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能否最終被攻克,如果可以,最佳方案是什麼?
嚴格地說,惡性腫瘤不是一種病,而是一類病。不同腫瘤的發生髮展機制,疾病演變過程,治療和預後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對某些早期腫瘤,現有的治療效果相當好。比如I期睾丸精原細胞瘤,標準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為98-100%,現在的研究重點已經轉移到如何降低治療副反應上了;而胰腺癌這種癌中之王,窮盡目前的治療手段也無可奈何,無法手術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只有幾個月。所以,統一的講惡性腫瘤能否攻克,是否有最佳方案,其實意義不大。在這個問題上,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是很不現實的。
具體治療楊光博士的答案里都有提到,補充幾點自己的不同看法:
1. 化療的副作用會隨著化療葯的體內清除而減少消失」並不確切,化療藥物對心肺、腎臟功能的影響很多也是不可逆轉的,CTX等藥物也都存在一個「一生最大耐受量」。對放療誘發第二腫瘤的研究較多,但我個人認為,並不是化療不產生這些問題,而是化療用於臨床的時間還不夠長,統計資料不多。其實近年來,這方面的報導也有。
2. 「至少我所看到的死於治療相關副作用的腫瘤患者不比死於腫瘤終末期惡病質的患者少」,如果你見到很多這樣的現象,那首先應該反思下見到的這些死於副作用的患者所接受的治療是否規範。應該說腫瘤治療的循證醫學研究還算是比較充分的,畢竟是多年的研究熱點。目前標準治療的療效,副反應幾率,都有許多研究數據,嚴格根據各項guideline來治療的話,不能保證每個病人都能獲得改善,但出現死於治療的多於死於腫瘤的情況基本是不可能出現的。
但是國內腫瘤治療的規範性太差。相當一部分大夫限於知識水平,少部分抱著」反正也治不好「的心態,實際給予病人的治療方案和規範治療方案間差距很大。手術、放療、化療都屬於危險武器,用得好自然可以取得奇效,胡亂揮舞,結果也可想而知。實際這也是國內腫瘤控制率較西方國家差的原因之一。
3. 我認為現階段的細胞免疫治療極不靠譜。動員人自身的免疫系統治療癌症,並不是一個新的思路,理論上也很講得通。但這些手段用於實踐中效果並不理想,所以如果楊光博士有「臨床實踐證實這種療法確實有效」的相關文章,我很希望能夠拜讀。在醫學領域,一項治療手段是不是有完備的理論證明,並不是判斷是否應當應用於臨床的主要因素,療效反而是更重要的因素。臨床有療效,卻僅因為理論不成立(且不說這種治療理論上其實是有其支撐點的),國外就不用於治療,從邏輯上就講不通。
個人不反對進行細胞免疫治療方面的研究,不論是臨床的還是基礎的,但前提是符合醫學倫理,對病人不造成傷害。但是,國內現在細胞免疫治療的亂象是:a. 將未經嚴格驗證的治療方法用於治療患者且收費。b. 誘導病人選擇細胞免疫治療,而不接受已有的標準正規治療。無論哪種,都是違反醫學倫理的。前者無非是讓患者破財,後者卻有可能因為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而令患者喪命!
