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許多人對上海印象不好?為什麼?
我從小生在上海長在上海,是真真切切的很愛這座城市。但自從寒假去了杭州畫畫,那邊有很多別的城市的人一聽我是上海的就說上海人都很小氣,很排外。簡直可以說是無法理解。小氣這一形象不知從何而來,但排外我大致能夠知道一些緣由。
首先,上海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有許許多多的外來人口在上海工作或者定居。可是排外是哪裡來的?我只知道曾經因為一個外來人在廣播台說請上海人別說上海話了而引發過一場口水戰。那麼這件事的對錯是顯而易見的,而說實話,就我自己有件不太能忍的事就是有些外來人的素質真的有待提高。
比如坐地鐵總有不懂左行右立的,總有先下後上的,甚至有些人還會橫躺在椅子上,抽煙吐痰衣衫不整乞討這些就不說了,我有次鼓起勇氣去跟一個外來的大叔說能不能左行右立,旁邊的人也幫我說了幾句,結果那個大叔死活不讓,還振振有詞的說我想站哪站哪。這種事情真的屢見不鮮…不要問我你怎麼確定那是外來的,我只能告訴你上海人真的一眼就能看出來…可是我們只是不喜歡那些沒有素質的人而已。僅局限於此。比如說在地鐵上有些農民工坐地上都會有人讓座給他們。或者說在班裡我們都像一家人一樣沒有說要有地域上的攻擊。而且我本身就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何必呢?所以說,說說你們的看法吧。謝謝
那些噴得很帶勁的,大多沒深入接觸過上海人和上海這座城市。
我是蘇州人,上海從小就來來往往,家常便飯,嘉定和徐家匯都有近親,隔三差五待上海。蘇州話比上海話軟一點,街上一走大家都聽得懂,吳語區嘛,幾個特定的字一出你是無錫的蘇州的還是寧波的大家就都知道了。
江浙滬特別近,跨省跨市的交通估計全國最便利,語言也近,所以可能並不能從一個完全外地人的角度說上海。
不過該表的還是要表的,語言什麼的不多說了,我出外要是遇到老鄉巴不得多說幾句蘇州話,我覺得它可好聽了!而且聽的人會特別感興趣地猜我說了什麼,往往他們說的都是八杆子打不著的奇葩玩意,但是大家其樂融融還會跟著學,哪有憋在肚子里一個勁覺得排外瞧不起的?
這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自卑的人就算對方是一個啞巴,他也覺得人家是不屑和他對話。
我遇到過四川人廣東人閩南人貴州人山東人等等,他們成群結隊出現的時候也多數說方言,因為這是他們腦迴路接收處理最快的語言,他們要是說普通話說的人沒彆扭死,聽的人都不一定受得了。
換成上海人,就是排外自大歧視,這雙重標準是在變相誇上海人普通話好嗎?
我在北方待過一段時間,很多人第一次聽我是南方人都會說「你們那裡的人是不是普通話都不好啊?」
其實普通話本來也是方言,變成官話後,本來就屬於它方言區的人也有一定的優越感,而且是強勢的,無法反抗的。
每個人對自己的方言都有執念,上海人說上海話有問題嗎?再說了,聽不懂就別聽人家牆根了,往往那些覺得上海人公眾場合說上海話是優越感的人,一般都腦補人家怎麼怎麼編排你,詆毀你,謾罵你。實際上人家說的是「今天晚上吃紅燒排骨吧!」
你有知道的必要麼?
小氣精明這種事,換種說法叫有生意頭腦。
不過普通上海人,真的,不是我說大概是全國對待錢最看得開的幾個地區之一了。
我有一朋友開網店的,她說最喜歡地址是蘇南上海和浙北的,其次是京津廣。因為這些地的姑娘都事少好說話,而且確認及時評價好。一般那些事多的,為了5塊錢講價講三天的,買回去摳洞要賠錢的...還真沒見過上海人。她描述里有點誇張成分,不過千把萬單單生意下來,各地人買東西什麼德行也算有個準頭了,說上海普通老百姓摳門的話,估計有些地方就得算缺德了。(以偏概全對以偏概全)
在上海買東西要看臉色倒是真的,不過多數情況我把它歸結為我比較窮。其實中國哪裡的服務員都一樣,他們給你好臉色是因為你會消費,如果一看就不會買的主,也不用浪費口舌還不討好了。勢利這種傳統美德吧,哪都差不多,要是商場有投訴機制,可以舉報xx服務員服務態度不佳,或者老闆視察發現扣工資等等,保證微笑露出八顆小白牙。不過回頭他們該怎麼鄙視還是怎麼鄙視,該怎麼罵還是怎麼罵
關於沒有人情味這一點我覺得也挺正常的。大家都忙自己的事都忙不過來,哪有空管別人。
不過一旦出事,我倒覺得上海人阿公阿媽都挺熱心的。前幾天坐八號線還被數落了一頓,保安看我無頭蒼蠅一樣找出口,他看我拿著片子就知道是去醫院的,直接就指給我看了,還說「不知道就問嘛!笨個」順便把路線也說了。
話里語氣雖然帶點鄙視,不過心挺暖的。
多數上海人只是見多不怪而已,而且他們更注重個體的感受和體驗,不隨意裹挾別人,實際上是另一種尊重。
就像賣東西的有象zara hm那樣不搭理你的也有象街邊做玫凱琳別提多熱情的。
誰更有人情味你知道伐?
