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哪些稱得上是「國士無雙」的人物?

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各個方面堪稱國士無雙,老臣謀國的大伽有哪些?


我想說的幾位都有人說了,那麼不妨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位我認為稱得上國士無雙的美國軍人:喬治·馬歇爾

馬歇爾的早年經歷堪稱屌絲,上學時全班倒數第一,經常挨老爹揍,被老哥笑話,在軍校因為口音問題被欺負被迫去刷馬桶,軍校畢業當了14年軍官區區一個中尉。

這個已經超過常人理解了,再怎麼晉陞慢不至於慘成這樣吧?老婆心臟病,無法過夫妻生活且無法生育,這人生啊,全是悲劇啊!

但正是這樣,偉大的人物才能凸顯出其偉大之處,逆境中的馬歇爾對重病的妻子不離不棄,對工作兢兢業業,展現了一位佛吉尼亞軍人應有的品質。

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馬歇爾在潘興手下任職參謀被拔擢為戰時中校,潘興十分肯定他的能力和工作態度。然而,也不知道馬歇爾得罪了哪路神仙戰後他還是被打回原型(取消戰時軍銜)甚至被踢去了國民警衛隊任職,差點兒就是被排擠出了軍隊。

然而其對待工作依然一絲不苟,直到擔任本寧堡步兵學院院長,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爆發時(1939年9月)出任美國陸軍參謀長。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對德意日法西斯宣戰!馬歇爾開始給我們展示什麼叫真正的國士無雙。
大事上:
1.利用珍珠港事件需要有人背鍋,裁汰國內老朽的高級軍官。當蘇聯開戰時還在任用鐵木辛哥,法國還在寄望貝當元帥的時候,馬歇爾卻無情的把很多一戰老將趕出了軍隊,這並非一己私利的報復,而是他認為這些老將的戰爭思維還在一戰,不足以帶領美國在新的世界大戰中獲勝。為了服眾,他自己主動辭職願意讓賢,然而羅斯福這樣偉大的總統當然認得清形勢,留任馬歇爾,同意裁汰軍官。

2.舊的已去,新的要來,淘汰了老軍官,自然要新人頂上。馬歇爾有一個神奇的筆記本,裡面是他多年工作尤其是在步校嘔心瀝血的成就,記載的多數是他印象深刻的軍官的評語。就是在這個筆記本幫助下,馬歇爾直接拔擢了當時還是上校的參謀軍官艾森豪威爾為少將直接到前線指揮軍隊,同時他提拔了巴頓,點名要他指揮裝甲部隊,最後他還提拔了布萊德雷(舊譯布萊德利,傘兵戰車,沒毛病)雖然在中國不太出名,卻是美國歷史上最有能力的將領,馬歇爾的繼任者。歐戰三駕馬車正式成型,這三人堪比蘇聯的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與羅科索夫斯基。甚至連日後在朝鮮和中國殺的屍山血海的李奇微,克拉克,也是這個時候被馬歇爾選撿出來的。

3:定下了先歐後亞的大戰略,雖然日本偷襲珍珠港是美國參戰直接原因,馬歇爾卻能省時度勢,沒有被仇恨蒙蔽雙眼。先歐後亞根本原因在於納粹德國的戰爭潛力要遠遠超出小日本,給蘇聯吊命,合力掐死德國,再慢慢收拾小日本不遲。正是因為美國破除意識形態給蘇聯不斷的輸血,率先在對德國戰場上發動反攻,斯大林才決心絕不與德國媾和(斯大林多次表示如果美英不給力,他們將在恢復1941年邊境後和德國講和,當然這其中也有戰略恐嚇)首鼠兩端的英國人,也最終英勇了一把。

4.殫精竭慮,夜以繼日的工作,麥克阿瑟曾經派他的親信軍官回華盛頓要求更多的資源傾斜,態度異常囂張,馬歇爾並沒有直接反駁,只是請這位親信坐在參謀部看了馬歇爾一天的工作,從早上4點起床,9點聽取六大戰區彙報,資源調配,決策拍板,看完後,麥克阿瑟的親信一言不發回去了,因為他明白,面對這位可敬的參謀長,無法要求更多。

選賢任能,運籌帷幄,調度指揮是一個參謀長的本職工作,在這樣的世界大戰中能做到高分已經無愧於國士,私德上馬歇爾依然無可挑剔:

1.為表示對潘興的尊重,拒絕元帥軍銜,美國政府一度考慮把給華盛頓設置的元帥軍銜授予馬歇爾,但馬歇爾一直尊重還在世的潘興,認為自己軍銜不應超過潘興的特設上將。他還挺幽默,表示自己名字加元帥不好聽(元帥Marshal與馬歇爾幾乎同音)馬歇爾謙讓軍銜的舉動,贏得了舉國上下的盛譽。美國一位著名的廣播演說家在廣播里說:「事實證明,這支為自由而戰的偉大軍隊是世界上穿得最棒、伙食最好、待遇最高的軍隊。它的組織、訓練和裝備水平決非出於偶然,而是顯示馬歇爾天才、自強不息以及近乎超人的遠見卓識和領導才能的一塊豐碑。這樣一位軍人是不需要元帥權杖的。
即便如此,為了表彰馬歇爾的巨大貢獻,美國政府還是把第一個五星上將軍銜授予他,獲得五星上將軍銜除了麥克阿瑟還有他拔擢的軍官:艾森豪威爾,布萊德雷。

