要形式做到了就行,沒人花心思真去看,反正看到最後無非就是看你是誰,很簡單的市場就是如此。這個時候,導致的結果,就是你哪怕只有一百萬塊錢,你也會全部買一個產品,那個利息高,買那個,根本需要配置啊。

所以過去的市場情況下,哪裡有什麼財富管理公司,都是理財產品銷售公司,他們的本質就是兜售不同的產品給你,然後賺取傭金。我在四年前文章里說過,一旦收取了傭金,那麼必然使得財富管理公司一定不獨立啊,他每天怎麼可能想著給你配置好產品,肯定是什麼傭金高,推薦你買什麼啊。誰都不傻啊。反正在你身上賺不到錢,必然的結果就是反向從資產管理公司上賺取傭金。那麼最後的結果就是不客觀,不獨立,當然,這個也是因為沒有辦法,不這樣他們就活不下去。所以看上去很好聽的財富管理公司本質都是理財產品銷售公司,跟賣白菜的真沒啥區別,一幫所謂專業投資顧問,可能大學還沒剛畢業幾年,甚至連什麼是資產管理公司,什麼是股權,什麼是債權都不懂,然後就跟著兜售產品了,這樣的財富管理公司你覺得能信么?

財富管理公司變成產品銷售公司之後,很多邏輯都會變得很清晰,這裡兩個基本悖論就出現了,第一個悖論是,真正好產品是不會給你銷售的,能給你銷售的一般都是你自己都不敢買的垃圾產品,尤其是小財富管理公司,你根本搶不到好產品,差的產品,你又不敢賣,為什麼啊,賣了以後虧錢了,客戶都找你算賬啊。就賺取一點點佣金費用,但是卻要冒著被客戶罵,甚至還有一些人生風險的情況下,所以導致大多數財富管理公司都選擇了不賣別人的產品,乾脆自己生產產品去了。本來是賺取渠道費的,這下好,改成賺取利差了。一下子就把財富管理公司變成了資產管理公司來了。其實目前市面上基本上的所謂的財富管理公司,都已經變成了所謂的資產管理公司了。

這個邏輯是很自然實現的,前面說的風險是一方面,還有一個方面是雖然資產管理公司是絕大部分都不賺錢,但是實際上資產管理公司卻是看上去最豐厚的利潤所在,前提是你能賺錢的話,都是賺大錢,而任何一個人其實是都不會承認自己是不能幹的,都覺得自己能賺錢,尤其是騙到錢之後都覺得自己能賺很多錢,所以,一方面是風險不對稱逼迫你去資產管理,另外一方面其實還是無可抵擋高利潤的誘惑,有意無意的轉型到資產管理公司上去。畢竟渠道費很少,而資產管理利差看上去很大。

但是這裡我前面說了,絕大部分資產管理的人其實註定了結局已定是死的,不用去懷疑這個結論,我在寫上一篇首付貸的文章里提過,用槓桿很容易賺錢,但是絕大多數槓桿都死了,必然的結果,許多人,我只要看上一眼,聽他們談一次金融的理解我就可以給很多人判死刑,時間問題。就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所謂槓桿其實就是借入了很多剛性的資金,必須要兌付的錢,而如果虧了你不用承擔風險,那麼就不是槓桿了。我以前做資產管理,也曾經做到了2012年全國五十強,那個時候我管理了也差不多近八十億左右的規模,我經常問自己一句話,我能不能給自己賺到錢,如果我自己的錢都無法賺錢,我憑什麼給我的客戶賺錢呢,後來想明白這點,我依然在2012年底壓縮規模,因為我明顯的感覺到市場是沒有機會賺錢的,尤其是大資金。資產管理的根本其實還是賺錢,如果無法賺錢,你拿多少資金來,到最後虧了,要麼就是讓客戶接受損失,要麼就是你自己拿錢來賠,兩個都不好。

所以要讓資產管理公司不死的唯一辦法其實是保證資金的不剛性,客戶要能承受風險,接受損失的可能性,這就是為什麼要把產品販賣給合格投資人的原因,要給具備風險承擔能力的投資人,充分的風險提示,不做兜底承諾,才能確保你能活下來。如果違背了其中任何一個,就必然走入到高風險區域,你就意味著你要自己扛所有的風險,這個風險其實是誰也扛不住的。

其實,諾亞、好買其實都賣過很多虧損的產品,也沒什麼事情,是因為他們遵循了這點,充分的風險提示之後,就不容易出大的問題,所以,我一直說如何評價一家致力於流量段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好還是不好,很簡單看他們是如何獲客的,如果是保本保收益拉來的客戶,在多也沒有價值,本質上都是一幫屌絲客戶,再有錢,不願意承擔風險,都是屌絲。而如果願意承擔風險的客戶,在少都是有價值的。說個比喻很簡單,你有車有房能騙來女孩子,那不是本事,但是你沒車沒房還能騙到女孩子,那就是真本事。這個也是為什麼我說,過去三年絕大部分互聯網金融公司,毫無價值就是因為他們騙流量的方式太LOW。不擔保,不兜底能騙錢,才是牛逼的互聯網金融公司。諾亞、好買,顯然是有一批高凈值客戶,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那麼這裡難點來了,不承擔風險的商業模式,憑什麼大家給你錢讓你玩呢?你要證明你足夠優秀,能給大家賺錢,這樣的人其實畢竟是少數的,絕大部分的商業機構根本做不到這點,所以他們都會走入到保本保息的方式來吸收資金,進行運作,這個前提一定建立在他們認為自己拿到錢後就能賺更多的錢的基礎上的,但是現實往往會很殘酷,很多人發現拿到錢之後,沒辦法賺錢,那怎麼辦呢?就兩個辦法,等著爆,或者繼續騙錢,然後不斷的周傳下去。保本保息本身其實還是不夠的,你還要證明你有保本保息的能力,怎麼證明呢?

問題就到了下一步,如何賣產品?

幾個辦法,第一個就是讓自己搞得好像很牛逼的樣子,我前面說過這個是一個看臉的社會,看臉的社會,就是讓自己變得好像很牛逼的樣子就可以了,所以基本上這種公司,裝修就非常豪華,中晉財富,在外灘弄了那麼大一個攤子,寫了什麼國太控股什麼的,還有中晉多少啥來著的,向我這種見過世面的人都被唬住了,以為是啥大型控股公司,出事以後才知道原來是財富管理公司,就別替沒見過世面的一些老百姓,不明就裡一定以為是大公司,特別牛逼,還有就是老闆一般都是豪車,喝酒都是幾十萬起步,來展現給你看巨有錢,讓你放心,另外就是到處投放形象廣告,讓你無所不在的看到他們,讓你們覺得特別有錢,反正怎麼裝逼怎麼來,目的就一個,證明自己特別有錢,讓你們把錢交給他們好放心。

除此之外的第二個辦法就是高返佣,我曾經說過天下沒有賣不出去理財產品,只有給不了的傭金,傭金足夠,垃圾都給你賣出去,我看到很多財富管理公司的職員年紀輕輕,開寶馬、賓利,正常的財富管理公司,基本上都屬於賣個一百萬出去,返點有個1-2個點,就已經很好了,但是很多理財公司,賣個一百萬出去,返佣差不多有個二三十萬,我靠,那是什麼概念啊。不可想像啊。還有就是給客戶利息特別高,投資一百萬年化利息說有20%起步,而且隨時進出。

基本上符合這幾個特徵都可以理解為騙子公司了,為什麼是騙子公司,等會給大家解釋,到是先想想為什麼大家都會信,源源不斷有人上當受騙,一方面可能真的無知,不愛學習,但是我個人感覺歸根到底都是貪婪導致的。僥倖心理,其實都知道有風險,但是就賭自己投資期限內不會發生問題,孤注一擲的投資,註定死無全屍,其實我從來不覺得這些人可憐,最多是兩個字,活該。天下哪裡有那麼好的事情啊,賺20%利息,卻不用承擔風險,你以為你是誰啊?!這些人註定了就是希望不勞而獲的貪婪而已。有什麼好值得可憐的,這個互聯網的世界,要了解一個事物其實還是很容易的,稍微用心點,就可以察覺,你自己不愛學習,不提升自己,難道還要別人來幫你辨別風險?那壓根就是扯淡,別人憑什麼幫你呢?政府有憑什麼來解救你呢?賺錢了,不說別人好,虧了,埋怨別人,指望別人救你,本質也是不要臉而已。事實上未來我國進入所謂的新常態,就是違約會不斷暴露的社會,到處都是充滿陷阱,跟過去不一樣了,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在未來這個充滿陷阱的世界,除了你自己,沒有人可以幫助你了,只能學會學習,如果你不會,那我給你最好的建議就是誰都別信,就放著現金得了。到處都是忽悠,誰都不可信。

下一步,我們來講講為什麼我剛才說那些公司的騙子公司,其實從金融邏輯上來看,金融是非常簡單的事物,他無非就是分為兩頭,一頭是拿錢進來,一頭是給錢出去。所有進來的錢,都是為了給錢出去,然後賺了錢,在還掉進來的錢。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看一個公司是不是騙子公司的核心就是衡量下,進來的錢的成本是否高於他能出去賺的錢。很多人說沒辦法衡量到底一個人能賺多少錢,這個其實很簡單,只要看下市場平均水平就行了。或者參考下世界上最能賺錢的幾個基金就可以了。巴菲特基金大概年化二十幾,最賺錢的VC行業的平均行業回報率大概也就是差不多15-40%之間。這些都是世界最牛逼的賺錢基金了,他們代表了世界上最牛逼的一群人了,個別人有一年賺幾十倍的,但是一定記得兩點,第一是個案。第二是小錢。個案意味著幾乎無法普遍化。第二小錢能賺幾百倍都不稀奇,但是大錢賺幾百倍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個是兩個絕對的概念,資金規模超過幾千萬的要賺幾倍、幾十倍,從一個相對長期來看是不現實的。很多人都看到了某某投資誰誰賺錢了多少倍,你其實應該問問他所管理的基金平均賺了多少錢,投中一個案子的背後一定是投虧了很多案子。不要只看好的不看不好的。另外,一個最簡單的衡量辦法就是參考市場標準,你跟市場平均價格差不多還能理解,但是高太多幾乎就不能理解了。那麼市場平均吸收資金的成本大概在多少呢?浙江最瘋狂的時候,大概差不多民間高利貸拆借是三分左右,但是吸收資金的成本不會超過1.5分,撐死了,也就是最多18%。這個可以做為平均數,現在這個數字基本上降到了10-12%左右。

我們怎麼看一個財富管理公司的成本,其實這裡也是我想說的重要的一點,凡是保本保息的線下財富管理公司一定會死主要邏輯基礎。我在很多年前寫浙江經濟怎麼了,我就提出過這個論斷,後來寫P2P的時候,我也提出過年化18%以上借款的P2P,基本上屬於什麼時候死的問題,一輩子翻身不了。為什麼呢?

