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崇禎會在最後平反魏忠賢?
事實就如 蘇煙 所說 是一個謠言。魏公公那下葬3個月挖出來、在河間府凌遲、又過了16年的老骨頭,真不知道還能剩什麼了……這裡探索一下這個謠言的源頭。
謠言的完全形態,見當時蘇州著名出版人馮夢龍編的《燕都日記》:(三月十四日)起複內臣曹化淳,密旨收葬魏忠賢遺骸。
化淳昔事忠賢,奏言:「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上惻然,傳諭收葬忠賢骸首。
然而這顯然是個詭異的說法。北京陷落時在城內的翰林官楊士聰就在他的書《甲申核真略》里駁斥說,曹化淳是毅宗潛邸信王府的「承奉」(宦官的一種官名)出身,和魏忠賢完全不是一路。
坊刻於諸璫姓名尚未辨清,而迎合時局,謬為誇詡,殊堪噴飯!
而且我們也知道,曹化淳是王安的門下,本來就是比較親東林的宦官,不大可能為魏忠賢說話,情理上不大可能。那麼,為什麼會有毅宗傳旨收葬魏忠賢的這種傳聞呢?楊士聰認為是在弘光一朝,有人為了迎合南京的閹黨餘孽阮大鋮、楊維垣、張捷等人東山再起的勢頭,編造出來的,以顯示毅宗已對打擊閹黨有了悔意。他還說:
又稱先帝召對,有薦楊維垣、霍維華等者。此皆絕無影響之事,附會成書,公然刊布。
這也是出於同樣的政治目的的。楊士聰是東林旁系周延儒的門生,對閹黨和宦官都無好感,甚至認為毅宗要和王承恩一起自殺,是恨他誤事,逼他同歸於盡。楊氏提出的這個政治上的解釋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為什麼謠言中設定的人物,偏偏是最不大可能的曹化淳呢?這仍然值得探究。
眾所周知,甲申之後,流傳著三月十八日晚,守城太監曹化淳打開彰義門(北京外城廣安門地處金中都彰義門附近,老百姓沿用舊稱),把大順軍引入外城的傳說。連否定曹化淳建議收葬魏忠賢一事的楊士聰,也認為的確是曹化淳開的門。但是曹化淳本人在入清之後矢口否認此事,表示自己從崇禎十二年(1639)告老還鄉之後,一直呆在武清(今屬天津市)老家,城陷之時根本不在北京,如何開門?
倒是清兵進入北京後,曹化淳也回到北京,請清廷禮葬崇禎,這實際是幫助清廷收買人心的行為,為此曹化淳獲得了清廷的褒獎。此後更是獲得清世祖的寵信,陪著新皇帝讀書寫字。
按照獻城傳說,曹化淳在獻門之後,還有引導李自成入宮、向李自成獻銀五萬兩等活動,應該是有不少人見證的。但曹化淳長期身處清宮是非之地,面對攻擊卻毫不心虛地再三辯誣,恐怕獻城之事,本來就是子虛烏有才對。否則的話,他也太善於抹去公眾歷史記憶了。
事實上,這個謠言會和曹化淳扯上關係,可能是發端於一個時間上的巧合。在另一位甲申親歷者陳濟生的回憶錄《再生紀略》中,在三月十四日記載了兩件事:十四日,起複內臣曹化淳戴罪守城。
上忽傳諭收葬魏忠賢遺骸。
如果我們拋開之前所知道的謠言,單看這兩句話,會認為曹化淳和傳旨收葬魏忠賢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畢竟曹化淳家在武清,離北京有八九十公里,理論上可以在十八日之前趕到北京,但不大可能在皇帝傳諭當天就回北京還面見皇帝。但後來的「曹化淳勸皇帝收葬魏忠賢」的謠言,很可能就是從這個文本里相連的兩句話中變形來的。在謠言的接受-傳播者看來,既然曹化淳如此罪大惡極,那麼再干一件膽大妄為的事,也沒什麼奇怪的。
而根據毅宗任命司禮太監王承恩作九門提督、主持北京防務的情況來看,三月十四日起複曹化淳的命令,完全可能是存在的,只是在亂局中曹化淳並未接到,或者接到了也沒有來北京而已。
至於為什麼會有曹化淳「獻城」的傳說,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野史有上命收魏忠賢骸骨之說,不知何來,荒謬不足辨。——《崇禎遺錄》王世德
真是曰了動物園了,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此事未見史料吧,不過我倒是覺得很有可能。當然內心裡小小懷念一下,對身邊的小太監說兩句,把九千歲的遺骸收斂了吧,和大張旗鼓的宣詔平反是有區別的。魏忠賢死有餘辜是板上釘釘的,東林黨該死也不少。
這是應該崇禎皇帝在對文官集團失望透頂的心情下做出的,有點像女人對現任不滿而懷念初戀一樣「要是他就不會這樣對我」
個人意見,崇禎是一個十分天真的皇帝,他真心的相信聖君治國的那一套,在文官集團的指引下,勵精圖治,賞罰分明,任用賢能。結果發現勤政導致多做多錯,賞罰分明結果是首輔,總督換的比衣服都快,任用的賢能一個個私心比誰都重。這時我想他心中滿滿的都是後悔二字吧。這時當年的「文官殺手」要是還在就好了,好歹能出口惡氣。我想就是這種心理導致了對魏忠賢懷念
作為當事人我還是說一句吧:我沒說過這話
崇禎怎麼可能去給魏忠賢平反。崇禎少年見證閹黨氣勢滔天,威逼中宮。中朝弄權。繼位三月平滅閹黨也是他執政生涯的第一個大成績,當時頗獲時譽。這一點他自己也是孜孜於此,對閹黨的追比打擊持續數年。崇禎這個人性格倔強,好「明察秋毫」,換句話說就是喜歡小聰明而無大智慧。閹黨倒台後也一直致力於消除黨爭。掃平閹黨是崇禎一大政績,去給閹黨平反豈不是打自己的臉,崇禎連下個罪己詔都遮遮掩掩委過他人,怎麼會自己抽自己嘴巴。至於「魏忠賢在不止於此」這種話也太過空洞無物了吧。魏忠賢何德何能能得此評價?至於說後悔更是不可能。崇禎是以外藩入統的,魏忠賢卻是天啟的私人,他進了皇宮做了皇帝豈能把自己的安危寄託於魏忠賢的「忠賢」上?魏忠賢打擊東林黨靠的是皇帝信重他而不是魏忠賢多大能耐。換個人照樣能做魏忠賢。崇禎為人嚴肅刻板,十分看重君臣名分。魏忠賢侵奪皇權稱九千歲,這就是君不君臣不臣,任何一個有責任心的皇帝都不會容忍。拿下魏忠賢是為了鞏固他自己的權利,他憑什麼會後悔,有什麼必要後悔?
大管家逼得二管家夠狠,甚至威脅主人了。殺了大管家,可二管家沒有對手了,成天逼逼地吵幹不了事,甚至家破人亡了。。這時候是多麼懷念大管家。
曾經看過桃花扇,最大的感受不是國家無能,而是東林黨太無能,執政的理念混亂,執政的方針錯誤,貶低武夫但所秉持的信念還不如武夫,討厭閹黨,但是對於經濟毫無辦法,不會征錢也不會幹啥,相比下,閹黨確實做了點事,好歹人家在,可以制約這幫傻逼,還可以收稅合理點
平反好像沒有,不過後悔是肯定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