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海上鋼琴師》是否可以與《紅樓夢》媲美?
為毛我深深地覺得這個問題毫無意義。。
三葉草可否與玫瑰媲美?聖托里尼的海可否與巴黎鐵塔相媲美?莎士比亞的詩可否與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媲美?
每次看到這種問題都不予置評。這次,忍不住了。。
面對這個問題,很無語。不是一個類型的藝術作品,沒法比較。
也只說一下《海上鋼琴》吧,我也比較傾向於贊同@方軍 的答案,不過我沒有逆反心理,也不認為《海上鋼琴師》是一部太爛的電影。
我認為這電影之所以被捧這麼高,是因為喧囂城市裡獲得可憐卑微的人太多了,如你、如我,哪一個不是被社會體制推著走,生活那麼無奈,無從選擇?
我認為1900這個形象很有意義,但我依舊認為這部電影過於故弄玄虛,搞得逼格多高似的。
電影最後,1900和小號手那段對話
大概意思是說城市太大了,不知盡頭在何處,他沒法控制,諸如此類,看到這段,我就想起《心靈捕手裡》,那老頭和馬特呆萌講他老婆晚上睡覺放屁把自己震醒,因此,看到《海上鋼琴師》最後這一段,我的第一反應是,如果我是那小號手,可能把他揍暈,然後帶到塵世里,體驗那些無奈和不完美。
但我又想,這是對1900的不尊重,或許他就只該留在船上的世界裡。
他被一幫可憐卑微的人們追捧,這不是毫無道理的。
但我是強者,我絕不會追捧和敬仰一個懦夫。
雖然也認為《海上鋼琴師》無法和《紅樓夢》媲美,但不同意@夏春花 說的《海上鋼琴師》只是二三流的電影
首先我對這個不倫不類的問題表示無語。
然後我說說自己的想法。
我確定無疑地認為,《海上鋼琴師》是一部二流乃至三流的電影。《紅樓夢》是否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因為我對《紅樓夢》並無太多感覺,我不做評論。
這裡我不再說《紅樓夢》了,我說說《海上鋼琴師》吧。
我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就非常討厭它,之後我才發現有那麼多人追捧它,崇拜它——幾至於眼含熱淚地用心靈發聲地推介它。我必須先說清楚,我不是因為有太多人捧它才出於逆反心理討厭它。
我就是發自內心深處地討厭它。
從電影藝術本身的價值來看,海上鋼琴師是一部平庸的作品。攝影、運鏡、敘事、剪輯,均無任何特出之處,從任何一個角度看,它對電影藝術都沒有任何增益。
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它呢?根據粉絲的描述,主要是因為它塑造了一個遺世獨立的天才人物,那種「貫徹始終的理想主義」太打動人了。
真的么?這部電影真的完美地呈現了一個孤獨天才的靈魂?
「真的!」粉絲激動地告訴你:1900身世不明,孤懸海上,無師自通,天才橫溢,曾經愛過,但放棄了愛情,有機會離開,但選擇了漂泊,最終以暴烈又神秘的方式離開人世,成為傳奇。這樣的天才人格,還不能讓你感動么?——不能感動的,當然就是市儈啰。
不好意思,我就是沒感動,並且感到了深深的噁心。
噁心在何處?恰恰就是噁心於這種膚淺的、拼湊的、造神式的「天才」塑造。
海上鋼琴師,基本上就是按照世人對天才的最膚淺最庸俗最段子化的理解,編造了一個所謂的理想人物——你都想得到導演和編劇在商量腳本時那種洋洋自得的神情:
「天才是孤獨的啊」
「怎樣才最孤獨?讓他生長在一個最封閉最不可能被人理解的環境好不好?雪山?洞窟?一艘船?」
「天才是悲情的啊」
「讓他身世不明,無人疼愛,雖有對愛的渴求,卻終於不能、不願、不敢邁出一步」
「天才是漂泊的啊」
「讓他一輩子沒踏上陸地好不好?寧可死也要在海上終老?」
「天才是牛逼的啊」
「這還用說。讓他天縱才情,無師自通;讓他和世人所知的高手過招,秒殺對手好不好?」
……
於是,按照《讀者》《青年文摘》這種段位的對天才的理解,一個神秘的天才被創造出來了。
這樣的天才,就是時常活躍在民間想像和酒席段子中的天才了。
實際上呢?
爛到家了,無一處不透露著刻意與造作。而尤其爛的地方,在於那種對藝術的庸俗化的理解,似乎藝術家不是靠他自身的創造力和艱苦的勞動,而是靠他那種與大眾隔絕對立的姿態而存在的。沒有藝術創造力的人,就會用這種方式意淫藝術家。
事實上,導演托納多雷,就是這樣一個半吊子。
作為導演,托納多雷的技法是相當嫻熟的,他的電影也總是能把故事講得娓娓動聽,總能找到觀眾心中的幾個癢處撓一撓,但他毫無疑問是個沒有創造力的、慣於裝b、慣於迎合庸眾口味的二流乃至三流導演。
不過,他這一套確實是行之有效的營銷手法,君不見,他拍的多少電影都是豆瓣上的高分電影,都是粉絲熱烈追捧的「神作」么?
