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互聯網進行公益、慈善活動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國外有運用互聯網進行慈善活動的成功案例嗎?
目前(尤其是國內)公益對互聯網的應用主要還停留在工具層面,也即把互聯網作為實現公益組織某項職能的更有效的工具,如:
- 信息/活動發布及推廣:博客、微博、豆瓣同城;
- 籌資:淘寶支付寶,網銀;
我覺得接下來可能出現運營流程層面甚至模式層面的公益互聯網創新,例如http://wikipedia.org,http://kiva.org這樣的革新,以及某種形式的公益雲計算平台。
還有:多背一公斤 http://www.1kg.org/
我剛剛邀請了多背一公斤的創始人 余志海(安豬)來回答這個問題
提名一個成功例子——美麗花故事媽媽義工團(以下簡稱「美麗花」)
美麗花是一家致力於推動親子共讀的公益機構,組成人員來自社會各界,並且不限於「媽媽」這個身份。他們希望能建立一個長期、長效的「美麗花故事媽媽義工團」組織,形成一個故事媽媽與社會互動運作的機制。
如今的規模則是全國各地有近四百位成員,每位成員能影響50到100個家庭,每月會舉辦1到2次線下的親子讀書會,能輻射三、五個家庭到三、五十個家庭。如果開展圖書漂流,那麼每位成員可以輻射四五百個家庭。規模的擴大帶來的是高達50%的流失率,執行過程中,發現溝通成本太大。因為成員都是兼職義工,地域跨度大,培訓難度大,考核難度大,僅僅有微信群不能滿足日常的工作需要。
於是,美麗花決定緊靠微信企業號來解決運營難題。究竟是什麼契機讓美麗花看到企業號?
「美麗花」有一個計劃叫花海計劃,旨在面向社區提供親子共讀的指導服務。為此我們廣招人員,在通過微信群培訓後,在各地的社區為孩子們做繪本閱讀示範。但在執行過程中,我們發現溝通成本太大。我們的成員都是兼職義工,地域跨度大,培訓難度大,考核難度大,僅僅有微信群不能滿足我們日常的工作需要。
之前我們有訂閱號和服務號,後來我得知企業號能夠實現更多功能,可以一併解決服務、溝通、培訓、資源共享等問題。這個功能強大的企業號十分契合我們的需求,於是我們開通了企業號並找到了企微雲平台。現在通過企微企業號,我們實現了移動互聯,隨時隨地辦公。同時我們能更加有效地凝聚團隊,更重要的是形成相應的考核機制,促進成員快速成長,並有效地支持當地社區及家庭。
在找准平台後,美麗花又是怎樣使用企業號來解決(或計劃解決)哪些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是人的問題,包括人員招募、培訓和團隊建設。通過企微的人員邀請功能來招募人員(圖1),再結合知識百科功能上共享的資源進行培訓和團隊建設,提供有效的指導與服務(圖2)。通過企業號,能夠確保人進得來,留得住,以興趣為主的社群能拓展開來,這樣在組織規模擴大的同時,也能保證高效地運營管理,還能提高留存率。
第二個就是物的問題。義工在執行活動時需要提供大量的財物,但是如何才能有效投放?通過企微的活動功能(圖3),能夠得到參與人數情況;通過上傳現場圖片,能得知活動執行情況。而這些數據能幫助測量活動執行的質量,進而有針對性地投入相關的資材,促使公益透明,可監督,可呈現。
除此之外還想了一個方法——義工執行的活動要分層次分項目,並給予相應的積分,通過積分再來兌換所需要的財物,這樣能給予義工正向的激勵。組織管理必須有一個可量化的標準,不能量化的要固化,這也是採取積分制的原因。任何一個公司都有量化的需求,只是沒有辦法去實施和落實。
在與美麗花負責人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問了企微對於「美麗花」的影響時,他表示,「企微是我們所見到的企業號裡面最優秀的服務商,產品人性化、多樣化」。
企微助力公益,也希望更多的公益組織可以與企微一同向「互聯網+公益」的步伐邁進。
官網戳右:企微雲平台-企微助力公益計劃
微信:qiweiyun77
目標在宣傳、推廣、籌資這三方面比較多
推薦閱讀:
※國外靠譜的圖床推薦以及有什麼優缺點?
※優米網在哪些方面顯得比較有潛力?
※哪些藝術家會對在線創作、在線表演有興趣?
※如果某天蘋果公司停產且不研發發售新機型 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
※中美之間網路立法規範之間差距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