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同性戀越來越多了?


1820年,英國醫師曼特爾和他夫人瑪麗安發現了一些嵌在巨石中的巨大牙齒,醫師研究認為,這些牙齒應該為某種龐大爬行動物所有。他將這種不知名的動物命名為禽龍,這也是世界科學史上最早對恐龍的記載。

1666年,由於母親感染瘟疫,牛頓再次離開了劍橋大學回到了林肯郡的家中,他在花園沉思時突然從蘋果落地中獲得靈感,他就問自己想為什麼蘋果總是垂直落地,為什麼不是向側面或者向上而是總是朝向地球中心呢(這個故事版本真真假假太多,不過在那一年,一定發生了什麼引發了牛頓的靈感)。後來,牛頓把它的發現定義為了「萬有引力」理論。

1781年威廉·赫歇爾在自宅庭院中觀察到了一顆行星,當時他以為那是彗星。他在他的學報上的紀錄著:「……有一個星雲樣的星或者是一顆彗星」。多年以後,這顆星被命名為天王星。

……

2017年,知乎上越來越多的人,不管是同性戀還是直人,都開始提出類似的疑惑——「為什麼同性戀越來越多了」。

在人類用他那兩隻小眼睛發現恐龍、發現萬有引力、發現海王星、發現銀河系等等等等以前,這些不存在嗎?

所以,你猜為什麼男同性戀越來越多了?

…………………………………………

如下兩篇,方便刷三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503437/answer/152174047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776812/answer/152378250


今年過年的時候,家裡幾個老長輩圍坐一桌,把酒歡談。談及最近又有大學生猝死和自殺的新聞,無不感慨萬千,痛批現在大學生身體素質差,心理素質更差,一代不如一代,還不如他們當年吃野菜的年代,真是被優越生活慣壞了。
最後,我忍不住,說:「當年某某大學生猝死,某某大學生跳樓,你們知道嗎?不,你們在吃野菜。」

——————以下與問題無關———————

@囫圇 @令狐伯光
是,你說現在人嬌弱,行,我不管。
但和我的答案無關。
猝死和自殺的人,不接這個鍋。
如果「生活中的磨礪」能減少猝死背後的疾病,自殺背後的抑鬱症,那我也希望如此。
你們和那些見到憂鬱症就勸「沒啥,想開點就過去了」的人一樣,自以為理所當然,實則殘忍。
如果談起猝死和自殺就要說現代人如何嬌弱如何溫室化,那我只能祝你們多「磨礪」自己,有一個一輩子不患身體疾病亦無心理疾病的好身體,可別和「弱雞」們同流合污了。

——————————————
其實長輩們說這些話本無所謂的。
但我的一位初中、高中同學,就是「猝死大學生」的一員。
為人開朗樂觀,心態陽光,猝死前夜正常作息。
沒有任何猝死的理由。
大清早暈倒在食堂外,半日後離世。
從那以後,我就不能接受那些,一談及猝死就批判「作息不健康」,「糟蹋身體」,「愣要熬夜害自己」的言論。
你是在談一個大好青年的意外離世,不是在翻病歷。
偏題了偏題了,打住。: )


說的我們好像會繁殖一樣


一個在德國上過學的老師說過,剛到德國的時候,感覺滿大街都是殘疾人,後來才發現是因為人家無障礙設施作的好,殘疾人出門方便。

男同並沒有變多,只是社會寬容了,更多的男同可以光明正大地生活。

讓人不好理解的是,像美國這麼保守的基督教國家,同性婚姻都合法了,為什麼我們這個歷史上從來不排斥同性戀的國家,還有那麼多人把同性戀當外星人看。

懶得自己考據了,隨手搬運一個:中國古代相對而言對「同性戀」較為開放的態度,有哪些史實與精彩文藝篇章的記載? - 知乎


---------------------------------------------3月23日更新分割線---------------------------------------------

先搬運一點兒乾貨:

