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川菜中大多數麻辣味的菜總是重油,如水煮系列的菜,菜上面總是厚厚地覆蓋著一層紅油?

補充一個相關話題,望聞高見:

中餐是既不環保又不健康的「垃圾食品」嗎?什麼樣的餐飲才算是健康又環保呢?


噹噹當,川菜小天王來鳥~

學生狗,饞了只能去吃麻辣燙。。。

辛辣食材中,辣椒,麻椒最為突出(ˉ﹃ˉ)

But(老師說轉折之後都是答案)清水煮的辣椒麻椒為神馬不夠味?味道僅僅是刺激,單薄沒有厚度?

噹噹當~

因為植物食材中的芳香味大多是由烴類有機物構成,加上長碳鏈,多個苯環,讓它怎麼和水親密接觸嘛。。。單薄的辛辣味確實太普通。。。

這時候,油來了,對就是好基油。油作為溶劑,溶解了各類芳香物質,讓辛辣口感複合化,吃起來爽歪歪~加上,油本身香滑的口感~這就是川菜的精髓!


補充一下,健康角度來說,確實不好,合理搭配吧,不能因為不健康就不吃了哈哈哈,管不住嘴的注意了,不要老吃~
大家喜歡因為它的暢快,刺激,醇厚的口感,以及這是一種飲食文化。說到文化,突然很感動

饞死了,誰可請我吃飯,飯後男人滾蛋→_→


身為川人,面對此題,聊答個人感受一二,表示下對吃了三十餘年的各色川菜們的濃濃謝意。這裡我就不討論川菜是否健康的問題了,因為知乎上有帖子專門討論過這個問題。嗯,辣椒其實還能除濕嘛。

川菜里能吃出的,是一種快意,一種悍烈,一種操縱麻、辣、鮮、香、酸、爽的精到嫻熟,當然,你也能從川菜里,感受到一種你那裡也許感受不到的市井文化的極端。

總的來說,川菜在大江南北四大菜系裡,屬於重口味的菜系。大部分川菜口味濃重強烈,清淡寡味者其實不乏有之,但相對偏少。川菜中,不麻不辣不酸不痛不癢者,川人謂之「白味」,對應常態的「紅味」。那麼你到四川的火鍋店當你坐下後,妹兒馬上就會問你「紅鍋還是鴛鴦鍋?」很少問「紅鍋還是白鍋?」。因為我們沒有白鍋。白鍋一般叫做湯鍋,大多煮點蔬菜菌類魚類。而紅鍋,又分微辣、中辣、特辣,川妹兒們常喜吃中辣乃至特辣,比如我親妹這樣的80後,無辣不香不歡,實在颯爽潑辣之極。由於我在北方呆過多年,燉菜吃得太多,原本吃辣無所畏懼,但04年返鄉後,迄今也只頂多是「微辣」的水平,一湯火鍋吃到最後不僅吐舌唏哈不已,還要不斷喝像王老吉或啤酒這樣的飲料,時常在姑娘們開始大快朵頤之間就已辣得滿頭熱汗,實在丟人之極。遇到北方南方的賓客來此,酒和鴛鴦鍋都是必須的,因為鴛鴦鍋包含了紅白二色,可以防諸多不適與不測。

幾年前我南京的朋友隨到去我四川老家,彼時正值晚飯時間,樓里各家各戶都在噼啪翻炒,樓道里一股強烈的煙火氣。他的感嘆是,這樓道里,真是充滿了「麻麻辣辣的油香」。

在四川的晚飯時分,你在任意一家火鍋店附近,都能遠遠地聞到店裡傳來的濃郁的夾著被油熟透了的「麻麻辣辣」與厚重的油香。

川菜極多地使用以花椒、辣椒、泡椒為主的各種混合佐料。而這些佐料,鮮有不過油的。川菜的精髓,或許也就在本就麻辣酸鹹的各式佐料和油的使用上了。煎炒油炸,是做川菜的常態。四川人的廚房裡,濃烈油煙頗多,或有三日不聞,不爽快極者也。身邊常有川人出差或旅遊在外數日,下飛機第一件事即沖至火鍋店大吃特吃一頓才回家的。

