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這本書?

毫不避諱性描寫的一部文學作品,大家如何評價和看待?


第一遍看的時候,心想王小波真是個臭流氓,推薦我去看的那個人也是臭流氓,滿腦子都是敦偉大友誼。

第二遍看的時候,抱了認真嚴肅的態度。

王二之於陳清揚,是被生活摧殘之外的特別存在。開始是她找的王二,因為他是第一個來看病而不是看破鞋的男人,然後被王二「偉大友誼」忽悠,跟他敦的時候確定是不愛的,甚至不算喜歡,王二對她肚臍和腳心的分別觸吻,她應該是動心了,因此才有了要幫他生孩子的念頭,清平過河被扛不安生打屁股,才反應過來是愛,後來北京再見,她羞澀局促明顯還是不能忘懷。

陳清揚之於王二,是破去他童男子的第一個女人,長得好看身材美好,溫柔了一段時光罷了,是的,只是罷了,是那個荒謬時代強加給他的「前妻」,是他生命里數一數二的人。

可是,他並沒有愛過她,雖然她算是他生命中數一數二的人物,這是最悲傷的地方,甚至比那個莫名其妙的時代還無奈。

王小波花了十年的時間,寫了一個中篇,卻連個兩情相悅的故事都不算,沒勁。

第三遍,看得很慢。

不正常的時代,現在看來正常的人也變得不正常,陳清揚和王二,是別人的眼裡的異類的同類,是盟友。裡面很多寫交代材料和被批鬥的描寫,挺平淡的,仔細讀卻是驚心。

再回頭看陳清揚,她內心的掙扎,她有自己的想法,我長得好看就要被說破鞋,憑什麼?我不是破鞋,可是大家都說我是破鞋,不是不難受的,偉大友誼讓人嚮往,好的性愛讓人嚮往,可是不愛,依然寂寞。她孤立無援需要一個人的時候,正好是王二,可是王二並不愛她,她是明白的,所以她覺得罪孽,沒有愛的性就是搞破鞋,是苟且,可是她又享受這苟且,她愛跟她搞破鞋的王二。

明白嗎?開始她有點卑微,可是後來她想明白,愛王二,不變,不後悔,是她自己的事,這不是錯誤的事情,不神聖也不猥瑣,是被剝奪的人之常情。

找到自己後,就算被生活摧殘,卻泰然處之。

她比王二勇敢,面對,有擔當。

我才明白,那句著名的這是我的黃金時代,我想吃,我想愛的愛,不是渴望被愛,而是想要去愛。

被愛是一種慾望,愛卻是種能力。

王二沒有那種能力,或者還沒獲得。

不正常的時代是牢籠,圍剿人心的善意,抗爭的是死人,默默承受的是普通人,順應潮流去作惡保生存的是可憐人。

大家都輸了。

這不是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這是大家都輸了還是得各自生活的悲劇。

生不逢時。

原來王小波不是臭流氓,意識到這點,我很難過。


一個作家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生前默默無聞,死後聲名遠播。曹雪芹是這樣,卡夫卡是這樣,王小波也是這樣。我們有很多理由去解釋出現這種具有諷刺意味現象的原因,卻難以保證這種現象不再出現,機緣巧合,我們寫下一段文字,機緣巧合,別人邂逅了這段文字,於是便成為了不朽,文字,究竟也是講究機緣的吧。

苦難與作品像是一對孿生兄弟。在閱讀一大批經過文革苦難洗禮作家的作品時,你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他們展示在你眼前的忽隱忽現的傷疤。只不過有方式不同罷了。有血淋淋的展示,有自怨自艾的展示,還有的不無自豪的展示,而王小波則把傷疤偽裝成一朵俏皮的花,旁若無人的怒放著,卻只會讓你更清楚地記得那荒誕的人性被扭曲的年代裡究竟都發生了什麼。

讀王小波的書,在大快朵頤,狼吞虎咽的時候,你總能如草食動物反芻一般咂摸出許多哲學思辨的味道。

作為小說的切入點,在闡述陳清揚是不是破鞋的問題上,他便進行了看似滑稽的演繹。如果陳清揚無法自證清白,被世人誣為破鞋,那作為反抗世俗眼光的方式,莫過於就當真的做一次破鞋。而且若你果真正大光明的成為了破鞋,別人反而不敢招惹了。所謂世間的邏輯就是光腳的總是不怕穿鞋的。

很多人一開始是把《黃金時代》當做黃書來看的。那些露骨的描寫,讓人忍不住的心跳加速,想入非非。人性的本能往往是第一被世俗所禁錮的,所以人性的解放與自由也總是從身體開始。這就讓我們看到了在那樣的一個時代里,一個真正的反叛者就是用最原始也是最熱烈的男女之事來控訴所遭受的一切不公正待遇。如果我不能證明我的無辜,那我就去證明我的不無辜。如果我不能證明我的存在,那我就去證明我的不存在。如果不能證明我的清白,那就去他媽的清白。

