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金庸武俠小說的人不喜歡的原因是什麼?

如題


倒沒有不喜歡金庸,主要是不喜歡金庸粉和古龍粉。以前加過很多武俠相關的群,但後來全然沒法找到共同話題。

談金庸或古龍,我更喜歡找一般喜歡的人,隨便怎麼扯都行。但是一遇到金庸迷,就必須限制在小說內容里,還不能用扯,要使用研究二字,這可是金學啊,都給我嚴肅點。我要嚴肅還他媽看什麼武俠小說,現在文化普及程度高了,誰不能寫出幾篇觀後感來,結果我發現很多東西倪匡、陳墨,甚至孔慶東都談過。況且我說你一個只把三聯版看了五十多次的金庸粉,就來噴我一個把連載版、三聯版、新版都看過的讀者,咱倆顯然都不是一路人。

遇到古龍迷呢,動不動就是江湖情懷,意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什麼縱酒狂歌,什麼名言至理,其實就是些生活體驗,人生態度。喝最烈的酒,騎最快的馬,日最野的狗(這句古龍沒寫過),就是現在部分奔放文藝青年喜歡那一套。這兩作家因為知名度的關係被捧得太高,被賦予了很多沒必要的光環,小說也被人過度解讀。況且你一個把古龍大部分小說都看過的古龍粉,來噴我一個把黃鷹、於東樓、周郎、龍乘風、溫瑞安、奇儒等都看過不少的人,哪來的底氣。

現在談起武俠話題不深刻,主要因為小說不是新看,少說有五六年沒認真看過任何武俠小說了。以前當然有過反覆翻書的時期,但我認為那種死限於人
編故事的想法很難得到更開闊視角。

說起來我也很討厭四大名著粉,一提原著必然神聖不可侵犯,在有些粉絲眼裡那已經不能當做通俗文學來討論,必須要使用學術態度。我說專家評名著,那可以出書,能獲取名利,卻不代表評價的內容就等於學術研究,別侮辱學術二字。


這個問題…哈哈,當然是有的。相對於金庸粉,其實不喜歡金庸小說的才是絕大多數吧。
有人不讀書,有人不愛看小說,有人不喜啃長篇,有人不屑看武俠,有人更愛古龍的快意…凡此種種。反倒是知乎上有這麼多金庸的簇擁者比較讓我吃驚呢!
喜不喜歡的,口味不同罷了,哪來那麼多高下之分呢。


因為看書慢,總是要把每段話都在腦海里想像成畫面才行。
當年看武俠都是租的,每天五毛。別人一兩天看完一本,我得看個把月,比買還貴。
發現自己實在是看不起,就放棄了?_? 心塞


我在中學高中大學階段是金古梁迷,現在不喜歡武俠小說了。
當初看到有人對武俠的定位「成人童話」忿忿不平,如今則深以為然。

金庸的作品,是"文筆上佳的成人童話",雖然加了一個正面的定語,但終究不是我的菜。


文學欣賞課上,一個內蒙古同學表示很不喜歡射鵰里對蒙古族人的描寫,認為有主觀臆斷,片面誤解。他覺得金庸不尊重歷史和他們民族……

然後這就非常得尷尬了,畢竟我是個金庸粉ˊ_&>ˋ
嗯,不過我尊重他的看法


他寫的書所有人都喜歡,這世界存在這樣一個作家嗎?


我爸,因為他不喜歡,當年還打過我!

老頭現在60大多,還是一本也沒看過。


主角即是正義,主角即是真理。


喜歡的原因大都相同,不喜歡的原因各有不同。何必這樣發問呢?


其實也不能說我不喜歡老金,大概只是覺得不合口味。之所以在金庸話題下也說了不少話,大概是因為金庸在武俠話題里的比重太大,避無可避吧,但是我很驚訝於知乎上對金庸話題的追逐。

個人覺得口味較重較顛覆,或說喜歡不斷探索,或說思想過於不羈的人是不會太喜歡金庸的。
因為金庸不可能會跟得上你探索世界觀的速度,金庸的作品,缺乏一種速度感。
之前看到個答案說金庸的文學造詣,有個答主說了一句讓我嘆為觀止,自問我一時也說不出這麼見血的話:

