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歌曲《落塵寰》?
《落塵寰》http://music.163.com/song/279647/
這首作品不論是在歌曲旋律、和聲還是在配器編曲上,都絕對是大師級水準的成熟佳作。這是我最近可以單曲循環的少數曲子之一。
如果所謂的古風圈的平均水平能達到這首作品的一半,那估計也不會被噴了。
總之,旗幟鮮明地表達對這首作品的喜愛和敬佩。作為一個對歌詞不感興趣的,以編曲/旋律為重的非專業愛好者,說一個個人聽後感吧。
我一直覺得普通話是一種很難唱出感覺的語言(相比粵語,可參考一系列粵語改編成普通話的曲子),直到聽到這首曲子,才知道原來普通話唱起來能這麼華麗。
至於歌手,低音確實有些干,高音特別驚艷。
以前聽過河圖的幾個曲子,覺得古風就是周杰倫式中國風的基礎上的小打小鬧,不認為有什麼特別,而且,有一些創新處特別…折磨我這種老古板的耳朵。
但這首曲子從旋律到編曲到唱腔完全顛覆了我的看法。當然,女聲前那段東西太繁複了(個人看法),如果沒有圭大的推薦,差點直接刪除……
如果古風圈大多數曲子都是這樣的話,我也想成為古風粉……
翻唱過
落塵寰 (特別版)
落塵寰 (另一版)
(等著被摺疊
大師之作,無論曲子或是詞作都非常精良。我現在的導師Peter Nelson(20世紀作曲家Gy?rgy Ligeti的弟子)對這首曲子的評價也非常高。限於篇幅,就不展開討論曲子了。總之這是一首少有的,能在學院里也被認可的「古風歌」。
之前關於落塵寰的《詞》,曾寫過一個長答案如下:
為什麼古風音樂總是被噴? - Molho 的回答
很多人覺得詞是矯揉造作,堆砌辭藻,我覺得這是一種「古風圈詞作水平不行——這首我也看不懂——所以是堆砌」慣性思維。《楚辭》和《詩經》能看懂的人也不多,然而你卻不能說它們是堆砌一樣,所以還是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把答案貼過來吧。
——————————————————
有一部分同學認為《落》的詞過於雕飾,遣詞造句過於堆砌。然而個人認為,只有楚辭體(騷體),才能最完整地表達出這首歌的韻味。
一、曲子對作詞風格的限制
《落》的主歌部分旋律有非常濃郁的楚商調(音階為2、4、5、6、1、2、3,1=無射)色彩【1】,而且旋法與《離騷》、《幽蘭》等古曲也有相同之處。主歌在商調與角調之間的轉換,也是楚樂中常見的作曲手段。正所謂「定商調羽音之繳互」【2】,彰顯出楚調絢麗幻象綺麗,思緒無窮盡的色彩【3】。雖然其和聲充滿了半音化語彙,配器也是以西洋樂器為主,然而,個人認為其本質上應該算是一首交響化了的民族音樂,或者說是一首交響化了的楚樂。
既然是一首楚樂,那麼詞也須得切合樂,才能使得歌曲的表達更完整。雖然你要填簡單易懂的歌詞、甚至填日文、填義大利文、填日語都可以,然而諸多選擇中,也唯有與楚樂密不可分的楚辭,才能最好地展現音樂的風骨。
既然是楚辭,而且還得是當代的人寫的楚辭,那麼寫完之後出現褒貶不一的評價非常正常,就像當年紅極一時的高考作文《赤兔之死》一樣。畢竟我們沒有活在戰國時代,寫文章也用不到風雅頌和騷體,要運用這種風格來寫作是有很大難度的。然而我覺得作為一首歌詞,《落》應當是非常優秀的。下面從兩個方面講一講為什麼《落》的詞是一首好詞。
(1)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中心思想明確。
眾所周知,楚辭的行文特徵就是辭藻華麗,無拘無束,充滿各種綺麗的幻想。然而縱使自由奔放如《離騷》,屈原也是以自身為出發點,記敘了自己的身世、抱負、遭遇以及情感上的跌宕起伏的。並且這種表示並不會直白地流露,通常是隱於各種隱喻中,比如用「既替余以惠縷兮,又申之以攬宦」隱喻修養善德是為「修身」,又如以「願蔣美之可完」 表達其心愿輔佐王君「治國」的志向等等【4】。
而在《落》中,這種風格的流露也非常明顯。如果認真看一遍的話,歌詞其實非常好理解,而且和《離騷》不一樣的是內容上的遞進十分明了,這點上比較類似詩經。縱觀全文七闕,每一闕的最後一句都可以算作是這一闋的一個點題:
- 此夕 爾之今兮安可期
- 箋鴻謫雲塹兮 空歡罔然冀
- 檻兮花枯苴 不復葳蕤昔
- 荒岸冷汀 皓雪兮 伶仃墮紅泥
- 酴醾圮闌干兮 芳菲罔然萋
- 醒兮寐夢倚 寒醉暄枕席
- 芷蘭茝蕙共爾兮 永眠暨佳期
