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句子「強者踐踏蹂躪道德。弱者或是在被道德愛撫。遭受道德迫害的人通常是強弱之間的人」?
該句子出自芥川龍之介作品《侏儒的話》之《修身》一節,不只是題目中提到的那句話,我對這一節裡面的很多表達都似懂非懂,希望知友說說自己的見解。下面附上《修身》一節全文:
道德是方便的代名詞,和「左側通行」相似。
道德給予的恩賜是時間和勞動的節約。道德給予的損害是整個良心的麻痹。
盲目地反對道德的人,缺乏經濟觀念。盲目屈從於道德的人,不是膽小鬼就是懶蛋。
支配我們的道德,是被資本主義毒害的封建時代的道德。我們基本上除了遭受毒害以外,絲毫沒有受到任何恩惠。
強者踐踏蹂躪道德。弱者或是在被道德愛撫。遭受道德迫害的人通常是強弱之間的人。
道德經常披著破舊的外衣。
良心不會如我們的鬍子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人們為了得到良心,需要經過若干的訓練。
一個國家九成以上的國民是一生都不具備良心。
我們的悲劇是因為年輕;或因訓練不足,在沒抓住良心之前,受到無恥之徒的指責。
我們的喜劇是因為年輕;或因訓練不足,在受到無恥之徒指責後,終於抓住了良心。
良心是嚴肅的興趣。
良心許能創造道德,可從古至今,道德卻連良心的「良」字也未曾創造過。
良心亦如一切興趣,為發燒友所鍾愛。這種發燒友十之八九是聰明的貴族或富豪。
這是個經典的哲學命題,芥川龍之介在這裡重複了一下尼採的思想。
沒有接受過現代哲學的會感覺很荒唐乃至發出淪喪的悲嘆,但是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嚴肅而認真的。
關鍵所在是對於道德的理解,道德本質是什麼?它和良心的區別所在?
尼采說道德是統治者虛假的謊言,真正的強者不會在乎所謂世俗的道德,反而會破壞它,而弱者這個世界犬儒式的奴隸,才會一心相信所謂世俗的道德。芥川所要表達的東西就是這個。
我繼續說,從20世紀開始,人對自己已經開始一種新的認識,認識到自己的存在,並不是一種古典哲學中所謂偉大的本質,而是另有所在,以前所有對人的本質規定都是一種再賦的。
例如,在西方基督教中種種禮儀,如果不尊重,那便是沒有道德可言,但實際上教會迫害真正虔誠對神尊敬的人,教會把神固化成他們的各種禮儀和規定好從中獲取利益,然而你不想遵守這種種後天的規定,想去通過聖經面對神,你就是異教徒和惡魔,毫無道德可言要被處死。
而在中國,我們更為熟悉,從最早春秋視蠻夷為狼虎,認為其毫無道德可言將其儘力殺戮,到後來倫理里三常五德,和以君為綱以夫為綱,再到階級鬥爭時期,再到現在領導時期,道德原則一變再變,不去回顧歷史不去思考哲理的人,說古來皆如此,正遂了道德創造者的意。
但是,良心和道德不是一類,良心有兩種,一種是天生的良心,一種是因道德激發的良心。天生的良心例如人性本善,母子之情,夫妻之愛,而後天的良心則是不尊重祖先,不尊重領導者之類。
這也就是芥川說的
良心是嚴肅的興趣。
良心許能創造道德,可從古至今,道德卻連良心的「良」字也未曾創造過。
為什麼需要有人呢?自己的根本都忘光了吧,舍本而逐末吧,老祖宗肯定悲憫地望著我們這些不肖後人,再三嘆息我們這些拾人牙慧者忘卻了當初人家也曾拾我們這些老祖宗牙慧的。舍祖宗本而逐他人末,未可悲哉。
謝邀!芥川龍之介所批評的是人的偽善,而非道德本身。
道德成為了一種類似「左側通行」的行為規範,這一規範常常不是人們發自內心地想遵守的,而是一種虛偽的從眾心態使然。
只要條件允許,人就不會遵守這些規範。比如當一個人有權有勢有錢時,當獨自一人沒有約束時,當一個人絕望無助時,當一群人互相壯膽時,規範往往得不到遵守。而倒霉的是那些沒有條件或沒有勇氣但其實也很想違反規範的人,於是道德規範就可以拿來用作遣責他人的工具。
但因此拋棄道德是絕對錯誤的。在我看來真正道德的人是真正把自己當人看的人,也因此真正道德的人也會把他人當人看。但很多時候我們會忘記這一點,讓動物性的衝動佔據了我們。