我們就拿吳英來舉例,一旦你以年息20%借入資金的時候,你必須每年收穫超過20%以上的收益才能保本,或許20%對某些商業奇才是可行的,但是項目和資金的匹配度是沒有那麼好的,中間會存在很多的時間沉默成本,這段時間裡,你項目沒有找到,但是你的利息卻要不斷的支出,所以實際的成本必然要到20%以上,取決於實際投入項目的情況,那麼借入資金方的財務壓力是極大的,在這種壓力之下,你還必須留有足夠的流動性,來確保不斷的有人來贖回,所以你看上去你借入了一個億一年,但是你可能實際能用的資金只有五千萬的六個月,所以實際成本是多少呢?按照年化計算大概實際成本要高達80%,縱使你是天縱奇才,我想也做不到這個收益率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吳英這類一旦走上了固定收益的主動管理,是必死無疑的,界定為集資詐騙其實也是合理的,因為,她應該明確知道自己還不了這個錢還去借錢。所以對於那些信誓旦旦說能保證給你每年盈利20%以上的人,基本可以打入騙子一類。其實,我自己是將固定利息超過15% 以上的主動管理型,基本都定義為騙子了。他唯一還你錢的辦法,就去別的地方騙錢來還你,最終的結果是越借越多,差不多借個三四年就到了他這輩子都還不了的地步,千萬別小看複利啊。浙江很多高利貸最開始都只是借一兩百萬開始,差不多到了三四年就變成千把萬,你哪怕是神仙都還不出來這個錢。

我前幾天寫了一個朋友圈,說辨別財富管理公司是否是騙子很容易,其實只要看他的成本,最容易看出成本的就是幾塊,第一就是給投資人的利息,第二是員工的返佣,第三是裝修門店的成本,第四是廣告成本,第五是老闆個人揮霍。基本上都是顯而易見的事情,這幾塊越是豪華的公司,其實基本上就越是騙子的可能性,因為每個都是成本,都要折成利息成本的。給投資人利息12%,傭金基本上要加2個點至少,然後門面運營費用至少加一個點,在加上所謂各種廣告,像中晉這種外灘廣告,e租寶央視廣告,至少可以加個三四個點。最保守估計就是20%了。這麼高的利息進來的錢,能去哪裡?現實的情況是一般一個財富管理公司需要擴展門店,到處投放廣告的時候,或者提高傭金的時候,都意味著他最危險的時候到了,因為他現金流出現問題了,迫切需要新資金進入改善流動性的時候了,越是這樣的財富管理公司其實越要小心。

最後,我在跟大家扯扯線下財富管理公司和P2P的一些比較,這裡不算是給P2P站台,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是寧願投資P2P,也絕對不碰線下財富管理公司的,原因基本分析為幾個。

第一,線下財富管理公司相對而言都不透明,很多線下財富管理公司在某些區域做的很大,但是在網路上卻很難查到相關資料,他們都是立足區域,然後利用人際關係來進行營銷的,這種模式其實社會關注度前期都不高,然後一旦出事情就都挺大的,今天大概南京又一家財富管理公司爆了,都屬於不爆前都不知道,隱蔽性強,是個很大的問題,而在線的P2P公司,成立第一天起就可以被圍觀,E租寶其實剛開始沒多久就被圍觀,質疑聲不斷,各種消息基本上都有,有信息可以供選擇和沒有信息供選擇一定是兩回事,你自己看了各方面的聲音,還是決定冒險,那是你的事情,但是你無從信息篩選,總歸風險更高一些。另外,從騙子的角度來看,小範圍的騙人是容易的,但是大範圍的騙人是很難的。尤其在線的情況下,人多d情況下,你要把所有人給隱瞞足,實際是很難的,目前提供各類信息篩選的平台很多,學習型社區一堆的情況下,在線的公司更容易被篩選,至少給了充分選擇的可能性。

另外,我這裡強調一些所謂線下熟人關係的理論,事實上世界上最值得信任恰恰反倒是陌生人,而不是熟人,最容易坑你的往往是熟人。線下人際關係營銷,其實是符合旁氏騙局裡面一個所謂熟人理論的。因為,人總是傾向於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人家,尤其是在熟人面前,更是虛榮心更強,從而也容易讓別人做成錯誤的判斷。大家去想想,為什麼同學會上搶著買單的人一堆,因為都想告訴別人,老子他媽的就是混的挺好的,哪怕買完單,一個月不吃肉,都會感覺很爽,這叫打腫臉充胖子。其實還是很多的,越是熟人越容易出現這種情況,而別人看到有人充大爺,都會覺得人這個人過的不錯,其實他媽的壓根就是個麻袋而已就像很多財富管理公司老闆開豪車,其實他所有花銷的錢,不都是你給的么,他自己壓根就沒錢,無非就是用你的錢在享受而已,但是你不這麼覺得,你覺得他有錢,豪車都很多。

為什麼很多人企業員工都會借錢給自己公司?為什麼很多企業家都是要上雜誌封面,開豪車名馬?道理都是一樣的,展現給人家看的都是你願意展現給人家的,並非真實的自己,在熟人面前,這種情況更加普遍。另外,信用在傳遞過程中是會失真的。這個其實在旁氏騙局裡面是非常普遍的應用,也很有意思。舉例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會發現很多騙子,其實如果按照正常的智商,你是壓根不會信任他們的,但是由於你信任你的朋友,從而你也會因為你朋友信任這個人,你也就會變得相信他們,這種在行騙心理學裡面,其實也挺多應用,我們往往會因為對某一個人的信任,而轉嫁到對朋友信任的人自然產生信任感,為什麼會有背書這個說法出現,本身就是一種信任的轉移過程。

很多公司請很多教授來站台,不就是因為覺得這個教授值得大家信任,大家相信了教授,然後就會覺得教授相信的東西,總是真的,這個就是典型的信任過程。人性也是懶,回到最後雖然自己本身可能不信任,但是想想那麼有名的教授都信任了,總差不到哪裡去,然後就一種基於信任關係基礎上的信任轉移也就出現了。

這裡其實還有個很有意思的心理在中國人身上非常的普遍,就是我們會發現,人在介紹自己朋友的時候,都喜歡把朋友抬高,一方面是給朋友面子,另外一方面是展示自己的牛逼,能認識這麼牛逼的朋友,這種情況其實是雙贏的格局,花花轎子人抬人就是這個道理,明明是個科長,會說是個處長,明明是個千萬富翁,會說是億萬富翁,明明可能家裡只有一輛車,會跟你說哪裡有車,哪裡有房,其實也就是隨口說說的而已,這些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都是非常正常的情況,但是現實是不會給人太多的時間去了解真實的情況,所以建立在朋友的基礎上的信用擴張的情況就會非常的普遍,因為你對你朋友很相信,自然也就會覺得朋友給你說的東西的信任度會增加,最終使得在實際的情況下,信用的虛假擴張就會產生,在借貸、傳銷、算命等一些領域,這種情況都是存在的。有時候為了跟朋友介紹一樣產品怎麼好,都會以身試法的說,我用了什麼什麼產品,多久就好了,其實效果並沒有那麼好,但是為了說一個東西好,人都會說假話,算命、風水都有這種情況,其實算的並不是很准,很多人純粹就是為了凸顯信任這種東西,然後就說,我怎麼怎麼算的准了,或者會說自己身邊人怎麼怎麼准,現實其實並未發生過這樣的情況,我們很多時候為了驗證某個事情真的發生過,都喜歡把自己帶入,這種帶入,並沒有惡意,但是卻強化了一種信任的概念。另外,在謠言的傳播上,也帶有這個特徵,為了驗證某個謠言的真實存在,都會說自己朋友在邊上,親眼所見等等,都是一樣的概念。

所以熟人之間的營銷效果很好,但是其實結果很糟,人帶人很容易都會失真,財富管理行業其實出現的殺熟模式往往都是如此產生的,這次中晉財富很多人投錢在裡面,是因為有親戚在裡面上班,都特別相信有自己人,其實卻不知道恰恰是自己人把你給殺了的結果,所以線下存在這種所謂熟人的信用,導致往往是大金額的投資,從而造成的損失極為龐大。所以我們會發現線下的商業模式導致的金額遠遠大於線上,這裡很多都說E租寶,其實E租寶還是依賴線下推的,只是最後一步交易是在線完成的。另外一個特殊的原因還是一位內線下交易,你的交易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導致你往往會在信任的平台裡面一次性投資大金額,而不是類似線上可以有很多工具,可以在多個不同的平台裡面分散投資。所以最終結果線下呈現的結果就是人數多的同時金額也特別巨大。