這樣讀一圈下來是不是感覺中心明了多了呢?就算不是很理解,至少也是能明白故事的幾個要素的吧,比如「箋鴻謫雲塹,空歡罔然冀」表明主題是思念、等待,而「伶仃墮紅泥」、「芳菲枉然萋」、「永眠暨佳期」等通過層層遞進來表明主角並沒有等到思念的那個人,並且可以推斷這是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並且根據描寫可以看出主角應該是位女性。所以整個故事的中心思想其實非常明確且簡單,女主角的心上人離去了,女主角等啊等啊等不到,最後鬱鬱而終。
而餘下的行文,雖然行文華麗,但是也都始終圍繞著這個中心的。第一闕寫景,以場景之蕭索喻主角內心之落寞;第二闕寫離別後期待落空,非常直白;第三用了比的手法,寥寥數字便把分開後的數十年的的時光都描繪出來了,我非常喜歡這一闕,感情非常豐沛;第四闕到了副歌,音樂由凄涼調【5】轉到了F商調,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了,詞也筆鋒一轉,由借景抒情和隱喻變成了回憶,回憶的時光總是美好的,不管怎麼痛苦,能在記憶里消失片刻也是美好的。「明靨猶暖笙猶敘」,當在回憶到意中人的時候,曲子也達到了全曲的最高潮,詞曲的結合的天衣無縫。而在下半闕,隨著配器的減少、旋律音域的下降,情緒慢慢回落,從美好的回憶跌回冰冷的現實;第五闕和第二闕類似,也是希望落空,然而第二闋的「竟去」到了第五闕變成了「未歸」,更是令人感概;第六闕又是副歌,和第四闕類似,也是從現實變成了幻想,然而這一次不是回憶,而是憧憬來生,雖然整體情緒是積極的,然而這種對比帶來的反差反而更令人傷感了;第七闕是永別,在情緒上也同時達到了頂點。
可以看出,雖然辭藻華麗,然而這裡面的故事也是非常清楚的。從分離、到希望落空、到日復一日的等待、到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到憧憬未來,直到最後離開人世,整個詞的層次、中心都非常清楚,情感層層遞進,講了一個普通的故事,也描繪出了一個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宮女形象。
和大部分堆砌辭藻不知所云的古風不同,《落》的整體脈絡非常清楚。
(2)第二個優秀之處就是風格合適。
前文提過,《落》這首曲子因為作曲的緣故,最適合的作詞風格只能是楚辭。雖然並不認識詞作,然而可以說作詞交出的這份命題作文是讓人滿意的。風格適合體現在兩個地方,一是作為單獨的騷體詩作品來欣賞,也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其中有很多楚辭里常見的手法以及用詞,都是形成風格的要素。而且可能是因為考慮到歌曲流行度的緣故,《落》使用的生僻字並不多(參見【附錄】中帶注音的字),超出高中語文課本要求的一共只有29個字,而且就算不認識這幾個字,也並不會影響理解全詩(很多我也不認識)。而且這也並不屬於「堆砌辭藻」(否則生僻字密度更大的《離騷》豈不躺槍),很多遣詞造句點到為止,既不刻意炫耀、也不刻意迎合。第二就是作為一個音樂作品的一部分來欣賞,與曲子的貼合度非常高。很多例子,比如「離芳兮 春去矣 將去矣
長歌兮 爾去矣 竟去矣」,「晴芳兮 春歸矣 將歸矣 長風兮 爾歸矣 未歸矣」這兩句和音樂中保持低音(Pedal tone)基礎上宣洩似的情感爆發就切合的非常好,還有就是上文提到的「參商既別何相棲」,「明靨猶暖笙猶敘」,「昶風拂耳縈香衣」等,詞所蘊含的情感和曲所表達的情感同時達到最高點。
結論:
由於《落》的歌曲濃厚的楚樂色彩,所以最適合的詞作風格只有楚辭。然而《落》的詞卻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案,無論在對詞作中心思想的掌控或是對歌詞以及歌曲的風格的把握上,都展現了作詞人深厚的功力。當然,要說不足肯定也還是有的,有一些用詞個人認為還可以商榷。
就像不是每個人都能欣賞現代藝術,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欣賞潘德列斯基的音樂一樣,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分辨一首詞作的好壞的。第一次看到這個詞,聽到這個曲的時候,我還是非常感動的。什麼叫做好詞?我覺得這樣一首又能打動人、又有故事性、還有文學性的詞應該能稱作好詞了吧!