對於川菜,什麼佐料配什麼食材,搭配極多,講究也極多,當然也常有不按章出牌而味絕者。佐料與食材的搭配,或許是四川廚師們需要會的,當然也是我身邊的吃貨們及炒貨們津津樂道的。在四川,即便簡單到一碗麵條,各地麵條的調料的搭配混合法、炒法、煎法都不盡相同甚至完全不同,於是幾乎川內每個市、縣乃至區的麵條吃起來都不一樣。

對於川菜的佐料而言,有豆瓣醬,辣椒醬,泡椒(泡菜系佐料是川菜佐料的重要組成,常見還有酸菜酸姜酸蘿蔔),干海椒,小青椒,紅花椒、青花椒、辣椒粉,花椒粉,胡椒粉、蒜等等。之所以用油甚多以至於令外地人望而生畏,主要是因為這些佐料是川菜的必須,而他們,單是用白開水煮煮巛巛是不可能出味的,只有用油(當然一般是滾油或熱油,溫油少見),才能將不同佐料里的不同麻辣酸爽種種味道刺激出來,以達到或「鮮」或「香」乃至常常是鮮香並濟的程度。也只有各種溫度的油,才也能將濃烈的各種味道傳遞穿透於各種食材之內。好吃的川菜,不太可能只讓你吃出食材本身的鮮味,還要能吃出這種食材與佐料、與油之間交融而成的特有鮮味。當然,「白味」菜除外,如白果雞燉湯。

以前在廣州,有人跟我說,跟粵菜相比,川菜也許太不注意食材本身的滋味了。你們炒來炒去,食材的鮮味不都沒了。這說法上半句沒錯,下半句誤解了。因為川菜要的,不僅僅是麻辣油香,而更多的,是「此味需入此食材」的大結局,比如辣子雞,比如酸菜魚,比如小青椒回鍋肉,比如泡椒牛蛙,比如麻婆豆腐,比如豆瓣鯰魚,等等等等。

題目所說的水煮系列,最有代表性的,當是水煮肉片。之所以你能看到厚而多的油,是因為大多數水煮肉片的做法里,油先後要加至少兩次。無油何以成水煮肉片呢!最初,是要放油入鍋的,油熱之後,則放花椒辣椒,此時油熱不需高溫,用以煎炸出各色麻辣佐料之底味即可;而後,繼續加入重口味的豆瓣醬、蔥姜或菜葉等等繼續大炒,最後肉片下鍋,遍炒後而燉。而你在這道菜上看到的最上面的油,乃是肉片燉好起鍋後,再需灑上一層花椒粉、再需鋪上無數剪成小段的紅紅干辣椒,再用滾油從天往下澆制而成。

世人皆知川人酷愛麻辣,但他們更愛的,是浸透穿刺在油里的濃烈的香,和浸透穿刺在食材中的濃郁味覺。作為一個地道川人,單說吃辣,我哪裡趕得上我那位朝鮮族的兄弟!這廝一邊看書,一邊悠悠地將泡好的辣椒一顆接一顆往嘴裡送,看得我心生疑慮,於是斗膽試吃一顆,卻立馬辣的像狗一樣唏哈吐舌掉口水。而當我初入北方,白米飯大包子都要拌上半湯匙熟油海椒的時候,廝們也表示大大的非我族類和匪夷所思。

PS:熟油海椒:一種調味品,類似辣椒油,但不完全相同。四川的熟油海椒,需把辣椒晒乾研磨成面,小火待整鍋油燒熱之後,倒入其中,混油而煎成的一種四川常用調味品。辣椒好,油溫好,技術好,則此油又辣又香,食之歡極。對於大多數川人包括我來說,這種簡單的調味品,永遠是母親熬制的味道最香。


其實只是題主吃到的大多數是餐廳里的川菜罷了,重油的必然是炒菜火鍋一類。自家的做菜,我個人用油還是很少的。蒸菜與燒燉這些更是不能過油。涼拌菜也談不上油膩。
若想吃口味清爽的川菜,口水雞,川北涼粉,李庄白肉,漂湯,家常豆腐,板栗燒雞,這些還算家常的菜既有麻辣鮮香的也有咸鮮微辣的,餐廳里都可以吃到,還算清淡爽口。至於蒸菜,如果是傳統的三蒸九扣,若是高人出手必然也是無雙美味;現在的蒸菜,也不會用什麼油的,不過餐廳里就很難吃到好吃了。


