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物流為什麼到現在才進入快遞行業?此次進入快遞行業會和順豐在業務上有哪些重合?

德邦啟動快遞模式 延續中高端定位挑戰順豐


零擔企業涉足快遞領域,這幾年內已經有若干案例,成功的鮮見。今年到明年,還會有後繼者。

企業進入一個新的細分領域,或有幾種原因:
1、主營業務增速放緩,現有資源存在冗餘,需要新的增長方向;
2、發現其它細分領域發展迅猛,「眼紅」;
3、早有(或者最近才有)放眼全局的戰略規劃,到了合適時間點,啟動;
4、客戶和市場的需求,倒逼企業在產品線上做出增減;
5、其它非主觀因素。
(德邦進軍快遞領域是哪些因素在左右?留個問題在此。)

德邦,
在2009年10月,有大概539個營業網點;
到2010年9月中期,數量暴增到982個;
在2011年11月,超過1700個;
此時此刻,3842個。

一般情況,零擔企業的網點多集中在工業區周邊、城鄉結合部等區域,因為主要的客戶是中、小、微企業,個人業務佔比不高。各位如果好奇心重一些,可以看看德邦的營業門店的分布,在一些核心城市,早已滲透到購物中心、社區,和理髮店、餐館、機票代理點等門店毫無違和感的在一起。

德邦如此的門店布局,單純是為了零擔業務嗎?
熟悉零擔物流的人知道,一個門店,牽扯租金、人員及配套成本,屬於固定支出,一年沒有百萬級的流水,大概都要虧。 況且德邦的運營模式與大部分零擔同行不同,在網路成熟的地區,車隊和門店是分離的,兩條線。門店的功能,除了營銷,還有更多可能性。

這個布局謀篇,不是拍腦門、心血來潮!

德邦多年在人力儲備、線路和車輛、基礎設施和管理方面的精耕細作,也許到了收穫「紅利」的時候,後發優勢非常明顯。尤其對人力資源、運營網路和品牌多年的精耕帶來的「紅利」,不是單靠資金能砸出來的。這一點上,不得不佩服崔維星和他的小夥伴們。

說直白一些,德邦的底子好,商業素質比同行業高出一大截,進軍一些跨度不大的領域,都有可能「後發而先至」。

德邦進入快遞領域,對同行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不搞砸,也許能改變這個領域的格局。

最後補充一些,快遞和零擔是兩個相似度很高的細分行業,都有網路化特徵、提供標準化的服務、具備可複製性。服務標準化的結果,就是固化成「產品」,能夠批量、快速複製。

@余亦多分享的「八卦」值得玩味,乾貨。
也推薦@匿名用戶 的答案 德邦物流為什麼到現在才進入快遞行業?此次進入快遞行業會和順豐在業務上有哪些重合?
順豐的「順豐特惠」,會受到衝擊。


第一個問題,德邦發展十七年,為什麼現在才進入快遞行業?答案是專註和眼光。以前不做是專註,現在做是為長遠打算。
雖然德邦物流早已經是民營零擔物流的老大,但還是粗曠型,德邦也就在青島試點自動分揀,其他全是人工搬運。比UPS落後至少十年。所以德邦一直專註於物流,以中小企業作為主要客戶,才有今天的發展規模。
看一個數據,德邦成立十五周年的時候,網點數是一千出頭,十七周年的時候,已經三千五百家。現在觸角正在覆蓋到縣級地區。網點的布置,內部對收貨的要求,PDA手持終端的普及,都已經為快遞打好基礎。
做快遞的決定,主要是麥肯錫的煽風點火,快遞這塊蛋糕太誘人了。
第二個問題,跟順豐業務的重合?我個人覺得暫時不會刻意跟順豐爭奪高端市場。電商蛋糕越來越大,小快遞年年爆倉,順豐沒有發力,這塊應該是德邦的主要目標吧。
分享點公司的態度:

【關注】德邦即將進軍快遞
2013年9月16日上午,我司快遞業務啟動會在上海總部1號樓舉行,總裁崔維星先生在會上作了關於進軍快遞業務的動員講話,公司高級總監級以上管理人員參加了會議。這標誌著一直以公路零擔為主營業務的德邦物流,即將進軍國內快遞領域。
總裁崔維星先生在動員會上講到:排名世界第一的戰略諮詢公司——麥肯錫為我們做了關於未來發展戰略的諮詢,他們通過對全球類似物流企業的研究,以及對中國國情和德邦實際發展情況的分析,認為德邦應當進入快遞領域。中國的快遞行業每年增長30%-40%,電商的發展也非常快。而目前做電商業務的快遞企業主要以加盟為主,順豐是直營但是電商業務不多,所以,直營化管理比較好的德邦如果進入快遞領域,我們肯定可以為客戶提供比加盟快遞商更好的服務,所以我們選擇進軍快遞。
但是快遞市場的競爭同樣是激烈的,很多小快遞企業的生存環境也很艱難,所以選擇快遞,是機遇,也有挑戰,做成了就是傳奇,失敗了就成了傳說。我們既然選擇了,就一定要想辦法做成功。公司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各部門要給予全力配合,這一仗,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盡最大努力,找到一切機會,爭取成功。開始做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甚至冷言冷語,但是不要管這些,我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自己,經過摸索和積累,終究能夠厚積薄發,將我們在零擔領域的成功複製到快遞領域。
一個人或一個企業做成了一件事情,不算牛;每做一件事情都能成,那才是了不起。這,也是我的夢想。零擔業務代表我們的今天,快遞業務代表我們的明天,此次快遞業務是一次新的創業,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三年之後能夠有一定影響力,十年之後成為又一個新的傳奇。
據悉,我司快遞業務經過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後,將於近期開始測試並上線。OA滾動新聞和月報將會對此做持續詳盡的報道。作為一次新的創業征程,讓我們一起為之努力。


看了一些回答,感覺基本還是看好德邦做快遞的,我不能說唱衰,但卻並不看好德邦進入快遞市場,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的公司進入一個新市場,往往是老闆的個人意志,看著其他行業賺錢就進去了,但缺乏堅定的信心、長久的投入和實實在在做好這件事的詳細規劃,當然,腳踏實地、團結、有能力的團隊也是缺乏的。這是共性的東西,下面講講德邦做快遞的難處。
1、網路。快遞的網路一般是三級體系,最終端的是遞送員,他們去每家每戶取件和送件;中間端是城市裡面的派送站,遞送員直接與這些派送站產生聯繫,他們取的件送到這裡,派送出去的件也從這裡拿到,德邦的網點就相當於派送站;最高一端是城市的中心節點,當地派送站都快件都會集中到這裡,與其他城市最終聯繫起來,通過航空或者陸運(現在又加上了高鐵這個渠道)。當然有些公司,例如FedEx,還有第四級,就是中轉中心,例如廣州、孟菲斯、巴黎、安克雷奇,這是因為他們採用了中心輪輻的形式,但其實通過城市直連也是能達到同樣的效果,這裡不細說。說這個網路,主要是說德邦其實只建好了兩級體系,終端的派送員是缺乏的,但這是人數最多、變數最大、最難管理的環節,德邦能做好嗎?這是第一個難點
2、幹線。表面上來看德邦的幹線能力是非常強的,但這只是針對零擔貨運而言,快遞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這個從現在的趨勢就可以看出,國內的快遞巨頭都在自己買飛機建立空運網路,德邦如果還想靠著陸運網路就號稱快遞,那是毫無優勢的
3、操作能力。看過一個資料,有人做過劃分,好像說30公斤以下是快遞,30-300公斤是零擔快運,300公斤以上是普通陸運,雖然是一家之言,但也有些道理,快遞和零擔的業務量是完全不同量級的,對分揀的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我看過德邦、新邦等一些公司的城市集散中心,基本上還是靠著人工分揀,用手動托盤車拉著托盤,這種條件要做快遞還有相當長的道路。主要是順豐等國內現有的水平已經上來了,新進入者如果不能很快達到他們的水平,必然缺乏競爭力
4、市場。快遞市場飽和嗎?當然不是,但在我看來,這個細分行業的門檻太高,是資金、技術、人員密集為一體的,所以未來的局面很有可能是幾家壟斷全國市場,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可能會有區域性的小公司。德邦想做的肯定是全國市場,它和順豐、三通一達比起來有那麼大的優勢嗎?現在我看起來至少是沒有的
所以,德邦做快遞呢,只能說路漫漫其修遠兮


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6.7億件,同比增長57.0%;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58億元,同比增長31.9%。
2012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56.9億件,同比增長54.8%;業務收入完成1055.3億元,同比增長39.2%。
2013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8.4億件,同比增長60.6%;業務收入累計完成629.8億元,同比增長34.5%。(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

2013年上半年的業務量已經超過2011年全年了。你說這放到股市大盤已經漲到多少點了?