陳清揚說,「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一直到死,想明了這一點,一切都能泰然處之」。而這話,王二同樣說過,他說,「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的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每個人都曾在青春年少的時候意氣風發為著理想去改變這個世界,卻往往被世界無情的稀釋了,直到死,也沒有弄明白活在這世上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不是每個人都能明白陳清揚在寫交代材料的時候所感到的罪孽並不是她與王二敦過偉大的友誼,而是她為自己最終因為王二打了自己的屁股而愛上了王二。友誼在一瞬間變成了愛情,而敦友誼的過程在她心中也徹底變了味道。但是恰恰就是這種轉變,當二十年再次相遇回憶當初的時候,她毫不掩飾的告訴王二,那也是她的黃金時代。這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一個青春與另一個青春相遇,這時再大的苦難也只會將那黃金一般的時代打磨的更加錚亮,熠熠生輝。


這一回沒有電影可寫。寫寫王小波吧。

如果你時間有限,想要讀魯迅,讀《野草》就行;想要讀王小波,讀《黃金時代》就行。

王小波說,黃金時代是他的寵兒。

這本書非常非常好讀。非常非常有趣。你在地鐵上、班車上、等人的時候、等上菜的時候、拉屎的時候,任何時候,隨時隨地都可以抓起來讀。

反正當黃色小說看看嘛。旨趣非凡,足夠打發三五分鐘無聊的時光。四下無人,還可以就著小說情節,肆意YY一番。

但是。

但是來了。(前方高能裝逼,請自帶防護裝置)如果你沒有一點儒釋道的底子,沒有一點西方哲學的耳旁風,或者沒有讀過很多很多書,或者對自己正在生活的日子沒有非常深入的思考,這本書與你的緣分,也就是一本快速消費的小黃書而已。絕對沒有辦法成為你的人生之書。

大二的時候讀完了王小波。完全沒有任何印象。大腦皮層沒有為這位作家留下一點點專屬皺紋。後來中文系碩士畢業,再加上漫長的職業生涯,都沒有騰出一分鐘讀過王小波。因為我,TOTALLY, 不明白他到底要說什麼。

事到如今,我上過很多課程,讀過一些書,愛過一二人,生命在九曲十八灣里走著走著,突然有一天就想停下來,哪裡都不去。旁邊是梧桐,我就坐在梧桐樹下。旁邊是睡蓮,我就卧在睡蓮旁。總之,我哪裡都不想去了。這本書,在這個時候,出現在我的面前。

我讀完了它。心下震動。腦漿子於一片混沌中,辟出一絲清明。

今天,我只說這一絲清明吧。

文學院研究生的課程我向來聽不太懂,所以印象深刻。有一天老師說,古往今來所有的文學家對於生活的觀點大體分成兩派,一派認為生活是在此岸的,一派認為生活是在彼岸的。你們自己覺得呢?

這個問題好難。但是當時我想了想,我覺得生活是在彼岸的。為了更高遠的目標,更豐富精彩的世界,更有趣明亮的山那邊,活著才有勁頭啊。要不然當下那個破爛日子,我真是忍不了。

雖然暫時給出了答案,可是這個問題卻一直停留在我的腦海。

回到文本。

說《黃金時代》是一個愛情小說,一點都不錯。換另外一批名字也是完全可以的:我的知青生活;下鄉生活里的女醫生;文化大革命與我的初戀;亂世畸戀;文革年代的愛與性;性愛物語;雲南往事;21歲那年的初戀;那遠去的女醫生等等。諸如此類吧。都挺好。擱現在放在網上,假以時日,指不定也會是一個大IP。

文革結束後,湧現了一個文學思潮:傷痕文學。大量回顧文革知青生活的作品出現,細膩哀婉,悲切動人。小平同志評價道:哭哭啼啼,沒有出息。考研的時候老師驕傲地說我們學校只考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傷痕文學連一個選擇題都沒有出。贊。

故事就發生在王二下放雲南的日子裡。那一年王二21歲。他想愛,想吃,還想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朵。他腰傷難忍,找到十五隊的美女醫生陳清揚看腰病。看完便頭也不回地下山去了。半個小時後以後陳清揚下來找他,跟她討論自己被人說成破鞋一事。王二擺出了偉大友誼的論述,希望陳清揚能以性交一事落實這偉大友誼。陳清揚被偉大友誼的說法迷住了,為了偉大友誼,她和王二搞了很多次。後來還陪著王二在僻靜的山上住了半年多。然後下山接受各種批鬥。文革結束,各自散去。二十年後他們重逢,再一次敦偉大友誼。從此,王二再也沒有見過她。

很多評論都說陳清揚在山上被王二打了兩巴掌那一段是黃金段落。那一段描述得萬分動人:

「陳清揚說她真實的罪孽,是指在清平山上。那時她被架在我的肩上,穿著緊裹住雙腿的筒裙,頭髮低垂下去,直到我的腰際。天上白雲匆匆,深山裡只有我們兩個人。我剛在她屁股上打了兩下,打得非常之重,火燒火撩的感覺正在飄散。打過之後我就不管別的事,繼續往山上攀登。
   陳清揚說,那一刻她感到渾身無力,就癱軟下來,掛在我肩上。那一刻她覺得如春藤繞樹,小鳥依人,她再也不想理會別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間把一切全部遺忘。在那一瞬間她愛上了我,而且這件事永遠不能改變。」

可我覺得,《黃金時代》的題眼是這一段:

「 陳清揚說,人活在世上,就是為樂忍受摧殘,一直到死。想明了這一點,一切都能泰然處之。要說明她怎會有這種見識,一切都要回溯到那一回我從醫院回來,從她那裡經過進了山。我叫她去看我,她一直在猶豫。等到她下定了決心,穿過中午的熱風,來到我的草房前面,那一瞬間,她心裡有很多美麗的想像。等到她進了那間草房,看見我的小和尚直挺挺,像一件醜惡的刑具。那時她驚叫起來,放棄了一切希望。

。。。。。。此時她想和我交談,正如那時節她渴望和外面的世界合為一體,溶化到天地中去。假如世界上只有她一個人,那實在是太寂寞了。

陳清揚說,她到我的小草房裡去時,想到了一切東西,就是沒想到小和尚。那東西太丑,簡直不配出現在夢幻里。當時陳清揚也想大哭一場,但是哭不出來,好像被人捏住了喉嚨。這就是所謂的真實。真實就是無法醒來。那一瞬間她終於明白了在世界上有些什麼,下一瞬間她就下定了決心,走上前來,接受摧殘,心裡快樂異常。

陳清揚還說,那一瞬間,她又想起了在門檻上痛哭的時刻。那時她哭了又哭,總是哭不醒。而痛苦也沒有一點減小的意思。她哭了很久,總是不死心。她一直不死心,直到二十年後面對小和尚。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面對小和尚。但是以前她不相信世界上還有這種東西。」

佛教說,四大皆空。步入空性,是解脫苦難的法門。興許我還不夠理解空性,但是我覺得無論如何,放下慾望是不可能的。飲食男女,是每個人睜開眼睛就要遇到的事情。正如同無論陳清揚對世界的幻想如何,她對王二偉大友誼的期待如何,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王二赤裸裸地坐在小草屋裡,小和尚醜陋地直挺挺指向天空。

在那一個瞬間,陳清揚明白了世界上有什麼。世界上既有我們所有人都喜歡的真善美,也有怎麼樣都不能迴避的假惡丑。這就是世界。甚至可以說,真善美和假惡丑原本就是一,而不是二。不經由王二的小和尚,陳清揚就無法和王二達成偉大友誼,進而產生愛情。如果陳清揚的幻想世界是一個完整的世界,其中有雄性動物,她就要接受雄性動物正是這般如此。

王小波正是這樣看待文革的。也是這樣看待人生的。明白了摧殘無所不在,真實的快樂才會切實地產生。幽默,從這個意義上,正是穿透了生命與生具來的荒誕,輕輕觸摸到了宇宙的真實。

生命是一場遊戲,苦與樂都是遊戲環節。看透它,才能接受它,才能玩它,而不是被它玩。我喜歡王小波的這個哲學觀。比我所理解的佛學教義要堅強和勇敢的多。

在生活的反覆虐待和強姦中,參透這一場把戲的真諦。這是我所理解的有趣的王小波。這是我所理解的根本不屑於沉溺於文革的悲戚之中的王小波。這是跨越時代,直抵生存本質的王小波。

以後再接著寫吧。晚安。


因為自己特別喜歡王小波,特別喜歡《黃金時代》,所以也來分享一下。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是一個沒結婚的滿腦子全是性的毛頭小夥子,在大山溝里工作,用手機百無聊賴的找書讀,偶然看到《黃金時代》,剛讀了開頭,就被吸引住了:「我二十一歲,正在雲南插隊的陳清揚當時二十六歲,就在我插隊的地方當醫生。我在山下十四隊,她在山上十五隊。有一天她從山上下來,和我討論她不是破鞋的問題。『』記得知乎上有個問題,哪些小說的開頭深刻,這個開頭是高票答案之一?

