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待遇和威望真就那麼高嗎?


是的,確實很高!轉個帖子發點數據,大家心裡就有數了!
小說:城管無敵獨家首發/二、是誰在懷念民國時代?/小說
  請大家在這裡先看兩份工資單:

  1918~1919年,青年時代的毛主席曾在北大圖書館擔任管理員,而著名海歸學者胡適則在北大當教授。

  ——毛圖書管理員的月薪不過8塊大洋,胡教授的月薪卻高達240塊大洋,兩者相差30倍!

  事實上,當時的胡適雖然從海外鍍了一層金歸來,但在北大參加工作的時間還不長,名聲也遠不如後世,月薪還不算最高的。同一時期,北大中文系主任陳獨秀的月薪為400塊大洋,相當於毛管理員的50倍——再過幾年,北大教授的月薪還要再翻一倍,平均達到500塊大洋,而圖書管理員的月薪卻沒怎麼上漲。

  而更要命的是,胡適教授的240塊大洋,一般來說每個月都能按時發放。而毛管理員的8塊大洋月薪卻總是被拖欠,直到離職也沒能全部拿到手。據說他先後幹了半年,最後卻只拿了三個月的薪水,相當於減薪一半——我突然明白傳聞中毛主席仇視知識分子的原因了……

  嗯,此外還有陳獨秀主席在日後為什麼會右傾投降,而胡適又為什麼堅持**立場,也可以從這份工資單上看出一點倪端——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既得利益者嘛!
  事實上,真正的問題還不止於此。平心而論,假如我們工薪階層能夠拿到2000~3000元的工資,基本滿足溫飽、接近小康,那麼就算看到某位高級白領能拿十幾萬的月薪,是自己的幾十倍,大家最多也就在私下羨慕一番,只要自己的日子還過得去,就不至於會發展到階級仇恨的程度。

  可問題是,毛圖書管理員的8塊大洋月薪,在當時的實際購買力,到底有多少呢?

  由於民國時代戰亂頻繁,各地物價的變動幅度極大,光是米價就經常上下波動好幾倍。基本上是越到後面的年代,通貨膨脹就得越厲害。
  而且,城市與鄉村、南方與北方的物價水平相差也很大。如果在比較的時候,有意無意地張冠李戴,用上海的收入去比山西的物價,用20年代的物價去比40年代的收入,用鄉下豐收時節的糧米收購價去比大城市工人的收入(可參考《多收了三五斗》),就很可能得出一堆非常荒謬的結果——而這也是當代「歷史發明家」們常用的一種移花接木之術。

  舉個例子來說,前些年,河南鄉下的白菜收購價一度跌到一毛錢一斤,讓農民們賠本賠得欲哭無淚。可我們有誰在城裡買到過一毛錢一斤的白菜?光是運費就有採購成本的好幾倍了啊!

  同理,如果現在讓人拿著上海的收入到青海的西寧去生活,也絕對會非常寬裕,但問題是根本辦不到。

  回到正題,當毛主席進北大擔任圖書管理員的時候,民國才建立了六七年,尚未進入最黑暗的年代,大洋的幣值還算堅挺。根據《民國經濟史》提供的數據,在1919年的北京消費市場上,一塊大洋應該可以買20斤米,8斤豬肉,購買力最多相當於如今的40元人民幣。

  而毛圖書管理員的8塊大洋月薪,只能摺合如今的320元,還不夠當代很多城市的低保標準。

  更要命的是,首都北京又是全國僅次於上海的物價高昂之地,毛管理員的8塊銀元月薪在湖南老家已經算是高薪,可在北京卻實在是不經花——雖然這8個銀元可以買到160斤米,可是他在北京除了吃飯,還要吃菜,要買衣服,要交水電費,要買煤球做飯,還要買報紙和火柴、香煙,尤其是還要交房租……

  當今的「北漂一族」,想必都對北京的房租之高昂深有體會。而毛主席當年的北京房租水平,雖然沒有眼下這般誇張,但同樣也不會便宜到哪裡去。
  ——現在的320元人民幣,在不少地方應該也可以買到160斤米,可有誰能用320元的收入過日子?不信的話,讓你到北京拿320元招募一個圖書管理員試試看?恐怕就算是兼職的也招不到吧!