【參考文獻】
- 吳釗. 也談「楚聲」的調式問題[J]. 文藝研究, 1980, (2): 76-85
- (清)陳世驥. 琴學初津[M]. 1894
- 劉笑成. 論「離騷」打譜之解析[D]. 中央音樂學院, 2014.
- (宋)朱熹. 楚辭集注[M]. 1199
- 丁紀元. 相和五調中的楚、側二調考辯[J]. 黃鐘 武漢音樂學報, 1997, (3): 23-29
【附錄】
《落塵寰》歌詞
冷泠(ling)兮 摧橫颸(si)風縈扆(yi)
浮陽眩兮 徨徨何從矚矣
顰蹙兮 擷千結不得解 攣作縷
此夕 爾之今兮安可期
離芳兮 春去矣 將去矣
長歌兮 爾去矣 竟去矣
儼儼宮闕兮 縱聲不得語
箋鴻謫雲塹兮 空歡罔然冀
籠中雀徒姿羽毨(xian)兮 悅惟識人啼
蒙嗣音不訾(zi)不韙(wei)兮 春瀾更秋霽
憐叆叇遲暮兮 參商既別何相棲
檻(jian)兮花枯苴(ju) 不復葳蕤昔
鳴清越徹遍宇閬(lang)兮 岫(xiu)鳥凌天邑
寥雲裳環佩飲風兮 叢鸞雙思起
幾曾猶團圞(luan)兮 明靨(ye)猶暖笙猶敘
縱釃(shi)樽滿兮 月染兮 音杳景無息
荒岸冷汀 皓雪兮 伶仃墮紅泥
晴芳兮 春歸矣 將歸矣
長風兮 爾歸矣 未歸矣
翛(xiao)翛(xiao)陸離兮 翩躚不得已
酴(tu)醾(mi)圮(pi)闌干兮 芳菲罔然萋
冗光換妍媸幾度兮 倥(kong)傯(zong)乎罅隙
檀欒盡閣闕隱霾兮 譙(qiao)影扉痕底
倘流駒凝蒼兮 祈冀荒魂得相依
醒兮寐夢倚 寒醉暄枕席
繾雲裳環佩飲風兮 翚(hui)然煙水旎(ni)
釧(chuan)鐲(zhuo)聲琤(cheng)瑽(cong)兮 昶(chang)風拂耳縈香衣
碧落燼起兮 知我兮 塵寰別今夕
芷蘭茝(chai)蕙(hui) 共爾兮 永眠暨佳期
作者大一作的曲。
沒有很正常,能評價這首曲子作曲的,全知乎也就那百十個人估計。
鑒於樓上沒有一個從專業角度分析的,那我來強答一個先。
總評:這首曲子的構造複雜度,不低於一首弦樂四重奏,其對五聲調式的運用,有一定的示範價值和藝術探索價值,具有一定的創造性。一
先實名反對知友 護耳大臉 的說辭。
「這麼牛這麼出色的一首歌,你們居然都沒關注沒欣賞??!!」——這個潛台詞沒有任何問題,至少前六個字沒啥問題。
評價一首曲子,和「喜歡」沒有關係,圭多大濕也多次說了「喜歡」是自己的事情,和藝術價值的評判沒多少關係——業內人士看來粗糙至極的《夜的鋼琴曲》照樣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但這不能改變這曲子本身的粗糙。同樣也不能因為喜歡的人少,就否定一首曲子的藝術價值或者藝術內涵豐富。
專業領域的東西,本來就該小眾。
就算古琴十大名曲,能聽懂的人也不多親。
音樂欣賞是有門檻的
你能理解一般人不能欣賞電磁方程組的美感,對吧?