但是互聯網出現之後的在線交易的風險其實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監管層也是有必要意識到這點的突破的。在沒有互聯網之前,其實門檻下降難度還是很大的,你要去借個一個億的錢,你哪怕向一百個人借,都要差不多一個人一百萬了,涉及到的流程很漫長,時間也很漫長,所以一般的選擇就是儘可能的提高金額,動輒上億的融資背後其實就基本意味著人數在二三百人左右,上百億的話,差不多兩三萬人左右,那麼,每個人的借款額都在幾十萬到幾百萬之間,這個時候,出現社會維穩的問題就會非常的大。因為這個損失,誰都無法可以選擇忽視它。是不可接受的。但是我們可以發現互聯網出現之後,其實門檻下降是變得非常的容易的,他出現的情況是,一個億的借款交易額可能是有將近幾千人構成的,也就是每個人可能也就是幾千幾萬塊錢,表現的特徵是人數多,而金額小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風險特徵隨著人數多到一定階段,其實本質是發生改變的,因為金額隨著人數多而相對較小的時候,整個系統可承受的風險是降低的。這裡你們就可以看到為什麼其實現在很多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都堆積在線下,而非線上,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為在線的互聯網金融,人數可以拓展到極致,從而讓金額看上去很大,但是相對的金額是下降的,投資人自己有意識也有能力利用互聯網,將資金分配在不同的金融公司,前提是因為技術使得投資的門檻也變得很容易,過去你缺乏技術,只能碰到一個感覺還不錯的公司,就一筆給了一百萬的投資,現在你可以很輕鬆的給一百個公司每人一萬塊錢,技術的有效突破,使得單一的投資人的絕對金額其實都會下降下來,因此最終你發現,其實風險並沒有得到增加,這就是為什麼,互聯網金融平台過去幾百家了,但是真出現很大的問題了么?並沒有,為什麼?因為不值得,總共投資幾千塊錢幾萬塊錢要去串聯鬧事的成本,甚至還不夠買張飛機票的,何必呢?這種真正建立在小額分散的技術上的金融模式其實是值得鼓勵的,而不是一刀切的給他砍了。真正需要做到事情,是避免大金額交易,同時建立極為完善的風險提示和披露制度。確保它延在這條路上前進,而不是走錯了方向,這點非常重要。監管層在今年加大了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時候,我個人最擔心的其實就是好的不堅持,矯枉過正,因噎廢食,這個就非常的可怕了。所以我目前說,互聯網金融風險更多還是線下模式的依賴人頭拉客戶的大金額模式,這些其實都可以理解為並非真正意義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他們更多還是民間高利貸的翻版,是極為可怕的金融風險聚集。而線下財富管理公司顯然就是這些金融風暴的聚集核心。這點,我很早前就寫過不少文章提過。

撇開這點,我們在談談第二點,P2P相比較於線下財富管理公司的優點,就是P2P的邊際成本是遞減的,兩者從資產端角度考慮,是一致的,都是要去找資產,誰也不能證明誰比誰的能力強,但是但是在流量段而言,P2P跟財富管理公司,同樣都承受風險的情況下,P2P比較優勢很明顯的是沒有物理網店,沒有員工返點,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的規模不斷做大的同時,他的邊際成本是遞減的,做到一定規模的情況之上的時候,P2P的優勢就會很明顯,而我們也分析過,事實上在前面一些公司的偵察過程中,大部分的資金去了哪裡呢?其實一部分是給了前面投資人的收益,除此之外絕大部分都是去了一些沉沒成本中去,例如員工高額返佣,例如形象廣告、員工大肆揮霍等等成本中去,P2P在相對而言,這方面的成本更少,只要不進入股市,不進入期貨市場,因此留到實際資產的可能性是增加的,總歸要比線下財富管理公司要靠譜很多。事實上,我說了無論是線下財富管理公司和P2P,本質都是金融機構,都是一頭去找資產,一頭去找錢,兩個商業模式是一致的,但是前者更加的傳統、野蠻,而後者則一定程度的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變相使得風險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相比較而言,我是寧願投資P2P,也不會去碰線下財富管理公司的。當然我投資P2P,我肯定堅持多平台策略,在十幾個甚至更多的平台投錢,我永遠不會再一個平台里投資太多的金額,這個世界分散配置是必須的。

終於窩在鄭州的一個賓館裡把這片文章寫完了,很倉促,隨便寫的。大家將就看。我最近沒事折騰了個學習型社區,希望幫助大家能夠更好的辨別風險,識別風險,提升學習能力,凡是你們看不懂的公司都歡迎來這個社區發帖,一起探討,我有時間都跟你們一起探討學習,我也很多東西不懂,但是不懂沒有關係,可以一起學,這個世界,真的除了提升我們自己外,也已經沒有更好的辦法了。我們網站是:bbs.jx.vc

另外有什麼問題,歡迎大家加我的微信:fcjnchen,探討交流~


關於中國P2P的演變鄭先生圖文並茂的寫的很詳細了,我這裡簡單寫一下目前P2P的幾大模式和代表性公司。
目前中國P2P行業有以下幾種模式:
1,純線上模式,借款人和投資人的獲取均來自網路,電話等非地面渠道,多為信用借款,借款額較小,對借款人的信用評估,審核也多通過網路進行。典型的是拍拍貸
2,債權轉讓模式,其特點在於借款人和投資人之間存在著一個中介——專業放款人。專業放款人先以自有資金放貸,然後把債權轉讓給投資者,使用回籠的資金重新進行放貸。典型的是宜信。
3,擔保/抵押模式,該模式或陰曆第三方擔保公司對每筆借款進行擔保,或者要求借款人提供一定的資產進行抵押,因而其發放的不再是信用貸款。陸金所屬於這種。
4,O2O模式,其特點是p2p借貸平台主要負責借貸網站的維護和投資人的開發,而借款人由小貸公司或擔保公司開發。典型的有互利網等。
5,P2B模式。B即企業。個人向企業提供借款的模式。在實際操作中,為規避大量個人向同一企業放貸導致的風險,其款項一般先放給企業的實際控制人,實際控制人再把資金出借給企業。單筆借貸金額高。典型的是積木盒子。
6,混合模式,不限於上述某種,代表為人人貸。
現在P2P的發展趨勢是這樣有如下幾個特點:
1,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資金價格(借款利率)將有所下降,a,因為資金供給充沛,優質借款項目供不應求,b,平台競爭加劇,一些借款人獲得更多的議價權c.老平台業務能力加劇,單位運營成本有所下降,存在降低各種服務費用的空間。
2,市場風險加劇,倒閉平台數量增多,這個也與中央和政府對p2p借貸行業的監管有關
3,借款區域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擴散
4,市場將逐漸細分,有的平台將對市場進行細分,專門為某一區域,行業或者特徵的人群提供借貸服務,比如公務猿群體,程序猿群體
5,泛平台屬性增強,部分P2P借貸平台將拓寬業務範圍,嘗試涉足第三方徵信,信貸技術輸出,第三方支付等業務。
6,機構投資趨勢,這以趨勢在美國的P2P借貸平台上已經成為現實,並佔據主流。我國的P2P借貸平台也很可能出現或明或暗的機構投資人,例如私募基金乃至信託計劃。
推薦零壹財經的《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從數據上也有很詳盡的論證。


P2P(Peer to Peer)原本是指互聯網對等實體間的信息交互方式。2005年出現了將這種信息交互方式搬到借貸服務企業上。2014年有的企業在堅守線上模式,有的企業在不斷創新。


目前,國內的P2P網貸在原有平台中介的基礎上,發展創新,產生了線下模式、抵押模式、風險備用金等模式,另外,政策的適度監管,P2P網貸的加速發展,再遇上市場的機遇,由此互聯網金融又迎來一波創新潮,如票據理財、供應鏈金融、股票配資等等。本篇十大運營模式總結,是從該項業務出現的大致時間順序上進行分析點評,並給出風控和前景的分析,以供投資人和業內人士參考。


十、純線上的網路借貸

民間借貸的互聯網化—純線上的網路借貸。純線上的模式運作,P2P網貸平台本身不參與借款,只是實施信息匹配、工具支持和服務等功能。民間借貸搬到互聯網上來運營的模式,是P2P網貸平台最原始的運作模式,是我國P2P網貸借貸的雛形。純線上模式,意味著獲得客戶的渠道、信用風控、交易、放款等全部流程都在互聯網上完成。這一模式的「鼻祖」是美國的Lendingclub。


較早在這個行業內的是拍拍貸。純信用無擔保的網路借貸平台,拍拍貸開始與「淘寶網」的競拍類似。不同的是,後者交易商品,競拍原則是「價高者得」,而前者交易借貸,競拍原則是「利低者得」。借款人A需要一筆資金,在網站上發布一則借款信息,約定借款期限、最高年利率以及資金籌措期限。有意向其放款人B(或多個自然人)用自有資金進行全額或部分投標,但投標年利率不能高於A所約定的最高值。在資金籌措期滿後,如果投標資金總額達到或超過A的要求,則全額滿足A需求的最低年利率資金中標;如果資金籌措期滿仍未能集齊A所需資金,該項借款計劃流標。借款成功後,網站自動生成電子借條,借款人按每月還款方式向放款人還本付息。

P2P網貸平台負責審核借款人的真實身份、職業、動產、不動產、收入支出等個人信息,評定並公布其信用等級。同時,借貸網站開立第三方賬戶,用於放款人和借款人之間資金的中轉(即放款和還款)。P2P網貸平台上的借貸無需擔保或抵押,投標前,放款人需存入投標資金到網站賬戶作為保證金。

風險可控度:☆ 風險最大


現狀及發展前景點評:☆ 衍生模式的基礎


1、前景發展岌岌可危


P2P網貸平台只充當「牽線人」,披露信息,不擔保。目前國內這種模式的平台已經很少。因為不提供資金擔保,極其容易出現逾期、提現困難等問題,很難讓投資者接受。目前拍拍貸是這種模式的孤獨堅守著,拍拍貸調用的是借款人的網路社交圈數據,其認為網路社區、用戶網上的朋友圈也是其信用等級系統的重要部分之一。有業內人士紛紛質疑,「拍拍貸這種模式到底還能夠走多遠」、「這種模式居然還在存活」。


2、大數據不夠,挑戰性大


美國P2P上市公司LendingClub採用的線上模式,藉助的是美國完善的大數據信用體系。而我國信用體系建設遠不如美國,如宜人貸等平台「十分鐘極速模式」據稱是通過大數據模型來信用審核借款人,這也引起業內人深度質疑。因為獲得個人或企業的徵信數據對於P2P網貸公司來說是一大難題,目前信用環境下,暫時缺乏專業全面的信用評級機構,個人信用數據相對缺失和封閉,P2P平台在個人信用借款領域的風險控制管理上面臨很大的挑戰。


