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如何平衡用戶體驗和有限的開發資源?
我自己並沒有創業的經驗。但最近常和創業公司打交道,交流關於用戶體驗的細節,並有時為他們提供品牌和UI設計方案。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首先得有幾個前提:
1)創始人重視用戶體驗,又願意不給開發太大的壓力;
2)開發具備一定的設計理解能力;
3)設計師能理解開發的實現過程。
4)非常贊同@承天一 說的只做重點功能。
的確開發能解決相當多的用戶體驗問題——比如載入速度提高、各種操作切換的流暢、視覺重構的細膩,演算法上的優化與運算結果準確。但實際上,在比較有限的時間內,開發不能解決的問題還是有的,特別是在創業公司里,時間又比較緊迫。
而且開發也存在瓶頸,可以開發出主流水平的效果,但到達最好效果(可能只是速度提高了1%),可能需要付出比其餘99%還多的代價。而且似乎不是很能接受的是,用戶對速度提高的效果,還覺察不出來。
在用戶體驗上,我自己認為分硬的和軟的。
硬的,理性的,指的是開發實現部分,確確實實做得好,用戶體驗就好,但到達一定的水平後,再提高就存在瓶頸。
軟的,感性的,指的是設計部分。也是我想說的重點。設計雖然不能解決很多問題,特別是代碼實現的問題。但設計可以幫助掩蓋這些問題。比較高的境界是,用戶甚至會享受問題。
設計是基於人性、心理和社會的。使得它容易被人抄襲的時候,但相比開發更加容易直接和用戶溝通,打動人。因為有時我們的確沒辦法做到讓產品真正變得很好,但我們可以讓用戶——感覺很好。
創業公司,需要理解設計的開發,也需要理解開發的設計,簡單說,就是複合型人才。
最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微信的朋友圈。在發送一張圖片時,一按發送是馬上發出去,直接出現在自己的動態中的。這種讓用戶的感覺是,已「發出去」了。
但實際上這張圖片還沒發出去。它只是在發送中。等到真正發出,別人可以看到時,才會在圖片的時間右側,出現刪除。
這樣做的目的是:(當然是我自己思考的)
1)用戶會比較在意自己的圖片是否發出。往往點發送後,會一直等待,直到發出。那麼給用戶感覺圖片馬上就發出,實際上是最好的體驗。只要修改顯示的設計效果,而非苦逼優化後台代碼。
2)需要犧牲的,是只有圖片發送成功後,出現刪除文字後,用戶才能刪除圖片。可能會存在一種情況,用戶發出後發現內容錯誤,想在沒人看見前馬上刪除。但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非常低,並且由於朋友圈不像微博那麼開放,所以刪除操作不用那麼快捷。
總之,在創業公司里,想做出好的用戶體驗,那麼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招募懂開發的設計師和懂設計的開發工程師。讓他們緊密地溝通,那麼這將是許多大公司所不具備的。好的用戶體驗和少的開發資源之間的矛盾不是主要矛盾,你的產品是否滿足了用戶的核心需求才是主要矛盾。
1、找到用戶的核心需求,抓用戶的痛點,癢點;
2、做滿足用戶需求的核心功能,功能設計儘可能的簡單有效;
3、在做好以上兩點的情況下,好的UI和UE是加分項,如果以上兩點都還沒做好,過於關注UI、UE,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在12號的最美應用分享會上分享過一個類似的問題
如何在創業公司做產品需求的優先順序,希望對問題會有幫助。
1. 關注主題, 不是需求.
獲取新用戶/ app下載量 / 用戶停留時間 / 每個用戶播放的節目次數等;選出 &< =3 主題, 作為當
期項目的主題. 1)如果產品的用戶流失很低,不應該把重點放在用戶的留存上,優先順序應該著手
其他地方。
2. 分配資源
1已經選定的3個主題, 在3個主題中再排一下優先順序, 然後分配資源到每個主題。
3. 評估每以個需求的的潛在效果
評估每個需求對當期確定的主題的效果。
4. 評估每個需求的成本.
找正確的人員,評估每個需求的成本.
5. 需求的潛在效果 需求成本 ,優先順序成本低, 效果大的需求。找出最低成本有最大效果的需
求。 先開發。以此定每個需求的順序。
正處於實操階段,感觸良多:
除了以下四個「千萬別」,感覺其他都有的商量。
2.平颱風雨飄搖,客服時常成為眾矢之的;
3.動輒在沒有告知的前提下背著用戶修改產品的可視性屬性(尤其是牽扯到激勵機制和用戶成長體系的);
4.長期不更新版本,或者說更新版本沒有基本的節奏。
方法很簡單,砍掉超支的功能,砍掉一切一切想起來美好,但是實現起來超出預計開發時間的計劃,將有限的資源用在把核心功能完善上。
Keep your scope small
個人沒有什麼創業經驗,以下回答純屬YY.
