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創下7053萬美元高價的湯伯利作品《黑板》?
美國紐約蘇富比(Sotheby)拍賣會上11日刷新紀錄。已故美國藝術大師湯伯利的作品《黑板》創下7053萬美元(約4.49億人民幣)之高價,在黑板上6行的連續圈圈,打破了他個人拍賣的最高紀錄。
(為什麼問題描述被刪了,我還要重寫……
15.11.14更新:
更明白了一些。其實最開始沒有意識到的一點是這不是隨便用粉筆畫的,而是一幅油畫,油畫再現了黑板卻讓人感覺就是黑板上隨意的塗鴉,其實就是一幅好作品。等下...為什麼媒體是這樣描述的「他的創作方式也很特別,是坐在朋友的肩上,讓對方隨意晃動,然後他便順著這個起伏,用粉筆在黑板上不間斷的畫出線條。」
真的是這樣嗎?到底實際是怎樣的...
實在是不在一個社群中,不說一套話造成的題主這種困擾。讀了藝術理論的人 在審美情趣上已經發展出了一套和沒有閱讀的人完全不同的藝術品認知體系。這套體系有一個並不太小而且相對富有的社群(比如所謂現當代藝術圈),這個社群內得到認可的藝術品可以被互相交易。如果不知道不認可這套體系,不擁抱這個社群,這些藝術品的探討和交易就不能被認可,外人也不會理解它的藝術性。 無論藝術圈內的人怎樣闡釋,圈外人如題主也可以不懂不懂就不懂,哪怕他們現在得到了藝術話語背後的邏輯,只要題主不去擁抱這個藝術圈社群,這種藝術也不會被接受。
--------------------------我假裝學術de分割線-------
答主看來需要一種理解CY Twombly這幅 無名 畫的解釋。 那麼我不謙虛地決定給出一種我自己對這幅畫的感受。
首先說明:
我要說明我不是藝術史論專業出身,所以引用的材料恐有錯誤,歷史事件之間的關係存在臆想。但是我將要說的,都是我曾經在藝術課堂與書本中積累下來的話語,雖然不準確,但是我在這個圈子裡和人交流的工具。像是一種儀式,即便我說錯了很多,別人也可以知道 「哦,這丫也是學藝術的」。 通過這些話語儀式確認信仰關係的人們組成了叫做藝術圈的東西,通過各種媒介不斷對藝術話語進行再生產和生產,從而讓這個圈子不斷延續下去。
-------------下面真的開始答題--------------
每個人的都有一些自我設定的審美標準。簡單的可以是 「我喜歡初音未來樣的辮子」 到複雜一些的「 藝術品要表現情感」 到更複雜的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舉例的標準。大部分人的這些標準也許推敲起來根基都不穩定可以被懷疑甚至推翻,但是在大部分不是很嚴肅的時刻,這些標準還是可以作為我們邏輯的支點。
對我來說,一個判斷藝術品是否有藝術性,是否「美」的標準是: 藝術家是否用一個獨特的媒介和視角再現了這個世界上的另一些事物。
CY Twombly的黑板畫最直觀的感受是:這一個對隨意塗鴉在大尺度上用傳統繪畫媒介進行的再現。 也是對藝術史上一些重要理論的再現
這就答完了? 等等啊
還是要講講什麼歷史進程讓Twombly選擇了這種再現方式,或者: 什麼樣的歷史進程讓藝術圈相信Twombly的這種再現方式有討論價值。
這幅 無名 創作於六十年代的紐約。那我們就可以回溯之前都發生了哪些藝術運動 給了藝術圈的人們哪些話語工具來解讀黑板塗鴉這樣的畫(順便一提,其實這畫上的粉筆刀子不是畫在黑板上而是畫在油畫顏料塗黑的帆布上,可以算是油畫一幅)。 這裡有幾個關鍵詞: 形式主義,抽象,超現實自動主義寫作。
