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漲價來提升利潤的做法常見嗎,為什麼 iPhone 每年升級幾乎不漲價?

WHEN bosses promise to make their companies more profitable they usually say they will do so by increasing sales or cutting costs. But a third road to profits is rarely mentioned: putting prices up... via Schumpeter: Thinking twice about price


只有在壟斷市場或產品是稀缺的,才可以只靠漲價就能提升利潤,目前智能手機市場並不是壟斷市場,智能手機也不是稀缺的。漲價只能提高單個產品的利潤,卻會失去市場份額;而蘋果的持續成功靠的就是iOS的市場份額,如果用iOS的人少了,應用開發者就會轉投其他平台;一旦iOS應用少了,用iOS的人就更少了。只有保持或擴大iOS的市場份額,蘋果才可以保持iPhone的利潤和競爭優勢。也正因此,蘋果擬推出廉價版iPhone,目的就是擴大iOS的市場佔有率。市場佔有率對現金流的影響很大,如果市場佔有率低於臨界點,現金流會急劇下降,一旦發生這個情況,蘋果就會步入Nokia的後塵,想要翻盤是很難的。可以說,喬布斯的繼任者絕不敢冒著失去市場份額的風險而漲價的。


不降價,在科技昌明的今天,就是漲價


基本稍微了解點IT史的人一般都會聽說過以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之名命名的「摩爾定律」:

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以此為鞭,Intel幾十年如一日的瘋狂堅持推動了整個IT行業的發展。


但另一個東西就較少人知道了,它叫做「反摩爾定律」,是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提出的:

如果你反過來看摩爾定律,一個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個月前賣掉同樣多的、同樣的產品,它的營業額就要降一半。IT界把它稱為反摩爾定律。

IT業技術快速迭代的另一維度就是快速過時,從高新技術到爛大街,往往也就是幾年的時間。這不是某一家企業的事情,而是整個行業都在拚命向前,這個浪潮一旦開始,每個人都是身不由己的。蘋果構築的生態壁壘,也僅僅是緩衝而已。你會發現,其實iPhone是一年比一年便宜的——因為這代產品總比上代強,但是價格卻一致,同樣的價格買到更多的東西,不是便宜么?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這種例子,消費者慾望和錢包的增長速度遠遠比不上技術的發展,所以每片黃金新大陸都會慢慢變成微利的泥潭,正如另一個回答者所說,眾多旗艦紛紛跳水的情況下,蘋果在這個行業里能維持價格不變,已經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iPhone如果漲價,非但對外競爭力會下降,面對自家上代旗艦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漲價的新iPhone對比降價的舊iPhone,這時候生態壁壘不再重要,蘋果注重產品一致性和固件升級的做法使得消費者越來越難以說服自己不去購買上代旗艦。iPad with Retina Display出來之後,The New iPad很快就停產了,低端市場用iPad2主打,不難看出這部分的考慮——這也是為什麼iPhone5一定要換個外形。

偉大的產品不僅讓對手蛋疼,也會留給自家後來者一個痛苦的背影,所以IT界總是傾向於去尋找新的突破口,而不是在已有的產品線上深耕細作。


提升利潤的更多做法是降低成本通過漲價來保證原來的利潤的例子要比通過漲價來提升利潤的例子多。iphone的定價應該是蘋果通過評估計算得來的利潤最大化價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漲價,會影響銷量,從而降低總利潤;如果降價,會提升銷量,但是會減低利潤率也會影響總利潤。所以,維持這個價格是一個最優選擇。當然,這個價格設定考慮到了各個方面,但是主要還是考慮歐美等發達國家各方面的情況,對於國內來說可能並不是一個最優價格,但是iphone的最大市場並不在中國,所以定位考慮歐美狀況是比較正常的。


生產工藝更成熟,良品率高;產量增加,配件成本攤薄;銷售渠道完善,營銷成本降低,這些方面都可以在不提高售價的條件下維持或增加利潤。
另外,智能手機競爭日益加劇,不可能再像前幾年獲取那麼多的利潤,iphone能維持售價不降就是最好的結果了。蘋果的近期財報也表明雖然每一季銷售額不斷上升,利潤卻放緩甚至下降。這就是競爭加劇的結果


很多人都在說摩爾定律

確實,摩爾定律的意思是每18個月晶元晶體管數量提高一倍,或者說相同數量的晶體管所需要的晶元面積下降一半

這意思看起來好像是:晶元每18個月價格應該下降一半,所以看起來如果不降價就能=漲價

但素!這有個前提,就是「相同晶體管數量」

iPhone6s跟iPhone6價格一樣,晶體管數量也一樣嗎?!要知道,iPhone6s可是比iPhone6的性能提高了70%!!!
一年提高70%,基本上跟摩爾定律一致,所以,我並不認為蘋果賣iPhone的利潤在上漲。

說實話,iPhone手機如此高的利潤,也無需要繼續在這裡面挖掘利潤了

何況定價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需要策略的事情,並不是定高一點,整體利潤必然就上漲

那蘋果怎樣維持或者推高它的價值(股價)?