如果今天有成年人侃侃而談金庸而覺得有文化的話,那僅僅是對童年飢餓歲月的懷念。

我真正覺得老金的作品不太合我的口味應該是大學開始看黃易的時候。當年依次看完邊荒傳說-破碎虛空-尋秦記-大唐雙龍傳-覆雨翻雲等黃易作品,感覺是卧槽,這貨牛逼。

當然,在知乎這種高逼格的地方,說喜歡黃易絕逼是很冒險的事情,我記得有個如何評價黃易的話題,裡面有個大V嘲笑老黃的答案,評論區里各種大V,相見恨晚,談笑風生,一人一句,真是好笑。

我看武俠的順序,大致是初中金庸全集(我當年看金庸看到什麼程度呢:我吃飯或者上廁所一有時間就拿著本厚厚的紅皮盜版金庸全集,隨手一翻翻到哪都能讀下去)、
高中古龍沒全看完(主要是古龍有些地方似乎太黃了點,那時候本人思想還比較純潔)、
然後大學黃易/司馬翎,第一次看到大唐的時候我開始嫉妒起我的一個高中同學,因為他高中的時候就看過了。

現在偶爾會翻翻各種名氣沒那麼大的作品如孫曉的英雄志或者樓主的蜀山劍俠傳鬼吹燈1魔戒什麼的,以及各種古代的玄奇小說,如唐傳奇酉陽雜俎。

這幾位的感覺是,金庸彷彿是中規中矩的長者,一臉正氣,告訴你一些高大上的人生道理,然而等你長大了,透過這些道理,再去看這位長者,發現其實這位似乎也不太光鮮,有些段子還都是別人嚼過的,同樣的招數對聖鬥士用第二次是沒用的。這時候你的不佩服其實也就順理成章了。
古龍是可以交談的朋友,坦然相對,我知道這貨好色,酗酒,亂講義氣不顧家,愛拖稿,找槍手,但我知道他是好女孩,可以深交。真正的那啥老喜歡什麼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而黃易是更有意思的世界,這傢伙筆下的各種人,沒有絕對的好壞,但起碼他不會太敷衍你,不會老含笑不語,老想著影射什麼東西做大死,人家是想好好說一件事情表達一個能把宇宙炸碎再把時間撕裂掉的想法。

黃易筆下的人物,即使壞,也會壞得很君子,壞得順理成章,壞得很有原則,壞得讓你心服口服,壞得你也想跟著一起壞。壞人有了境界,那才叫魔。
相比之下,金庸筆下的壞人,其實只是為壞而壞的普通壞人罷了。比如老金筆下常常有一些成名人物如歐陽鋒之流,真到搏命的時候,那吃相真是難看至極,毫無半點宗師風範,這種吃相在黃易筆下是不可能出現的。

當然,黃易確實屌絲,腦洞炸天,文筆一般,辭彙翻來覆去不是虎軀一震就是一世人兩兄弟,但我就是喜歡這種屌絲,因為他不會跟你玩情懷玩逼格。私以為,沒有境界而亂玩逼格無異於太監服用偉哥,藥效一過,太監還是太監。

大唐雙龍傳裡面的從小打怪練級最後開宗立派的寇仲徐子陵,與鹿鼎記裡面一路主角光環+各種蠢萌配角的韋小寶,你會覺得誰更有說服力?我是不會喜歡韋小寶這種人的——當然,同樣是反武俠/騎士,我愛死了《堂吉訶德》。
無他,境界而已。
金庸的小說核心依然是利己的,這種利己主義為精美的文筆包裝,則變成了精緻的利己。
而黃易的價值觀,個人覺得應該是自覺而平等的真誠意識。這種意識在大唐、尋秦、邊荒、覆雨裡面,比比皆是,毫無掩飾。
所以我尊敬黃易和他的作品,任何尊重自己作品和讀者的作家,都同樣值得讀者去尊重。

然後順著黃易,我找到了司馬,畢竟這是老黃的師承,黃易也借鑒了很多司馬的段子,但司馬這個我不想多提,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以上,大致是我對各位武俠名家的感覺,一孔之見,一己之私,個人喜好而已。