形式主義作為一個重要的藝術批評理論在十九世紀開始發展它的雛形,人們開始認識到藝術(包括文學音樂美術等)在排除了敘事,說教等功能後,它本身的形式 哪怕一個筆觸,一句話里詞語排列的順序,幾個音符得組合,也是有內在價值的。廣為流傳的:藝術是為藝術 就是這樣一種思維的體現。形式主義理論在文學運動中蓬勃發展,俄國的形式主義和英國的新批評都可以算是重要的代表,理論逐漸蔓延到繪畫領域最重要的形式主義大亨就是格林伯格,他提出的重要的概念總結起來就是:一件現代藝術品的任務就是只去純粹地再現這個藝術門類(繪畫/雕塑)自身的的屬性,要摒棄一切其他屬性。比如,現代繪畫不能再現空間(雕塑),敘事(文學),只能表現平面和顏料這些屬於繪畫本身的屬性。這也是為什麼相當多現代藝術家只畫抽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只有抽象才可能屬於繪畫本身的形式啊。但是抽象也不完全源於形式主義的思考。
提到抽象就必須要說到藝術家瓦西里康定斯基。經常在藝術史課堂上會說他是第一個抽象畫家。康定斯基發現抽象的故事帶有一些小巧合和戲劇性。我並不想講故事,只想說為什麼康定斯基會覺得抽象是一種崇高的藝術形式。為什麼捏? 因為抽象再現的是人的人情感!抽象就像是在帆布上用眼睛看的音樂。康定斯基除了是一位畫家意外也是詩人,末日論者和音樂家。他和許多人一樣相信音樂是用聲音再現情感的,這個看不見摸不著,不唱歌沒歌詞的時候就是抽象的,但是卻實實在在可以打動人心,讓人覺得音符裡帶著各種故事和意義。康定斯基希望他能夠在繪畫中不表現任何具體的事物,但是同樣只用點線面 色彩,構圖這些基本的繪畫「音符」來再現人類複雜的情感。必須要提到一點,至少自文藝復興以來到近現代,歐洲人對人類情感的研究和描述已經到了一個相當複雜的程度,人類社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事件已經不能再用過去的方式準確都再現了,舉例子比如戰爭,一戰的傷亡慘烈末日般的景象是沒有人想像過的,要紀念這種千百萬人死亡的戰爭,靠畫幾個群像,雕幾組英雄衝鋒的雕塑就像哀悼這種災難根本做不到,這也是藝術家開始思考新的藝術比如抽象的一個動力,到底什麼形式才能梗準確的表達現代社會和人的複雜性。這種複雜可能已經是連理性動力無法敘述的,也需要藉助不受理性控制的力量。
超現實主義就是在反啟蒙,反理性主義,和弗洛伊德心理學大流行的社會背景下誕生的。它就是要用弗洛伊德心理學中提到的潛意識去超越意識描繪的現實,找到被理性隱藏在背後的真。超現實主義一直在尋找用潛意識創作藝術的方法。其中一個被廣泛運用的技法叫「自動主義」。自動主義希望能夠通過身體和頭腦的隨機行動來創作,比如隨意在紙上塗抹,在極端疲勞或嗑藥的狀態下寫下雜亂的詞句,然後持續不斷地這樣製造隨機的作品。創作過程中不去思考任何具體問題,作品也沒有目的性。自動主義並不是要製造無意義的藝術品,相反它的基礎建立在一個假設上:你的潛意識會在意識不在場懂得時候控制你的身體,讓你暴露一些意識在場時被隱藏的思想和感情。自動主義希望在這樣隨機的創作中解放潛意識,流露出真正的情感。
那麼我大約介紹了 三個重要關鍵詞,也不知道裡面有多少錯誤,請專業同學幫忙指正啊。
這些關鍵詞以及讓它們成為藝術理論的理由,並不穩固,很多時候是依靠話語的生產再生產的層累和儀式化的藝術評論展示制度讓人信仰的。很多理論藉助的根基本身就不斷被懷疑,比如超現實的弗洛伊德。 但是這並不妨礙藝術家繼續講述他們,並相信他們對自己藝術創作的啟發和對其它藝術品的評價。
回到Twombly的 「無名」 假裝成黑板塗鴉的油畫,上面三個關鍵詞都以應用在欣賞本作的過程中,他顯然是一個對繪畫形式本身的再現,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平面上的筆觸而不涉及任何對敘事和3d空間的模仿。當然60年代的很多藝術家都挺反感格林伯格的那些死規矩,總是在反叛,這幅作品裡的反叛體現在:為什麼要把一幅油畫偽裝成黑板一樣呢?這是在用油畫畫一幅黑板嗎? 也許用油畫再現黑板也是Twombly的一個目的;是否是直接對形式主義的批評我就不清楚了。