2.放棄盟軍統帥任命,擔任歐洲統帥反攻歐洲大陸無疑是一項至高榮耀,雖然馬歇爾動心了,但他看到無法放下的參謀長攤子時,他還是輕嘆一聲放棄了。

3.洞悉人性,平衡各戰區關係,忍痛撤換史迪威,因為老史經常輕蔑的稱呼蔣介石同志為花生米,太不利於團結了。要求歐洲美軍將領尊重蒙哥馬利:你們要尊重他,因為他幾乎是英國最後一位英雄了。

4.體恤士兵,二戰美軍給養好的令人髮指,這一切當然得歸功參謀長馬歇爾的調度指揮。不僅如此,馬歇爾用人性的悲憫關愛著在第一線拼殺的士兵。《拯救大兵瑞恩》中馬歇爾引用林肯的信件要求部隊一定要去拯救瑞恩,雖然這件事出於虛構,但那份軍人特有的嚴慈相濟正是馬歇爾人格的寫照。

戰後,馬歇爾終於如願卸下陸軍參謀長的重擔,法西斯被消滅了,國士之勝利,然而,國士之所以無雙,就在於為國謀遠,從不惜身。

1945年底,馬歇爾擔任總統特使赴中國調停,以馬歇爾的政治軍事經驗,他敏銳的看出來,腐敗無能的國民黨堅持內戰的話必敗無疑!因此他多次嚴厲的督促蔣介石停止內戰,他是真的不希望美國的援華物資都打水漂。共產黨方面反倒受馬歇爾感召,有點兒講和的意思,中央就多次去電給林彪,講明四平街有可能是最後一戰。

然而蔣介石一意孤行,從進攻中原軍區開始打響全面內戰。不僅如此蔣介石日後還多次在日記里罵馬歇爾誤他,可是別人早就看出來你不是個兒,勸你不要去送死,你還怪別人攔著你?

即使調停失敗,馬歇爾在中國還是獲得了很多人的讚譽,周總理就回憶,我平生從事情報工作最大的失誤就是熊向暉把他在南京的臨時住址寫在筆記本上交給我作為接頭地點,但是我坐專機與馬歇爾同行時太過警惕放鬆,居然睡著把筆記本掉了出來,幸好馬歇爾是個君子,他親手把筆記本還給我,一個字都沒有看,要不小熊同志就暴露了。

馬歇爾隨後出任國務卿,用巨大政治智慧展現了國士最深謀遠慮的一面:馬歇爾計劃,一個破爛的歐洲並不符合美國人的利益,用美國的產能給歐洲輸血,讓歐洲復甦,可以說,目前美國自由燈塔的地位,一半源於二戰,另一半正來自於馬歇爾計劃的政治經濟深遠影響。而這兩件大事,都是由那位偉大的國士主導完成的:

喬治·馬歇爾,一個差生的國士傳奇


本傑明-富蘭克林

上過初中物理課本-物理學家

解過四色方程-數學家

忽悠過法國國王-外交家

起草過獨立宣言-政治家

領導過獨立戰爭-革命家

另外他還是作家、慈善家。

華盛頓是美國之父,他是美國的爺爺。

他從蒼天那裡取得了雷電,又從暴君手中取得了民權。這評價可以算國士無雙了吧。


既然都用國士無雙來形容了,當然得是柯蒂斯·李梅啊,把東京炸了個底兒掉還能過到天皇的勛一等旭日大綬章(滑稽)不過李梅看不上就是了。

李梅因為年輕時凍傷了面部神經所以平時都是一副冷若冰霜的樣子,加上他一貫冷酷無情的作風讓他獲得了鬼畜李梅的稱號。

1944年底,在對納粹德國進行了近20個月的轟炸後,李梅被調到太平洋戰區,指揮駐中國-緬甸-印度地區的第二十轟炸機聯隊。在這裡,他得到了一種新型轟炸機和一個新目標。這種新型轟炸機就是剛從組裝生產線上下來的遠程轟炸機B-29。而這個新目標就是日本——它最終還是難逃被盟國轟炸的厄運;轟炸機群開始是從印度起飛對日本進行空襲,後改從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群島起飛。但很快,李梅及其飛行員們就發現其在歐洲慣用的高空晝間精確轟炸戰術不適用日本。在35000英尺的高空,風速達到200英里/時,這嚴重影響了投彈精確度。

1945年初,在空軍參謀長阿諾德將軍的敦促下,李梅終於想出了對策——用燃燒彈在夜間低空轟炸日本。他還想出了使300架B-29轟炸機的載彈量增加一倍的辦法。他命人拆卸掉機上所有機炮及其配彈,並限制油量。3月9~10日對東京進行的首次空襲中,飛行員們被告知,他們將在完全沒有武裝的情況下,在5000英尺的低空轟炸日本。聞知此言,飛行員們被嚇呆了。但李梅的估計是正確的:日本的夜間防空能力十分薄弱。
這次轟炸極具威力,飛行員們甚至能在轟炸機里聞到人的皮肉被燒焦的味道。隨後,他被調往關島,指揮那裡的第二十一轟炸機聯隊,直至最後升任太平洋戰區戰略空軍的參謀長。
到了6月份,燃燒彈已毀掉東京56.3平方英里的土地和其它城市的大部分土地,造成近50萬日本人死亡,800萬人無家可歸。

