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斯坦國家都是一種什麼關係?他們是一家人嘛?

請問有什麼歷史淵源呢?


梵語里中國叫秦尼斯坦(Cinisthana)。
土耳其語希臘叫伊奧尼斯坦(Yunanistan)。
理論上任何國名、地區名後面都可以帶一個「斯坦」,跟該國/地區的民族宗教無關。
甚至再小的地方都可以以「斯坦」為後綴,如薔薇園波斯語為Golestan,波斯詩人薩迪的《古麗斯坦》即是此意,其中Gol(中古讀法是Gul)廣義為「花」,狹義為「薔薇、玫瑰」。

---------------嚴肅答題的分割線----------------------
準確地說,-stan/-sthana是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不是閃米特語族的阿拉伯語,也不是源於突厥語族)中表示國名、地名的後綴,詞源是原始印歐語的 *steh?- (to stand),與英語里的stand,stay,state同源,也就是」所站立的地方「之意。
由於波斯語對突厥語、亞美尼亞語強大的影響,因此中東、中亞、南亞地名中帶」斯坦「 的多。
PS:至於」秦「,可以參見鄭張尚芳先生的文章,這兒也有一點私貨: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2177264/answer/55687997?


我來幫題主科普下中亞五國,下文均為轉載

形而上的憂傷:中亞的故事

  中亞基本就是五個斯坦,相應的五個大的民族,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當然還有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東干、朝鮮等等。


  順便提一下,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以及不安定因素,中亞五國的官方民族論證上,是沒有畏兀兒的,畏族主要被劃分為烏茲別克族。
  先來將這五個大的民族簡單的區分一下。
  一個最大的分類是,可以將五個民族劃分為兩堆,一堆為塔吉克,一堆是其他四個。

  理由如下:塔吉克是中亞最古老的原住民,種族上位純正的高加索白人,語言為東伊朗語族,與伊朗、阿富汗人的主體民族接近,宗教是伊斯蘭什葉派。也就是跟伊朗一樣,與大多數的阿拉伯國家是不一樣的。基於此,塔吉克人與其他四族通婚率很低。
  而其他四個,大抵可以歸到「突厥」一類中去,因為都說突厥語。
  但這四個,又可以分為兩堆,哈薩克、土庫曼和烏茲別克都算真正的突厥,當然這個真正也是相對的,至少父系確實是來自我國北方草原的突厥,與當地的吐火羅人、塞人混血而來的。
  而吉爾吉斯人呢,父系來自俄羅斯北方,具體什麼河流我也就忘了,我也就不百度了,就是往北冰洋流的什麼額雇**河吧,古名堅昆,南下之後,改變了自己的信仰與語言,於是也就說突厥語了。
  這四個都是黃白混血,但是混的程度不同,白的越多,證明吐火羅和塞族的血統越多。
  因為吐火羅和塞人屬於原始中亞人,主要居住在中亞南部的綠洲中,北邊依舊是放牧的草原。所以綠洲的後代居民,勢必白的成分多得多,這部分即烏茲別克人。
  而其他三個,則是蒙古血統較多,在中亞民族中,包括我國,蒙古人是認可哈薩克人是自己兄弟的,只是認為他們是突厥化的蒙古,但是哈薩克人不認同蒙古,呵呵,有點意思。說到突厥化的蒙古,自然還有蒙古化的突厥,那就是圖瓦人,我國是算到蒙古族裡的,但是他們習俗宗教與蒙古人一樣,語言是突厥語,另外還有個蒙古化的畏兀兒,也就是我國的裕固族,稱為黃畏兀兒,他們是畏兀兒血統,但習俗蒙古化,語言還是古回鶻語,人因為在甘肅,沒有白的原住民來混血,自然也就跟咱們一模一樣的長相。
  現在來講各民族之間的嫌隙和齟齬,雖然泛突厥和泛伊斯蘭的時候,貌似很親密,其實千百年來的仇恨豈是那麼簡單的一笑泯恩仇?
 中亞各民族的矛盾,主要為如下幾對:
  體現在內部:
  1,南吉爾吉斯與北吉爾吉斯人的矛盾
  2,東烏茲別克與西烏茲別克人的矛盾
  3,哈薩克大中小三個玉茲之間的競爭
  4,南塔吉克與北塔吉克族之間的矛盾
  依矛盾激烈度輕重排行,3為最輕,1、4較重,2居中
  體現在民族間
  1,烏茲別克族與吉爾吉斯族 水火不容
  2,塔吉克族與烏茲別克族 水火不容
  3,東烏茲別克人最受其他四族的歧視
 先來按照大往小敘述,先講民族間的矛盾
  1,塔吉克族與烏孜別克族
  首先來說宗教,這一片基本上都是伊斯蘭的天下,但是細分開,還是三塊,一是中亞的突厥伊斯蘭、二是南亞的巴基斯坦、北印度伊斯蘭,三是伊朗、阿富汗的伊斯蘭
  而塔吉克人恰恰分布在東伊朗、阿富汗北部及塔吉克這片,與其他兩個伊斯蘭是不同的文明,這點除了地緣外,還有歷史原因,曾經都是阿拉伯倭馬王朝阿拔斯朝的東方行省。
  只是宗教民族原因,自然咱們冷冷清清不相往來就是,關鍵的火藥桶,被老毛子暗算了一腳。
  撒爾馬罕和布哈拉是兩個中亞的歷史名城,也是宗教歷史聖城之二,以塔吉克人居多。歷史上的塔吉克人伊斯馬伊爾曾經創立了著名的薩曼王朝,首都即是布哈拉、陪都撒爾馬罕。1924年,蘇聯把這兩個城市給劃給了烏茲別克。本來兩個民族之間就有隔閡,結果這下更成了火藥桶。之前在蘇聯的高壓下,一直高唱幾十個民族幾十個花,都是蘇維埃一家,現在分家了,自然矛盾就出來了。
  收回聖地,在解體後,所有的塔吉克人都有這樣的呼聲,包括在阿富汗和伊朗的全世界的塔吉克人,第一個呼籲此口號的,倒不是塔吉克,而是阿富汗著名的塔吉克族將軍,反蘇英雄馬蘇德。他說:我一定要到撒爾馬罕做乃麻茲。
  塔吉克人占阿富汗總人口的25%。占塔吉克人口的65%。
  塔吉克人跟烏茲別克人的心結一直是解不開的,在近世,烏茲別克人建立了浩罕王朝,統治了中亞這一地區,與我國西域隔著蔥嶺隔山而居。於是被侮辱和被損害的塔吉克人一直認為對塔吉克人政治權利的剝奪、人口的減少、民族文化的倒退以及地域的四分五裂,都歸咎於烏茲別克人。在這二十年的報紙媒體的口水仗中,塔吉克人都把烏茲別克人稱之為「外來人」、「鄉巴佬」、「邋遢鬼」。
  1999年,烏茲別克舉辦紀念阿維斯塔問世2800年的活動,更是讓與伊朗同源的塔吉克人憤怒到了極點,國家級的報紙在頭版登出《阿斯維塔,究竟哪個民族的遺產?》猛烈抨擊無恥的烏茲別克人搶奪塔吉克人的民族文化。文中說:3500年前的先知叫啥忘了寫的著作,跟你們16世紀才從中國來的游牧人有個屁關係?
  總之,塔吉克人與烏茲別克人現在是民間關係很不好。
  好,這段介紹完畢。
  開講第二個:
  2。烏茲別克人與吉爾吉斯人
  我們相當多的一部分朋友,肯定是因為去年的吉爾吉斯暴亂,才赫然發現,喲,原來吉爾吉斯人跟咱們也差不了多少嘛,一直以為很多人對吉爾吉斯的印象,是畏兀兒的模樣。呵呵。其實錯了,吉爾吉斯現在基本是蒙古人的長相。
  中亞五個民族中,論信仰伊斯蘭的虔誠度排行,哈薩克、土庫曼、吉爾吉斯已經非常淡薄了,舉個例子,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是吃豬肉吃豬油的,在蘇聯期間,也有養豬的牧場。
  但是塔吉克人和烏茲別克人就要信仰嚴重的多。當然這兩個國家內部也分輕重,費爾干那盆地的南塔吉克人與東烏茲別克人,要比北塔和西烏虔誠得多。北塔認為共產主義世俗化要更好點,而南塔則是要恢復暢興伊斯蘭社會。所以塔吉克才會一直陷入內戰中這麼多年。
  費爾干那盆地的烏茲別克人呢,與我國的畏兀兒人,非常相似。呵呵。
  經常看書的人,該知道蔥嶺以西那邊就是費爾干那盆地,是片綠洲,有兩條很著名的河流,因為是直接打字,我就不百度是啥河了,河名忘了,汗。
  綠洲地區自然人口稠密,代表性的地區,就是安集延。
  蔥嶺以東呢,就是咱們的地盤,咱們這邊,在滿清一直到民國,對這片區域有個稱呼,叫六城地區,後來又加了一城。叫七城地區,也就是:庫車、阿克蘇、烏什、莎車、和闐、喀什、英吉沙。大家看民國南京誰寫的進新疆遊記,以及老毛子的著作,經常會提到七城地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南疆地區。
  簡單介紹下畏兀兒的分類,畏兀兒主要有三大族系,民族的劃分都是蘇聯搞出來的,其實沒有蘇聯這套理論方法之前,大家都是部落啊、雲貴那就是寨子之類的,根本互相之間沒有什麼認同感。
  畏兀兒也是一樣,要不是咱們偉大的黨給他們分門別類了,畏兀兒其實完全是三個加半個民族,甚至在民國的時候,也是如此。
  畏兀兒的民係為塔蘭奇人、吐魯番(哈密)人、喀什噶爾人,外加一個模稜難可的薩爾特人。
  塔蘭奇人分布在北疆的伊犁河谷,最早的一批是准格爾蒙古人搶來的奴隸,後來的一批是康熙乾隆年間,平定了准格爾,大片的北疆土地荒蕪,於是從南疆調了一部分的貧苦的牧民來到伊犁墾荒。因為屬於農奴部曲性質,200多年過去,早形成了與喀什噶爾人完全不同的民族性格。老毛子的著作說,這些塔蘭奇人比較木訥,長期的巨大的勞動量讓他們的目光思維遲鈍。為人樸實。
  而喀什噶爾人,則被老毛子形容為狡詐遊手好閒不講信義婚姻觀念淡薄……反正就是很不堪的一個民族性格了。
  以上兩者,都是吐火羅塞人血統比較多的,長相上也就是咱們印象里的長相,但是吐魯番人則是蒙古血統較多的,長相上更接近黃種人。
  如果按照以前稱呼民族的「生」「熟」來說,吐魯番哈密人就是「熟畏兀兒」,除了靠近漢地外,一直的行政區劃也是原因,別看現在新疆是一個政區,但在清朝,阿勒泰地區,歸烏里雅蘇台定邊左副將軍屬下的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 哈密、巴里坤、烏魯木齊地區劃歸甘肅布政司轄。剩下的才歸四大將軍府的伊犁將軍府管轄。
  這下明白了吧?吐魯番哈密一直是歸甘肅管的。一直到現在,東疆的畏兀兒都是比較擁護中央政權的。
  最後說一下薩爾特人,薩爾特的意思,本身是商人的意思,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商人?開店的,一開店自然就是居住的城市居民了,於是草原的游牧民族就把定居的叫做薩爾特人,這個稱呼有點類似於猶太人的定義,並不是某個血統才能叫薩爾特,只要你定居了,你就是薩爾特,塔吉克人是原住民,於是後來的烏茲別克人叫他們薩爾特,後來的哈薩克人再南遷的時候,看見原先的烏茲別克人是「當地居民」了,於是又稱烏人是薩爾特。當然最後一批的哈薩克人,就是終結了。再沒新的南遷民族稱呼他們薩爾特了。
  在老毛子的著作中,或者西域自己這些民族稱呼中,喀什噶爾人某種意義上是等同於薩爾特人的,但是外面的浩罕人——烏茲別克人呢,被吉爾吉斯和哈薩克人也一樣稱呼為薩爾特人。
  大家可能恍然大悟了,原來按地域可以分成:安集延人和喀什噶爾人,但是實際上別人都叫他們薩爾特人!
  雖然現在我們的課本,包括史書,甚至烏族和畏兀兒自己,都強調兩者祖先不同,族源不同。但那只是研究和考古,蘇聯期間,畏兀兒人被劃分成烏人,一部分按照教科書的教育,被培養出了烏族的光榮認同感,當然還有少部分,認為自己是畏兀兒。
  現在很多人說烏族和畏族是雙胞胎民族,是因為他們老是拿喀什噶爾人和安集延人做比較,那等同於拿廣東人跟新加坡人作比較,如果是拿吐魯番人跟西烏茲別克人比呢,差距就比較大了。
  2。烏茲別克人與吉爾吉斯人
  講烏茲別克人怎麼講咱們的畏兀兒講了半天,言歸正傳,還是講烏人和吉人的民族矛盾。
  先來講一個至今流傳在費爾干那盆地的關於「麥子」的故事,烏族16世界起開始定居在平原,後來南下的吉爾吉斯人居住在山上以及半山腰。
  兩個不相識的人相遇,就說一句「麥子」作為接頭暗號,類似於韋小寶說的地振高崗一派溪山千古秀。玄機在哪呢,烏族人發音麥子是:布格達衣,吉爾吉斯人發音是:布衣達衣,如果兩個人發音一樣,就是友好的同族人,大家手拉手去上學,如果不一樣,就拔刀刺殺,廝殺個你死我活。這個故事來源於老毛子的《東方全史》,有點讓人震撼。呵呵。主要中亞人都是黃白混血,雖然吉爾吉斯總體上沒有烏族混得白點,但是烏族也有混的黃的,吉族也有混的白一點的,互相不好認。要是一老毛子跟咱們,老遠就看出不是同族人了。
  有時候覺得共產主義在某段時間還是很成功的,當年老毛子真是費盡了心血發展建設這些地區,建工廠,建學校,這些原來受盡欺壓沒有文化的屈辱民族終於站立起來了,他們光榮的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個蘇維埃公民,其次才是一個烏人/吉人/哈人,再其次,這個要分了,很多人當時視安拉為糞土,已經不能算是穆斯林了。
  烏茲別克人在中亞人口最多,也是跨界最廣的一個民族,五國,每個國家都有它,另外阿富汗和咱們也有。
  吉爾吉斯斯坦的西南部,有個州叫奧什州,東邊就是咱們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北邊是烏茲別克。這個州呢,吉爾吉斯人佔60%,烏茲別克人佔30%,剩下的就是老毛子和其他的咯。
  我之前說了,東烏人,由於各種歷史原因,當然其自身也有問題,一直是落後愚昧狡詐的代名詞,所以吉爾吉斯人很看不上這些人,雙方一有個小問題,立馬就會演變成械鬥,大家可以去百度奧什衝突,幾十年來發生了無數起,去年的吉爾吉斯衝突,也是兩族之間的衝突。
  雙方慘烈到什麼程度呢,把對方殺了,頭掛在電線杆上,屍體掛在肉鋪的吊鉤上……而且電視台還播出這樣的畫面。1990年,雙方就死了1000多人。
  現在的奧什州中,種族隔離,各自有自己民族的學校、清真寺、商店,互不來往,當然在整個吉爾吉斯,歧視烏族的風潮根深蒂固,大量的烏族返回烏國,但是就像去年咱們看到的,烏國也不是個東西,居然封鎖邊境,不讓同族難民回國,很讓我們這些看客都寒心。
  唉。主要烏國的日子也不好過啊,中亞五國,最窮的是塔吉克,倒數第二就是烏茲別克了。它拿什麼養活難民呢,也怕引起自己本國的社會動蕩。
  好,終於把吉烏的矛盾講完了。
  今天就到這兒好了,大家可以看看咱們的西域邊疆。