看了一下,都沒找到我喜歡的答案。川菜之所以以辣為主,其主要原因是四川地處盆地,吃辣椒有利於除風濕,但是四川的辣味又不是單純的辣,而是混合型味道,如麻辣、酸辣、糊辣。但是辣並不是川菜的全部,在川菜中也有以清淡而著名的菜,如開水白菜、雞絲豆花,也有以甜味為主打的菜品,如甜燒白。而題主例舉的是水煮系列,那就先從水煮開始。川菜追求的是鮮嫩可口,鮮是指食材的新鮮,可口是指食材本身的味道以及調料的味道,而嫩就需要烹飪技巧了。水煮雖名為煮其實並沒有真正的煮,而這並非煮的過程保證就食材的嫩。水煮的過程大概就是食材切薄片,然後在開水中過一道,去血水,放入器皿中,煉炒調料,放到過水之後的食材上,最後淋上一層厚厚的,剛煉熟的熟油(半夜答題,寫的好亂,肚子也開始餓了ㄒoㄒ),大概就完成了。保證食材的嫩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之一,其實那一厚厚的一層油也是廚師們多年掌勺的經驗終結,有些人煉熟油放八角茴香,有的人煉熟油放核桃,有的油含闊了整道菜的味道,比如最近最喜歡吃的一道菜是涼拌魚,魚上只有一層紅油一層蔥花,四周散著花椒,就再也沒有其他的佐料了,而魚的味道從何而來呢?全靠那一層厚厚的紅油。好餓,哪天從新編輯一下,亂的一塌糊塗。


是因為隨著商業化的運作,當今這些川菜廚師都未經過傳統的培訓。老一輩川菜廚子的炒菜講究一個「盤光油盡」,就是說炒菜端上桌子吃完菜,盤子里的菜吃完,不剩油的。


你吃的是江湖川菜,其實上的了大雅之堂的川菜很少味重。


辣椒或者花椒用油爆出來以後口感很好,油里有麻麻辣辣的感覺。而且說實話,如果不是重油的話,你覺得誰能吃下那麼多辣椒?油這個時候,其實也是一層保護的作用。有油附在整個通道上,刺激也要小好多。


川菜不但油多,味精還多呢。好吃無非是麻辣鮮香,但是這可是大大多數人喜歡的,就連冷盤里都會放很多辣椒油,自己家做菜也這樣的話也會很好吃,偶爾想減淡口味了就吃點粵菜清淡卻有食材原本的味道。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題主是怎麼得出川菜大部分麻辣都是辣椒覆蓋的這個結論的……-_-||
然而發現很多答案都被帶跑了…………川菜哪裡以麻辣為主……
首先麻辣這個味道就有輕重程度……我早上吃的面還是麻辣味兒的呢,也沒見全是辣椒啊。(??ω??)

至於水煮這個問題……因為它就是那麼做的啊……你能問為什麼青椒是青椒咩?為毛蒜泥白肉那麼多蒜咩?

顯然這是個可以自問自答的問題啊!

而且,說了麻辣……那就是要麻辣呀……那就是又麻又辣啊……因為這邊太濕所以要很麻很辣呀……

or看起來漂亮……

and 辣椒放的多不代表它辣……

我的知乎回答:不能吃辣的外地人,在成都要怎麼適應飲食和氣候並健康地生活下去? 作為在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中都佔有一席之地的川菜你要是以為只有辣!辣!辣!那就圖樣圖森破了。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721230/answer/95507890


因為習慣,直至喜歡,最後成了驕傲!


推薦閱讀:

在北京哪裡可以吃到正宗的地方菜?
如何能做出好吃正宗的麻婆豆腐?
「中國菜」大數據微報告發布,川菜獨佔鰲頭,八大菜系哪個該排第一?
川菜,湘菜是不是比粵菜影響力更大?
為什麼川菜的傳奇菜品-開水白菜在許多川菜餐廳里沒有?

TAG:美食 | 烹飪 | 川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