最後說說優越感和排外這回事。
其實和上海人有深交的話,你會發現他們特別好相處,當然不乏一些奇葩,但大多數坦蕩不拘小利,眼界廣,手段也擺得上檯面,比較接近外國人。
我幾個大大咧咧的朋友大學四年就和上海同學打成一片,出去打車說差頭,句尾必說伐,gay蜜閨密一籮筐,吃的玩的說起來頭頭是道,完全不把自己當外人。要是誰說上海人怎麼怎麼滴,他們炸毛比本地人還快。
有些比較內向的接觸不多,反正我到現在遇過的,真正在上海生活著的外地人,對於歧視優越感等等並不敏感,主要還是抱怨物價交通醫保之類的。
吶,人都有虛榮心的嘛,踩低賣高在中國遍地開花的,不只上海人一個群體。基本上有點錢的就炫富,有點才的就炫技,家教好的就比素質。
反正誰都看不起誰。
首先自我介紹:
我出生於安徽阜陽,籍貫江蘇蘇州,幼年來到上海。
我的上海話在外省人看來還不錯,在上海人看來不標準。
至於我是不是上海人,你是不是看不起我,隨便你。
方言:
我住在郊區,家裡說普通話,學校里也說普通話。所以我到初中為止都幾乎不會上海話,後來周圍上海市區同學越來越多,才開始說上海話。
我清楚的記得,小時候一次坐公交車,媽媽抱著我,有一位阿姨給我們讓座。我說謝謝後,阿姨說你們不會說上海話吧,最好學一學,不然要吃虧的。我至今覺得這位面容模糊的阿姨都很和藹,她的建議現在想來非常善意,絲毫不覺得她是看不起我。我想不通為什麼有人被建議學學上海話,竟然會覺得受到冒犯。
其實我媽要也總是教育我要學上海話,無奈我根本沒有環境。左鄰右里全國各地的都有,聽的是南腔北調。學校里一定要說普通話,當時我還教育我媽說普通話呢。其實當時每年都要回安徽老家,因此並不是很把自己當上海人。
後來對這個城市越來越了解了,慢慢也浸染了城市的文化,方言是逃不掉的。高考的時候,聽深夜電台做作業,聽主持人用上海話聊天很親切。題主提到 「 曾經因為一個外來人在廣播台說請上海人別說上海話了而引發過一場口水戰 「,我知道,團團門嘛。我知道這裡很多人,仍然會說 」 當然不應該說上海話 「。作為半個外來人,我很同情上海人,說家鄉話竟然會被批評……
後來,我在香港大學交換時,宿舍區打掃衛生的老大爺,不會普通話,不會英語,只會粵語。我從來沒有覺得他是故意為難我,或者看不起我,相反我會盡量和他交流,哪怕是打手勢。再後來出國,我都會盡量說當地語言。同時,我也致力於支持上海話。
當然,我自己的上海話實在不標準……在歐洲這裡碰到上海人,他們一聽我說話就說:」 你不是上海本地人吧?聽著上海話好硬呢。「 我就笑笑:」 這麼容易就被看出來啦!「 然後大家談笑風聲。他們沒有把我當外人,我也沒有覺得我因為語言不標準而被歧視。
素質:
看到有人說要上海人多出去走走。我小時候是每年都要坐一次綠皮車的,我想算是符合要求了吧。我知道,哪都有些不雅的習慣,比如外省人更習慣隨地吐痰,上海人更習慣穿睡衣到處走(我現在都這樣)。
說到素質,其實很多就是習慣,而已。我親戚來上海,在南京路上亂吐痰被罰了,下次不就知道了。我爸到德國來玩,一看地鐵上很多人,習慣性的就往前擠,我告訴他不用這樣,下次不就知道了。第一次坐扶梯的,哪個知道要左行右立(政府不提倡了,不等於不應該)。有些地方說話噪門就是大,一天兩天都輕下來嗎?
素質這事,輪不到誰教育誰。但是你的習慣和別人的習慣碰撞時,你是堅持自己的習慣,還是注意照顧別人的習慣?
排外:
前面說過,我媽教育我要會說上海話,否則會吃虧。但是,回老家時,她也告訴我,不要說上海話,否則會吃虧。沒錯,哪的計程車都會宰外地人(經歷過),哪都有店員欺負外地人(經歷過),上海人在外地受的欺負也不少。中國大多數地方,你不說當地話,別人就給你加價。
記得一次在江蘇某地坐火車,後面的人往前擠,我媽用上海話抱怨了一句 」 哎呀擠什麼擠 」,旁邊一人說 「 哼,這裡 TMD 有個上海人 」,我媽趕緊閉嘴了。後來我們也嘲笑我媽,誰叫她不小心說上海話,在外省,這簡直是找罵呀。
每次到這裡,都會有人說
我想,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能不能不要這樣你打我一下我就一定要還你一下。我就因為在上海生活過,就因為沒有北方口音,所以活該被人白眼嗎?