易P2P(微信號:YI_P2P)總結來講,純線上模式的P2P網貸平台的優勢在於規範透明、交易成本低,但其也存在著數據獲取難度大以及壞賬率高的缺陷,正是這種缺陷制約了純線上模式的快速發展。


九、線上+線下——中國本土化模型

目前大多數中國P2P網貸公司正在與Lending Club模式漸行漸遠,紛紛放棄獨立的、提供撮合服務的純線上第三方平台模式,轉向為線上+線下結合、為借款人提供擔保或資金兜底保障的模式。


純線上模式的P2P網貸逾期率高達10%,壞賬率在5%以上,因此越來越多的P2P網貸公司線上完成籌資部分,在線下設立門店、與小貸公司合作或成立營銷團隊去尋找需要借款的用戶並進行實地考察,在創新信用審核方式的同時有效開發借款人。


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是指P2P網貸公司在線上主攻理財端,吸引出借人,並公開借款人的信息以及相關法律服務流程,線下強化風險控制、開發貸款端客戶,P2P網貸平台自己或者聯合合作機構(如小貸公司)審核借款人的資信、還款能力。


風險可控度:☆風險降低


現狀及發展前景點評:☆主流模式


1、無抵押+債權轉讓+擔保


個人信用貸款由於無抵押無擔保,很多P2P網貸平台主打小額、分散等特點,越來越多的P2P網貸平台將線下獲得的債權進行拆分組合,打包為「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線上銷售給理財投資者。在有些業內人士看來,這種模式像是一個資金池。透明度不高,開拓較為大膽,靠不斷增加的新規模稀釋壞賬率,風險控制能力一般。易P2P(微信號:YI_P2P)分析認為,2015年將有更多平台加入此類產品。


2、聯合併爭奪小貸公司等合作機構


為尋找優質債權端,不少P2P網貸平台選擇找尋合作機構尋找借款人,如有利網聯合小貸公司、翼龍貸同城借貸O2O模式,還有P2P網貸公司與房地產中介、便利店等合作。但是終歸要談到風險問題,如果P2P網貸平台自己沒有資產源,完全依靠合作機構,容易產生被牽制的後果。


易P2P(微信號:YI_P2P)總結來講,在中國信用環境尚不完善的情況,線上+線下的模式已經成為了絕大多數P2P網貸公司的選擇,是最被看好的一種模式,也將會是未來的主流模式。


八、擔保公司擔保模式

在2014年,互聯網金融迎來分工監管,P2P網貸行業歸銀監會監管。監管層的意見是去「擔保」,因平台自身擔保的模式遭到監管層的質疑。P2P網貸公司去自身擔保後,目前擔保主要有四種,一是引入第三方擔保,二是風險準備金擔保,三是抵押擔保,四是引入保險公司。


引入第三方擔保主要是擔保公司擔保,比如陸金所。說到擔保公司,易P2P(微信號:YI_P2P)要講多一些。


擔保公司類型分為一般擔保公司擔保和融資性擔保公司擔保。一般擔保公司擔保的保障又分一般責任和連帶責任。

總結就是很多P2P網貸平台合作的都是一般擔保公司,而且一般責任擔保存在和不存在幾乎無差別。連帶責任擔保可以起到作用,但是市場上的連帶責任擔保不多。


融資性擔保比第三方擔保更上檔次。

首先是註冊資金,融資性擔保要靠譜些,一般性擔保公司50萬以上即可。


其次是融資性擔保公司受10倍槓桿限制,隨著P2P公司的規模上升,融資性擔保公司的可保規模也需要提升,例如P2P網貸平台陸金所採用平安融資擔保(天津)有限公司提供擔保。平安融資擔保(天津)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億元,即其擔保極限是20億元,據數據統計,陸金所貸款餘額早就已經超過20億元,陸金所的擔保公司已經嚴重超出這個值,存在巨大風險。


第三,目前國內融資性擔保公司也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無論P2P公司還是投資者在鑒別優劣時也存在難度。


第四,擔保模式存在費率問題,增加了P2P的交易環節和流程,也意味著交易的成本在增加,成本最終會轉嫁到借款人身上,舉例來說,如果一家P2P公司的風險程度是2%,但是融資性擔保公司費率可能達到5%。在實際費率收取中,這一比例甚至達到10%以上,這也是為什麼陸金所的收益率很低的原因。


風險可控度:風險降低


現狀及發展前景點評:☆


1、去擔保


典型的平台如陸金所、紅嶺創投都在強調去擔保。2014年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宣布逐步取消陸金所的擔保,將來要建立資產風險標準,用五星、四星、三星這種方式標註,供投資者作判斷和選擇。對於交易者,也會建立相似的信用標準。「擔保模式」的開山鼻祖——紅嶺創投也選擇「去擔保」,取消擔保公司的模式改由風險準備金模式。


易P2P(微信號:YI_P2P)總結擔保模式的現狀及未來發展:1,一些擔保公司只推薦信息撮合交易,不擔保;2,擔保公司如果只是一般責任擔保,根本就無用處;3,連帶責任擔保要好一些;4,平台擔保不是長遠之計;5,融資性擔保公司要比普通擔保公司好一些;6,為保證擔保效果,投資者可購買財產險。


七、風險準備金擔保


風險準備金模式是目前行業內主流的一種模式,甚至一些P2P網貸平台作為主推安全保障模式,目前很多P2P網貸平台將其作為輔助安全保障模式的一種。如票據理財出現風險問題的新浪微財富也採用了風險保障金模式。


風險準備金模式,指的是P2P網貸平台建立一個資金賬戶,當借貸出現逾期或違約時,網貸平台會用資金賬戶里的資金來歸還投資人的資金,以此來保護投資人利益。


但是這種模式的問題在於,一些P2P網貸平台資金與風險準備金沒有實現根本上的分離,風險準備金極有可能被挪用,形同虛設。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是,風險保障金的提取比例較小,不足以彌補P2P網貸投資人的虧損風險。


風險可控度:風險降低,保障不足


現狀及發展前景點評:基礎保障模式


1、模式升級為銀行、第三方支付託管


為解決風險準備金賬戶被挪用的風險,很多平台會和商業銀行合作,專用資金賬戶交給銀行託管。紅嶺創投是和平安銀行在風險備付金方面存管合作,人人貸與招商銀行在「風險備用金賬戶」託管合作。目前,與平安銀行合作的P2P平台已超過20家;投哪網與交通銀行深圳分行簽訂了資金監管協議等。除了與銀行合作之外,P2P公司還選擇與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與匯付天下合作的P2P平台已超過100家。


對於此類保障,第一,風險準備金額度本來就不高,僅是由銀行存管風險準備金,意義不大;另一方面,銀行明確表示,「不承擔資金來源及投資安全的審核責任,P2P平台與基礎業務相對對方產生的經濟糾紛由貴公司自行協商解決,銀行不承擔任何責任」,那麼引入銀行後,對分擔P2P平颱風險實際上作用不大;第三,目前與P2P網貸合作的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等,針對P2P網貸資金存管系統都未上線,模式還有待開發。


易P2P(微信號:YI_P2P)總結,P2P的風險準備金保障應該是堅持實質大於形式。與風險準備金相比,P2P平台的交易資金流向顯得更重要。監管領導強調未來的趨勢是,風險保障金和投資者的資金都要由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託管。


六、抵押擔保模式

2014年,P2P網貸平台抵押擔保模式盛行。抵押擔保模式指的是借款人以房產、汽車等作為抵押來借款,如果發生逾期或者壞賬時,P2P網貸平台和投資者有權處理抵押物來收回資金。


從壞賬數據上來看,抵押擔保模式在P2P網貸行業壞賬率是最低的。目前業內做的比較好的平台是房地產抵押貸的91旺財和車輛抵押貸的微貸網。


房地產抵押貸無疑是最安全的,因為房地產無疑是最具保值價值的財產,其變現也相對容易,而且2015年初全國40多個城市取消限購,房地產行業依然是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房地產抵押的P2P網貸安全原因很簡單,房屋看得見摸得著,如果出現違約,可以通過各種渠道變賣房產減少損失。但是不足之處,就是萬一風險問題出現時,房屋處置過程就繁瑣,有些P2P平台是房屋的二抵押、三抵押,在風險出現清償時,首次抵押是排在前面的。


車貸抵押要有車管所辦理的預過戶和抵押登記相關手續。如果借款人出現風險問題到期無非還款,車輛歸抵押人所有,有權處置車輛。但是如果借款人虧欠金額過多,直接惡意遠離城市,然後弄掉發動機號、GPS,當黑車處理,這是很危險的。


風險可控度:風險很低,擔注意抵押物


現狀及發展前景點評:


1、房地產抵押+首次、足值抵押+一線城市


房產抵押在傳統金融機構里也是最受認可的,大城市的房價穩定,變現也相對容易。在當前的中國,擁有一套大城市的房產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保值增值的價值,並且容易變現,將一線城市的房產作為抵押物,是所有抵押物中最為安全有效的。P2P網貸平台中,91金融旗下的91旺財就是專註於北京一線城市的房地產抵押貸,強調安全保障,模式相對安全,是安全平台及模式的榜樣。


易P2P(微信號:YI_P2P)總結,抵押擔保的P2P網貸平台做好抵押物的風控,尤其房產和車輛,投資者也需要注意相關細節,保障資金安全。


五、保險公司擔保模式

有些P2P網貸公司已經或正在與保險公司「親密接觸」,保險公司將以第三方擔保機構的身份幫助P2P平台分擔風險。


P2P與保險合作的方式大致有四種:一是平台為投資者購買一個基於個人賬戶資金安全的保障保險,保障資金安全;二是基於平台的道德等購買保險產品;三是為擔保標中的抵押物購買相關財產險;四是為信用標的購買信用保證保險。


在保險擔保風控模式中,同樣存在如同融資性擔保的問題——擔保費率,因為擔保費率會增加投資者的成本,而且比擔保公司成本更高,降低投資人的收益,這也是為什麼銀行的普通信貸業務沒有介入保險的原因。根據投資項目的不同,保險公司介入後,對於平台投資收益的影響將在1%—8%不等。