UPS、Fedex、DHL....等國外的好像不太適應中國的水土,2013年初國家郵政局提了個2020年前培育兩個年業務收入超千億的快遞企業。
但是你看現在快遞業務量增長的很快,可是你看上面的數據就看得到,業務量增加很快,可是收入增長的差距是比較大、不匹配的,這說明單件快遞的利潤在被攤薄
很多快遞企業就只有x%的利潤(x代表個位數),包括但不限於X通、X達已經各種你在街上偶爾能看到車上印有一個logo的快遞公司。
沒議價能力就得打價格戰,可是順豐人家就能逆市漲價。
德邦作為零擔的老大,看到快遞的老大吃香的喝辣的,忍不住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還有人在旁邊挑唆啊:剛跟麥肯錫簽了持續到2020年的長期合作合同,快遞業務是核心合作項目之一
德邦在這裡和順豐有一個相同點就是都是直營化的管理方法,執行起來很方便,而且德邦對一線的控制力比順豐只多不少,所以進入這個行業註定了就不是把X通、X達當作競爭對手的。


Ⅰ 雖然有人員、車輛等方面的優勢,但是從零擔轉型到快遞也沒想像的那麼輕鬆的。快遞的時效性更敏感、一線人員勞動強度更大等都肯定有考慮,也肯定有過數據的分析。但是從德邦開始做快遞、順豐開始涉足零擔領域都走上情理之中的道路。
像不像肯德基的第二杯半價,有了零擔的資源、再做快遞,把零擔的成本攤過去了,做快遞的成本也沒別的企業高。
但是你要說為什麼現在進入,其實德邦發展迅速這幾年在零擔的領域非常快,做好了這邊當然要開始想分另外的蛋糕,不算太晚。


Ⅱ 未來的快遞市場,電商應該佔到很大的份額,現在的電商物流:B2C自建的和外包的、C2C基本上是X通、X達等各類加盟類型的快遞商,德邦和順豐都想要佔領中高端領域。想做20%去賺80%,衝突難免的。甚至和自己本身已有的業務都會產生衝突。你看ipad mini不是佔了ipad的份額么。不過,最重要的,目的是賺錢。


德邦物流做快遞是按照所收貨物的重量硬性劃分為快遞或快運,基於此,德邦快遞的業務看起來和順豐是重疊或競爭關係,但實際上還是有較大差異。
PS:若有數據源,建議大家分析一下德邦快遞和順豐快遞的票均重量以及各公斤段的件量佔比。這樣就一目了然了。


因為,之前一直忙著和諾克薩斯打仗。
沒想到搞物流。


不懂亂猜:
1.完善產品線。這下德邦的客戶可以發快遞了。這意義,絕不是不是1+1=2。
2.防守型策略。很多某知名企業,對,就是我備註里的知名企業現在就已經有很多「物流的貨「了
--------------------------------------------------------------------------------
剛出差回來,緊接著開了兩個半小時的會,先寫這兩句吧
@MJ勺子 大神怎麼看此事?


德邦真他媽垃圾,逼自己員工發快遞,每個月最少7票。我還能說啥。


本人發了一個電視,結果德邦物流損壞貨物不賠償,客服各種推諉責任,麻痹的無良商家!呼籲大家抵制德邦!SB德邦 遲早


個人覺得德邦和順豐的定位有比較大的不同,兩家企業的基因差異也比較大,我還是認為一個企業做好自己最擅長的、聚焦很重要。所以我覺得德邦搞快遞的定位也是高端,看似和順豐類似,但是我認為體量相差甚大。最後一公里的收派體系也是短期類德邦不能企及的。所以我覺得德邦更多的應該還是以零擔為主(零擔市場空間還很巨大)快遞為輔,更大的意義在於為上市為融資加大估值。據我了解順豐試圖也想做零擔,提供時效要求不高的產品,但是做的也不好。聚焦,做好自己擅長的。