1.至少到目前,惡性腫瘤的5年生存已經達到45%左右。這個結果不算理想,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惡性腫瘤=死亡這個概念需要修改了。
2.對於患者,到正規醫院接受規範的治療,是在目前醫學水平下,惡性腫瘤獲得較好療效的重要因素。
3.要正視目前腫瘤治療的副反應問題,但不能過分誇大副反應的問題。針對腫瘤治療的副作用的處理,也是近年來進展較快的一個方向。而且各種新葯、新技術的研發,也把降低副反應作為了一個重點。很多人在談到腫瘤治療的副作用時,往往忽略了另一方面,即腫瘤進展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的影響。而後者往往會令患者相當的痛苦。放化療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緩解這些問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的。
3.生物治療是將來的發展方向之一,很希望通過基因分子水平的不斷探索,能夠出現越來越多更有針對性的,副作用小的治療方法,使得腫瘤最終成為一種可控的慢性疾病。但是,現階段,對生物治療還要謹慎對待,特別是一些並未經過嚴格臨床前驗證的實驗性治療。
4. 多學科的綜合治療是另一個發展方向,綜合治療的目的有兩個:1. 提高療效;2. 降低副反應。前者的例子很多了,後者的典型例子就是乳腺癌的保乳治療。有興趣的同學不妨看看乳腺癌治療的發展史,非常有趣。
我們這一代腫瘤醫生,估計看不到惡性腫瘤被攻克的那一天。但我相信,通過一點點的努力,我們會逐漸接近這個目標。
關於類似的問題,個人仍然認為要從病因學角度來考慮。
因為目前對於腫瘤的發病機制仍不清楚,所以所謂攻克至少在現在看仍是個遙遠的夢想。
目前所廣泛採用的三種常規腫瘤治療方法均以去除腫瘤細胞為前提來進行:
手術——針對瘤體,最大限度的去除集中於某處的腫瘤細胞,但對分散存留於不知道在哪裡(血液中?骨髓中?組織中)的腫瘤細胞沒有辦法,所以雖然是目前腫瘤治療的基礎,但只適用於有確定瘤體的病例,對於血液系統腫瘤完全沒有辦法,同時由於不知道在切除的腫瘤瘤體周圍是否存在、存在多少分散的腫瘤細胞,所以除切除瘤體外還要切除瘤體周圍的不明性質組織,以及可能會通過淋巴迴流轉移到的最近淋巴結等;
化療——其實所有的化療藥物都是毒藥,即便在常規劑量下不是毒藥的,也需要通過加大劑量來提高其細胞毒性,以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作用,因為通過血液來攜帶化療藥物,腫瘤細胞在通過吸收血液所帶來的營養時也會吸收這些有細胞毒性的藥物,從而被藥物殺死,所以理論上來說可以治療所有的腫瘤,但問題在於血液也同時會提供全身所有正常細胞的營養物質,也就是說全身所有的正常細胞也會吸收這些毒性藥物,於是就出現了各種副作用,此外還存在化療葯耐葯等問題,當出現腫瘤細胞對某化療葯耐葯時,它可以通過比如細胞膜表面的某些通道將進入腫瘤細胞內的藥物排出細胞外這樣的機制來逃脫化療葯的打擊,這時就只剩副作用(化療葯對正常細胞的殺傷作用)了;
放療——與化療類似,但是通過放射線來完成這種不分敵我的殺傷,此外化療的副作用會隨著化療葯的體內清除而減少消失,放射性損傷卻是永久的,所以進行放療有總可耐受輻射量的限制,當達到這一上限時,就不能再進行了。
因此,三種常規治療方法都有一種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感覺,而且很多情況下會由於錯殺過多而導致治療失敗,至少我所看到的死於治療相關副作用的腫瘤患者不比死於腫瘤終末期惡病質的患者少。三種常規療法被廣泛使用目前看來只能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卻一定不是最佳的選擇。
為了獲得更大的治療收益同時減少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也應運於對腫瘤發病機制研究的深入,另外一些思路的腫瘤治療方法正逐漸得到更多的重視。
首先是國際廣泛認可的研究熱點——靶向治療,即通過分子生物學的手段構建可以針對某些在腫瘤發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物大分子發揮作用的小分子物質,這些小分子物質可以通過特異性的與生物大分子結合影響其功能,阻斷腫瘤發病的通路,從而對腫瘤起到治療作用,因為是特異性的結合,這些小分子與大分子的結合就像導彈擊中標靶一樣,所以稱為靶向治療,同樣因為是特異性結合,這些小分子所引起的副作用也就相對較小,在這一領域,已經有較多上市多年的藥物可供選擇,比如吉非替尼(易如莎);
