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喊「萬萬歲」而不直接喊「皇上億歲」?

萬萬就是億,為什麼古時候不叫皇上億歲?億沒想到,億不可,邏輯完全沒有問題啊。
有人說億歲容易聯想到易碎,那兆歲呢?


你喊一個吾皇易碎,你就分分鐘被碎了


萬實際上是個虛數,是無止境的意思。萬壽無疆聽過吧。
萬萬歲不是億,而是(無止境)2。
皇帝們都希望自己長生不老呢.....


吾皇萬歲萬歲億歲,皇后娘娘千歲千歲百萬歲???古代人就可以這麼炫耀數學嗎???


《無間道》劇本上的台詞只是「九年」,但是梁朝偉臨場發揮:「說好三年的,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快十年了大哥!」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九十九尺能不能說是百尺?一百零一尺能不能叫百尺?╮(╯▽╰)╭
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危機啊!
這是典型的望文生義啊!
三人行必有我師,兩個人能不能說三人行?四五個人呢?難道不能用嗎?
這裡三人是指幾個人的意思啊!
百千萬等數字都是虛指啊!指極多和無窮啊!
不要讓你的語文老師被人吊打了好嗎!

複製粘貼一點中學語文知識。
釋 義 三:虛數,極言很多。三、六、九、百、十、千都一樣。此句中泛指多個人。焉:是兼詞「於之」的意思,翻譯為「在其中」。


萬萬為億,這在今天已是再普通不過的數字常識,但是,它的統一卻經歷了一個過程:漢徐岳《數術記遺》記載:「古代數位序列是萬、億、兆、京,十兆為京。另有兩種累計法:萬萬兆為京;兆兆為京。」應劭的《風俗通》也說:「十萬謂之億、十億謂之兆、十兆謂之經、十經謂之垓。」垓在《太平御覽》中做數目名,指萬萬。《禮》:「降德於眾兆民,《疏》演算法:億之數有大小二法,其小數以十為等,十萬為億,十億為兆也;其大數以萬為等,萬至萬,是萬萬為億。」
清末至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億的表述方法也頗不統一。有以「萬萬」稱億的,如1927年4月瞿秋白序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國革命者都要代表三萬萬九千萬農民說話做事,到戰線中去奮鬥……」);有以「百兆」稱億的,如1938年12月27日吳稚暉《致陳璧君函》(……即彼利「速戰速決」,我利「長期抗戰」,已合四百五十兆人而定之國策)。甚至像吳稚暉,其1908年《答章炳麟書》還以「萬萬」稱億(「吾輩書生,未有寸萬尺,足與抗衡,相延入獄,志在流血,性分所定,上可以質皇天后土,下可以對四萬萬人矣……」)"同年另文《臭皮囊的蛻化》:卻以「百兆」稱億,「專為一食乳小兒,一詐黠小娼後曰之衣食,遂不恤事四百兆人浮沉於進步不能進步之地位。」而當吳稚暉1938年仍以「百兆」稱億的時候,1942年2月1日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已以「億」稱億了(「……全中國四億五千萬人中就有四百五十萬共產黨員……」)。而這種混亂稱億的情況引起了許多有識之士的注意,在1944年9月5號至18號召開的國民參政會第三屆第三次會議上,以張伯苓為首的二十一人曾聯名提出:「請明令確定數位以萬萬為億籍資便利而正錯誤案〈審四第二十號〉」,認為:

  按我國數用十進,數字大者則以億、兆、京、垓四字代之,而此四字之含義有二, 為十萬為億、十億為兆、十兆為京、十京為垓; 為萬萬為億、萬億為兆、萬兆為京、萬京為垓。現今人事進化,數字用途亦廣,即如人口及貨幣兩端而論,如以十萬為億,即有單位大小不足整用之虞,故宜以萬萬為億,此其一。

  國人對於數字不甚注意,故讀數時生錯誤。例如我國人口,向稱四萬萬,有謂應加五千萬,故總數應為四萬五千萬,而國人常誤讀為四萬萬五千人,今如以萬萬為億,則可讀四億五千萬,得免此種錯誤,此其二。

