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劉秀與陰麗華的婚姻?

他們的婚姻基於什麼?劉秀雖然說過「娶妻當娶陰麗華。」但是在劉秀登基後,他們的愛情有沒有變質?


回答這個問題灰常容易流入言情小說的路子……
劉秀和陰麗華結合於劉縯被殺之後不久,自身也身居險境之時——若說純因為「娶妻當娶陰麗華」的愛情誓言,總是稍微立不住腳。而後娶郭聖通,也總令人嘆息覺得這段傳奇的愛情沒能完美寫圓。
但無論如何,從登基後劉秀的各種詔書用詩經秀恩愛以及最終作為來看,與郭聖通比,他更愛陰麗華是毋庸置疑的。兩位夫人都聘於危難之際,但陰是他主動求娶,郭則出於脅迫,出於自尊而言,陰氏的患難陪伴則成了「將恐將懼,惟予與汝」,而郭氏河北之後的患難相隨則成了理所當然。雖然我一直嚮往「娶妻當得陰麗華」這種愛情,但真心覺得郭聖通這段先天不足最終慘敗的婚姻經歷十分令人唏噓……
下面科普詩經詔書。
——其實漢代自武帝以後,皇帝詔書喜歡引用詩經是常有的事兒,不說宣帝、元帝、成帝、哀帝……連王莽也有五次的詩經引用記錄(光武帝自己的記錄是四次)。但……人家其他皇帝引用的都是啥?都是《假樂》、《雨無正》、《十月之交》、《行葦》……不是鼓勵大家愛惜糧食牲畜,就是勉勵百官各司其職什麼的,王莽則是《大雅 文王》這類,借詩經來表達嗟爾劉漢氣數已盡的……而光武帝引用的都是啥……

  • 吾微賤之時,娶於陰氏,因將兵征伐,遂各別離。幸得安全,俱脫虎口。以貴人有母儀之美,宜立為後,而固辭弗敢當,列於媵妾。朕嘉其義讓,許封諸弟。未及爵士,而遭患逢禍,母子同命,愍傷於懷。《小雅》曰:『將恐將懼,惟予與汝。將安將樂。汝轉棄予。』風人之戒,可不慎乎?其追爵謚貴人父陸為宣恩哀侯,弟?為宣義恭侯,以弟就嗣哀侯後。及屍柩在堂,使太中大夫拜授印綬,如在國列侯禮。魂而有靈,嘉其寵榮!

前頭先說陰麗華辭讓了皇后郭氏才能當(導致後來洪邁數落他「人君一話一言不宜輕發,況於詔令形播告者哉!……蓋九年之詔既行,主意移奪,已見之矣。郭后豈得安其位乎?」),後頭就開始借一首慘絕人寰的棄婦詩(後面幾句「無草不死,無木不萎」都出來了)來表忠心。雖然陰麗華母弟罹難確實非常可憐,但寬慰詔書寫成如此也確實過了,都快成罪己詔了,感性得不太像素來善權略機變的劉秀,所以後人總覺得裡面有指東打西的政治目的……
於是後來郭后果然就不安其位了,出現了廢后事件——這件事也少不得陰麗華的兒子劉衡之死的推動。李贄在史學綱要里有這麼一句話:「此後手段不減武才人」——當時看到確實觸目驚心,這話的意思明顯是陰麗華為了後位自己殺害了自己的兒子……這個敏感話題史學家爭論不休,但無論黑化與否,陰麗華這個十七年後才當上的皇后當得委實十分委屈(如果真相是黑化那麼更委屈,不過我私心還是希望陰麗華是從始至終純潔良善的小白兔)。光武帝詔書如下:

  • 皇后懷執怨懟,數違教令,不能撫循它子,訓長異室。宮闈之內,若見鷹鸇。既無《關雎》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節,其上皇后璽綬。陰貴人鄉里良家,歸自微賤。『自我不見,於今三年。』宜奉宗廟,為天下母。主者詳案舊典,時上尊號。異常之事,非國休福,不得上壽稱慶。

從「宮闈之內,若見鷹鸇。」可以看出,明顯劉秀是暗指劉衡的死郭后逃不開干係,後面呂霍之風則更明顯,以致蔡東藩在《後漢演義》里說「光武帝能容功臣,獨不能容一妻子,廢后之舉,全出私意,史家多譏其不情。」這個「不情」因為對陰麗華的「情」,和後面「自我不見,於今三年」的表白,往往被人忽略。但無論如何,因為這個「不情」最終沒有導致酷烈的結局,同時劉秀的詔書里模稜兩可,沒有徹底把謀殺庶子的罪名扣給郭氏,反而令他後面表白的「情」可信了起來。

其實在我看來,隔著歷史看過去,很多刻意浪漫的東西都未必真著,真正能體現愛情的,也並不是劉秀少年時候的娶妻當得陰麗華和老來的各種空中喊話表白,而是他們兒子的這段回憶。

  • 明帝性孝愛,追慕無已。十七年正月,當謁原陵,夜夢先帝、太后如平生歡。既寤,悲不能寐。

父母夠幸福夠恩愛,才能培養出心地這麼柔軟善感的孩子。他們的死先後差了十一年,但在兒子夢中依然是一起出現,如平生歡。我覺得,這才是愛情最有力的證明。


這種事情啊,得用邏輯思考:從性生活角度來講,我認為他們很恩愛。
劉秀於公元23年娶陰麗華,陰麗華此時19歲,婚後三個月就外出征戰。公元25年劉秀稱帝,不久後就把陰麗華接到身邊來,生出第一個兒子劉庄,然後他們的最後一個孩子劉京出生是在公元40年左右,此時陰麗華已經37歲左右,是絕對的高齡產婦。考慮到古時候的化妝、保養和營養條件,女人37歲基本上絕對的年老色衰。而劉秀能和陰麗華的性生活維持至少17年,若不是因為愛情,這對於一個有實權的開國皇帝來說,是辦不到的。