保險有其適用範圍,適合借款人多、利用大數法則來規避風險。而目前很多P2P網貸公司的借款人還很少,風控標準也不統一,保險公司是不願意用大數法則來規避風險的。另外,保險公司與P2P網貸平台的合作模式,對於究竟是保平台還是保項目,業內對此還有爭議。

風險可控度:風險降低,收益減少


現狀及發展前景點評:☆


1、以犧牲收益降低風險


目前網貸平台和保險公司比較認可的合作方式是投資者在投資的時候可自主選擇是否投保。如果保險公司能參與到借款人審核、借貸平台運作和風險管理整個流程,此類業務大有發展空間;但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由於基礎數據缺乏,風險難以管控,保險公司則輕易不敢涉足。


易P2P(微信號:YI_P2P)總結,高風險往往伴隨著高保費,國內並非所有的P2P網貸平台都能夠引入保險公司該項業務,畢竟,保險公司不是傻子,保險公司在確認合作夥伴時肯定對P2P平台的壞賬率進行系統性調查,風險等級太高,肯定列為拒保。


四、P2P+票據理財合作

互聯網上的票據理財被視為對傳統票據業務的補充,使得較難通過銀行渠道貼現的小額票據得以流通。互聯網票據理財之所以廣受歡迎源於其顯著優勢:銀行承兌匯票到期由銀行無條件兌付,安全性高;流動性強。


不僅一些票據服務公司在打造在線票據理財平台,京東、蘇寧、新浪、360、國美在線等互聯網巨頭以及招行、民生等銀行機構也先後開始此類業務。後來有P2P網貸平台也涉足票據理財如中匯在線,問題的爆發也體現出票據理財的風險控制有些難度。


票據理財的問題就在於,票據的真實性、安全性,虛假票據、克隆票、延遲支付均是互聯網票據理財「疑難雜症」。票據造假的花樣和手法日益翻新,票據造假的水平更趨專業化,甚至有一些中小銀行曾在假票識別上栽過跟頭,所以風險較大。


風險可控度:風險較難控制,收益低


現狀及發展前景點評:☆


易P2P(微信號:YI_P2P)總結,票據業務在業內人士看來,應該是萎縮趨勢的,根據監管,票據的流轉要基於真實的貿易背景,平台自律的安全重要性要強於票據模式的安全性。投資者切勿只看中高收益率,應以資質較好的、操作透明的平台作為首選,以免低劣平台假借虛假理財產品集資。


三、P2P+供應鏈金融合作

P2P+供應鏈金融模式,本質是將產業鏈上下游的中小微企業在核心企業的信用提升下,獲得P2P網貸平台更多的金融服務。P2P網貸平台圍繞供應鏈核心企業,參與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化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獲取各類信息和數據,將風險控制到最低。


供應鏈金融是一塊大蛋糕,P2P網貸平台在貿易融資領域布局,從長遠來看,是一個重要的創新突破。由於契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融資期限較短,且金額通常不會過大的特性,P2P一直對供應鏈金融虎視眈眈。


實際上,對供應鏈金融布局的還有很多互聯網公司,他們早已布局且擁有大資金、大數據、大客戶。銀行、電商這類機構加碼互聯網金融供應鏈模式,會將實力較弱的P2P網貸平台擠出視野。


風險控制方面,全國的優質供應鏈數量並不多,這對其獲得優質借款人存在潛在的風險。在核心企業為產業鏈的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或抵押的同時,擔保的資質及抵押物是否能夠支撐借貸資金的額度也存疑。由於平台方是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通過P2P網貸平台給供應鏈上的關聯企業融資,存在風控上的道德風險,在核心企業提供的經營數據及歷史信用記錄等是否能夠保障其真實性,這些都為網貸供應鏈金融模式帶來風險。


風險可控度:☆


現狀及發展前景點評:☆


1、產業資本+金融資本+互聯網產業融合


供應鏈金融主要有三種融合類型:一,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即銀企合作觸網,如中信銀行+海爾,交行+生意寶等;二,擁有完整供應鏈企業資源的傳統電商自建P2P,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如京東、阿里巴巴等;三,「電商+P2P」模式,P2P網貸平台通過合作、收購的方式對借貸的資源進行整合,P2P網貸獲得優質債權,為有融資需求的中小企業和個人服務。


易P2P(微信號:YI_P2P)總結,對於P2P網貸平台來說,貿易的真實性、貨權的可控性、風險的可償性、管理的規範性,P2P平台想要做好供應鏈融資項目,要確定這四方面的內容才能保證項目的可控與安全。


P2P網貸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經驗不足,還在探索,尚未開展實質的授信和融資。易P2P網貸研究院(微信號:YI_P2P)認為,前途雖是光明的,但是各路的大鱷競爭對手,道路是坎坷的。


二、P2L(P2P+融資租賃合作)

2014年以來,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下,中國融資租賃業重新步入迅速發展的軌道。我國融資租賃領域分為金融租賃,內資租賃和外資租賃。快速增長的金融租賃是有銀行等金融機構做背景的,主要與P2P網貸公司合作的是內資租賃,尤其非廠商的第三方租賃公司,它們的資金是一大困難,與P2P公司合作的意願也較強。


融資租賃有兩個模式:直接租賃和售後回租。


直接租賃


企業A有設備需求,會找到融資租賃公司B,B設計整個購買設備和出租設備的流程,同時B租賃公司擁有設備的所有權和出租後的收租權。流程到此,是直接租賃模式。


接下來,B租賃公司可能也需要籌集資金來買設備,因此就與P2P網貸平台合作,藉助眾多投資者的資金,從而將收租權(部分)轉移給大眾投資者。

P2P網貸平台與B合作監管投資者資金賬戶,並最終將所籌集資金轉移給承租企業A。


售後回租


企業A有資金需求,可以將自有設備賣給融資租賃公司B,租賃公司擁有設備所有權,但是將設備租給企業A,企業獲得資金的同時,還可以使用原有設備。流程到此,是售後回租模式。


如果融資租賃公司仍有資金需求,可以和P2P網貸平台合作,藉助眾多投資者的資金,從而將收租權(部分)轉移給大眾投資者。

首先,P2P網貸平台可以從融資租賃公司那裡獲得項目。其次,投資者可以獲得較高收益,因為企業通過融資租賃獲得資金的成本較高。第三,幫助了一些中小企業融資,同時盤活存量資產。


關於風險控制方面,易P2P(微信號:YI_P2P)總結過,首先是行業風險,目前融資租賃在工程機械、船舶租賃等行業風險較大,因此與這些行業合作P2P應該風險較大。第二,信用風險加大,P2P網貸平台和融資租賃公司合作,信用風險既有承租企業A的信用風險,又有租賃公司的風控信用風險。第三,設備不易控制,流動性風險。融資企業的設備一般具有行業特殊性,可能不易變現,債權物期限較長,因此流動性風險較大。


風險可控度:☆


現狀及發展前景點評:

截止2014年底,全國融資租賃企業總數超過2000家,融資租賃合同餘額達到3.2萬億人民幣。雖然規模較大,但是內資融資租賃公司目前尚無明確的監管規範,內資租賃公司約150多家,P2P網貸公司也尚無明確監管出現,因此二者結合發展業務,風險把控是重中之重。


一、P2P+股票配資


股票配資是一個很早就有的產業,但是嫁接在P2P網貸平台上是2014年下半年才出現。這是一個時機,因為2014年下半年股市好轉,A股一掃熊市的陰霾,全年以52.87%的漲幅冠絕全球,P2P網貸平台因為其市場靈活性、創新性,二者的結合再加上這個時機,所以會發展的如火如荼。


股票配資就是一個「借錢炒股」的過程,即通過在線申請,借款人用少量的自有資金做本金,向互聯網理財平台借入本金幾倍以上(按照一定的配資比例)的資金,這些資金全部注入平台指定的賬戶中。這種資金的比例一般從1:1到1:5不等,即如果投資者原有本金10萬元,最大可以通過槓桿放大到50萬元。


目前做股票配資互聯網理財機構有P2P網貸平台和金融理財超市等,投哪網、91金融、PPmoney等大多是趁著這一波牛市的大潮做起了股票配資的模式。配資業務本身給互聯網理財平台帶來的風險其實很小,但是這一業務的風險暗藏於槓桿的比例和平台對賬戶的控制中。

風險可控度:☆


現狀及發展前景點評:☆


降低槓桿,控制風險,留住用戶。零壹財經CEO柏亮表示,股票配資的政策風險是較小的。因為P2P配資這種方式,目前對整個股市槓桿影響非常小,目前應該不會有大的政策調整、規範、干預它。91金融CEO許澤瑋認為,一個平台要做的事情就是,第一,控制風險,這是最核心的,第二就是留住用戶——理財人。還有一點,互聯網理財平台要有相對應的償債能力、償債意願和償債措施來保護投資者利益。


易P2P(微信號:YI_P2P)總結,股票配資是槓桿工具,市場中將個人的慾望放大,股民更需要嚴格遵守市場操作紀律,堅持止損和止盈標準,且嚴格控制操作倉位;互聯網金融平台更應堅守信息撮合中介的定位,為雙方完成借貸關係,不做資金池。


在風口浪尖上的互聯網金融創新不斷,在適當監管的情形下,搶佔先機就等於搶佔市場。但是規模壯大發展的同時,控制風險和服務投資者是兩大關鍵因素,只有能夠控制風險,才能保證投資者的利益,得用戶者才能得天下。


一文說透P2P的興與衰,兼論P2P行業的出路
http://www.zhihu.com/people/xuehongyan

薛洪言 · 29 分鐘前

最近這段時間,P2P行業可謂流年不利,首付貸、校園信貸、跑路潮、互聯網金融規範等金融熱點中都有P2P的影子,似乎一夜之間,P2P從高大上的互聯網金融變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這個行業究竟怎麼了?