之所以我不厭其煩地說了這幾個人的對比,是我覺得,其實文如其人這句話是非常非常有道理的。
用傅國涌(我不知道有多少金庸愛好者知道這個人)評論金庸的話說,金庸的定位是:文人、商人、以及大中華主義者。
這幾個詞其實已經把金庸的武俠作品都涵蓋住了。而這幾個標籤,也註定金庸的境界不會高到哪去,甚至,他筆下的人物境界,是壓抑的,束縛的,是必須有等級道德觀念的,是討好觀眾的,是消費者喜聞樂見的。
這是金庸的不洒脫之處。

我在別的話題下評論過金庸那不太洒脫的野心:

沒必要去討論金庸的史學水平,武俠基本就是架空的平行世界,其歷史背景是極其薄弱的。
但金庸從他接受大學院長一職風波,以及事後攻讀史學學位。可以看出他本人有俠而優則學的想法。

他為什麼只寫了14部作品,以及為何他孜孜不倦地修訂了自己的作品。
每次的情節變動,他做出變動的這些情節有何特點,以及他這麼做的深意。
如果說古龍黃易寫作,是為了還原性情,為了赤裸裸的稿費。
那麼金庸寫作,是為了什麼呢?為了他的明報?為了他的政治理想?
我想,如果你想明白了這些問題,你也不會願意再把太多時間花在金庸作品身上的。
關於這些問題,我曾經在我的一個答案里回復過一個金庸迷:

他寫袁崇煥評傳,笑傲江湖以武影射,鹿鼎記代入明史案/收復台灣,這些都是金庸的創作野心,也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武俠了,這點可以和溫古梁黃司馬翎等人對比,可以說金庸小說源於武俠而又高於武俠,才是他享譽文壇卻又極富爭議的原因。
而爭議的原因,恰恰是金庸賦予了武俠太多的言外之意了。

當然,有些人只喜歡看到文字,有些人比較較真罷了。


金庸其實是很複雜的人,金庸的作品,也不僅僅只是文本意義上的,他的作品,更多還是社會意義。金庸話題,見仁見智,如果從人生閱歷來說,我很佩服他,但如果是文本意義,我覺得他還需要時間去檢驗。就這樣。

以上,大概是我不喜歡金庸及其作品的原因。因為我沒辦法從金庸作品中得出我想要的閱讀快感,不能得出與作者交流的坦誠快意,也因為金庸賦予了他的作品太多的文學之外的附加值了,這才是金庸的不可愛之處。

還是要說一句,金庸的作品,確實並不太壞,金庸的一生,亦是傳奇。
只是,如果你能從金庸的作品,看到背後的金庸,金庸背後的明報、以及《明報》背後的時代特色,以及各種金學研究的特色如嚴家炎孔慶東,這才是最有意思的讀法。

最後,恕我說句笑話或者腦洞:
也許在將來,郭敬明也能得到如此待遇,郭學成為當世顯學呢?
畢竟,太多人類喜歡盲從於現象,太喜歡崇拜結果。


其實就一點,很多人根本沒看原著,就跟風看了幾部金庸電視劇,發現:
這個男主角/女主角不是我的菜,或者這個電視劇好難看。
然後就得出結論:金庸不好看。
我服。
什麼?你說你看過小說?
那你用哪個眼睛看出金庸小說的本質就是後宮種馬文的?
用馬眼嗎?

還有說金庸小說臉譜化嚴重的,這純粹屬於新學了個辭彙就到處亂用的。
什麼叫臉譜化嚴重?
天蠶土豆,我愛西紅柿,唐家三少之流,那才叫臉譜化嚴重。
你說金庸小說的主角的經歷都一樣,同質化嚴重,那我們看的一定不是同一本書。
你家韋小寶跟蕭峰同質化嚴重?
你家郭靖跟楊過經歷一樣?
你家趙敏跟袁紫衣一樣的性格啊?