李梅戰後說:「殺日本人並沒有使我感到不安。使我不安的是戰爭沒有結束。所以我不在乎到底有多少日本人在我們的行動中被殺。」我個人非常認同李梅的觀點,戰爭發動國的平民沒有一個是無辜的,少死一個敵國平民就可能意味著本國多犧牲一名士兵,用極具侵略性和威懾力的方式打擊才能加快戰爭結束進程。所以日本人真的應該好好感謝被餵了兩顆原子彈,否則被燒死的遠遠不止50萬人。


  • 來自百度百科
  • 第一次巴巴利戰爭(1801-1805)
  • 路易西安納購地(1803)
  • 馬伯里訴麥迪遜案(1803)
  • 成立奧勒岡屬地(1804)
  • 副總統伯爾叛國案(1805)
  • 1804年土地法
  • 批准美國憲法第二十修正案(1804)
  • 路易斯與克拉克探勘(1804-1806)
  • 1805年成立路易西安納屬地(後更名為密蘇里屬地)
  • 特挺奎德斯自民主共和黨中分離而出。
  • Embargo Act of 1807年禁運法案,企圖與拿破崙戰爭中的交戰國中止貿易關係以令美國的中立國地位獲得尊重。
  • 1808年廢除國內奴隸貿易。

在傑斐遜任職期間,他派人赴法國談判,

路易斯安那購地使當時的美國版圖擴大近一倍

以期購買新奧爾良和西佛羅里達。當時,拿破崙急需戰爭經費,便答應了條件,出售從密西西比河到洛基山山脈的一大片土地。這宗地產交易,經過討價還價,終於以3美分一英畝價格成交,史稱「購買路易斯安那事件」。這宗買賣使美國領土擴大了一倍。

同時,傑斐遜還派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隊對美國的西北地區進行了勘察。他廢除國產稅,重視發展農業,維護民族經濟。

1805年3月4日,傑斐遜再次當選美國總統。

1807年簽署禁運法案,與拿破崙戰爭中的交戰國中止貿易關係以令美國的中立國地位獲得尊重。

1808年宣布禁止奴隸貿易。

1809年,傑斐遜在功成名就後隱退回到了蒙蒂塞羅,住進了自己設計的房屋。晚年致力於研究建築工程、哲學、古生物學和自然科學。還制定出一套大、中、小三級教育制度。

1812~1825年,親自籌劃並建成弗吉尼亞大學,擔任了該校第一任校長。

多面手

傑斐遜好學多才,興趣廣泛。他是土地測量師、建築師、古生物學家、哲學家、音韻學家和作家。他懂得拉丁語、希臘語、法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他還對數學、農藝學和建築學,甚至提琴等感興趣

美國公立大學制度的奠基人。


說一個大家沒寫過的吧,阿爾弗雷德馬漢,海權論的創立者,可以說塑造了現代美國。

雖然他的軍銜很低,海軍上校(預備役的准將)。沒辦法,沒有仗打就是這麼憋屈。

後來他成為海軍學院院長,老羅斯福總統的軍事顧問

在美國海軍眼裡,他是光,他是電,他是神靈與先知。

小羅斯福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二戰那個當過四屆的總統)說他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一整套海權戰略理論影響了這一百多年的世界歷史。

他指出,美國需要夏威夷。他認為,巴拿馬對美國意義重大。

《海權論》中這樣寫道:「美國相對於該航路的地理位置將會類似於英國之於英吉利海峽、地中海國家之於蘇伊士航線。」巴拿馬地峽的特殊意義就是:「它將美國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岸連接了起來,也是對我們至關重要的連接大西洋和遠東的兩條主要交通線之一,夏威夷則是地峽運河的一個前哨。」

然後,南美後院就會牢牢在手,太平洋要成為美國的內湖。

「加勒比海……將變成一個世界性的巨大航運樞紐。沿著這條路徑,巨大的商貿利益將會延伸,巴拿馬運河的開鑿使加勒比海成為美國的內湖,美國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軍戰略據點得以高效、快捷地溝通,巴拿馬運河逆轉美國發展海軍的地理構造的缺陷,而成為佔據兩洋的內線位置,歐洲列強非但不能攻擊美國,反而受制於美國。「

1890年美國通過《海軍法案》,開始大規模擴張海軍,從世界第12位一下跳到第3,僅次於英法。一戰後成為世界第一。二戰後的美國海軍基地遍布全世界,太平洋上星羅棋布。冷戰結束後美國仍然保有700多個軍事基地。海軍開支佔總軍費支出3成。

為向他致敬,美國海軍命名馬漢級驅逐艦。

他的理論也影響了當時歐洲諸國,俄羅斯,日本,甚至還有中國,當時的海軍軍備競賽,就是大家爭相發展主力艦,一個比一個雄心壯志,跟下餃子似的生產軍艦,更大更強的無畏艦成為海上霸王。日本就是被拖進這輪競賽差點沒把小宇宙燃燒完了。中國的北洋艦隊也是那時候建起來的。