我知道上海某些人有嚴重的排外情緒,因為我作為一個外來人,親身經歷過。但我同時是一個在上海生活過的人,覺得上海人在外省受到的排斥也很嚴重。如果要說上海的排外情緒是中國 」 最嚴重的 「,我建議打個問號。我所看到的,只是中國各個地域互相之間的偏見都很嚴重,只不過上海的外來人口最多,矛盾比較突出而已。別像小孩子吵架一樣的,總是別人不好。
題主用了 「 外來人 」 這個詞,我提醒一下:這個詞,其他地方的人用沒問題,外地人就是指其他地方的人;上海人用,不管你怎麼解釋,都是政治不正確的。下次當心。事實上,我在答案里用 「 外省人 」 等,並不確定知乎上所有人都喜歡聽。(先寫到這,可能繼續)
1. 上海可以說是對外地人環境最寬鬆最公平的城市之一, 居然還有人覺得排外。有錢的來上海做投資生意,上海人給你打工。 沒錢的來上海打工, 上海的大環境可以說是相當好。所以這造就了上海是全國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
比起某些內陸城市, 在此也不指名道姓了, 最經典的例子, 我一朋友前些年去內地某旅遊城市開旅行社, 結果不到一個月就被人砸了店, 報警了沒屁用, 他也知道來砸的是當地人, 後台硬啊, 反正生意沒做多久灰溜溜的撤了,大家也早就勸過他, 去那些地方投資, 人家那地方保護主義是明著來的, 不把當地大頭都擺平了(還不是一般的擺平)你去個屁, 還當是上海呢。
2.上海人的契約精神,上海人雖然精明, 但做事上路, 談條件的時候, 會跟你1234全都算得清楚, 但條件談好了, 都會照著自己說的做。幹了這杯酒這合同就成,不幹就拉到的做生意方式在此地比較不吃香。
3. 上海普通話普及的程度在全國絕對名列前茅,上海人大都會說普通話, 在遇到外地人時, 哪怕是老一輩的上海人, 說得不標準, 絕大部分也會自覺地切換到普通話模式跟別人交流。
我們這一輩80後更是如此。所以,經常會發生在公司和新同事一直用普通話交流,過了好長時間後,才無意中在業餘時間發現對方原來是會說上海話的。而且,多虧了這教育, 搞得現在上海90後連上海話也說不來。
上海已經作到這種程度了, 偏偏還有人, 上電台叫嚷, 你們上海人都不許說上海話.....也難怪上海的主持人會發飆讓他圓潤的離開上海了。
====================內容增補分割線=================
感謝各位贊同我的人,匆匆寫下的答案,內容都圍繞在了上海排外這個點子上了,晚上正好還有點時間,就再補充少許,探討一下偏見方面的問題。
上海有數量眾多的24小時便利店,永遠不怕半夜裡餓肚子或者買不到日用品。業界良心旗艦標杆級別的服務行業(比如計程車)。數一數二的醫療,教育資源。交通出行也相對比較方便。就連政府職能部門,也有著相當不錯的效率。換言之,上海是一個「用戶體驗」相當不錯的城市。不過,就跟別的用戶體驗很好,但是同樣被人詬病的東西一樣,上海受到的偏見大多來自於誤解,少部分來自於對這個地區的規則的不適應。
這裡一直是個移民城市,自古人來人往,合則留,不合則走。五湖四海的人們一起發展孕育了這個城市的規則,與其說這種規則這種精神和這片土地是雞和蛋的問題,不如說這這片土地與這種規則相輔相成。然後通過馬太效應擴展到大多數人的身上,並影響著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
換言之,正是這種高效,實在,自律,造就了這個城市的現在的一切,不過這些,都被簡單的歸納成了兩個字,精明,或者再加兩個字,小氣。然後,這被很多嚴重誤解上海的人,當成了攻擊上海人的殺手鐧。不過說真的,這個殺手鐧對上海人真的沒啥殺傷力,絕大多數上海人聽到這種評價,都會一笑帶過而不會生氣。這時,可能有人要惱了:「啊,你們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啊!」……此之謂「誤解」。
真正讓人抵觸排外的,是不適應這套規則,並且想抵制破壞的那些人。關於這點,展開的話一定會變成一個傷及無辜的地圖武器。所以就不詳說了,反正,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標尺。
所以,我想請問一句對上海抱有偏見的人,請問您的偏見是來自於片面的誤解,還是曾經被大多數人的所抵觸?說上海排外的各位,請別忘記,小時代裡頭「出了內環就渾身過敏」這種話可是來自四川自貢的郭敬明寫的,咱上海人可寫不出此等地域歧視的字句。
上海已經兼容並包到【友善度】的地步,外來人口【友善度】,我在公司裡面對大把的外地同事連句上海話都不敢說,因為一說就有外地同事大喊「聽不懂說人話」,我也是想不通,都來上海好多年了,連句上海話都聽不懂,你們究竟是【友善度】了?
同樣是外地同事,對待方言的態度可以說兩極分化,積極學習融入者有之(通常學歷較高碩士起板或者是外國人),十分討厭避之不及者有之。舉倆例子:一個北京人上司(總監級別),在上海學習工作生活十載,上海話完全聽懂,說話也是京片子夾雜大量上海話辭彙,甚是親切;另一個大連人同事,來上海五六年,百分百聽不懂說不來,抱怨上一家公司上海人太多總是用上海話聊天,說上海人排外使得她不想辦上海暫住證云云,可她自己呢,說話口音台灣腔,學了大半年韓語於是動輒用韓語罵人,哦對了此君是個韓劇粉,每次聊到韓劇都要用韓語來講劇中角色姓名,生怕別人不知道她會講兩句韓國話,可惜公司的工作語言是英語,出去開會面對白人的刁難,勉強過四級的她張口結舌一句話也反駁不出。
各位啊,上海話真的比外國語言還難學么???如果我去你老家,要求你們村長把你的宅基地分給我一部分,你樂意么?要是你們村長不但答應了,還幫著我搶你的宅基地,你很高興么?