來自貼吧【懷柔天下】雜談劉陰郭的紛爭
劉秀與陰麗華的緣起在於那一句著名的「仕宦當得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在劉秀二十九歲時,陰麗華也確實嫁了給他,但婚後三個月劉秀就為了擺脫更始的鉗制而幾乎隻身持節招撫河北。初至河北,劉秀面對最大的反更始勢力—邯鄲王朗集團的追殺,幾次瀕臨絕境。當劉秀得到信都的歸順能喘口氣時,依然承受著王朗集團的極大壓力,他需要穩定周邊而站住腳來抗衡王朗。而在真定數代經營擁兵十萬的真定王劉楊必然是安撫或者結盟的對象。整個劉秀集團肯定不希望在需要集中精力應付王朗時還在卧榻之側有一個敵視的真定集團。而整個政治結盟或者說合作的添頭就是劉秀迎娶郭聖通,作為已有正妻陰麗華的劉秀來說,再以正妻之禮迎娶郭聖通,當然是對陰麗華的辜負。

站在陰麗華的角度,劉秀以妻禮迎娶郭聖通當然是有違兩人之間的夫妻情義也犧牲了陰麗華的利益,但站在劉秀的角度,他無從拒絕這樣一場婚姻。

有例子比較劉秀與劉詢,同樣在壓力面前,劉秀放棄了陰麗華,而劉詢留下了「故劍情深」的典故,看起來劉秀夠渣。然而,面對壓力,劉詢需要背負的責任是自家的三口子,也就是劉詢、許平君和他們的兒子;而劉秀需要背負的責任是整個劉秀集團的前途乃至身家性命,在這樣的比較面前,作為集團領袖的劉秀不可能要求整個集團的利益來為個人的夫妻情義買單。而且,劉詢下詔求微時古劍,只是一次委婉的暗示也是對霍光的試探,如果霍光不為所動,誰也不知道劉詢能不能繼續抗住壓力,而劉秀娶郭聖通時與劉楊是怎麼談的史上無一字提及,完全不能認定劉秀就是上杆子求娶郭聖通來打動劉楊或者劉楊一提聯姻劉秀就忙不迭答應。對劉秀個人而言,陰麗華是最灰暗時刻的一束亮光,但對劉秀那些拋家舍業一路狼狽跟著劉秀單車臨河北的心腹部屬來說難以感同身受,他們不避艱險地追隨劉秀不是希望他是一個感情至上主義者或者希望他去爭取感動中國道德模範的。劉秀難以因自己的堅持而罔顧整個集團的利益。

而且,指責劉秀背棄陰麗華之前還可以再看一看之前劉秀曾經放棄過什麼?

在劉演劉秀兄弟初起兵遭遇小長安之敗時,整個劉家潰散,劉秀帶著小妹劉伯姬奔逃,遇二姐劉元和她的三個女兒,劉秀要帶劉元母女一起走,在追兵迫近的情況下,劉元拒絕了,認為活下一個是一個,無奈之下劉秀帶著小妹走了,而劉元母女四人死於亂軍之中,屍骨無存。那劉秀是否放棄了姐弟之情?

而在昆陽大捷後,劉秀回到宛城,面對的卻是長兄劉演被冤殺,面對這一局面,劉秀別說鳴冤,連當面表現哀痛都沒有,那劉秀是否放棄了兄弟情義?

也許可以說劉秀在迎娶郭聖通時面對的局面遠不如前兩次之險,但就當時的劉秀集團而言,說是存亡之際也不算很誇張。面對強大的邯鄲王朗集團和首鼠兩端的真定劉揚集團,劉秀沒有前後眼,他並不知道不久上谷漁陽突騎就會來投(如果劉秀扛不住王朗壓力,耿況等也未必會站在劉秀一邊),如果不能趁王朗方興時打壓下去,等王朗扎穩根基,他這個河北外來戶很可能真的再無立足之地,這對劉秀集團來說當然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跟劉秀曾經放棄的比起來,劉秀辜負了陰麗華是否就真的是渣男?如果說劉秀放棄姐姐和外甥女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果說劉秀不為兄長鳴冤是「含垢忍污蟄伏待機」,那劉秀因政治聯姻而虧欠陰麗華就一定屬於罪無可恕?劉秀不是情聖,不可能把感情置於一切之上。皇帝里的情聖應該是順治那樣的,劉秀明顯不是。

至於陰麗華的利益,從當時看當然是被根本地犧牲掉了,但陰麗華的利益與劉秀的利益是捆綁的,甚至是附生於劉秀的利益的,當劉秀的利益都難保時,陰麗華什麼利益都談不上。現在犧牲了,也許將來還有機會補償,現在不犧牲,也許什麼都沒了,這聽上去是功利的自欺欺人之言,但從劉秀後來始終不忘陰麗華來看,他還真是這樣做的。

而劉秀和郭聖通的緣起就在於和真定王劉楊結盟後的那一場聯姻。比起指責劉秀辜負陰麗華的說辭,指責他辜負郭聖通的更加義正言辭,從騙婚到過河拆橋到用過就扔等等。

先說騙婚,這場婚姻的結成在史書上就短短一句話,「時真定王劉揚起兵以附王郎,眾十餘萬,世祖遣植說揚,揚乃降。世祖因留真定,納郭后,後即揚之甥也,故以此結之」。究竟是劉楊還是劉秀先提出約為婚姻,劉秀究竟是否說明了婚史並無一字明載。