到了今天,這依然未有挑戰者,只是換成了航母艦隊而已。


喬治·凱南,關鍵詞:冷戰,長電報,遏制政策

1946年2月22日,作為美國駐蘇聯外交官的喬治·凱南向美國國務院發了一封長達數千字的電報(即著名的「長電報」,the "long telegram"),對蘇聯的內部社會和對外政策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最終被美國政府所採納的對付蘇聯的長期戰略,也就是圍堵政策,對20世紀後半葉的世界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

喬治·凱南

外交生涯

喬治凱南出生於威斯康辛州的一個普通家庭,幼年喪母。1925年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進入外交部接受了專門俄語和俄國事務的培訓,之後進入美國駐蘇聯大使館擔任大使助手兼翻譯。1944年至1946年他出任駐莫斯科代辦,在此期間他仔細考察研究了蘇聯的政治、經濟、軍事、民生,也因此對蘇聯抱有極負面的評價認識。尤其是在對蘇聯基礎民生做了詳細調查後他確信美國一定能在美蘇較量中取勝。當蘇聯人民在歡慶二戰結束時他卻說:「人們都在歡呼雀躍,他們以為戰爭結束了,其實戰爭才剛剛開始。」

「長電報」

二戰結束後,美國部分政治家仍對大同盟的關係抱有幻想,而凱南對於這種想法嗤之以鼻。但凱南此時之時一個代辦,並不能直接越過大使通信華府表達自己的看法。1946年2月22日,在外交事業上打拚了二十年仍碌碌無為的凱南的機會來了,當天美國大使剛剛離任,凱南暫時頂替大使向財政部彙報蘇聯方面的信息,此時的他正被疾病纏身。他叫來助手,由他口訴了一篇長達8000多字的電文,篇幅之長讓所有人震驚,要知道外交工作的原則是嚴謹簡約,如此長的電文在外交工作上實屬罕見。

遏制政策

該封電報詳細分別分析了蘇聯的民族、社會與經濟上矛盾,他明確告知華盛頓,蘇聯由於地緣政治及意識形態的原因一定會採取與美國對峙的政策,但由於在二戰中遭受的巨大損失和蘇聯社會主義經濟相對與資本主義經濟仍處劣勢,蘇聯絕對不會冒險擴張。最終喬治凱南認為美國正確的對蘇政策應該是:終止合作、教育美國民眾了解蘇聯的真相、防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擴散,而且凱南還特意提到幫助歐洲戰後重建工作,培養歐洲的反蘇陣營以此達到遏制蘇聯的目的,他還精準的預見社會主義陣營必將分化。美國政府高層高度重視這片「長電報」,馬歇爾和杜魯門以此為基礎一手構造了冷戰時的美國外交。

「局外人」

喬治凱南的眼光現實,但帶有極其嚴重的意識形態色彩,對蘇聯政府非常不滿,並且因為輕率將蘇聯與納粹德國相提並論而使自己的外交事業亮起紅燈。他自認為自己不容於美國外交圈,於是當他事業受挫時便一頭鑽進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學術,在大學任教期間他一共出版了17本書,其中的兩部更是獲得普利策獎。晚年的凱南指責美國政府在對蘇政策上過於咄咄逼人,不懂妥協,導致蘇聯的過激反應而引發了美蘇在軍事上長達40年的軍備競賽。但事實上這只是凱南的一廂情願,兩個國家的對立永遠不會只停留某些層面,就像當年他在蘇聯工作時的上司評價他:「凱南是一個了解蘇聯但並不了解美國的人」。


南北戰爭初期北方實力大大超過南方,北方23個州有2234萬人口,南方7個州只有910萬,而且其中有380多萬是黑奴。北方有發達的工業,年產值15億美元,130萬工人,22000英里的鐵路網和豐富的糧食,而南方工業薄弱,年產值1550萬美元,工人僅11萬,鐵路也只有9000英里。
在極大不利情況下羅伯特·愛德華·李將軍在戰爭中的第二次馬納薩斯戰役中擊敗了約翰·波普,將陣腳大亂的波普趕往華盛頓,使聯邦軍陸上直取里士滿的戰略計劃未能實現,這次北方又一次丟人現眼的失敗使得北方佬傷亡了16000人,李的傷亡為9200人。在錢瑟勒斯維爾戰役中幾乎活捉約瑟夫·胡克,而且每次幾乎都是以弱迎強,雖敗猶勝。錢瑟勒斯戰役前胡克曾宣布他指揮的是「這顆行星上最優秀的軍隊」聯邦的人們熱切期盼他能取得勝利。他的兵力超過李的2倍以上,4月30日,塞奇威克和胡克兩路人馬都已渡過了河,胡克已接近塞勒斯維爾。這是一個被稱為荒野的十字路口,有大片的灌木叢和次生林地。胡克欣喜若狂地說:「叛軍現在已經成了波托馬克軍團的囊中之物。」胡克的戰略將李置於險境,但李採取了大膽的應戰手段。這位將軍又把對付波普的方法對胡克故伎重施,他兵分兩路,以1萬人牽制塞奇威克,5萬人襲擊胡克。然後,李又進一步分兵,指派傑克遜軍於5月2日包圍胡克的右翼。一位高度警惕的指揮官本應能夠將李分散的軍隊各個擊破。然而,胡克竟不知所措。當傑克遜的部隊擊潰聯邦側翼時,李也發起了進攻。聯盟軍曾迫使聯邦軍後退。但是,由於李的部隊處於分兵狀態,加上對方的拚命抵抗和夜幕降臨,進攻停止了。胡克的大多數部下都敦促他於5月3日進行反攻,但他拒絕了。相反,李又發起了進攻,經過激戰,他的兩翼部隊會師敵陣。與此同時,塞克威奇攻佔了馬里高地,並向錢瑟勒斯維爾疾進。李鋌而走險,再度分兵。他以一部分部隊監視胡克,而其他人則於5月3日至4日主動出擊塞克威奇,並迫使他退到拉帕漢諾克河以北。此後,李再度回師抗擊「鬥士」,胡克命令他的部隊於5月5日到6日返回河對岸。這一次聯邦軍再次蒙受恥辱,遭到重創。遺憾的是本次戰役中聯盟軍的傑克遜將軍不幸陣亡,李不得不將他的軍團由戰績斐然的兩軍體制改編成由郎斯特里特、安布羅斯·希爾和理查德尤厄爾指揮的3個軍。1865年,他在聯盟軍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向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將軍投降,從而結束了內戰。