其實,以E租寶出事為標誌,P2P行業就一直負面信息不斷,一面是監管機構加大了整頓力度,各地暫停P2P註冊;一面是更多的P2P平台陷入困境,跑路公告一個比一個絕, 不少投資人開始談P2P色變,大量資金從行業撤出。P2P行業到底怎麼了?P2P行業還有沒有明天?出路又在哪裡?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需要從行業初期的一個業務創新說起。

P2P行業曾被寄予厚望

在當前的輿論環境里,P2P似乎成了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它甚至成了互聯網金融欺詐的代名詞。

然而,在誕生之初,P2P作為小額借款人和投資者中間的信息平台,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被寄予厚望。

小微融資是世界性難題,由於真實信息獲取成本高、單筆業務利潤貢獻低等原因,小額貸款需求得不到滿足。與此同時,大量的小額風險投資者也缺乏合適的投資渠道。為借款者和投資者搭建一個資金供需信息平台勢在必行,在此背景下,P2P行業藉助互聯網的信息集散優勢應運而生。

初生的小額借款項目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特徵,主要適合風險承受型投資者進行投資,他們的投資實力和總資金規模決定了P2P行業的規模邊界。

為何會打開潘多拉魔盒?

由於行業的低門檻,P2P行業很快成為一個完全競爭行業,大量P2P企業的湧入使行業業務量猛增,大大超過了風險承受型投資者的成長速度,使得P2P行業發展很快就觸碰到了天花板。此時,P2P行業理應放棄對規模的過度追逐,一方面進行行業自我凈化,淘汰效率低下的企業;另一方面,著力培育風險承受型投資者,不斷擴充行業成長空間。

然而,在完全競爭狀態下,一些企業為了生存,開始越過行業邊界,為投資者提供本金保障,從而打開了穩健型投資者的廣闊市場。本金保障條款使得P2P企業必須關注借款者信用風險,必須花費更多的精力進行貸前審核和貸後管理,以降低風險。

隨著對借貸過程的介入愈來愈深,P2P企業的平台中介性質逐漸變淡,越來越向提供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靠攏,P2P企業的業務模式發生異變。

劣幣驅逐良幣,誰之過?

誠然,通過吸引穩健型投資者的進入,給P2P行業打開新的市場空間,但因為背離了行業本質,同時也給整個行業帶來了災難性影響:本金保障條款對少數堅守「中介」性質的優質P2P企業造成巨大壓力,引發劣幣驅逐良幣機制,最終甚至導致真正的中介型P2P企業消失。

在這個過程中,P2P平台有責任,投資者和借款者又何嘗沒有責任。

從投資者角度看,同是提供本金擔保,投資者會優先選擇借款項目平均收益率高的平台,這在客觀上加速了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的進程。為提供更高的收益率,一些P2P平台可能會放任高風險借款者進入,同時為持續運營,這些企業運作模式可能向龐氏騙局演化,即通過持續吸引新資金的進入來彌補高風險項目的壞賬損失,並按時還本付息,從而吸引更多資金介入。這種龐氏騙局式的運作方式可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實現快速增長。相反,一些真正優秀的P2P企業,堅守項目審核和風險控制,選擇推出來的優質借款項目,往往難以提供足夠高的收益率,也就吸引不到太多投資者。

從借款者的角度來看,無論優質借款者還是劣質借款者,其關注的是P2P企業的費用率、審核效率以及資金到位速度,因而更傾向於風險把控不嚴格的P2P企業。風險把控嚴格的P2P企業,不僅吸引不到投資者,對優質借款者也沒什麼吸引力,結果只能是交易量的下滑,難以維繫下去。

龐氏騙局總會被拆穿的

據網貸之家數據,運營P2P平台數量高峰時達到2600多家,這麼多家平台,幾乎全部本息保障,居高不下的不良率使得不少平台滑向了「龐氏化運作」的深淵。通俗點說,也就是拆東牆補西牆。而騙局,總是會被拆穿的,尤其是行業從資金凈流入變為資金凈流出之時。

先不說E租寶這種主觀惡意欺詐的偽平台,就是主觀意願是做大做強的平台,受限自身的項目資源和風控能力,想把高風險的小微融資業務做好也是有心無力。面對不良率的高企,也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

隨著一些平台陸續出現問題,整個行業環境發生變化,資金開始凈流出。當拆東牆補西牆也做不到時,跑路潮也就湧現了,進而加速資金流出,加速更多的平台出現問題。這正是當前P2P行業的寫照。

P2P行業的出路在哪裡?

危機因其業務模式異化而起,也要從改變業務模式著手化解。銀監會發布的《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禁止P2P企業出台任何的保本政策,同時要執行嚴格的信息披露機制。這些規定將有效推動P2P行業回歸信息中介的本源,最終使整個行業回歸正軌。

但政策的發酵需要時間。短期看,2500多家平台的現狀決定了P2P行業難免要經歷一個大浪淘沙期。此時,行業內真正有追求的P2P企業一定要主動調整業務模式,通俗講,就是進入過冬模式。首先做好流動性管理,尤其是擠兌風險的應對預案;其次要精簡不必要的開支,放慢市場營銷的腳步,做到極端情況下的財務可持續;最後要放慢業務拓展步伐,行業寒冬,切忌逆勢而行。與此同時,發揮互聯網企業的線上優勢,以具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為重心,著力在中介性質的P2P本源性業務上培育核心競爭力,儘快形成存量客戶沉澱,並靜等行業的自我凈化。

這個過程可能會有點長,既需要這些優質的P2P企業耐得住寂寞,也要有足夠的資金儲備。最後,只有腳踏實地、找准投資者群體定位並專註於核心競爭力培育的P2P企業能存活下來,並在新的基礎之上發展壯大。

(文/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 高級研究員;微信公眾號:洪言微語)


在國外,P2P的競爭力在於:

  1. 通過大數據風控,實現低邊際成本的授信和放貸
  2. 通過互聯網的低渠道成本獲客

在國內,P2P的競爭力在於:

  1. 無牌照進行放貸業務(監管默許)
  2. 將公司信用變現(各個領域的公司都開始干網貸)
  3. 上市公司收來做業績(和當初收手游類似)

中國化的P2P就是把民間借貸搬到了線上哈。很多平台其實是先有的線下放貸,然後成立P2P平台把債權拿到線上轉讓。此外中國P2P呈現出井噴之勢,幾千家之多,這在國外是很罕見的現象。

我一直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做P2P平台監測,有半年的時間了,用的算是我獨創的一套方法模型吧。截止2015年7月24日,已累積有864家網貸平台出現跑路等問題。問題平台通常有如下特徵:借貸成本高,償付壓力大,風險不分散,槓桿水平高,資金狀況差;平台高管一般不具有較高的社會身份地位。

但是單一指標不能說明全部問題,笨虎會綜合各種數據信息幫你評估一個平台在特定時間點的上的風險狀況。現在P2P平台監測已經開放大家在微信後台投票,投票較多的平台會被納入到每周發布的平台監測之中。大家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pinjinrong(煮歷史品金融)投票你投的平台,以及查看以前的平台監測內容哈,


我是以一名放棄進入P2P行業的應屆畢業生的身份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所有觀點屬於個人,資料均來自於互聯網

國內的P2P行業給人的感覺就是:亂!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先列出一份今年2月P2P的行業數據(數據來自網貸之家)
2015年2月P2P行業數據

2015年12月P2P行業數據

由兩份全國運營數據分析,今年的P2P平台數量是1646家(估計不止這個數),累計問題平台數量是494家,。而在去年12月的P2P平台數量是1575家,累計問題平台數量是367家。
對比這兩個數據我發現,從去年12月到今年2月
P2P平台數量增長率為4.508%,而問題平台數量增長率為34.605%
2月成交規模廣東第一,北京第二,上海第三。
2月問題平台數量廣東第一,浙江第二,北京第三。
由此看出P2P平台發展以北上廣為代表的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為主,但同時問題數量也在這些地區最多。

---------------------------------------------------我是悲傷的分割線---------------------------------------------------------------
從今年2月的數據看來,幾乎就是每3家企業中就有1家企業有問題,什麼問題呢?
duang!
當然就是跑路和提現問題!!
這些問題怎麼來的呢?這4個我從網上看來的觀點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1:騙子平台:建一個P2P借貸系統的空殼,標榜高於一般平台的收益和優惠政策來引誘投資人,當投資人輕信並做出投資行為。初期,這些騙子會按照「承諾」履行買贈或返點,從而繼續籠絡更多資金,當資金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騙子平台便人去樓空。

  2:搞資金池:不使用第三方託管機構,投資人的錢放入於平台關聯的資金池中,再由平台借給借款人,從而使資金的流向不透明。最新的監管措施明確規定,P2P平台只能是中介平台,不得建立資金池,這就需要資金接受第三方託管。

  3:非法集資:平台融資後自用,因本身財務風險控制等問題導致入不敷出,從而無法如期返還投資人的資金,出現資金鏈斷裂。

  4:平台自行擔保:P2P平台自身為借款人做擔保,由於審核機制、風控能力等的缺乏,往往難以確保借款人的信譽等問題,最後導致出現壞賬等問題時平台資金鏈斷裂。

第一線:P2P頻頻跑路為哪般?_新浪科技


-----------------------------------------------我是憂傷的分割線-------------------------------------------------------------------
再來一張國內外P2P平台的對比圖
(資料來自於 P2P平台借貸的本質和發展困境 羅煥然 宣宇 文)

美國P2P平台的數量只有我國的25分之1
我國P2P平台大多為小型企業,抵抗風險能力差
行業缺少監管,不少P2P平台實則為撈一票就走的性質
不良貸款率美國為0.2%到1.2%,我國為1%到2%
我國的P2P平台遠遠不成熟。在這些數字背後不知道有多少投資者白白損失!
----------------------------------------------我是憂傷的分割線--------------------------------------------------------------------
最後再來一份2014年最新版P2P跑路名單大全(附原因解析)

更多P2P跑路資料請看
網貸之家數據_網貸平台排名
-----------------------------------------------------------------------------------------------------------------------------------------
有人或許會問我,P2P在你眼中就是一無是處么?
我只會回答
當然不是!
中國需要P2P!!
中國需要一個良好發展的P2P!!!
中國需要一個對得起投資者的P2P!!!!

用一張趨勢圖表示
如果說從07年起步時候的國內P2P行業的發展是這個黃色箭頭的話
那麼現在的P2P行業確是綠色的這個箭頭
但不管怎麼樣,隨著行業監管的完善以及行業自身的發展
我國的P2P最終會走向紅色箭頭的方向!

