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感知"和"用腦思考"有什麼區別?


如果不思考一下:人會思考的機理是什麼,就難以搞明白這個問題。
人的大腦只是一個收音機或電視機,
節目源並不是來自於收音機或電視機內,
節目源來自於「超越物質的信息載體」

用心思考能讓:更深的,更直接的,更本源的,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非邏輯性信息較容易的上升至人類的邏輯性顯意識思維中來。
用腦思考則是:將非邏輯性的更本源的信息線性化,邏輯化,使之能被聚焦在某個空間與時間的邏輯範疇之內。讓我們能在當前這個空間與時間之內做出邏輯性的判斷,以及展開邏輯性的行動。


用心感知 是對存在的更本然的洞察 用腦思考只是對存在外在表現的一種分析與判斷。用心 你可以洞察到一些更深層的東西。一定程度上 你可以成為你所感知的那個存在體。但是用腦 你永遠只停留於表面 你無法看到更深層的東西。比如同理心 你只能用心去培養 不能用腦 否則那所謂的同理心不過是種虛幻的自我產物。你只是知道對方可能有的感受 並無法真的感受到對方的感受。感同身受就是用心感知的結果。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 用心感知還可以落實在生活中無限多的面向之中。我認為人們應該首先學會用心感知 然後用頭腦配合思考問題。應用比例的話心為70% 頭腦30%。不要成為理性的 不要成為感性的 要成為感性中的理性 直覺的。【僅供參考】


用心感知是無判斷的觀察自己身體,情緒的情況。
用腦思考,我們從小就訓練到大的,判別,選擇,各自邏輯。基本上已經很少有人能停下這個東西了。

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用思考替代感知,用邏輯解決或者壓抑情緒和感覺。對感覺的敏感度已經很低了。只有在大自然很豐盛,或者愛情里,或者其他大幅度情緒波動里才會發現自己用心感知。


好問題!才疏學淺,送出自己所思所感,一些體會.
先說明,我理解的題目中的腦與心,不是生物學概念的器官,而是類似於意識和潛意識,外在與內在小孩的等.此為前提.

1:人與人之間:
用腦時,給出的是判斷,是是與非,對與錯,非黑即白,
用心時,給出的是愛.(包含了接納原諒寬容等).
一般生活中我們應對人和事的第一反應是 用腦
當心打開了,我們開始用心.就像張愛玲說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可能我說的不很明白.
舉個例子,
湖南衛視的花兒與少年 或者變形記 這一類的節目
一群人聚在一起做一件事情,開始會有衝突和矛盾,這個時候,我們對待彼此是用 腦.去判斷,judge,此時採訪的語言,多是:我覺得.....是不對的;不合適的,不太好的,等等.但當相處一段時間,經歷種種事情,自己受到強烈的衝突或感動後,打開自己的內心,他們開始表現出理解,接納.此時對或錯已經不重要,我們不會再用對錯去評判他人.因為自己的心打開了,呈現真實的自己,也能看到真實的他人,心與心的理解建立起來,關係就變得和諧.
再比如,
我們身邊最親密的人(父母或者夫妻或兄弟姐妹的等),吵起架來道理一大筐,這也不對那也不對,當他們經過各種努力和溝通,愛疏通了,看到彼此的內心,埋怨消失了,對與錯什麼的不會有人再提起.

2:人與自己之間的關係
順遂自己內心去生活的人,往往一切都比較順利,比較容易輕而易舉的成功,因為內外合一.
用腦子生活的人,人生字典中"應該"兩個字佔了很大篇幅.由於種種原因,忽略自己內心的聲音,習慣用外界的標準,或者他人的標準去決策自己的人生之路.這樣的人做事多有磕磕絆絆,或者總是功虧一簣,他們的人生常常更辛苦更費勁.
不知道有沒有說清楚,特借一個朋友的一句話,摘抄在這裡,幫助大家理解:
"嚴厲的父母培養早熟的孩子,所謂的早熟是指:用意識去理解父母的嚴厲,就是提早用腦,顯得比一般孩子成熟.但是,潛意識並沒有得到成長,因此很多人長大後都成為外表的成人,內在的小孩.
一個人字體的強大,並不是經由被教育得來,更不是經由聽了那麼多大道理而來.字體的強大來自於被愛,被包容,被接納,甚至被稱讚...潛意識跟意識截然不同,潛意識的真實需求是溫和的,直接的愛意,而人,是由潛意識控制的生靈."
在愛中成長的孩子,更自然而然的跟隨自己的內心去做事,與人相處,也是用心.他們愛自己,身上也散發著愛.他們身上自帶平和的氣場,跟他們相處,能體會到被滋養的感覺.
所以學習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也是一門功課.


