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范兒(ifanr)和 36 氪有哪些區別?
從博客定位、團隊成員構成、內容篩選到收入等。
B2轟炸機是一種好武器;寶馬是一種好車。兩者交集在於製造時都會用到鋼鐵。
36氪從始至終的定位都是「關注互聯網創業」,目的是為了給互聯網創業者提供各種支持。
ifanr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一個「拇指設備小眾討論」社區,最近的話題範圍開始超越拇指設備,可能正朝一個泛科技媒體方向發展。
36氪和ifanr都具有媒體屬性。做媒體、尤其是科技媒體無法擺脫引用國外消息這種事情,兩者和其它大型科技網站的區別在於:這兩個網站都會在引用外媒消息時給出詳細的出處,以至於給人留下兩個網站是翻譯網站的印象。而門戶的科技頻道往往來源比較單一:他們的國外消息來源只有「外媒」,坦白說,這些大型網站不敢給出消息來源和出處。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大型媒體網站的一大杯具。翻譯、編譯、原創都是形式,內容才是核心,是目的。在我看來,36氪和ifanr都在努力塑造一種中國的網站也能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的形象。
36氪目前的讀者群主要為互聯網創業者、從業者,天使投資人、VC。目前已經和國內主要投資機構建立了聯繫。目前已經有十幾個創業團隊通過36氪獲得了融資。
36氪的業務包括內容、活動、融資平台等。媒體屬性在36氪中所佔的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
36氪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仍會專註於互聯網創業。36氪的目的就是要喚醒中國的互聯網創業者,讓更多有創業想法的人激動起來、心動起來。當他們行動起來、牛逼起來的時候,我們願意提供各種幫助。
36氪和ifanr在做不同的事情,但至少兩者有一點會殊途同歸:讓中國互聯網有一種小清新的感覺。
成員上的區別:
愛范兒(ifanr)團隊有美國,澳洲,芬蘭,日本及國內約十數名成員,在智能手機及移動互聯網業界、開發者、創業團隊及媒體圈子中具有優異的口碑和很強的影響力。
http://www.ifanr.com/about
36氪目前團隊成員18人,7人負責網站內容、6人負責技術開發、3人負責活動,1人為行政。團隊成員年輕,全部為2010年或2011年畢業生。
http://tech.hexun.com/2012-01-16/137311279.html
36氪的成員較為年輕,創始人生於1988,團隊成員全部小於25歲。和這個年級的同齡人一樣對於資訊極度敏銳。加入36氪前有2~6月的培訓期,內容操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愛范兒的成員構成相對來說更多樣性,分布於不同的地域和領域,視角和風格各不相同。
一個為全職,一個是興趣寫作。前者更加專註,後者視野更加開闊。
另,二者都接受投稿。
定位上的區別:
從36氪原域名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以TechCrunch為參照的關注互聯網創業的科技博客,除了報道創業相關的資訊外,還提供融資和招聘幫助。
愛范兒早期主要關注智能手持設備和移動互聯網,也涉及創業團隊的報道,到現在已經泛及整個科技行業的文化及生態。
36氪的定位非常清晰明確,以內容主導。 愛范兒關注的領域則在不斷擴大,但核心是這群人所關注的新生事物,以興趣驅動。
內容上的區別:情趣與志趣
從我的個人感受上看,愛范兒是一種科技情趣,36氪是一種創業志趣。
36氪的內容里編譯仍占很大的比重,但已經不滿足單純的翻譯了,還加入了原創的內容,但是區分並不明顯,更像是原文的摘錄和擴寫。如果去掉縮進和提醒,很難區分翻譯和原創。科技資訊本身其實難有風格可言,基本上都是言簡意賅地講述產品、時間、動作、數據(科技資訊體),當然這也是最簡潔高效沒有干擾的方式。而36kr的作者加入內容多為新聞的回顧、同類的比照,這些補充信息以文字鏈接的形式出現在文章首尾。
同樣是分享信息,愛范兒就更私人一些。更願意分享個人的觀點和感受, 對作者沒有約束,彰顯個人風格。 有讀者就表示摩托羅拉被收購的文章寫得太「文藝青年」了。
36氪只關注最新的產品和動態,往往是簡述界面、功能、體驗以及商業企圖。愛范兒更深一步地探討的技術對生活改變(http://www.ifanr.com/63850),無論是解決方案(http://www.ifanr.com/74536 ),還是個人情感(http://www.ifanr.com/83717#more-83717)。
因此愛范兒關注的東西未必是最新的,而36氪更要求「必須是產品首發報道,已經曝光過的就別來了。」這與TechCrunch的模式一樣:控制信息渠道(http://www.wumii.com/topbar/1e85rXA70)
