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2015 年 3 月 9 日 Apple 春季發布會?

Apple - Apple Events


印象中這是 Jeff Williams 第一次上台介紹新產品,他語調平緩沉穩,比 Tim Cook 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本次發布會之前,ResearchKit 從未見諸各科技博客和爆料網站,至於未來它能掀起多大風浪,當下還不甚明了。雖然有幾次稍長的停頓,在整個講演過程中,Jeff Williams 帶給人的印象,一直是信心十足且鎮的住場。即使 Tim Cook 目前還被當做「喬布斯的接班人」看待,但生於1960年的他,距離退休並沒有太遠。身居高級運營總裁之位且出身蘋果供應鏈部門的 Jeff Williams,會不會也恰好在下一個接班計劃里?

鏡頭時不時切到前排就坐的各位蘋果高管們,也許因為本次發布會無關軟體,颱風不錯的 Craig Federighi 和之前出鏡率頗高的 Eddy Cue 只能在台下端坐。新面孔里,Angela Ahrendts 最近一年好像乾的不錯,Apple Store 在中國的高速擴張,Ahrendts 理應功不可沒,何時能見到這位來自女高管上台演說呢?至於另一位新人 Marc Newson,Apple Watch 和 iPhone 6 的圓滑曲線盡顯他的影子,不知他是不是也像 Jonathan Ive 般不喜在舞台上拋頭露面?

新版 MacBook,那個經典的白色背光 logo 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類似 iPhone 的反光 logo。從 Apple Watch 和 Apple Pay 消失的「i」開始(Apple TV 另當別論...),喬布斯時代也在漸漸遠去。但 Phil Schiller 還是那個 Phil Schiller,這位自97年伴隨 iPod, iPhone, iPad 一路走來的老臣子,永遠身著不合身的寬大襯衫和牛仔褲,站在金光閃閃的屏幕前(新版MacBook 的金色實在太耀眼了),逐一介紹新一代 MacBook 設計亮點。機身史無前例的輕薄,edge-to-edge 的屏幕,讓擁有寬廣屏幕邊框的 MacBook Air 看起來如此過時。難道我們也要和 MacBook Air 說再見了么?

Apple Watch 的第二次亮相算不上驚艷,聽上去像在重複同一個故事。Kevin Lynch 可能是一位非常好的軟體開發者,但他的氣質和這隻志在吸引大眾眼球的手錶並不相符。Apple Watch 在 2011 年秋天立項,喬布斯去世前很可能見過 Apple Watch 的原型。但 4 年前的原型和我們今日所見的 Watch,中間必經過多次迭代更新,Jeff Williams 接受採訪時都明確表示,Apple Watch 是個純粹的 Jonathan Ive 產品。

Jonathan Ive 才是蘋果最好的產品,New Yorker 簽約作者 Ian Parker 如此命名他對 Jony Ive 的長篇專訪(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 - How an industrial designer became Apple』s greatest product)。

雖然有兩本傳記作參考("Steve Jobs" by Walter Isaacson, "Jony Ive" by Leander Kahney),我們對喬布斯傳記所聲稱的「soulmate」關係,仍然沒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直到在Ian Parker 的專訪中,Jony Ive 坦陳,「My intuition』s good, but my ability to articulate what I feel was not very good—and remains not very good, frustratingly. And that』s what』s hard, with Steve not being here now.」 好像這道緊閉的大門,終於打開一道小縫。

探索、表達,並追隨自己的直覺,可能是喬布斯一生的行事準則。他的傳記里最具啟發的一句話可以證明,「We try to use the talents we do have to express our deep feelings, to show our appreciation of all the contributions that came before us, and to add something to that flow. That』s what has driven me.」

喬布斯離世之後,Jony Ive 不得不「一人分飾兩角」 : 「Bob Mansfield, then closely involved in the watch project, said that Ive』s role was to be 「himself and Steve」 combined.」

為產品做減法極為困難,需要的不僅僅是對產品的直覺,更強調直面人際關係衝突的勇氣和擔當。性格溫和並喜歡做老好人的 Jony Ive,在失去精神導師的蔭蔽之後,還要承擔做減法的重擔,各中壓力,可能是常人無法想像的。


雖然在首次亮相中,Apple Watch 的 digital crown 人機交互方式被拿來與「滑鼠之於蘋果電腦」和「觸屏之於 iPhone」 相比,但 Apple Watch 顯然不是如後兩者般劃時代的產品,定位於 Apple TV, iPod 般的 accessory, 反而更切合實際。從這個角度看,每個人都能輕鬆不少。


最後說一下 HBO Now。在產品發布會現場播放 "Game of Throne" 第五季預告片,娛樂效果實在不能更好了。面對Netflix 的競爭,HBO 在內容製作方面更勝一籌。Nexflix 雖有 "House of Cards"這樣的市場大熱,但顯然 GOT 這種熱播劇集和 Sopranos 等等完季經典劇集更能代表 HBO 的持續輸出能力。

祝蘋果好運。


一個 gay,一個 gay-like ,帶著 Apple 向著新式奢侈品的方向飛去了。

無論是 Apple Watch ,還是 new MacBook,這次發布會都象徵著 Apple 更明顯的轉型。

不應該再把 Apple 跟 Microsoft 簡單粗暴的對比,它們的受眾產生了愈大的差異。兩家公司對數字時代有著完全不同的戰略,它們改變世界的思路,跟蓋茨-喬布斯時代比有著更巨大的分歧。

MS 還是 MS,就像納德拉 7 月的全員信,微軟的戰略還是回到了「生產力」。其實微軟對「極致」,對「未來」的追求是一種很直觀的,我們最初理解的科技,比如手勢交互、虛擬現實、機器化自動化、高效辦公什麼的。微軟的受眾更多的也還是面向生產力、工作群體(工程師、辦公人員)。所以軟狗們在知乎永遠可以說微軟 Bla Bla,因為對於這部分場景,微軟確實有著不可替代的牛逼。