還是那句話,金庸可以黑,但是請從正確的角度下手。


我就是一個。

金庸的小說我完整看過《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神鵰俠侶》《飛狐外傳》,《倚天屠龍記》看了一半看不下去就不看了。金庸給我的感覺就是中庸,大,空,掉書袋,炫學問,人工拔高,生拉硬套,看了也就看了,沒有什麼讓我動心的特別魅力。而我個人最討厭的就是武俠小說中出現真實歷史人物、扯上官府、舉著家國情仇的大格局旗幟燒殺掠奪苟狗營蠅,出現這些東西感覺就像夢想被人腰斬,順著繩子爬上去登陸月球一樣無趣噁心。

古龍小說有一種奇特的魅力讓我欲罷不能。古龍的小說就像臭豆腐榴槤香煙美酒毒品一樣讓喜歡他的人上癮沉醉欲罷不能,不喜歡他的人則深惡痛絕。小格局的故事,大寫意的風格,偵探懸疑小說的模子,極致化的人性,拒絕官府和歷史,短句,對白,碎片化跳躍式敘事,蒙太奇畫面感,迭出的高潮,平地驚雷式開篇和出人意料的結尾,質量參差不齊,時有爛尾工程和代筆捉刀,以及古龍本人的放浪不羈酒色人生,這一切雜揉出一種奇特的古龍式魅力,讓人上癮欲罷不能。

相比之下,金庸讓我感覺太中庸太無趣了。


抱歉,可能答非所問了。
看到竟然有這麼多人不喜歡金庸,我有點忍不住了。
************************************************************
我喜歡金庸,喜歡他的作品,喜歡他作品裡邊的人。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這一部部的作品,都是滿滿的故事,給我們展現出了一個神奇的武俠世界,不說原著裡邊本身的文字藝術,單單這一個個飽滿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都曾經給我很多美好的時光。甚至都會覺得,大學的四年時光,印象最深刻的並不是自己學過的課程,而是讀的書,其中,金庸的十四部,古龍大部分(抱歉,實在太多,就有一部分沒有看),還有梁羽生的部分作品佔了大學讀書的一大部分,也許會有人說我不務正業。但是,那個時候的自己,並不像工作了以後,會根據需要去看書(IT男,畢業以後買的都是編程相關的書籍),那個時候,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由著自己的愛好,喜歡武俠,就儘可能多的去看武俠,一部一部,一本一本,白天盡量紙質書,晚上熬夜看電子書。

當然,到目前為止,也並沒有覺得自己對三位武俠大師的作品有多麼深刻的了解,只是初級層次的對作品的理解,對武俠故事的欣賞。三位大師的作品中,最喜歡的就是金庸老先生的,也許我說不出更深層次的原因,只是純粹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來說,個人內心層次最深沉的愛好感覺。

水平所限,也只能根據自己最簡單的理解,說一些最膚淺的原因吧。

金庸的厲害之處在於,他通過浪漫敘事構造的俠譜,有一個系統的武俠世界,並且,能夠和歷史上的事件和年代有相應的對應。當然,只是用了歷故事的外衣,裡邊的內容已經完全和歷史不沾邊的。比如蒙古統一、南下征宋,李自成進京,康熙平三番,岳飛抗金等。
甚至,會有網頁給裡邊的人物編輯的時間譜。
金庸武俠里的時間表
詳細的信息,請恕我水平有限,無法具體去寫。

他的作品裡邊有很多的武俠人物都是從最底層的level成長起來的,比如射鵰裡邊的郭靖,神鵰裡邊的楊過,笑傲江湖裡邊的令狐沖,倚天屠龍記裡邊的張無忌,俠客行裡邊的石破天,鹿鼎記裡邊的韋小寶,天龍八部裡邊的段譽、虛竹,連城訣裡邊的狄雲等等。也許當時年少,每次讀到這些武俠裡邊的人物經過各種不同的曲折的經歷,一步一步成長起來,都會有種莫名的感動情緒。通過金庸老先生的作品,我看到了一個個大俠的成長故事,也許這些故事裡邊的世界是我們現實世界裡邊不可能遇到的,但是,他們的成長經歷中的每一個時刻的心態和狀況,卻是我們能夠感知到的。在金庸老先生編製的武俠世界裡,我們陪著這些大俠從幼年開始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經歷,一起感受愛情。

說到愛情,金庸武俠世界裡的不同結局的愛情故事,就像一杯杯不同口味的美酒,每一杯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以下部分,引用網友的內容,原帖地址金庸武俠世界裡的愛情

任時光荏苒流逝,容顏易老,時遷地移,變的是世間萬物,移的是人情世故,可惟有愛情是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的,在金庸的武俠時間裡愛情無疑佔據了主要地位,他筆下的愛情或美好,或畸形,或圓滿,或殘缺,可相同的是,每個人都曾付出真心……