  也能看出門道的,真正的喀什中心地區是不與外國接壤的,呵呵。雖然我們提到喀什覺得很西了,外面還有個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包裹著,柯爾克孜是咱們的說法,其實就是吉爾吉斯這個民族。
  而喀什地區的最南邊,與克什米爾接壤的,是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反正就是不讓你與外面串聯。
  前段時間,中塔之間的勘界,塔方實際控制下的1158平方公里土地劃歸我國,論壇上頓時憤憤和JY都起來罵政府賣國。以前中國是跟強勁的老毛子做鄰居,一分好處討不到,一百多年前,沙俄侵入西域,逼迫滿清政府簽下不平等條約《伊犁條約》,強行從我國掠奪了伊犁河下游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其中包括惠遠及周邊八城,從此西域首府被迫東遷到近千公里外的迪化。
   當初左忠棠收復西域時,惠遠及周邊八城均被老毛子佔領了,中國在外交上做了很大努力,負責談判的是曾國蕃的兒子曾記澤,最後賠了400萬盧布,又拿了幾倍的領土去換現在的伊犁地區回來。
  要從別人嘴裡挖出來,要不是換了這批小民族們,還真是吐不出來。
  咱們有民族情緒,人家就沒有嗎?
  中蘇交惡後中國地圖開始主張烏宗圖什河源區主權,2002年中吉劃界勘定後,此處中吉三七開,吉爾吉斯斯坦將爭議區的一部分交還中方,中國不再主張剩餘爭議區的主權。
  因為這件事,吉爾吉斯斯坦從2002年5月伊始,各地民眾開始大規模遊行抗議,有點類似咱們的54運動,說政府賣國,簽訂喪權辱國的協議,至5月22日,吉爾吉斯斯坦政府被迫總辭職。5月30日,新總理阿卡耶夫就任,老百姓還是不買賬,反對派利用民眾情緒繼續煽動,最後還是阿卡耶夫動用軍隊,對最高立法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明其中的利害關係,才讓這項協議得以通過。我國暗中也給了不少援助這件事國內基本沒有報道。
  為什麼發不出來,不知道敏感詞是什麼。只能一點點嘗試發
  所以現在的小白免,在西北的堪界中,基本是把別人已經吃掉的給挖出來,實在還是很不容易的。
  中亞的九十年代,基本有老毛子做冤大頭,輪不到我國威脅論,現在批老毛子批累了,開始輪到咱們了。
  比如哈薩克,對於我國的一些舉動,民生反應很強烈。
  比如伊犁河的上游建立水壩、比如額爾齊斯河的南水北調,比如中國公司進入哈薩克的礦產開發,於是哈薩克人覺得老白免實在太壞了,比老毛子壞多了。呵呵。
  在塔吉克,北塔的部分地區,甚至開始懷念蘇聯期間,要求獨立出塔吉克,重新成為老毛子的一個州。
  中國現在的西域能夠保持,看地圖,還是以自然山川作為屏障的。尤其南疆。
  老毛子研究我國長城外的邊疆地區(呵呵,這就是本書名),很認真的。
  一個可能性,是將七城地區與中亞那邊合併,而減少中國這邊的領土。老毛子摻沙子的功夫一流,不過也幹了幾件蠢事。
  一是北哈薩克的18萬領土,一個克里木半島,一個劃給哈薩克,一個劃給烏克蘭。
  本來是用來摻沙子的,讓哈薩克的俄羅斯人口得以多數,結果一解體,全部丟了。

   對中亞有興趣的,推薦幾本架空歷史小說吧
  《回首東顧》、《華夏立國傳》、《強兵》。很有意思。小說里的中國,把那些地方經營的很好,也免於伊斯蘭的荼毒。
  《北唐》也不錯,可惜太監了。中亞的歷史比較模糊,研究最多的還是老毛子。也多虧了老毛子,才將他們有了現代意義上的民族意識,而民族意識是需要培養的,一旦形成,則難以改變。
  古代中亞史實在是筆糊塗賬,我看了很多書,也沒搞清楚烏古斯、突厥蠻、匈奴、烏孫、月氏這些亂七八糟的關係,這個大家也不要覺得奇怪,就跟咱們的東北高句麗一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反正鮮卑扶余高句麗渤海契丹這些民族都消失了,後代到底是誰,誰也說不清。
 咱們還是說既成事實,在老毛子進入中亞的時候,中亞土地上,有如下的族群:

  1,吉爾吉斯人(即現在的哈薩克人),分為三個玉茲部落,外加一個「庫拉瑪」人
  2,土爾克明尼亞人(即現在的土庫曼人)
  3,卡拉吉爾吉斯人(即現在的吉爾吉斯人)
  4,布哈拉人、西瓦人、浩罕人,外加克魯恰克人(即現在的烏茲別克人)
  5,塔吉克人
  以上的劃分,來自老毛子的中亞史綱,還有1921年給斯大林的報告書。民間又把4(除掉克魯恰克人)、5叫薩爾特人
  裡面實在是很混亂,尤其1和3,老毛子分不清哈薩克和吉爾吉斯,張冠李戴,把哈薩克叫吉爾吉斯,相應的現在的哈薩克草原,也叫吉爾吉斯草原。把真正的吉爾吉斯,叫卡拉吉爾吉斯。
  只有2和5,是非常有特點的民族,2是單獨的一支「突厥蠻」人的後代,遊離於真正的突厥部落,所以具有獨立的民族性,向東走,就是咱們青海的撒拉族。
  庫拉瑪人是什麼呢,就是仍然說哈薩克語,但是已經認為自己是烏茲別克人的人。(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日佔台灣時,仍然說漢語,但心裡層面已經認可日本的人群)庫拉瑪的意思是混合,這個庫拉瑪後來80%融於烏茲別克人,還有20%左右被劃分成哈薩克人。
  克魯恰克人呢,其實漢譯就是欽察人,世界通史里寫的是欽察,老毛子用克魯恰克,顧名思義,與欽察汗國有關係,其實他們要比17世紀才從俄國葉尼塞河下來的吉爾吉斯人早多了,不過最終他們同化了吉爾吉斯人的語言,卻被老毛子一腳給踢到吉爾吉斯族裡去了。
  只是在語言學上,還留個痕迹,那就是吉爾吉斯族(柯爾克孜)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東匈語支克普恰克語組。
  上面講的1,2,3,4,5,都是老毛子統計人口時,設的名稱。後來老毛子一算計,真是太亂了,給整合整合吧,於是老毛子坐在莫斯科的辦公室里,就給編排了。
  布哈拉人?浩罕人?希瓦人?(希瓦就是花剌子模人吶,老毛子叫希瓦),也不管他們之前打過仗,是仇人(布哈拉國(老毛子的傀儡)滅了浩罕國),你們統統叫烏茲別克人吧!!
  什麼?還有個雜種庫拉瑪人?看你們大部分願意做烏茲別克,得,戶口本上,你們也叫烏茲別克人吧!
  克普恰克人,你們跟吉爾吉斯人一起跟烏茲別克人作戰,結成了兄弟友誼,乾脆你們全叫 吉爾吉斯人算了,看你們說話也差不多。
  於是最終,5個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形成了。
 今天晚上,咱們來講講哈薩克三個玉茲之間的關係。

  哈薩克有三個玉茲,玉茲是地區或者部分的意思,可以理解為三個部落,這三個部落基本在歷史上是獨立發展的,根據老毛子的中亞史綱研究,中小玉茲聯繫比較緊密,歷史上關係較好,大玉茲則比較獨立,一人獨干。
  人口分布,中玉茲最多,大玉茲主要佔據哈薩克的東南片,代表城市阿拉木圖,中玉茲主要佔據北部和東部,小玉茲則在整個哈薩克的西邊。實力最強的是中玉茲。
  跑到咱們中國的哈族呢,基本也是中玉茲為主,少量大玉茲,沒有小玉茲,因為實在太遠了。
  草原上自然就是牧場牛羊財產女人的爭奪,大家雖然都屬於哈薩克,但還是為了利益相爭,斗過好多回。自己小打小鬧,沒想到准格爾蒙古從東邊的新疆來了,哈薩克人傻眼了,自己這麼來回打,簡直就是小孩子過家家,蒙古人才是真的狠。於是大玉茲和中玉茲的大部,都成了准格爾的部眾。大量的大中玉茲的哈薩克人逃亡到西邊的小玉茲,於是小玉茲為了對抗准格爾蒙古,只好派使者去聖彼得堡找俄國人幫忙,為了增加自己的籌碼,小玉茲的代表說,我不僅僅是小玉茲,而是大中小三個玉茲的共同代表,老毛子正愁找個理由進中亞呢,一聽這個樂了,行啊,你讓我做宗主國,我就保護你,小玉茲一想,樹大好乘涼,於是1731年,老毛子正式成為小玉茲的宗主國,西部哈薩克成為老毛子的殖民地。
  直白點說,就是小玉茲把大中兩個玉茲給賣了。壓根沒得到大中的同意。然後它自己得到好處了,小玉茲相當於咱們的漢奸,被俄國人所重用,一直到蘇聯到現在,小玉茲都是比較親近俄國人的。說個題外話,老毛子把自己的一部分領土劃給哈薩克,也主要是劃給的小玉茲地區。
  這等於是引狼入室,老毛子開始佔領整個哈薩克地區,其實所謂的暴行,也就是收高額的稅等等,反正就是對殖民地用的那一套,於是本來大中兩個玉茲對小玉茲投靠俄國人就不順心,開始反抗,老毛子是菩薩嗎,當然心狠手辣,你反抗,那就殺你。於是只好往東跑,好心的清政府,於是把他們安排在了阿勒泰地區。
  說白了,哈薩克人與朝鮮族一樣,都是19世紀下半葉才進入我國領土的,屬於外來民族。當然現在俄羅斯都算56朵花之一了,哈薩克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現在大中小三個玉茲之間,主要是爭奪領導人,領導人是來自哪個玉茲,那麼這個玉茲就無上光榮,哈薩克人的鄉黨觀念非常濃厚,而且很赤裸裸的,都不講究正態分布啥的,在蘇聯期間,來自大玉茲的庫納耶夫當了總書記,於是大量啟用大玉茲的同族,並聯合小玉茲,一起打壓中玉茲。
  結果大小兩個自己爭奪,實力相當,最終兩敗俱傷,來自中玉茲的納扎爾巴耶夫揀了個大便宜,當上了哈薩克的第一任總統。
  由於老衲上台了,於是大力發揚中玉茲,最鬧心的就是,首都居然是大玉茲的地盤,於是開始計劃遷都,最終給遷到了阿斯塔納。對外基本都是美其名什麼阿拉木圖太靠東,搬到中部仿效堪培拉和巴西利亞。其實就為了把首都放到自己的地盤上放心。
  現在基本大玉茲已經被踩到腳底下了,在朝中沒有什麼實權的人物,小玉茲呢,因為最先被老毛子統治,又比較聽話,跟咱東北建國一樣,較早接收工業文明,實力一直很強,人民的素質也較高,值得一提的是,小玉茲哈俄哈得很厲害,60%的小玉茲人,已經不是穆斯林,而是東正教教徒。哈薩克的除了老毛子外的醫生、學者、律師啊之類的職業,都是小玉茲人。當然現在整個哈薩克都在中玉茲化。
  老衲功不可沒。
  說到哈薩哈克斯坦,就得說到哈國有個著名的政策,那就是歡迎全世界的哈薩克人回歸哈薩克,哈薩克承認一切哈薩克族的國籍。這是老衲同志在1992年開全世界哈薩克人大會時的國策。
  然後國內處處刁難老毛子,單位公司都解僱老毛子,小孩子青年給老毛子丟磚頭,老毛子的人身安全都不保,於是老毛子們只好大批量的回家了,蒙古國的哈薩克人趨之若鶩,回歸祖國。因為哈薩克給描畫了很美很好的未來。
  結果,不划算吶,老毛子基本都是高層次的技術人才,回來的都是牧民和二流子。老衲傻眼了,於是後來補了一條,擁有中級職稱以上的,可以補貼,房子車子單位任你挑,牧民嗎,可以來,自謀出路。
  咱們國家的哈薩克人有的躍躍欲試,趁著旅遊的機會去觀摩了下,好多人打了退堂鼓,丫的,阿拉木圖還有什麼阿斯塔那比咱們的烏魯木齊也差的太遠了。
  烏魯木齊當之無愧,中亞的第一繁華城市,那五個斯坦的首都,一個也比不上。
  午休講一段,都是信口開河,隨便講。沒有章法。