您在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已經預先做出了一個判斷。

心物是對立的,這跟佛教的原理:心物一體是違背的。

如果在心(心靈)物(身體,也包含大腦)對立的前提下去思考這個問題,就容易落入單純的唯心或唯物質,這些都是非常片面的。

首先對心物一體的理論在以下大腦和心靈的關係問答中給出了比較具體的回答。

大腦和心靈是什麼關係?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396408/answer/176258042

以下給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大腦的思考的作用也是發揮心的功能,不過這個作用是必須會用到大腦,如果你不思考,不去使用讓大腦工作的相應的心的功能,不去使用心在現在這個思維衍生狀態低級狀態的種種功能,那麼自然而然心會採用其他的方式來發揮它的作用,來達到您所問的「用心感知」這個目的,這在佛法的修行中叫做「破壞」方法。當您多次熟悉之後,熟悉心是如何發起運作,只要稍稍相應,就可以用心去感知,這在佛法的修行中,叫做相應法。

但本質上來說,如果不脫離現在這個狀態,不去修行到身空的地步,你用腦思考就是在用心感知,你用心感知就是在用腦思考,即使你到達身空擺脫了這個世界身體的束縛,也同樣是在用另外一種高級的物質作為身體來發揮心的種種功能,比如氣機、比如光,心外是無物的,因為心物本身就是一體,即使是大腦在思考同樣也是心的功能。因為在我們現在這個思維衍生狀態的低級狀態中,發揮心的功能主要都是要藉助身體的。

----------------------------------------------------------------------------------------------------------------------、

這方面談深了講是很複雜的,不是一兩篇文章能夠說得清的,建議師兄加入打坐答疑群462560166思維本體學禪修原理析要群341628566,以後會進行系統的學習和解疑。


古代人把心的功能搞錯了,以為思考要「用心」,其實「用心」更準確地說就是「用腦」。


如果你因為某人有錢,你考慮和他(她)結婚,你是用的腦。
如果你因為真心喜歡某人,你希望和他(她)結婚,你是用的心。


抽象點描述 就是 一個是 閉上眼睛想問題,一個是睜開眼睛想問題 。前者是用心,後者是用腦。


"用心感知" 有兩種,一種是無意識(或偽裝成無意識)的"用腦思考「;一種是自以為是的缺乏邏輯的懶惰的(及有可能是受錨定之類認知偏見操縱的)信息分析或決策方式。


用心感知是直接洞察本質,沒有「我」參與其中;用腦思考是通過「我」的邏輯思維對現象進行推理而得出分析結果。這個結果不可避免的會受到社會政治經濟形勢,意識形態、思想觀念、偏見、利益、人際關係等等因素的影響。


用心在於理解和通達,用腦在於格物和儲存記憶


用心感知: 他十分生氣,十分憤怒,他覺得他是正義的,有理的。他覺得這些人虧欠他。他覺得自己做的沒錯。

用腦思考:你這是犯罪,你讓整個社會覺得不安全。你這是偏執妄想,瞎想的哪什麼啊完全不合邏輯情理。

一個是體會對方的情緒,進入對方的世界觀。慢慢體會。

一個是站在客觀旁觀全局的角度上,不帶情緒情感關係立場的,思考。

這就是兩者的區別。


心是善,腦是智。
善是取捨,智是邏輯嚴密。


用心感知,為適合生理的需求【基礎需求】,用腦思考,是為了更好的適合生理需求【提升需求】


聽心,就像瑜伽和冥想所說,內觀自己的一切,呼吸,情緒,甚至是心裡很自然浮現的你想到的畫面,都不加以任何認知和批判。
用腦,顧名思義就是思考,邏輯,分析判斷抉擇之類的,還有很重要一樣,就是我們意志的執著和控制。
東方的禪學和西方的科學,我覺得這兩個是最好的體現。


都是用腦思考,所謂的區別是人為的。


用心是生物,用腦可以是AI


怎麼才能找出心的感覺,或者說區分心和腦的感覺


腦是判斷,心是直覺
腦用來思考,心指情緒,感受美


推薦閱讀:

全面二孩政策即將出台,父母打算要二胎,我應該如何調整心態?
朋友最近迷上了冥想瑜伽,但我覺得他有點走火入魔了,該怎麼辦?
如何用一句話或者一句歌詞形容暗戀?
如何克制消極心理?
劉梓晨這些微博能說明他什麼心理?

TAG:思考 | 思考方法 | 心理 | 靈修 | 獨立思考 | 另類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