然後再說抽象表現情感,Twombly的人繪畫作品一般都涉及到對情感的表達,這和他的巴洛克(這個請自行百度)情節大有關係,他各個時期,都有嘗試把巴洛克繪畫的題材用抽象的方式再現,希望那些散亂的顏料能夠帶來和巴洛克繪畫里的神話故事類似的情感。在黑板畫時代他也不可能把這種情感目的拋棄,在這幅「無名」作品裡,我還是可以站在它面前,體驗一種輕快塗鴉的快感的。
至於超現實,顯然自動主義就是本作的基本創作手段,快速勾勒出線條,隨機性也強,並不是精密計劃的結果。不過在創作過程中恐怕有相當的不同版本的試驗,然後從這些隨機結果里選出最好的。黑板畫圈圈系列裡也可以感覺的人好強的超現實寫作和現代詩寫作的印象。現代詩的寫作除了考慮寫作內容以外,也要考慮如何把詩寫下來這個問題,寫成無法辨明的塗鴉是很經常的嘗試。自動主義在幾乎無意識的情況下寫作,結果經常也是雜亂的線條。這些都和Twombly畫圈圈異曲同工。
那麼除了以上這些,創作技法的難度也經常是一個很重要的欣賞點。
這幅畫雖然是塗鴉畫圈圈但是它的尺度可比紙上塗鴉大得多,是四五米的寬度。在這個尺度上再現小紙條塗鴉的圓潤輕盈感,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所以答主要真真用粉筆畫黑板能有老Twonmbly的這種圓潤細節 行畫賣兩百估計也很多人買呢。
這是我隨手在發票上的塗鴉,比大師畫的還是差十萬八千里,在這麼小的一個尺度,要畫出漂亮均勻的圈圈都不容易 買,更何況給你一張黑板大的帆布呢,現代藝術品經常是看似誰都能搞,實際上還是要一些功夫的。
這就是我欣賞Twombly過程中產生的一大票話語了。希望題主滿意。
有空再補上一些配圖。藝術理論已經邀請知乎上很多童鞋了。
我這裡主要想討論下,為何"藝術家和普通人為何總是會出現這類衝突。",如本題下一樣。我想也可以部分回答這個問題的一些東西。
(一)
首先怎麼定義"藝術"這個概念一直是藝術哲學中一個很麻煩的話題。我傾向於運用福柯的概念,將"藝術/是否是藝術"定義為一種"知識型",而知識型是由話語在言說過程中,並且得以規定對於某一類事物的理解和怎樣理解,以及相關的知識產生和建構過程。而知識型所依賴的知識產生路徑包括兩個節點:一個是"相似性的全在",另一個"話語奠基人"。。前者規定了一套知識系統本身在敘事或者直覺上的"連續性",這是一個表徵開啟的過程,而正是由於這樣一個過程,雖然我們未必能在原概念上去界定"什麼是文學"以及"什麼是藝術"但是不妨礙,我們繼續在這個知識型下發展這一套理論。當然這個界定也說明了學科史本身並不一定是"連續"的,比如在西方歷史學的譜系中,早期的歷史學,其話語秩序在能指和所指背後的語言體系約定中,所造成的隨意言說是不同的。西方歷史學的概念來自於historia,事實上這個詞在早期就是「探查研究」的意思而已(更早可以追溯到historein),由logographer去踐行,希羅多德等人的《歷史》就是這一話語範式下的產物。一直到亞里士多德時代,才有了我們現在所理解的西方歷史學的雛形,而在歷史哲學的轟炸下,敘事主義歷史學的爭議本身也變革了西方歷史學多次。這種變革不一定是承續前者的變革,反而有可能是斷裂的否定。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回溯歷史學的發展浦西。
而"話語奠基人"是解釋學科發展的方向性問題,但是這個方向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斷的自我否定和並形成新的概念圖式的過程中形成一種"似乎有連續性"的方向,這個方向之處是給這個學科奠基的"時代"或者"人"。
於是乎我們會發現,藝術作為一種知識型它本身首先依賴於一個藝術社群的存在保證學科本身發展路徑具備一定的方向性。
同時依賴一類公共符號系統的存在,使得其即使發生無數次變革和理念分解仍然可以歸宿到同一個譜系中去。
那麼以上過程是怎麼傳承的呢?