而 Apple 則逐漸轉變成為數字時代的 LV。這並不是說它放棄了科技,而是「科技追求極致」的另一種可能性 —— 科技與人文的交匯,甚至是科技與時尚的跨界融合。

讓我們來稍稍想像一下未來:

科技與生活的融合一定是越來越緊密的。更多的「物件」將與科技結合,而這些智能設備也將越來越普及,它們面向的人群,會越來越寬,直到覆蓋所有人。
可以說現在的科技還是很生硬的,我們很容易把科技和 Geek、Nerd 聯繫在一起。當一個東西和科技沾邊時,我們往往會很清楚的知道:「哦,這是一個科技產品」,於是我們忽略了其他東西,更多的去關注它的科技性(功能性),但是未來不一樣。
未來的科技將會很平常,未來的科技將會更加隱形,就像現在的眼鏡、傢具、衣服、箱包……普通人誰還會在乎它們背後複雜的材料科學與工藝?我們只會覺得它們是生活必需品,然後去在乎它們的外觀、舒適性,挑選自己喜歡的產品。

科技也一樣,當科技無處不在時,我們對「科技產品」本身的功能性要求,就不再是唯一的考量。


LV 的包之所以成為奢侈品,不止是因為「當它作為一個包時,它的功能性(選材、做工)非常優秀,結實耐用」,還因為它的藝術性,觀賞性,精緻感,幸福感,社會價值等等,帶來的種種溢價。

而 Apple Watch、new MacBook,很明顯在做相同的事情。

說到奢侈,「奢侈」這兩個字,在我國基本上是貶義的,詞典里的翻譯是「揮霍浪費錢財,過分追求享受」,但 Luxury 在英文中其實要中性許多。

與舊式奢侈相比,新奢侈主義在這一代中產消費者中則被廣泛接受。所謂新奢侈主義指的是在同類產品中服務質量更高,品位更高的產品,讓消費者心馳神往。它們價格不菲,但是還不至於昂貴到可望不可即。

德國的實業家拉茨勒在《奢侈帶來富足》(2001)一書中對舊式奢侈和新式奢侈做過有趣的論述。他以手機為例說明了兩種方式的不同:如果一部手機是因為其先進的技術和為客戶提供超值的功能而使價格出眾,那麼生產和消費這樣的手機就是需要倡導的新式奢侈;相反,如果一部手機不是因為卓越的技術性能,而是因為手機套上了嵌有鑽石的黃金外殼而使得價格昂貴,那麼生產和消費這樣的手機就是令人憎惡的舊式奢侈。

補充一下:這句話出自 2001 年,放在現在來看其實並不是完全適用的。

手機對當今社會的意義早已不是簡單的通訊設備。真正的區別還是在那句話:「Design is about how it works」,新式奢侈的內涵在於產品的某個設計是真的有意義,還是單純的為了貴而貴。
對於當今數碼產品,工業設計、藝術設計是其作為消費品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你是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多的外觀選擇而使用黃金,或是為了硬度使用鑽石。而不是單純的堆砌它們來增加價格,那麼這些設計都是符合「新式奢侈」的內涵的。

所以當我們回過頭看看 new MacBook,私以為是數字產品界新式奢侈品的典型。

當我們吐槽 Apple 為了極致的輕薄犧牲了主頻、風扇、介面,當我們吐槽買它就是買電池,當我們拿它與 MBA、MBP、Surface 對比吐槽它的 「參數/價錢比」 ……

其實人家的受眾是那些有消費能力追求生活質量的 Sir or Lady,它們並不需要天天對著電腦做開發、重型辦公或者打遊戲,對於只需要便攜安靜(輕薄+續航+無風扇)、看看電影(Retina Display)、又希望無時不刻彰顯自己的品味與身份(外觀優雅+極致設計)的他們來說,new Macbook 簡直是最適合「佩戴」的輕奢品。


有人說 Apple Watch 簡直是 Jony Ive 這個一心嚮往做奢侈品設計的天才將 Apple 引入了歧途里,而我卻覺得科技與時尚的結合為何就不是一件美麗的事情?


娛樂的吐槽一下發布會中的一個小小的內容:

Tim Cook: "One of the really cool and convenient places for ? pay is vending machine. Coca cola now has 40"000 of these in the US and plans to have 100"000 by the end of the year. If you"re like me, you stood in front of these machines for too many times to uncrinkle your dollar bill. Those days are over!!!"
娛樂蹩腳翻譯: 「自動售貨機現在也支持又酷又炫的? pay啦!可口可樂在美國有超過40『000台這樣的自動售貨機而且在年底會增加到100』000台。如果你曾經向我一樣,無數次在售貨機前把皺巴巴的紙幣弄平。兄弟們,那種日子一去不復返啦!!!」

Steve Jobs 當年對百事可樂的老大 John Sculley說: "Do you want to sell sugared water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Or do you want to come with me and change the world?"(你想一輩子賣糖水,還是和我一起改變世界?)

三十多年後,Tim Cook 興奮對全世界說:"I will sell every bottle of sugared water in the world!!! "
(我能賣世界上所有的糖水!!!)