但劉秀的角度出發,他需要的是與真定集團的合作聯盟,合作聯盟的基礎是利益取向一致而非婚姻關係,如果利益取向不一致,別說外甥女,就算嫁了親生女,照樣翻臉不誤,而作為合格的政治領袖,劉秀也不可能奢望通過一樁婚姻就能使得雙方利益取向趨同。而且,所謂聯姻是結兩姓之好,即使劉秀有主動聯姻的念頭他也會想到自己和劉楊同屬漢室宗親,同姓不婚,那就必須找到一個與劉楊關係足夠密切的外姓女,這個與劉楊關係足夠密切還不是與劉楊有親屬關係就行,而是必須密切到一份新的合約,與史上屢見不鮮的政治聯合因利益取向不一致而翻臉沒有本質的區別。能夠代表劉楊的利益甚至親近劉楊更勝本族。劉秀與劉楊談判聯合時剛到信都個把月吧,這個時間裡他要招兵買馬,要想辦法安撫鄉里,要防止王朗來攻,還要聯絡周邊,他有多少時間去把劉楊九族一一打聽清楚來找出郭聖通這樣一個正好合適的人選?兩千年前又不是現在可以人肉搜索。

而在劉楊一方,首先經過劉植的遊說,劉楊從附王朗的態度轉向歸順劉秀代表的更始政權,但只是態度上的,而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劉楊有實質性的行動是在劉秀親赴真定迎娶郭聖通之後。可以想像,劉楊願意付諸行動與劉秀合兵攻王朗,必然是接受了劉秀描繪的利益藍圖,而不可能是劉秀求娶郭聖通然後劉楊為了支持外甥女婿於是出兵。然而,劉楊雖然接受了劉秀描繪的利益藍圖,他也必須保證在擊敗王朗後這些利益能落到實處,出於這樣的考慮,聯姻合情合理。和劉秀成為自己人,當然能最大程度保證在將來的利益爭奪中劉秀與自己共進退。但是,劉秀與劉楊談實質性合作時的身份是更始政權的代表,他當時並沒有豎起自立爭天下的旗幟,因此與劉楊所描繪的應該是擊敗王朗後的利益分割,而很難想像當時的劉秀會許諾出爭得天下後的利益分成,畢竟,對首鼠兩端的劉楊而言,要取信於人,許出實際點的利益更可信,利益太過高遠反而會讓人覺得像是欺騙。

至於劉秀是否隱瞞婚史,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劉秀允婚,那是為了表示與劉楊聯合的誠意,他在與劉楊談判聯合時沒有前後眼,算不到不久後上谷漁陽突騎就會來投,算不到王朗很快會被打垮,也算不到自己與劉楊的聯盟需要保持多久。劉秀與陰麗華是在宛城正兒八經成婚的,他們不是劉德華同志的地下隱婚。紙里包不住火,何況更始政權中敵視劉秀的大有人在,他們如果知道劉秀在河北又與當地大族聯姻了,會很樂意宣傳一下劉秀的既有婚姻的。因此騙婚維持不了多長時間,而一旦暴露,誠意就成了滿滿的惡意,劉秀有很大把握劉楊會因為木已成舟而咽下這口氣?而且,如果劉楊許婚,劉秀坦白已有婚姻的事實,反而更加表現了自己的誠意和對劉楊的尊重。

而對劉楊而言,他許嫁郭聖通是為了外甥女的終身幸福嗎?劉秀的既有婚姻對劉楊來說很重要嗎?劉楊只知道劉秀已成婚,但劉秀的感情取向是劉楊不可能知道的。對於搞政治聯姻的人來說,感情這東西過於虛無縹緲,遠不如利益實在。劉楊能確定的就是,只要自己與劉秀利益取向一致,劉秀那個原配不棄而棄,如果雙方利益取向背道而馳,即使劉秀目前單身,也未必能保得住郭聖通的地位。至於郭聖通的幸福,那是劉楊最後考慮甚至不會考慮的事情。而且,在真定與劉秀談婚論嫁的劉楊也沒有前後眼,他當時歸順的是劉秀代表的更始政權,與之聯姻的是代表更始政權來河北招撫的大司馬劉秀,他不會知道站住腳的劉秀的勢力會發展如此迅猛,也未見得能算出剛剛打入關中殺了王莽的更始政權會急速下墜,使得僅僅兩年後,劉秀就樹旗自立,那份以許嫁郭聖通為騎縫章的盟約的最終解釋權,也完全落到了劉秀的手裡。

所謂渣男,是騙取感情在先,隨即騙取婚姻,再騙取岳家的資源,獲得成功後將女方掃地出門。而渣男之所以渣,在於他是以保證女方的終身幸福為出價換取岳家的支持,而在得到報酬後就賴賬了,拒絕為女方的終身幸福負責。在這種模式中,岳家之所以願意支持女婿,目的是為了自己女兒的幸福,出發點是感情而不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而在政治聯姻中,雙方本就是為利益而合,說感情不嫌太奢侈嗎。