美國最高法院判決同性婚姻在五十個州全部合法會帶來哪些可能的影響? - 知乎


作為一個孩子已經上學了的基督徒,我覺得自己的立場無論如何也算不上是偏向同性戀的。那我為什麼支持同性婚姻呢(其實我覺得用類似民事結合的術語更好),因為在現代社會中,你不能僅憑自己的觀念就去剝奪別人的權利。比如說我可以認為去廟裡燒香拜佛的老人是受了騙,但我不能去廟裡潑油漆砸神像。


同性戀確實可以作很多壞事,但異性戀一樣也沒少做。人可以分成好人和壞人,這與他們的性取向關係不大。


歡迎朋友們來交流對同性戀/同性婚姻的看法,但是請有話好好說。


---------------------------------------------3月24日更新分割線---------------------------------------------


想到一個現實的問題——同性戀家庭的孩子在學校受到的歧視。

作為少數群體,受到主流社會的歧視是無法避免的,比如猶太人、吉普賽人、河南人(笑)。「歧視」的字面意思,就是覺得對方和自己不一樣。既然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即便像白左一樣祭出「政治正確」來,也只能把主流社會的歧視從口頭上憋回到心裡去。再說你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別人也有看你的選擇不順眼的自由。而同性戀在本世紀初還被我國官方醫典列為精神變態,指望十幾年時間就能被全國人民接受為「正常的少數」,恐怕是過於樂觀地估計了我國科普工作的水平。

少數群體想被主流社會接納,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讓自己過得比主流社會更好,然後讓主流社會爭取與自己平等的地位,比如高科技海歸。

教育本來就是對同性戀最寬容的行業之一,而且也會是接下來五十年發展前景最好的行業之一。同性戀群體中的精英,如果願意用自己的後半生,建立一些以異性戀/同性戀平等為基本道德觀的學校,並且把學生教的足夠好的話,可以預見兩代人之後,對同性戀的歧視,就會像種族優越論一樣,被視為一種無知。

最後,為CS/AI之父默哀一分鐘:艾倫·麥席森·圖靈_百度百科


並不是越來越多了,而是你知道的越來越多了。
1,只不過社會越來越包容開放了
更多人敢於表現出真實的自己
更多人不再壓抑性取向這種天性了
對少數群體的平權讓人們有勇氣面對真實的自己了。

2,只不過新聞消息傳播的速度更快範圍更廣
人們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人是同性戀

3,這就好比宅在家中一個月的你
突然出門
發現,哎呀,陽光好充足啊
哎呀草好綠啊
空氣好清新啊
並不是陽光,空氣以及草和一個月前不一樣了
而是你能感受到了他們的存在


同性戀者確實變多了。不僅男同性戀者變多了,女同性戀者也變多了。


前面答主說的有道理,「同性戀不是病」的觀念普及開來之後,同性戀者更能面對自己了、更敢表達自己了、越來越多被大家看到了。這是為LGBT群體爭取權益的結果,當然是好事情。

但這只是使得【更多同性戀者進入大眾視野】,並沒有使得【同性戀者越來越多】。

真正讓同性戀者變多的原因,難逃宅腐文化對同性戀的美化。這種美化對年輕人的影響,超乎想像。

我平時偶爾逛B站,看看鬼畜視頻,找點小眾電影資源。前幾天點進番劇遊戲之類的頻道,才發現在二次元里,同性戀是被捧到高到難以想像的地位的。

他們的大致論調,多是說同性之間的愛要抵擋世俗眼光所以堅定偉大、不為傳宗接代所以純潔無瑕。然後把二次元的同性戀者塑造得非常貌美,以至於一眾觀眾眼淚汪汪,感嘆宅腐大法好、百合大法好。

不止B站,各種網路小說、娛樂新聞甚至官方人設也都半遮半掩地賣著腐,廣電都管不住。單B站的用戶就有七千萬左右,「同性戀」這沾帶著性的、天然容易火的話題總共覆蓋的受眾,少說也有幾億。