從開頭可以看出來,這本書似乎要討論破鞋的問題,而且裡面的性愛描寫非常大膽,當個黃色小說看也成。反正我第一遍讀的時候,啥也沒記住,就記住性描寫了。

當時也很困惑,王小波這麼牛逼的作家,《黃金時代》這麼偉大的作品,我怎麼除了性描寫,就沒看出點別的東西。

第二遍讀,覺得幽默,好玩,叛逆,有點道理。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又看了一遍,反正中篇小說讀著快。這次閱讀體驗,感覺每一段都是哲學思考,都需要仔細品位。

故事很簡單,就是知青王二在雲南插隊,和隊醫陳清揚在特殊的時間地點遇上,然後以偉大友誼的名義發生關係,美其名曰『』敦友誼『』,甚至有點瘋狂。然後一起逃亡,一起又回歸農場。回農場後被審查,要求交代搞破鞋這個問題。因為當地娛樂太貧乏,還要上台當破鞋被批鬥,所謂「出公差」。太高級,太好玩的黑色幽默,神奇的時代,神奇的世界。最後相繼回城。

在推進情節的時候,時光經常交錯,兩人九十年代再次相遇,然後一邊繼續「敦友誼」,一邊聊青春,一邊探討兩人的其他可能性,一邊為我們解開各種謎團。

說一點我感觸比較深的。

即使你不生活在文革,不生活在體制內,應該也能感受到身邊有一個小網、社會有一個大網試圖在控制你。讓你做這個,讓你做那個,做錯了就要狠狠的糾正你。我們怎麼反抗呢?似乎找不出好辦法。小說中的主人公,獨闢蹊徑,探索了另外一條道路。比如,讓王二寫交代材料,王二剛開始有抵觸情緒,但是慢慢的,寫出了快感,像一個作家一樣在寫作。後來,他寫的這個東西被評價為,有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地下情色小說的感覺。陳清揚出公差,當破鞋被批鬥,時間長了有了當明星的感覺。

王二一度覺得要這樣度過餘生,可是陳清揚寫了一次檢討,就徹底結束了這種生活,兩個人還因此提前結束了知青生涯而回城。陳清揚寫了什麼,直到小說的最後才揭開。陳清揚說,我以前只承認張開雙腿,現在加上,她喜歡這樣。如果只是張開雙腿,那麼就要出鬥爭公差當娛樂。如果是喜歡干這個,那就需要五馬分屍,可是沒有人有權利五馬分屍,所以對於無可救藥的王二和陳清揚來說,只能放他們回城了。

生活中這種事,似乎也隨處可見,比如媽媽問女兒,你是不是早戀了,不管你是否早戀,不管你承認還是否認,這件事似乎永無休止,直到有一天,你說,我就早戀了,怎麼著吧。

再比如,老婆懷疑你出軌,不管你是否出軌,不管你是否承認,這個事都永無休止,直到你說,我就出軌了,別瞎調查瞎猜疑了,離還是不離,你看著辦吧。

例子大家自己去腦補。同時,你們可能會說,你說的不就是所謂的,被強姦了,如果不能反抗,就好好享受吧。這時候,我就感到語言的貧乏,因為王小波講的要比這深奧的多。

我的答案只是分享了小說的一個點,小說中還有更多的人生哲學思考。所以,這麼短的小說,大家讀一讀吧。


怎麼看?
我一般跪著看。


……
老實說,《黃金時代》寫的很有王小波的特點,也很體現小波的長處。

但是感覺寫的太直白太露骨了,不夠含蓄,讓我感覺是雜文似的小說,小說似的雜文。

看《沉默的大多數》的時候,小波說,他比較輕視雜文,雜文么,無非就是給人講道理,說這話,代表的不是小波真的看不起雜文,而是王小波寫雜文真的很厲害,已經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了,但凡在一個領域上造詣登峰造極的人,總不免有些輕視的心思,一個計算機大牛可能也會說出像小波一樣的話來,編程么,不就是邏輯那點事兒么,這是自信的表現。

小波不想寫雜文,一心想寫小說,但是我覺得他還是被雜文給限制住了,寫小說,總是會開上帝視角,忍不住記敘的口吻就會變得像講道理似的語氣。

這是小波的長處和特點,同樣也是一個弱點,長處在於,我們能很輕易的把握住小說的主題,並且從中得到啟發,邏輯性很強。弱點在於,小說想要表達的道理不是讀者親自體會和感悟出來的,在真正的理解上會稍弱一點。

個人淺見,不喜務噴。


《黃金時代》里,王二和陳清揚的「偉大友誼」,怎麼都有點friends with benefits的意思。

王二第一次說出「偉大友誼」這個詞,是在引誘陳清揚發生關係時。王二已經二十一了,還沒有經歷過男女之事。他渴望性。但是王二覺得,性的出發點不是彼此相愛,而是互相幫助。

「我想和她性交,而且認為她不應該不同意,假如她想借我的身體練開膛,我准讓她開;所以我借她身體一用也沒什麼不可以。」

這是朋友之間的義氣。

「在我看來,義氣就是江湖好漢中那種偉大友誼。水滸中的豪傑們,殺人放火的事是家常便飯,可一聽說及時雨的大名,立即倒身便拜。我也像那些草莽英雄,什麼都不信,唯一不能違背的就是義氣。只要你是我的朋友,哪怕你十惡不赦,為天地所不容,我也要站到你身邊。」