作為凡人,即然我們還未達到孔聖人「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那麼偽善也是通向真善的必經之路,只是我們對此應心有所覺。
第一,道德是人類社會一般行為規範,是大多數人接受認可的,道德代表過去不代表現在或將來。
第二,道德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社會進步在不斷變化,不同地區之間道德標準也是截然不同。
第三,道德往往維護強者的利益,它對強者約束力很有限,強者是所有人中突破道德規範需要付出代價最小的人。
第四,社會上每個人都會收到道德感束縛,即使強者也不例外,只是他們足夠強大才不需要畏懼。
弱者遵守社會道德,可以獲得歸屬感和安全感,所以弱者被道德愛撫。真正的強者往往很少,他們很強大有足夠能力傷害別人,也有足夠的安全感,所以做事情更加隨心所欲。
蜀漢劉備剛去,當地有一個名士不太服氣,散播反動言論,劉備就命人殺了他。諸葛亮跑來勸諫,他是名士,犯了什麼罪?劉備說:芳蘭當戶,不得不鋤。對啊,好人怎麼啦?不能為我所用,所以一定要殺。其實,跟趙匡胤「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是一樣的,聽起來是不是很有道理啊!?
注意哦,歷史上對他們兩個人評價都是正面居多,而且他們的話,我也覺得很有道理,完全沒有任何問題。你覺得呢?
謝邀!
萬物運行的規律叫做「道」,循道而行是為「德」。世人慢慢尋找相應的規律,形成一定的共識,大家都按照這個來做,就形成了所謂的群體意志、神、制度和道德等等了。
道德是方便的代名詞,制度也是,神也是,就像「左側通行」一樣,都是面對複雜生活,要求簡單邏輯的結果。
道德的「恩賜」在神的時代表達人的盲從,在現代就表達個人悲觀了,盲從其實在很多時候也是一種生存的智慧,因為社會需要分工,我們不需要知道原理,而只需要享用結果。
強者「踐踏蹂躪」,弱者被「愛撫」,在現代更是表達了個人的悲觀。
悲觀的情緒,帶著希望的思考,必然需要找到個體「高人一等」的結論,以慰籍個體的心理平衡,於是,「良心」是其思考的結果,「90%不具備」意味著其「高人一等」,「我們」這一辭彙的使用是為了刻意的拉近距離,於是他所認為的悲喜便成為了「我們」的悲喜。
良心需要訓練,但是需要什麼樣的訓練?練出良心?所以本人認為:良心需要愛的滋養,興趣只需要培養就可以產生了,十之八九聰明的貴族或者富豪,還是不如作者,他們只是「發燒友」,作者達到了「高人一等」的層次,是一個「良心」的專業人士。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妄下定論,害人。
道德這個東西很難定義,況且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族群,不同地域多多少少有差異。
強者不是總能踐踏蹂躪道德,還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德也不一定保護弱者,還有禮教殺人。
遭受道德迫害的,不是強弱之間的人,是破壞了某些人的道德規範的人,比如對於某些人來說,吃豬肉的人,就是沒道德的人。
,
這個世界有五大流氓,看看他們的做法,就能理解這句話了
道德的確是強者為了維護秩序的最低成本的手段 不管強者自己遵不遵守道德 可能不遵守
但世界確實因為有了道德變得更好了
我們讀到三體的黑暗叢林法則時 為什麼那麼震驚 因為我們習慣了道德 以為道德是根本
劉慈欣借宇宙讓我們明白 強弱才是根本
看不大懂,日本文學...我只知道宮崎駿的電影好看,至於那句話,道德與法律是社會運行規則,通常強者制定,弱者執行,中間者冒頭就被強者削了
推薦閱讀:
※漢詩在日本歷史上和現代的發展狀況如何?
※如何評價太宰治的一生及其藝術作品和成就?
※《源氏物語》中紫姬為何深惡明石姬?
※請教下賴山陽兩首漢詩中的掌故?
※我讀完解憂雜貨店 居然一點觸動都沒有 完全沒有讀白夜行後的百感交集 這是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