當然是藝術教育的再生產。。伯恩斯坦曾經定義過一類教育再生產的方式,那就是符碼的再生產。最簡單的例子是在18世紀的英國某個階級的私立學校由某種保守主義思潮引領,那麼這個學校教育出來的孩子就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共性":穿著方式,說話的腔調,甚至於用詞。這就是符碼的再生產。
而藝術教育是教育再生產中符碼再生產中比例最高的教育系統之一,原因除了剛才提到的藝術作為學科所依賴的公共符號系統。還有就是,藝術教育本身就包辦了一套"價值體系和承續而來的美學體系","藝術家自我定位的身份認同","藝術史教育的歷史觀"等等。。
以上就是藝術社群所依賴的實質。
這也解釋了,為何沒有經過這類"符碼再生產"的社群無法如藝術家社群一樣理解藝術品的藝術價值。
(二)
當然,如果只是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我完全沒有必要去定義這麼多東西。
即然,藝術家是作為一類社群存在的。我們就不得不從政治實踐的角度來說藝術家社群的發展歷史。
首先,藝術史雖然可以追溯到智人剛產生,成文資料也能夠追溯到各大原生文明。但是藝術家和文學家不一樣,後者由於文學研究者在歷史上的身份的多元性(很多時候文學由一個教育專斷的階級來傳承所謂的文脈和學科發展,比如士族,羅馬時代的司法階級,經院文學時代的教士),藝術家完全脫離"工匠"身份,我們可以追溯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繁榮的戲劇,建築和美術創作(比如西庇阿納西卡等祭祀階級的毀劇院運動),但是真正要探討我們面前這個問題,可能還是要追溯到加洛林王朝,歐洲宮廷開始真正產生之後。
大量的藝術家和民間游吟詩人一樣,由於領主集權誕生的早起城市工商業和宮廷,開始產生到宮廷給貴族們獻藝,謀得一些職位和贊助,這使得藝術家社群開始從匠人過度成藝人,比如對於德意志來說,Walther Von Der Vogel-Wide這樣的宮廷抒情詩人開始佔據宮廷文化的主流,而法國的情況不一樣,法國宮廷文學還是以Troubadour這樣地方特色帶有劇目演繹的詩人佔據主流。
而民間工商業和社團的發展,以及文藝復興對於經院思想的解放,開始使得藝術家社群能夠通過商業訂單謀取基本的生活,藝術教育也開始蓬勃發展起來,成體系的技法系統和藝術美學理念開始擴散開來。
這兩種動力,造成了藝術家社群從巴洛克開始的繁榮,當然由於政治地位的限制,藝術家依然需要取悅於宮廷貴人或者士紳土豪來取得收益和保證藝術創作的經費。
而在18世紀後,情況就有了明顯的變化,那就是知識分子階級隨著市民階級政治和公共政治在政治權力結構中崛起,而當時藝術家社群是作為知識分子階級的一部分所存在的。
但是這種狀況持續到了20世紀中期,也就是消費媒體開始發展的時期。普通庶民開始通過公共媒體的發展開展自己的公共政治運動,並且形成自我的公共話語體系,這種政治實踐是通過消弭傳統公共權威而來的,包括控訴精英政治,學術場域等等,而資本導向的消費市場也確實在迎合這類媒體話語需求和消費品需求,並且擴大成庶民主義的政治話語。。這種政治話語衝擊了學術場域和藝術社群,在二十世紀中期以前,社科學者們幾乎是不需要向民眾解釋自己的成果而只需要通過學術渠道發表觀點就可以了,但是這種變革之後,就完全不行,你的權威合法性被這種庶民政治話語所消解,甚至學科的話語秩序還會被這類話語系統所襲擾。
這對於藝術家社群是一樣的。。更何況藝術家在二十世紀還不能完全隔離消費市場來生活。