音樂也一樣的,複雜的音樂想「弄懂」,這難度未必低於「弄懂電磁方程組」。
反正我看不懂電磁方程組。
如果用這樣的標準去聽BWV1080,那需要對音符處理的能力是巨大的——反正我到現在還沒煉成同時聽四條旋律的能力,三條的時候勉強可以——這還不包括分析進行,只能聽一下主題對題。
二
落塵寰鋼琴譜-lbg-蟲蟲鋼琴譜免費下載
先上 千古留名 的扒帶。
從整體來說,是一個五聲調式+日本常用的小調VI VII I的進行(和變體V VII III,可以轉到同名大調),旋律上的進行主要參考的是五聲調式。
開頭前奏就是五聲調式,大概是個G宮(不大了解民族調式,這個說的可能不大對)——這裡面的音的傾向性和大小調不一樣的親,然后里面似乎有幾個變音,然後用了民族調式的手段接到了G的某個小調音階的調式下,進行主歌。
本段是摻雜了西方和聲思想後的民族調式為主,旋律和和聲大概都是五聲調式為主的做法。
主歌第二遍的時候用的主要是小調1-#6-1的進行——這個進行在例如《forgotten sorrow》(永恆之塔主題曲)中可以見到類似的東西。
扒帶的版本不能完全體現原曲刻意使用弦樂來減弱不協和和弦的不協和程度的方法,聽感會稍微尖銳一些。
副歌部分進行主要是小調671 673(大調的話是456 451)的進行——這種進行就是非常常見了,《夜的鋼琴曲》5(最火那首)就是這個進行。進入副歌前似乎轉調到一個近關係,從G小轉到了D小。副歌是在671進行下儘可能的保持了五聲調式的寫法,這也是一種探索——傳統五聲調式的「進行感」是不那麼強的,671的和弦進行和251的進行都是屬於那種「動感強烈」的進行。當然五聲調式也可以寫出進行感很強的片段,不過難度要大一些。
三
中國的c-pop要如何從j-pop中區分出來,我國的音樂人正在進行一場規模浩大的嘗試——已經功成名就的譚盾,尚未出名的羅老師(lbg)都是在學院派的方向上進行探索的音樂人。這同時也有很多量產的古風歌曲,雖然大都是j-pop去掉4和7,但也屬於另一種靠數量的探索,以我聽過幾首來說,河圖算是其中之一(聽起來並不像是學院派或者受過正統訓練的音樂人)。
誠然,科學界的民科幾乎沒什麼正面作用,但是民間音樂人還是有所貢獻的——就像路邊的小攤,雖然並非米其林五星那般精緻,卻也別有風味,石進便是其一——大眾能從他音樂中得到樂趣。
但是真正想創造出整個c-pop體系,還是需要大家進一步的探索。
在這個體系中,既有壽司師傅學院派這樣的lbg,也有像肯德基那種人民大眾喜歡,但也精緻科學的周杰倫。既有小店還算乾淨的可口的河圖,還有路邊攤,味道不錯但是有些問題的石進。
諸位音樂人都在不同的方位為中國流行音樂做貢獻。
羅老師在他的音樂中,做過諸多探索,既有《落塵寰》這種交雜嘗試,也有《夕山謠》(《靈劍山》ED)這樣的休閑小品(4536251 736和456),當然也少不了對j-pop的翻版《沒有道標的路》(我想大概是參考了椎名林檎的《莖》~大名游 版)。也有《十方天華》,對,各位河圖粉也能見到河圖在這張專輯中第二首,第一首是羅老師的《心劍游龍》,在這裡羅老師就幾乎沒用671這種進行。《七秀》這首歌仍然是用常見的4536251這種進行你敢信?我經常吐槽《南山南》《蒲公英的約定》等1726首流行歌曲使用了同樣的走向——當然這裡是一個比較中國化的運用示範。在這首歌中,引用某不願透露姓名的半大濕的話是創新了一點主歌和副歌的銜接的。
四
一套音樂體系,我認為最核心的是其審美,這是觀眾角度來說的,從專業角度來說,是構造方法。
什麼是「構造方法」?就是對元素的組織方式,而非元素本身。《黃河大合唱》《彩雲追月》等我們耳熟能詳的歌曲,就是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引入了「鋼琴」這個元素,在「中國風格的構造方法」下的探索——雖然和一些德彪西的曲目可能是有些相似的,但屬於異曲同工。中國風格的c-pop如果成型,那必然是這套「構造方法」的獨特是最大的區分——當然,c-pop很可能豐富程度遠超過j-pop和k-pop——客觀來說中國這麼大的土地,這麼多的風土人情必然是會產生很多很多的區別的表達。
現在實際上c-pop已經有了雛形,包括周杰倫的「中國風」,我認為這是一種比較成體系的表達方式——具有較為明顯的辨識度。並且這種辨識度不是因為換了幾個琵琶古箏就能出來的。你拿鋼琴來彈青花瓷,仍然有那種「中國韻味」在裡面——甚至你加入一些4和7的經過音也不會從質上改變這種「組織方式」。
什麼叫做「一套體系」?周杰倫的中國風,兩首曲子那種「整體意境」或者「情緒」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雖然後期周杰倫有些曲子之間的辨識度較低,那大概是他比較忙沒有充足精力。你聽《夜的鋼琴曲》系列——整個系列似乎就那一個場景——所以石進寫了三十多首,只有5那麼火——因為實在和其他的區別不是很大。和聲運用都是低級而高度相似的,只有旋律本身有區別——這種區別就像肯德基黃金原味雞和辣翅一樣——雖然是「不一樣的」,但是「幾乎一樣」。何況他的旋律構造方式本身也是低級而高度相似的,這就是為什麼只有一首火——龐麥郎也是同理。