其次是國內目前研究較多的——細胞治療,這種療法的前提是認為腫瘤的發生是由於體內免疫機制的紊亂,機體不能識別異於正常細胞的腫瘤細胞,或者機體用於清除異常細胞的免疫細胞不能正常的執行殺傷異常細胞的任務。所以通過體外培養可識別腫瘤細胞的免疫細胞(比如樹突狀細胞,DC細胞)和/或有殺傷作用的免疫細胞(比如LAK細胞和CIKs細胞),再將這些細胞回輸入患者體內來發揮治療作用,因為這些識別細胞或者殺傷細胞都是針對腫瘤細胞培養的,所以這種治療就具有腫瘤特異性而對正常細胞組織作用較小;
以上兩種治療方法都通過生物手段進行,區別於以往的物理化學方法,所以稱為生物治療。由於其針對的發病機制高於此前的常規治療方法,所以理論上來說要優於常規療法。但是這兩種方法也均有不可迴避的缺陷:靶向療法因為要有確切的作用靶點,而靶點卻並非普遍存在的,所以在理論上不能作為普遍治療方法,而需在使用前進行相關靶點的檢查,如該靶點陽性才可能有效,否則理論上不可能有效;細胞治療在體外研究中得到了良好的結果,但體外研究和體內真實環境存在效應細胞(識別細胞或殺傷細胞)/靶細胞(腫瘤細胞)比值差異的問題,在體外可實現的效應細胞多於靶細胞的情況,在體內難於實現,雖然臨床實踐證實這種療法確實有效,但至少在理論上仍存在缺陷,這也可能是近年來國外少有研究的原因。
目前腫瘤發病機制的研究已進入基因水平,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抑制是研究的熱點所在,更新的療法也應該會針對這一機制而提出。
最後,環境、生活習慣和一些我們仍未發現的因素可能也影響了腫瘤的發生,這種影響甚至可能是決定性的,但卻是我們仍未曾知悉的。
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發現腫瘤是一種傳染病,需要通過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的思路來進行控制,也許;
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發現腫瘤是一種針對人類的陰謀,我們所面臨的是一種基於基因水平的缺陷,需要通過遺傳密碼的修改來獲得再次進化,也許;
也許。
—————————————————我是分界線———————————————————
看了唐玉博士的回答和羅睿的評論,覺得有些想法可能沒有表達清楚,做一補充:
關於悲觀:我毫不否認作為一個醫生我是個悲觀主義者,因為我常常會面對我知道一定無法挽回的生命,即便我付出我全部的努力,我不認為我的想法是醫生中的唯一,但這並不影響我努力去救治每一個生命,在現有階段,選擇技能時治療和包紮也許比復活更靠譜;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參與研究的人,我是個樂觀主義者,即便我並不確信我所做的一定會得到可以短期變現的結果,卻相信所有的研究終會有一結果,雖然這結果可能是我不能看到的。
關於國內腫瘤治療的亂象及治療結果與國外的比較:關於亂象,我想並非單純存在於腫瘤領域。首先,由於健康疾病觀念方面的教育長期缺失,國人對於疾病的態度是存在很大問題的,沒病時不體檢,有病時寧願尋找偏方也不遵循醫囑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因此我們所面對的腫瘤大都是由於出現癥狀後就診而不是體檢發現後就診,因此與發達國家相比,病例的起點不同也許對疾病的終末轉歸存在著巨大的影響,不論是否採用了同樣規範的治療方法;其次,我們的病人很多是不願意或難以耐受規律治療的,因為那樣的治療通常意味著曠日持久和諸多不適,相對而言他們更願意去相信幾副就可以根治的神秘驗方,或者通過個人魅力可以使腫瘤細胞改惡從善的大師,於是我常看到2-3療程規律化療的患者轉而投奔他處的情況;其三,錢的問題仍然關鍵,即便醫保有了相當程度的普及,但有幾種副作用小且效果確切的葯是被納入醫保的?別拿祖國心臟當例子,那是真正的特例;最後,醫生的操守,呵呵,如果總把問題歸結到道德問題上來,呵呵
關於細胞免疫治療的療效評價:雖然不多,但還是有的,雖然大都是華人,但還是有發表的,給個鏈接http://www.nature.com/bmt/journal/vaop/ncurrent/full/bmt2011202a.html。關於為什麼歐美文章較少,那只是我的推測,僅供參考,所以我說也許.....。
上面的答案寫得都太長了。
首先,我同意 @唐玉 說的,癌症不是一種病,而是很多病,攻克全部癌症,就好像把疾病全消滅一樣,太託大了。
關於最佳治療方案,我只引業內的泰山極人物 R Weinberg 在 《癌生物學》 16 章『腫瘤的合理治療』開篇的一段:
這本書出版 10 年後可能會發現這裡的許多治療方法是十分離奇,甚至是錯誤的。從認識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轉化為疾病治療方法的戰役剛剛開始,我們只是剛剛邁出了最初磕磕絆絆的腳步。