王二希望和陳清揚建立起這種為彼此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偉大友誼。王二以為,是朋友了,陳清揚自然會願意幫他解決生理需求。

事實的確如此。

「那天晚上我把我的偉大友誼奉獻給陳清揚,她大為感動,當即表示道:這友誼她接受了。不但如此,她還說要以更偉大的友誼還報我,哪怕我是個卑鄙小人也不背叛。」

這是第一次王二和陳清揚敦偉大友誼。為什麼叫敦偉大友誼?古人有夫妻敦倫之說。所謂敦倫,就是房事。王二和陳清揚不是夫婦,自然無「倫」可敦。那就只能敦偉大友誼了。

真的存在這樣的「偉大友誼」嗎?

剛開始陳清揚也覺得王二就是哄她上床的。但偉大友誼又不是實體,看不見也摸不著。主要看你相不相信。「偉大友誼不真也不假,就如世上一切東西一樣,你信它是真,它就真下去;你疑它是假,它就是假的。」王二相信「偉大友誼」是存在的,他「隨時準備(為了陳清揚)兌現我(他)的話,哪怕天崩地裂也不退卻」。陳清揚也相信「偉大友誼」是存在的,所以,她選擇與王二一起逃亡。

我相信,王二向陳清揚獻出自己「偉大友誼」的時候,儘管有私心,但也是非常真誠地想和陳清揚成為好友。王二說他「身上帶有很多偉大友誼,要送給一切人」。換句話說,任何人,只要接受王二的「偉大友誼」,他都願意為對方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樣的人一定有顆赤子之心。可惜,其他人都不要。所以王二把一切偉大友誼「都發泄在陳清揚身上了」。正因為這些人都不相信王二的交友態度,所以,他「雖然把交朋友當成終身的事業,所交到的朋友不過陳清揚等二三人而已」。

另一個問題是,陳清揚為什麼對「偉大友誼」如此著迷?她說,「那些話就像咒語一樣讓她著迷,哪怕為此喪失一切,也不懊侮。」

陳清揚因為丈夫進了監獄,人又生得漂亮,所以被斷定為「破鞋」。儘管她並不是。她想向所有人證明,她不是破鞋。她強烈地需要被信任,被愛,所以當王二把偉大友誼獻給陳清揚的那天晚上,她當即決定,用更大的友誼報答。她不僅僅一次又一次和王二敦「偉大友誼」,還和王二一起逃亡、挨批批鬥。

王二和陳清揚的「偉大友誼」,對陳清揚的一生,都有重大影響。「她一輩子只交了我一個朋友。她說,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在河邊的小屋裡談到偉大友誼。 人活著總要做幾件事情,這就是其中之一。」

陳清揚說,「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一直到死。」陳清揚又說,「她面對這醜惡的東西,想到了偉大友誼。」

「偉大友誼」是人與人之間無條件的信任與付出——這也是我所理解的王二和陳清揚的感情。有了它,陳清揚就可以去對抗這個世界的醜惡。

陳清揚在最後的交代材料上寫,她真實的罪孽,是愛上王二。在陳清揚看來,天天敦偉大友誼,她依舊無辜,不是破鞋;但是,愛上王二,卻「徹底玷污了她的清白」。

她覺得,能讓「偉大友誼」變質的,不是性,而是愛。陳清揚曾經許諾,要幫助王二,而且是在一切方面。一旦愛上,一旦有了佔有之心,就再也不能了全心全意地幫助他了。


為什麼會歸結於情色小說?它只是一本浪漫的小說。


主旨我想還是追求理性和個人自由。將世界的荒誕與個人的衝突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現,其實我覺得最好的還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不過說實話,這些思想都是西方的結晶,我們這個國家能學會就已經是奇蹟了,原創的思想並不多。


高中時無意中在書店裡看到王小波,看到黃金時代,就當成黃色小說看。後來越看越喜歡這個關於青春的小說。和王朔的動物兇猛很像。個人感覺確更喜歡黃金時代。因為他寫的故事更有趣,寫的更輕鬆。
個人有個人的看法:我覺得這寫了一個有慾望有衝動的混蛋小子,和一個愛幻想很純真的女孩的愛情故事。
雖然寫文革時代,但是卻讓我也能產生很多的共鳴。 那個充滿慾望和好奇的少年。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喜歡各種東西覺得一切都美好的青春感覺;還有見了美麗姑娘就想做調皮搗蛋的事來吸引她的感覺。當然故事裡更有趣的泡妞方法,也覺得很衝動很青春。
還有那個純潔的美少女。天真的想讓所有人都不要誤會自己。對所有事物都懷有純真美好的幻想。大膽,好奇,純潔,有趣的女孩。敢於和你一起瘋狂的那個單純女孩。多快樂多興奮。這些都是青春啊!
最後陷入了回憶,陳清揚回答了那個王二的疑惑。那個在王二看來必然無比淫蕩的報告材料寫的是陳清揚愛上了王二這個滾蛋。 全文結束,悵然而止。一切都湧上心頭,我想所有的故事必然都有在王二在你我心頭重播,那些衝動的煩惱的快樂的所有的一切。
全文最後:我丟失了我的愛人,我至此以後在也沒有見過陳清揚。
ps:陳清揚愛說王二你個混蛋。每次都感慨萬分。這就是那個有多少遺憾的青春啊!