而在劉秀與郭聖通這場不折不扣的政治聯姻中,可符合渣男婚姻模式?劉秀是騙取了郭聖通感情才使得劉楊不得不許嫁?還是劉秀以郭聖通的未來幸福為承諾才得到劉楊的允婚?劉楊是因為郭聖通非劉秀不嫁才不得不接受劉秀這個「優質鳳凰男」?還是劉楊以郭聖通的幸福為出發點而大力扶持劉秀?是,劉秀與郭聖通成婚,肯定是以正妻之禮迎郭聖通進門,這個正妻之禮不僅是劉楊的面子,也是給劉楊利益回價的一部分。但是,正妻就一定會成為皇后?正妻沒做皇后的不知凡幾啊!如果正妻天然就是皇后,那劉詢登位後,為什麼先冊許平君為婕妤而不是直接立後?許平君可是無可爭議的正妻。再重申一次,劉秀娶郭聖通的身份是更始政權的大司馬使持節招撫河北,不是後來的蕭王,不是銅馬帝,更不是建武天子,這是兩個更始政權的臣子談聯姻,劉秀聯合劉楊是為了對抗王朗,劉楊許婚劉秀是為了在未來的河北利益分割中得到更大的份額。不能因為後來劉秀的發展就一定認為聯姻當時的利益份額中就肯定包括皇后和太子之位啊。政治聯姻雙方的利益讓渡又不是商場買東西,一口價喊出愛買買不買滾,這雙方的利益關係是一直在變化中的,古今中外有幾次政治聯姻的利益分割是開始就一鎚子談妥從此不變的?更別說雙方從基本平等的同僚關係變成了主從的君臣關係。

至於說劉秀有種就不要答應,劉楊又不是非要和劉秀聯合,那就呵呵了。即使與劉楊聯姻的不是劉秀,是劉丑,就能保證皇后了?別忘了就在十多年前,西漢因何而亡?是外戚!是外戚!是外戚!想想看,皇后的母家有強大的勢力,甚至有半私兵的軍權,一旦不滿意就可能擁兵自重來要挾談判,哪個開國之主會笑呵呵地接受這樣的皇后?這天下是為自己打還是為劉楊打?
所以,沒有什麼「十萬大軍做嫁妝」,也說不上劉秀對郭聖通過河拆橋。劉楊歸順劉秀代表的更始政權在前,劉秀迎娶郭聖通在後,劉與郭的婚姻是盟約的果而不是因,或者說,兩劉之間為了強化這份盟約把劉郭的婚姻當圖章蓋了上去。十萬大軍不是為郭聖通的婚姻而戰,而是為真定王族更大的利益而戰,不過郭聖通的婚姻也是這利益的一部分,僅此而已。要說過河拆橋,劉秀拆的也是劉楊的橋而非郭聖通的橋,郭聖通只是兩劉聯合的見證,說不上是橋。對劉秀來說,劉楊在幫助自己站穩河北打敗王朗中有大功,但這份功勞是否需要用皇后之位乃至太子之位去酬庸,劉秀認為不需要,所以建武之初郭聖通只是貴人,但劉楊認為需要,所以劉楊很不滿乃至發展到擁兵自重而想與劉秀談
在劉秀而言,陰與郭前後兩樁婚姻給他的感受是不同的。陰麗華的兄長陰識在劉家兄弟起事之初就率賓客來投,而在劉演被冤殺,劉秀最黑暗的時間裡,陰家還是以許嫁陰麗華的方式表示了與劉秀共進退的立場。雖然對整個劉秀集團而言,建武之初的陰家並無寸功,但對劉秀個人而言,陰家的地位不會弱於鄧禹、馮異等不離不棄跟隨他到河北重新開始的鐵杆部下,是屬於完全可信任的。因此,在陰家進入建武政權後,劉秀一直大力提拔扶持,這其中既有陰麗華的因素,也有對信任的回報。劉秀的這種信任之於陰麗華而言,肯定是感情的助推器。

劉秀娶陰麗華於「微賤之時」,這門婚姻的起點就是以感情而至,劉秀回報的也是感情。陰麗華為劉秀作出了很大的犧牲這誰都知道,劉秀也沒有把這種犧牲當做理所應當,而是始終不忘。劉秀與劉楊政治聯姻,是讓陰麗華被動地犧牲,而劉秀在陰家初進建武政權幾無尺寸之功且陰麗華又無子的情況下,仍是有立陰麗華為後的打算。陰麗華因自身條件和當時局勢固辭不敢當,這是陰麗華主動為劉秀犧牲,這個犧牲一直為劉秀牢記,直到建武九年劉秀以詔書的形式公示天下臣民。夫妻之間,夫為妻或妻為夫做出犧牲很平常,危急關頭,一方為另一方捨命的也不罕見,只要對方領會這種犧牲不忘這種犧牲,那就不算明月照溝渠。建武二年劉秀立後之後,陰麗華的地位正式由原配而為媵妾,但在劉秀心中,大概一直是把陰麗華作為結髮之妻對待。如果說重用陰識陰興兄弟既有補償陰麗華也有陰家值得信任的緣故,但從直接推恩陰父的做法實在看不出劉秀真的就把陰麗華當成媵妾,尤其是當時皇后之父還啥都沒有的情況下。從建武二年立後到建武十七年易後,十六年間陰麗華為貴人。但在此期間,除卻皇后和太子兩頂關乎社稷的帽子之外,陰麗華幾乎就是妻的待遇,而至關重要的名分,劉秀也在十六年後頂著「私情廢后」的名聲污點還了給她。陰麗華為劉秀做出了犧牲,而劉秀也從沒有忘記這些犧牲。如果只是因為劉秀不是感情至上主義者就指責劉秀對陰麗華渣,那似乎過分。劉秀是需要為一個政治集團前途負責的合格政治領袖,不是簡單的個人實體,更不是言情劇男主,他的主業是打天下治天下而不是為了女人不顧一切。劉秀虧欠過陰麗華,但他在不影響江山穩定的前提下把陰麗華該得的都還了給她,不忘初心,生結髮,死同穴,對一個兩千年前的古人來說,足夠了。
而劉秀與郭聖通的婚姻,起之以利益,最後劉秀回報的也是利益。劉與郭的婚姻是兩劉合作見證的圖章,劉秀要與劉楊合作是為了對抗王朗在河北站住腳,劉楊要與劉秀合作是為了擊敗王朗取得更大的利益。郭聖通身後的真定王族是劉秀的合作者,而不是陰家一樣的追隨者,註定無法獲得劉秀很高的信任度。對合作者而言,利益的分成是要雙方談的,但對追隨者而言,利益的獲得是由主君決定的。在劉秀建政之後,他不會希望在卧榻之側還存在遊離於本集團邊緣幾近半獨立的勢力,這是所有有才略的主君的共同想法。此時的劉楊有兩個選項,要麼改換身份成為追隨者,由劉秀決定利益的分配,同時爭取進入核心層,要麼亮肌肉談判爭取更高的待遇。劉楊選擇了叫板,但很快失敗。