-------------------------
第一段發布會的原文quote不一定準確,有空我再聽一下。


先說Apple Watch: 本來Apple Watch 還算是一個價格不算太離譜的時尚潮貨,裝逼利器。但是因為有一個edition版本在旁邊,另外兩個版本就顯得不是一般的屌絲窮酸。而所有以博眼球為生命的媒體,也自然把標題都關注在了edition版本的售價上,反而忽略了對真正主力機型的描述,這種可預料到的媒體傾向對Apple watch 的形象不是好事。當然,edition版本的出現,也迅速打開了另外一個灰色市場,我相信現在中國很多工廠正在抓緊加工edition18k金色貼膜以及各類山寨錶帶,各種卡通,水墨,酷炫,水晶,熒光元素混搭,完虐蘋果設計師的想像力。另外,微信作為Apple Watch 的內置應用之一,也是發布會的一大亮點。我大企鵝威武,在國際化這條路上,沒有任何中國it公司或團隊走的比微信更好。等哪一天微信華麗的轉身,skype分分秒秒完蛋。

再說12寸的macbook
12寸的new macbook的發布,標誌著蘋果將產品選擇權還給了消費者,而不再任性的通過精準且有限的產品線進行布局。而新一代macbook的發布,玩的是與iphone 跳過32gb一樣的套路,推動著市場往毛利更加高的產品移動。從此以後,再買air的就是在告訴別人,我喜歡蘋果但木有錢,裝逼失敗的典型有木有。偶一個朋友說的好,由產品經理驅動到由市場經理驅動,這是庫克時代與喬布斯時代最大的區別。


順便吐槽一句,這貨叫New MacBook,簡稱NMB. 你應該懂我說的是什麼吧。


一次新的佈局。

不得不承認,Apple在(相對短期的)產品線更新和(相對長期的)生態建設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遠見以及節奏。而由此獲得的最大收益便是:他更有能力進行下一步的佈局了。這就(在可預見的未來)實現了較良性的循環。我對這次的佈局是這樣看的:

隨著世界的發展、競爭廠商的發展,以及智能設備市場的成熟和用戶的培育程度進化,Apple的生態也有了新的動向,這在去年九月的發佈會和昨晚剛結束的Spring Forward發佈會上初露端倪,Apple新一輪的進化剛剛開始。

觀察身邊的Apple用戶,各位是否覺得兩三年前的「iPhone+Macbook」使用模式開始變少了?更早一些時,「iPhone+PC」或「Macbook+其他智能手機」的組合為多。注意我談及「iPhone+Macbook」時指的主要是最常用的適用場景搭配,並不代表不能擁有更多Apple設備。這種組合,這兩年來逐漸被「iPhone+iPad」取代——iPad這個品類的出現搶了筆記本電腦的市場,而在3.5和4寸屏iPhone的時代,9.7寸iPad乃至7.9寸iPad mini都不與其互相吞噬,反而是協作效應更強。iPad市場這一年來的萎縮也好、mini3沒有大更新也好,並不證明iPad mini是錯誤的決策,更不能說明iPad的品類是曇花一現。相反,目前所謂phablet的市場正是iPad(和三星共同)教育出來的。市場對更大屏幕手機的渴望,和對更便攜平板的需求,終於令Apple痛下決心打臉自推大屏iPhone。這是Apple少見的比較被動的一步,這個市場的嬗變也許比他預計得到來更快——但並不代表他沒有好好走這一步。iPhone變大,對iPad尤其是mini的市場出現了擠壓。雖然用戶可以購買一部設備以實現1.5部設備的功能,但這種妥協也體現在用戶體驗上,那犧牲掉的0.5便是大手機的便攜性問題和小平板的屏幕尺寸不足。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也為了維持利潤,以及搶在市場前面(或至少與市場同步)主動進化生態圈,Apple適時推出了Apple Watch和12寸MacBook。這就是這兩款新品的推出背景。

如此一來,iPhone被大屏幕(而且未來可能更大)所尷尬的便利性,在Watch上得到了相當的彌補,而1.5寸或1.65寸的屏幕對iPhone來說完全不會產生內部競爭,更不用提它的功能只能在與iPhone搭配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得最好。而iPad要往大走,這就是為什麼Apple要開發更大屏的iPad Pro(暫名)。按目前的趨勢,mini會逐漸被輕視,而Air將變成入門級iPad。這樣,上文提到的曾經的「iPhone+iPad」工作組合,經歷這兩場發佈會,再到明年的這個時候,成功分化出「Watch+iPhone」和「iPhone Plus+iPad Pro」兩個分支,其中iPhone和iPhone Plus的位置可以互相替換,第一個分支裏還能選加iPad Air,而mini地位就會(如果不說被邊緣化的話)也是相對獨立,iPhone和iPad的夾縫裡,不過按照Tim對產品線規模不是很極端的控制的話,可能也不會削掉,留著多少能賺點錢,像從前的iPod一樣成為一個teaser或introduction to Mac。

而這個官方層面上尚未存在的iPad Pro在成熟發佈前,橫空出世來先搶個地盤的就是這個12寸的新MacBook。這兩者未來的定位和MacBook系列的走向暫不討論。生態圈在更新週期裏難免有陣痛(如一口氣更新了介面、SIM卡和屏幕解析度的iPhone5)和混亂(如iPad3-4),不過Tim真的要開始注意碎片化的前兆了。

當年老喬在laptop和smartphone之間獨具慧眼引入iPad,誰能料後來能玩出這麼多花樣??Apple做細分定位賺錢的功力真是服了。當然,不可否認也是滿足了不同的細分人群,或自己創造出新的需求。總結:iPhone的規模和冗餘形成以後,Apple Watch的出現就好像把iPhone最核心的「通知」和「聯絡」精華功能單獨拆分上市,順便開闢一個新品類,左打健康,右打時尚,可謂左右逢源,雖然諸多質疑,但是前景壞不到哪裡去的(想想iPhone和iPad剛發佈時),還有個打通6以前的iPhone用戶使用Apple Pay障礙的效果,一箭三鵰。12寸新MacBook給未來的MacBook產品線進化留了很多想像空間,順便先填補iPad Pro未出現前的市場空白,壓力板和Retina都補上了。這個時刻的Apple用戶應該算是最沒有什麼可抱怨的幸福時刻。

如果不談TV和car的話。

(謝絕轉載,可鏈接分享)


本來一個電話打過來手機 iPad 電腦一起響,下個月看來手腕上也要響了。。。。。。。。。。。


其實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小東西 蘋果在當天還偷偷的把13寸pro給更新升級了一下。但是15寸卻還是老樣子…有圖有真相


iPhone 6(+), Apple Pay, Apple Watch 這三者結合起來是一盤大棋。今年 WWDC 2015 上預計會開放 NFC 借口,到時候一定會有更多新的玩法。


發布會上,新平台的MBA和rMBP被一句話帶過,知乎上也沒人關注,這是為什麼?