受降儀式如下圖

在阿波馬托克斯,兩位美國內戰中最偉大的將軍見面了。羅伯特·李穿上了披掛全新的軍裝,挎著鑲嵌寶石的指揮刀;格蘭特穿著士兵服,紐扣沒有扣上,也沒有帶指 揮刀。格蘭特眼看著英勇的對手,心情悲哀而沮喪,這是英雄惜英雄的感情。因為不願導致對方難堪,格蘭特將軍特意低調處理受降事宜,在一家私人住宅里進行的簡單受降式上,他對李將軍畢恭畢敬,寒喧了好久,遲遲不願提及投降一事。他還特別提到十多年前他們在墨西哥戰爭時的短暫相遇——李將軍偉大戰略家的卓著聲 譽,正是在那大戰爭中初露鋒頭的。最後,還是李將軍主動提出投降一事,格蘭特將軍淡化地說一切事宜如議。
可以明顯看出格蘭特對李的敬重,毫無面對一個敗軍之將的神情。
戰後,他積極從事教育事業,任華盛頓大學(現名華盛頓與李大學)的校長。1870年病逝,葬在弗吉尼亞列剋星敦。感謝@劉翔熙的補充
其莊園被後人捐獻,即今天的阿靈頓國家公墓。


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駸駸乎三代之遺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余嘗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米利堅,合眾國以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

----徐繼畬《瀛寰志略》


前些天和一位老先生聊起美國的政局,老先生突然感慨了一句:但使戈爾把持大局,何至於落得如此田地?

黨派利益讓步給國家利益,法治高於一切,識大體,知進退,這樣的品質在今天的美國政壇已經很少見了,更何況對於當時的戈爾來說,權力是如此觸手可及。

2000年的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阿爾伯特·戈爾和共和黨候選人喬治·布希殺了個難分伯仲,在能夠決定勝負的佛羅里達州,兩人的得票率差距不到0.5%,布希領先1784票,而根據選舉規則,當差距如此微小時,必須用機器進行重新計票來確保結果準確。11月8日,佛羅里達州各郡開始重新計票,到11月10號,絕大部分郡完成了(機器進行的)重新計票,此時兩人的差距縮小到了327票。

戈爾的團隊隱約覺得,可能有貓膩:重新數了一遍,結果就有了變化,是不是計票方式出了問題呢?他們根據選舉法,要求在投票結果與民調預期有較大差異的四個郡進行人工計票。接下來的事情,簡單來說就是有的郡積極配合手動計票工作,但時間緊,任務多,緊趕慢趕還是沒有趕上提交計票結果的截止期限;有的郡眼見不可能完成任務,直接當了甩手掌柜,半途放棄重新統計。

這一團亂麻只好交給法院理清。2000年12月8日,佛羅里達州最高法院作出判決,要求在全州範圍內進行全面的人工重新計票,布希團隊不服這一決定,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接下來的幾天,雙方法律團隊估計都在沒日沒夜的加班,而聯邦最高法院也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開足馬力審理此案。12月12日,聯邦最高法院一錘定音:全州範圍的人工重新計票違反了憲法的「平等保護原則」(Equal Protection),叫停了計票工作。

幾種無法被機器識別的錯誤填寫選票方式

為何違反了「平等保護原則"呢?這就涉及到當時選票的填寫方式。

上圖展示了當時選票的設計方式,和考試答題卡有點像,但選民並不是用鉛筆塗黑格子,而是想選誰就把誰的姓名旁邊格子里的紙片摳掉,弄出一個窟窿。這就引發了爭議:有的選票上窟窿開的不夠大,或者有痕迹表明選民想在這裡開個窟窿但是沒弄好,導致機器無法識別,只有在人工統計時才能辨認出來。聯邦最高法院認為,由於各個郡在人工計票時對於出現不同程度瑕疵的選票處理方式不同,導致出現類似問題的選票在不同地方進行人工篩查時可能得到不同的處理,這就違反了「同票同權」的原則,導致不同地區公民的選舉權存在不平等,因而違憲。

