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冤》中「亢旱三年」的誓願?

《竇娥冤》中「亢旱三年」的誓願會導致百姓的生活不堪,同樣身為底層的竇娥為了洗清自己的冤屈而許下這樣的誓願,這該如何理解?


「做什麼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六月飛雪,亢旱三年,竇娥的幾樁誓願是有故事原型的,而且天災是政治不清明的表現,這種觀念在古代深入人心。另外,三樁願用在此處是種文學手法,非要落實了去解就沒意思了。
不過除了這些,竇娥臨終為什麼發出這三樁誓願還是值得一說的。
竇娥是最底層的讀書人家的女兒,賣到普通市民家中當童養媳。端雲和竇娥兩個名字是一個標誌,這個姑娘過的是市民階層的日子,卻會表現出一些士人氣質——就是在蔡婆等人可能會選擇變通的一些事情上,她會表現得寧折不彎。但另一方面,竇娥的知識水平並不高,而社會經驗幾乎是零。也就是說,她的三觀不是來自儒學修養,也不是來自生活閱歷,而只是本性善良加上接受了一些流行的忠孝節義的道德觀和因果報應的觀念而已。
比較蔡婆和竇娥婆媳倆的行為就能看出來,蔡婆的人生哲學是惹不起就躲,忍下來湊合過。但竇娥不一樣,張驢兒逼婚,她嚴辭拒絕,不僅僅是因為張驢兒猥瑣,更是因為她打從心底認為寡婦再嫁是不道德的(不是祥林嫂捐門檻那種),所以她才會對婆婆的半推半就百般嘲諷。
沒有比竇娥的命運更慘的,被父親賣給別人當童養媳,年紀輕輕又守了寡且沒有子女,這樣的生活在當時可以說沒有任何的希望可言,支撐她活下去的就是她認可的這套觀念。「我將這婆伺養,我將這服孝守,我言詞須應口」,她堅信好人有好報,只要自己好好生活,至少能換份來世的幸福。
平靜的生活因為張驢兒父子的介入被打破,一碗羊肚湯更是將竇娥逼上絕境。張驢兒借陷害她下毒,目的只不過是為逼婚,竇娥卻堅持打官司理論。因為在她看來有理走遍天下,自己是清白的王法就一定能還自己清白。
單純的想像遇上的一場殘酷的屈打成招。「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換到別人手中,竇娥恨的是作惡害人的張驢兒和草菅人命的桃杌,那麼下面的情節應該是她在法場上發誓「化成厲鬼也不放過你們」,第四折由厲鬼來複仇。但若真的如此,那麼「臨終三願」的一折不會是中國戲劇史上最具光彩的一筆。
「竇娥冤」的對象不僅僅是那麼一兩個壞人。竇娥在這場官司里,不僅是沒了姓命,更是一直以來支撐她的三觀被顛覆了。「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道德成了笑話,規則全是謊言,你以為天道有常,看到的卻是這麼一個黑白顛倒的人間,到底是哪裡出了錯?
「感天動地竇娥冤」,竇娥臨終發願,針對的不是一個人一件事,也不僅僅是「覆盆不照太陽暉」的吏治,不是在向哪個人群復仇,她是在追問整個世界。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都是正常的世界中很難發生的事情,你說它們不可能發生,可為什麼同樣荒謬的事情就在人間一次次上演?竇娥要的,是天道尚存的一個證明。這種追問,可以上溯至屈原司馬遷。元代士人沉淪市井,這份精神氣質卻仍在延續。