熬夜觀看了全程視頻,整體上來說給我的感覺是波瀾不驚,在前期過多的新聞劇透下,沒有多少意料之外的東西(iPad Pro不是早說了今年下半年出嗎!)。Event流程:炫耀成績--&>發布新品--&>演示產品--&>線下體驗,也是Apple的傳統。

(天了嚕是個什麼gui!)
下面針對幾個產品主線略微展開分析兼吐槽:
1.AppleTV
你丫就只降價了30美元?都懶得升級了嗎!?超薄新型遙控器都不給我!

這裡讓我提神的地方只有HBO Now提供的權力的遊戲新一季預告片

不過最後強調了這只是電視行業變革的序幕而已,也許大招終於快憋出來了?


2.ResearchKit
作為程序猿,依舊感覺這個高大上的醫療科研用SDK跟我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我覺得要為蘋果的態度點贊。
首先,這意味著HealthKit對於普通用戶不再是只能存存卡路里等健康數據的雞肋了,帕金森、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病況數據將通過ResearchKit及mPower應用提供給專業人士進行分析研究以制定醫療方案,蘋果在表態咱是實打實想要提供點有用的服務。

--【補充更新:來自蘋果Twitter消息-「6個小時之後,有7406人報名參加我們的帕金森研究。以往規模最大的一次為1700人。」,ResearchKit帶來的效果是積極的!】--

其次,再次表態了對隱私數據的態度,演示完mPower一再強調的還是:Apple will not see your data(咱們對收集你的數據沒興趣,放心吧).

最給力的是ResearchKit竟然是代碼開源的!!完全不像是蘋果的作風!可見庫克是下定決心要搶佔醫療領域市場的先機了!
當然,其它致力於健康應用的公司們也可以開心一下,跟著這一輪風潮拿到更高的估值更多的投資不是夢。教練,我也想學醫!


3.new MacBook
剛看到圖的時候我想說庫克你總算想起來更新下MacbookAir了,誰知這貨叫「全新MacBook」!

全新 12寸MacBook 比11寸MacBook Air還要薄 24%,重量僅2磅。蝶形結構鍵盤按鍵、視網膜屏、帶Taptic Engine的Force-Touch觸控板、Fanless無風扇設計、等高線型階梯式電池帶來的更好續航、USB-C介面,無一不在激發著大家買買買的慾望,我甚至都有了賣掉我現在13寸RMBP換新的衝動。

但馬上就冷靜了,艾維大哥你這個MacBook對「必要部件」精簡的有點多啊,一個介面還無風扇的筆記本,辦公應該還是夠嗆,姑且將其定義為比MacBookAir還要適合上網的上網本。去星巴克喝咖啡時還是帶上這個土豪金版的「牛MacBook」才顯得優雅。
我還想說,MacBookAir你還小升級個毛線啊!庫克擺明了要用更好身材的小三取代你啊!!

---【根據評論更新:有朋友說新MacBook就像iPadPro,我其實也疑惑了,因為這玩意去掉鍵盤確實就一隻能用OSX的12"iPad,推測Apple還是考慮到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實際體驗,細分為使用鍵盤和使用手+觸控筆的兩個形態,比方說設計類工作的用戶傾向於後者(iPadPro),但兩種形態的產品未來應該會真正的統一】---


4. AppleWatch
AppleWatch環節是我這個業餘iOS開發者最關心的部分,一直很好奇這次能透露些什麼新功能新內容,但結果令我非常失望,沒有新的驚喜。

-第一句話就給定義這是蘋果最個性化的設備,上次發布會你就強調過了吧!

- 還宣傳個什麼錶盤?你原生錶盤定製功能再強,我們開發者也需要AndroidWear提供的那種第三方錶盤原生定製API啊! 而且看Apple工程師的回復短期內根本就沒有開放這個API的意思,不是說好很個性化的嘛!!

-健康功能方面也沒多少新內容,畢竟目前的AppleWatch是對健康感測器大砍過一刀的妥協產物。

拉這個運動辣媽來做宣傳沒什麼問題,但是馬拉松前一天還是要記得充滿電啊!畢竟AppleWatch在你不怎麼用的情況下只有18個小時續航啊!

--【補充更新:在健身測試下有7小時續航,覆蓋馬拉松問題不大。其它場景電池效果看這裡:Apple - Apple Watch】--

-再來看看合作夥伴和第三方提供的Watch應用

微信WeChat這次賺大發了,演示得最久的就是你了!可憐的Twitter一閃而過,只在Glance介紹里露了2秒鐘的臉。。。(不過Kevin你是有多喜歡咱們天朝微信的卡通表情啊在這段停了這麼久-_- )

(官方的表情按鈕是兔斯基了?)


稍微叼一點的其實是Uber和房卡應用。

這種導航應用目前雖然第三方可以做,但是技術實現上需要實時傳輸圖像,體驗很差同時極度影響續航,相信Uber這個是特別深入定製的。

房卡APP類同,得到NFC使用授權的商家並不多。
看下來感覺是:應用質量也不算很高。而且之前消息說有遊戲公司進行演示的呢!?難道AppleWatch對於遊戲的意義只有彈出成就提示!?我還打算髮布AppleWatch小遊戲的呢,這麼看還不能確定手錶小遊戲上架的具體政策啊。

--材料與售價
Apple你是啥時候對材料科學這麼感興趣的!?花那麼多功夫講新材料多麼好不就是為你高價格打掩護么!