  昨晚最後說烏魯木齊是中亞第一繁華城市倒是沒錯,自1991年到2008年,有將近55萬的哈族人迴流到哈薩克,我國的不多,哈方的統計是4萬多人,我國的統計是3000多人。
  這部分哈族人為什麼要去哈薩克呢,主要還是為了孩子上學,下一代的教育,哈薩克實行全程義務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家裡不要出一分錢。我國的哈薩克人主要出國,不是辦的移民,而是旅遊、探親的途徑。這樣,達到了用油雙重國籍的目的。因為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你正式移民了,國家就收回你的土地,而且還可以有個退路,狡兔三窟,兩種準備,總比弔死在一棵樹上強。
  所以很多移民哈國的哈族,把國內的土地租給他人,每隔三年到五年回來一次續續合同。
  但是中國的哈族與哈國的哈族比,存在很多弱勢問題,融入哈國社會困難。從中國移民到哈國的哈薩克族人大多不懂俄語,這使他們難以全面了解哈薩克國家和社會,而且,中國的哈薩克族人在語言、文字上使用的是阿拉伯組合字,對哈國的哈薩克書面語和哈語中大量的俄語借詞難以適從。雖然中國的哈薩克族人與哈國的哈薩克族人同屬一個民族,但由於長期居住在不同的國家中,在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中國的哈薩克族人很難融入哈國社會。同時,外來移民還受到本地哈薩克族人的輕視,他們對移民的體質特徵、教育水平,甚至穿著打扮都頗有微詞。
  這點跟在華日本遺孤以及朝鮮族進入韓國打工的情境很相似,不出國不知道中國人的名聲在外面有多臭,而且是不分民族,好似中國是個大染缸,不管怎樣天性純良的民族性格,一被漢人熏染,就迅速同化成背信棄義狡猾奸詐無禮刁蠻……的人群。
  蒙古國的人有句諺語,那就是遇到漢人要小心,但懂蒙古語的內蒙族人,更壞。在韓國,中國鮮族人是犯罪率最高的人群(當地媒體給宣傳的,事實不太清楚),在哈薩克的中國哈薩克移民一樣,自然有自身的原因,比如欺騙哈國政府的安置費、工作啟動基金後跑回中國一走了之等等。
  當然,這與其他國家對待外國人的政策習慣也有關係,中國一向是把洋大人當做上等貴賓看待的,即便老外做了些作姦犯科的事情,警察媒體包括當事人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生怕驚詫了友邦。但是國外呢,卻是老外一犯事,立馬成篇累牘的宣傳報道。
  比如台巴子、棒子,在中國的行為,實在是很不堪,但是你在媒體上是很少見到負面宣傳的,現在棒子巴子之所以名聲不太好,是因為實在人口太多,生活中見怪不怪了。
  塔塔爾族

  塔塔爾是我國的稱呼,在老毛子那就有對應的共和國,其首府名氣還比較大,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喀山。
  這個共和國在我們的阿爾泰的北邊,俄羅斯聯邦韃靼自治共和國首府,這個無主權的國家,汗,只能這麼稱呼了,老毛子現在的國家,還是要比咱們的自治區自主權大一點的。
  這個韃靼共和國呢,它也跟哈薩克一樣,對全世界的韃靼人敞開懷抱,這個懷抱倒不是可以給俄聯邦的國籍,但是留學確實優先塔塔爾族(韃靼人)。
  我國藉此優惠政策出去的塔塔爾人倒不是很多,但是畏兀兒很多,很多畏兀兒改成了塔塔爾族,騙取那邊的信任,去喀山留學工作。(塔塔爾族外貌比較歐化)
  這有點投機取巧,但是細想開來,也很悲涼和無奈。新疆的各族均在境外有母國,唯獨畏兀兒是個亞細亞孤兒。民考民,最好的也就是新疆大學,民考漢的話,也沒有很大的把握,反倒靠著留學,能夠有更好的機會。
  今晚給大家講講中亞的巴爾幹——費爾干那盆地
  費爾干那在哪裡呢,大家可以去另一個講地緣政治的帖子(作者是:我是最受鄙視的?),裡面對河流山川講的很詳細,有關於中亞的內容。
  簡單的說,中亞也不是什麼不毛之地,北邊的哈薩克自然條件算不得好,除了外伊犁和西邊的裏海附近有農田外,其他是戈壁和荒漠。
  但是南邊就有很多的綠洲,費爾干那盆地就是最著名也最大的一塊。是盆地自然是群山環抱,兩條河流貫穿而過,有點類似咱們的天府之國——四川。好地方,自然能夠養育大量的人口,於是這裡的人口密度也是中亞最大的,安集延州首屈一指,成為人口密度第一大州,冠絕全中亞。
  費爾干那盆地呢,主要生活著三個大的民族:烏茲別克人、吉爾吉斯人和塔吉克人。老毛子當初坐在莫斯科的辦公室中,按照地圖劃界為疆,根本沒有按照天然的地理河流山脊分界,於是埋下了很多隱患。同時也將這三個民族給劃分成了跨界民族。
  大家能夠知道這種劃界亂劃的結果是很讓人頭疼的,滿清也很熟諳這一套,炮製的江南省,到現在都是族群對立嚴重。咱們這還是一個民族還好說,三個不同的且歷史上有隔閡的民族,那就炸開鍋了。
  老毛子你整齊的劃界就算了,還分別給每個國家在他國領土製造一個飛地,飛地的概念是什麼呢,就是天津在河北邯鄲有塊地,歸天津管轄。
  在吉爾吉斯的南部,有塔吉克的沃魯赫;在烏茲別克里,有吉爾吉斯的索赫地區。
  費爾干那盆地是伊斯蘭信仰非常虔誠的地區。無論這裡的哪個民族,包括南吉爾吉斯人(也就是與北吉爾吉斯對立嚴重的),南塔吉克人,以及最多的東烏茲別克人。
  蘇聯解體後,這三國交界的地區以及飛地地區,迅速成為三不管的地區,也迅速成為伊斯蘭極端和原教旨主義崛起的地區,天時地利人和,不出事才怪。最出名的恐怖組織就是IMU。
  現在這塊地方,各國都很頭疼,塔吉克一直內戰,無暇理會,吉爾吉斯又太弱,烏國呢,倒是想好好整頓下整個費爾干那盆地,但是總不能跟老美一樣越界吧?!
  話說三國百姓,就跟中日韓似的,相互討厭三角戀,政府想做主,也拗不過民眾的一關,話說2001年吉爾吉斯政府就跟烏國秘密談判,想把飛地索赫給了烏,然後換烏國跟自己相鄰的一塊地,不知道內部誰給捅到媒體上了,這下吉爾吉斯的老百姓不幹了,於是計劃也就流產了。
  上面有同學提到土庫曼人,土庫曼人在中亞由於族群的相對獨立,雖然屬於突厥,但是與土耳其、亞塞拜然一道屬於烏古斯塞爾柱這套,跟東邊的那三個區別較大,且領土也較為相對獨立。比較安靜。
  土庫曼的伊斯蘭教和其他地方的可不一樣,這個國家的人們祈禱的時候並不看古蘭經,而是看總統尼亞佐夫編撰的一本書。書名我忘了,反正是對伊斯蘭教的註解(相當於咱們古代讀書人,只看註解不看四書五經),這個註解版的書,大致意思就是只要心中忠於真主和尼亞佐夫,幹什麼都可以。所以土庫曼人吃起豬肉來,沒有絲毫顧忌。宗教對他們的影響本來就小,加上後來蘇聯時期無神論教育,所以是正經八百的世俗國家。
  今天一直在兩個城市間奔波,現在剛回家,有同學說配圖,我這個帖子基本屬於信口胡謅的哪種,跟周立波的清談一樣,考據不是很嚴謹,完全憑印象說。圖大家百度下中亞地圖就可以了。
  另外說看不懂的,真是沒有辦法了,因為已經寫的是科普級別的了。再看不懂,那就是完全對中亞和我國西域沒有一點概念的同學。
  很多民族一直是沒有信史的,如我國這般很古遠之前就有史官一代代記載下來的民族鳳毛麟角,我國西域和中亞,一直是很多游牧民族自東向西的途徑的一個走廊,它自己的本身的土著民族,沒有創立過一個國家,而總是被其他外來的民族所統治和奴役,很多民族來了又走了,向各個方向擴散,或者被滅亡,很多民族留下的只是一個名字,而且這個名字還是漢人書中的不標準的漢字注音。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對這些表示詫異,建立遼朝的契丹,建立金朝的女真,建立西夏的党項,都曾經那麼輝煌過,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就連他們,現在都了無痕迹,何況中亞這些小民族呢?再舉個比方,春秋戰國時吳越楚底層的居民,都是些不同於華夏的民族,老外若是看史書,非要糾結吳人越人是現在的什麼民族,就跟咱們去糾結月氏烏孫是現在的什麼民族一樣,吳楚越人都融入到了這片土地上的漢人中去了,同樣月氏烏孫康居昭武九姓這些,只能說現在的這片土地上的突厥人,或許有他們的血液流淌,但當時的吳人肯定不是現在的漢族,同樣當初的月氏人,與現在的這些民族,也是不一樣的。
  其實很多知識只是你不了解,生疏於是覺得混亂,現在的媒體和書本,基本很少介紹蒙古族的民系,個人覺得蒙古族的民系區分比中亞要複雜的多。
  比如厄魯特部,很多人只知道准格爾蒙古被滅族了,卻不知道,其實還有殘留,只是改名為厄魯特部了。准格爾或者另一個名字衛拉特這些名字被扔進故紙堆了,這就跟三鹿換成三全一樣,換湯不換藥。但是很多人可能真的就以為準格爾沒了。
  老毛子有卡爾梅克共和國,有些同學了解深刻一點,知道是蒙古人,什麼部落呢?還是准格爾蒙古人!
  今晚講吉爾吉斯整個民族吧,第一頁里,就有很多同學在下面的回復中,提到吉爾吉斯,必提李陵。且不談有李陵之前,黠嘎斯就已經存在了。即便那些黑髮黑瞳的是李陵後代,那麼我們先來分析來可信度,李陵降後,匈奴單于賜婚,新娘是鮮卑貴族托拔氏之女,鮮卑早期習俗子女從母姓,就是後來的拓跋氏,呵呵,這個姓很眼熟吧,建立北魏後,發生叛亂而且進行了種族清洗,把宣稱是李陵後人的都給殺了,當然也許有漏網之魚,否則不會有那麼多李姓都宣稱為李陵後人(比如寧夏固原出土的《李賢墓誌》說由拓跋氏改為李姓)
  這是按照史書記載,後代應該是拓跋氏。
  唐朝國姓為李,於是很多民族為了攀親,宣稱為李陵之後,比如黠嘎斯。其實幾乎北方各民族主要當權者都說過自己是李陵後人的話。呵呵。
  好在現在的吉爾吉斯人根本不知道中國人在YY他們的祖先,在這十幾年前,他們不知道有碎葉城,不知道有李白,當然更不知道什麼李陵。他們只是熱衷於跟其他突厥民族一起爭奪匈奴突厥歷史上的名人。因為現在的吉爾吉斯是突厥人,說突厥語,信伊斯蘭,跟東邊的這塊土地上的漢人實在沒有一點共同點。
  其實吉爾吉斯人跟哈薩克人長相很接近,很多國人非要一廂情願說吉爾吉斯因為是李陵後人所以更像漢人。吉爾吉斯人有多少漢人血統我們不敢下定論,雖然代表東亞漢人的O3因子幾乎沒有,但是回族,那可是實實在在有大量的漢人血統,回族尚且與漢人有如此大的隔閡,那對吉爾吉斯抱有血緣上的親近,更是飄渺的很了。
  吉爾吉斯人呢,現在主要分為北吉爾吉斯人和南吉爾吉斯人,大家這麼理解吧,美國內戰的南北兩方就可以,南方是落後頑固守舊的代名詞,而北方則是接收了老毛子的熏陶,比較無神論,思想比較開化、也現代化一些。工業基本都在比什凱克周圍,而南方則是原料提供區,比什凱克和南部的奧什,奧什是吉爾吉斯第二大城市,完全就是兩個極端,我想我國尤其西域的同學很容易理解,烏魯木齊和喀什。嗯,就是這樣一個鮮明的對比。吉爾吉斯畢竟無法像西德一樣去不停的給南部輸血,於是南方越來越復古。伊斯蘭風情愈發濃烈。
  吉爾吉斯的總統都是北方人,但總理一定是南方人,從第一任到現在,七任中只有第五任十北方楚河州的,其他每一任都是,也只有這樣,才能挽回南方分離的心。
  今天講講中亞的老毛子,講中亞的民族關係,繞開老毛子單獨講其他五個,怎麼都是不該也不能忽視的。
  蘇聯解體的時候,中亞一共有1000多萬老毛子,其中600多萬在哈薩克,接近該國的主體民族哈薩克人。老毛子在哈國的遺留,非常類似於漢人在西域的居住情況。有土生老毛子以及後來蘇聯建設中亞期間,全俄支援的老毛子。
  其實說句公道話,蘇聯期間,老毛子把哈國真的統治的非常成功,某種意義上,是勝過於我黨對我國西域的統治。在1990年的哈國,經濟排行前蘇加盟共和國第三,三分之一的哈國人完全不會講母語,70%不會書寫哈薩克文,這個哈薩克文還是用基里爾字母(俄文字母拼寫的),大部分的哈國人像說普通話一樣說俄語,沒有絲毫的障礙,小玉茲60%信仰東正教,其他兩個玉茲的城市居民也習慣了俄式生活,伊斯蘭信仰淡薄,豬肉是正常的盤中餐,人口出生率很低。(也正因為此,才制定移民政策。)人民對蘇聯的忠誠度很高。換句話說,蘇聯解體,主要是波羅的海那三個小國,中亞尤其哈薩克、吉爾吉斯、北塔吉克、土庫曼人都是被迫解體的,大家可以注意下獨立時間,中亞幾國確實是拖到最後才不得已獨立的。讓人聯想到我國的西域,真是情何以堪?!
  老毛子在哈國,一定要提高一個老毛子的族群,哥薩克人。
  我們看蘇聯小說,比如靜靜的頓河,就該知道有個特殊的族群叫哥薩克人,雖然屬於老毛子但比較抱團,勇猛,經常被各個政權僱傭作為騎兵衝鋒團。
  怎麼理解呢,形成的歷史類似我國的客家人,舊沙俄期間,部分戰亂逃難的人群以及逃走的農奴,在俄羅斯邊境形成的帶有軍事管理性質的村莊。
  在哈薩克的西北地區,這些哥薩克人最先來到中亞,100多年前就建立了很多哥薩克先墾團的村莊。他們就屬於土生的老毛子,與後來支援建設的老毛子們不同,他們在俄國已經沒有家,根就在哈薩克,哪怕環境再差,也無法離去。我國的西域也有相當一部分的漢人屬於土生漢人,在腹地已經無根了。怎麼著也算當地民族了。