1 佔有率:有了市場佔有率就有了入口,有了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其中的價值無需多言,Appstore單單支付分成已經成為了蘋果一個巨大利潤的來源

2 生態:以iphone為核心發展汽車、電視、電腦等等,橫向槍戰其它市場,Applepay也是在向傳統支付方式發起挑戰


蘋果對下游供應商的強大議價能力,可以確保足夠的利潤空間,為何要提價呢,一旦明顯提價,至少運營商的套餐就受不了。要考慮到合作夥伴。


第一個問題的回復:
很常見也很不常見,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市場,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需求,籠統的處理方式顯然是沒有的。

第二個問題的回復:
各方面成本的下降和攤薄,各種競爭,能堅持不降價已經很厲害了。


除了供求因素以為,品牌的影響力也至關重要。我們去買一樣產品,首先是根據品牌認知度進行選購,其次是產品本身。


手機是一個完全競爭市場,根據邊際效應理論,提價後銷售數量將將為0,因此蘋果不漲價。
謝謝。


人民幣在漲,錢不漲你再看它漲不漲。


問這個問題之前請過腦子想一想:漲價了你買嗎?
賣不出去有毛線利潤。


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以及新的生產技術的普及,技術成本是下降的。同時,手機作為一種普通商品,想要拿到高利潤,最好的方法就是壓縮成本同時提升產品附加值,換句話說就是降低邊際成本和替代效應。當然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普通商品做成奢侈品來賣,但是這是以市場佔有率為代價的,對比一下iPhone和Vertu你就知道了。所以,如果產品的邊際收益高到某個水準,也是可行的。


升級只是性能的升級,而硬體成本沒有太大的變化。10年前一台奔四主流配置賣的比現在的主流配置貴多了,但性能天差地別。


摩爾定律和反摩爾定律吧
新配件性能越來越好,舊配件價格越來越便宜..


事實上,在香港和中國大陸出售的行貨 iPhone 是有漲價的。iPhone 5 比 iPhone 4S 貴幾百塊。

補充:
以 16GB 版本 iPhone 的香港行貨上市價為例,iPhone 4 是 4988HKD,iPhone 4S 是 5088HKD,而 iPhone 5 是 5588HKD。


這個當然常見,否則世上就沒有東西不漲價了。
簡單的說,根據需求/供給曲線,加價會影響銷量。但是,加價的話,每件產品的收入增多。
簡單地用數學來說,假定需求曲線是Q=kP+a(k,a是常數,P是價格,Q是需求量),單位成本為C,那麼其利潤就是Q(P-C),可見利潤是價格的二次函數,通過求極值的方法可以求得當P等於多少的時候Q有最大值。也就是說漲價可以漲到P使Q有最大值的時候,再往上漲就會影響利潤了。
經濟學專門有個等式叫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即MC=MR,在此時的定價會取得最大利潤。以上只是一個比較簡單的說明。
從經濟學角度解釋,蘋果這個定價基本上是保證其邊際成本等於其邊際收益,所以他沒有必要再漲價了。


漲價的做法不常見,除非是賣方市場或者廠家採取飢餓營銷Hunger marketing,多見於高價值產品營銷,如奢侈品。Apple公司已經是所在領域應用飢餓營銷的高手,但由於電子產品價格是不斷貶值的,apple公司及其他電子消費品公司更多採用不斷升級,推出新型號來獲取更大的利潤。因為新舊產品之間的價格可比性不太明顯,但一般來說,新產品的利潤率更高


推薦閱讀:

到底是蘋果的創新真的不行了, 還是我們對於蘋果的要求變得太高了?
如何評價 2014 年 9 月 19 日中國人在大阪為搶購 iPhone 鬥毆事件?
iPhone 都能幹些什麼?
為什麼好多人上傳的 iPhone 截圖,電池都是快沒電的?
羅永浩對 iPhone 5 的九點吐槽,哪些中肯?哪些又是吹毛求疵?

TAG:iPhone | 商業 | 產品定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