(強度超過普通鋁合金 60%的定製鋁金屬,用於運動版)

(冷鍛處理硬度提升了 80% 的不鏽鋼,用於標準版)

艾維你倒是露個臉啊!不是說AppleWatch你設計的嗎!?或者讓好基友馬克紐森出來下也行。蘋果設計師的優勢難道還有材料設計?另外,Edition的陶瓷黃金合金怎麼又不提了咧,反正要買的人也不關心原料價格是吧?

庫克講的這個售價區間毫不隱晦的告訴了我們標準版的錶帶有多麼貴。。。錶帶都這麼貴,5xx美元的售價你們也不用吐槽了。

下圖這個首發地區包括China才著實讓我振奮了一下(雖說按字母排序,不過還是希望HongKong跟China寫在一起)。

最後總結:
庫克領導下的蘋果果然還是更開放的蘋果、更能向市場妥協的蘋果,但它同時還是那個看重利潤的蘋果。
亮點就是中國這次在發布會佔有更高的比重,庫克對中國是真愛啊!業績彙報有大量中國Apple Store開業的盛況,ResearchKit那段強調了中國帕金森病患的比重,AppleWatch重點演示了中國本土應用及實現首發,讓人能夠期待Apple在中國市場的進一步發力包括ApplePay等業務即將入華的情景。
儘管還有很多不完美之處,但蘋果無疑未來還會是中國消費者所喜愛的蘋果。


本回答是個人就蘋果此次發布會觀感。

中國市場


開場視頻就是中國。今年1月他們又在中國開了一家零售店,開門前無數零片酬出演的杭州果粉以及圍觀群眾與蘋果售貨員集體倒數,現場喜大普奔。杭州人民終於甩掉了沒有蘋果零售店的帽子!
庫克說:This is the way we love to see our stores.
我揣度他的意思是: 我就欣賞你們這麼任性!

庫克先生一語道破天機。蘋果發布會開場選用中國新開零售店火爆場面,不但即時引燃了太平洋另一頭的現場,更別有用心地暗示了自己的實力和勢力。人家在增速最快、潛力最大(高速增長的中產人群)的市場有這樣的號召力,增長前景還是大大的,西湖的熱浪撩撥起大灣區的心潮。資本市場可以放心了,我們蘋果無敵於業界,我們不單單可以靠創新無中生有地 Invent 出新市場比如iPad打開的平板市場,作為居於支配地位的老大單靠吃老本我們也可以在舊市場Discover發現、發掘新用戶從而保證利潤。

微信在蘋果表部分出現,但不確定是植入廣告。畢竟只是在介紹某一功能時通過微信展示,而且展示者還特意提了一句這是我的一個中國朋友。妄自揣度下,微信要是在蘋果發布會投放廣告應該針對的國際用戶吧,那可能就不會特意提及這是我的一位中國朋友了(國際化戰略應該不會特殊強調中國出品)。所以個人推測這是蘋果和微信互相利用,蘋果再次提及了中國。嗯,我們在中國有人,業務也多。

可能更激動人心的是蘋果表在中國同步首發。手錶相對手機或許在准入和監管上障礙更少,但我個人更傾向於認為中國市場對蘋果的重要性推動了這樣的同步。有一天中國市場超過美國市場在蘋果收入的比重,可能這發布會也就要到中國開了。我們也會看到發布會上更多的中國元素,就像今天的杭州專賣店開場視頻,扇子,涼亭,自行車,拱橋,加上兩隻熊貓簡直可以當2022北京冬奧會宣傳片了(後面另一個中國段子里果然出現了老大爺們打太極的畫面!)...

看直播的時候想,中國14億人口將近地球五分之一以前怎麼沒這麼被重視呢?如果落後就要挨打,那想要被跨國企業重視你一定要有購買力。具備美國商品消費能力的中國中產規模高速增長,假設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具備美國人的消費能力,那這個人口規模就是一個美國,為什麼美國能孕育出我們這個時代最成功的公司?我覺得充足的市場體量和匹配的購買力是必要條件,所以Facebook,谷歌蘋果和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只可能出現在最強烈需要他們出現的地方,也就是全球經濟霸主美國。回看中國,今天小米的飛速成長也在印證這個邏輯,它們的出現和成功依託的是堪比美國的另一個崛起中的經濟體。

打通任督二脈的蘋果表

看到蘋果表負責人展示的那些功能,確實很讓人心動。比如可以用作旅館房卡,比如Apple Pay便捷支付方式,遠程開車庫門,刷登機牌,健康管理組件聯繫患者與醫生科研等等。似乎也不是技術上多麼高深到只此一家其它人都做不到,無非內部植入了感應晶元,聯網。酒店本來也有自己的房卡系統,谷歌有谷歌錢包,但為什麼蘋果做到讓我們感覺這是一種大勢所趨或者夢想照進現實的感覺?蘋果是硬體出身,每一個硬體都是一個強關聯,背靠7億台蘋果手機積攢的可怕用戶基數,蘋果有資格跟連鎖酒店,超市餐廳零售店銀行乃至航空公司分庭抗禮。


會盟諸侯,執牛耳者蘋果。蘋果以貫之,一統江湖。一聲令下:書同文,車同軌。

蘋果攜用戶以令諸侯,其他行業也願意坐下來跟蘋果談,分一杯羹,因為蘋果可以帶他們一起飛啊,誰不想搭上有這樣基數及高質量用戶群的蘋果快班車?一如蘋果一定要搭上中國這班經濟高速成長的快車,所以說蘋果在手,天下我有!