建武之初,劉秀只冊郭聖通為貴人,固然有想把皇后之位留給陰麗華的考慮,但還有部分顧慮是劉楊的實力和態度,畢竟西漢因外戚而失國的故事對當時的人而言還是歷歷在目,皇后的舅父、太子的舅祖父擁有幾近半獨立的強大實力,更恐怖的是劉楊也姓劉同屬於漢室宗親,要劉秀面對這樣一個局面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放心的。說實話,如果劉楊能夠擺脫挾功、挾恩自傲的情緒,轉換身份解除劉秀的疑慮,哪怕是為了千金市馬骨,劉秀也必須重酬劉楊,這個重酬應該也包括郭聖通的後位,否則劉秀無法示天下以公。但劉楊選擇了另一條路走,通盜賊,造圖讖,以圖和劉秀叫板。雖然劉秀在誅殺劉楊兄弟後,為了穩定局勢快速善後,以「謀未發」的名義仍然讓劉楊之子襲真定王,但從此後真定王一系不會在劉秀處得到什麼信任了。

劉楊死後,為了安撫消化真定王族,加上陰麗華固辭,劉秀還是確立郭聖通為後,這個後位與其說是劉秀覺得當立,還不如說是劉秀把劉楊本來的功勞還有郭家協助安撫真定王族的功勞都折到了郭聖通的頭上。而且,從劉秀後來的舉動看,他大概還是認為這個報酬出高了,所以對皇后母家除了弟弟郭況封侯之外就幾乎沒有別的了。而在建武十七年廢后之後,郭家的種種待遇都來了,這是用另一種方式肯定當初的劉楊和郭家之功。

不能說劉秀對郭聖通沒有情分,因為郭聖通畢竟是長子的生母,畢竟郭家也是有功的,但郭聖通應該沒有從劉秀處得到類似夫對妻的感情,否則難以說清在廢后之前陰郭兩家懸殊的待遇,至少不應該在皇后之父未封的情況下推恩貴人之父。劉秀不是是非不分的庸主,也不是惑於美色的昏君,也許在他心裡,陰麗華是妻,所以陰家所得到的是作為岳家應得的,而郭聖通是功臣,但這份功勞已經隨著給郭聖通皇后之位超價折現了,所以郭家除了郭況一個候和黃門侍郎外就不用給更多了,而建武十七年廢后之後,原本作為賞功籌碼的皇后頭銜被收回,自然要以其他待遇來酬庸郭家乃至劉楊曾經的功勞。
郭聖通從更始二年嫁給劉秀,到建武十七年被廢后,在劉秀身邊凡十九年,生了至少五個子女,但沒有得到劉秀的信賴,也沒有獲得劉秀的夫妻之情,從她的角度來說,確實值得同情,但據此指責劉秀對郭聖通渣,顯然也有失公允。如前所說,劉秀與郭聖通的婚姻完全是政治聯盟的產物,是兩劉盟約上的圖章,通過這份盟約,劉秀需要承擔的義務是給付劉楊以利益,而不是給予郭聖通感情或者保障郭聖通的幸福,而劉秀雖然最終收回了郭聖通的後位,但還是付出了利益,保證了郭家滿門富貴。在劉秀來說,與郭聖通的婚姻因劉楊的利益企圖而始,那就用利益還回去,而且這份富貴不遜於雲台二十八將的絕大多數,應該足夠酬那份困厄之功了。
就陰郭兩人而言,應該說陰麗華用不著記恨郭聖通搶了她的丈夫,郭聖通也用不著記恨陰麗華奪了她的後位。

對陰麗華來說,郭聖通成為劉秀的另一名妻子是客觀事實,但她沒有這個主觀願望,提出婚姻的是劉楊,同意婚姻的是劉秀,郭聖通只是被動接受而已,對於亂世中依附於真定王族的郭氏母女姐弟而言,貌似他們拒絕的權力都未必有虧欠陰麗華的只有劉秀,與郭聖通無關。而郭聖通在有功、有子的情況下,要她因為先來後到主動為陰麗華讓位,那是感動中國道德模範做的事,我們可以指責某人損人利己,但不能因為某人不願損己利人而橫加指斥,更何況,郭聖通已有子,她不考慮自己也總得為兒子考慮。至於後來的讓後,也是陰麗華考慮現實情況作出的選擇,是為劉秀做出的犧牲而不是為了成全郭聖通。而在郭聖通十六年的皇后生涯中,雖然到最後「懷執怨懟,有呂霍之風」,也最多是言而非行,甚至只是腹誹怨望,史載並沒有任何實質性傷害或者欺凌陰麗華母子的行為,站在郭聖通的角度,雖然已經對丈夫的感情不抱希望,但出於對未來命運的恐懼和對兒子儲位動搖的難過,些許怨懟完全可以理解,因此陰麗華在成為皇后乃至太后的歲月里,對郭家和郭聖通所出諸子仍然厚遇之也是應該的。