這一判決引發了廣泛爭議 -- 按照法院的邏輯,只要在全州範圍內推行統一的篩查標準,就可以有效避免違憲的問題。戈爾雖然敗訴了,但他還可以設法用符合憲法的方式再次要求計票。另外,戈爾當時其實還留有後手:理論上,他可以再指定別的郡要求重新人工計票,為自己再爭取一次。

布希和戈爾各自的支持者聚集在最高法院前

但戈爾沒有這麼做。

2000年12月13日,在聯邦最高法院作出判決的第二天,戈爾發表講話承認敗選。(全文鏈接:Gore concession speech)

在講話中,他首先開了個玩笑,向布希保證自己不會反悔,然後向大家闡述了他心目中的兩黨制政治和法治的關係。

「大約一個半世紀之前,參議員斯蒂芬·道格拉斯對剛剛在大選中戰勝自己的亞伯拉罕·林肯說:『對黨派的情感必須讓步與愛國精神。我支持您,總統先生,上帝保佑您。』 秉承這一精神,我要對布希總統說,黨爭引發的仇怨必須靠邊站......」

"聯邦最高法院已經做出了決定...儘管我強烈反對這一決定,但我必須要接受。」

「(美國政治)歷史上有過很多激烈的競爭...現在讓我告訴全世界,這種競爭並不是美國的一種缺陷」

「這就是美國:正如同我們為了各自的利益訴求而全力相爭一樣,我們在比賽結束後全力合作。」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喬治布希(左)與戈爾(右)

--

很多法律人,包括我在內,可能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美國憲法和解釋憲法的聯邦最高法院能有如此的權威。為什麼,哪怕最為狡詐的政客,最老謀深算的野心家,都不得不在法律的框架下謀求自己的目標。

因為還有很多像戈爾一樣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可以用法律武裝到牙齒,窮盡一切合法的手段全力爭勝,而為了捍衛法律的權威,他們也可以坦然接受哪怕自己最為不利的結果。

可惜,如今看看美國政壇,還有幾個如此坦蕩磊落之人?

尊重法治,有的時候的確需要做做姿態,寫寫表面文章,說是政客的表演也不為過。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這樣,裝著裝著,就成真的了。

然而,當下的「燈塔國」,有的人連裝一下都不肯。


妥妥的法槌改變米國的厄爾·沃倫大法官。

厄爾·沃倫(英語:Earl Warren,1891年3月19日-1974年7月9日),是美國著名政治家、法學家,擔任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1953年至1969年期間擔任美國首席大法官。在擔任首席大法官期間,美國最高法院做出了很多涉及種族隔離、民權、政教分離、逮捕程序等著名判例。

這麼說太抽象了。

具體點。

米蘭達警告(英語:Miranda Warning、Miranda rights),又譯米蘭達忠告、米蘭達告誡、米蘭達公約或米蘭達宣言,是指美國警察(包括檢察官)根據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1966年米蘭達訴亞利桑那州案(384 U.S. 436 (1966))一案的判例來確立的規則。擔任此案首席大法官的就是沃倫,也是他力促米蘭達警告或者說權力成為米國警察標配。

還太抽象了。

再具體點。

米蘭達告誡的英文原文如下:

You have the right to remain silent. Anything you say can and will be used against you in a court of law. You have the right to talk to a lawyer and have him present while you are questioned. If you cannot afford to hire a lawyer, one will be appointed to represent you before questioning, if you wish one.

譯文:你有權保持沉默,否則你所說的一切,都能而且將會在法庭上作為指控你的不利證據;審問之前,你有權與律師談話、得到律師的幫助和建議;你受審問時你有權讓律師在場;如果你想聘請律師但卻負擔不起,法庭將為你指定一位律師。

這個應該熟悉吧??

警察宣讀米蘭達規則,還要看著念。

這個事情過程很簡單。

1963年,美國人米蘭達(Ernesto Arturo Miranda,部分文獻譯為埃內斯托·阿圖羅·米蘭達,小學教育水平)因涉嫌對一名18歲的菲尼克斯女性居民搶劫、綁架和強姦而被當地警察逮捕。他在警局接受了兩個小時的訊問,並在一份自白書上簽名。之後進行了非常簡短的審判,當地法庭根據米蘭達的供詞而判其有罪。

米蘭達入案照,這人長得就有點違章了。

其後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ACLU)接受了米蘭達的委託,並進行了上訴,聲稱米蘭達的供述是偽造和受到脅迫的,其在訊問前未能知曉自己有不被強迫自證其罪的特權,而且警察也未進行告知。1966年首席大法官厄爾·沃倫(Chief Justice Earl Warren)在聯邦最高法院作出裁決(5 v. 4,Harlan, Stewart, White,Clark大法官附上了異議),確認米蘭達在接受訊問以前有權知道自己的憲法第五修正案權利,而且警察有義務向嫌疑人告知自己的權利,之後才能訊問。最高法院將該案發回重審(記住不是宣布米蘭達無罪)。隨後,當地法院重新選擇了陪審員和案件證據,而且米蘭達之前的「證言」不再作為證據使用。在重申過程中,米蘭達的女友作為證人出庭,並且提供了對米蘭達不利的證詞和重要證據。米蘭達再次被判有罪,入獄11年。