科技產品與人的關係

說完蘋果的渠道回到產品上,蘋果表幫助人節省時間的那些小細節。從前你需要從兜里掏出手機,現在只需「伸手」就可以解決;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可以大大提高用戶使用電子產品的頻率,其對科技行業及人們生活的影響可能不低於iPad。

庫克演講中一再強調蘋果表是他們生產過的與使用者關係最私密的產品,手機不可能與你隨身一天,你可能放在桌子上然後躺到沙發里看電視玩電腦,或者就去廚房去衛生間,總之手機是會經常離開你的「手」,但手錶很可能不會。一戴就是一天,如果你對那些蘋果表應用上癮,很可能你就會戴一天。

通過貼身振動感知提醒主人,iPhone應該會嫉妒了,你個蘋果婊!!!嗯,你再也不會擔心錯過任何電話簡訊或社交通知,當然問題可能是你再也沒有借口不回復或不及時回應其他人了。技術讓你不再有借口「Not available」或不在場,你隨時隨地在場,在線。你通過蘋果的貼身設備可以更好的安排時間計劃,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在更必要的地方,比如與其它人的溝通。這讓我不禁考慮一個問題,對於這樣私密親近的電子產品,人們會有多高的接受度呢?當然價格很高是一方面,除此之外用戶心理和生理上能否接受呢?帶上蘋果表,實時監測(或主動或被動)大量個人運動健康信息,同時更高頻率的電子產品使用不可避免地會讓你把更多的個人信息上傳到網路和蘋果的伺服器。未來會怎樣?是否會出現電子晶元植入人身體的畫面……iPhone10發布會上庫克笑眯眯地空手演示新手機功能,一字一頓地說他的iPhone10 在他皮膚里了:"I can"t even feel it!"

營銷


其實我看直播的初衷是想看看人家怎麼營銷和演講的。但看著看著就跑題了,不過有些點還是很「打人」的。人家很會找人,找適合他們品牌形象的人代言其中某一個定位。比如那位在非洲跑半馬的姐姐模特出身,又是哈佛什麼醫學研究會顧問,又是生育健康NGO發起人,一個人點到了多少G點?女性,親情,時尚,NGO非洲(社會責任感),醫療運動(健康)。

但是說實話有輕微不適感,特別看到台下認真點贊鼓掌的同學(我知道他們可能發自內心不是托兒),但有些個煽情啊勵志的橋段配合現場直播的畫面轉切,還有那些個小視頻,我想到了春晚,蘋果發布會已經有點春晚的意思了。排演,預熱,煽情,鼓掌,連線,賀電……

暫時想到這些,先寫到這。明天可能再複習,彩蛋是庫克說話咬字極狠而清晰可以用來練聽力,模仿需謹慎,不然演講的時候也一字一頓的咬文嚼字可能會被人以為大腦缺根弦...


Cyborg截圖 http://www.carbonimagery.com/Photoshoots/Bodypaint/NoTHEMEber/i-V38H36n/A
發布會視頻截圖來自http://www.apple.com/live/2015-mar-event/


聊聊兩款重頭產品吧。我覺得有和看到第一版iPad相同的感覺:兩款初看很彆扭的產品。

傳統筆記本用戶更在意生產力,所以介面數量,鍵盤Trackpad手感,尺寸、續航都很重要。而輕薄不是最優先的考慮,特別是在平板和變形本普及了之後。

而新的Macbook反其道而行之,試圖用一個極致輕薄,在性能和介面上做妥協的產品,擠佔iPad和Macbook Book Pro用戶之間的空白地帶: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輕薄美觀,但是介面數量進一步減少,鍵盤變得更淺,續航能力也並沒有突破性的提高。

屏幕和Core M的提高是意料之中,亮點是Force Trackpad,力回饋的引入說不定對筆記本的人機介面會產生一定影響。USB Type-C很好,可是目測只有一個,這也少了點吧,怎麼也讓我接個顯示器接個滑鼠呀。(不知道有沒有理解錯)。

這樣的產品,大概就是給那些對iPad的辦公能力不滿,又不在意筆記本的處理性能的人準備的。這樣的人群有多大,又有多不在意性能,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從Chromebook的銷售情況來看,未必很少。

=============

Apple Watch是一款期待很高的產品。估計看完發布會的人(包括我)落差也會很大:感覺Apple也沒玩出什麼新花樣嘛。

人們對Apple的期待,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重新定義智能手錶的介面,一個是重新定義手錶的應用場景。對於一個全新的產品分類來說,怎麼連接手機,續航是多少,防不防水,那其實算是細枝末節,是完全可以在後續產品中改進、提升的。什麼樣的人會買這樣的產品,會怎麼使用它,才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應該說,Apple兩件事都做了,但是都做的沒有人們期待的好。

介面方面有crown,有觸屏手勢,有siri,但是感覺交互設計的沒有中心——感覺不出這三者是怎麼互動的,什麼時候可以用什麼來操縱。這方面感覺android wear的交互設計更乾淨一些。看著工程師在台上點那個狹小的屏幕擰那個crown,總覺得有點彆扭。

應用場景方面,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新意。O2O,健康,通知和快速回復仍然是三個重頭戲,並沒有什麼超出人們想像的部分。

但是——

我印象很深的有幾件事,一件是passbook,一件是wechat的客戶端,一件是Apple Watch可以當酒店門鎖的設計。

蘋果對Apple Watch的定位,說到底就只是手錶而已。它的作用,主要還是讓人們一瞥直接能夠迅速得到和處理信息。能夠讓你省去在登機付款、酒店入住、看時間看微信的時候掏個手機的麻煩。但是這,是需要巨大的生態系統支持的:想像一下,你登機之前,還要查一查這個機場支不支持passbook來決定什麼時候去機場,大概人們用這個技術的熱情就會減低一半。

在當今的科技巨頭裡,大概也只有Apple的封閉生態系統和巨大影響力有能力推動這樣的設計吧:廣泛的應用支持,多樣化的O2O應用場景——智能終端在線下,始終處於一種難以被廣泛接受的狀態:你掏出一個NFC手機,營業員未必能刷。蘋果憑著巨大的業界影響力,能不能把這些應用場景建立推廣起來,是我很好奇的。