再說說海上鋼琴師的敘事手法。
一個字,「爛」。
就是一平鋪直敘的流水賬,中間插入一些絕對體貼觀眾、絕不讓你費腦子的片段,毫不猶豫地要讓你的心熨帖又安妥,每一個轉折都會以最吻合你期待似乎又帶來一絲悵然的方向發展,讓你有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一種遍體舒泰的微微激動。
毫不誇張的說,這就是標準的心靈雞湯,標準的心靈按摩。
即便是這樣,導演還嫌不夠直白,生怕觀眾漏掉每一處展現主角天才心靈的細節。所以他安排了一個電影中的敘事者。
一個深沉的旁白。
這個旁白是用來推動情節發展的么?
不是。
這個旁白有必須存在的結構性的理由么?
沒有。
它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對主角思想進行闡釋和升華,讓觀眾飄飄然地領悟天才的境界,逼著你去崇敬,去仰慕,去渾身發抖、嗓子發乾、眼眶盈淚地獲得天才的體驗。
如果換成小說,這就是一部每隔一千字就冒出一句總結陳詞、升華主人公思想境界的爛小說。
這種可憐可鄙的手法,也只有《讀者》檔次的「心靈」文學裡才能毫無愧色地嫻熟運用了吧。
那麼,我們真的看到了這個天才的靈魂了么?
抱歉,沒有。
你看到的只是一張皮,只是一個燈影,一具傀儡。
這張皮,被設計出來的時候,就貼上了「天才」的標籤。
然後運用類似頭腦風暴的搞法,虛擬出大量可以附加到「天才」標籤上的形容詞:孤獨、憂鬱、自閉、超然、神、境界……
不一而足。
然後這具傀儡就按照這些形容詞的邏輯——而且是在對它們最膚淺最庸俗的理解的層次上——運動起來。
一舉一動,都是為了吻合他作為一個孤獨天才的標籤,一舉一動,都是為了擺出天才的pose。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為了裝B。
於是乎,一些形容詞開始在你的心中旋舞起來。用它們柔化了的鋒芒輕輕拍打著你心靈的每一個角落。
並且還有一個深沉的旁白,用45度的仰角提醒你,「那是天才啊!」
於是你熨帖了。
於是你感動了。
於是你高潮了
於是你流淚了。
你覺得,「那是天才啊!」
於是你爽了。
就是這樣。
第一點,形式不同,如何比較?貝多芬的音樂是否比李白的詩歌媲美?這種比較在美學上根本就沒法進行,邏輯分類也不成立。
第二點,《海上鋼琴師》肯定不是部壞電影。但是最多也就夠得上偽經典的邊。從敘事到用鏡到情節到整個結構,都平庸的很。也就是豆瓣上一大堆看不懂貝托魯奇,安東尼奧尼和費里尼的庸俗小清新才把它捧得那麼高。
最後,同樣是講藝術家的電影,《她比煙花寂寞》和《善良的風采》都比海上鋼琴師強多了。
海上鋼琴師其實是個小世界,紅樓夢是個大世界。不能放在一起比較......
事物要拿來比,必定要具備一定可比性,這個問題貌視沒有可比性!!!
海上鋼琴師敘事有些拖沓,但其他方面都是一流的,尤其喜歡它某些鏡頭的處理,不過海上鋼琴師更偏重於唯美浪漫了,這可能是某些人眼中的優點,另一些人眼中的缺點,至於《紅樓夢》它是一部更偏重於寫實的巨作,不好比較
不知道為什麼看的時候突然想起了賈寶玉。
他彈著鋼琴,他愛這樣的感覺,他看的出每個人臉上的故事。
他似乎是看透了這個世界,對世界了如指掌。
而遇到喜歡的女孩就又情不自禁的愛上了他,一切都讓人奇怪。想要下船卻又抽身返回。
他似乎早已看破紅塵,卻又墮入紅塵。
可能他和寶玉一樣,不屬於人世間,體驗一遭罷了,只留下後續的人,為他悲,為他笑,只他一人渾然不知。你是來黑1900的嗎?刪掉吧
排名第二的答案是在評論《史記》嗎?
好好說話!
刪了這個問題好不好 嗚~~~~~
這…… 完全沒有可比性好嗎?
連評價二者價值的標準都不同,一個是電影一個是文學作品,一個要從電影藝術角度賞析,一個則要從文學藝術角度考量,這怎麼比?拿你和一艘船比,哪個好?
【經典相聲】《關公戰秦瓊》侯寶林
硬要比較的話,答案是不能。
紅樓包括萬象,是社會人生的流傳千百年的百科全書。鋼琴師自己掂量下,配的上百科全書這幾個字么?
海上鋼琴師應該與金庸小說相提並論
看到樓上都很憤慨,我幫答主說一句吧?答主,你說的「紅樓夢」是指電視劇對吧?是新版還是舊版的啊?
海上鋼琴師畢竟是電影,在演技、音樂、技術、剪輯方面肯定要強很多,但是劇本可能比不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像《逆光飛翔》這種劇情平淡的小清新電影的評分都那麼高?
※為什麼大西洋帝國在中國沒有真正的火?明明是一部很好的劇!?
※如何評價王志文的演技?
※《夏洛特煩惱》為什麼好評如潮?
※如何評價電影《狩獵》(The H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