  這些哥薩克人,一直在謀求將整個西北哈薩克併入俄羅斯聯邦,他們不承認1917年的俄哈邊境。哥薩克人獨立運動已經是軍事和政治齊頭並進,在政治上,組織社團政黨,積極參政議政,軍事上,有自己的軍隊。俄哈邊境大概有25萬哥薩克軍隊。隨著進入21世紀,也許是10年的排斥老毛子排斥累了,又或者是懷舊情緒的興起,蘇聯期間的「美好生活」讓大家滋生懷念,新世紀兩個民族的對立,緩和多了。哈薩克人本來就屬於世俗化的民族,城市居民除了相貌外,民族心理接近老毛子了,在西北本來就是親俄的小玉茲人。所以這十年有所緩和

  記得看過一句很著名的話:民族意識的形成大多依賴於革命和戰爭。比如法蘭西民族的形成很大原因是由於法國大革命,而德意志民族的真正民族情緒被激發,則是一戰戰敗後的全民的挫折感。
  國內的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的形成,也大抵是在辛亥革命萌芽,抗日戰爭完全被燃燒,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抗日戰爭,我們國家的民族,甚至漢族自己各個族群之間的認同感,都彼此不是很親近。咱們舉個例子,不拿其他民族,就拿我們漢族來說,台灣原住民之所以對中國沒有多少親近感,所謂的綠營是高山人嗎?當然不是,而是之前移民到台灣的福佬人,他們沒有經歷過辛亥革命,沒有發生過五四新文化運動,沒有抗日戰爭,所以他們雖然是漢人,但是對漢族其他族群並沒有認同感。
  所以才會發生血腥的228事件,當時在全台灣各地,台北高雄的街頭,凡是不會講閩南語和日語的,一律性命堪虞。現在我們的教科書中,把228叫作革命,其實種族仇殺卻是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更讓現代已經被培養出強烈漢族意識的全國各地的我們,包括福建的閩南人,無法理解對岸的福佬人為什麼會對同為漢人的外省人那麼大的深仇大恨。
  福佬人與外省人的矛盾現在仍在台灣存在,我們漢族尚且出現這樣的情況,那麼,與我們漢族文化歷史宗教甚至人種都迥異的一些民族,要同化何嘗困難?
  這兩天,我們與會的一個畏兀兒族的同仁,從大老遠的西域趕來,也許是因為是一個系統的兄弟單位,他說起民族情緒來,倒也爽快並無諱言,他很委屈的說,來一趟內地不容易,到處歧視他們,飛機飛機安檢專門針對他檢查,箱子倒出來檢查幾遍,酒店前台一看身份證,立馬打電話請示領導,死活不讓他住,要不是會務組做工作,連住都住不下來。他苦笑著說,出國都沒這麼麻煩,在國外反倒很自然,在自己國家卻受到如此的特殊待遇。
  想想站在他們的立場,確實也很委屈。我們不能這麼區別對待別人,卻要求被侮辱和被損害的,還要擁護把你當一家人。今天我保存了TXT,不怕被刪了。