我覺得個體化醫療在腫瘤中非常重要
首先要做到高通量系統化的檢測來劃清型別。個人做膠質瘤方面的東西,現在的認識還太表淺,腫瘤類型劃分很粗略,單純一個四級膠母,不同的病人染熒光出來結果都不盡相同。近幾年出來的各種基因分型,事實上還是不夠。
腫瘤的多樣化是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想用一個方法消除掉和正常組織區分度不是很大的各種腫瘤基本不可能,只有當高通量個體化檢測的解析度足以將不同的腫瘤根據關鍵特徵都囊括在各自打擊方法之下,同時與正常細胞區分開,才可能真正治癒腫瘤。
具體方式上我更傾向於免疫治療,單從實驗室實驗技術上就可以看出免疫在生物識別,定位的優勢,可行性高、副作用小、識別效率高。
根據高通量監測結果快速構建針對某一特定狀態的腫瘤細胞的NKT細胞,針對某一特定狀態腫瘤細胞的關鍵性細胞因子或者受體的抗體我覺得是未來治癒腫瘤的最可能的方式。
寄希望於 人工智慧 再生醫學 仿生學 基因調控。。最後可能並不是醫學解決的這個問題。樂觀些50年
我認為一定可以,只是時間問題。個人認為腫瘤難治難就難在腫瘤細胞其實就是變異了的正常的細胞,它不受控制的分裂增殖,而因為它與正常細胞很相像,針對腫瘤細胞的治療手段(放療,化療等)都會損傷正常的細胞,帶來患者嚴重的反應。因此治療腫瘤就要找到一種物質能特異性的識別腫瘤細胞跟正常細胞不一樣的部分,專門針對腫瘤細胞發揮作用,而對正常細胞視而不見。至於怎麼找,我要知道我就去做了,呵呵。不過我想也許可以用生物進化的方法,用極大數量侯選的物質去和極大數量的腫瘤細以及正常細胞作用,當然大多數要麼同時殺死腫瘤細胞及正常細胞,要麼對二者都沒作用,但其中可能會有一些只對腫瘤細胞有作用的物質,這個就蠻有希望,再拿到動物上實驗,如果沒有毒性,就可以拿人試......這不是我的專業,瞎掰的。
現在最好的應該還是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may also tagged with radiation and other drags to the specific site and for specific cancer cells. 攻克? 應該要personalized medicine.惡性到轉移了,換器官也沒用。
生老病死是自然的過程.想要違逆惡性變異的過程很難.作為一個研究者,我認為目前並且短時間人類還不具備攻克的條件.
推薦3個相關的TED視頻
1.通過飲食,抑制血管的生長,來緩解和預防癌症
http://www.ted.com/talks/william_li.html
2.通過對於蛋白質相互關係的研究,來治療癌症
http://www.ted.com/talks/lang/zh-cn/danny_hillis_two_frontiers_of_cancer_treatment.html
3.使用伽馬探測儀探測乳腺癌
http://www.ted.com/talks/lang/zh-cn/deborah_rhodes.html
現階段常規途徑都是殺滅大量癌細胞類(手術,化療,放療),所以才有癌細胞擴散之後就要「上船」,都算是治標之策;癌細胞本來就存在於正常人身體內,而癌細胞開始瘋狂複製分裂的機理卻還不明晰,這是根本,所以從根本上攻克癌症還不行。
對應的將來可能攻克癌症的一者可能是靶向「藥物」(類似疫苗)另外終極方法該是破壞癌細胞開始瘋狂分裂的環境。
運氣好的話,地球可能在21世紀沒過完就擁有這些技術——若是人類那時還沒有被人類搞絕種。
非專業人士,之前聽說過癌細胞的生存環境是必需在酸性體質環境才能生存,上網也查了下內容如下:
研究表明:
① 癌症不能在弱鹼性的人體中形成;
② 癌症只能在酸性身體中形成;
③ 如果你有癌症,說明身體是酸性的;
④ 癌症只能在一個酸性的身體擴展;
⑤ 如果你的身體變弱鹼性,癌症不能擴展;
⑥ 如果你能平衡你的身體PH值,讓你的身體轉變成弱鹼性,不管你得的是什麼癌症都有轉變和被治好;
原來向幾個老師都請教過這個問題。
老師的答案都差不多——「黎明前的黑暗」!
在中國,我總是覺得惡性腫瘤的治療有些過度。我希望患者在沒有大的希望治癒的情況下,可以採取保守治療。讓生活質量高一點。如果有希望治癒的,當然還是要治。像腸癌,乳腺癌等幾乎生存的機會都很高。
推薦閱讀:
※對於膠質瘤,除了手術,還有哪些治療或輔助治療手段?
※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该如何预防?
※為什麼乳腺癌近年來越發常見?
※治療肺癌的PD-1的藥物中,keytruda與opdivo相比較,誰在使用中價格會相對更便宜?
※魏則西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