  根據上述理由,請政府明令全國公私機關,凡有用萬萬者,避用萬萬二字,一律用億字代之,庶可免不識數之譏。

  國民參政會第三屆第三次大會通過這個議案並建議國防最高委員會確定數位以萬萬為億案,國防最高委員會第一百四十八次常務會議決議交國民政府通行全國。民國33年11月27日,國民政府正式發布訓令(渝文字六九五號)通令全國遵行。從此萬萬為億,便通過國家的政令確定並逐漸通行開來,雖然以後還有繼續以「萬萬」稱億的,如1945年10月毛澤東《關於重慶談判》「……這裡主要有三個因素:解放區的強大,大後方人民反對內戰和國際形勢。我們解放區有一萬萬人民、一百萬軍隊、兩百萬民兵,這個力量,任何人也不敢小視……」1951年吳稚暉手制《赤匪禍國殃民圖》(其中有「一萬萬八千萬」、「二萬萬五千萬」等提法),但這不過是習慣使然,以「萬萬」為億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和確定不移的事實。


因為萬歲這個叫法本身就不科學,是封建迷信的口號。我太祖武皇帝就號稱永遠健康,丞相稱之為比較健康,身體才最重要。


萬一發音不清,這個「億歲」不就成了「一歲」了么?


我只是突然覺得「萬萬沒想到」可以更名為「咦,沒想到」


百度百科: 萬歲_百度百科
維基百科: 萬歲

「萬歲」本意有永遠存在之意,本為臣下對君主的祝賀之辭。

所以說「萬歲」不做「一萬歲」來講,何來「萬萬歲」就是「一億歲」的結論?

起碼先自己查一下,思考之後確實有疑問再提出來也不遲。

「前進,前進,前進進」


怕皇上沒聽明白,聽成了皇上一歲


萬萬沒想到———億沒想到


那個時代只有文科,嗯……


首先,「億」字既可以表示十萬,也可以表示萬萬。見《禮·內則·降德於衆兆民疏》

演算法,億之數有大小二法。小數以十爲等,十萬爲億,十億爲兆也。大數以萬爲等,萬至萬,是萬萬爲億也。

其次,與「易碎」的發音至少不應該是完全相同。據《廣韻》,「億」於力切,「易」羊益切,相近是應該的,但差別的話,還是留待方家解答吧。
--------------------
EDIT:
感謝 @王贇 Maigo 的提醒。剛剛又查了一下:
「易」作羊益切時

《說文》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隂陽也。

作以豉切時

《爾雅·釋詁》平、均、夷、弟,易也。《註》皆謂易直。《疏》易者,不難也。

這麼看來讀音也大不同了。


因為重要的事情要重複三遍,況且,發音yisui和易碎。。。


我想知道有文獻表明確實是喊「萬歲,萬歲,萬萬歲」嗎?

原來是真的,我以為加工過的

果然是「萬歲萬歲萬萬歲」


萬歲、億萬歲。只是數字遊戲,說的人聽的人都不當真。皇上不是超人,也不痴呆,他知道皇上百歲無先例,千歲不可能。王子太子更明白!有一天,皇上病重臨終,太子太醫大臣仍喊萬歲,這也不是氣皇上。
那麼皇上為什麼讓人喊萬歲?
皇上寶座太舒服,美食美色任選的待遇太享受了……這樣的好事人人都想啊,皇上不好意思天天問大臣:你想謀反嗎?如是發明了讓大臣們說,念念不忘,說的表示江山永運是你的;聽的感到說者的臣服和誠恐,如是暫時相安。
為什麼不喊億歲?
答:「億歲」易誤解為「一歲」,億與一近音。為防止愉快事件中的不愉快的事發生,所以,喊萬歲,萬萬歲,動聽!


一般只有小學生會用「億」,「兆」來形容數目巨大,特別是當他們剛學會這倆詞時。


萬歲,萬歲,萬萬歲。
萬歲,萬歲,億歲?


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排比句多特么霸氣!朗朗上口!多麼體現這皇恩浩蕩!簡直揚我國威!


推薦閱讀:

歷史上曹真算是個什麼級別的將領?
本世紀,中國有可能收復蒙古國嗎?
盤尼西林在民國時期真的是像電視劇里那樣被嚴加管制嗎?
越王勾踐如果最後沒滅掉吳國,那麼他的忍辱負重還有意義嗎?
蘇聯有什麼鎮國神器嗎?

TAG:歷史 | 邏輯 | 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