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和現實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說德國人務實而中國人現實?

我也不知道綁定的話題是否準確,也不知道邀請誰來回答合適,剛點了一位系統推薦的知友,又覺冒昧,因為不清楚是不是對他的胃口。還請對這個問題有興趣的知友幫忙邀請適合回答這個問題的知友。


「現實」,realism, 是一種世界觀,持這種世界觀的人傾向於認為世界就是這樣的,而不會怎麼去想世界應該是怎麼樣的。比如在遭遇不公的時候,不會去想著改變這個不公的事實,而是如何在這個不公的條件下獲得最大的利益。與其相反的是idealism,「理想主義」。

」務實」,practical, 是指一種處理世界的方式,用這種方式來處理世界的人不愛理論,只採取最能有效地達到自己想要目的的方式。某種更有條理、更系統的處理世界的方式是「實用主義」,pragmatism, 但是現實中所能碰到的人大部分不會有這麼系統化的認識世界的方式的。

採用realism世界觀的人可能傾向於在事實上也更practical, 但是其並不必然。很多改變世界的人就是practical的idealist. 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我不知道德國人是不是更務實。但是中國人的現實主義程度是令人髮指,包括知乎上的很多人,例如大部分涉及情感類的回答。


區別大了。
務實和現實是完全兩個維度的東西,用來形容的東西都不一樣。
務實是啥,比如妹子要你要先週遊世界,開始辦簽證湊錢的人是務實,說「你是我的世界」的是不務實。
現實是啥,比如妹子說你要先週遊世界,說「你蠢的啊我有那個錢馬上找到更好的妹子了。」然後真的去找了一個的,是現實。去買彩票希望中大獎然後能週遊世界的,是不現實。

現實的人可以務實,也可以不務實。
務實的人可以現實,也可以不現實。


這兩個都作為態度的形容,務實側重於「確實的執行能力」,現實側重於「經過利弊權衡的考量」。

至於「德國人務實,中國人現實」的問題。
說德國人務實,主要是指向二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這個國家的人民面對巨額賠款與國家自身的損失和經濟困境時的態度。
當時他們的國家境遇至此,光是省思是不夠的。這裡補充一點,他們確實有省思,後來的人都扎紮實實的把當時參與納粹行動(不論自願或非自願)的人(大部分是他們的長輩)都抓起來批判了一頓並定與重罪。罵都罵完了,要活下去,也只能腳踏實地的幹活。光靠嘴說理想,是沒有用的。

「中國人現實」這句話主要是在表述(大部分)中國人在做選擇時是經過利弊權衡考量的。這份考量不是說人們的思考一定出於絕對理性,而是說他們會站在相對利己的角度去分析態勢和做出行動。換言之,經過現實判斷後的人們行為,不一定會遵照常規(諸如道德標準、行為準則等)而行。「現實」在有些語境裡帶貶義即是如此。
舉個例子,某大官與一對金錢有需求的農戶說:「你替我暗地辦事,我就給你巨額錢財。」假設行使那樁事是危險的,農戶此時基於錢財的利益考量,接受辦事,你可以說他「現實」。但是相反的,農戶此時考慮到辦事後的自身安全有所危害,得到錢財的利益遠小於保命,並因此斷然拒絕,這也能稱為「現實」。
現實是一種態度。它是人們由站在一特定立場並經過利弊權衡後做出選擇的結果。這個結果所造成的影響對他人或環境往往有好有壞,因此這個詞的在使用上可褒可貶。

最後,回到務實與現實上。要講明的一點是,我把務實和現實定義為一種態度,這意味著它們會有以下兩種表現形態:
1. 思維態度(思想務實a、思想現實b)
2. 行動態度(行動務實c、行動現實d)

對於這四個因子,在一個人身上可以任意搭配,因務實與現實本身並不衝突:
I、單項行為:a, b, c, d
II、單形態疊加:a+b,c+d
III、形態交互疊加:a+c, b+d, a+d,b+c, a+b+c, a+b+d, c+d+a, c+d+b, a+b+c+d

延伸附註。其實「xx國人都xxx」這種說法並不完全靠譜,因為它無法代表某國人民全部如此/僅有此國人民獨是如此。但是,當這種說法能夠帶來廣大迴響或被大部分所接受而成為一種代表性時,這即是說明某國的國情是為如此。
舉另一個例子給題主感受一下。泰國被譽為「微笑國度」,泰國人對待異國人的包容與熱情態度一直被津津樂道。這不是說全泰國人皆是如此,因為不乏有對異國人帶有排斥心理的人存在,但它足以說明了泰國是為一個當地觀光業發展成熟的國家,並且對此它還具有良好的口碑:異國遊客多、當地人包容性強、異國遊客愛它。
「德國人務實而中國人現實」也能如此解釋。


現實是世界觀,務實是方法論


最大的區別在於:過程與獲得收益周期

務實有一個主觀追求的過程,其以符合實際的行為去求得與之相符的結果,所做出的選擇不一定是當時收益最大的,收益周期也可能較長;

現實缺乏主觀追求的動力和過程,僅願以最大化利益與最小化成本相較後作出當時收益最大的選擇,收益周期通常較短。

個人愚見,歡迎補充


現實,表示真實,客觀。詞語解釋建立在思想層面,更抽象
務實,偏重「務」。這個詞語里的「務」,是從事,致力的意思。所以「務實」可以理解成「做實事」

我們說人「現實」,多指其思想;而說人「務實」,就偏於對其行為的評價。

現實側重目的,務實側重方法。
沒有好的理想,專為物質享受等,這些是現實。
有好的理想和價值觀,但具體實現方法並不浮華,這是務實


務實是做事認真全心全意。現實只是跟社會環境一定情況下的妥協。兩個完全不沾邊啊~


Das macht Sinn! - 這這麼做(才)有意義!