中國的P2P正處於一個上升階梯的回調趨勢!


P2P
無從業門檻,無保障,無信譽。

無門檻,P2P幾乎不需要任何資質,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基金協會,都不沾邊。
無保障,P2P的資金流向沒監管,項目沒監管,收益嘛,看吧。
無信譽,跑的還少嗎,報警唄,然後就交給警察叔叔了,錢能不能追回來呢,看吧。


還有很多人去買,普遍認為陸金所8%的都沒風險
首先 陸金所 這個名字就是違規的,任何基金公司以這種具有歧義性的名字宣傳都是違規的,不過沒人告就沒人管咯。。
所以這個地方的理財我一概不會去碰。
8%的回報,算上各種成本,所投資項目必須年收益在10%以上才能保證平台不虧錢。

下面的才差不多是無風險的利率:

私募想發個產品,需要基金牌照,法人基金從業資格,產品備案,還要客戶的財產證明,私募還不能宣傳,客戶要自己一個個去談,還要風險警示。

遵紀守法的難死,牛皮吹破的爽死

真是
厲害了我的哥


一個耿直的boy


關於中國P2P現階段有兩個與國外P2P不同的點:一是擔保制度,二是大家所說的錯配。

一、P2P擔保是中國化的產物。原因在於平台線下操作的不規範導致了投資人沒有辦法去辨別風險。本來風險與收益是具有相關性的,風險越大,收益越高,大家可以通過收益和自身的風險喜好來一定程度辨別風險。但由於P2P發展時間較短,目前還不成熟,沒有形成規範的有效定價機制,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平台擔保雖然長期看並不合理,但在現狀下,個人認為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

二、錯配是大家討論最多的。理論上,金融的本質是錯配。貸款機構也應該有一定的錯配能力(比如銀行做的就是錯配)。但是因為目前P2P機構規模和正規性都非常欠缺。所以在此情況下,P2P不應該過多承擔錯配的職責,如現階段規範運營的P2P不應該存有資金池。但從長遠和未來來看,P2P應該做錯配。

——所以從以上兩個特點看,我們不能盼望P2P第一天就完全規範。一切的發展應該循序漸進。

中國P2P平台大致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自力更生型平台,另一種是嫁接型平台。

(1)自力更生型,,其核心是平台自己去開發借款人,此類平台需要數量龐大的線下銷售團隊,比如歷史最悠久的宜信,數百億貸款額後面,是員工總數已經突破45000人。此類平台可以看做是線下貸款機構的互聯網化。

(2)嫁接型平台。 嫁接型平台借款人的開發並不是由平台自己直接完成的,是由擔保、保理、融資租賃等合作金融機構完成的。平台從這些合作機構獲取債權,去審查他們的債相。而平台前端只在線上、並聚焦投資人的獲取,這種方式的代表平台是積木盒子、有利等。


中國特色的P2P就是高利貸,非法集資,資金池,幫助企業增加一個融資渠道。真正普惠的太少。


註:本文首發自本人公眾號「常言道」(ccwallcc)
題:關於P2P平台的行業分析和理財建議

P2P的興起時間不長,但市場和資本對它寄予的希望甚高,這與傳統金融機構的不效率緊密相關;但與此同時非議也大,多數認為它已淪為傳統高利貸、龐氏騙局的新型載體。市場紛雜,魚龍混珠,不論是身為平台投資者還是股權投資機構,都需要從行業本質去理解P2P的發展脈絡。

P2P的本質還是借貸,借貸就是兩個主體,出借人關心錢能不能收回來,收得回來的話多賺多少錢;貸款人借錢,則就是兩個目的,要麼是為了買東西,要麼是為了參與收益能覆蓋利息的投資。

因此以平台經營的核心訴求的區別,可以把這個行業分為以下幾類:

1、理財平台——以吸納進的資金量為核心指標

2、金融消費平台——以銷售總額為核心指標

3、資產平台——以生成並成交的標的金額為核心指標

4、支持平台——以生產的信用數據、創新抵押品、風控技術和支付場景應用量為核心指標

對標傳統金融領域,純粹的理財平台就是第三方資產管理公司或銀行的吸儲功能,手裡拿著高凈值客戶和金主,他們把金主賣給資產方來賺返佣;金融消費平台的對標就是信用卡,主要不是吃利息,而是吃銷售的利潤;資產平台對標銀行的放貸功能、小貸、擔保公司等;支持平台對標人行徵信系統、應收賬款登記系統、房產抵押系統等等。


那麼如何分析互聯網對於這個行業的顛覆可能,主要就看互聯網能不能獲得以下成績:

1、理財——更低成本吸納理財資金,更便捷的理財操作;

2、消費平台——更低的銷售成本,更大的銷售額;

3、資產平台——更安全的資產、更大量的資產;

4、支持平台——更有效率的交易,更好的信用數據,更低成本更有效更豐富的風控手段,更好的資產流動性。


一、理財端——比拼「平台信用+獲客成本」

理財端的顛覆,P2P行業遠遠比不了餘額寶的成就,短短的2年時間,單個產品資產規模達7000億,更沒有說由它帶動的其他互聯網端貨幣基金的量。中國理財端線上線下的任務其實都很簡單,就是四個字「存款搬家」。中國是世界上的儲蓄第一大國,儲蓄率竟高達GDP的50%;相比美國10%的儲蓄率,日本20%的儲蓄率,我們這過百萬億的存款不能都趴在賬上睡覺。更嚴重的問題是,銀行的放貸和投資能力之差,使得這種高儲蓄率,直接成為了經濟系統的不效率,是國家金融體系的毒藥。

但是正因為我們的理財端改造的核心不單單是服務於高富帥,而是普通百姓的存款搬家,所以對客戶金融知識和理財能力的必須有比較低的預期——這些金主,主要是大媽而不是投行精英。因此這個體系的改造必須注意兩點:1、客戶高度風險厭惡,所謂的明示風險,收益與風險成正比,風險自擔,是不接地氣的妄想;2、移動端和網路端的普及還需伴著新興財富階層的成長而成長,純互聯網化的營銷不一定能擊中目標客戶,視頻廣告、地推或不可少。

也正是在這種基礎之上,很多P2P都要攀附銀行大腿、上市公司大腿就比較好理解了,國人理財,主要還是平颱風險的判斷,目前還沒有到完全針對標的所呈現信息做判斷的階段。但隨著金融知識的不斷普及,專門服務於「金融極客」,可以智能化設計風控標準和資產匹配,從不良資產當中淘金子的,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平台,或許會在未來的某一時間湧現。隨著對債權和資產自身安全性討論的上升,專業群體在社會中話語權的放大(如果殼、知乎和測評軟體之類),平台信用和大樹效應才會慢慢失去其行業溢價。

而理財用戶,絕無忠誠可言,因為產品的量化指標過於清晰了,只要在風險預估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收益上的微小差別就會帶來用戶的流失。所以判斷理財平台的競爭力,就算是已經吸納了多大的理財金額,不是判斷關鍵,而在於維持和增加這些理財資金的營銷成本如何,只有吸收和維持每萬元的理財金額的營銷成本有競爭力,才算是打造出了核心特色。而目前的存款搬家的推廣手段多數還不是非常「互聯網」,與傳統銀行中比較有狼性的團隊——如平安或民生來講,並未形成顛覆之勢。


案例:陸金所


由於陸金所在成立之初就有計葵生挂帥,平安集團背書,是平台信用經營的典範。也正是依靠這種程度的風控預期,將投融資利差拉大到驚人的比例,在融資端他們只要比銀行收益高就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流入,是典型的「存款搬家」型平台;再加上平安系強大的線下資產獲得能力,成交額不斷放大,堪稱當前業界的龍頭企業。但陸金所畢竟完成的是整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並不高的一環,那就是理財操作對的互聯網化——存款搬家,在資產創造這個金融產品生產領域的創新想像不多,不如餘額寶當時帶來的顛覆更大,所售債權多數比較傳統,甚至直接對接某些銀行產品,因此它應對後來者的競爭,仍需謹慎小心。

陸金所在融資時的數據是25億美元的貸款餘額,如參考當時新聞報道對應近百億美元的估值,即每1美元的持續在線理財數量對應了4美元的估值,其實還是相當高的,代表了對成長性的高度樂觀。對比平安銀行2015年半年報,吸收存款餘額是1.6萬億人民幣,發放貸款總額近1.2萬億,但二級市場的估值僅為1500餘億元,資本市場的好惡一目了然。


二、消費平台——場景為王,回款為根;


在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前的所有產品金融,都是服務於產品銷售的,金融部門的利差收入並不是核心指標,相反促銷所帶來的銷售利潤可能才是相應平台看重的亮點,比如汽車金融或融資租賃公司,比如醫療器械配套的融資租賃公司等等。正如京東和淘寶目前在各自平台上的白條和花唄,都是想把銀行信用卡這一塊金融收益給截留,同時又不減少銷售。

因此消費金融需要關注的是:

1、自售平台,消費品本身的銷售利潤足夠大,才有動力為它配套金融;

2、入駐式平台,消費金融的促銷效應足夠好,商家才會願意為其支付手續費;

3、如果消費場景內沒有其他金融配套,消費者很可能會願意承擔不理性的金融成本。

第三條需要多說兩句,比如買車,如果4S店推薦的金融方案不合理,恐怕購車車主也很難考慮再上網選擇一個合適的金融方案來貸款。因此消費金融對消費場景的壟斷是制勝關鍵;否則的話,他們最直接的對手就是銀行的大額信用卡和各類消費信貸。所以信用卡沒有突破的消費場景,如裝修、租房和校內消費等,就是這一波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目標。