  俄國對中亞和西伯利亞的征服,更多的不是對土地的佔領,而是對資源的控制和哥薩克的征服欲;
  對中亞的征服,主要原因在於英俄在中亞的利益衝突,我們可以在資本論中就看到這樣的段落,馬克思說,英國的商品除了東印度外,中亞和波斯是兩個很大的市場,而中亞商人把英國的商品運到俄國販賣,卻不買俄國的商品,而是直接拿走錢幣,再去購買英國的優質商品,這樣就存在巨大的順差。再猶豫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老毛子國內矛盾激化,出口減少,國家面臨崩潰的邊緣,1862年,莫斯科200個商人,聯名上書商務部,要求保障俄國商人的利益,在布哈拉設立領事館,2個月後,國內情緒醞釀充足,大量工商界人士要求政府和軍隊,懲罰中亞,征服中亞。
  另外因為農奴制的解體,大量的無地農民,沒有土地可種,沙俄又不能打土豪分土地,只有尋求新的土地,而毗鄰的中亞則是最好的選擇。於是鼓勵哥薩克族群先行在中亞建立居民點。
  另外,還有些理由,比如黃禍,沙俄可比希特勒早60年,就在國內煽動劣等民族,應該主動為優等民族騰出資源和土地,否則就該消滅掉。而中亞在沙俄看來,就是突厥化的蒙古人,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綜上,沙俄發動對中亞的侵略。我們的教科書,經常只是用沙俄侵略成性來解釋為什麼要侵佔那麼多土地,其實以上是世界通史的標準段落。
  沙俄對西伯利亞的征服,是由於16世紀末古楚姆汗汗國的滅亡,使得沙俄向東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阻攔,但其在西伯利亞地區所建設的與其說是城市,不如說是據點,比如在勒拿河建立雅庫茨克,在鄂霍次克海邊建設鄂霍茨克,在貝加爾湖建設伊爾庫茨克,這些據點只有少量的哥薩克守衛,作為其商貿的保護點;
  皮毛生意是引誘沙俄深入西伯利亞的主要因素。無利不起早。在石油等各類資源還沒發現的時代,能讓沙俄深入「不毛」幾千公里的,也只有皮毛了。這和17、18世紀法國皮毛上深入加拿大高寒地區的行為是一樣的。另外沙俄僱傭探險家白令從勘察加出發前往美洲,目的也是為了皮毛。幸運的是他們發現了海峽,還有阿拉斯加和阿留申。在西伯利亞設立的據點,更多的承擔驛站、兵站的作用。
  東北是滿清龍興之地,如果繼續向北拓展,則東北本身也要開發,這和當時清廷的想法是存在矛盾的。滿清想留著東北作為後退保本的所在。
  當然,即便是清朝最強盛的康熙年間,軍事上已經非常弱勢了。老毛子那時也弱,但比滿清還是強多了,從給葛爾丹的支援就可以看出了。
  准格爾部的剿滅,與其說是康熙滅的,不如說內亂造成的。策忘阿拉布坦抄了葛爾丹的老窩。葛爾丹自己手下只剩1、2萬人,在喀爾喀、青海、回部全無盟友無親可投,最後康熙只是把他這一小支力量消滅而已。  
當然現在教科書包括當權者的想法是好的,希望民族團結統一不分裂,但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人想法太過理想化,理想化到無視歷史事實的程度,用自己的理論生套在歷史事實上,然後反過來證明自己理論的正確。
  無論楊增新、金樹仁還是盛世才時期,西域的伊斯蘭獨立運動都是十分嚴重的問題。從1933年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1944年所謂三區革命和伊寧東突厥斯坦共和國,包括烏斯滿這樣的勢力一直到現在東突,西域都是中國最不安定的地區,包括左大人安定西域時,支持阿古柏的當地人口那是大大的。所以倒也不能說現在治理的不如以前,其實現在治理的要比以往都要好。
  晚上給大家講講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是個古老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國家,確切的說是天主教,而不是東正教。亞美尼亞人和語言都是在外高加索地區獨樹一幟的。
  普遍為人所知的是,亞美尼亞人在講突厥語的土耳其和亞塞拜然劫難不斷,發生在土耳其的亞美尼亞大屠殺和發生在巴庫、蘇姆蓋特的事實可以印證。
  但是其實亞美尼亞人在中亞也不被待見,1916年的中亞民族大起義中,亞美尼亞人也是鎮壓起義的劊子手(所謂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老毛子利用亞美尼亞人來對抗突厥人,為什麼至今土耳其不道歉,就在於1916—1917年間,土耳其人也遭到亞美尼亞人屠殺,死亡人數在50萬人左右。早在1881年起,在阿納托利亞東部的亞美尼亞人在老毛子的支持下,對穆斯林村莊發動了襲擊,其後又開始了大規模的起義。
  中亞反亞美尼亞人的不只有突厥人,還有塔吉克人,比如1990年發生在杜尚別的反亞美尼亞人騷亂,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這種騷亂反亞美尼亞人的同時還不忘反俄羅斯人,這在亞塞拜然也得到了顯現。同時土庫曼也有較小規模的反亞美尼亞人騷亂。另外在烏茲別克的安集延,頻繁發生反亞美尼亞人和反猶太人的暴力。
  蘇聯時期亞美尼亞人在中亞的社會地位較高,歷史遺留到現在,烏茲別克高層中仍舊有「亞美尼亞幫」。
  現在亞美尼亞人和猶太人在美國有很大的影響力,於是扭轉了世界對土耳其的看法,但是其實兩者都不是什麼好鳥。
  其實中亞挺有意思的,執行屠殺亞美尼亞人的主體,恰恰是另一個被壓迫的民族,山地土耳其人,也就是庫爾德人,現在卻成了土耳其的心腹大患。
  所以,現在也不要盲目同情庫爾德人,誰也不是乾淨無辜的。
  土耳其的地緣政治關係,倒是和本朝比較類似,周邊一個好朋友都沒有。
  土耳其跟西邊亞洲的伊朗、亞美尼亞、喬治亞關係不行,跟巴爾幹半島上的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也是超級差,還有塞普勒斯,不用提了,希臘族的國家。
  其中亞美尼亞和伊朗是反土同盟關係,亞美尼亞的總理上台一般都最先訪問伊朗。
  希臘和土耳其是世仇關係,主要問題有歷史,表現爭端主要是塞普勒斯和愛琴海島嶼歸屬問題。
  跟以色列關係之前一直不錯,最近幾年也不行了。土耳其老公開場合攻擊以色列。
  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和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長期奴役造成的世仇。
  和敘利亞,伊拉克兩個阿拉伯國家 長期奴役和壓迫+水資源爭端。
  和伊朗,長期戰爭
  和塞普勒斯,強行入侵併分裂。
  嗯,只有一個國家跟土耳其很好,那就是亞塞拜然,因為同族。這點還是要比本朝好的,本朝同族的兩個政權,台灣和新加坡都對本朝不咋樣。
  一個政權不能夠差別對待她的人民,這是最起碼的準則。厚此薄彼容易引發不滿和矛盾。
  這世上沒有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關係親如一家。而大多數的國家,所採取的都是希望能夠同化境內的少數民族的政策,西方政治思想也一直把國家應該是一個「民族—國家」、內部民族的存在是某種「反常的」東西當作前提。除瑞士外,幾乎所有西方國家都曾試圖通過同化或排除其內部民族而將自己變成單一民族國家。
  19世紀,該策略在有些國家十分成功。法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法國的民族建構政策非常成功地同化了其大多數曾經都是人口眾多的少數民族群體——包括巴斯克人、布列塔尼人、奧克西坦尼人和加泰羅尼亞人等等。而科西嘉人是唯一成功抵制住法國政府同化政策的群體。19世紀義大利民族建構的成功也是如此(除了南蒂羅爾地區講德語的人之外)。
  但是整個20世紀,有研究稱沒有一個頗具規模的少數民族被同化。少數民族的民族意識被喚醒,這就跟你去哄騙一個懵懂的少女上床興許一個叔叔檢查身體的幌子即可奏效,但是對於20歲以上的,無論是否還是處女,要哄騙上床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除了同化政策外,現在比較普遍存在的是另一種民族政策,即賦予少數民族一定的自治權利,如成立自治州,或是實行民族地區聯邦制。這種政策如今證明也是困境重重,失敗的例子有蘇聯、南斯拉夫、包括加拿大、英國。
  第三種就是建立一種超民族的認同,這點上有還算成功的例子,比如比利時、瑞士、美國,也有失敗的例子,比如南斯拉夫。
  比利時,國家通過其獨特的多民族聯邦制推進佛蘭德人、瓦隆人和德語民族群體的認同,同時也推進一種超越這些民族區分的超民族的「比利時」認同。美國也是如此,建構一種超民族的「美利堅」認同。
  而失敗的例子則是前南斯拉夫;它既承認並保護一系列的民族認同(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等等),同時又推進一種新的超民族的「南斯拉夫」認同。
  我國目前也在試圖走第三種,即構建超民族認同的「中華民族」認同,但是,超民族認同的基礎在於公平公正和無差別的對待。在美國和比利時,各族無所謂主體和少數,這也是老毛統治吐蕃和西域期間的情況,無所謂民族差異,只有階級矛盾與否。
  美國的黑人再頑劣,作姦犯科的比例再比其他族裔高,警察和居民,也不能夠公開歧視和差別對待他們,否則觸犯的是很嚴重的種族歧視法律。當然這種無差別,不代表縱容和偏倚。黑人犯法,一樣按照法律處置。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國家的事情我們還真不好指手畫腳什麼。同為一族,歷代還頻發農民起義,發源地無外乎老少邊窮。往往這些地方階級矛盾激烈。貧窮並不是主導因素,老毛時代,全民皆窮,但似乎真的是天可汗一般。無數穆斯林心甘情願養豬,視安拉為糞土。說到底還是孟子老人家的那句千古箴言:不患寡而患不均。
  西南的改土歸流從明朝開始,滿清下了很大功夫,要不然怎麼一直是本土十八省呢?!當然從明朝中葉到現在,怎麼算也沒有幾千年。
  在外文文獻中,被叫做中國核心地區,其他地方(去掉吐蕃)被叫做chinese tartary,意思就是中國的韃靼地區。西方是按照現代國家有效管理的概念來說版圖的。吐蕃和中國韃靼屬於羈縻地區。
  西南地區各族一直是不被承認為「民族」的,無論是明、清、還是民國,主張的五族共和里,都沒有西南各族的份,這是為什麼,因為壓根不認為他們是單個的民族,孫中山對西南民族的認定是:漢內之若干支,自古實同一祖先;經過五千年之流轉遷徙,種種演變,固曾分為若干不同之名稱,迄今尚有一部分各異之痕迹,但追溯有史以來之血統,仍為一元的。
  這個不僅僅是統治者和文人這麼認為,少數民族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認為自己是漢人的分支。
  比如壯族,很多的族譜寫著來自山東的白馬郡。尤其一些大姓,崔姓等。當然很多可能是假託之詞,但是壯族本身當時已經民族心理認為是漢族的分支了。
  比如另一個大族,白族,解放前叫民家人,很多白族人的家譜寫著來自江西,自身也是認為自己是漢人的一個分支。日本的一個女學者,對雲南的楚雄的白族與漢人做過民族心理調查,解放前很多人家的族譜還寫著:南京應天府江西某某地,比如柳樹灣,現在卻統一宣稱自己是世世代代居住在雲南,大理國的後裔,呵呵。
  比如土家族,土家族解放前,一直歧視其他侗族水族們,因為他們自認為自己是漢人,不過是居住在山中罷了。
  至於彝人之類,解放時還是原始社會,不值一提了,民族意識等同於0.
  於是我們可愛的黨,給他們分門別類,給他們創造文字,編纂民族史。培養他們的民族意識。告訴壯族,你們不是漢人,你們也不是來自山東的移民後裔,你們就是土生的少數民族;告訴白族,你們也別想當什麼漢人,你們就是土人,是南紹國大理國的後代,別冒充漢人:告訴土家族,你們算什麼山裡的漢人?你們就是一少數民族。
  對客家人原本也是要分成一個少數民族的,結果陳嘉庚不同意了,我是漢人,怎麼能成為少數民族呢?!
  在解放前,西南邊民,文化程度不高,但一旦他們讀書識字,進入主流社會後,主觀上也是認為自己是漢族的。比如粟裕將軍,現在被認為是侗族,可是粟裕將軍至死都認為自己是漢族;比如賀龍將軍,現在被認為是白族,可是賀龍將軍從來沒將自己劃分到白族裡去。
  整個廣西,作為明朝中國本土十五省之一,清朝本土十八省之一,建國後卻將其人為的設置成自治區,人為的給壯族造語言造文字。民國的時候做人口調查廣西承認自己是僮人的才1萬8千人,整個廣西認為自己非漢族的才32萬人,是全部廣西人口的零頭。桂系軍閥從來不認為廣西是個少數民族地區,而現在廣西的漢族人口只佔全部的50%多,少數民族人口爆增到近2000萬!李宗仁白崇禧要是知道自己的桂系軍閥發源地成了少數民族自治區,不吐血才怪。
  前蘇聯搞的這套民族區分,實在貽害無窮。
  講西南這麼多,實在看不慣,很多人一提少數民族,必自我感覺良好拿西南作為同化成功的例子,西南本來就是本土,西南人,本身就是三苗蚩尤後裔,如果不是黨人為加強他們的民族意識,壓根就不會出現這麼多的民族。
  拿出任何一張18到19世紀的歐美地圖,對於中國的標識如下,中國通常被分成三塊,四種標識。
  三塊分別是:
  1.China Proper— 中國核心區,即本土十八省。
  2. Chinese Tartary—中屬韃靼,中國的非核心民族臣民區,主要是內蒙、外蒙、滿洲(東北)
  3. The States tributary to China.中屬冊封國。
  這塊通常用兩種顏色表示,上方為 Tartary,韃靼地區,即西域;下方為 Tibet。
  值得一提的是朝鮮半島,是被標做2的。呵呵
  在當時西方人的眼中,大概除了海中的日本,幾乎所有的東亞都是中國,區別只是他們屬於中國的哪一部分(或者說是處於中國的哪一層管理模式之下),比如說朝鮮,就是中華帝國體系下的一個國家,它即是一個國家,同時也是中華帝國的一部分,如果硬要用現代意義來解釋,19世紀時的朝鮮,地位大概高於現在的自治區,但他絕對是中國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受中華中央帝國的領導管理,也就是說,他是中國的屬國,他和中國的關係絕對不是國與國之間平等的關係,有上下級關係在裡面。而在西方,國與國之間是沒有上下級關係的。你可以理解為:朝鮮是中華帝國疆域內的次一級國家,在西方,蘇格蘭是大英帝國的組成部分,但他絕對不是英格蘭的次一級國家(要麼在國家層面上蘇格蘭和英格蘭平起平坐,要麼在英帝國內作為組成部分平起平坐)。
  畏兀兒是血統較為複雜、懸殊的民族,中世紀時期前期以信奉佛教為主,後來在中亞伊斯蘭化的大背景下,尤其是以河中地區為基地的突厥化的蒙古王朝的持續攻擊下,全民改變了信仰,成為伊斯蘭民族,蒙古因素在中亞突厥人中是很重要的,由中亞突厥化蒙古貴族建立的印度莫沃爾王朝其實就是叫蒙古王朝,不知因何方面的考慮,翻譯為莫卧爾,明朝時期的坡子帖木兒,就自認是成吉思汗的後代,但已經是突厥人了
  再說之前,先舉一個例子,現在很多族群冒用古稱,卻和古稱並非一批人群的的民族還是不少的,比如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人,這個馬其頓現在是以斯拉夫血統為主,與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色雷斯人篤定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血統,所以希臘至今不承認馬其頓共和國,以歐盟和北約的名義壓制馬其頓。但是希臘全民的反對,並不阻礙馬其頓人認為自己是「馬其頓」人。呵呵。
  類似的亂認祖先的事情很多,喀爾喀蒙古人,與真正的成吉思汗蒙古也是兩批人;半島人與高句麗人也是兩批;埃及與古埃及迦太基也是兩批,但這些都絲毫不影響當事國民族的自豪感。
  再說一個例子,邯鄲這個城市名稱,號稱幾千年古城,其實這個城市作為城市消失了一千餘年,在這片土地上出名的城市是大名府、永年府、廣平府等等。但這並不妨礙如今的邯鄲繼續宣稱自己是幾千年的文化。
  說這麼多,就是想說,畏兀兒作為一個民族名稱,無論是官方的書籍記載,還是民族自稱,已經中斷了將近6百年。清朝叫白帽回和黑帽回、民國叫纏回。他們的自稱,我前面介紹過。畏兀兒這個名稱,在元代,是專指高昌回鶻的人的,不僅內地這麼叫,西邊包含喀什七城地區的喀拉汗王朝也是這麼叫高昌(西州回鶻)的。現在研究回鶻,除了老毛子外,就是日本,日本學界習慣叫西州回鶻,中國喜歡叫高昌回鶻。
  放在橫向同一時代講,宋代至元前,哈密吐魯番地區是高昌回鶻國,信仰佛教;于闐地區是李氏王朝,李聖天也是回鶻人,這個國家又叫「新復州回鶻」,信仰的也是佛教;以上兩個回鶻國家,以黃種人為主,而且漢化嚴重。七城地區為中心的地區是喀拉汗王朝,喀拉汗人的主體其實是葛邏祿人(很少很少量的落敗逃難的回鶻人)。再西邊是塔吉克人統治的薩滿王朝。
  後來喀拉汗國滅掉了薩曼王朝,從而統治了中亞的大部分地區。正是在喀拉汗國時期,開始了突厥人大規模的伊斯蘭化。話說西域東邊的兩個回鶻王國,都是親漢的,自認與宋朝是舅甥關係,喀拉汗國不停侵略兩國的時候,穆斯林當時很兇殘的以聖戰的名義發動對東邊兩個佛教國家的進攻,兩國都向宋庭求援,可是中原自己都面臨遼國的威脅,無力支援,任由其覆滅。只能一嘆。
  再後來蒙古人滅了高昌回鶻,後來這兩國的回鶻人被殺的殺,逃難的逃到甘肅、陝西、山西,部分在青海甘肅藏區的牧區被殘留成了裕固族,但是主體基本都流入了今天的漢人里了。因為之前的高度漢化,作為難民融入漢人很方便。
  再後來,整個西域南半部分,就與回鶻人沒什麼關係了,都是突厥人的後代了。所以當17世紀,老毛子跑到西域的時候,根本分不清東西突厥的區別,於是管七城地區叫「小布哈拉」。原因就在於,這批人壓根就是中亞的那批人。
  老共按照蘇聯的一套,把三個半民系的一堆人,合併成了一個新的民族,並從故紙堆中挑了個名字給他們,一是有維繫你我這一團結之意;二則追思當年與內地關係良好的古代畏兀兒人。
  咱們提到畏兀兒,很多人知道有部《福樂智慧》,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部被我國及畏兀兒人引以自豪的著作,在中亞和土耳其,是不被承認是回鶻著作的。
  福樂智慧最早的三個版本,只有維也納版本是古回鶻文,兩兩個都是阿拉伯文,哈薩克、烏茲別克、土耳其包括部分老毛子學者宣稱這是喀拉汗國的遺產,屬於全體突厥人的遺產,而與東邊的于闐的李氏回鶻和高昌西州回鶻沒什麼關係。理由有從語言學上的鄂爾渾碑銘文字的區別,以及喀拉汗國的居民從不承認自己是回鶻。怎麼可能是回鶻文呢?!
  他們認為是先有阿拉伯文,再有回鶻人用回鶻文轉抄的。19世紀開始的對西域的文化考古,發現了許多用回鶻文轉寫的佛教、景教、摩尼教等經本,也發現了大量的回鶻文文書。
  當然中國人死不承認,呵呵。
  另一部我國堅稱的《突厥語大辭典》,也是不被中亞各國承認是畏兀兒的特產。
  事實上,喀拉汗國上層人用波斯語阿拉伯語,老百姓居民主要使用突厥語。回鶻語還真不是流通語言。
  錫伯人到底算東胡系還是肅慎系,至今也沒個固定的說法。我們現在給錫伯人找了個久遠的祖先,但是在滿清期間,錫伯人可是滿族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錫伯人還是建州女真人都是認為自己是滿洲人的,而且現在研究滿語的都是錫伯人。
  從名族名稱上找淵源,其實並不科學。
  「濊貊、粟末、鮮卑、室韋、失必兒、錫伯 → Siber」
  但這些發音相近的族名,和東北三個民族系統相對照起來,卻又是交叉錯亂的。比如說:濊貊、粟末、鮮卑雖然發音接近,但前者屬濊貊系、中間屬肅慎系、最後一個屬於東胡系。靺鞨和蒙古發音貌似也相近,但前者是肅慎系、後者是東胡系。
  在我看來,錫伯人到比現在的滿族血統更為純正,因為現在的滿族,有大量的蒙古八旗、漢軍八旗。
講到錫伯族,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鮮卑實在很遙遠,魏晉時候的事情了,在滿清的270年內,人家都自認自己的滿洲的一部分——錫伯部,說滿語,如果按照錫伯和索倫、滿、以及鄂溫克、鄂倫春之類的民族分法,漢民族的各大民系早能成獨立的民族了。當然這些劃分也無傷大雅,肅慎系的民族加起來,總人數也沒多少。
  今天我又要來推崇老毛了,不是老毛子,是老毛,千古偉人。
  老毛在西域的管理上,除了婚配就地屯田是一個創舉,解決了歷代屯田戍邊一代的問題(吐蕃現在還是這樣,都是士兵,幾年換一批),另外在版圖和政區的設立上,犬牙交錯。最有意思的是,漢譯名的選擇。
  幾個跨界民族,除了塔吉克、哈薩克外,均用了不同的譯法,吉爾吉斯(柯爾克孜)、韃靼(塔塔爾)、烏茲別克(烏孜別克)。
  另外就是突厥語的譯名,官方制定的譯名,咱們可能都聽慣了,覺得挺有畏兀兒風情,其實都是穆斯林的經名,老毛的大智慧指示不能和外國譯成相似的漢譯,為的避免他國認同感和分裂意識。
  比如買買提,實際上就是大名鼎鼎的默罕默德;艾買提就是艾哈邁迪;阿不都熱西提就是阿卜杜拉;「司馬義·艾買提」,其實就是伊斯梅尓·艾哈邁德,你不會不會當成阿拉伯人?明顯就是盡量往漢文化上靠,哪怕產生些許的一些認同感。又比如賽福鼎-艾則茲,其實就是賽義夫丁-阿齊茲。
  其實這都是些小手段,但是往往細微之處體現良苦用心。
  接下來我們來講突厥的分類。
 突厥的分類,基本是四大類