  而胡教授的240塊大洋月薪,卻可以摺合為當今的9600元人民幣,完全夠得上現代大學的標準。若是放到那個烽火四起、餓殍遍地的民國年代,更是已經要歸為富豪一類了!

  很顯然,讓勞動人民們拿著3000元工資看教授們月入96000元,與拿著300元工資看教授們月入9600元,絕對會導致兩種完全不同的心情——前者還只是一般的羨慕,而後者就是恨得眼睛都要紅了。

  ——富者有阡陌之田,從來都不是革命的理由;貧者無立錐之地,才是造反的原因!

  總之,在民國年間,大學教授是一個非常體面的職業。而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也是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大學教授們的工資水平遠高於社會的平均工資,過著非常優越的物質生活。如此高薪之下,北京的大學教授和講師們,自然有很多錢去逛琉璃廠,買書籍報刊,買古玩字畫,生活充滿了小資情調。
  北洋政府的那些軍閥們,雖然外表看起來頗為粗野魯莽,彼此之間總是打來殺去的,但對知識分子倒是十分的客氣。哪怕在財政上捉襟見肘,也從來不曾虧欠這些專家學者們的薪水。就算是魯迅這樣總喜歡與執政當局鬧彆扭的刺頭兒,教育部門也不曾扣了他的每月300銀元高薪。

  而這些教授們的職位通常又很穩當,既不像商人那樣可能因為投資失敗而破產,也不像官員那樣隨時可能因為政權更迭而被無故罷免,還居住在治安相對良好的大城市裡,不像鄉下地主們那樣要擔心農民抗租、土匪劫掠、軍閥勒索,堪稱是鐵飯碗中的鐵飯碗。所以,他們的幸福生活常常讓後人感嘆不已。

  再回過頭來看看當代,在如今國內的沿海一線城市,大學講師的月薪通常在6000元上下,副教授8000元,教授10000元。而門衛、勤雜人員的薪水,最起碼也有2000元左右。兩者僅僅相差3~5倍而已。
  對於這樣被大幅度縮小的收入差距,廣大勞動人民認為是理所當然,甚至覺得這些教授的收入已經夠高了,更何況在教育機關的編製內,很可能還有分房子之類平常人享受不到的優厚福利。

  如果把大學門衛、勤雜人員這些人的收入,壓縮到民國年代的標準,也就是原來的10%,月薪只有200元左右,而物價指數不變,福利待遇全無,此外還要時常拖欠薪水……我想他們應該就可以充分體會到當年毛主席在北大圖書館裡幹活時的心情了——「……我對政治的興趣繼續增長,我的思想越來越激進……我在李大釗手下在國立北京大學當圖書館助理員的時候,就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展。」(摘自斯諾的《西行漫記》)

  所以,勞苦大眾們就算對當今社會有些不滿,也絕對不會懷念那個月薪320元人民幣的民國年代。
  而當今的很多「磚家叫獸」們回顧歷史,卻覺得心裡非常不平衡——在他們看來,時代在進步,知識應該更受尊重,知識分子的薪水也更應該與時俱進,跟愚民們拉開差距才對!

  哪怕是按照民國時代的「落後標準」,他們最起碼也該拿2000元的30到50倍,也就是月薪6萬到10萬才算是合理啊!可現在政府才肯給民國標準的1/10!!真是太不尊重知識分子了!!!

  ——民國時期的大學教授,可以很輕鬆地在北京買一座四合院。而現代的大學教授,想要在北京弄個100平方米的三室一廳,都要幾乎買到通州那邊的地界上去了!

  對於這些人來說,當代社會給他們提供的待遇,遠遠不如民國年間的高標準,自然要滿腹牢騷,並且無限懷念那個「美好的年代」。而他們又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也是最擅長玩筆杆子的一類人,自然有本事在筆下「發明」出無數描述民國時代美好之處的「新思維」、「新發現」了。

  ——正如我們在政治課本上學到的那樣,一切問題從根本上講都是經濟問題!