當然,還有另外一重,那就是消費主義時代中,人本身在商品性的交換價值中所異化,那就是消費市場和消費價值開始把控原有"價值解釋系統",無論是對於"人"還是"藝術品"。
這使得藝術品的解釋被分化:
1,符碼交換價值。可以理解為藝術家社群所共通承認的藝術美學。
2,商業交換價值。它表示了藝術品對公共消費市場的衡量價值,影響因素包括資本導向和庶民美學的導向
而藝術品拍賣往往兩者混雜在一起。
而這種消費市場對於藝術家社群是有逆向主導作用的,最簡單的影響到了藝術家社群的分工。
有主要服從於第二種價值的藝術家職業門類,包括插畫師,工業設計師,商業視覺藝術家等等。。當然,就算是主要服從於第二種價值的藝術家依然可以創造出屬於他們的藝術美學,但是此處主要是表達消費市場的主導力。
而主要服從於第一種價值的藝術家有幸被象牙塔的學術階級和藝術學院,以及上流社會對藝術的無條件尊重所保護。
而上面已經論述了,庶民話語與消費市場發展的聯動性。這也為什麼電影藝術家是藝術家中最慘的,實際上電影門檻探討相當高,電影理論早期發展是和我們後現代哲學幾乎同步的,不是閱片多少或者看一點入門書就可以直接分析的。。但是電影的高成本使得其不得不跪在消費市場下,並且它從誕生就是和消費市場距離最近,這才使得電影藝術家幾乎無法給自己的藝術話語建立防禦。
此處可以解釋"衝突的來源"和"庶民的傲慢"。
(三)
我們其實還要解釋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往往普通大眾對於"古典秩序的審美"往往能夠有共鳴?
當然從藝術理論來說藝術家們可以得到一些探討,比如音樂學家會認為普羅大眾的音樂美學就是是否"悅耳和和諧",但是後期未必追求這個東西。
舞蹈家會認為普羅大眾能夠接受符合直覺,且模仿自然的姿體美學,但是無法接受舞蹈藝術發展後期的自發性概念革新"
以上都對。。但是我換一種解釋思路。
喬治阿甘本的藝術探討中,對於傳統美學(主要是康德和黑格爾)有一些質疑,以及對於藝術發展的敘事也有有所質疑。對於後者而來,是因為他認為導致藝術對於美學變革的最大驅動力並不是由藝術家自發的變革,而是和某些外在因素有關。
如何理解阿甘本所說的「現成物把非藝術品強行放入藝術領域並以此替代形式-創作原理的他者性」中的他者性? - acel rovsion 的回答
首是現成物。
阿甘本認為,藝術家對於美學的審視與改革,藝術家本身的勞動,對於自身情感的表達以及藝術場域本身就存在被認可的藝術美學符號等等。這就是所謂的「形式-創作原理」 。即,一個藝術家通過既定的藝術符號和自我情感表達的統一所創造的"對象化"產物那就是"藝術品"。
而現成物是直接呈現它自身的對象化。他並不遵從傳統藝術作品中的兩個特點。
首先,早起藝術品的創作是在既有的審美秩序下表達和創造靈感的結晶,是一個兼具功能性(對於大眾的審美需求)和藝術性的產物。但是現成物(或者說工業品)打破了這一切,現成品本身就是現有審美符號通過機器造就的產物,他本身兼具功能性和藝術性(傳統概念),那麼這就導致了傳統概念的藝術性(即在現有的審美秩序下創造藝術產品)的定義必須發生變革,否則是整個美學門類的危機。
形式主義的美學理念和藝術理念是這種革新的先聲。
這也是為何各個門類的藝術對於自身的變革都是在試圖"重新定義美學秩序或者美學概念",並且都集中發展在技術革新和消費市場初起的前後。
當他被引入現代藝術領域之後,於是原來聯結藝術家和觀眾之間的普遍接受的審美方式就開始顯得比較尷尬,或者說由藝術的陰影所組成的「共享區域」被慢慢取消了。原因就是,藝術家的作品不會再兼顧以前的"功能性"了(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