對郭聖通來說,陰麗華是劉秀的原配這也是客觀事實,也沒有任何證據說明劉秀在離開洛陽時或者迎娶郭聖通後就已經休棄了陰麗華,至於說劉秀娶郭聖通之後陰麗華就自動由妻為妾這種複雜的禮法問題在當時烽煙四起的狀況下是不會有人讓儒生坐下來好好討論的,只能說從劉秀初立雙貴人來說劉秀認為兩人地位是平等的,這也是劉秀主動給的而不是陰麗華爭來的。而陰麗華佔據了丈夫大部分到後來甚至是全部的感情,也是劉秀主動的抉擇,史上也未見有陰麗華讒毀或者陷害郭聖通的言論舉動,總不能陰麗華沒有主動把丈夫的感情推出去也算罪過。至於陰麗華在建武十七年沒有如建武二年一樣讓後,只能說陰麗華並非聖母包子,她在建武二年的選擇是為了劉秀和自己考慮,完全沒有成全郭聖通的因素,只是事實上造成郭聖通得益,而建武十七年和建武二年的形勢完全不同,丈夫的感情本來就是自己的,天倖存留至今,更通過建武九年和建武十七年兩份詔書昭告了天下臣民,「天予弗取,反受其咎」,為了自己和兒子考慮,陰麗華完全沒有理由再次推拒丈夫的心意。
現在很多人指責劉秀實在是代入感太強,代入陰麗華的無不說陰麗華會對劉秀心寒,史上所載的雅仁、寬慈是因為她已經無所謂了。其實不要過多得拿現代人的思維去考慮的話,那陰麗華又有什麼一定的理由要心寒?陰麗華又不是文人筆下坐在春閨里發夢的嬌小姐,她是合格的古代仕女,所以有「母儀之美」,母儀天下母儀天下,是天下臣民的媽啊,合格的母親當有擔當,當懂付出,情情愛愛高於一切的能是合格的媽?更別說是天下人的媽。劉秀不會把感情放在最高位置陰麗華應該知道啊,否則何以在新婚三個月的時候就通過劉賜來說服劉玄同意他去招撫河北,那是前途風險莫測的未來,特么說不定就讓陰麗華成寡婦了。如果真的把陰麗華置於一切之上,那劉秀就別掙扎了,直接回春陵鄉下男耕女織、老婆孩子熱炕頭,如果是這樣的劉秀那些小姑娘喜歡么?特么他大哥、二哥、二姐就白死了啊。總不能又要劉秀努力為兩個人的未來打拚,又要劉秀時時處處以陰麗華為最高優先向,其他人的想法利益統統去死,真當歷史跟小說一樣開女主光環啊!

夫妻之間一方付出另一方感知,為你的犧牲感到歉疚想方設法彌補虧欠,那是正常的夫妻關係啊,陰麗華委屈失落有之是人之常情,為什麼一定要感到心寒?陰麗華為什麼就不能體諒劉秀?非要陰麗華進化到你無情你殘忍你冷酷你對不起我的瓊瑤式女主才是正常向是吧?如果劉秀把陰麗華的犧牲付出當成理所當然才要心寒好吧,建武九年的詔書里,劉秀除了向天下臣民公示了陰麗華的付出,那首引用的《小雅》幾乎是劉秀站在陰麗華的立場上指著自己鼻子痛罵負心漢了,應該夠了吧。而建武十七年的易後詔書里,那句「自我不見於今三年」,更是劉秀作為丈夫對於終究能將妻子名分還給陰麗華的感慨和激動,前有通過詔書公開認錯,後有通過詔書公開示愛,對劉秀一個帝王來說,還要怎樣?這不是夜半無人私語時,是詔書!詔書!詔書!別說兩千年前,就是今天,能想像中央紅頭文件上是國家主席向老婆認錯示愛嗎?

如果說劉秀這樣做乃至易後都是為了自己的名聲,那就真的只能呵呵了,劉秀自己在詔書上都說「非常福」了,他也知道私情廢后不對,但他還是頂著史筆的壓力做了。而且,後位的更替必然帶來儲位的變化,自古立太子以嫡、以長、以賢、以愛,從劉秀對劉庄一貫的寵愛來看,他先換皇后再換太子,做法跟立儲以愛有什麼不同?這種做法在任何朝代都要被噴的。劉秀這樣做難道是求賢名求美名?

想想劉秀後來做的一切,如果還是認為陰麗華「無需感動」、「心早就涼透了」,那真只能說還是到小說里尋找完美吧,現實的世界太危險了。

而代入郭聖通的無一不指責劉秀是「鳳凰男」,首先為劉秀叫一聲冤,劉秀迎娶郭聖通時真心不「鳳凰」,他好歹已經在信都喘了口氣,手上搜羅了幾萬人馬,他去真定是去談合作的,不是求包養的。如果劉秀還是如當初被王朗追殺成幾近喪家之犬的時候去真定,看看劉楊會不會把外甥女嫁給他,恐怕是立刻捆起來送邯鄲拿賞格了吧。

劉秀和郭聖通之間本來就和感情無關,劉秀幹嗎非要付出感情不可,劉楊把外甥女嫁給劉秀,是為了保證將來的利益,劉秀最後也把利益還出去了啊!雖然是還在郭家頭上,但那也是劉楊作死在先。劉秀又沒有吃干抹凈不認賬,他付錢了啊!如果劉秀在天下穩定後廢郭聖通為庶人囚於暴室或者直接殺了,再把郭家連根拔起,甚至連郭氏所出諸子也斬草除根,那劉秀一定渣得無可救藥,應該拉出去槍斃一百遍,問題是劉秀沒有這樣做啊,他承認郭家的貢獻,也給了郭聖通和郭家待遇,就講利益的政治聯姻來說,已經是有良心的商家了,這也算渣?東漢股份公司在創業之初,郭家及其代表的真定王玩了一筆天使投資,佔有原始股權,但誰也不能說佔有控股權吧,劉秀沒有把股權吞沒,而是兌現了收益,但作為董事長的劉秀對於將公司傳承給誰,有他自己的考慮,這也不行?