一段愛情里,美的是兩情相悅的甜,丑的是巧取豪奪的苦,真心相愛固然重要,可天時,地利,人和的具備卻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心有獨鐘的暗戀品評出的是滿心的苦澀,可付出後的得到卻又別有一番的獨特,在金庸的筆下,即使是美女配英雄的俗套故事也在俗中變的如此的不俗,俗的是看出來的結局,不俗的是看出結局後的各種滋味,看《射鵰英雄傳》的時候,黃蓉一出場,恐怕每個人都會看出來這個美女會陪伴傻小子郭靖一生,可是,小說的繼續卻沒有因此而變的索然無味,而是更加引人入勝了,因為小說中並不是僅有他們兩個人,郭靖還有一個美麗的華箏公主,而黃蓉也有個對她死纏爛打的歐陽克,雖然兩個人戲份不多,也從來沒有實質上的影響到主角的感情,可卻也是很重要的配角,至少他們的出現滿足了大家對於愛情路上一定有險阻的套路的詮釋,在金庸筆下的愛情充斥的是一種看的出結局的美,他的小說中有一種能滿足大家好奇心的套路感,很似很俗套的情節,可是在金庸的筆下他就一點也不俗套,毫無懸念的愛情故事中事實上本就沒有什麼驚心動魄,蕩氣迴腸的情節,有的只是一種當局者迷的心境,事實上一切本無華,如同那樣一句話,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枯容……

《笑傲江湖》

在童話故事中,英俊的王子和美麗的公主是一種必然的事,而金庸的小說不是童話故事,因此,殘缺的愛情成了金庸的生花妙筆下的另一傑作,楊過與小龍女愛的痴痴纏纏,小龍女如同仙女一般的讓人不忍褻瀆,楊過亦是年少輕狂,英俊非常,乍一看下兩人也算是郎才女貌,可是,仔細一品下,兩人的愛情卻有著太多的問題,首先是年齡的懸殊,想楊過上終南山時小龍女就已經18歲了,而那時的楊過最多也就11歲的樣子,如此的年齡差距在當時的社會定然是不被接受的,再者,楊過與小龍女有師徒之份,而這徒弟焉能娶師傅!最為諷刺的是冰清玉潔的小龍女竟然讓一個道士給誘姦了,識的了男女之事後的小龍女以為是楊過所為,從此一顆心栓在了楊過身上,可笑的是楊過根本不知道有這當子事,而悲劇也由此展開了,這份有些殘缺的愛情讓人有些欲罷不能了,而當命途多舛的楊過又在機緣巧合之下被人砍掉了右臂以後這份本就已經殘缺的愛變的徹底殘缺了,這樣的愛情故事放在宋朝能讓人感動,放在30年代同樣會讓人為他們的遭遇黯然傷神,而放在現代呢,相信一樣會有人替他們流淚,因為人是有弱點的,而「殘缺不全」就是小龍女和楊過征服大家的必勝手段!

《射鵰英雄傳》

有人說,暗戀成功了就是一部啞劇,失敗了就是一部悲劇,這句話似乎在金庸的小說中並不適用,在他的小說中暗戀無非兩種,一種是小女子對大英雄的的仰慕變為的愛戀,另一種就是一見傾心型的,阿珠對蕭峰,依琳對令狐沖的屬於前者,而段譽對王語嫣,韋小寶對阿珂屬於後者,一直都覺得阿珠的出現對於蕭峰來說是個陰謀,她的出現只是為了讓蕭峰看起來更像是個人而不是個神,其實她的故事和依琳有點相似,同樣是愛的兩位英雄,同樣是被英雄所救,也同樣是兩個可憐的女孩,可是不同的是阿珠愛上的是一個孑然一身的人,他前半輩子只顧著做英雄了,而忘了談情說愛,在他的生命中突然出現了這樣一個有情有義又貌美如花的女子自然是佳偶天成,以下的事順理成章,她的暗戀註定會成功,而依琳就不同了,她愛上的是個「少俠」不是「大俠」,從而註定她只能看著一個有一個的姑娘從她的他身邊走過,而她的令狐師兄也只能讓她這樣苦澀的去暗戀,因為她只是個小尼姑,只能愛的簡單而痛苦,愛他就是守著他,這是依琳得到的答案,他的暗戀不是出啞劇也不是出悲劇而是出溫情的親情戲,她一定是最愛令狐沖的女子,因此她可以坦然的去面對令狐沖的一切,任盈營可以在看到令狐沖為他小師妹傷心的時候走開,小師妹也可以在令狐衝去思過崖面壁的時候愛上與之朝夕相處的林平之,而依琳卻可以在選擇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選擇相信他的令狐師兄,當岳不群將令狐沖逐出師門時,全天下的人都說他勾結魔教,不仁不義,可是依琳卻從來沒懷疑過他的人品,因為愛所以去相信,可惜他只是個尼姑,令狐沖可以愛上一個魔教妖女卻決不能愛上一個小尼姑!