愛一個人是會保持沉默的。是事後的沒由來的發燙。
「陳清揚說她真實的罪孽,是指在清平山上。那時她被架在我的肩上,穿著緊裹住雙腿的筒裙,頭髮低垂下去,直到我的腰際。天上白雲匆匆,深山裡只有我們兩個人。我剛在她屁股上打了兩下,打得非常之重,火燒火撩的感覺正在飄散。打過之後我就不管別的事,繼續往山上攀登。
   陳清揚說,那一刻她感到渾身無力,就癱軟下來,掛在我肩上。那一刻她覺得如春藤繞樹,小鳥依人,她再也不想理會別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間把一切全部遺忘。在那一瞬間她愛上了我,而且這件事永遠不能改變。」

小說總是描寫霧蒙蒙的雨天 山裡的冷霧 清晨的涼意 最後彌留在人心中的卻是赤條條的暖意。


總覺得王小波的性寫的很美,既讓人覺得是最神聖最高尚最不可玷污的,又讓人感覺這就是庶民萬事日常瑣碎啊。

很喜歡《黃金時代》里的一段

「當時熱風正烈,陳清揚頭枕雙臂睡得很熟。我把她的衣襟完全解開了。這樣她袒露出上身,好像是故意的一樣。天又藍又亮,以致陰影里都是藍黝黝的光。忽然間我心裡一動,在她紅彤彤的身體上俯身下去。我都忘了自己幹了些什麼了。我把這事說了出來,以為陳清揚一定不記得。可是她說,「記得記得!那會兒我醒了。你在我肚臍上親了一下吧?好危險,差一點愛上你。」


據說「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周國平的文章在高中的時候通過《讀者》《青年文摘》《思維與智慧》《意林》斷斷續續讀過一些,最大的收穫是那句:「擁有健全而獨立的靈魂」,當時盯著「健全」和「獨立」二字發了好一會兒呆。(那個時候真好,還有時間發獃,貌似這兩年很少發獃了,也就是生娃之後這一年半吧,就覺得每天忙得不行,有點時間就陪女兒玩耍了。還好的是,女兒現在能自己玩了,我大概又可以發獃了。)

「健全」,健康又沒有短缺,中而又正,遇到事情總是能夠處理得當,有分寸、敢擔當;「獨立」,不攀附於任何人,反正誰也不能把誰開除出地球。

至於王小波,只是影影綽綽知道他和夫人李銀河在同性戀方面有貢獻,王小波的文章裡面有些那方面的描述,甚至被當作禁書。保守乖巧如我,這些年,自然是不會也不敢碰這些書的。

近來,我喜歡的一位作者提起了王小波,並覺得他是最有趣的人。這一下勾起了我的興緻。(「偶像」的效應真的很大,商家花大價錢找明星做廣告實屬正常)

全集到手之後,最先看的是描述人生追求乃虛無的荒誕故事《尋找無雙》,看得我一個頭兩個大,完全沒有體會到樂趣,全書下來就一兩處我是笑了的,其它很多時間都是覺得莫名其妙,對這樣荒誕的筆法適應不了。看了書評,有人是邊看邊哈哈哈讀完的,我理解不了。

全書讀完,不知所云,就是在唐朝,王仙客到長安城尋找無雙,找來找去,又是發瘋又是癔症,最後也不知道找到了沒就結尾了。

但是呢,又隱約覺得書里說了什麼,但又捕捉不到到底說了什麼,就像多雲天里的太陽,知道太陽在,但自己看不到,但又隱約能看到。

還好的是,全書看完,我並沒有被書中的性描寫怎麼樣。比如《金瓶梅》,文藝有品者說不會看的人看到的是隨處可見的性描寫,會看的人看到的是世事人情。

所以,自忖大概自己的慧根還可以吧,於是就翻開了第二本《紅拂夜奔》。這次讀完果然有進步,雖然讀的過程依舊不算很愉快,但是get到了紅拂的絕望。她的第一次奔跑是和李靖從洛陽城逃離,那時年輕美麗;第二次她想讓李靖再一次和她從長安城逃走,那時風韻猶存。第一次成功了,後來住進了長安城;第二次,李靖老了裝傻裝睡,紅拂選擇了死亡。

王小波在序里說「這本書里將要談到的是有趣」。遺憾的是,我根本get不到有趣的地方,只覺得荒唐和無奈。

到這裡,我讀過《尋找無雙》《紅拂夜奔》,不知道為什麼我對王小波並沒有太多好感,是因為我是女的?還是我的水平不夠?只覺得王小波是個好段子手,書呢,就是社會吐槽大合集,一個人的碎碎念,系統性深入性欠缺,映射隱喻非常明顯。

但是吧,我喜歡的作者都說了好,我偏覺得不好,那怎麼也得讀完再下定論吧!