在中國,任何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都有其盛世和末世,唐宋明清皆不例外。

  而民國的悲哀就在於,它始終就沒有出現過什麼盛世,總是在從一個末世到另一個末世的泥潭中掙扎。
  現在的文化界有一種很荒唐的思潮,就是對民國的瘋狂崇拜。許多「磚家叫獸」認為如今的中國很不好,而解放前的舊社會卻莫名其妙地成了天堂——這些自稱喜歡民國的人,既不看民國時期的國民實際生活情況,也不看國民時期的經濟統計數據,只關注少數精英們詩情畫意的優雅生活。

  所以他們總是說,民國好多好多文化大師啊,民國知識分子待遇多麼高啊,民國的言論多麼自由啊,民國對地主多麼多麼人性化啊,總之民國的一切就是好!新中國的一切就是壞!

  ——當屁股決定腦袋的時候,常識就會被丟進馬桶。

  事實上,如果你想要體會風雲激蕩的時代狂潮,感受先烈志士們的高尚情操,那麼民國的歷史雖然黑暗而又屈辱,但也確實是一個社會變革最劇烈,最能激動人心的年代,有著無數令我們後世之人熱血沸騰、可歌可泣的精彩傳奇——就如同歐洲有很多人愛好中世紀的城堡與騎士傳說一樣。

  但問題是,西方的中世紀愛好者,從來不曾把中世紀吹成天堂,而中國的民國粉絲們卻偏偏這麼做了。
  有關具體的民國風貌,我在上面已經說過一些,基本上,所謂的「民國范兒」可以和大煙、梅毒、潰兵並稱民國四大特色,下面再講一點整體的情況。

  一、民國經濟啥都好,就是沒有工業——解放前的中國,頂多只能生產一點肥皂火柴之類的小玩意兒,一個用機器磨坊加工麵粉的人,當時就算是大企業家,這在今天簡直就是笑話!而能夠生產點暖水瓶和膠皮鞋的廠家,就已經算是高科技企業,老闆都可以跟政府要員們平起平坐了。

  想想現在中國的「世界工廠」頭銜,再想想民國年代一大串帶「洋」字的辭彙:洋槍、洋炮、洋米、洋面、洋油、洋火、洋煙、洋釘、洋布、洋車(單車)、洋灰(水泥)、洋鹼(肥皂)、洋奴……唉,到了現在,前面大部分帶「洋」字的叫法早已作古,不過最後那個「洋奴」倒是一直後繼有人,從未絕種。

  二、民國政治啥都好,就是沒有主權——各地租界林立,洋人享受治外法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英國和日本炮艦橫行長江……當然,如果有人還是堅持認為中國應當被滅亡並殖民三百年才好,就算我沒說。

  三、民國生活啥都好,就是沒有活路——很多公共知識分子總喜歡拿三年自然災害「餓死三千萬人」來給共黨抹黑,殊不知民國年代的此類饑荒更是家常便飯。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就曾經統計過,1949年以前,中國平均每年有300--700萬人死於飢餓。整個民國時代更是累計餓死過2億以上的人口。遇到災荒年頭,上海街頭每天都要用卡車運走成百具的「路倒」屍體,有時候卡車上堆疊的屍體太多,在拐彎的時候把屍體甩了下去,司機也沒有發覺。於是,路邊店鋪的老闆早上一開門,就看到門口多了具殭屍……

  那時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比現在非洲人的平均壽命高5歲。而到了1979年,中國人均壽命是68歲,比同一年代的印度人高14歲。試問那些把民國時代吹上天,把當代中國踩下地的公共知識分子們,莫非你印象中的老家常逃荒?時常要賣兒賣女?鄉親們一輩子從不刷牙?既不通電,又無自來水,連熱水瓶都沒有?一人分不到一床被子?