首先我覺得創業公司有大有小吧,很多帝都那邊的所謂創業公司比我們重慶這邊所謂的有N年歷史的公司人都還多,資金也還多。其次還要看創業項目,項目是偏向技術還是運營?這個總的分一下吧。
如果是小創業公司,人數不超過10的,而且項目還是偏向技術的,可能很多問題都還落實不到用戶體驗上,滿足用戶核心需求就好了。
如果項目偏向運營的,那先創造出有價值的內容來吧。
一切沒有沒有明確預期的方案都是耍流氓。
產品如是,產品的用戶體驗也一樣,設定既定的目標,目標之內的。
核心功能或者核心體驗部分規範化標準化,一些基本的體驗層面的東西規範化標準化,這個是底線不能動。
非核心目標之外的也需要規範化標準化,根據市場節奏適當調整,但是不能太離譜。
體驗前置,在攻城獅們動手之前就多多交流,上線之前多次迭代的內部demo,上線之後快速修復。
如果實在是缺人缺的厲害,再堅持體驗就是耍流氓了,改砍功能了親。
對於產品,我個人認為還是要從抽象到具體,從縱向到橫向。一個產品首先需要一個最基礎最核心的定義,是抽象的,矢量的。體現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和差異化程度。搞清楚要滿足或者發掘用戶的什麼需求,或者想明白business model是什麼樣的。這個方向需要大產品經理或者公司決策層去思考,方向可以改變,但是不能沒有。不能一盤散沙,今天做個這個功能,明天做個那個模塊。否則就沒有用戶體驗可言,想想小米配個ios系統(假設能配)會是什麼情況。
實際上用戶真正關心的用戶體驗就是你的核心產品,想想12306吧。有了這條縱向的線才能去橫向的擴展。換成人話來說就是先想清楚了要做什麼(what),才能明白要做怎麼做(how)。有了方向,才能明白哪些是主線上的產品/功能,哪些是支線上的。假設大產品經理或決策層能識別出主線產品/功能,能判斷什麼是「好」的產品和「好」的用戶體驗。那對於產品來說,要做什麼,要怎麼做就基本明確了。
這種情況下其實就很容易平衡題目中所指的兩個矛盾了。這個東西有沒有必要這個版本上,沒必要就砍掉以後再做,實在沒必要就以後也別做,非常有必要就招人做。在範圍、工期、成本和質量這些方面平衡唄。
但是。。。很多情況下是想不清楚的。因為想不清楚所以不知道怎麼平衡。
個人認為最好的辦法是:選擇說得好聽就是決策,說的不好聽就是賭(當然不是隨機的賭,是把有限的資源押在你認為最有價值的事情上)。分析出了有好幾條路可以走,不知道走哪條,選擇;路決定了,不知道這個版本做哪些功能,選擇;功能選好了,不知道做到什麼地步(質量有多好),選擇。
因為:
1.屢清楚思路,但不能判斷哪條路更適合。說明對市場或行業發展動向把握能力有限。這已是既成事實,但在現有能力下至少可以判斷其中幾條路的價值是近似的。選擇一條比沒有頭緒瞎做要好。
2.資源有限,好鋼用在刀刃上才是合理的。如果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仍希望面面俱到,那做出來的產品一定是沒有競爭力的。
創業團隊最令人害怕的思路是想面面俱到,這個功能要有,那個也不能缺,都想著在極短時間內達到業內領先產品的高度,對這個我只能「呵呵」。
用戶體驗無法設計,但我們可以創造用戶體驗的機制,以符合其心智模型、滿足其期望,當用戶的期望被極大的滿足,可以認為我們創造了良好的用戶體驗。
那麼,滿足用戶期望就是主體目標,一切開發資源都應圍繞這一目標展開工作。
再細分下去,滿足主體用戶的主體目標,是重中之重,資源配備應該享有優先權!
當然,一切的前提是我們對於用戶的定義,期望臆測是否足夠科學與準確。
從實戰來看,體驗為先,將必要的功能壓縮到只滿足必要的用戶流程即可。
簡單的功能不會流失用戶,優秀的體驗可以留個用戶,必要的功能可以讓用戶保持期待。
將開發資源投入更多到體驗上來,就是要這樣。
做一個平衡表格逐個分析加權
在有限的資源里盡量給予用戶最好的體驗。
開發資源匱乏是小型或創業公司的普遍問題,用戶體驗無疑是應該擺在第一位,沒有好的用戶體驗,就表示用戶不會第2次使用你的產品了,留不住用戶,談何業務。
另一方面,在功能實現上,確實給開發帶來壓力。當時間不允許也應該放棄實現,放入第2個版本而優先選擇優化和用戶體驗。
功能缺失,用戶會期待改進 。用戶體驗缺失,用戶會直接流失 。
你說怎麼選擇?
推薦閱讀:
※IT男如何表白?
※如何撰寫移動互聯網產品的競品分析?
※自助火鍋店該如何委婉的提醒客人節省?
※商業產品與用戶產品的區別是什麼?
※壞人,我是一個做了4年的前端,現在轉產品,職位是pm,混跡網站跟您相比肯定少,能看的互聯網方面產品的書大概10多本,但是貌似還是找不到感覺,怎麼辦呢,怎麼彌補產品的感覺呢,多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