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時怎樣做到少油少鹽又不至於影響食慾?


炒一盤無油無鹽的菜,再炒一盤多油多鹽的菜。
平均一下就是少油少鹽,而且不影響食慾。

那盤沒油鹽的事後倒掉就可以了。

你看,既滿足了你觀賞沒油沒鹽的慾望,又不影響食慾
多好啊

恩,我審題下題主就是這個意思。
我審題一向精準,我好佩服自己。


先說如何在不影響口感(甚至可以減少油膩感提升口感)的前提下減少油類攝入
-------------------------------------------
炒菜之前

1)如果需要油炸可以在食物外面包裹一層澱粉,裹的澱粉越薄油炸時吸油越少。小麥粉、玉米粉可以進一步減少吸油量;

2)大塊食物油炸時吸油量少,而小塊食物會增加食物的表面積,從而增加吸油量。所以可以適當調整食物下鍋的大小

3)在炒菜以前可以進行預處理。理論上水煮或用微波爐先將蔬菜加工到半熟,不僅可以減少炒菜時間,還減少油量吸收。但是個人比較推薦用微波爐,針對蔬菜來說維生素等營養素幾乎能夠全部保存下來。比如部分維生素(例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是水溶性的水煮會流失,也有不能忍受高溫的維生素(比如維生素C),所以綜合考慮建議炒前有條件的可以用微波爐處理到八成熟;

4)肉類的話可以煮到七成熟再切片炒,這樣就不必為炒肉單獨放一次油。這裡不建議用微波爐,因為一般來說只有肉類含有維生素B12但是會收到微波爐輻射的影響。炒菜時等到其他原料半熟時,再把肉片扔下去,不用額外加入脂肪,不僅味道不會受到影響,水煮後表面的水隔絕油份會讓肉口感更清爽。同時,肉裡面的脂肪在煮的時候也能出來一部分,攝入的肉類脂肪總量也減少了;

5)另外不推薦二次油炸,盡量在油還停留在室溫的時候放食材進去,這個在另一個回答里有解釋:
油炸食物時,先出鍋,再「二次油炸」可以逼出第一次油炸時的油分的說法是真的嗎? - Sherry Lee 的回答

炒菜過程中

1)首先可以減少炒菜時間。猛火下鍋,高溫時可縮短油炸時間而且吸油量也少些;

2)蔬菜如果懶得預處理的話還可以先在鍋里倒少量油,加熱倒入蔬菜翻炒三四遍,大約十幾秒鐘後,沿鍋邊加一點水,蓋上鍋蓋燜上幾秒鐘,再打開鍋蓋略微翻炒,這樣就也能少用油而且熟得也快一些。而且其實綠葉菜的葉子應該是特別容易掛油的,炒這種的時候最好能使用這種方法;

3)煲湯或加水炒的時候要去掉上面的油脂。雞、排骨、牛腩、骨頭等燉煮後都會出油,做好後把上面的油脂撇出來。這樣就能大量減少不少油脂的攝入。至於撇出來的油,我建議方便的話繼續用來做菜。一些脂溶性的營養成分(比如胡蘿蔔素、番茄紅素、葉黃素、維生素K、維生素A)可能會在油里,善加利用也是很好的。比如用來做涼拌菜,味道比色拉油更香。或者用來做冬瓜湯、白菜燉豆腐之類的素菜,也比用素油做味道更加鮮一些。不過不建議長時間儲存撇出來的油脂,最好一餐用完;

4)調味時不要僅僅依靠油來得到香味,可以多用一些濃味的調料,比如製作蘸汁的時候放些蔥、姜、蒜、辣椒碎和芥末油,蒸燉肉類時放點香菇、蘑菇增鮮,烤箱烤魚時放點孜然、小茴香、花椒粉,燉菜時放點大茴香丁香之類的,即便少放一半油,味道也會很香;

5)查資料的時候看到做菜時加點酒可以在調味的同時減少人體對油脂的攝入量。據說炒素菜加味道清淡的酒,不僅可以提味,還可減輕一些蔬菜的苦澀味,比如苦瓜、菠菜、西蘭花(有興趣的可以看下末尾的鏈接);