前幾天,一個直到捅破天的男同事問我,現在gay為什麼這麼受歡迎,他自己能不能變成gay。

這個膀大腰圓的東北直男,居然問我怎樣刻意「掰彎」自己的問題,真是非常嚇人。

一個三十歲的大直男尚且有這念頭,本身就愛追逐潮流的青春期少男少女,更是有不少抵擋不住「當個gay/les好酷哦」的想法。

不是危言聳聽。我見過曾嘗試跟同性戀愛,現在當作笑談的朋友,也有弟弟妹妹提到「出櫃」的同學,滿臉獵奇又激動,甚至有些崇拜。

這很病態。

當LGBT群體真正做到平權的時候,「LGBT」這個詞應該消失。沒有歧視也無需美化,不必避之不及也無需趨之若鶩。沒什麼特殊的,只是某種選擇。

但現在主流文化對同性戀仍在排斥,而亞文化對其過度追捧,絕不是件好事。


我記得跟老爸出櫃時,他問我,同性戀怎麼可能接受社會認可???

我回答,爸爸
大清朝的女人是很難邁出門檻的
民國的女人可以穿短袖嗎?
解放前,存在自由戀愛嗎?
改革開放前男女在大街上手牽手接個吻會怎麼樣?
新世紀前男女可以同居嗎?

但是現在呢?
(以上時間可能不對,但是大致意思,你懂的)

所以,時代在進步,大家的本性可以慢慢趨於大膽地放開了

最後,祝你我都幸福~


越來越多了?exm???
不要用你們直人的眼光看我們。
同性戀既存在於過去,現在,同樣存在於未來。
同性戀既存在於白人,黑色,也存在於黃種人。
同性戀既存在於無神論者,基督徒等,也存在於穆斯林。
同性戀既不會因為你們的歧視、迫害而減少,滅絕,也不會因為你們的包容、接納而增加、同化。
不是同性戀在增加而是,社會越來越包容,同性戀學會了接受自己,同性戀敢於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利。


因為越來越多人知道
「我們不是怪物 原來我們也可以這樣」


中國人到了美國會發現,周圍到處都有殘障人士。難道中國的殘障人士少嗎?當然不是了,是因為他們不敢出門啊。別的不說,就那無語的盲道,正常人也走不了啊。


同性戀確實變多了,原因也許是現在的環境更寬容,也更適合性少數群體表達自己,這使得他們能更多地探索自己的性身份。

以下數據均來自英國國家統計局(以下簡稱ONS)在2016年10月最新發布的性身份統計結果:Sexual identity, UK: 2015(鏈接(需vpn)https://www.ons.gov.uk/peoplepopulationandcommunity/culturalidentity/sexuality/bulletins/sexualidentityuk/2015#toc)

首先是總體情況:在2015年,93.7%的英國國民自我報告為異性戀1.7%的英國國民自我報告為LGB(lesbian、gay、bisexual),其中包括1.1%的國民自我報告為同性戀0.6%的人自我報告為雙性戀。另外0.4%的公民報告「其他」,意味著他們不認為自己屬於HLGB中的任何一類。4.1%的國民拒絕報告或不知道自己的性身份。男性群體中,自我報告為LGB的人口占對應性別群體的2.0%,女性則1.5%。16歲到24歲的人群中沒有3.3%自我報告為LGB,是所有年齡群體中比例最大的。LGB公民同樣也是2015年最可能單身,從未結婚的群體。

其中LGB群體中的年齡結構可以從側面回答題主的問題:

在年輕群體中,更多的國民報告自己的性身份為LGB。其中16-24歲組中有3.3%,而65或更高組有0.6%自我報告為LGB,並且隨年齡組排序而單調下降,如下圖所示。

上面這張圖展示了更年長的群體更可能自我報告為異性戀。對各年齡組而言,自我報告為同性戀的群體的比例都比報告為雙性戀的高。從縱向結果來看,同性戀變多了。

對於這一模型的解釋也許是,現在的國民更善於表達自己,以及有了更多的社會支持,使得他們能夠更多地探索他們的性身份。


--------------------------------------------大家好我是分割線------------------------------------------

問題回答完了,但是我希望把整篇報告都呈現出來。

----------------------------------------------大家好我又來了--------------------------------------------