而最終用戶能有多接受Apple Watch,一方面要看Apple能夠讓Apple Watch變得多方便,一方面也要看它的時尚價值,有多少人能接受並喜歡。

========

最後總結吧。

沒有看到新的東西很遺憾,OS X人機介面沒有太多變化:蘋果顯然不買變形本和觸摸屏的帳。Apple Watch也沒有太多讓人驚訝的部分。兩款產品看上去,都有顯著的缺點。蘋果無意打破自己的設計哲學:用極簡帶來美感,用封閉保證體驗,做減法多過做加法。這些產品甚至算不上市面最輕,最薄,或是最先出現的。

然而產品成不成功,和創新性、缺點、性能參數都沒有一定的關係。iPad剛發行的時候,很多人質疑這個多任務不了的放大版iPhone有個毛用,我也是其中之一。但事實上,iPad廣受歡迎。今天我們看來這些產品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他們也有顯著的,明顯的優點:NMBA的輕薄漂亮,Watch的完善應用和O2O潛力。而事實證明,只要優點足夠吸引人,用戶是不會在意那些缺點的。

公平的說,Apple如今已經不需要靠創新爭取眼球了,生態系統和知名度的優勢本身已經為Apple建立了足夠大的先發優勢。蘋果的用戶本身就具有極高的忠誠度,蘋果所需要的,只是利用這種優勢繼續前進而已。


昨天晚上熬夜看完了直播。今天早上上班華麗麗的遲到了45分鐘。但是作為一個即將離職的實習生,也沒什麼人管我了。抓緊時間揮霍完那些煩人的飯票吧。


1.炫耀


沒錯,第一個鏡頭是我們杭州的西湖蘋果店。(作為杭州人還是要嘚瑟一下)設計很優雅,人很多,周圍的房子也還沒造好。武林廣場中間的那一塊荒地終於用起來了,全市紫禁城一般的位置給了蘋果佔去了。不得不說,哎,建築做的好優雅。我大杭州也就淘寶城有這樣水準的建築了。然後,說是賣了7億台iPhone,然後開了400多家店,然後有多少顧客巴拉巴拉。恩,總之第一塊就是建立在炫耀之上的。蘋果套路嘛,大家都是明白的~

2.ResearchKit


一開始看ResearchKit,第一反應就是:研究用戶心理行為利器啊!蘋果你太特么厚道了!然後仔細一看,哦,醫學的。跟我無關。但是不得不說,那些數據真的有用,蘋果也開始往醫學專業領域靠了,而且還是Open Source,真是不得不佩服蘋果的這點,以前這不是蘋果的風格。


對了,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從發布會上看,ResearchKit讓Apple Watch的那些運動數據變得更加有意義了。別的所有的廠商都為了收集數據而收集數據,收集完數據給你呈現一個圖標,這堆數據的使命就算是走到了盡頭。那些感測器的意義又只有那麼些?蘋果的答案是,No!所以這一次蘋果又站在了同行的前面。為ResearchKit點贊,個人認為這是蘋果這次發布會的最大的亮點。


3.New Macbook


我要開始吐槽了。


首先價格感人不說,性能那麼低,就算那麼薄有什麼用呢?


這個10小時的續航沒錯是很長,但是在蘋果的產品線中並不算出色。更何況,蘋果的10個小時大家也都懂,如果開個Chrome,那估計就剩三四個小時了,幾乎和Windows本相差無幾。對了,這樣的配置,還沒有風扇,如果跑Windows會很燙吧?用Bootcamp的同學們又要傷心了吧,哼哼哼。。。


好!沒關係,Safari省電嘛!我就用Safari看網頁,我就用QuickTime看視頻吧!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不買Macbook Air呢?


現在說到這個硬體創新。很好,非常好。能把主板做到這麼小真的相當不容易。電池的嵌入技術真的很厲害。但是其實我覺得你的電池可以再厚一倍,然後告訴我們有20個小時的續航來亮瞎我的。


對了,還有就是那個USB-C,但是這個場景還是很詭異啊,充電和鏈接竟然成了魚和熊掌,腦補一下我們辦公室里的場景吧。


「哎,天宇啊,給我拷個文件。」

「等下啊,我電腦快沒電了,先充個電再拷。」


總之這個Macbook配置入門,價格感人,定位不明,但是基於蘋果的品牌號召力和國內人傻錢多的現狀,加上它還尚可的顏值(其實大家都這麼誇,其實我沒覺得多好看,難道審美出了問題?)估計捧場的人也會有。


4.Apple Watch

就是確定了一下發售日期和價格。功能方面的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不過聊聊還是有意義的,畢竟可穿戴市場重量級人物入場了。

首先功能方面:計時、溝通、健康


4.1計時

簡單的說,你根本不用去擔心時間問題——Tim Cook

可是,現在誰還會擔心這個問題呢!我的安卓手機開啟了網路時間校正,都會和網上時間核對的=。=似乎都不用擔心呢。發布會上說這個梗是幹嘛。。。


4.2溝通


雖然半年前就知道了這個功能,但是這個還是必須點贊啊,不愧是交互設計大師的蘋果,我覺得這個交互方式非常適合在可穿戴上應用,雖然表達的內容很有限,但是充滿了趣味。雖然現在還沒上手,但是體驗過異地戀的我,這正是我曾經需要的,那種即時的、精確、心動的感覺。


4.3運動


蘋果拉了一個辣媽來宣傳Apple Watch。可是,這麼多年可穿戴的血淚史,我們知道,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因為一個手錶叫我運動而去運動。甚至可以說,除非我們自己願意運動,否則任何東西都不能讓我堅持運動。可能剛買那個手錶的時候我會覺得:「哎,買都買了,運動運動吧。」到後來的想法就是:「破玩意兒,不陪你玩兒了。」