我在你老家住下了,你老家本來一年有人被偷東西的次數用1隻手都的數打過來。但是我三天兩頭不是偷這家就是偷那家。平均每3天就有人家被偷被搶,你覺得你的生活環境是不是更好了?為什麼對河南人歧視的最重?因為河南向省外輸出就業人口全國最多(2012年為1119萬人,且僅為農村勞動力)。河南省統計網
為什麼對上海人的偏見最多?因為上海外來常住人口全國最多(截至去年末為960.24萬人),佔全部常住人口比例為僅次於深圳的第二高。(為40.3%)上海市常住人口達到2380萬人
=======================================================================
以上數據是為各位提供一個思考我國地域衝突問題的新思路,現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
- 上海這座城市確實是排外的,相當一部分人也是非常歧視外地人的。我不想列舉在這個城市生活了四五年所看到與遇到的事來證明這個觀點,也不希望你因為這個來質疑我,沒有任何意義,這是除了外地來的書記們都能感知到的事情。
- 請各位非上海的知友們想想自己家鄉的老百姓們是對待外地人的。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包括我家鄉安徽在內的中國絕大多數地方,老百姓們對待客居異地的外地人都是非常不厚道的,就像我家那裡組隊坑外地人簡直就是理所當然的民俗,當然經歷這些年的開放與發展已是有很大改觀的。從這點上看上海簡直就是中國排外指數最低的地區了(深圳這種移民城市除外),一個很大的區別是這裡幾乎沒有人因為因為你是外地人而故意找你茬,外地人的身份主要是在你被人渣找茬時成為它們攻擊你的武器之一,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
- 夾在衝突里的,是上海市府。無論你是上海人,還是外地人,都不要在遇到不順時認為政府袒護對面,All I wanna say is that they dont really care about us (音樂響起........)邁克爾·傑克遜《They Don"t Care About Us》視頻
- 為什麼會有部分上海人排斥外地人呢? (1).難道是什麼血緣差異導致的歧視?讓我們來做一個不太嚴謹的算術題吧。1900年上海人口是108.7萬人,姑且認為這時的上海人是純種上海人,以上半世紀1%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來估算,到1949年是177.3萬人,50-90年代的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依次為31.98‰,13.98‰、5.23‰、7.89‰和-0.72‰,到1999年是315.7萬人,1999年戶籍人口1313.12萬人,也就是說截至1999年,上海戶籍人口中純種上海人的比例是24%(基於從1993年到2011年上海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連續19年負增長,到現在這個比例只會更低)。http://www.japop.gov.cn/popinfo/pop_docrkxx.nsf/v_rkbl/02F8BF8E68F58FC648256B32007314BA姑且退上它個一萬步,假設上海的地域歧視份子都查過自家的族譜,五代以內都是純種上海人,都在這24%里,那為什麼沒有對非純種上海人的歧視呢?對身份證號非310的歧視倒是聽說過,但是外地遷入人口之後的子女都是310,難道在上海出生就能改變一個人的血統成為純種上海人?所以血統歧視是不成立的! (2).既然血統歧視不成立,那語言歧視呢?在上海不會說上海話確實很麻煩,像我女朋友是嘉興人,能聽懂上海話辦起事來就比我方便。但是,你有聽說上海人對語言上的近親嘉興人、蘇州人、寧波人都什麼不同的看法嗎?再說,你有見過上海人歧視說英語的外國人嗎?! 鋪墊了這麼久,可以公布我觀察到的答案了,下面一句話個人放棄知識產權歡迎引用:上海人的歧視,是基於生活方式的歧視。這種歧視,往輕了說是有潔癖,往重了說是違背了」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這一基本原則。生活方式基於個人收入水平與文化素養,包含一個人的行為舉止、說法方式、生活習慣、審美水平,與生活環境有很大關係。
- 未完待續........................ 不過請允許我先把結尾寫上
- 我愛上海,就像李志老師愛南京。
我是上海人,我明確表示,我很排外,希望外地人都離開上海!
我的經歷
1、上海人,在江蘇讀的4年大學。結交了眾多江蘇、湖南湖北、山東等地的朋友。
2、目前在上海工作,幾乎每周都會和在上海工作的外地同學吃喝嫖賭一番,關係非常好(大家輪流買單)。每年末會請所有大學同學吃一頓。
3、同事很多外地人。處得非常好。
4、從來不黑外地人(表面和心裡)。我其實很討厭YP這個說法,太狹隘了。
但這並不影響我排外的情緒
原因就2條
1、無法忍受上海日益變得擁擠不堪,現在一出門,到處都是人,
醫院擠、馬路擠、地鐵擠。。。
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我們年輕人還勉強,那些老年人真的沒法適應。
2、外地人多得讓上海這個家對我顯得有些陌生,而且上海話都沒的說了。
我出差去過江蘇、廣東、山東、貴州、四川,哪個地方不是說地方方言?
可是在上海反而只能說普通話,聽到上海話還真有親切的感覺!
強調一下,外地人只是表示「上海以外地方的人」,「外地人」這個詞在全國各地都很正常,在上海怎麼就有」歧視"的意思了?