寫在前面:性身份是相對於性取向的一個更大的概念。它並不一定反應性吸引性行為——這是一些不同的概念,ONS目前並沒有測量它們。性身份是基於年度人口調查(Annual Population Survey)的社會調查數據。其中的問題涉及了自16歲及以上的公民的性身份的自我覺察。

一、不同性別的差異

男性的LGB占對應性別群體的2.0%,女性佔1.5%。其中男性的1.6%報告為同性戀,0.5%報告為雙性戀。女性僅0.7%報告為同性戀,更多的(0.8%)報告自己為雙性戀。數據如下圖。

二、親密關係

下圖展示了性身份自我報告為LGB的人群有更低的合法婚姻身份。14.0%的人處於公民伴侶關係或同性婚姻中,4.1%的人離婚,0.6%的人喪偶,68.2%的人單身。大數據的單身可能與兩個原因有關:

1.性身份自我報告為lgb的人群年齡結構偏年輕化。

2.同性婚姻合法化完成時間不長。

有13.1%的人口步入異性婚姻,在這之中雙性戀佔了大部分。同時,單身的人中有部分處於同性伴侶同居關係中。數據表明2015年有0.5%的家庭處於這樣的關係。


----------------------------------------------我最後出現一次--------------------------------------------

還有一些結論我就不呈現了,這些我比較感興趣= =。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官網看一看其他結論,以及原始數據、研究方法、品質因素及其相應解釋。希望英國的數據有一些借鑒意義。

以上為官方分析,答主還有一些話想說:不必對「同性戀」心存恐懼

首先,心理學界對性取向的確立更傾向於先天。在science主頁上搜 gay,第一頁中僅有一篇文獻表達「Gay Is Not All in the Genes」。然而這基本上是一句廢話,因為所有的心理現象都是基因與環境交互作用的。(媽呀我居然在吐槽發在science上的文章)並且這篇文章中關於性取向的界定來自於「是否發生一次以上的性行為」,在我看來很滑稽,果然不愧是08年發表的。畢竟我記得哪篇文獻中提過50%左右的美國男性曾經發生過廣義的同性性行為。

其次,同性戀文化不可能成為主流。鑒於人是一個直覺動物,不妨反過來思考一下,時刻在異性戀文化熏陶下的同性戀,又有幾個變直了?此外可以去翻看ONS過去幾年的性身份普查結果,10年1.5%的人口自我報告為LG。比例的增長速度在統計上是否顯著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在我們掛掉的時候,中國的比例應該不會超過人口的5%。並且,關於男同性戀的浪漫故事在大多數文化中都是缺失的。與男同性愛情相連的更多是簡單粗暴的性,而女同性戀基本無法發聲,你讓它們怎麼成為主流?

至於同性戀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留給科學家們吧。

Last but not the least,同性戀已經去病理化了。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同性戀、雙性戀和異性戀並沒有什麼區別。題主這種問題實質上是對性少數群體的一種恐懼。這很正常,我有幾個好朋友也有這樣的隱憂。但是我碼了這麼多字,只是希望那些仍性少數群體抱有敵意的人能夠放下這些警戒。如果真正平等,到時持不同興趣的人數有上下波動,將不會對題主再造成困擾,大家都去選擇自己最想要過的生活。

昨天就想答了,奈何有ddl。學生黨碼字不易,路過的大佬們點個讚唄= =。


某國街上都不容易見到殘疾人 另一國大街上倒是殘疾人出現好多
這能夠說明另一國家殘疾人比例高嗎 只是因為某國殘疾人出門不方便於是待家裡大家看不到罷了
這就是為啥知乎上同性戀看起來很多的原因 這就是為啥現在同性戀看起來很多的原因


本來的同性戀敢於承認那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或許鋪天蓋地的同性戀政治正確宣傳又掰彎了一部分呢?