《倚天屠龍記》

所以她可以坦然的對任何人說,令狐師兄是任大小姐的,他和任大小姐是最配的,這出暗戀也因此划上了完美的句號,依琳或許真的會就這樣去愛令狐沖一輩子,可這有什麼關係呢,重要的是她依然是個尼姑,金庸沒有讓她還俗,令狐沖也讓她始終是個清白的尼姑,在這裡禮教成了這出暗戀最出採的地方,因為禮教的束縛,我們看見的是一出很純潔的愛情,是單純的暗戀,因此暗戀變的更加有意義了!

段譽對王語嫣的愛讓人有些摸不透段譽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愛上王語嫣的過程只是因為這個姑娘又漂亮又不是他的妹妹,因此決定去愛這個姑娘,本來覺得有寫膚淺,可是看下去他卻是整部書中最懂得愛的人,當他知道佳人已經心有所屬時,並沒有無所不用其極的去想怎麼得到她,而是像個守護神一樣的去守護著她,慕容公子一心復國從來沒有喜歡過他的表妹,當他得知段譽的大理世子身份時,刻意討好的承諾將王語嫣「送」給段譽時,段譽拒絕的讓他好好照顧好王姑娘時的表情也著實讓人感動了一把,一直都覺得王姑娘枯井中的倒戈有些輕率,可是仔細一想得夫如此又還有什麼可求的呢?韋小寶對阿珂的痴全因為阿珂那長驚為天人的臉,那一眼的鐘情讓韋小寶用盡了一切能用的手段,看這部作品時總覺得阿珂就是典型的花瓶,空有一副美貌什麼也沒有,即使是看不上玩世不恭的韋小寶也沒必要愛鄭可爽愛的欲罷不能吧,想來韋小寶一定是深愛著阿珂否則也沒必要為了她連死都願意,阿珂後來的委身下嫁讓很多人都覺得是順理成章,可,一直都覺得那是阿珂的無可奈何,因為沒有辦法所以只能那麼做,她並沒有真正的去愛上韋小寶,那只是一種寄託,被愛的人拋棄後的寄託,其實韋小寶的這出暗戀並沒有成功,他得到的僅僅是一個人而已,至於阿珂的心,怕是只有她自己知道給了誰!

《天龍八部》

在金庸的筆下有這樣一種愛戀,它愛的足夠深,足夠痴,又足夠的恨,它錯就錯在愛的太深了,深到自己都沒辦法控制,深到不容許背叛,背叛就意味著毀滅,李莫愁的愛就是這樣,她將那個陸展元愛的通徹心扉,愛的不能自拔,愛他愛到什麼都願意為他做,古墓派門規森嚴,可是她卻還是背著將她養大的師傅為陸展元療傷,到了最後甚至不顧一切的連處子之身也給了那個男人,可是當男人傷好了回家時,承諾還是變了,他沒有回去娶了那個深愛他的女子而是娶了別人家的女兒,他背叛了她,師傅也發現了她的秘密,盛怒之下要將她逐出師門,她的心徹底被傷透了,於是她出家了,當了尼姑,她要殺盡天下的薄倖男,於是她不是以前的那個李莫愁了,而變為了一個恨盡天下男人的道姑,其實一個女人是蛻變很容易,只要她曾經足夠的傷,她傷了,所以什麼都變的都變的有可能!與之相對的還有一種痴戀,就是明知道愛上會傷的體無完膚還是會去愛,明知道他不是好人可是依舊去相信他能為了自己而改變,當一切都變的不可能的時候她只能黯然的接受現實,她叫穆念慈,一輩子的苦命都是因為她愛的太痴,痴到她自己都沒辦法想像,我們不能去評論楊康究竟有沒有愛過穆念慈,只能說他太愛權利了,小慈是其次,她愛了她輩子,他卻騙了她一輩子,有時候想想他也一定是身不由己,不然不會去忍心去欺騙如此一個愛他的女子,可是她有什麼錯呢,永遠都是那樣被他欺騙,即使是後來有了他的孩子他還是沒有命去享受有孩子的福氣,穆念慈的愛痴讓人有些心疼,他明白丈夫上什麼樣的人,所以當丈夫死了以後,她只是黯然的帶著孩子走了,從來沒想過要報仇,她愛的痴,愛的深卻一點也不極端,這樣的愛不一定會讓人陪她流淚可卻一定會讓人們為之嘆息!
在金庸的筆下每段愛情讓人看來都有一種付出真心後的感動,不論他究竟用了什麼樣的手段去詮釋他筆下的愛情,至少他筆下的每段愛情都是完整的,或甘甜,或苦澀,千迴百轉中,遇我所遇,金庸告訴我們,在愛情里是誰的就是誰的!