案例:分期樂


作為京東投資的大學生分期消費平台,自建融資渠道桔子理財。根據最新網站數據測算,學生購買一部iphone6的真實利率(IRR)在21.19%,桔子理財端的融資成本在9%~13%不等,再加上產品銷售所得利潤,盈利能力強勁。其實有信用卡的情況下,賬單分期的真實利率僅在14%~15%,這多出來的5%的利率成本,一方面意味著這個信貸市場供不應求,分期樂有較強的定價能力,另一方面卻也表明這個市場可能需要較高的利息收益覆蓋壞賬計提和撥備。Young卡的始祖招商銀行,在今年年初就停止了大學生信用卡的辦理,據傳正是此因。從在線報道來看,分期樂稱會通過網站訪問時間和行為來分析信用風險,這個切入點必然是創新的,傳統銀行無力比擬的,但防範效果如何現在還有沒有非常客觀的數據來印證。從以往經驗來講,校園貸款必須精細化經營,同樣是學生,還貸能力和意願卻會有很大區別,好處是學生是半個「單位人」,有固定的學習地點和時間,因此開發出有效的風控管理體系並非不可想像。


三、資產平台——更深的顛覆領域


目前的很多P2P其實就是傳統小貸公司或者擔保公司加一個在線理財平台,但目前極少能有在債權生成環節上進行突破創新的平台。未來最值得期待的,肯定還是基於大數據的全線上的貸款審核和風控手段。如果天馬星空的想,一個人借了錢不還,微信向那個人的所有好友發通知催收,將是多麼有影響力的一件事情。更牛逼的是,如果將來淘寶賬戶、微信賬戶,能夠這樣自動生成一個信用額度,還可以形成互聯網擔保,由這些高額度的,擔保部分低額度的,從中收取一定比例保費,出售信用,將形成一個全新的市場。

如果是線下的資產生成,依然還是有很大市場,畢竟我國銀行不能算表現中庸,在服務小微企業上應該是表現非常差。所以在這個市場內,即使不搞高科技大數據,就靠鋪門店來跑馬圈地做小貸,依然是有很大市場。中國融資成本之所以高,不是因為高利貸太多,恰恰是因為高利貸太少,只有資金的供給方也足夠多,才可能改變融資環境的供求關係和融資成本。


案例:拍拍貸

創辦初期拍拍貸是國內P2P中最像Lending Club的一家,強調其純粹的中介性質,強調高度的互聯網化,即便在資產生成端也是強調在線進行。然而國情迥異,一方面理財者需求不同,這點已經在理財端進行過分析;另一方面,信用基礎設施不同,我國的信用數據覆蓋還很有限,而新興的P2P和民間借貸還都沒有一個共享的信用管理機制,較低信用的主體多次借貸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拍拍貸所處階段說句不好聽的話,是在借投資者的銀子當炮灰的階段,通過足夠的成交量,自行生成無信用人群的基礎信用數據,從而發掘隨後的借貸空間和可能。但中國的信用記錄未覆蓋市場著實太大,不良債權交易又不夠成熟,其實拍拍貸如果能建立一個在線的不良資產交易平台,或許是個不錯的突破口。


四、支持平台——可以玩出花的地方


目前因為P2P市場的行業標準化和政策明確化還有待時日,所以支持平台就只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做做託管,有些公司幫忙做後台或者開發網頁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真正的支持平台,一定會在金融產品生成的過程里,提供全新的思路和視角。比如假如P2P行業可以有一個互聯網債權登記中心,將大大減少行業的重複借貸現象;比如農用地的經營權,是否能建立全國性的登記平台。比如互聯網賬號、微信公號的估值和抵押融資是否可行,微博大V網站廣告收入質押融資是否可行?這才是互聯網最能夠貢獻增值和金融創新的領域。因為這直接為市場提供更多的可投資產,並對該類資產形成評級和收益預期,引導部分資金流入新的消費或投資領域。

同時,剛才提及的不良資產的處置和交易平台,現在慢慢開始有一些,但還方興未艾,因為正如在理財平台里所說,大部分平台還都不願意有壞賬,往往寧可自己消化直接購入債權了。在這種情況下,不良資產交易尚不具備充分市場化的條件。等到真的有金融高手的市場被許可出現後,發掘類似香港上市企業佳兆業去年這樣的垃圾債,面值100美元的債權從30美元一個月內漲到70美元的市場機會將在國內出現,也定將造就一個極其活躍的交易市場。


案例:借貸寶


新三板「紅人」九鼎力推的旗下最新產品借貸寶,儘管產品思路還有缺陷,但卻是在資產端創新的積極嘗試,但由於團隊對民間借貸的傳統研究不足,以及自身社交渠道、平台的缺乏,我相信這個產品的資產成長速度不會很快。捨身處地的了解中國熟人借貸的本質,真正的朋友之間借錢不好談利息,也不好籤協議,因此第三方工具的支持變成了雞肋。但類似模式只用一個非常簡單的變形,未來空間是極大的。中國民間借貸不是個雙方交易,而必須是個三方交易,真正熟識的兩方不好做風控和收利息,因此直接消滅了借貸需求;但借出方如果轉換為擔保方,由借出方來介紹借款方不熟悉的第三人來做貸款人,那交易細節就可以敲定了,這樣利息、風控都可以放開來談,而利息中的收益,自然也會有擔保方的提成。如果產品能夠這樣充分考慮國人借貸交易的細微心理變化,實際上能夠有效覆蓋中國民間借貸的第三方工具,市場絕對大的驚人,也將為整個市場提供海量的有效的基礎信用記錄。


五、行業小結

P2P行業,最低技術含量的,就是在理財埠的獲客,然而目前好像變成了各平台最熱衷和投入的事情,可能也是和行業發展階段有關。未來真正有價值的,必定還是來自於在信用發現、消費渠道壟斷和風控創新等領域的突破,所以目前的群雄逐鹿是理所應當,現在的巨頭也遠遠不敢說建立了什麼護城河,營銷稍不注意,摔下來就是分分鐘的事。還有什麼比關於錢的事更讓人沒有情感寄託呢?用戶忠誠度必然和社交網站沒法比。相比之下,在實體經濟困境,熱錢四溢的當下,判斷資金和優質資產這對供求關係的未來,機會更可能在資產端。畢竟整條價值鏈,都是從資產端的未來現金流驅動的。只要把握了優質的資產,在當前儲蓄率如此之高,收益如此之低的情況下,建立或收購的理財渠道並沒有多高的門檻,甚至可以對接傳統金融手段——貸款基礎利率現在才5%,低於陸金所融資成本。優秀的投資回報率會完成剩下全部的過程。


六、理財建議


目前的P2P平台,多數都是理財平台上銷售小貸和擔保的資產。然而對於投資人而言,獲得的信息沒有銀行多——中國人很忌諱讓別人知道自己在借錢;專業判斷能力沒有金融機構強——都是大媽金主,想要依託債權本身的信息來判斷理財安全性,操作性確實不強。所以在沒有機構主打風控創新的階段,還是應當更加關注平台本身信用,簡單把平台當做擔保公司來用就對了。一看平台有沒有償付能力,接受過風投,傍上過大腿都是加分項;二看平台有沒有本息保障的承諾,具體如何規定;三最重要,一定關注平台是不是存在債權的期限錯配,一旦平台有借新還舊之嫌,用戶體驗再好,收益再高,東家再厲害,必須扭頭就跑,因為這意味著已經走上了永無可能的龐氏騙局。

對於有一定風險判斷能力的投資人,關注點必然還是借款主體的用款方向——消費類借貸看收入水平和主體信用;投資經營類借貸看預期利潤空間,上下游關係,現金流控制;增信看擔保信用,抵押品足值程度等等。可惜為了加速理財端的成長,很少有平台能夠把這些細節信息做到充分透明化,然而未來的新興資產平台的誕生,必然會改變這一局面。


聲明:歡迎轉發,轉載請通過私信聯繫我授權。

————————

借題打個小廣告,聽老常聊投資和其他,歡迎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本人公眾號「常言道」


始作於偽,終於無恥!


最大的特點就是平台都被迫要剛性兌付,本來平台就是個撮合機構,投資人風險自擔,但是在信託,銀行理財都剛兌的環境下,還有非法集資的嫌疑,平台根本做不成中介。平台給的收益過高,等於把收益都給了投資人,風險卻沒給出去,這個商業模式最後的結果肯定是倒掉呀


線下高利貸線上化


頭回寫長一點的回答,好緊張。(⊙o⊙)…

個人感覺,P2P和信託非常類似。
一、掮客。P2P公司為投資者和借款人提供信息,信託公司也是。二、資金來源。P2P公司給借款人的錢不是來源於自己,信託公司也是;三、剛性兌付。為保護自己聲譽,能夠繼續開展業務。P2P公司提供「剛性兌付」作隱形擔保,信託公司也是。

但他們也有不同的地方:
一、從投資門檻角度,根據銀監會《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信託公司只能面向合格投資者(個人或者家庭財產收入、單筆投資額度等方面有要求),P2P沒有。二、投資期限角度。按照法律規定,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必須保證期限達到一年以上,P2P公司沒有限制。三、投資者需要把資金「信託」(這是一種不同與委託的概念,是基於信任達成的,風險「按理說」由投資者自擔)給信託公司,P2P好像不需要這樣,P2P公司可以完全不接觸投資人資金的權屬關係。四、借貸主體。借款人當然是用錢的那一方,而貸款人可能有不同:在一個信託貸款中,貸款主體肯定是信託公司;而P2P公司做貸款業務時,好像大多都宣稱由出借人自己做貸款人。五、信託公司需要金融牌照,有資本金、風險計提等多方面的限制,還要受銀監會監管;而P2P公司不需要。

由於接觸P2P行業少,有很多臆斷,如有謬誤,還請各位知友指正。


中國P2P的特色就是,一個一分錢資金儲備都沒有的平台,打著數倍於銀行收益的幌子,吸引公眾的存款,妄圖幹掉傳統銀行金融業,可是卻湧現了無數的騙子。


推薦閱讀:

美國的中小企業也有「融資難」的問題嗎?融資來源都有哪些?在制度上是否有借鑒的地方?
為什麼中國的 PE 已過剩,卻還不能解決民企創業融資難題?
財務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有什麼分別 ?
在什麼情況下,一個公司會在上市前會控制收入(虧損上市)?都有什麼方法能夠做到?
VC 要求董事會的所有職權都有一票否決權是否合理?

TAG:融資 | 銀行 | 擔保 | 金融 | P2P網路借貸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