其次,現成物對於普羅大眾在美學上的影響是不會如同藝術家社群那麼敏感的,普羅大眾對於從手工品演化到技術工業品更多的是欣喜而非產生自我懷疑。
這是一部分解釋。在本文第一部分提到了,藝術教育的符碼再生產。實際上,我們在非藝術教育中也會產生藝術符碼的再生產,而且在消費市場提供的種種意象之中,我們也會得到藝術符碼。這些瑣碎的東西,往往都會指向古典時代,無論是講述傳統文化,美學甚至歷史的時候,每個國家的教育和傳媒內容都是濃墨重彩在本國文化的古典時期和政治變革時期的符碼。
從鮑德里亞的觀點來說,古典時期在技術理性之前體現為對於自然的模仿和尋求人類和自然關係的建構。
雅斯貝斯也有此類觀點,那就是古典時代的習俗,傳統,不成文法,法理邏輯,審美等等都是文明歷史敘事中重要的部分。
這也使得,普羅大眾的美學觀普遍接近於直覺上的古典秩序,並且更貼近於本國文化的古典秩序。就如同我國的書法藝術在美學理念上也是變革過好多次了,而且很多時候還比較顛覆,但是本國人很少去質疑書法藝術的數次變革。
以上為解釋。
個人觀點,供分享。
沒人邀請,但真的喜歡這幅畫。大家看看作者的黑板畫,早期作品也非常有意思。
首先作品名字叫《黑板》 。 但繪製是不是那一隻粉筆隨便在黑板上隨手畫六個圈,然後黑板拆下來,裱一下賣掉。你們這樣想我很無奈啊。媒體也是啊,不要老是想搞個大新聞,說黑板上畫留個圈就能賣幾個億。還是要提高自己姿勢水平啊。
知友們。黑板是畫在畫布上的各位! 畫在畫布上的各位!
我不懂藝術,自己的一點濁見,作品很寫實。畫布上的主題是:一塊沒擦乾淨的黑板,隨手畫了六行圓圈。向孩子的隨手塗鴉一般,但給人以美的享受。繪製工藝上來說,畫布上畫黑板,不是塗黑了事,隨手畫圓圈,這來錢也太快了吧。高達,車模 ,飛機模型都懂得一個做舊,這個不會?作品看似隨意的每一筆都是精心製造後的結果。沒有自己查作品的尺寸,大小好像要有一米寬兩米長。
想到了幾張畫
1名字忘了
主題是一張白色畫布上畫了一張白紙 畫中的白紙與畫布旋轉四十五度。畫的天衣無縫 畫中的白紙真的一般。如果各位知友知道請告訴我
2羅伯特·雷曼的作品《無題》
主題就是一張白紙,畫布上再畫一張白紙 。與上一張比起來練邊框都沒了 純粹畫一張白紙。
有空補上圖片 技藝那個高超,說不定有人會以為 ,一張什麼都沒畫的紙 就能拍人民幣九千萬。人傻錢多,天價藝術品都是有錢人洗錢的工具。
延伸 這幅畫為什麼值一點二億這幅空白畫為何價值1.2億?
話說黑板的作者 Cy Twombly 會不會畫一張什麼都沒畫的黑板呢?
3 蒙特里安的格子
這個大家都見過,也看過
想起了一個故事,講的是徒弟向師傅學畫畫,覺得自己畫的很好很好了,想要挑戰師傅的地位。於是就各畫一幅畫來讓眾人看,比賽那天很多人來看,兩幅畫架畫都用紅布蓋著 ,都想看個熱鬧。徒弟先把紅布取下,畫的是花,一會飛來一群蜜蜂 ,都想來采蜜 ,眾人都說神了,神了。徒弟架不住誇,伸手向師傅的畫上把紅布掀開,掀了兩次沒掀,仔細一看,原來師傅畫的就是一塊紅布。
-----------
寫的又臭又長 我最喜歡這幅黑板畫。出自名人大家之手,內涵豐富。寫著倒數公式;又畫莊子曰一日之錘 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東西方的文化經有如此的重疊,東方古人數千年的思想又經過西方數學的驗證。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值得每一位深思。如果有賣原畫。請聯繫我。
王朔說過:能看得出更深的東西你就看,看不出更深的東西,起碼也能讓你樂一樂。