也別說所謂盟約中的皇后之位,且不說兩劉談合作時會不會涉及到得天下、皇后這樣高大上的話題,就單說「我出力幫你打天下,你保證我親戚的皇后之位」這種NC條款,哪個皇帝都不會真心答應。皇后是什麼?是帝王敵體,與太子儲位息息相關,儲位又涉及江山傳承,是全天下最大的利益分成,這也能當條件?這跟韓信以當齊王為條件要挾劉邦有神馬區別?是張良勸說劉邦暫時答應下來以穩住韓信的,怎麼沒有人指責張良渣?如果劉邦沒有默許呂后殺了韓信而是保留韓信的淮陰侯之位,大概不會有人說劉邦過河拆橋反而說是君臣相始終的佳話了吧,怎麼到了劉秀這兒就變得如此高標準嚴要求?雲台二十八將交出兵權實職換得富貴終老,歷來是劉秀被讚揚之處,那將郭聖通以及郭家看成功臣行不?別忘了皇后不僅是皇帝之妻,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國家公職,從兩漢傳統看這個職位還不只是禮儀性虛職,那劉秀收回皇后職務,代之以郭家成「金穴」,滿門富貴,是不是更好理解?

也不要說什麼娶了郭聖通就該負責到底,特么現代社會還有離婚呢。本來就不是因為感情成的婚,劉秀娶郭聖通不是因為一見傾心,郭聖通嫁劉秀也不是因為愛他愛得死去活來,因利益而結合的兩人湊合了十幾年最終過不下去離婚了不行啊,劉秀又不是把郭聖通掃地出門,他付了贍養費,做了財產分割,這也算渣男?怎麼沒見有人批評劉皇叔沒對孫尚香負責到底?

投資和利益交換重來沒聽說能保證感情和幸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郭家和真定王在決定這樁婚姻時出發點就是利益,如果郭聖通能贏得劉秀的感情是超額溢價的回報,如果不能,只要劉秀沒有抹殺利益返還,也沒什麼好抱怨的。代入郭聖通的妹子還不如感謝新社會給了女人獨立和自由選擇的地位,不用成為利益聯姻的棋子。

劉秀是一個傑出的帝王,在兩千多年帝制史產生的數百位皇帝中,其功績和能力都應該處於第一序列。但再傑出的帝王終究也是凡人,劉秀也有凡人的私心,所以他始終沒有放棄陰麗華,所以他「私情廢后」,但劉秀也有行事的底線,所以他承認郭家和郭聖通的貢獻,所以他厚待郭家。劉秀以江山為至重,所以他娶了郭聖通,所以他冊了郭聖通為第一任皇后,但劉秀也顧念情分,所以他始終信任陰家,所以他沒有讓易後易儲出現血光。劉秀與陰麗華和郭聖通的糾葛,只能說「時也命也」,是歷史安排的戲碼。

現在指責劉秀的人中,有的是不喜歡劉秀的處事方式,覺得淋漓不盡,從治國到治家皆如此,對此只能說劉秀不是人民幣,無法強求人人喜歡。有的只是簡單了解了劉秀的故事,從今人角度出發討厭劉秀,那隻能說如果能完整了解劉秀的經歷,不要過分以今薄古,或者能改變看法。有的是為了凸顯「看到了歷史的真相」,那是沒法說的,躺槍的何止劉秀一人,歷史名人那個不被黑。有的是看多了「千古第一痴情帝王」之類說法,一粉頂十黑,從此粉轉黑,對此只能說所謂「痴情」是今人強加給劉秀的「美名」,對帝王而言,「痴情」從來也不是什麼好名聲,因為與真正「痴情」的帝王如高緯之流比起來,劉秀遠遠不夠班。

劉秀踏著家族親人用鮮血和生命鋪就的道路,他只能往前走,沒有回頭放棄的可能。「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面對取捨,劉秀只是以本心而為,有功勞的論功,有情義的講情。


私以為陰麗華能讓劉秀在已經封郭后數年、郭后有子且為太子母的情況下,固執地選擇廢后廢太子,非要立陰麗華為後,她在劉秀心中必然是有其他女人不可替代的地位。

劉秀年輕時那句「娶妻當得陰麗華」,大可看作是陰麗華外貌很符合劉秀的審美。(當時劉秀應該也只是遠遠看了一眼)
娶回家以後,越看越喜歡。陰麗華不是虛有其表的善妒婦人,她的的品性和見識打動了他。

不只喜歡皮兒,也喜歡甚至更喜歡瓤兒。

想讓人真的記掛,必須得有讓他心動的真材實料啊!