  1,烏古斯突厥
  土庫曼人、奧斯曼土耳其人,亞塞拜然人
  2,察合台突厥
  畏兀兒和烏茲別克人
  3,欽察突厥
  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等
  4,西伯利亞突厥
  圖瓦人、雅庫特人、我國的裕固族等
  5、保加爾突厥
  塔塔爾人等
  其實從這個分類上也可以看出一點端倪來,裕固族被認為是東遷的回鶻,畏兀兒被認為是西遷的回鶻,結果一個是西伯利亞突厥,一個是察合台突厥。呵呵。
  事實上,對於七城地區的畏兀兒是否回鶻後代,五十年代便有人提出質疑,有本書叫《絲綢之路——宗教研究》,雖然沒直接講,但是在提到蒙兀兒人的去處時,寫到大部分融入到了畏兀兒,少部分進入了哈薩克。
  說到蒙兀兒,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莫卧兒,也就是蒙古一詞的波斯語,漢譯成了莫卧兒,道理與上面人名民族名的譯法一樣,造成生疏感。
  這部分突厥化的蒙古人,一直到17世紀才被武力伊斯蘭化,一直到建國甄別民族的時候,還有不少被識別為畏兀兒的想上報為蒙古,以顯其貴族身份,未遂。
  關於莫卧兒王朝,是中學歷史書上介紹印度的重要段落,瘸子帖木兒。我就不詳細說了。
  我們現在提到蒙古人,一個默認的識別原則,即喇嘛教,其實元時的蒙古人壓根沒臧化。四大漢國,一個也沒接收喇嘛教。其他的四個汗國的居民按理也是蒙古人。當然這個蒙古帶有水分,游牧民族,都是一路打一路掠奪人口的。


贊同 @Mustafa Xia 的觀點。「族群名稱 + stan後綴」構成地名是波斯語言文化的影響,大意為「某某民族的國家」,例如「哈薩克」可理解為為「哈薩克人的國家」。這裡的「民族」不一定是近代民族國家意義上的民族。事實上中東中亞南亞以外的地名也可以以這種方式命名,在此舉土耳其語亞美尼亞語常用地名為例補充幾點:

土耳其語亞美尼亞為Ermenistan,喬治亞為Gürcistan,保加利亞為Bulgaristan,克羅埃西亞為H?rvatistan,匈牙利為Macaristan,塞爾維亞為S?rbistan,希臘為Yunanistan,構詞方式均為民族稱呼加上-stan後綴。其中Ermen,Gürci,Yunan為他稱(exonym)且多半來自波斯語,Bulgar,H?vat,Macar,S?rb則來自民族自稱(endonym),很可能是在奧斯曼帝國入侵歐洲的途中習得。

亞美尼亞語亞美尼亞為Hayastan,喬治亞為Vrastan,波斯為Parskastan,希臘為Yunastan,其中Vra來自羅馬帝國時代的高加索伊比利亞王國巴爾幹諸國在亞美尼亞語中多借用了拉丁慣用名,然而俄羅斯被稱作Rusastan,波蘭則為Lehastan(「萊赫建立的國家」,來自斯拉夫民族始祖三兄弟的傳說),這一點又不同於土耳其語。下圖為亞美尼亞字母拉丁轉寫對照,歡迎專業人士指正:

結合上例可以推斷,如果某一種語言深受波斯語言文化影響,且某一民族在古代即為該語言使用者所知,那麼該語言使用者可能傾向於使用「某某斯坦」命名這個民族建立的國家,其中是否有因果關係有待進一步考證。另外「巴勒斯坦」與-stan無關,系Palestine中文譯名,而Palestine的語源可以追溯到羅馬帝國行省名稱。


愛因斯坦…


中亞區域連接著東西南北四個大帝國:西邊的波斯(阿契美尼德、薩珊等),南邊的印度(孔雀戒日笈多),北邊的草原帝國(匈奴突厥蒙古回鶻鮮卑契丹),東邊的中國西域。
這就造就了中亞地區豐富的個性,故事也因此開始。

竊以為,符合這四種文明交融地區的廣義「中亞」,實際上有七個國家,而且他們都是斯坦國(stans),除了為人所熟知的五個斯坦以外,還有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阿富汗其實也可以叫阿富汗斯坦。以及巴基斯坦和五大斯坦離得也很近,只不過大家容易把他和巴勒斯坦混淆,容易忘記他也處於該地區。如果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也看成斯坦國,我們就會發現七大斯坦連成了一片,在這大片亞洲腹地上有著各種文明的痕迹,且按照一定的維度漸變,從而又造就了不同斯坦國自身的特性。

三千年多前,一波印歐人進入中亞,大約在今阿富汗斯坦和巴基斯坦交界處發生分化,我們稱之為印度-雅利安人和伊朗-雅利安人,前者向南遷徙,後者向西遷徙。印度-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河流域,驅逐了原住民達羅毗荼人,並佔領恆河流域,將達羅毗荼人趕到了次大陸最南部。印度-雅利安人開始與原住民融合,形成了黑白混血人種,大致越往北越白,越往南越黑。他們創造了堪稱四大文明之一的印度文明。

伊朗雅利安人在今土庫曼又發生分化,成為了東伊朗人和西伊朗人。東伊朗人的足跡開始踏遍中亞,北至西伯利亞,東至中國,西至南俄草原。
而西伊朗人進入伊朗高原,開始與西亞諸文明接觸,醞釀著一代霸業。

北方的大漠和草原上,同樣住著一群逐水草而居游牧民族,與印歐人不同的是,他們是土生土長的黃種人。由於各種原因,他們也開始了征服中亞的腳步。

波瀾壯闊的歷史,即將以這幾種人為主角上演。
先挖個坑,以後慢慢寫。


my friend Stan Marsh says this is bullshit.


各種利亞表示不服!
各種蘭表示不服!


據我知道的,「斯坦」源自古波斯語,是一種地名後綴,意思有地區、國家的意思,那些國家所用的語言與古波斯語有淵源,所以「斯坦」也就被他們所沿用


貼一篇這學期選修課的論文吧,正好是有關中亞五國民族史的,每個民族都介紹到了,又偏重於其中比較特殊的印歐語系東伊朗塔吉克人,簡明易懂。題目就是被遺落的明珠——塔吉克民族演化史與中亞民族史概述。寫得很倉促像是隨筆,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不知道在老師那裡能不能過,但感覺放在知乎正好可以科普一下這個問題,希望對關心這個問題的人有所幫助。
複製過來腳註格式似乎就亂了全堆到了最後,不過還是可以看明白。。但應該沒人太關心這個問題吧就這樣了。。

--------------------------------------------------------------------------------------------------------------------------------------------

被遺落的明珠——塔吉克民族演化史與中亞民族史概述


摘要:隨著中國與中亞五國外交及經濟聯繫不斷深入,理解中亞五國歷史文化、理清各民族的形成與其淵源具有越來越大的意義。但目前中國對於中亞五國的普遍理解還存在一些誤區,比如認為他們都是泛突厥化的中古晚期至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中亞草原游牧民族。這種理解並不嚴謹,而且忽略了其中最特殊的塔吉克人的東伊朗背景與獨特的語言文化。本文通過對不同時期歷史資料、工具書籍的研究,整理總結了塔吉克民族的形成與歷史、文化、語言等方面的特質,作一概述。包括中亞五國歷史概述、塔民族形成前的中亞歷史背景、塔吉克諸王朝與塔民族形成期的文化歷史以及蒙古進入中亞後的塔吉克人演變過程,對於從文化角度理解這個地區的民族演化有一定意義,可以幫助完善對於塔吉克人與中亞五國的認識。


關鍵詞:塔吉克人;中亞五國;中亞歷史;塔吉克語;語言文化學

一、
背景綜述——中亞五國民族史簡析


中亞五國指五個生活在中亞大草原、具有相近民族文化的獨立當代國家——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與塔吉克,目前中國對於這五個國家的理解普遍還是他們是擁有相似歷史文化背景的突厥語民族國家,而這是存在較大誤區的。


哈薩克民族形成於蒙古征服中亞過程中的民族融合,屬於同一語系(阿爾泰語系)的蒙古–突厥人的相互融合在古代中亞人生活的地區快速形成了一個新的種族——「南西伯利亞蒙古人種類型」[1],而15世紀末哈薩克汗國的建立則確立了哈薩克民族的正式形成。


烏茲別克民族同樣來自與蒙古人與當地突厥人的融合,成吉思汗征服後居住著突厥語游牧民族的欽察草原成為其長子朮赤的領地,這支蒙古人與當地突厥人融合形成的種族通常被稱為月即別人[2]。朮赤系蒙古人昔班六世孫阿布海兒汗統一了大部分月即別人,他死後這個統一游牧國隨之瓦解,而他的孫子穆罕默德-昔班尼重新統一各游牧部落後率領月即別人抵達了澤拉夫善河流域,這部分部眾即被稱為烏茲別克人[3],隨後烏茲別克人建立了希瓦與布哈拉兩汗國。可以認為烏茲別克民族是朮赤系蒙古-突厥後裔


吉爾吉斯民族可能是中亞最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最早在中國漢朝的史料中就以鬲昆或堅昆見諸記載:「(鬲昆)東去單于庭七千里,南去車師五千里。」[1]隨後吉爾吉斯人與其他中亞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樣經歷了長時間的戰亂與動遷,最值得注意的依然是蒙古進入中亞草原進程。《元史》中記錄這一時期吉爾吉斯人(吉利吉斯)主要活動在葉尼塞河上游地區,這一地區在成吉思汗征服後一度為幼子托雷的屬地之一。但在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獲勝後,他的勢力已經進入了這一區域(葉尼塞河上游)[2],所以這時期吉爾吉斯人的領地應該隸屬於元朝政府管轄。儘管吉爾吉斯民族歷史悠久,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吉爾吉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卻比較晚,而且難以界定,各類資料、專著對其時間點的討論也存在較大分歧,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形成關鍵因素是15世紀以後瓦刺人對蒙兀兒斯坦的進攻及後來俄國的擴張導致很多吉爾吉斯部落的遷徙,其中最大一次遷徙是18世紀初策妄阿拉布坦為避免吉爾吉斯人與沙皇俄國衝突強迫其管轄的吉爾吉斯居民進行的,他們從葉尼塞河上遊河谷地區西遷至伊塞克湖附近。[3]這些遷徙使得吉爾吉斯部落有了穩定的共同生活區域,最終一個共同的吉爾吉斯民族得以形成。


土庫曼人以建立了強大的塞爾柱克王朝聞名,這是中亞突厥語民族建立起的最強大王朝之一。然而這些帝國後裔在塞爾柱克王朝被蒙古人征服後卻長久未能建立起統一強大的國家,先後曾被烏茲別克人的希瓦汗國統治、向伊朗沙赫稱臣,在南遷後一度被併入俄國,但這種控制並不是很強,「大多數土庫曼部落總是處於一種獨立或半獨立的狀態」[4]。直到近代,土庫曼人才逐漸形成獨立統一的政權,並在蘇聯解體中獲得獨立。


塔吉克人是中亞最古老的居民,也是不折不扣的「土著」。儘管中亞大草原上的各民族在中古時期經歷了顯著的文化衝擊——突厥化與伊斯蘭化,但是塔吉克人卻在與其他民族的融合、交流中「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東伊朗的民族成分和伊朗語」[5]。塔吉克人在歷史演進與語言文化上,均與其他幾個中亞國家的民族有較大不同,在文中將會陸續展開分析。


二、
塔吉克民族形成前的中亞


「中亞」這一概念的定義十分複雜,大多數情況下它是一個地理概念,「中亞最重要和最顯著的地理特徵,是它完全隔絕來自海洋的影響[6]」。但同時因為這個地理概念相當模糊,難以給定一個確切的經緯度去描述它[1],人們有時又認為這是一個文化區域概念。然而即使僅論本文討論的中亞五國在古代所活動的區域,要梳理出一個相對準確統一的範圍,也並不容易,因為游牧民族的本性便是在不斷的遷徙與征戰、被征服中存活壯大,中亞大草原在經歷多次外族入侵後,本來的民族特性也變得難以分離、甄別。然而塔吉克人,這中亞最古老的居民,卻在眾多衝擊中最高限度地保持了自己的原貌,並在今日依然生活在獨立的共和國中,說著自己的語言、傳頌著本民族的歷史。這無疑是獨特、可貴,也是頗具研究價值的。[2]


古代的中亞居民最早以部落形式存在,「佔據中亞遼闊草原的是薩迦人……而從事游牧的部落則主要有鹹海、錫爾河以北的馬薩該達人[3]」(《漢書》中稱薩迦人為塞人[4])。公元前7世紀至4世紀,上述地區開始形成一些奴隸制國家,該地區流行的是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襖教)。

在突厥征服中亞大草原以前,中亞先後曾處於來自西方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希臘-馬其頓文化的亞歷山大帝國、塞琉古王朝、安息王朝與希臘-巴克特里亞王朝的統治下,而中國史料中所謂西域民族對中亞的統治,始於貴霜王朝,其源自於中國古代謂之的大月氏:「初,月支為匈奴所滅,隨遷與大夏……月氏自此之後,最為富盛。諸國稱之皆曰貴霜王,漢本其故號言大月氏雲。[5]」隨後征服了中亞草原的是嚈噠匈奴人(白匈奴),之所以不把他們算作是突厥征服者的一部分,是因為勒內-格魯賽在其影響巨大的著作《草原帝國》中,援引當時的研究,認為「嚈噠匈奴人是一支突厥-蒙古族部落,按這種假設,他們似乎更像蒙古人而不是突厥人[6]」,但他們確實是第一個作為統一了中亞草原的帝國登場的部落,嚈噠人一直向西打到了薩珊王朝的東部,並干預了波斯的內政。