6)可以炒完把菜鍋斜放幾分鐘,讓菜里的油流出來,然後再裝盤。我們家一般會斜放鍋等油流到一邊,再從另一邊把菜攬出來,油清的話還能繼續炒下一道菜。像青椒、豆角、筍之類的蔬菜吸油較少,非常適合這種方法。

器具

1)可以使用氟素樹脂加工的炒鍋,不易粘。而且盡量選用用平底鍋做菜可以少用些「潤鍋」的油。圓底炒鍋由於鍋體受熱不均,極易產生焦糊粘鍋的現象為防止粘鍋,人們往往會大量用油。而平底鍋受熱均勻,油入鍋稍轉一下就能鋪滿;

2)空氣炸鍋是一種新興的產品,也是能達到少油的效果的;

3)推薦一個我在用的油瓶。大概如圖,是有一個噴口的,我覺得大量減少了我平常用油的量。而且這個可以特別均勻地鋪一層油,烤箱或者戶外燒烤也好用到爆。

類似的控油的用具我還找到了兩種,遠離都是差不多的,在這裡安利一下~

4)另一個我常備的是廚房紙巾,這個在國外好像更普遍一點。可以在炸整件食物的時候吸收油分,極其好用。不過注意一定要買廚房紙巾,表明通過相關機構檢測,達到能夠接觸食物的安全等級的品牌。

--------------------
鹽的部分就簡單很多了

1)首先可以用一些食材來加強炒出來的味道。比如說炒菜的時候海帶、香菇、腐竹、海苔等食物都是咸香的,番茄、橙子皮是酸味的,菠蘿是甜味的,還有香菜洋蔥等等在炒菜的時候適當加入都是可以減少鹽用量的;

2)使用減鹽或者是低鹽的調料。比如配合鹽和醬油(比如「淡鹽生抽」和「低鈉鹽」),鹽分就不會太高。或者用咖喱粉、青椒、香菜、大蒜等來強化味道,減少用鹽;

3)適當使用醋等有酸味的調料,不僅味道清爽也可以強化鹹味;

4)如果腌制的話,少放些鹽但延長時間(比如在冰箱隔夜腌制)比單純用很多鹽要入味的多。燉,煮,鹵或者勾芡都是入味的好辦法;

5)炒菜的時候僅在食物表面撒鹽而且要在出鍋前。不要剛開始炒就為了調味而放入大量的鹽,鹽這樣會更不穩定而且用鹽量也不好控制;

6)選擇炒菜用料的時候,少用「濃湯寶」少用「濃湯寶」少用「濃湯寶」,含鹽量高的可怕。而且加工食品也一般是高鈉低鉀的,比如香腸,臘肉,火腿,午餐肉。盡量用新鮮肉類代替吧。

1. 糖尿病患者炒菜時應當如何減少油鹽?
2. 炒菜減少油量的方法
3. 漲價對策:少用炒菜油的10個妙招
4. 炒菜時加酒有助減少油的攝入
5. 高油鹽可能會致糖尿病 如何正確炒菜


根據題目我感覺是,你的食慾來自於重油重口味。真·少油少鹽怕是你感覺不想吃。
想想紅燒肉、回鍋肉、條子肉


原料新鮮程度問題


燙菜法就可以做到。少油少鹽。


多擱白鬍椒花椒辣椒蒜蔥。
愛死我季幾了。
太特么好吃了。。


1.多放醬油
2.多放辣椒
3.多放花椒
4.多放豆豉

放多之後完全不需要鹽


三個字:放香料
蔥姜蒜、孜然、茴香、桂皮、胡椒羅勒鼠尾草
原理就是用其他味道代替鹹味。
不放鹽的拌茴香我能吃一盤

順便頂樓上,烤箱大法好,不放油還出油..