於是,打開了第三本《黃金時代》,這是一本小說合集,讀到《三十而立》時,漸入佳境,到第85頁,開始覺得好玩兒。

從85頁之後,看《黃金時代》的狀態就是:

哈哈
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聰明、鬼點子多,有點《家有兒女》中劉星的感覺,可愛的很。我看書喜歡做批註,看到開心的地方就批「哈哈哈」,要是笑得不行,就一路狂草「哈哈哈哈哈哈」,所以85頁之後,我寫了好多「哈哈哈」。

覺得吧,即便去到一個荒島,他也能折騰出花來。有他在,不會無聊。

而以前那個問題,如果只能讀一本書,對目前的我來說,那就是《王小波全集》了。


自己在圖書館坐在地上看完的。
我不想看別人寫的讀後感因為會對我產生影響,我在這簡單說一下我的體會。
我不想再去說一個時代的陳年舊事,因為我在王小波那乾淨的文筆中,沒有感受到太多的沉重。
我想王二融入了那個時代,王小波超脫了那個時代。
我感受到了王小波的浪漫,這本書中就算有苦難也有著浪漫的氣息,他說他不會一直生猛下去,但是終究生活還是沒有錘了他。
我想他在寫書的時候是毫無遺憾的品味著過往。浪漫的人。


誰說這是情色小說?瘋了吧?


僅就《黃金時代》這一篇來說,坦白講第一次讀的時候是覺得有些尺度驚人。
讀完之後的幾點感受就是:
1.女人在愛情中也許比男人更勇敢;
2.任何事情堅定起來才最重要,不上不下是最糟;
3.性也許是最純粹美好的慾望。


嗯,一本特立獨行的黃色小說。


真實是丑的,甚至是令人噁心的。
但愛是美的,藝術是美的。好歹讓人有了些許念想。

從古至今,作者與讀者的關係,向來是曖昧的。作者寫就一本書,那隻完成了這本書的一部分——定義這本書,仍還需要讀者完成另一部分,就是對這本書的再定義,如此,方是個文學志趣。作者創造了一個平台或稱為門檻,就是讓人踏上來,看看這除己身以外的機緣相似或理解。而藝術很大一部分的愉悅,便是理解,不論深淺。
新約馬太福音有段說得好,且其論意與《黃金時代》有相似(人的狹隘封閉,不明己身,胡亂度日),特引摘:
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
『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
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
耳朵發沉,
眼睛閉著;
恐怕眼睛看見,
耳朵聽見,
心裡明白,迴轉過來,
我就醫治他們。』
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耳朵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我實在告訴你們: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要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聽你們所聽的,卻沒聽見。」
看見了,聽見了,就去改變吧。

再往下,便是小子對我愛的作家王小波的相關介紹及對《黃金時代》的再定義。
一紙荒唐言,諸君請指教。

王小波(1952----1997),先後在雲南、山東插隊,做過民辦教師,工人,其後便是漫漫求學路。他把握住了人生的不正常期,以之成就自己。
王小波思想受羅素、弗洛伊德和其兄王小平影響較多,文字美學師承查良錚和王道乾,其中對王道乾譯的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喜愛有加,在《黃金時代》第五部分開始,敘述王二和陳清揚過去和現在的時間線是零散卻整齊的,這與《情人》不無相似之處,就是王二陳清揚寫交待材料及逃跑到山裡的事。
而王小波理科出生,酷愛數學,行文中可見他的數學思想,例如證明題論證和分類討論。
那麼在《黃金時代》里寫作手法,事件多用黑色幽默,人物情感變化以意識流寫就,以及還帶點浪漫主義情調。

《黃金時代》內容,便是插隊青年王二和醫生陳清揚稀里糊塗愛上了的偉大友誼。
以王二與陳清揚的過去和現在兩條時間線交織穿插。
本書感情基調,
陳清揚:愛上了,抗拒,死心塌地,偉大友誼的踐行;王二:偉大友誼就是我把我交給你,你把你交給我,我們是一撇一捺一個人。我沒有帶著陳清揚逃走,我又回來了。
偉大友誼是王二的一個有趣的論點,且面對陳清揚的質疑,王二說它半真半假,情愫我猜不出,但這偉大友誼最後斷了,因為他們彼此都不能把自己交出去了。期間一個隔閡是王二否認是陳清揚女兒的父親。
王二的偉大友誼是對世界的,但只有陳清揚一個人接受了;而陳清揚的偉大友誼就是對王二一個人的。
偉大友誼的最初,男人是重性輕愛,女人相反,而這發展是殊途同歸,都是愛了,或都成俗氣了。
但這個愛情故事是悲劇,王小波在第二部分就已暗示,摘錄如下: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奢望沒了,就只剩自己了,一個殼子。如王小波另一部長篇小說《萬壽寺》的結尾語,「一切都在無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本書也涉及了當時社會的政治文化背景,就簡要說一句吧。
一切都依領導上,一切都是領導上。