1972年,米蘭達獲假釋出獄。出獄之後,他開始販賣親筆簽名的「米蘭達」警告小卡,一張 $1.5元。夠貴的了,不過現在好像拍賣的價格是當初的萬倍了,跑贏了通貨膨脹,就差超越魔都房價了。

找不到可發布的簽名版的,只有通用版的,簽名版的之前在ebay見到過。

1976年,米蘭達在酒吧的一次鬥毆事件中受到刺殺而身亡。警察逮捕了一位嫌疑犯。警方向嫌疑犯傳達了「米蘭達警告」以後,嫌疑犯選擇保持沉默。警察無法得到其他更有力的證據,結果沒有人被起訴。

聯邦最高法院在裁決中並未提供警察和檢察官在傳達「米蘭達警告」時所用的措辭,但給出了必須遵守的方針和指引:「懷疑有罪的人在受到訊問之前,必須清楚地被告知自己有保持沉默的權利,並且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將成為在法庭上對自己不利的證據;必須被清楚地告知自己有權得到律師的協助,並且有權要求律師在場;如果自己因為貧困而請不起律師,法院將免費提供一位律師。」

為什麼說這個可以改變米國。

還是看看判決本身吧。

《權利法案》所保護的公民不得自證其罪的權利,並不只在法庭內有效。在州警察局這樣更為封閉也更不易受監督的環境中,也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沒有充分的保護措施驅散其固有的強制氣氛,那麼警察的審訊就背離了個人不得自證其罪——這一合眾國人民最為珍視的憲法原則。

沃倫法官的判決在當時遭到了半數以上米國民眾的反對,但是後來米國民眾卻極大的支持這一做法。為什麼??米國一位法學人士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和我國法學家的對話可以作為佐證。中國法學教授曾就米蘭達警告向美國同行發問:「這對誰有好處呢?」「對所有人都有好處。因為歷史已經證明,如果一個人受到非法監禁,卻慘遭無視,那麼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身陷囹圄。」

還有其他沃倫法官的實例,先佔坑。

最後說一個沃倫法官去世之前的事情。

1974年,7月,當時米國聯邦最高法院正在審理尼克松水門案,審理期間,時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布倫南和道格拉斯先後來到喬治城大學醫院,看望退休的沃倫大法官。尼克松曾利用總統兼美軍總司令的權力,阻撓其住進全美醫療設施最佳的海軍總醫院,氣得沃倫老淚縱橫。

7月9日,沃倫對道格拉斯說:「如果尼克松逃脫此劫,那就等於是總統任意立法,而不是國會立法。」沃倫鼓勵說:「如果你對判決書有任何不滿,照直說出來。保守派對你心存畏懼,因為你是良知。」當天深夜沃倫去世。

作為一個維護法律的戰士,他戰鬥到了最後一刻。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尼維斯島的孤兒
獨立戰爭的戰鬥英雄
紐約的鳳凰男
國父的右手與喉舌
華盛頓總統的腦子
三權分立和米國憲法的推手
米國金融與財政的奠基人
十三塊殖民地統一的最大功臣
被傑斐遜派從歷史書上抹去的傑斐遜最強大的對手
兩黨制度中保守主義政黨的黨魁與始祖
米國人民和民主所鄙夷的精英主義和中央集權者
偷人老婆與之私通的牛頭人戰士
死於決鬥與陰謀的「嘴強王者」

俠之大者,
為國背鍋。
漢密爾頓,
絕跡江湖。


講個文化方面的人物吧。

說起美國特有的文化,除了好萊塢NBA之類,自然不能不提爵士樂;而說到爵士樂,有個人是永遠繞不過去的,那就是被稱為爵士樂之父的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

阿姆斯特朗之對爵士樂,就像金拱門之對快餐業;他不只在爵士樂初期幫助這個新興樂種成型成為奠基人之一,更在爵士樂最盛行的30至60年代長期活躍在一線,風格涉及每個爵士樂分支,並對其後來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紀錄片導演Ken Burns 2000年的作品《JAZZ》里,幾乎每一個受訪者都會提到阿姆斯特朗的名字,提到他對自己的影響,以及他的樂觀向上。

阿姆斯特朗出生貧寒,爺爺一輩是黑奴而媽媽也因為貧窮時不時要出賣肉體為生。小阿姆斯特朗在街頭長大,因為經常出入紅燈區送煤而學會了小號。而難能可貴的是,阿姆斯特朗性格樂觀而開朗,時不時開開黃腔,是個十足的Entertainer。另一個與同期爵士樂手不同的是,阿姆斯特朗不碰硬毒品,當然除了偶爾抽抽大麻除外...