說了這麼多,可以發現成體系的東西都是學院派的嚴謹和精緻下才能做出來的。毫無疑問羅老師是學院派,周杰倫是,林俊傑是,譚盾是,常石磊是——似乎河圖不是,石進不是,龐麥郎不是,還有千萬「古風作曲家」都不是。這就是兩邊實力上的差距。當然未必都是「音樂學院畢業」的人是學院派,而是「經受過系統的學院訓練的」才能稱得上是學院派——很多音樂學院畢業的人並不是那麼認真的系統的訓練自己。在這個互聯網時代,mooc各種課程也是都有的,學院派的訓練也幾乎沒有什麼秘密——古典和聲學幾百年前體系就已經很完整了,現在的對位法也沒和三百多年前的《the study of counterpoint》有多少實質的區別——頂多引入了一點音程。
五
前兩天,我們的「中國網民革命軍D8路軍」(取自「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已經出征台灣了,用表情包讓對方見識到了大陸人民的創造性。這挺好,我們還可以輸出小米手機和華為手機等工業品。
我們幾乎已經從人數和工業上勝過世界大多數國家,但是文化上的制高點我們還沒掌握。我承認《捉妖記》等電影有了長足的進步,不過暫時還沒有超過日本人,至少沒有吊打——當然照現狀下去這只是時間問題。音樂上也是如此——我們還沒有戰勝我們的近鄰日本。
要知道漢族(當然,對面台灣也是漢族為主)從來都是靠先進的文化,使得即使族群被武力征服,也可以用文化征服回去。但後來我們失去了這樣一個征服方式,以至於現在連同一個祖宗的台灣都缺少對大陸的認同感。
雖然我們現在文化產品已經可以靠總量來說話了——這麼多東西,總有幾個是好的。但是我想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中國現代文化體系——中國導演才剛開始用上最新的數字技術——相比之下音樂人還早些。在這個過程中,有無數有才華的人把自己的才華投入到這個體系中去——前些年還有些有才華的人為此過著貧寒的生活——相比於他們的才華,他們的收入是不成比例的。現在這個情況已經有了緩解,畢竟互聯網的傳播速度極大的解決了作品傳播度的問題,也增加了各位大神碰面的概率。這是互聯網帶來的機遇。
眼下我們文化上的對手,實際上也沒剩幾個了——隔壁日本正在經歷0增長的時代,新番簡直都不能看;美帝的代表好萊塢似乎最近也變得流水化了很多——《變形金剛:環太平洋》,各部大片只能拎著妹子一塊看一下激動人心的劇情,配著爆米花悄悄抓住妹子的小手一起激動——然後一夜過後大腦就只剩下「和妹子一起看過xx電影」這樣的記憶——劇情?挺好的可惜不記得了。畫面?挺好的,我還記得那波浪挺逼真,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在這種狀態下,還能有「體系上的突破」也就剩下大陸一家了。但勢必這個過程是漫長而又艱辛的,要消耗無數人的才華和天賦才能堆積起來這個體系——而羅老師也好,石進也好都是其中的一員。真正想「心理上的統一」,是需要文化的領先的。
別再沒事瞎吐槽了,人拿才華和天賦寫出的東西免費讓你聽,就已經完成音樂人的本職任務了。雖然我知道「知乎正確」有一條就是唱反調,但我真的希望還是能客觀分析作品——畢竟音樂人作為藝術家來說,還是有些敏感的——我們還是應該鼓勵各種形式的創新——包括石進和各位「古風音樂人」的努力都應該值得肯定。老說我們沒有創新,真有人給出創新後我們應該鼓勵不是么?我的話不權威,知乎上音樂大V如圭多或者千古留名你也盡可邀請回答,他們的意見應該有更高的參考價值。
無論怎樣,中國的「中國風格的文化」正在全面的形成,音樂只是一個角落,而羅老師也僅僅是一個角落的一個方向的開拓者之一,相對於總體微不足道。但是我會向每一個真誠付出努力表達我自己的敬意,而不是「劃清界限,站在對岸」,然後指責這個指責那個,顯得「舉世皆濁我獨清」。魯迅和噴子的區別其實就在「我國」和「你國」,而我願意追隨在「我國」這樣的立場之後,為那些努力者叫好。
我為什麼還在等待 我們不知道為何能這樣痴情
明知輝煌 過後是黯淡 仍期待著把一切從頭來過
我們既然曾經擁有 我的愛就不想停頓
每個夢裡都有你的夢 共同期待一個永恆的春天
有他們的努力和探索,我們就只需要等就好。
這個時代很快就會到來。
本來以為會有一大票人過來批歌詞,但點進來發現目前幾乎沒有批歌詞的,還挺驚訝,對一些人來說在知乎批古風幾乎是種「政治正確」了。
很好奇批『春意遠』和『傾盡天下』的那些人又會怎麼批這首歌歌詞。
說真的,剛一打眼我就感覺這歌詞特別高大上,心想「唉呀媽呀古風填詞可算有點靠譜的了,楚騷遺風美人香草棒棒噠!只是我先秦文看得辣么少看不懂咋整」。然而細看……句法疏密無度,冗言頗多,意象混雜而缺乏層次。白驚喜一場。
儘管詞作者刻意地使用「團圞」代替「團圓」,「碧落」代替「青空」,「皓雪」代替「白雪」,「冗光」代替「飛光」,盡一切可能避開熟語,但這造成了選詞搭配顯得生硬而牽強。比如「浮陽」「空歡」「嗣音不訾不韙」。
同時歌詞在因果關係不確定的情況下省略了太多的關聯詞,使得句子多出歧義。比如「悅惟識人啼」既可以理解為「鳥兒高興地為賞識它的人啼唱」,也可以理解為「鳥兒雖然快樂,卻能理解人的眼淚」。
說造作堆砌辭藻的,這種水平就是堆砌辭藻了?照你這種邏輯那楚辭也堆砌辭藻了?!