我們做這樣一種漸變的假設,100個男性裡面,有:
20個徹徹底底的異性戀,一提同性戀他就噁心,覺得這些人應該人道毀滅;
40個能理解同性戀的異性戀,但是他自己並不接受(我們大部分人都是這種);
20個可掰彎的異性戀;
20個徹徹底底的同性戀,跟女性結婚同房都噁心,碰都不想碰;

這20個可被掰彎的異性戀,如果社會特別保守,那他就是正常的異性戀;如果社會上同性戀是政治正確,那他也可以嘗試一下,發現……還不錯哈!
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這些人也更容易轉換,比如:
軍營里戰友情深、性慾又無處發泄;
青春期的男孩子因為學校禁止戀愛,對自己最好的朋友產生了情感上的遷移;
有條件特別好的同性追自己,逐漸被掰彎等等。

最後,當今社會腐眼看人基,兩個關係很好的直男也容易被當成同性戀。我年輕的時候,男生之間勾肩搭背很正常,睡同一張床上那是關係很鐵的表現,看《三國演義》劉備與諸葛亮同床,周瑜與蔣干同床都覺得很正常。現在再看……嗯?搞♂比利,Fa♂Q,乖乖♂站好……

以至於我現在都不和同性勾肩搭背了,不然總有腐女眼神意味深長,或者冒星星。


人民本就如此,連性取向也可以跟風。


這個就跟看病一樣,有人會說怎麼本來沒有病,體格一下就發現全身問題呢!怪體檢咯,當然不是了,只是沒有發現而已,不是現在病人越來越多,而是我們對疾病認識越來越充分。同理,同性戀數量增長,是大家對這個群體認識的增加,同時更能客觀審視自己,不再渾渾噩噩,不再掩藏自己。


釣魚貼


無意中看到這個問題。
翻了幾篇後居然有點想哭。
為什麼每篇問題後都會有爭論呢?
面紅耳赤,尖酸刻薄。
我只是喜歡男人啊。
不需要你們追捧宅腐文化所以認為gay就一定多善良多勇敢。
更不願意被你貼上不道德、違反規律的標籤啊。
我只是喜歡男人啊。
你們不關注、不歧視、不追捧不行嗎?到底有哪裡不一樣啊!


沒錯是越來越多了。

有一種我要說一下,就是婚後性生活不協調的人,找男人只是為了解決自己的需求發泄自己的慾望。約啪軟體上很大一部分這樣的。去嫖得花錢,他們又沒錢,約女人又看不上他這樣要啥沒啥的,只能想著騙炮和約low炮。如果你只是想和他那啥,可以去找這樣的人。如果是奔著談戀愛過日子去找這樣的人,你被騙你活該。這樣的人不是gay。

還有就是這個是和網路社交的發展、一些女生由於青春期的性啟蒙造成的意淫男男愛和腐向喜好,還有網路上腐漫腐劇和一些言論對某些男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們的包容程度、青春期的叛逆和性衝動性幻想、性啟蒙教育不足這些都有關係。

每一個男生都有喜歡被呵護的想法,也不是每一個男生都能夠很好的把自己從一個孩子被呵護,轉變成去照顧呵護別人的男人這樣的角色。有的小孩只是在青春期時把這種被呵護擴大化成了愛情,如果他們繼續這樣走下去可能就會彎。但是那種沒有接觸過很多人,沒有任何實際生活中體驗就下自己是彎的的定論,未免十分可笑。

所以年齡越小,偽gay的比例就越高,你在一個心智不成熟,還在靠著學習和接收別人給你帶來的信息生活的時候,你說自己想明白了,我喜歡男生。大謬也!

我們沒必要為彎而彎,來模仿別人的愛情。你可以脫光了站在鏡子面前由內而外的的審視一下自己,想想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己能不能成熟清醒的給自己一個答案。

好了就這樣吧,去上班。


白天人前搞斷背,晚間床上菊遭罪。

縱使我妻常依偎,卻只願與基佬睡。

觀基友片股間廢,喜王俊凱玩頹廢。

此生註定已無悔,七宗罪變八宗罪。


其中裡面不乏炒作的。讓很多人很頭疼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人一看就覺得他是gay?
作為一個同性戀,你覺得寫得最真實的同志小說或紀實文學是哪部?
同性前任教會了你什麼?
你心中的同性男友是什麼樣的?

TAG:同性戀 | 男性 | 戀愛 | 性取向 | 男同性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