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工作者如何面對「圖片可能不是真實的」這一問題?
僅討論有關圖片真實性的部分。不管如何面對的問題。
從理論上來說,所有的攝影圖片都是「不真實」的。例外部分後述。
為什麼加引號,我覺得有必要做詳細解釋。我曾經繞著本地的一個湖拍了一組片子,發到貼吧後許多人說不錯,但是有一個聲音說他也去過那裡,片子看起來不像真的。這讓我對照片的真實性問題做了較長時間的思考,然後得出上面的結論。
首先,就像經濟學對人的假設一樣,我們也假設攝影者是理性的,即,他/她的後期處理不超過原先膠片時代暗房所能調整的範圍。明確的說就是理性的攝影者不會用移花接木無中生有等欺騙性手段來獲取讚譽,甚至去參賽獲獎。因為一旦事情敗露的代價會超過作假所獲得的利益。
這樣我們就可以說用快門凝固的那一瞬間是真實的。但是真正的問題在於,從科學的角度出發這個真實性是無法證明的。
最有效的證明就是重複,重複拍一張100%一樣的照片。但是這一點恰恰辦不到,別人辦不到,自己也辦不到。
即使假定有足夠多的時間和金錢,有充分的意願和安全後勤保障,任何一張照片都不可能分毫不差地重複拍攝。例外部分後述。
第一,每支鏡頭的拍攝角度都是獨一無二的。面對同樣的景色,由於兩個相機的鏡頭不可能在空間上重迭,所以角度必然不一樣。百分之一度的差別也是差別。只要差一點,某些細節就會不一樣。
第二,每張照片拍出之後就成為歷史,那個時間不可重複。即使用超高速連拍,千分之一秒的差別也是差別。只要時間差一點,至少色溫就有差別。就算第二年的同一天同一時刻去拍同一地點,由於物候和氣候的變化會造成更大的差別。
例外:棚拍靜物以及影樓婚紗照理論上是當然是可以100%複製的,這等於是對時間和空間的抽象。由於人工布光置景等於是把PS放到前期去做,人們內心具有默認的可接受範圍反而不會再去討究其真實性。這個默認範圍應該還包括夜間長時間曝光以及紅外攝影作品等。
題外話: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影樓都更願意拍外景婚紗照。高收益是一個原因,片子看起來不那麼假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個人推薦北方的新人們有經濟承受力的話去廣西潿洲島拍婚紗照。估計至少一半兒的人看了片子會驚訝說,天哪,這是真的嗎?
事實上凡對某張照片真實性表示懷疑的人都不會較真兒到自己親自去實地看個究竟。更多的情況是沒有條件親自去做判斷,而好的片子又往往是攝影師抓住難得的瞬間通過精心構圖等手段取得超乎一般經驗的效果。這樣就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真有那麼美嗎?可以說越是好的圖片越「不真實」,這就是我為什麼要加引號的原因。
當有人對真實性表示懷疑時,這實際上是對你的作品做出了很高的評價。圖片工作者應該設法感謝人家。前提是你是一位理性攝影人。
基本上圖片都是「不真實」的。尤其是攝影作品,所有圖片都是碎片,是連續時間中的一楨,不代表上一秒或下一秒的事實,所以即便是大家認為代表真實的新聞圖片,也最多呈現了部分真實。而就一般新聞雜誌來說,圖片也往往需要被用來支撐或擴展報道的傾向和觀點。它不可能是客觀中立的。
這個問題需要區別面對。以目前雜誌的配圖模式來看,討論「圖片可能不是真實的」基本是無現實意義,因為大部分圖片與文章的搭配就是可疑的,比如,《財經》寫了一篇股市的稿子,配了一幅有關股民的照片,照片本身沒有任何附加新聞及相關內容,從報道角度嚴格地說,它已經是不真實的了。再比如,棚拍柳傳志,讓老人家站在一堆電腦上就真實?
配圖與純新聞圖片的區別在於,前者本身就存在不真實,後者只能構圖裁切,不能修改內容。
時尚類的無所謂,本來就在抄別人50年甚至更早的東西;只追求視覺效果。紀實類的圖片拍攝者必須時時刻刻告誡自己收斂熾熱的衝動,儘可能冷靜、客觀。即便是這樣,他也摻雜了不少自己潛意識的主管看法。畢竟我們拍攝時是看著取景器的。
應該是分欄目,如果是新聞紀實類的圖片,那必須要確保真實,同時是原創。如果是時尚類的相對來說真實性會弱很多。這個其實和文字一樣。
從讀者或觀眾的立場來說,想透過片面甚至單一的渠道去獲得真相——只獲得真相,獲得全部的真相——你真的也太懶或者太狂妄了。無論這(些)渠道是文字還是圖片還是聲音還是個人經歷或別的什麼。
推薦閱讀:
※美食攝影有哪些必備的基本款百搭盤碟?
※人像攝影中攝影師和模特誰更重要?
※想做好一個攝影師真的需要一個好單反么?
※大家理想的拍婚紗方式是哪樣的呢?
※Camera+、PowerCam、美圖秀秀,這三個拍照 app 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別是什麼?
TAG: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