也許你會說這種歌詞怎麼能跟楚辭比?
那你說說楚辭和這歌詞的區別在哪兒,藝術手法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水平就遜色楚辭?前文提過,《落》這首曲子因為作曲的緣故,最適合的作詞風格只能是楚辭。雖然並不認識詞作,然而可以說作詞交出的這份命題作文是讓人滿意的。風格適合體現在兩個地方,一是作為單獨的騷體詩作品來欣賞,也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其中有很多楚辭里常見的手法以及用詞,都是形成風格的要素。
哇,這個說法exciting啊。既然都這麼說了,那咱就好好掰扯掰扯什麼是堆砌,什麼是楚辭,什麼是騷體。
1 什麼是堆砌?
在詩文中使用大量華麗無用的辭藻。這裡有個限定條件是詩文。古風歌的歌詞本來就沒什麼人在乎,鮮有人來將其與樂曲剝離作為詩文來看。既不是詩又不是文的玩意,談堆砌其實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2 如果將其視為詩文呢?
那就要看看和什麼樣的文字比了。如果和楚辭和著名的騷體詩比的話……鍊字、結構、取意無一可取。說堆砌也是抬舉了。
鍊字的生硬前面已經說過了。「醒兮寐夢倚,寒醉暄枕席」這種句法根本不通的玩意也不想多說了,就談談結構吧。
隨便舉幾個例子好了。
屈原《離騷》中的「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在蘭皋騎馬,騎到椒丘停下。內在結構因果完整。
宋玉《九辯》中的「願一見兮道余意,君之心兮與余異」
非常簡單。沒有說怎麼樣的君怎麼樣的余怎麼樣的意,沒有恨不得把一切定語狀語都插進去的勢頭。
蔡琰《悲憤詩》有「登胡殿兮臨廣庭。玄雲合兮翳月星。」
謂語、賓語清楚明細,形容詞只有三個:「胡」「廣」「玄」,但是每個字都能表現情境。是的,情境,而不是環境。同時,這個句子前後句意不斷,先說到哪,然後說這地方怎麼樣。
再看《落寰塵》
冷泠兮摧橫颸風縈扆,浮陽眩兮徨徨何從矚矣
你看這風啊又刮過橫木又縈繞在屏風旁邊,你看我啊被陽光晃著了啥也看不見啊。
穿過門的風和晃眼陽光有啥關係?
顰蹙兮 擷千結不得解 攣作縷
然後晃眼陽光和你這個所謂的「千結」(不管你是說千結服還是心有千結)又有啥關係。「攣作縷」是你抽搐地把千結重新變成絲線還是你抽搐地化為絲線似乎也不重要了是吧(笑)。
結構如此,那麼立意呢?
騷體詩或用於祭祀,或感懷身世,或於家國有所盼望,或有所諷喻。總體而言,騷體詩使用相對簡單樸素的意象(各種香草植物什麼的在當時都是常見的玩意),節制地使用各類形容詞副詞,在修辭手法上慣用比興,以傳統的線性敘事手法表達其沉重嚴肅的思想感情。
而這一篇呢?沒什麼新意也沒什麼亮點的愛情故事,濫用意象,缺乏條理,全得靠聽眾腦補唱的是什麼意思。和寡必然,曲高未必。
在組織結構完整的詩文上面,或許會出現堆砌的情況。好比一個人吃得多不愛動,肥肉囤積,成了一個胖子。詩文的堆砌,就像胖子身上的肥肉,減一減還是可以看出人形的。
但是某些作品就彷彿一灘肉碎擺在那。即使把肥肉都剔掉,那也不是個人啊。
我並沒有要批作者的意思。畢竟這是個歌詞,不是詩文。歌詞的話怎麼樣都無所謂畢竟只聽旋律和聲音不在乎詞的人大有人在,看不懂歌詞腦補歌詞意思然後享受美的人也大有人在。而欣賞某個對象其實是非常私人的事,旁人的褒貶並不能左右創作者給予受眾的概念傳達。從這個角度來說,喜歡碎肉的人並不比喜歡人的人低賤。
但是我想表達的是什麼呢?別拿碎肉當人來品評,不然碎肉和人都會不幸福的。
好吧單純說一個就是樓上有一個截圖裡的解釋里的揣測是不對的...........