之後便是對中亞文化影響最大的兩次征服——突厥與阿拉伯人的征服。對如今中亞地區進行統治的,是西突厥汗國。西突厥汗國統治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聯姻與當地封建貴族接近。而在當地出土的粟特文物中也繪有表現中亞兩種類型居民的圖像:東伊朗人和突厥人,[1]而隨著這種突厥統治的深入,當地居民逐漸被突厥化,突厥人信仰的薩滿教與當地的襖教、佛教、摩尼教等共同存在。7世紀中期,滅東突厥後的唐朝利用突厥內部紛亂進一步吞併了西突厥,形成了對中亞的管轄,達到了中國史上對中亞控制的頂峰[2]。但唐朝對中亞的統治更多是形式上的,目的在於通過設立都護府保護絲綢之路的安全,並不直接參与當地部落內政。而7世紀初,阿拉伯帝國建立後,開始不斷尋求向西擴張,在滅掉薩珊王朝之後,哈里發開始大舉進入中亞。被征服的中亞各邦不滿於阿拉伯人的暴政統治,不斷發動起義並求助於唐朝。在經歷過數次包括唐朝干預的軍事衝突後,納斯爾任呼羅珊總督期間,其相對和平友善的政策為該地區贏來了穩定秩序,中亞經濟發展一時達到巔峰。倭馬亞阿拉伯王朝的統治始終伴隨著中亞人民大大小小的起義,唐朝也利用阿拉伯國家內亂來擴大在中亞影響,其中大將高仙芝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考古學家斯坦因也在《西域考古記》等著作中也給予了他很大評價。但隨著高仙芝與阿拉伯軍隊在坦羅斯的大戰中失敗,以及更本質的,唐朝不斷的內亂導致的衰落,中國開始失去在西域的影響,最終在8世紀末徹底退出中亞。阿巴斯阿拉伯王朝的建立,在時間上幾乎與唐朝退出中亞同步,而其統治的凶暴程度比起倭馬亞王朝有過之而無不及,導致了中亞各民族起義的集中爆發,也與接下來本文討論的塔吉克汗國的建立密切相關。但儘管阿拉伯帝國在中亞逐漸瓦解,但由於其強行推行伊斯蘭教的政策,導致中亞的宗教成分大為改變,伊斯蘭教逐漸成為中亞地區的主要宗教,而一度流行的佛教、襖教逐漸衰落。


三、
中亞王朝與塔吉克民族的形成


阿巴斯阿拉伯王朝的統治一直伴隨著中亞地區人民的起義,在阿巴斯哈里發依靠當地貴族鎮壓起義以鞏固統治的過程中,當地貴族的勢力同時也得到擴大。這些貴族先後建立起了數個王朝,中亞地區古老的土著居民發展形成了塔吉克民族。


1)塔希爾王朝與薩法爾王朝

塔希爾王朝是赫拉特地區的貴族塔希爾-伊本-胡賽因創立的,他幫助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繼承人馬蒙獲得王位,從而獲得了呼羅珊總督一職。但他在第二年(822年)便下令轄區的穆斯林在禮拜五的虎土白[3]中不念哈里發的名字而念他的名字,這表明他對馬蒙君主權的否認,而將自己當做他建立的王朝的君主。哈里發馬蒙不敢公開反對塔希爾的反叛統治,據說秘密派人將他毒死,但仍然任命其兒子塔勒哈為呼羅珊總督[1]。塔勒哈在推廣伊斯蘭教方面做出了很多工作,其子阿里死後呼羅珊總督為塔希爾之子阿布達拉赫,他關心農業生產,曾組織人編寫了一部《河渠書》。阿布達拉赫與兒子塔希爾二世提倡文化與教育,為這一時期塔吉克人的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然而塔希爾王朝時農民受到嚴重剝削的狀況並沒有得到本質改觀,反抗與衝突依然存在。另一位強悍的穆斯林塔吉克人雅庫布利用人們的反抗推翻了塔希爾王朝的統治,建立了薩法爾王朝(阿拉伯語「銅匠」,指王朝建立者雅庫布曾是一名銅匠)。雅庫布的後人在9世紀末佔領了整個呼羅珊成為伊朗的主人,但隨後在與薩曼王朝的戰鬥中失利於903年滅亡,但其後裔一直維持到了16世紀。


2)薩曼王朝

薩曼王朝不僅僅是塔吉克人建立的最重要的王朝,縱觀整個中亞歷史,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朝代,這一階段塔吉克人的科學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是塔吉克民族形成中最關鍵的階段之一。薩曼王朝與塔希爾、薩法爾王朝統治時期有重疊,其主要轄區在中亞的河中地區。薩曼是王朝家族之始祖,而薩曼之子阿薩德的四個兒子都在哈里發統治時期任各地行政長官,其中阿赫馬德於9世紀中期佔據了幾個轄區,成為了河中地區的實際控制人。一般以塔希爾王朝被薩法爾王朝所滅後的874年為薩曼王朝開端[2],也有主張819年阿赫馬德被任命管理費爾干納開始就為薩曼王朝之始[3]。而實際被認為創建了王朝的人事伊斯瑪依爾,他創立了一套中央集權制度、組織了大量軍隊,同時他與後代對經濟文化的發展也很重視。在這一時期,中亞的封建制度開始形成,地區統治相對穩定,經濟得到發展、新的城市開始出現,手工業也在中國的影響下獲得發展[4]。塔吉克人在經濟發展的形勢下獲得了空前的科學與文化繁榮,長時間來東西方多種民族文化的精華在此交匯,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哲學、數學、天文學、醫學、地理學、文學、史學都處在當時世界領先水平」[5][4]。與此同時一批享譽世界的名人在薩曼王朝統治區內出現,伊本-西那所著的《醫典》,取代古希臘蓋倫的醫學書,成為了整個歐洲從12世紀開始的教科書和行醫指南,一直持續到18世紀。現代被人們所稱頌的很多中古阿拉伯世界的成果,其實是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的薩曼王朝塔吉克人的傑作,因為阿拉伯語在當時是伊斯蘭世界的通用語,所以中亞地區的宗教、政府乃至科學著作,很多都是用阿拉伯語寫成。


3)塔吉克民族的形成

塔吉克人的歷史久遠,是中亞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他們與波斯人的祖先西伊朗人有語言及親緣上的聯繫,但是各自的文化經歷了相對獨立的發展。塔吉克人對自己名稱的說法是「居住在中亞、帕米爾、阿富汗的操伊朗語、定居、信仰伊斯蘭教的居民[1]」。早在7世紀時,結成聯合部落的塔吉克人在地域語言和文化方面的共同性就大為增強,具備了形成統一民族的條件[2]。經歷突厥征服與阿拉伯哈里發國家統治的中亞居民歷經阻撓在薩曼王朝時期完成了這一進程,在10世紀末,突厥斯坦當地的伊朗人可能就開始自稱為塔吉克人了。巴托爾德引用貝哈基的記述,認為在11世紀,伊朗人在同突厥統治者談話時,就使用「我們塔吉克人」這樣的稱謂[3]。這些都表明,這一時期,獨立而清晰的塔吉克民族概念已經開始形成,在當時以薩曼王朝為主體的中亞土著居民有意識地將自己與突厥人區別開來

4)古爾王朝

薩曼王朝後期,突厥奴(古蘭人)出身的宮廷衛隊首領開始掌握國家權力。最終由薩布克特勤建立了迦色尼王朝,塔吉克薩曼王朝逐漸衰落並走向滅亡,突厥王朝開始統治中亞。這一時期,迦色尼王朝、喀喇汗王朝、土庫曼塞爾柱克王朝與花剌子模王朝相繼走上歷史舞台並共存過,對呼羅珊、河中、花剌子模地區
產生重大影響,在此不贅述。值得注意的是11世紀末由塔吉克人在古爾地區建立的王朝,該地區居民主要是山地塔吉克人,處於迦色尼與塞爾柱克王朝的衝突地帶,古爾人在迦色尼王朝衰落時乘勢而起擺脫突厥統治建立了塔吉克古爾王朝,成為中亞的大帝國之一。「1186年滅迦色尼朝,與花剌子模、西遼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4]」這一成吉思汗蒙古帝國佔領中亞前的最後一個塔吉克王朝,於1215年被花剌子模所滅。從此塔吉克人也再未能建立起有較大影響力的王朝。


四、
後成吉思汗時代的塔吉克與中亞

1)蒙古征服與統治下的中亞

西遼(喀喇契丹)來自於中國北部的游牧民族建立的遼國,在1124年通古斯女真金朝滅遼前一支契丹騎兵在耶律大石率領下離開大營北走,並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史稱西遼。西遼鼎盛時曾使花剌子模帝國稱臣,成為中亞各地區名義上的宗主。然而無論是花剌子模帝國還是西遼,都在來自草原的新霸權——蒙古人的鐵蹄下陷落了。蒙古這一概念較為複雜,在亞洲定居區的北部,西伯利亞-蒙古的邊境上,生活著無數的游牧民族部落,他們在文化與歷史上存在各種差異,是屬於阿爾泰語系下的三個種族:突厥,蒙古與通古斯族,但同樣的惡劣生活環境卻給予了他們相似的生活、作戰方式與外貌[1],在史料的記載中也經常出現各種混淆。總之,祖輩屬於克烈部[2]的鐵木真戰勝競爭對手統一了草原上的蒙古部落,並將游牧民族的力量帶向了整個亞洲,他與他的子孫向南征服了金朝與宋朝,成為中國的統治者,向西則踏過了整個中亞大草原,把轄區擴展至伊朗-阿拉伯地區,自此撒馬爾罕、呼羅珊、河中地區悉數處於蒙古汗國的統治下,長達四個世紀之久。


突厥巴魯刺思部的帖木兒[3]隨後奪取河中,並再次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統一帝國,直到16世紀。蒙古入侵者的征服過程中伴隨著極為兇殘的殺戮,許多被征服的城市如花剌子模的居民都被集體屠殺,動蕩之中的中亞本地人口出現減少,本地經濟文化受到很大衝擊,河中地區乃至整個中亞在突厥-蒙古統治的影響下從語言、文化、宗教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河中地區當時的主要居民仍是塔吉克人和突厥人,通行東伊朗語和阿拉伯文,在察合台汗國時期逐漸使用一種用阿拉伯字母拼寫的突厥文,被稱之為察合台文[4]。


2)15世紀以來的塔吉克人

帖木兒帝國逐漸衰敗後,金帳汗國朮赤後裔為首領的烏茲別克人擊敗蒙古統治者建立起了希瓦汗國與布哈拉汗國,18世紀初在費爾干納盆地又建立了浩罕汗國[5]。而塔吉克人卻沒能在這一時期建立起自己的獨立國家,他們大部分住在浩罕汗國境內,一部分也居住在其他汗國內。在今塔吉克境內的一些地區存在著一些半獨立的塔吉克小公國,有時是布哈拉汗國等的附庸[6]。

這一時期之前,中亞居民一般把自己區分為「突厥人」和「塔吉克人」,在烏茲別克進入河中之後,歷史文獻中逐漸變成「烏茲別克人」和「塔吉克人」,中亞人只能模糊地意識到突厥-蒙古各族之間的區別,但知道他們與塔吉克人的明顯不同。大多數塔吉克人同汗國農民一樣,在剝削統治下作為底層承受著沉重的稅賦,但城市中的塔吉克居民,依然在手工業和商業中佔有優勢。「把中亞本地人民確定地劃分為六個主要民族——烏茲別克、哈薩克、土庫曼、柯爾克孜、卡拉卡爾帕克和塔吉克,這只是不久以前的事情。[7]」而到了近代突厥斯坦共和國時,也只有吉爾吉斯人、烏茲別克人和土庫曼人被認為是本地民族,作為這一地區最古老的的人民,「塔吉克人卻被遺忘了」[1]。

近現代的塔吉克民族史主要摻雜在中亞民族對俄國的反抗以及蘇聯時期的加盟共和國史之中。塔吉克在1990年宣布退出蘇聯,成為獨立國家。

3)印歐語系的塔吉克語

塔吉克人是東伊朗人,歷史上因為阿拉伯哈里發王朝的統治,其主要帝國薩曼王朝流行伊斯蘭教,並以阿拉伯文作為主要宗教與政府文字,在16世紀後主要被俄國統治並成為蘇聯一部分,受到俄文的很大影響。這些反映在當今塔吉克的塔族所說的塔吉克語中。


塔吉克語屬於印歐語系東伊朗語族,語音與波斯語實為同一種,但塔吉克語現使用斯拉夫字母,而波斯語使用阿拉伯字母,且塔吉克與中存在大量俄文借詞。塔吉克境內的塔吉克語共四個土語群: 北部土語群、中部土語群、南部方言群與東南土語群[2]。


塔吉克語有6個母音音位,與塔吉克境內第二大民族烏茲別克人所說的烏茲別克語相同,但是烏茲別克語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奴語支噶邏祿語組[3],塔吉克語的央母音與圓唇母音為特有。對應前文所述,中亞五國中的其他四國擁有更為接近的文化歷史與種族溯源,因此語言之間比起塔吉克語也更為相似。哈薩克語、吉爾吉斯語、土庫曼語與烏茲別克語屬於同一語族——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但是哈薩克語與土庫曼語有9個母音音位,而吉爾吉斯語有14個。


總結中亞五國在長時間內經歷著相近或共同的歷史洗禮,因此形成了很多相似的文化特徵。然而並不能把他們簡單概括為同樣的中亞草原突厥游牧民族後裔,其中塔吉克人屬於中亞的原著居民,說東伊朗語而不是突厥語,建立的帝國產生過輝煌璀璨的文化而不是僅鍾情於徵服、殺戮。但塔吉克人卻在後成吉思汗時代以來逐漸被邊緣化甚至遺忘,被排除出中亞草原主人的行列,他們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特質也遠並未為我們所完全認識。增進對於這個獨特民族的了解,理解他們的民族演化與文化形成過程,對於我們加強對整個中亞歷史文化演進的認識、在更加順利和諧地進行對外交流活動是很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與資料:

馬大正 馮錫時. 中亞五國史綱[M]. 新疆人民, 2005.