最後再放一張他最經典的照片鎮樓


某些美分給我列的資共或者壓根就是共碟的美國高官名單:
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
亨利.阿加德.華萊士
哈里.懷特(布雷頓森林體系奠基人)

每當我對共產主義失去希望,我就會想起這些偉大的先烈(笑)

有人不知道威爾遜什麼梗


Alfred Thayer Mahan 海權論的定鼎之人,基本確定了美國從發家直到稱霸當代的戰略路線


說到美帝的國士無雙,怎麼能沒有約翰保羅瓊斯,美帝海軍之父,帶著一艘戰船就敢橫掃日不落帝國海岸線,敢單挑當時世界上最強的皇家海軍,並且還贏了。在法國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連俄國女皇都邀請他去訓練俄國海軍


沃爾特-迪士尼
他建立了一個屬於童話,屬於夢想的王國。
迪士尼的成立是在1926年,第一座迪士尼樂園在1955年開放。他打通了童話與現實的大門。
據統計,他是史上榮獲奧斯卡獎項最多的人。在其一生中,Walt一共獲得超過950次的榮譽和嘉獎,其中包括48次奧斯卡金像獎和7次艾美獎。
他說:「我的電影並非只拍給小孩子,而是拍給我們所有人心中尚存的童心,無論我們已經垂垂老矣,或仍是少年。」
2016年,迪士尼年收益556億美金,凈收入近百億,旗下有皮克斯,漫威,ABC等超級IP
全球客流量最大的五個主題樂園,
有四個是迪士尼的。
迪士尼是全美國除了軍方以外最大的炸藥購買者,因為他們每天晚上都有煙火表演。
論文化輸出大概沒有人能勝過迪士尼一手創建的帝國,而這一切只是源於一隻車庫裡的小老鼠,與不肯妥協的童心。


羅納德·威爾遜·里根

他上任時,蘇聯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另一極,美國隨時都有喪失世界霸權的危險。

人口:蘇聯26450萬人 美國22260萬

國民總收入:7054 億美圓 美國:10528億美圓,是美國的67%

人均國民收入:蘇聯2667美元;美國4730美元,是美國的56%

鋼產量:蘇聯14800萬噸,美國10380萬噸,是美國的143%

發電量:蘇聯12950億度;美國24750億度,是美國的52%

石油產量:蘇聯60300萬噸;美國43000萬噸 ,是美國的140%

天然氣產量:蘇聯4060億立方米;美國6000億立方米,是美國的 67.7%

商品煤: 蘇聯65300萬噸;美國78400萬噸,是美國的83.3%

家用轎車產量: 蘇聯133萬輛;美國658萬輛;是美國的20.2%

塑料:蘇聯360萬噸,美國1386萬噸,蘇聯是美國的26%

化學纖維:蘇聯117.6萬噸,美國390萬噸,是美國的30%

化肥:蘇聯2480萬噸,美國2240萬噸,蘇聯是美國的111%

水泥:蘇聯12500萬噸 美國7700萬噸,蘇聯是美國的162%

紡織品: 蘇聯71億平米,美國40億平米,蘇聯是美國的178%

當他離任之時

蘇聯已經在「星球大戰計劃」和無止境的軍備競賽中耗盡了國力,人民生活水平一落千丈,而為了維持特權階級的生活又不得不開放美國商品的流入,終於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因素。


約翰.布朗

「我,約翰·布朗,現在堅信只有鮮血才能清洗這個有罪的國土的罪惡。過去我自以為不需要流很多血就可以做到這一點,現在我認為,這是不現實的。」


托馬斯·傑斐遜

我一直覺得,美國的這幫開國元老都是神仙來到的,就拿這位先生來說:

1 起草《獨立宣言》,他起草的《廢止限嗣繼承法規》,沉重打擊了從英國帶到美洲的封建主義殘餘。他起草了《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規》,並使這一法規在州議會獲得通過,實現了政教分離。

2 他還是弗吉尼亞大學的建校者

3他擔任總統期間,還通過和平購買的方式,購買了弗吉尼亞州,使得美國領土擴大將近一倍

4傑斐遜同時也是農業學、園藝學、建築學、詞源學、考古學、數學、密碼學、測量學與古生物學等學科的專家;又身兼作家、律師與小提琴手

還有美國開國總統,奇人華盛頓,臨死前被放了足足三升半的血,這正常人只要放血超過兩升,就會立即死亡,然而華公真乃天人也,放了三升半的血,才掛掉


我個人比較推崇的是霍拉肖-蓋茨,他採用放手發動民兵,誘敵深入,圍而殲之的正確策略,在1777年的秋天一口氣俘虜了整整7000紅蝦兵。
這就是震驚世界的薩拉托加大捷,歐洲戰場幾十萬法軍都不見得能做到的戰績,此後路易十六才開始重視美國並決定援助美國。
可惜的是他後來打了敗仗逃亡,又與華盛頓不和,於是獨立戰爭勝利最大的功勛之一後來逐漸變得默默無聞了。

以及比爾-蓋茨,畢竟我現在還在用Windows使用電腦。


推薦閱讀:

最近一直在想,秦瓊與羅成人品真的很不堪嗎,哪個相對來說更好一點?
如何評價韓愈呢?他的兼濟天下與陶淵明的獨善其身大家如何看待?
羅伯特·李作為戰敗的一方為何被稱為名將?
劉秀是否能堪稱史上最牛逼皇帝?整個人生就是一個完整的創業史,如果穿越到現在,他是否還能創業成功呢?

TAG:歷史 | 美國 | 軍事 | 歷史人物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