至於運動其它的統計功能,心跳,加速度,步數,和同類競品也沒什麼區別,但是可以減少掏出手機的次數。


4.4其他功能

接電話,Cook說他從小就希望能用手錶接電話,今天終於來了。我知道你們應該也是做競品分析的,你們也知道Android Wear也是可以接電話的。


Apple Pay,是上次發布會我最看好的服務,現在也在Apple Watch上出現了。其實很久以前我就在想能不能用智能手錶刷支付,唉可惜Android Wear不支持NFC,接觸支付就算是二次開發也無望,也許二維碼還可以吧。Apple Watch背面有感測器探測是否接觸皮膚,當手錶帶上的時候要輸入PIN碼或者Touch ID進行授權來使用Apple Pay。當手錶摘下後,Apple Watch就需要重新授權。這些思路都是非常不錯的。


其他的,比如語音回簡訊,Android Wear也是有的。Ticwear甚至支持直接用moto360來回復微信,逼格簡直爆表了。App方面,之前在站酷網上就看到了不少關於Apple Watch的YY貼,似乎可穿戴交互的精髓大家都領悟到了。這次演示上微信和Instagram真是最大贏家。。。春季發布會的中國元素越來越多。


對了,還有關於價格定位的問題。現在價格最高的Android wear的價格還比不上Apple Watch的最低配版的。所以目測android wear以後的要漲價。Apple Watch在定價上的差別從2千多的屌絲版到12萬的土豪版,功能竟然是一樣的,以前我也看不懂Apple Watch到底是想幹嘛,現在明白了:


用需求去解釋Apple Watch根本是死路,逼格才是正解。


END.


要說會的話,片兒確實好看。
要說表的話,漂亮,帶得出去。
但是麻煩,得每天脫了充一次。
能給你聊天,還能看你有沒有病。
不賴,上個運動型的玩玩兒先。


對照了一下時間點,大概是這個樣子。


土豪金MacBook Air真是俗。太俗了。和迪拜石油大亨的黃金蘭博基尼一樣俗啊。


騰訊交了多少錢………


用戶就是只需要一個介面!
用戶就是看膩了背光燈!
用戶就是不要觸摸屏手寫筆!
用戶就是喜歡燙燙的鋼板!
用戶就是不用電腦播flash
—————————————————————
用戶就是喜歡買方形手錶!
用戶就是喜歡帶充電器給手錶充電!
用戶就是喜歡在手錶上瀏覽圖片和網頁!
—————————————————————
用戶就是喜歡先付錢等產品!


蘋果的產品一向這麼貼近民意~


發布會本身
沒什麼可以評價的,中規中矩,一票高管的表現一如既往,不好不壞。

產品層面
Watch早就知道了,現在看到也差不多,主打個性化,賣的是錶殼錶帶。軟體的話看發布會也看不出什麼,反正不推薦主流用戶馬上購買,觀望觀望是肯定的。
MacBook我在這個答案里也說了,可以觀望,果粉直接入手。
如何評價2015年3月發布的新款MacBook? - 沈少Neo 的回答

2014 年 Mac 銷量上漲 21%,說明有越來越多的朋友選擇Mac,而現在看來今年有望繼續上升。MacBook的缺點也很顯著,如上文提到的,主要是這兩個:

  1. Core M處理器相對孱弱的性能Apple能優化到什麼程度?
  2. 只有一個USB介面外設連接限制是不是太多?

在這些問題解決之前,我無法推薦主流用戶購買,而對於閑錢充足的果粉,應該說什麼都擋不住你們了吧?

但以現在知乎的風氣。本來沒什麼了不起的東西,迫於蘋果帶來的關注度,一定會有:

  • 跳大神的(一大堆不知所云的話夾雜一些術語再配幾十上百張圖,看完感覺什麼都沒說)
  • 抖機靈的(一兩句沒營養無關的話,但好像顯得自己很睿智)
  • 我覺得的(從頭到尾都是自己的想法,各種瞎猜測)

我都在想官方是不是應該限制一下,免得光顧著增長把知乎的水平拉的太低我們會心寒的。


今兒早上有高數課,所以昨天晚上的發布會沒看。早起看了一下。Apple TV降價——和我大天朝並沒有關係…就不多說了…new Macbook,說實話這個東西我感覺比Apple watch更實用很多。core M處理器,retina屏幕以及無風扇設計,12寸的new Macbook 給了人許多美好的想法。很多人吐槽無風扇設計,其實以之前幾個core M的超級本來看,發熱並不會很感人。之前Macbook 通過bootcamp裝windows發熱感人是因為蘋果雞賊的把windows下的風扇轉速卡死在2000,自然就會很熱了,這次用core M處理器,沒風扇了,感覺bootcamp是個好選擇,性能與上代i5的移動處理器相當,功耗不足5W,典型的買回來裝windows的節奏(主要OS X下的flash的確是…太爛了…)而且售價也比較有誠意,就是買回來寫寫文字看看視頻啥的還是不錯的…至於缺點嘛,就只有一個type C USB介面…感覺把這玩意的使用用途卡死了…連U盤都沒法用…而且沒有燈了(我感覺Macbook的銷量有三分之一是由那個燈拉動的。)不過綜合來看還是比Macbook air強太多。最後一個是Apple watch…說實話個人感覺這是個很爛的產品。因為我覺得可穿戴設備本來就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高昂的售價(黃金版的售價簡直呵呵了,用2W美元買個Apple watch配塑料錶帶?),用途對於大多數人並不是必須的(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一天的續航…怎麼看都不是一個好產品。也許Apple watch還會熱賣,也許會給蘋果帶來不錯的利潤。但恕我說一句。蘋果已經開始走到自己的巔峰了。如果以後繼續如此,那麼也許短期內無憂,甚至會繼續創造優秀的財報,但是數年之後,也許一切都會被顛覆。


推薦閱讀:

蘋果A10是否是現在最強手機SoC?
如何看待 2016 年 9 月 7 日的蘋果秋季發布會?

TAG:蘋果公司AppleInc | 蘋果產品發布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