關於上海人的點點
1、上海人素質差的不少
就說我從小的生活環境,周圍的上海人都是工人階級、碼頭工人,打架、罵街的事情多的是,
就是現在,生活中也經常碰到有的上海人,對我都是刁難一下,不怎麼客氣。
2、歧視外地人
有!上海人向來覺得是中國中心,外地都是鄉下。這個是真的,雖然目前有了改觀,從有些中老年人骨子裡還是這個想法。
3、上海人窮的很多
相比外地人拼搏的精神,上海人相對是比較偏安的,所以賺的錢少。
4、上海人小氣
沒錯!上海人真的挺小氣的,
why?因為窮,同時比較量力而行。
我以前也挺小氣的。
4、作為上海人這個群體中的一員。
我還是比較在意各地人對上海人評價的,至少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對上海人一些妖魔化的言論,我是比較憤慨的(我好軟弱,只能表示憤慨而已。。。)。
比上海人的優秀的外地朋友多的是,但是,
基於前述原因。我還是希望外地人都離開上海。
以下是常聽到的對「上海人排外」的辯解
1、上海人排斥的是沒有素質的外地人
2、只有混得很差的上海人才排外
我覺得,大多數這麼說的,都只是冠冕堂皇的理由。私下和別的上海人交流,排外還是基於前述原因。混得好的上海人其實心裡也排外。
上海人真的很弱勢
1、高房價、高物價
2、網路上,1000多萬上海人是說不過全國人民的。萬一頂個嘴,呵呵,不得了。
3、現實中,外地人還是越來越多,上海人根本改變不了現狀。這有多無奈。
4、很多外地人沒接觸過上海人,但意識中就是有「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上海人難相處」,作為上海人往往得小心翼翼
所以,有的上海人在網上發泄不滿,就別太當真了,我們上海人不就喜歡動動嘴嘛!
不滿的情緒總要給發發泄的地方。
綜上,上海人排外,只是想要一個完全屬於自己圈子的家園。
最後,如果願意進一步體會我的想法,
可以嘗試,
把上文中的「上海」換成「江蘇、安徽、湖南、東北」等地試試其實批評上海排外的人太自我了,我曾經是其中一員:在上海呆了15年了,還不會說上海話,但能聽懂。最初幾年連聽都拒絕。
你能想像一個人到了北京,要求北京人把兒化音去掉,說標準的普通話嗎?你能想像一個人到了香港,要求香港人不要說粵語,說標準普通話嗎?其實上海話沒有什麼別的分別,就是更難懂一些,也不像粵語一樣好聽。
你能想像一個上海人到了你的家鄉,因為聽不懂你的家鄉話,所以要求你說上海話嗎?
人都是自以為是的,你到紐約去,你肯定會學英文,會覺得自己應該融入紐約,為什麼你到上海,你就不覺得自己應該融入上海的生活呢?至少學會慢慢聽懂上海話,是你融入這個城市的一個努力。
當然並沒有任何人還要求你要融入,是否融入是你的選擇。而城市文化,不會因為你一個人而改變。但我們可以看到,海派的兼容文化,使得講上海話的人越來越少了,尤其是現在的上海小朋友,會說上海話的比率其實是逐年降低的,語言環境已經逐漸消失了,上海話再過幾十年恐怕都要瀕臨滅絕了。本來排名第一的@陳浩 基本上把我想說的話都說完了,尤其是學上海話的那一段感同身受。昨天我也確實想就點個贊就算了,不過今天看來,我確實有一些自己的話來聊聊。
既然談到地域上的」區別待遇「,那麼我就來看看網上傳得神乎其神關於上海的區別待遇到底有些什麼
一,首先我來給大家列一組tips:
1,在有外地人(主人公)在場的時候,用上海話聊天,不顧他人?
mi:首先這類指責就有些莫名其妙,上海人在接待外地朋友的時候必然是首選普通話的,在接待自家外地朋友的時候」刻意「地去首用上海話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存在,不然,試問,你們怎麼達成基本的交流?但是在接待的過程中,比如飯桌上,在聊一些與你本人無關,或者有關私密的話題,會使用上海話來達到避嫌的目的,這個確實是存在的。但是我不認為這是不合理的,實際上我個人也是來自方言強勢地區的外地人,這種事情我也干過。接待朋友雖然場合上需要照顧朋友,但是一些私密的言論我認為主人方未必有這個必要完全開誠布公。這種方式可以討論,但是我認為因此怪罪到整個上海人群體以及上海話本身上面,我覺得是沒有道理的,而且很多人設想的諸如」本地人自己拿上海話自己聊天,把作為客人的你涼在一邊「這類極端情況實際上是過渡聯想,而且就算這類極端情況存在,也最多是你的本地朋友不懂」招待禮儀「,怎麼也怪罪不到整個上海人群體頭上吧。
2,路上首用上海話不管人家聽不聽得懂。
mi:作為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方言強勢區,方言應該是所在居民的第一語言,所以在生活中首先使用方言這實際上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在普通情況下大部分上海人如果遇到對方無法溝通是會自覺轉換成普通話對話的(關於」真功夫「事件,我一會再論),甚至年輕一輩的上海人基本上出門都是全普通話了。所以我認為,在整個南方的方言強勢省份都拿自家方言作為第一語言的情況下,我認為把」上海本地人首用上海話「這件事情單獨提出來,有很明顯的惡意揣測在裡面。
3,上海人稱呼外地人家鄉為」鄉下「。
mi:實際上。上海人稱呼自己的家鄉也叫鄉下,比如清明掃墓時節,本地人去往江浙老家,不少人也是稱作」回鄉下「,當年老上海時代,去郊區也叫」去鄉下「,回市區叫」回上海「。所以在上海話的原意裡面實際上鄉下有貼近老家的意思在裡面。當然在很多情況下,鄉下著實也是作為貶義辭彙出現的,這是確實存在的事情。但是在各地方言裡面類似的詞語實際上都不少,比如北方話裡面:土鱉,村兒里的。四川話裡面:土農民。中國在城市化進程中,很奇怪的在某一個時期對於農村人有明顯的歧視在裡面,這些貶低農村的詞語往往就誕生於那個時段,但是我認為這是全國都存在的情況,至少我生活的幾個城市包括外國城市諸如紐約都有類似的情節,首先這種情節是沒有什麼合理性的,但是單獨把上海列出來,是否有刻意樹靶子的意味在裡面?