還有就是書中涉獵的相關知識也是極其豐富,比如射鵰英雄傳裡邊,關於樂器,書法,器皿,政治,音樂等,都有很多的引用,單單是這些,都夠我大開眼界的了。其實金庸老先生的作品在國內也許並不受那些所謂的學術作家待見,所以才一直被人稱為通俗小說,然後,老先生的作品確實在國外常常獲獎,反而很多所謂的主流作家,在國際上受到待見的不多(莫言除外,當然,中國近代文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夠大,也許和語言差異有關,但是金庸老先生的作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確實是有目共睹的。 其實寫這一句話的時候,還是有些心虛的,因為自己畢竟見識不多,只不過印象中,莫言先生獲得諾貝爾獎以後曾經說過,中國優秀的文學作品很多,只不過很多都是限於文字的原因,沒有被國際了解。 還有就是搜索一些網頁作為金庸先生影響力的佐證吧,不正確的話,莫怪,關公的世界影響力與全球的金庸武俠迷)。金庸作品在世界範圍內宣揚了中華民族關於「武」關於「俠」的文化,影響力之深遠,是中國任何一位現代作家比不上的。

金庸先生的作品還有很多關於人性的思考,比如蕭峰,這個悲劇人物,從一代丐幫幫主,到契丹狗,再到最後,又被大宋的武林追捧,命運的戲劇性,還有民族矛盾的指引,其實可以給我們很多的思考空間。還有就是楊過和小龍女,關於封建世俗壓抑人性自由,還有楊過苦等十六年,終於經得住考驗,收貨幸福。

也許寫的有點亂,也許表達出來的東西太少,但是我也只想站出來發出一聲,是有喜歡金庸先生作品的人存在的。寫的太亂,莫怪。


瀉藥~

我的答案是有!我的好友們都最喜歡古龍,還有喜歡其他名家,但他們(其實也就2個人)都不喜歡查先生。

他們的理由是這樣的:

1. 査先生的故事太長,看不動:
查先生最早是在明報上更新自己的小說的,傳到大陸來應該是七八十年代的事情了。那個時候沒什麼娛樂活動,對於這麼新潮而又曲折動人的故事,那個年代的青年肯定是愛不釋手的。現在有如此多的娛樂消遣,段子手們分分鐘就可以娛樂我們的身心,但是査先生的小說動不動就扯上國讎家恨,明明說是武俠,結果鋪得太開,看得太累,說白了就是有興趣開始看,但是沒動力看下去。

2. 査先生的小說YY過頭而且千篇一律:
一個苦逼的少年曆經滄桑,然後在山洞裡遇到了一個落魄大爺,結果發現這大爺是絕世高手,然後得到真傳,橫掃天下,權利金錢美女要啥有啥,和我們今世的YY小說有什麼區別?査先生的好多小說都是這樣,每當我那2個朋友如此抨擊査先生的時候我都無言以對,最後我只能以」小說嘛,又不是什麼嚴肅文學,看了舒心就好「,搪塞過去。