可能是對權威的服從深入骨髓吧。
要知道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什麼眾生平等,什麼天賦人權,什麼社會效益最大化,什麼帕累托最優解都是扯淡。只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類的偽「忠孝禮義」。
作為手無寸鐵的弱女子,竇娥在蒙冤的時候能幹嘛?除了概率比中綵排還低的欽差剛好路過圍觀了一下覺得卧槽事有蹊蹺發回重審之外,什麼都不可能。九品芝麻官?燕子李三?還是……算了吧……
所以壞人得誅最可能的手段大約就是幫派衝突了,不管是同級別相爭身死,或者更高級別爭鬥後的肅清,每日清香三柱看看有沒有浩蕩的皇恩來剷除這些敗類(皇上錯了啊?臣子死諫唄,拿頭去撞地板,你不聽我死給你看,或者把皇上的老母請出來……)。
既然壞人懲不了,那就只好欺負跟自己一樣柔弱不會反抗的了,把氣撒在不會還手的地方。不僅在《竇娥冤》中,你在無數的鬼怪故事中也都能看到這個邏輯,慘死的鬼魂不去報復那些戕害自己的惡人,只敢欺負書生之類的平民百姓,大約也是因為自身的懦弱吧。而憑什麼鬼一定比人厲害,不是鬼怕人而是人應該怕鬼我至今也沒想明白……草泥馬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是暴強的么,天都要勝了還怕那些沒有物質形態的鬼=。=
所以,時代所致。換做你在哪個時代,你也會覺得他們做官的有神靈庇護,你做鬼了也奈何不了他們,又不甘心這樣死去,只好發些亂七八糟的誓言來排解心中的鬱積。大概,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就跟自己冤屈得雪的概率一樣,無限趨近於零吧……


劇中竇娥就說了,今天才看到。
她為三樁誓願作出過聲明,
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願,委實的冤情不淺,若沒些兒靈聖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


在古代異常的天象是政事失和的表徵,只有革除弊政,才能消弭天災。
從關漢卿的各種劇作的創作來看,元代好像是個社會黑暗,世道不平的時代。是想借這驚天動地的描寫喚醒世人良知催促世人為公平合理的社會而抗爭吧。
唔,等下去問問學歷史的人。


如果從文學理論敘事結構來說的話。

可能性,即竇娥父親科考將竇娥與蔡婆婆做童養媳抵債務,將竇娥從與父親相依為命的穩定狀態拋入不穩定狀態之中,為之後的竇娥一系列不幸埋下種子。

變為現實,竇娥在經歷喪夫,張驢兒夫子強佔婆媳,張驢兒設計殺害蔡婆婆未遂導致殺父嫁禍與竇娥,竇娥不忍蔡婆婆受刑,太守枉斷命案。這些事件使竇娥的悲劇變成了現實。

取得結果,竇娥這裡取得的結果是雙重的,一方面她一次次反抗失敗直至死亡。一方面她的三樁誓願得以應驗,以及冤魂顯靈父親最後為自己的平反。雖然看起來虛幻但是從古典敘事角度是完全能理解的。這樣子這一個行動序列就有了雙重意義,一個揭露社會黑暗,表現人生的悲劇,一個宣揚道德懲戒,和歌頌反抗勝利的正劇。

我bb這麼多就是想說明,三樁誓願的一個合理性和必要性。假設沒有這三樁誓願竇娥冤取得的將是一個否定結果的新平衡,失去戲劇表現藝術的張力和豐富的社會內涵。

至於三樁誓願為什麼如此重,請思考如何理解趙氏孤兒和竇娥冤視作大悲劇。


竇娥冤取材於漢朝東海孝婦的故事。
婆婆想讓她改嫁,可是她說要照顧婆婆。萬般無奈。婆婆自殺了。小姑子認為是孝婦所為,遂告到官府。最後被判死刑。

你看這裡面,誰為孝婦說話辯白了?
所以我死了,詛咒下沒關係吧?三年又不是永遠。。。


推薦閱讀:

元雜劇和現代的京劇、豫劇等有何區別?
竇娥冤是不是悲劇?
有哪些沒入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但你認為是漂亮的詩詞或句子?(沒有入選過那些XX幾百首選本的好詩詞)
比較三篇[天凈沙]小令,作品的優劣原因是什麼?

TAG:元曲 | 劇情探討 | 元雜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