這歌是一個百合歌曲啊!!!
是深宮女子與自己的一個宮女的故事。
大師之作啊~
粗略掃了一下其他答案,大概是一半覺得很好,一半覺得「也不怎麼樣」…知乎果然是高端音樂人的聚居區(
說造作堆砌辭藻的,這種水平就是堆砌辭藻了?照你這種邏輯那楚辭也堆砌辭藻了?!
也許你會說這種歌詞怎麼能跟楚辭比?
那你說說楚辭和這歌詞的區別在哪兒,藝術手法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水平就遜色楚辭?
說不出來就別特么說葡萄酸,我這人脾氣不好,河圖之流我一聽就尷尬症。
有能力評價了再來評價,看懂歌詞了再來評價OK?
屁都不懂就別bb。
要不要我再來個帖子給你翻譯下歌詞?
我還是那句話,不懂不要噴。
利益相關:從來不是古風粉。
標題是:知乎上竟然搜不到關於(落塵寰)這首歌的評價?
以我淺薄的語文水準,這句話的潛台詞應該是:
這麼牛這麼出色的一首歌,你們居然都沒關注沒欣賞??!!
還不明白一個道理么:不是你喜歡的東西,全世界就都要喜歡。
《落塵寰》的作曲是lbg,也就是《夕山謠》的作曲。lbg在一群粉絲的不懈吹捧之下在知乎上也有了那麼一點點知名度,實在是可喜可賀。這首歌的旋律其實是很純粹的五聲調式,主歌聽起來很繁雜是因為轉調頻繁。例如第一句12|3-32653|1,1=Bb。馬上接561|2-22313|6,1=F,下一句又是1=Bb,進副歌前還出現了1=Eb等等。五聲調式轉調其實是不容易做好的,轉近了聽不出差別(近關係調共享一個七聲音階,在聽慣了大小調的耳朵里幾乎就是沒轉調),轉遠了由於共同音過少,很容易聽起來突兀。編曲者的做法是用不那麼和諧的和聲來模糊掉調與調之間的差異。整個副歌的旋律與和聲屬於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總體並不顯得十分突兀,沒有《風中的旋律》里那種「強行挪主和弦/強行251」轉調的生硬感。而且大量不和諧音和比較「輕"的配器營造出一種清冷的氛圍。
主歌停留在1=Eb上,旋律還是以五聲為主(出現了一兩個弱音7,其餘都是12356),綿密繁雜的和聲也轉變成了明快的456和451。氛圍由清冷變為堂皇,同時大量使用管弦樂的配器也補充了和聲套路化的不足。在古風/中國風的曲子里使用大量管弦樂器是一個大膽的做法,因為民樂與管弦的融合長期以來都是一個難題,要麼民樂突出而浮於表面,要麼民樂被濃厚的管弦吞噬,或者只能起到些微點綴的作用。本作二者的融合還是做得不錯的,沒有特別不妥的地方。
總體來說《落塵寰》的旋律、和聲、配器都是無可挑剔的,在五聲調式的旋律和和聲上也做了一點不落窠臼的、有益的嘗試。是屬於那種「找不到有什麼地方可以變得更好」的好。
《落塵寰》的演唱者是冥月,之前的梁歡事件讓這位不那麼典型的」古風歌手「在知乎的名氣暴漲。冥月的古風曲數量其實很少,而且風格從《落塵寰》到《雲水傾虹》都是一脈相承的,質量也都很高。就《落塵寰》來說音準、節奏、氣息都沒有硬傷,缺點是過於平淡,而且唱錯了不少字,例如泠、蕤、琤、茝等等。這兩個缺點的來源是一樣的:歌手沒有理解詞句的意思。總體來說,是屬於那種「還好,還可以更好」的好。
《落塵寰》的作詞是古揚名(大古)。我之前在其他答案的回復里已經提到過了,《落塵寰》的詞就是一塌糊塗。什麼堆砌辭藻、矯揉造作都太委婉了。我認為恰當的評價是「不通」。這"不通「不僅體現在句法結構上不合理,同時也體現在了表意上的模糊。簡單來說就是:這歌詞到底講了件什麼事情?