3. 査先生在描寫的過程中顯得逼格過高:
舉個最簡單的列子,看看査先生是怎麼寫吃食的(參考黃蓉做給洪七公的二十四橋明月夜),再看看古龍是怎麼寫吃食的(參考歡樂英雄里王動是怎麼啃鴨腿的)。對比過後發覺査先生就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知識分子啊,而古龍更能以情動人,梁羽生的文辭更古典更美,而且不那麼」裝「(査先生早年需要梁羽生幫忙給小說寫每一章的標題),溫瑞安寫得更飄逸更玄乎,蕭逸……蕭逸的我就看過鐵筆春秋和凝霜劍,說實話,我真沒覺得有什麼超出太多的地方,我就不獻醜了。總之就是如果你什麼都沒看過,你會覺得査先生好牛逼吊好大的樣子,看多了就會發覺査先生有賣弄的嫌疑,對比起古龍的快意恩仇,」很難打動人的樣子「。

4. 査先生的作品被拍攝得實在是太TM多了……
從80年代到00年代,査先生的作品被拍攝的次數超過四大名著的N倍,被大陸港台新加坡幾地反過來倒過去拍了好多倍。就算抱有多麼大的期望,看著那些粗製濫造的連續劇里的道具,還有和尚頭皮上顯而易見的膠布,估計都望而卻步了。就算能忍得下來,看了這麼多遍,您不嫌累得慌嗎,還想從頭看一遍原著,這得多擁躉啊。

有沒有5678我也不記得了,反正這幾條就夠一般的閱讀者淺嘗輒止了。

要我說呢,我生活在了一個好時代——我現在也愛看一撥人批判鄭淵潔,但他以前就是我的上帝,他的童話就是我的聖經,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60%都是他的,現在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

査先生理當如此。

雖然人格完美的大俠最終留不在這個世界上,但是達不到喬幫主的境界,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大俠嗎;不學好琴棋書畫,星相占卜,數學不學到集合和圖論,都不敢和黃藥師的20%比一比;感謝56個民族大一統,將來萬一能穿越回去娶敏敏也好過找個蠻夷之輩;就算一輩子沉湎於美酒,武功盡失,被正道所有人所不齒,也有個深愛著自己的白富美魔教大小姐 ,還有個老人妖在嫉妒自己……

我也不是什麼評論家,說不出多少査先生的好或壞,但是査先生在我十來歲的時候就給我編織了很多夢想,不是脫離了社會制度的夢想,而是沉湎於中國傳統這麼多年來,符合儒家思想道義的夢想。無論我以後接觸了多少牛逼的文學影視作品,無論這些作品格調是否可以飛越哈勃半徑,它們都無法像査先生的作品那樣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我的人生中。再說了,小說嘛,又不是什麼嚴肅文學,看了舒心就好,看不舒心……那是你的問題!


水滸我也讀不下去,題材不感興趣。但是水滸的文本好歹還有社會風俗和漢語史的研究價值,還能耐著性子看下去。這兩樣金庸作品一樣也不具備,因而無法吸引我看下去。另外語言平淡也是重要原因。


主角有秘籍從來沒想著叫大家一起分享。

我多麼期待呼啦啦幾百號人使出凌波微步用降龍十八掌大亂斗的場面啊(*/?\*)


金庸筆下配角比主角有意思多了


我就是啊,讀了兩部古龍的,然後想看看金庸,讀《射鵰英雄傳》,斷斷續續讀了七成吧,死也讀不下去了

槽點現在印象還很深(這說明金庸小說代入感很強……),就是我總是無法感受出他小說裡面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郭靖黃蓉都讓我莫名其妙的,七怪古板得要死,特別是柯鎮惡太讓人無語了,這些人都不痛不癢的。不過也有亮點,梅超風就是了。

還是古龍的小說真實。


我知道一個人不喜歡金庸的作品,這個人叫王朔


我就不喜歡。本質上跟種馬後宮網路小說無甚區別,就是給男生看的成人童話,作為女生不喜歡。


推薦閱讀:

謝曉峰為什麼要隱姓埋名化身為沒用的阿吉?
女生為什麼會喜歡武俠小說?
為什麼再也沒有金庸古龍一樣的武俠小說作者和作品出現?
除了金庸古龍這樣成名大家的作品,有沒有哪些武俠小說,是值得一讀,甚至反覆讀的呢?
《新邊城浪子》你更喜歡誰?

TAG:文學 | 武俠 | 武俠小說 | 金庸 | 古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