36氪做事更專業,至少是態度上,整站的內容高度統一,欄目、活動的執行力非常強。從36氪和關注36氪的這群人身上,我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創業渴望,以及底層對資本的瞭望。
愛范兒則更顯隨意,更有個人情懷,你很難見到有國內的科技資訊網站這樣深入分析KONY2012(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9a1cf313fa940f0d14d4660e55f0744da4c7647ac39238841528563766f4ca26356002c7823c390ef50f1aa8e737012a1e65f2dedf883d86efc1746f9f27432141d95c17d91faacfp=9c7bd30e85cc42ad08e2977f0d0acb31user=baidufm=scquery=kony+2012%CA%C7%CA%B2%C3%B4qid=a45163d60104e8a7p1=5),去解析JOBS法案(http://www.ifanr.com/81519)
新的問題是愛范兒到底是什麼,他們不光寫拇指設備,還寫科技行業各種雜七雜八的事兒,現在他們開始寫社會學和法律了……
收入的區別不了解,微博上的一條小道消息說,36氪的廣告位價格是cnbeta的3倍。
一個像微軟,一個像蘋果,我是說團隊的做事方式。
內容上,36kr更像報紙,ifanr像個雜誌。
兩個站點的rss和微博我都訂了,也都每天看,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說:
36kr是一個及時獲取新聞和行業動態的信息源,翻譯速度很快;ifanr講究內容品味,原創的評論文章質量一般比較高,另外每次發布會的ifanr live也做得不錯,每條更新都簡明扼要評點到位。所以一般36kr我都是有空了就在greader里快速掃一遍標題,挑感興趣的點開看;ifanr則會盯著他們的微博更新,有時候覺得文章真心好也會存到instapaper攢著以後丟kindle里做集子。
其實上個禮拜剛好跟一個在正兒八經嚴肅媒體做事的朋友聊到過這兩家,他提到這兩家的差距可能更多與盈利的考慮有關。ifanr如果像樓上幾位所說,靠兼職做到現在這個程度,必須翹大拇指,不敢苛求更多;36kr給我們的感覺是他們把自身也當作了一個創業項目在做,所以各方面都稍微有些急於求成的心理體現出來,可能需要一些有經驗和品味的編輯加入團隊,把控一下內容質量:
比如說,我現在去36kr全站搜索「gogole」,至少還有5篇post以上的搜索結果,在不解決類似這樣的typo,以及翻譯錯誤(記得@luosheng 在推上指出過一次具體是啥忘了。。。)之前,確實不能喊「科技媒體」的口號;
又比如說,上面有人提到的「36kr通常就翻譯個片段」,其實我覺得這種摘譯/改寫本身沒什麼問題,有效率嘛,但是有時候評論文章本身的觀點已經比較「有個性」,而譯者加一些自己的理解去做上下文連接,反而會偏轉了原文的意思,這就顯得不太專業(其實再之前譯文和譯者自己的論點這兩塊常常還混在一起,不看原文很難分清,不過最近似乎好些了,36kr想推廣作者名字恰好倒解決了這個問題);
還有一點就是相比其他站,36kr尤其喜歡做各種站內文章鏈接,這麼做的用心可以理解,但實際操作起來會把不少其實可有可無的舊文都鏈到新文里,不但句子的措辭看起來彆扭,而且還干擾閱讀的流暢性,導致我現在看到有鏈接部分的句子都是習慣性跳過。。。
呵呵,這種比較式的問題很讓人撓頭喔。感謝黃海均的邀請回復,很多人關心我們,讓人很高興。
一個最簡單的回答,就是大家都是關注科技領域的科技博客,但是我們側重點不同。36kr 很早之前定位為 TechCrunch中文版,後來改名為 36kr,而且也搞了很多的線下活動,應該對創業方面著力更多。個人挺佩服他們團隊的,做了非常多的努力,發展很快。
至於 ifanr,我們關注的科技題材比較雜比較泛,可能會更多關注人文的東西多一些。不過也許是由於它的雜和泛,很多朋友對它都有不同的認識。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好的方向,但是我感覺,真正認真的去做內容,去創造一些閱讀樂趣或者提供一些過濾的價值,這種感覺很棒,而且我希望它是一個很溫暖而舒適的地方。
我很喜歡新周刊最近評選我們為年度最佳小眾網站的評語:它是中國最注重內容的科技網站,以最專業的精神對行業發聲,以最真誠的態度擁抱讀者。它提供一流的現場報道、超強的國際化視角、優秀的本土公司採訪,不僅拉升中國科技報道水準,更刷新人們對中國新媒體的認識。它對中國科技行業的價值,不亞於 TechCrunch 對矽谷的價值。
最後一句明顯是過譽,但是我喜歡它的原因,主要是提到了我們體現了有所「開創」或者「新銳」的價值——這正是我們所致力的。我們希望中國的科技社區能有一股新鮮的空氣,能讓人感覺更好。能在這個方面有人認同,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團隊,真是一個莫大的快樂。