但藝術類問題下總有那麼一群人喜歡擺出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陶醉模樣。面對理工類的討論,他們堅持我不懂,我就不瞎逼逼免得鬧笑話;面對人文社科類的討論,這群人就活躍起來了:我雖然不懂,但是我也可以瞎逼逼上幾句啊!真正懂的人還不能覺得他們無知,否則就給你打上裝逼、秀優越的烙印。
很多時候並不是藝術家想要站在某些人的對立面,而是某些人無法忍受自己喜歡的東西被人批判,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被人讚揚,這些人把這種行為統稱為——裝逼。其實我懂了,我要說不懂,你們都會說我不懂藝術。
突然之間覺得自己的才華被埋沒了。
不知羞恥的說我實在看不出來這幅畫有什麼美感。
個人認為沒啥深度,就算能流傳200年也只會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沒有誰規定對當代藝術不能有一點批判的聲音吧。在我看來很多天價藝術品不過是用紙很大並且是用油畫畫出來的而已。
補充:很多人評論用油畫畫出黑板效果什麼的,然而在藝術里寫實的技法實在是已經被玩爛了,一個優秀的美院學生畫出跟照片一樣的作品並不稀奇,甚至非專業人士玩超寫實的也不在少數。中世紀畫家要畫出一塊真實的黑板流傳至今沒問題,現在就不行了。
1 這一系列作品並不是畫於黑板上,而是油畫布或紙上,使用工業顏料和油畫棒。
2 這一系列作品創作於60年代末70年代初,早就是經典了,不存在炒作。
3 中國的美術館和畫廊展出大師級作品尤其是20世紀大師作品的機會非常少,收藏也很少。美術教育基本為零。
4 大國之中,像中國這樣的美術荒漠絕無僅有。美國,日本幾乎所有的大學都不遺餘力收藏曆代大師的原作。歐洲不說了。所以,不知道,不了解,不奇怪。
5 藝術可以培養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這也是我們社會不提倡的。
這個真心讓我想起大宅門裡面七老爺去當鋪當了一泡屎的故事
嗯,我就是不懂藝術,摺疊我吧!
那我打賭梵高畫過的破靴子能拍一千萬!舉個栗子 梅蘭芳如果出一本回憶錄之類的書會很值錢,因為他在京劇的發展中地位非凡,見證甚至某種程度推動了歷史發展。如果范冰冰出本回憶錄也會很值錢,因為她有粉絲。但這兩本書一個會載入史冊,甚至以後有學生寫論文都會引用,但范冰冰如果不紅了 他的書就一毛不值。
同理還有魯迅和郭敬明。魯迅刻早的書桌可以成為一個博物館或者紀念館,郭敬明的義大利定製書桌不會因為他的郭敬明的而有另外的價值。那個畫家有的正好是藝術史上的地位。
比如朱元璋當了皇帝他用過的所有東西都會很值錢 。那副畫也一樣 如果是畫家成名之後的 哪怕他史無前例的放個空白畫框都會價值驚人。如果是讓他成名的那幅代表作,估計可以拍天價。比如說 如果下次蘇富比拍朱元璋起義時用過的木棍 想必也是天文數字。
藝術史是一個複雜的生成機制,同一時期會有很多藝術家存在,如果有個藝術家他的藝術語言影響了藝術史發展方向,比如塞尚,那就不止是值錢的問題了,他和他的作品會名垂千古,以後只要有人要學習這門學科,他就無法避開這個名字和他的作品。
當代藝術確實不那麼容易欣賞,因為前衛藝術與大眾藝術是兩套完全不同的視覺機制,太多的人被庸俗的大眾藝術洗腦(詳見於正出品)。而現當代的抽象藝術需要獨立思考的能力,品味出眾的審美能力,這是需要系統的藝術史閱讀和藝術理論積累才能得到的。
如果有人願意看,我就從專業角度分析這副畫的藝術價值。。
除了少數人,諸位回答問題的有自己作畫的經歷嗎?有自己的畫作拍賣出高價的嗎?有高價拍過別人的畫作嗎?