把自己的飲食口味調整為清淡型就可以了


不知道你們習不習慣,我們家中我爸的習慣是蔥姜蒜和大料之類的,我媽在炒青菜時會用到高湯來提鮮或者是番茄增加酸味、辣椒增加辣味等等。反正在家天天少油少鹽的非常習慣而且更好吃


長期少油少鹽,等哪天油多鹽多你就不習慣了


空氣炸鍋


烤箱神器,在用很少油的前提下做出超級美味的食物,鹽的話一般要看個人口味問題和食材是否容易入味,鹽分隨便改變的話會極大影響口味


贊同前面的答案,口感還是要適應。吃習慣了,就不會覺得寡淡。
多做涼拌菜,或者白灼。微微加點油鹽拌一下,口感就很好。
炒菜之前抄一下,少量的油就可以炒出很好的味道,適用各種綠葉菜。
少加調味品,蔥姜蒜花椒辣椒,加了刺激性的調料會麻痹你的舌頭。口感反而不好。我炒辣鍋,基本多放一倍的鹽才覺得有鹹味兒。
不要加糖,加了糖,鹽就沒那麼咸,反而會多放。
醋里是有鹽的。白醋有沒有不知道,市面上的白醋大多醋精調的,不需鹽防腐。
用橄欖油,據說比色拉油健康。


佔個坑 回頭問問我媽 她做的每一道菜都少油少鹽並且好吃的不得了 放假回家以來每天吃飽喝足的都瘦五斤了


吃一個月無油無鹽的菜,然後開始吃少油少鹽,美滋美味哦~所謂餓了吃啥都好吃。
人類就是這樣,理想和慾望(閾值)衝突的時候,要麼放棄理想,要麼降低閾值,看題主自己怎麼選了。


少吃。
調整食量,減少主食,可以吃一些巧克力等副食品補充熱量。
等習慣了吃少了以後,清淡的也可以了。


蔥姜蒜、辣椒


現在減鹽的話題越來越熱門,隨著三高人群的低齡化,很多人都開始注意日常膳食少油少鹽,但確實會由於少油少鹽出現食而無味的現象,尤其對吃慣了重口味的朋友和已經吃了大半輩子的老年人來說,更是一時無法接受口淡的飯菜。

其實一來減油減鹽會降低食慾,也可以逆向思維一下,比如,通過使用能提鮮的調味品來提升食慾,比如使用味精或魔廚高湯這類的調味品(因回答問題需要,不得不隱性廣告一下?(? ???ω??? ?)?),(當然如果一提到味精,立刻無數反味精朋友跳出來反駁的,其實建議可以了解一下味精的生產及提鮮原理,相信這幾年這種知識已經普及的很多了,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這裡拿味精舉例,味精增加了食品的鮮味,因而可以減少鹽的使用。鹽和味精的使用,歸根到底也都是為了提升食物的適口性。人體感官測試表明,當食品中鹽水平下降時,食品可接受度會下降。味精可以用來製作許多低鈉食品,並發揮極其有效的作用,改善食品的風味,贏得消費者的更多偏愛。味精含鈉量僅為鹽即氯化納(NaCl)的1/3,須使用的水平遠低於鹽。

由這兩個因素決定,一頓典型的膳食中所須使用的味精,含鈉量約僅為餐桌的1/30-1/40。

食品科學家發現,使用少量的味精,配合使用較少的鹽,食品中喊有的鈉可減少30%-40%,而食品可接受度不變。

例如,添加0.38%的味精,再加0.4%的NaCl,可提供相當於0.75%NaCl單獨使用時的可接受度。


以上


25-30克油 6克鹽為宜
那就你只吃一道菜 多放點油鹽也不超標
還能吃到好吃的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食物滿足好吃、頂餓、低脂低熱這幾項要求?
5 個人如何準備 30 個人的自助餐?
納豆一般怎麼吃,什麼味道?
為什麼每做一批金華火腿裡面必定夾雜著一條狗腿?
為什麼烤炸煎炒比燉燜煮蒸更好吃?

TAG:健康 | 美食 | 烹飪 | 吃貨 | 營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