  事實上,就算是那些養尊處優的大師和小資們,到了民國末期的時候,很多人也不再有好日子過了。例如在1949年的時候,就有北大教授餓死在宿舍里的事,被發現的時候,兩顆眼珠子已經被老鼠啃了——沒辦法,那年頭用金圓券發的工資根本就只能點煙用,而美國的救濟麵粉在經歷了層層剋扣之後,也只會發給胡適這樣的頂級大師,其他等級稍微低一點兒的專家教授們,就是哭著喊著也還是吃不上。

  四、民國軍隊啥都好,就是沒有勝仗——截止到抗美援朝為止,中國人連自己的家園都守不住,更別提真正打敗過什麼強國了。

  就算是抗戰後期,遠征軍光復緬甸的那一系列最出彩的戰役,也是用15:1的絕對優勢兵力壓著日軍在打,還有美軍的空中優勢,但依然打得險象環生,異常吃力,怎麼看都談不上什麼世界強軍。

  至於遠征軍先前從緬甸撤退的時候,更是創下了一個戰場記錄——1942年夏,在完全佔領緬甸之後,日軍快速部隊約3000人越過中國國境,以10輛坦克為先導,繼續挺進雲南。5月2日向駐守畹町的第66軍兩個師發動進攻,3日繼續沿滇緬公路長驅直入,再占遮放、芒市,4日下午進入龍陵城,5日就到了金沙江畔的惠通橋邊上,在四天內前進了300公里,但是楞沒追上國軍……真不愧是轉進如風的偉大軍隊啊!

  唉,能與國軍相比的,惟有數十年後的中國男子足球隊了。或許,正是出於對歷史上近代中國各路軍隊的極端輕視,麥克阿瑟才會在朝鮮戰場上對陌生的志願軍掉以輕心,從而導致一系列的全盤崩潰吧!

  五、當代磚家啥都好,就是沒有節操——現在網上和社會上有很多不知是真是假的大地主,總是自豪地宣稱自己家在解放前是多麼多麼的富有,然後就咬牙切齒咒罵奪走了他們家祖產的邪惡政府……但說實在的,就算如今還是那箇舊社會,你就真能保住那份家產嗎?

  就以我本人的家庭往事來說,我曾祖父原本也算是個大地主,還曾經當過區長和縣教育局長。但是在1947年的時候,竟然坐在自家院子里被一發流彈打死——似乎是某個士兵在行軍的時候胡亂放槍,最後也沒查出來是怎麼回事——之後,家裡的田產和房子,立即被幾個壞親戚巧奪豪取,當時尚未成年的我爺爺和他的幾個兄弟頓時成了赤貧戶,日子過得苦不堪言。

  但是等到解放之後,那幾個侵吞田地的壞親戚全都被劃成了地主富農,吃夠了苦頭,而我爺爺和他的幾個兄弟倒是清一色的貧下中農……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有某位「精英」曾經大放厥詞說,民國的鄉村肯定不是天堂,但也不是地獄,試想都是鄉里鄉親,哪有不給人活路的呢?假如一有矛盾就非得要搞流血革命才能解決,那得有多大的仇?所以中國革命的原因,並非是因為貧窮,而是蘇聯在煽動和策劃左派造反……

  我真的很想對他說,別提什麼鄉里鄉親的鬼話了,當年那幾位真正血脈相連的親戚,在買通官府謀奪我家田產的時候,又有誰想過要給我爺爺留一條活路?

  實際上,我曾經接觸過好幾位在民國時代出生的老地主、老資本家,他們普遍認為,就算是民國時代的富人,也更希望生活在當今這個和平繁榮的新社會,而不是軍閥混戰不休,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的民國時代。在那個萬惡的舊社會,不僅僅是窮人過的窮苦不堪,大多數富人也彷彿是在煉獄中煎熬。
  當時,只要你有了一點兒錢,黑白兩道三教九流土匪流寇就會很快找上門來,用各種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來迫使你就範,乖乖把金錢奉上。而各種苛捐雜稅也讓人疲憊不堪——各路軍閥和流寇也是需要生存和壯大的,自然必須搜集資金。那麼資金從哪裡來?窮人就算是榨乾了也榨不出幾滴油,當然就只有榨富人了。所以別再想當然地認為舊社會的富人何其瀟洒,真正的富人在舊社會一樣過著朝不保夕的壞日子!