如果單看史書的記載,只考慮帝王大業與皇權,真的難以說出他們有多愛。

司徒官屬迎吊秀,秀不與交私語,惟深引過而已,未嘗自伐昆陽之功;又不敢為服喪,飲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慚,拜秀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秀自兄之死,每獨居輒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處。

更始元年六月,剛剛起義的時候,劉秀長兄劉縯被更始帝劉玄和綠林軍將領所忌憚,遭斬殺。劉秀得知這一消息,急忙趕來謝罪。他雖然內心痛苦萬分,卻不得不裝出一副稀鬆平常的模樣。更始帝感覺慚愧,沒有加罪於劉秀,封他為「破虜大將軍」及「武信侯」,但還是解除了他的一切兵權。劉秀娶陰麗華,也正是在此時。

以劉秀行大司馬事,持節北度河,鎮慰州郡。

後來,劉秀煞費苦心,爭取到更始帝派其去河北的旨意。以劉秀為代理大司馬,持節符渡河到黃河以北,鎮服、撫慰州郡。然而一路坎坷,期間更與冒充漢成帝之子的王郎兵戎相見。為了爭取到真定王(漢景帝七世孫)劉楊的幾十萬大軍,以及表示互相的信任,劉秀娶劉楊的外甥女郭聖通為妻。

光武郭皇后諱聖通,真定栆人也。為郡著姓。父昌,讓田宅財產數百萬與異母弟,國人義之。仕郡功曹。娶真定恭王女,號郭主,生後及子況。昌早卒。郭主雖王家女,而好禮節儉,有母儀之德。更始二年春,光武擊王郎,至真定,因納後,有寵。及即位,以為貴人... ... 其後,後以寵稍衰,數懷怨懟。十七年,遂廢。

郭氏為真定(今河北石家莊)地方著姓,郭聖通的父親郭昌曾「讓田宅財產數百萬與異母弟」,深得好評;因此,這次結姻使劉秀獲得了河北地區王族勢力和地方豪強的支持,為其日後以河北為根基實現統一大業提供了基礎。

六宮稱號,唯皇后、貴人。貴人金印紫綬,奉不過粟數十斛... ...又置美人、宮人、采女三等,並無爵秩,歲時賞賜充給而已。

劉秀稱帝後,由於郭聖通有子,且陰麗華「終不肯當」,"故遂立郭皇后"。但日後更換皇后,卻是必然;因為劉秀內心深處,對這位家庭背景強大的郭皇后是很不放心的。在此之前,劉秀就為了加強皇權,避免王莽代漢的歷史,大力抑制外戚,縮減了后妃編製。

皇后懷執怨懟,數違教令,不能撫循它子,訓長異室。宮闈之內,若見鷹鸇。既無《關雎》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節,其上皇后璽綬。陰貴人鄉里良家,歸自微賤。

從這段廢后詔書中可以看出,劉秀認為郭聖通好比呂后與霍光家族一般專橫跋扈,無法委以託孤重任。而陰麗華的情況則大不相同,其出身「微賤」的「鄉里良家」,沒有強大的家族勢力,她的兄弟陰就與陰興對於皇帝的破格升遷與封賞也全都謝絕,令劉秀感到放心。


陰麗華委屈,郭聖通可憐
成全的只有劉秀,即坐了江山又拿了「真愛」
只能呵呵了。


看了高票答案,只能說太膚淺。
不要以言情劇和後宮劇的眼光來看歷史。
記住劉秀不是個兒女情長的皇帝,女人對他來說還不如兄弟重要。

說劉秀愛陰麗華?可笑,有愛得要死要活結婚幾個月就跑去娶另外女人好今年不回家的嗎?


對郭聖通無情?郭聖通被廢后可是做了沛太后安度晚年呢,兒子劉疆被廢是廢后以後一年自己跟劉秀請辭的,改封東海王,在位十一年過世的。劉秀本身是想當捨不得這個大兒子的,哪有皇后被廢一年了,太子還不換人的。郭后與劉秀在一起十年為他生了5個兒子,也不是閑著的。說薄情不合適吧。歷史上哪有廢太后太子還能有爵位安度晚年的,郭太后晚年可是有兩個兒子在身邊孝敬呢。

所以劉秀對陰麗華沒有那麼愛,同樣對郭聖通也沒有那麼不堪。唯一一點,只是相較於劉秀這個儒家而言,陰麗華是髮妻。

說這是偉大愛情的人太不了解劉秀了,劉秀當年以微末之身搏得帝位,靠的是謀略,靠的是更宏觀的洞察力。三次結婚都在關鍵的點上。哪一個岳父不是幫了大忙的?對周圍勢力的聯合更是掌握得如魚得水。劉秀是打出來的皇帝嗎?不是。


不過三從四德也是古人的愛情觀,那沒什麼意見。如果是現在人的愛情觀,那您就洗洗睡吧,後宮,明君的後果從來都是家族勢力博弈的後果。想看帝後相愛傳奇?出門湖南台,謝謝。


倒霉的女人,身為元配在丈夫不是傀儡的情況下當了十七年小妾,工資還不如郭棄婦手下的大長秋
當然郭棄婦的幸福度也不咋的


不過劉秀的兒子晚年回憶起他爸媽,還是可以體現他們關係挺恩愛的


劉楊既死,郭后豈能安穩? 劉秀為此恐怕擔驚受怕多年了。


利益而已。


如果不參與政事他們會是一對很幸福的小夫妻的,但是無奈因為國家,為了大局,陰麗華做出了犧牲,從而成全了郭聖通。劉秀也礙於郭家勢力,不得不立郭為後,這樣麗華以後的生活就有了很大的變化,真是替他們可惜


推薦閱讀:

為什麼蒙古滅金用23年,滅西夏用21年,滅南宋卻花費五六十年?
歷史真的存在嗎?歷史的可信度是多少?
張飛既然可以資助起劉備,為什麼不自己起兵?
蘇共二十八大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政治上 經濟上。。。?
金帳汗國統治期間對俄羅斯的文化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TAG:歷史 | 婚姻 | 劉秀 | 如何看待評價X | 陰麗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