4,上海人說到外地人都有優越感。沒素質的人都歸結給外地人,對某個省份外地人會有偏見。
這就涉及到中國長久以來都有的一個東西,就是基於地域的」刻板印象「,同樣,我認為這是全國都存在的現象,而上海又當了靶子。舉個小時候的例子,西部有一對雙子城——成都和重慶,這兩個城市有很多共同,也有很多不同。我小時候經常聽到重慶人談論成都人(尤其是成都男人),」假打,娘泡,慫,自詡優越感。「而成都人對重慶的談論就經常是」脾氣爛且火爆,沒文化,做事粗魯「。就是這樣一對距離不遠的雙子城都能搞出地域」刻板印象「,甚至衍生地域仇恨(去天涯看看成都和重慶互相吵架的帖子把)。同樣我在小時候聽過很多對於其他省份的刻板印象(我並不認同這些印象,只是提出來說明一個問題而已),比如廣東的都騙子,廣西民風彪悍,東北就是」大腦袋+金鏈子「,上海小男人就更不用說了,諸如此類。所以我想說地域的刻板印象在全國是個廣泛存在的問題,這個事情的源頭可能有很多,而且不少並非那麼不合理,但是這種現象確實是不合理的存在,不過,單純將這類全國都存在的事情,單純怪罪給廣東人,上海人,或者北京人,我覺得本身就是一種」地域歧視「。
5,上海人不夠包容。
這個顯然是偽命題,上海發展百年以來,一直是移民城市,大量的江浙外來人口在這裡聚集百年,後來才誕生出」上海人「這麼一個詞,一個百年都堅持開放移民的城市,並且文化融合的城市,我認為說其」不夠包容「是無稽之談。但是,很多人在上海找不到歸宿感的原因,一則是大城市本身的生活節奏,二則是上海有強勢的本地文化。但這一切都並不違背」包容「的原則,中國是個有多元地理文化的國家,中國老話就有」入鄉隨俗「的概念,我認為很多人與其嘆惋上海不包容,我覺得,還不如試著融入一下本地文化。
6,上海人在婚嫁上」歧視「外地人?
這個事情大部分情況是本地人「嫁女兒」,但是我同樣認為這個稱不上「歧視」,而且是廣泛存在的現象。作為一個本地家長,不希望女兒在外地奔波,這是很正常的心態,而且一般情況下,本地人的家庭狀況一般好於外地人(尤其是在房產價格頗高的地方尤為明顯),所以優先選擇本地人當女婿,最多只能算比較傳統,談不上「歧視」。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文化差異」,不要覺得這個東西聽起來很可笑,地域文化的不同直接影響著「家庭觀念」,「家族相處方式」。比如舉個簡單的例子,較為傳統的南粵,潮閩家庭中,男方母親,也就是公婆的地位是很高,媳婦需要非常尊公婆,但是在很多地方諸如四川,這類關係都被淡化,所以有可能出現「公婆認為媳婦不守規矩,媳婦認為公婆倚老賣老」這類八點檔狗血劇情的出現,我認識一個姐姐最初的男朋友就是泉州的,後來結婚不成,原因很多是雙方父母在聊的時候發現很多對於婚嫁習俗呀,或者家庭關係的觀念差異導致了很多麻煩,所以後來這位姐姐的父母還是傾向於姐姐嫁給本地人。。。雖然理論上這些事情都能夠解決,但是這類因素被考慮在婚嫁選擇上,我認為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完全談不上「歧視」一說。
所以由以上這麼多東西看來,「上海」在大部分情況下是被很多人作為「靶子」妖魔化了,而且在很多廣泛存在的事情被推卸到「上海」(或者北京等等)城市身上,我不能說「地域歧視」完全不存在,但是大部分所謂的」歧視「是一種宣洩而已。
而上海這座城市而言,是一個相對」包容「的城市。
二,關於江浙滬人的「口音認同」。
評論裡面有人提到江浙滬人對於口音有相當推崇的認同感,甚至這種認同感有一點極端。其實很簡單,中國早期商業文化是商會文化,而商會文化捆綁的就是地域文化。為什麼這麼說呢,以往的商業大省諸如江浙滬,安徽,南粵,福建,山西等等,其「商業圈子」的組成方式大致是一家人湊一些本金,家族長輩管賬,家族的後生出來幫忙。。但是在擴大經營階段呢?他們的想法就是找一些同鄉的朋友,甚至於萍水相逢的老鄉,大家一起合作。所以說,這種早期的商業合伙人文化一直保留在了這些省份,江浙滬自然不例外,上海作為商業碼頭出身更不例外。江浙商人出門是組團經商,而維繫這個「團」或者說這個圈子的除了朋友關係,生意關係,就是「地域和口音」,一句老鄉對於很多省份的人來說,只是一個口頭朋友以及酒桌夥伴,但對於長三角或者南粵,閩地的人來說,一句老鄉就是潛在的合作夥伴,圈子好友以及整個商會的一股力量。。這種文化傳承至今,就造成了這種有些極端的「口音認同」。
(先寫到這裡,我過些時候更新,等我慢慢寫)
此題主0關注0回答,上來開個地域貼地圖炮話題。
唯一關注的@黃靖楠 也是0回答0提問,卻有58個關注者,而且這58個關注者幾乎全是0回答0提問。鐵定營銷號一大群,請知乎運營密切關注該群營銷號。該處理處理。
已舉報,請各位知友不必再回答。
就此水軍現象另開話題,有興趣的知友請移步:
知乎成規模的營銷賬號組織形成了么?知乎運營方應該如何應對?