Grekov, B. D. (Boris Dmitrievich), Yakubovskii,
A. Y, 金, 大鈞,等. 金帳汗國興衰史[M]. 商務印書館,
1985.

班固. 漢書[M].
中華書局, 1962.

內·格魯塞. 草原帝國[M] 藍琪譯. 商務印書館,2014.

茲拉特金. 準噶爾汗國史[M]. 商務印書館, 1980.

漢布利. 中亞史綱要[M]. 商務印書館, 1994.

余太山 李錦繡編,歐亞譯叢(第一輯)[M]. 商務印書館, 2015.

范曄. 後漢書. 中華書局[M], 2000.

馬迦特. 關於庫蠻的民族性[J] 東突厥語方言研究,柏林,1914

伯希和. 庫蠻[J] 亞洲雜誌, 1920

崔瑞德[英]. 劍橋中國隋唐史(589-906年)(精)[M]. 中國社科, 2011

任繼俞主編. 宗教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

加富羅夫. 中亞塔吉克史[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5.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M].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5.

巴托爾德. 中亞歷史[M]. 蘭州大學出版社, 2013.

伯希和. 中亞與遠東的基督教徒[J] 通報,1914年.

威勒. 蘇聯中亞近代史. WEIDENFELD AND NICOLSON[M],
1964.

胡振華. 中亞五國及其語言文字(下)[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1996.

[1] 馬大正 馮錫時. 中亞五國史綱[M]. 新疆人民, 2005. 56頁


[2] Grekov, B. D. (Boris
Dmitrievich), Yakubovskii, A. Y, 金, 大鈞,等. 金帳汗國興衰史[M]. 商務印書館, 1985. 249-255頁


[3] 馬大正 馮錫時. 中亞五國史綱[M]. 新疆人民, 2005. 83頁


[1] 班固. 漢書[M]. 中華書局, 1962. 匈奴傳


[2]內·格魯塞. 草原帝國[M]
藍琪譯. 商務印書館,2014. 396頁


[3] 茲拉特金. 準噶爾汗國史[M]. 商務印書館, 1980. 219頁

[4] 馬大正 馮錫時. 中亞五國史綱[M]. 新疆人民, 2005. 128頁


[5] 馬大正 馮錫時. 中亞五國史綱[M]. 新疆人民, 2005. 32頁


[6] 漢布利. 中亞史綱要[M]. 商務印書館, 1994. 3頁


[1] 加文-漢布利給出的大中亞的大致範圍為:「在北方,中亞草原與西伯利亞的泰加森林南緣相接。中亞的南界,則由一條將近四千英里,幾乎是連綿不斷的山脈標識出來……在東部,大體可以沿著中國長城划出一條界線,然後從熱河,沿著滿州森林地帶向北延伸。但在西部,烏克蘭草原則一直延伸到了羅馬尼亞和匈牙利,構成了中亞草原地區地理和歷史的延伸。」 漢布利. 中亞史綱要[M]. 商務印書館, 1994. 3~4頁


[2]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說的現代塔吉克人指「居住在撒馬爾罕、布哈拉、赫拉特、巴爾赫等地的平原塔吉克人」,而非「居住在帕米爾、興都庫什山一帶的高山塔吉克」,後者接近我們語境下的塔吉克族,兩者在語言文化習俗等方面都有較大區別,需加以區別。 馬大正
馮錫時. 中亞五國史綱[M]. 新疆人民, 2005. 32-33頁


[3] 馬大正 馮錫時. 中亞五國史綱[M]. 新疆人民, 2005. 5頁


[4] 關於塞人文化的當代研究,可見於 余太山 李錦繡編,歐亞譯叢(第一輯)[M]. 商務印書館. 2015. 「鹹海南岸塞人文化形成問題」Л.
Т. 亞布隆斯基 張楨譯 伍星宇校


[5] 范曄. 後漢書[M]. 中華書局, 2000. 匈奴傳


[6] 馬迦特. 關於庫蠻的民族性[J](東突厥語方言研究,柏林,1914年). 伯希和. 庫蠻[J](亞洲雜誌,1920年,140頁)


[1] 馬大正 馮錫時. 中亞五國史綱[M]. 新疆人民, 2005. 21頁

[2] 崔瑞德[英]. 劍橋中國隋唐史(589-906年)(精)[M]. 中國社科, 2011.


[3] 阿拉伯文Khutbah的音譯,原意為「演講」,後指伊斯蘭教長或阿訇在禮拜時對教徒講道的講詞。以後包括對執政君主表示敬意的祝詞。任繼俞主編. 宗教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
「虎土白」條;加富羅夫. 中亞塔吉克史[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5.


[1] 馬大正 馮錫時. 中亞五國史綱[M]. 新疆人民, 2005. 29頁


[2] 馬大正 馮錫時. 中亞五國史綱[M]. 新疆人民, 2005. 31頁


[3]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M].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5. 「薩曼王朝」條


[4] 巴托爾德. 中亞歷史[M]. 蘭州大學出版社, 2013.


[5] 馬大正 馮錫時. 中亞五國史綱[M]. 新疆人民, 2005. 32頁

[1] 馬大正 馮錫時. 中亞五國史綱[M]. 新疆人民, 2005. 33頁


[2] 加富羅夫. 中亞塔吉克史[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5.


[3] 巴托爾德. 中亞歷史[M]. 蘭州大學出版社, 2013.


[4] 馬大正 馮錫時. 中亞五國史綱[M]. 新疆人民, 2005. 39頁


[1]內·格魯塞:《草原帝國》,藍琪譯,商務印書館,2014年. 270頁


[2] 這支部落分布的確切位置只能大概確定。伯希和. 中亞與遠東的基督教徒[J] (通報,1914年). 629頁


[3] 「帖木兒朝的歷史學家們試圖把他的家譜追溯到成吉思汗的一位夥伴,甚至是他的親戚。事實上,他不是蒙古人,而是突厥人。他出身於河中巴魯刺思部的一個貴族之家」內·格魯塞. 草原帝國[M],藍琪譯. 商務印書館,2014年. 557頁


[4] 馬大正 馮錫時. 中亞五國史綱[M]. 新疆人民, 2005. 48頁


[5] 馬大正 馮錫時. 中亞五國史綱[M]. 新疆人民, 2005. 140頁


[6] 加富羅夫. 中亞塔吉克史[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5. 363頁


[7] 威勒. 蘇聯中亞近代史. WEIDENFELD
AND NICOLSON[M],
1964. 7頁


[1] 巴托爾德. 中亞歷史[M]. 蘭州大學出版社, 2013.


[2] 胡振華. 中亞五國及其語言文字(下)[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1996.


[3] 胡振華. 中亞五國及其語言文字(下)[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1996.


謝邀 @MLeeK

「stan」在古代伊朗語(印歐語系原始伊朗語族,包括米底語、波斯語、斯基泰語等)中表示「地區」,比如阿富汗斯坦(Afghanistan)、印度斯坦( Hindustan)、巴勒斯坦(Palestine)等。至於現在一些人把「斯坦」理解為穆斯林國家的代稱其實是一個誤解。

-----------------------------------------------------------------------------------------------------------------------------------

如果說中亞那五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的話,那麼它們相互之間確實有一定歷史淵源。

1、中亞五國的民族成分比較相似:哈薩克的主體民族哈薩克人(Kazakh)、烏茲別克的主體民族烏茲別克人(Uzbeks)、吉爾吉斯斯坦的主體民族吉爾吉斯人(Kirghiz,在中國叫「柯爾克孜族」)、土庫曼主體民族土庫曼人(Turkomans)人種都屬於圖蘭人種(Turanid Race,即「黃白混血人種」,歐羅巴人種與蒙古人種的混血),語言上都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即中古時代內亞地區廣義突厥人的後代。塔吉克主體民族塔吉克人(Tadzhik)人種上是歐羅巴人種(European Race,即「白色人種」),語言上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東伊朗語支,是伊朗人的近親。可以說,中亞獨聯體五國除塔吉克外主體民族都屬於突厥人。

2、歷史上歸屬政權相同:歷史上中亞西北部地區曾先後被波斯帝國阿黑門尼德王朝(Achaemenid Empire,BC550~BC330)、古希臘馬其頓帝國(.Macedonian Empire,BC336~BC323)、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The Kingdom of Bactria,BC256~BC145 )、大月氏貴霜帝國(Kushan Empire,55~425)、波斯帝國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224~651)、白匈奴嚈噠帝國(Hephthalites Empire,?~567)、西突厥汗國(Western Turkic Khaganate,583~657)、中國唐朝(618~690,705~907)、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Umayyad Dynasty,661~750)、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Abbasid Dynasty,750~1258)、中亞——波斯薩曼王朝(Sulala Samaniyya,874~999)、塞爾柱突厥帝國(Seljuq Empire,1037~1194)、中國西遼王朝(1131~1218)、蒙古帝國察合台汗國(Chagatai Khaganate,1222~1402)、帖木兒帝國(Timurid Dynasty,1370~1507)、沙皇俄國(Russian Empire,即「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1721~1917)征服和統治,在歷史上是一個整體,與中亞其他地區如阿富汗、克什米爾、中國新疆和西藏等地關係密切。

3、文化淵源相同:中亞獨聯體五國因為氣候乾燥,大陸性極強,歷史上長期屬於游牧民族區域,是斯基泰人的重要發源地,後來又被突厥人統治。在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征服這一地區後,這一地區迅速伊斯蘭化,居民大部分改宗伊斯蘭教。後來在俄羅斯人入侵中亞時,曾經把亞洲內陸所有穆斯林地區都稱為「中亞」,將其視為同一個文化區域。

4、都是從蘇聯獨立出來的國家,都加入了「獨立國家聯合體」:在俄羅斯1917年「二月革命」後,羅曼諾夫王朝崩潰,中亞地區成立了民族政權。1922年12月30日,前俄羅斯帝國統治下的中亞各國與其他前俄羅斯帝國境內國家聯合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1922~1991)。1991年在美蘇冷戰中東方蘇聯陣營全面失敗,蘇聯解體,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五國獲得獨立,同時這五個獨立國家都加入了「獨立國家聯合體」(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簡稱「獨聯體」),只是到了2005年土庫曼才退出獨聯體。

5、在當代國際地緣政治中被視為一個整體: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位於中亞西北部地區和歐洲東部一小塊地區(哈薩克西北部烏拉爾河以西地區),北鄰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地區,東靠中國新疆,西南與伊朗相接,東南靠近阿富汗。這五個國家都屬於亞洲內陸地區,都是從前蘇聯分出來的,都是獨聯體成員國,除了土庫曼外其他四國都加入了「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簡稱「上合組織」),都面臨氣候變化、沙漠化、恐怖主義威脅、教派衝突和民族衝突等問題,長期在國際地緣政治學上被看作一個整體。


一定TM記住,巴勒斯坦和巴基斯坦不一樣。。。


回憶泛起啊⊙﹏⊙
小時候我姥爺跟我說,斯坦是省的意思,然後讓我把中國所有的「省」都翻譯成「斯坦」背誦下來。。

你知道一個八歲的東北平翹舌不分的小孩背誦中國地名的模樣嗎。。

黑龍江shi坦。。。
吉林shi坦。。。
遼寧shi坦。。。
內蒙古shi坦。。。
山東shi坦。。。
西zhangshi坦。。。
san西shi坦。。。

所以在我心裡,所有斯坦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國的省。。


看了前面的答案受教了,簡單類比來說:剛到不久中國的歪果仁在問:各個帶"國"字的國家是一種什麼關係啊?他們是一家人嘛?


其實「斯坦」就和中國古代叫其他國家,什麼大食國,天竺國,暹羅國等等最後一個「國」字差不多的


西安斯坦...


是韃靼語系的習慣性後綴,阿富汗的斯坦是被省略了的


我們認為他們是一樣的,毛子認為他們是一樣的,但是他們認為彼此是不一樣的,各自有各自的鄙視鏈。


(真是文字寫得越多越能在知乎騙關注啊,又不是要做這方面的專家,很討厭太過的回答。)

綜上所述以及個人所見,粗略列述:

A,烏茲別克、大中國維吾爾自治區——「雙U」,「熟突厥」

B,土耳其、亞塞拜然、土庫曼——「TAT」,「生突厥」

C,哈薩克、雞雞斯坦(首都「必勝客」)——「雙K」,突化蒙古(類似阿爾泰語系韓國之於中國)

X,沙烏地阿拉伯、巴勒斯坦、埃及、摩洛哥等——西綠綠(大食)

Y,塔吉克、「阿富汗斯坦」、伊朗——東綠綠(波斯)

Z,巴基斯坦——綠綠阿三


分情況討論:
巴勒斯坦(阿拉伯國家)
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都為突厥國家,文化認同一致,存在一定的血緣關係。)
塔吉克(操伊朗語,波斯文化)


還有Franchstan、Germanstan、Belgiumstan、Swedenstan


推薦閱讀:

為什麼伊斯蘭世界,沒有產生工業化的強國?
蒙古人為什麼選擇了藏傳佛教而不是伊斯蘭教?
為什麼大家都知道穆斯林不能吃豬肉,卻不知道猶太教徒也不吃?
朱元璋與伊斯蘭教,佛教,明教各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馬來西亞會如此種族主義?

TAG:地理 | 伊斯蘭教 | 國家 | 社會 | 中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