在德國高校裡面教授制定要求, 課題難度, 會經常和學生交流, 甚至可以一定增減課題報告的內容. 實驗現象和書本上描述的不一致, 他會和你解釋, 並且肯定你做的; 課程之間的聯繫很緊密的話, 會把課放進一個模塊. 教授有制定圖書館買什麼教科書的權利, 往往和同學溝通後, 就會去執行, 一些貴的軟體也是. 你去學別的學院的課程, 那兒的老師也會根據你的專業來給你制定要求, 作業之類的. 總之, 看似混亂, 但是一切都能運行.


德國人的「務實」會務到讓你脊樑發冷,倒抽一口氣。。。


務實是一種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
比如小時候老爸跟我說:家有千金不如日進分文。他告訴了我一種「務實」生活的態度,卻沒告訴我怎麼日進分文。
現實大抵是一個人對世界觀的看法和做法:
比如我明白了日進分文的重要性(務實的態度),又然後認識到了這是一個唯金錢至上的社會(現實的看法),開始腳踏實地、實實在在或者是阿諛奉承、欺善怕惡(現實的做法),從而達到了日進分文的目的!
所以,個人認為務實是一種理念,是道;現實是行為,是術。
==========================================
中國人習慣講究以道御術,那些普世的大道理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知道成功是什麼樣子(官本位,士農工商到工農學兵,下九流下九流都深入民心),至於如何達到,也同樣有規範條文(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為什麼中國人留給自己人的印象還是「現實」的而不是「務實」的呢?
首先:中國的政治體制一直是一種精英政治
雖然陳涉吳廣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可是中國曆朝歷代都一種處於「精英階層」統治下的集權制社會結構中。
→春秋及前(貴族階層)——漢唐兩晉(門閥)——宋明清(宗族和內閣)
在這種集權制的社會結構中,由上層階層設定了整個社會的構造和不同階層的分工,這樣一來,底層社會(大眾)所能接收到的「務實」和「現實」就有了很大的重疊,久而久之,農民只想著種地、士只想著盡忠、商人只想著保命,這些想法只是一種理論上延續生命的想法,本來應該構成「務實」想法的人民,漸漸地成為了「現實」的群體。
其次:務實的成本過高,而現實的成本太低
如果一個人以務實的態度來踐行現實——做官!這一件事的成本之大,實在是難以想像的,往往要實現它,得需要一個宗族的努力才可以。
而作為現實,這一點來看,它較務實又寬泛了很多。吃飽飯叫現實、能穿暖叫現實、坑蒙拐騙也叫現實,盛世的仁義是現實、亂世的齷蹉也是現實。
綜合來看,如果真的要給中國人一個生存和生活態度的定義,恐怕本分,才更合適!

德國人不知道,就不多說……


首先務實是褒義詞,現實則是中性甚至略貶義,咱們不是現實,而是有時實在不夠自信,經濟還沒發展上來,總覺得比那些老牌國家缺少點什麼,中國需要時間


現實:合乎客觀情況
務實:講究實際, 致力於實在的或具體的事情
現實作為一個形容詞(?)略微帶有一些貶義。(!非專業)例:他是一個現實的人;他是一個務實的人。
另:怒問是誰說的「德國人務實而中國人現實」!是以什麼標準評價的?數據在哪裡?沒有足夠的證據不要隨便對什麼人定性好嗎!
so,個人認為,問題中可以只問「務實與現實有什麼區別」


我個人認為是這樣,務實就是踏踏實實做好眼前的事,現實就是只追求眼前利益。


我理解的區別就是:

別人說「你真窮死了」,你的反應:
現實:嗯,我是真窮,我就這樣
務實:嗯,我是真窮,但是我要努力賺錢


現實:弱者隨波逐流的生存方式。但求自保,不顧對錯。

務實:強者以結果為導向,根本不顧旁人眼光,憑藉踏實行動,改變命運,創造未來。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拋磚引玉吧:
注意力在手頭的事情上,不多想其他,就是務實。
注意力不在手頭的事情上,總想其他,就是現實。

例子:
工廠裡面,一個工人製作零件。
工人每天心無旁騖,只關心怎麼能把零件做好。就叫務實。
工人心思是怎樣才能得利,而並不關心做零件,就是現實。


推薦閱讀:

過了30歲,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怎麼辦?
什麼樣的人好命?
十六歲的人應該怎樣認識「童年」和「青春」這兩個概念?
你是如何適應這個不公平的社會的?
如何看待蘇軾的人生觀?

TAG:生活 | 文化差異 | 中國文化 | 人生觀 | 德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