~~~~~~~~~~~~~~~~~~~~~~~~~~~~~~~~~~~~~~~~~~~~~
有人對上海人有偏見,那一定是由個體的上海人造成的。
譬如像題主這樣的,語氣里體現了一種不知所謂的優越感,而自身的語文表達能力慘不忍睹,一體四嘎。
我要是外地人第一反應就是討厭像題主這樣的上海人。
請不要把KDS TF水準帶到知乎,謝謝!作為上海人來隨便說說。
和新認識的人說話都說普通話,生怕說了上海話而對方不是上海人讓對方以為我看不起他。也不會直接開口問你是上海人嗎之類,原因同上。不過一般對方會問我,也就沒什麼問題了。不過不說上海話也沒什麼難受的,反正大學四年說下來了。
有排外嗎?有。尤其排沒什麼本事,素質低下的人。地鐵上拉屎撒尿的我見過至少兩次。一個母親直接抱著小孩讓他在我旁邊尿了我也是見過的,差點噴我一臉。這種人我是極度討厭的。想來我大學同學也有排上海人的,但當面還是很客氣的。畢竟不是針對我。有一次畢業散夥,有個同學說我作為上海人酒量還是不錯的。我就想著啊他可能心理是排上海人之類。。
外地人里,尤其是小有成就呆在上海的那種。心理最敏感的就是被歧視。我家租房子給一個外地人,動不動就覺得我們看不起他。比如租房時說好是借給一個人,其實住了兩個,然後稍微問了下就覺得是不是看不起他。。這也是我現在說話很小心的原因之一。說實話,這種外地人我很佩服,因為他們是有本事的,但也有點討厭,因為他們又在歧視問題太敏感。這算一種投射心理嗎。是因為這些人,假如他們身為上海人,是會看不起不是上海人的自己嗎?所以才一直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
普遍現象,不獨上海人「享受」這種待遇。
我們身邊有哪些地域偏見?
最近黃耀明何韻詩到處舉著「撐同志反歧視」的大旗支持同性戀族群,而身為直人的我們在同志們大膽、張揚、真實的個性行為後日益感受到其實要撐的是我們直的好么!
外地人對自己印象好不好,上海人自己還有沒有的反抗?一直說上海人排外,以此作為外地人對上海人印象不好的原因,你們有沒有看到到底是什麼造成的?
上海人本來是一群小富即安與世無爭的人群,他們住石庫門,坐公交車,戴假領子,吃大餅油條,收入不高也樂得其所。夏夜傍晚經常見到弄堂里人們拿著蒲扇撐開躺椅到門口聊點家常,有人生日會給一棟樓里關係好的鄰居們一家送上一碗長壽麵,有外地人在上海迷路隨便拉一個上海人也會很熱情地指路……上海的父輩們告訴自己的子女:「上班呢要勤快點,別遲到,沒事給領導泡個茶送個水,也不要求你出人頭地,關鍵是穩定點,到你結婚的時候我們肯定也幫你辦得風風光光的,別讓誰誰誰看不起就行了。」
後來,世道就變了,越來越多的外地人進入上海這個本來不那麼擁擠的城市,馬路上討飯騙錢對路人死纏爛打的都是外地人,排隊插隊大聲喧嘩邋裡邋遢不講衛生的都是外地人,同樣崗位工資更低不用加金卻不回家天天加班為老闆省錢的廉價勞動力都是外地人,不擇手段沒有底線拉攏領導攀強附貴擾亂市場的是外地人,甚至上海人在上海講上海話還要被外地人指責……
我不敢說上海人自身素質有多高,不過這麼多年來上海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秩序、規則,卻被這些所謂新上海人的外地人肆意破壞,上海人寬容,忍讓,結果變成了外地人覺得理所應當的理由,反過來還說一句「看,上海人就這麼窩囊!在我們家鄉,一句不合就打起來,你們上海人,只會吵架根本不會打人。」喝喝,成年人們不講理善打架還是值得驕傲的事兒了?
YP這個稱呼是讓大部分有素質的外地人感到委屈,可是你們試想如果在你們自己家鄉,外地人侵佔你們的資源反過來還看不起你們的時候你們是怎樣的想法?上海人只能在口頭上說說,發泄自己的不滿,因為覺得自己還是個文明人,家裡人都在上海,不能做丟他們人丟自己人的事。上海人現在已經可憐到小孩子們連上海話都不會講,要那些話都說不清楚的所謂正義人士舉塊牌子,上面寫:保護上海話!