ifanr 有一些不足,就是和業內的朋友聯繫溝通少了些,我們低頭做事,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以後能多和大家交流了。
明天晚上,我們在廣州會有一些朋友的小聚,如果這裡有廣州的朋友,不妨一起來了。希望一聚的廣州朋友,簡訊我吧~
36kr浮躁,愛范兒踏實;36kr是Techcrunch,愛范兒是The Verge;36kr是創業、投資、新銳消息,強調的是短平快,愛范兒是科技、人文、原創觀點,強調的是思考與討論。內容決定體態,並無優劣之分。但對於讀者來說,存在個人的喜惡,我喜歡愛范兒。
36Kr看得不多,愛范兒倒是日常看得不少,感覺關於海外的報道基本上幾個有名網站的翻譯(倒是筆頭挺快),回頭看The Verge/Wired等等就發現原文在此。當然作者(譯者)往往末尾加一點感嘆還是外國高大上。國內報道,就連軟文也不忘貶低一下國內廠商,不知道哪裡來的優越感。
評論區有很大不同。在 ifanr 能看到一些比原文更棒的評論。看 ifanr 不能不看評論區。
之前參加ifanr的活動跟組織者正好聊過這個,沒正面回答我這個問題。
我知道的:
1. ifanr目前還全都是兼職,36kr有全職的吧。
2. ifanr之前只關注手持設備,後面定位逐漸變成「關注科技改變我們生活、商業和時代進行時的博客媒體」,但是對手持設備的報道深度依然保持。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13847
而36kr開始的定位就是個科技創業諮詢報道博客吧。
個人覺得兩個的定位有重疊,但是優勢不一樣,ifanr更關注移動,而36kr更關注創業。
另外吐槽一下,上周末去旁聽了36kr上海的open day,各種不靠譜,主持人颱風不夠好,展示的項目也大都不靠譜,少數有亮點。36氪:什麼可以賺錢?
虎嗅:如何更賺錢?
愛范兒:如何平穩賺錢?
說起這個還挺有意思的,我有很多朋友叫我范兒,有一天我搜索的時候就看到ifanr了,然後就喜歡上了,個人對裡邊的大多數內容都喜歡,其實國內現在沉下來做內容的真心不多,這也是為什麼一個測評techmessger王自如能做的那麼火,現在也開始做自己的網站zealer了,因為大的門戶媒體的科技頻道里的編輯或是招聘過來後分配到這個崗位,或是為了寫軟文,導致了做的並不好,而這些從獨立博客發展起來的「微媒體」倒是有很多的機會。
我個人感覺36kr更側重在互聯網創業, 可以比成一個孵化器雛型的媒體渠道. ifanr則更側重於科技類尤其是移動領域的科技發展內容的發現和挖掘, 2家具有一樣的媒體屬性,但受眾群體已經有了明顯區隔..
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哇。。
ifanr很文藝,36kr很實際
單說UI 直觀上36氪做的好一點,而且很可能改進
愛范的網站打開就是個網站的感覺,下拉太長
36氪是互聯網創業,ifanr原來是移動設備這塊,現在是偏向創新科技~
整理了上面各位的回答:
愛范兒/36 氪區別:TechCrunch中文版/更人文,全兼職/有全職,更關注移動/創業,雜誌/報紙ifanr其實有很多地方像The Verge
36氪年輕有激情,各種逗比不斷,但是越來越讓人感覺像融資平台,而不是創業之初的「科技媒體」這種標杆,當然把公司的面做大也許是優先考慮生存,36氪里的人在公共媒體上喊的都是我們不賺錢。裡面很多全職,正是因為全職,報告出來的東西少了很多泰然處之的輕鬆,反而讓人感覺是為了工作而工作的浮誇感覺。愛范兒才是真情懷,愛愛范兒。
另外前36氪品牌總監和HR撕逼的事情被鬧的沸沸揚揚,誰是真委屈誰是真受傷,只有公司內部的人才知道真相,一群不明就裡的人站在旁邊看熱鬧互相給自己的站隊加油助威,是說前總監不在公司後依舊辣么囂張,走哪都有一幫圍觀群眾,在職時把公司捧成一朵花、把沒的說成有的,不在職後就把前任踩在腳底下、各種宣傳造勢,還是說HR還是很SB、聊天記錄被斷章取義,真正的原因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心裡最清楚,扯塊大棋當遮羞布四處伸冤,真的很可笑很此地無銀三百兩。只能說浮躁二字。怨氣那麼重,報復手段那麼毒那麼有心計,真的腹黑。
這些負面的撕逼新聞,在愛范兒沒見過,這就是素質。
暴發戶和貴族。
其實我還是更傾向於ifanr 不看不知道啊, @36氪 我覺得有那麼一點點小「浮躁」,況且這種流水性的報道也可以從其他方面獲取,當然@36氪 在融資創業等方面更加的多一點,這和@愛范兒 很大不同,希望他們都變得更好
一孵化器媒體,一泛科技媒體。關注ifanr比36kr早的多,ifanr某次google+活動實在』鬧心『,木有粘性遁了。36kr讓人感覺舒服,用戶體驗拿捏到位,未來會一直看好氪星人的超人力量。無論是開飛機的還是扛大炮的,堅持最初藍圖就是好廚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