德邦做快遞到底會不會刻意和順豐爭奪高端市場?
目前國內快遞服務主要分為兩個層次,一是順豐獨霸的「高價」市場;二是以四通一達為主的「廉價」市場。首先廉價市場,蛋糕雖大,但四通一達、全峰、能達等快遞公司都扎堆其中,競爭異常激烈,利潤有限;而高價市場一直都由順豐獨霸,不是其他快遞公司不想同槽爭食,只是心有力而力不足。四通一達等快遞公司早期為了快速擴張,都採取加盟的方式,雖然發展迅速,但是由於各網點的監管和員工培訓缺少,導致服務質量一直和順豐有著明顯的差距。現在幾大快遞公司都在努力改變,可惜留在客戶心裡「矮瘦蹉」的印象卻不是那麼容易消除的。
現在德邦做快遞要後發先至,就必須要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德邦物流一直都是以直營的方式擴張,穩打穩紮,品牌高端。如果現在扎堆進入廉價的快遞市場,利潤有限,入不敷出,除了拼的一身是傷,可能連物流的品牌形象都會受到影響,這也不符合德邦一直以來的服務理念和經營方式,所以選擇這塊市場的可能性極低。
而高價市場一直是順豐獨霸,德邦能不能從順豐手中奪得天下?首先,德邦和順豐有著相同的經營方式(都是直營),而且客戶人群(中小微企業),服務理念和品牌定位都極其相似;其次是順豐在2012年進軍電商(順豐優選)和快遞業務向廉價市場延伸(開通「四日件」業務),2013年又發展了國際快遞業務,前軍猛進,完全忽視了有人可以向他「高價」市場霸主地位的挑戰,所以此時,德邦和順豐爭奪這塊市場還是有機可乘的。
當然,高價市場和廉價市場中間還有塊平價區域,雖然有些快遞公司已經可以爭奪了,但是帖著個「矮瘦蹉」的標籤,想立漲身價那是不可能了,所以德邦也有機會去爭奪這塊區域的。PS:既然有機會、有能力和順豐去爭奪高價市場,何必自降身價呢?畢竟你奪下了這塊區域,客戶體驗和印象,你就要比順豐差一截,在想往上爬就難了。


德邦的服務讓人心塞。德邦等著倒閉吧!


幹線運輸都那麼爛......還快遞,不看好。光是直營,不去收編本地的配送力量是沒有前途的


七號去面的德邦,40多人剩下20多人,最後面試的說剩下的都通過了,回去等消息吧。大爺的,等了兩天沒迴音打電話過去說面試沒用過,都不知道怎麼死的⊙﹏⊙b汗


德邦快遞的強勢在於大件的物品派送,這點事所以的物流公司都比不上的。。。


德邦很早就想做快遞,但是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德邦後來請IBM做了快遞方面的諮詢,諮詢結果當然是數據說服力,快遞的利潤,快遞的市場,快遞的未來都是決定德邦做快遞的因素。IBM之前也一直給順豐做諮詢,IBM給出的德邦的戰略規劃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崔總據說還專門為此事去拜訪過順豐的神秘老總王衛。


只能說正式大動作地搞快遞是最近兩年,之前一個離職很久自己搞物流的老員工說給我聽,德邦未分家以前就有快遞類業務了,那是時候在新市哪裡每天騎著摩托車送貨,他就是其中的一個了。


物流最後一公里是最賺錢的。最後一公里也是最為考驗公司的,我是學物流的,說實話我覺得最後一公里是物流業是硬傷。跟中國國情差不多,本地人永遠不可能放棄這塊家門口的蛋糕,漫天要價,坐地還錢。大的公司想資源整合那必須投入相當的大,除開zf,想不到國內其餘公司有這麼個能力。


淘寶家裝類消費排名第三.
大件商品多走物流一般只到當地城市物流點. 物流公司最後一公里配送費用和服務問題已經成為放棄網購大件產品的主要原因和主要投訴之一。

這其實就是順勢而為.
如果在淘寶上買過傢具床墊這種大件就或者多看看淘寶家裝類商家的評論就理解了。

我想說的是為什麼才做?慢死了。


會不會和順豐重合,怎麼走。這都是德邦自己的事情,外人說也是瞎猜罷了。
但可以有建議,德邦不要去和順豐去爭什麼市場,兩家本來就沒什麼交集,這裡無所謂高端和低端之分。德邦能把零擔運輸向上向下都延伸到客戶辦公桌邊上就已經足夠了!另外,它在青島啟動的自動化分揀的轉運中心應該穩步推行到全國。


德邦搞快遞的戰略是我們做的,雖然現在已經不在M記了,作為項目成員要不要答題呢哈哈哈哈


推薦閱讀:

TAG:德邦物流 | 順豐集團 | 物流 | 德邦快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