哪兒哪兒都有素質低下的人,而在上海,相對比例絕對沒有其他外地很多地方高,在說上海人不好的時候請你們自己反省一下,你們接觸的都是什麼檔次的上海人,為什麼你們會接觸這類人,不是有俗話「人以群分」么?為什麼這麼多文明有素質的上海人在跟前你們看不到,天天揪盯著那麼一兩個不好的上海人,是不是你們太過敏感把自己看得太重了?退一萬步來說,上海人自己怎麼樣就待在上海自娛自樂,關你們什麼事?
中國人特性:笑人無恨人有;
因為上海最發達,發展時間最長,上海人相對來說素質也最高,而高素質的上海人難免會對窮地方的人的低素質有地域偏見。人們都不喜歡被當成下等人,在上海,一個本來就對自己的出身缺乏自信的外地人很容易有這種感覺。
我對上海人沒啥偏見,任何地方的人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人渣的一面,上海也不例外,我上海的朋友里有人品好的也有人渣,我覺得是這些人構成了上海人。
上海人排外,我能理解,是因為鄉下人確實挺傻逼啊,沒素質,沒規矩,沒修養,沒品位。如果你們村裡只有你念過大學,你回去後看到一幫無知愚昧的人整天在你跟前晃悠,你會不會也覺得不太爽?
對上海人有偏見我也能理解,中華民族整體上確實是一幫素質極差的人,我不舉例子了,自己去找找,比比皆是。
我倒希望上海人一直排外,逼著他們知道啥叫文明。
我覺得上海正因為他太有個性了,導致海派文化變成了一種封閉文化,結果上海文化看上去確實挺傻的。什麼表現叫排外?為什麼排外?
我記得以前看過周立波的一個脫口秀表演,裡面他有說一段話「你一表人才,彬彬有禮出去,誰會看不起你」 仔細想想還是頗有深意
只有自卑或無能的人才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內心強大和生活充實的人都在忙著變優秀,努力上進。
與其糾結於排外不排外、看不看得起的問題,有這樣的時間為什麼不去幹些更有意義的事。
你無需活在別人的好評里,你不是為別人而活的。
本質上在於:1 對於一些上海人存在並展現出的優越感的不滿和反感 2.這種不滿因主客觀原因而被放大了
首先先解釋第二點。什麼叫做被放大了?我想先請提問者想一想,同樣是經濟極端發達、超過內地很多省份的台北、香港,為什麼人們更願意談論上海人?為什麼較少有人說「我極端討厭台灣人」,「我對香港人有偏見」這樣的話呢?
事實上,台灣和香港所存在的優越感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請不要和我說他們有多麼的客氣和平等,因為有些內在的東西只要生活的時間夠長你一定能夠感覺到)。台灣和香港我都曾居住過,在香港,特別是在服務業,如果你不會粵語或被知道是大陸人,你絕對會感覺對方對待你的語氣和態度會有不同,甚至能夠感覺到一種不受待見的情緒,雖然對方對你非常客氣。而我在台灣曾經交流學習半年,
更體會到部分人對你帶有的有色眼鏡,而原因僅僅是你是大陸人。
而上海所存在的因為本地人的優越感而帶來的歧視實質上是與港台一致的。那麼為什麼我們更把矛頭指向上海?
原因在於,我們在內心中默認了港台地區的優越感是有資格這麼做的。而上海沒有。
為什麼?我們內心知道台灣、香港和大陸所有的省區都是不同的,一個是特別行政區,一個是(河蟹)。他們已經不屬於中央政府管轄很久了,我們也明白國家的政策在他們的土地上完全不同,他們所享受的優待地位是有國家特殊政策所保護的,這種歷史所造成的不同的文化背景讓我們在談論到他們是總會想 「沒辦法,他們和我們不同」,「哎,誰讓他們是香港(台灣)的」這樣話。
那麼上海呢?非常簡單,在一大部分人心中,上海人沒有資格來秀出這種優越感。因為首先上海在地位上和直轄市,和內陸省份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上海人憑什麼看不起外地人呢?其次,「你以為你是香港(台灣)人嗎?你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大陸的,你的發達是全中國一起支持你建設起來的,你有什麼資格像他們一樣自視甚高?!」
所以,在人們面對各地秀優越感的情況之時,上海被指責的份額是最大的。簡而言之,因為上海的特殊而又不特殊,人們心中存在的不滿被顯著的放大了。
待完工其實偏見歧視無處不在,只是程度大小而已。不光上海,全國各地居民幾乎都會被其他地方的人歧視,大一點說,城鄉之間也有各類偏見歧視,小一點說,上海城區過去「上只角」「下只角」蘇州河南北浦東浦西都相互看不順眼的。所以這個問題的根本答案就是:人性使然。
我大學裡,受到過東北同學的誇讚:XX,你一點都不像上海人。
--儘管是這哥們兒喝了四瓶啤酒後說的,呵呵。
不過有一點要說一下的是:看看1950年代以前的中國文藝作品,很少有把上海人當靶子來說事的;後來就漸漸開始有了。具體什麼原因呢?這個問題大家自己琢磨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米其林上海2017,粵菜居多,本幫菜偏少?
※活得很開心,覺得活夠了想自殺怎麼辦?
※大家覺得從適宜居住和發展方面來看,香港和上海哪個更好?
※上海周圍有哪些適合公路車的騎行路線?
※上海比較靠譜的眼鏡店推薦?
TAG:上海 | CalltoAc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