  那年頭除了極少數留洋回來的大知識分子,其餘的絕大多數人,包括富人在內,都不會去關心什麼民主自由之類的玩意兒,而只關心人的生存問題——當時各地土匪惡霸橫行,死個人就跟死個螞蟻一樣,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安全保證都無法得到滿足,縱然拿到了選票又有何用?

  莫非,在土匪和兵痞的子彈朝你飛來的時候,只要把選票貼在額頭上,高呼三聲「民主糾錯機制快快顯靈」,就能刀槍不入了么?
  在那些從民國過來的老人看來,現在的中國人各個豐衣足食,吃飽了還能胡侃亂吹,就已經是極大的幸福了,還要奢求什麼權利,實屬大逆不道。那時候,就是地主老爺想要天天吃上飽飯,都是很困難的事。

  自由和人權固然是個好東西,但前提卻是國家主權得以維護。沒有了主權,在敵國的軍靴與刺刀之下,在可怕的飢餓與瘟疫面前,人們連命都保不住,還奢談什麼自由與人權?

  例如,1946年的湖南某位小地主,就給身在陝北的兒子寫信說:「……現在捐稅比10年前增加百倍,加租既沒人種田,家中四人日食不過2斗,依舊無法自給,想教舊學,無人請,教新學,六十九了,學不上,討米呢,太出醜,尋短見呢,奈何還有幾個人,只有寄望你們快快來解放了,否則無生產的人家全要打人字樁(自殺之意)……

  現在這個時代的富人們,雖然失去了對百姓為所欲為的權力(最起碼成本是大大提高了),但是也無需年年支付大筆的錢財去應付各路軍閥兵馬的搜刮劫掠(絕對比任何貪官污吏都要狠),不需要重金豢養許多保鏢來護衛自己的府邸,也用不著膽戰心驚跟那些殺人不眨眼的土匪對保護費討價還價,出門的時候更不需要時刻保持警惕深怕被人綁票……這都是新中國才有的好環境。

  就算是在城市裡搞情調玩玩客廳沙龍,寫些小資文字的「民國范兒」們,在這個戰火動蕩的大時代里,除非出避海外,否則也很難找到屬於自己的安樂窩——不知當他們在生了病也沒有疫苗的時候,在家族產業被國民政府接收大員敲詐到破產的時候,在出門探親被土匪綁票百般拷打勒索的時候,在被日本皇軍的飛機投彈問候的時候;在躲到租界里眼看著外面的同胞被虐殺的時候;在日軍掃蕩的炮火和彈雨中亡命狂奔的時候;在因為被扣上了「思想惡化」的罪名,而被特務們天天「伺候著」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的時候;在看著熟人、親戚、老師、同學和朋友,因為種種原因而「被失蹤」的時候……心中又是怎樣的感受?

  說真的,我們在閑暇之餘,談論分析今日社會的不足,是沒有什麼不對的。但很多人在厭倦或失望於現實的時候,卻並不是把希望和理想投放在將來,而是深深地懷念著想像出來的美好過去……這就有些過分了——就算你對我國宣傳部門憶苦思甜的老套路有些膩了,也不能當真去懷念那年頭的苦難啊!

 
  最後,再附上一句對某位偉人的評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對民國時代的一個定論。

  ——當他出生的時候,這個國家被視作一個美麗而羸弱的女人,只要喜歡誰都可以上她的床,當他離去的時候,卻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於輕言對中國開戰的話題了。


我只說一點,民國時期(抗戰以前)北大教授年薪3600大洋,可以請懂行的知友換算成現在的購買力等於多少人民幣


謝邀

這類問題已經答過N次了。

還是我那篇舊文,上面寫的很清楚:

民國史札記:胡適也被欠薪


感覺應該是這樣子的,那批知識分子至今還被我們頂禮膜拜著,更何況當年呢?


推薦閱讀:

「抗戰期間國民政府教育投入經費僅次于軍費」是真的嗎?
如果袁世凱和孫中山多活個十年,民國史將走向何處?
自北伐戰爭起,蔣介石指揮的勝仗有哪些?
為什麼南京大屠殺前,南京政府沒有通知全城百姓撤離?
如果三國里的人穿越到了抗戰時期,他們都會變成誰?

TAG:中華民國 | 知識分子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