如果你有做過,而且是個有一定修養的人,你對作品的解讀,絕對不是現在這樣。如果你連自己畫一幅畫的能力都沒有,系統的美術史都沒有學習過,寫篇藝術評論都不曉得如何下筆,對抽象的東西嗤之以鼻,你欣賞畫作的水平還停留在具象這個層面,對不起,你或許不應該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你本身還沒有到達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的這個水平,強行裝備,只會讓人笑掉大牙,去補充下人類歷史上美術發展的規律,比張口就噴來得實在。
我對歷史上所有的藝術家都持有一顆敬畏之心,這些人的思想深度,已經達到極高的程度,一般人能夠過好一生就已經不錯,何必奢談藝術呢,當然我知道人有錢之後都會買幾幅畫掛在牆上,但這根藝術沒有什麼關係。
謝謝,沒人邀,我來發張圖。千方百計找到這一張圖,大家可以對比下看,有時候看畫,需要一定的角度。
馮驥才有本小說,叫做《三寸金蓮》,書裡面的幾位愛蓮居士,把裹小腳這種事發展到了藝術,甚至國粹的荒謬高度,當然我們現在知道這就是扯淡。
同樣的道理,這種荒謬的現代藝術作品,以及所謂的解讀也不過是一群小圈子人士為了鞏固自己的圈子而發展出一種貌似高深,實則只是為了維持自己的圈子的排他性,把持某方面的話語權,進而獲得更多利益的荒謬體系,圈子人士為了維持自己的利益而紛紛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這種事情很常見,比如紅酒圈,沒有哪個品酒家能夠通過雙盲測試分辨出拉菲是82年的還是93年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寫出無數文章,用華麗的詞藻到處招搖撞騙。
當然,具體的這件事,只有倆詞:洗錢,炒作。
那年我來到神秘古老的東方....生了一場病....
Dont worry, be happy.
謝邀
我實名反對一些不具備專業的藝術鑒賞能力的知友張嘴就說這次拍賣是洗錢啪啦啪啦的。
圖樣圖森破。
要知道,藝術品的價值,大約包含幾個方面,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經濟價值(收藏價值),等等。這其中,藝術價值是最難以理解的。根據法國抽象派文藝理論家丹裘.法克的觀點,藝術作品是一種社會現象,藝術作品屬於藝術家全部作品的總體,屬於其所代表的藝術流派(宗派),屬於他周圍與其趣味一致的社會。一件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在於其再現種族、環境和時代特徵的程度及效果(特徵的重要程度;特徵的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
彼之蜜餞,吾之毒藥。對於抽象藝術不了解或者無感的人,自然根本無法理解其中的精妙,那種觸及心靈的震撼和視覺衝擊。
只要你仔細的品讀這幅畫,深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之中,你就會發現:
這確實就是他媽的洗錢!!!!
我不懂藝術,但我懂經濟。我只說一句。藝術品投資在西方可以完美規避遺產稅,外匯管制等全部主流資本管制手段,是西方國家甚至中國最重要的避稅手段之一。
給你們個新聞自己感受去:http://money.163.com/15/0226/08/AJC9SLLD00253G87.html
我確定我是個俗人,不懂藝術;不過如果這就叫藝術,我也不想懂。
評價就是 - 繪畫已死。
曾經的繪畫是可以通過觀賞畫面來體會其內涵和情感。
現在的繪畫作品必須經過拜讀各種評(經)論(紀)家(人)的文字敘述才能知道其含義,而且基本不需要觀看其畫面。
這些作品給我造成的困惑在於,它們因為拍賣出了天價,或者已經在西方具有了莫大的名聲,所以我們看著它能分析得頭頭是道,從藝術到歷史到文化洋洋洒洒能打幾千個字。
但假使它就是個籍籍無名的畫家的作品,它就那麼扔在你面前,你盯著它看半個小時,心裡還能湧出那麼多震撼嗎?
藝術品的價值不是它本身的價值
是背後的人與利益關係的博弈,藝術就是個載體
馬雲的畫拍賣完大家就明白了
再不明白,你就想想,你從梵高的畫裡面看到了什麼?是不是似懂非懂的?我說的對不對?
就算說畫里有價值,那複製品差在哪?稀缺的還是個名聲,不是藝術性
另外,不認為畫貴有問題,離譜不離譜又是另外的事。情懷這東西本來就值錢,如果不值錢,也沒有足夠的炒作空間。推薦閱讀:
※怎樣的素描線條才是好線條?
※哪些話可以惹火畫家?
※我每次畫畫的時候,畫的很慢,但是很細緻。但是我認為畫畫要豪放一點,每次豪放的時候,就畫的很醜。怎麼辦?
※誰知道這幅畫叫什麼名字?
※有哪些適合家裡掛的畫 在哪買 宜家裡的畫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