本書還用黑色幽默設計著個人與群體的對立,如陳清揚的破鞋問題和王二與隊長母狗的事兒。
面對群體的無理指摘,硬是黑白顛倒——似乎這能帶給他們射精或高潮的快感一樣。陳清揚消極抵抗,王二則端起槍打瞎了母狗另一隻眼。
個人是依賴群體的,可個人多智,群體低智這個現象,能讓任何個人成為群體的娛樂品,也能讓社會變成現實的地獄真實的天堂。
所以又有陳清揚和王二對存在問題的不同探討。
陳清揚:我知道王二,他是存在的。
王二:做愛很爽,我是存在的。

王二是不留戀過去的,所有屬於現在的瞬息就是他的全部。可見王小波對王二性格的的暗示以及對王二所認為陳清揚對其感情的說明,如下,
第二部分,「而且我從來也不回頭。我就這樣走掉了。」
第七部分,「等到她想叫我來撣時,我已經一步跨出門去。等到她追出門去,我已經走了很遠,我走路很快,而且從來不往後看。就因為這些原因,她根本不愛我,也說不上喜歡。」

很多年後,王二與陳清揚北京廟會上遇著了,他們開始敦偉大友誼,對過往一切進行緬懷重訴與討論可能性。
王二問陳清揚的交待材料寫的是什麼?領導上怎麼讓過了。
陳清揚說她在上面寫了她愛上王二的事實,並且堅不可摧永遠存在。而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現實,只能騙自己相信另一種真實。
陳清揚和王二都在抗拒現實。
陳清揚痛苦,醒不來,就默認了這世上的摧殘。「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一直到死。想明白了這一點,一切都能泰然處之。」
王二永遠抗拒挨錘的現實。
陳清揚的黃金時代就是與王二相處的日子。
王二的黃金時代就是那些生猛的每一天每一件事。
所以陳清揚坐火車走了,王二再也沒見過她。

王小波是真誠的,就憑這一點,我愛他的現實也會是永遠存在的。
可他怎麼就死了呢?


若諸位有緣得見,覺得有所得有所觸動,請各位移駕這裡,我需要大家支持
http://m.weibo.cn/5669335472/3996531709758593?sourceType=smsfrom=1066195010wm=5091_0008


王二活出了那代人該有的樣子。


深夜看完 輾轉反側 有感而發
黃金時代 看透生活的的本質 而後接受並熱愛它
就如陳清揚所說:人活在世上 就是為了忍受摧殘 一直到死 想明了這一點 一切都能泰然處之 所以當她下定決心 穿過中午的熱風 來到王二的面前 那一瞬間 她心裡是很多美麗的想像 可是等她看見王二的小和尚 像一件醜陋的刑具 瞬間放棄了一切希望 在這一瞬間 她也意識到了 這就是所謂的真實 在下一瞬間 就下定決心 走上前來 接受摧殘 心裡快樂異常
就如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 會有很多痛苦 悲傷 生活並不是如童話故事一樣美好 長的越大越會發現生活的醜陋與種種不堪 可是 這就是生活最本真的樣子 世界上我們無法去改變的事情有很多 這時能改變的唯有自己 接受苦難 接受不堪的一面 穿過層層陰霾 到達生活的彼岸
特別喜歡陳清揚這個角色 對做過的事情從不後悔 也不害怕去承認 喜歡做愛 那就做愛 愛上一個人 那就好好的愛他 不扭扭捏捏 遵循自己的本心 聽自己最真實的心聲
在第一次和王二敦友誼時 她並沒有愛上他 也許因為在那樣遙遠的地方 她太寂寞孤獨 大家都叫她破鞋 沒有人理解她 可是突然有這樣一個人 給她熱烈的友誼與支持 彷彿在茫茫的寂寞中 找到了一束光 所以她願意用任何方式 去留著這道光 就如心是孤獨的獵手所說 孤獨是絕對的 最深切的愛也無法改變人類最終極的愛 所以最後的最後 雖然她已愛上王二 可沒有在一起
不管怎樣 那是他們的黃金時代 是他們最真實 最自我的時代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1984》這本書?
怎麼才能最好的解釋 早悟蘭因?
瓦爾登湖為何倍受歡迎?
《傾城之戀》,范柳原對白流蘇說:「根本你以為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這句話怎麼解讀?
《麥田裡的守望者》霍爾頓的紅色獵人帽是什麼樣的帽子?

TAG:文學 | 王小波 | 黃金時代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