這個問題,五年來我在幾個不同的貼吧、論壇、彈幕、留言區都看到有人爭論過,至今也沒有令人信服的答案。最開始多數人認為這是一首宮苑詞,講的是宮女/妃子思念遠去/遠征的皇帝/皇子/將軍之類,之後有人說是個「人鬼情未了」的故事,近來佔上風的看法貌似又變成了女女百合曲?此外一些細節上的爭議也很大,比如「碧落燼起兮」有人說就是夕陽西下,也有人說是縱火。而縱火又分自殺和他殺兩派。自殺派緊摳最後一句「永眠」做文章。他殺派則把腦洞放到宮斗、奪權、流放、幽閉(本意,以及字面意思都有)之類的劇情上面去,抓的則是「籠中雀」「荒魂」之類的字眼。
以我看來,穿鑿、堆砌都是小問題,「不通」:語法上的不通和語義上的不通,才是大問題。而尤以語義上的不通更為嚴重。整首詞類似於「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沒了」。最關鍵的點沒表達清楚,導致前面堆砌的意象也變得沒有意義了。
《落塵寰》的詞大概是古揚名寫得最爛的詞。同樣古的《風螢月》就沒有這些問題,同樣兮來兮去的《司宵子》也沒有這麼不堪。話說回來,雖然在語法和語義上這首詞很爛,但是作為「歌詞」本身,倒是差強人意,並沒有出現佶屈聱牙或者令人犯尷尬症的地方。而且古風詞爛再正常不過了。
當然我不否認這樣的詞作還是會有人喜歡的,類似於當年高考作文《赤兔之死》一樣。
總體來說,雖然詞不盡如人意,但是瑕不掩瑜,《落塵寰》依靠其優秀的作曲,仍不失為極佳的作品。就說歌詞,虯戶筱驂。不辯,不在一個頻道。
聽了。
這麼多好評是怎麼回事,不過這屬於中國風,即編曲幾乎都是民族樂器。
這首歌的詞很美,像詩。裡面出現那麼多「兮」 到讓我想起離騷。
不過,這首歌曲的編曲很奇怪,唱段的背景樂十分繁複,感覺嘈雜、不喜。
以上為個人意見。
其實詞作15年的時候有一首&<&<宴清都&>&>,曲作是徒有琴,挺棒的,有進步。
前兩年聽的,剛聽的時候沒感覺,後來在一個晚上躺著床上聽到這首歌的前奏,我滴天啊我要給編曲跪了。
歌曲很好聽,但歌詞...起初以為是很高大上的楚辭體,但發現根本一點也讀不懂,比起離騷晦澀多了~_~;
不懂音樂,喜歡曲調。但是歌詞用詞真的。。。
「彥伯為文,多變易求新,以鳳閣為鵷閣,龍門為虯戶,金谷為銑溪,玉山為瓊岳,竹馬為篠驂,月兔為魄兔,進士效之,謂之徐澁體。」
寒衣調我喜歡,歌詞好懂多了.話說寒衣調的曲子也是拿別人的吧.看來古風裡的經典還要靠抄襲,逼格不怎麼樣嘛.
郁可唯的&<&<時間煮雨&>&> ,和2005年日本歌手一青窈推出的單曲《風車》在旋律上極相似,涉嫌「抄襲」。而這首日文歌曲此前曾被多次翻唱成中文歌曲,如蔡淳佳的《等一個晴天》、河圖的《寒衣調》,等等。
原諒我語文水平的低下,落塵寰這首詞我沒看懂.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堆砌辭藻吧.
冷泠兮 摧橫颸風縈扆
浮陽眩兮 徨徨何從矚矣
顰蹙兮 擷千結不得解 攣作縷
此夕 爾之今兮安可期
離芳兮 春去矣 將去矣
長歌兮 爾去矣 竟去矣
儼儼宮闕兮 縱聲不得語
箋鴻謫雲塹兮 空歡罔然冀
籠中雀徒姿羽毨兮 悅惟識人啼
蒙嗣音不訾不韙兮 春瀾更秋霽
憐叆叇遲暮兮 參商既別何相棲
檻兮花枯苴
不復葳蕤昔
鳴清越徹遍宇閬兮 岫鳥凌天邑
寥雲裳環佩飲風兮 從鸞雙思起
幾曾猶團圞兮 明靨猶暖笙猶敘
縱釃樽滿兮 月染兮 音杳景無息
荒岸冷汀 皓雪兮 伶仃墮紅泥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歌手小松未步?
※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三個樂章分別屬於什麼難度?第一樂章的難度是否主要在於跨度較大?
※關於西方音樂史,有什麼好書推薦?
※宋冬野的《 鴿子》,開頭的鳥叫聲是什麼鳥?
※從專業的角度,如何評價「琴鍵狂舞」這個人的鋼琴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