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互聯網產品所謂的進入的壁壘?

看到結網裡面講到「進入壁壘」這個概念,那麼像http://about.me這樣的網站的進入壁壘是什麼呢?團購網的進入壁壘又是什麼呢?是不是因為國內的團購網站都不存在進入壁壘所以才會產生這麼多的競爭者?那麼為什麼Groupon又能在國外做大做強呢?

--補充:
看到大家說的,進入壁壘基本上都是錢、或者是人才。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對於百度、騰訊這類有錢有人的企業來講都不存在壁壘了?那麼為什麼騰訊還是沒能在SNS上幹掉人人、開心。


市場原本沒有進入壁壘,已進入者提高了某方面的門檻,便有了進入壁壘。對互聯網細分市場來說,提高進入壁壘通常是為了保護市場佔有率。互聯網經濟的本質,是規模經濟,如果不能取得有意義的市場佔有率,則進入無意義。

以搜索為例,Google通過技術壁壘、人才壁壘、資金壁壘等,有效地阻止了後來者的進入。在這樣的壁壘面前,或許只有微軟這樣的企業才擁有部分打破壁壘的實力。微軟之所以要不惜代價地進入,是因為微軟認為,搜索太重要,而自己又實在找不到任何其他顛覆Google的方式,比如Facebook的方式。

Groupon所開創的團購市場,原本也沒有進入壁壘,做個網站,拉個商戶,就可以開團。但在拉手網、美團等團購網站獲得巨額投資後,資金壁壘先建立了起來。另一個例子是視頻分享服務,開始沒有壁壘,但大結局是有錢者贏。資金壁壘不但阻止了後來者,對已有的玩家也起到了清場作用。


感謝邀請,先聲明本人是野路子,非專業背景。因此根據查閱的資料和個人理解,做出以下回答,希望更多了解的人參與回答。

按照比較專業的定義,進入壁壘是影響市場結構的重要因素,是指產業內既存企業對於潛在進入企業和剛剛進入這個產業的新企業所具有的某種優勢的程度。換言之,是指潛在進入企業和新企業若與既存企業競爭可能遇到的種種不利因素。進入壁壘具有保護產業內已有企業的作用,也是潛在進入者成為現實進入者時必須首先克服的困難。

一定意義上說,進入壁壘一定存在。只是進入成本的高低問題,可以認為有些產品的進入壁壘低,有些則相對較高。

影響互聯網產品的進入壁壘,我個人認為,主要還是
1、市場規模和現有市場佔有率以及市場存量
2、已有產品技術水平以及你自己產品的技術水品
3、已有領域的用戶需求滿足情況
4、是否已經存在規模較大或者近乎處於壟斷地位的產品或公司等等

影響這些指標的因素無外乎進入時間、自身技術產品實力、資金狀況等自身問題和目標用戶區域分布、行政干預等外部因素。

你說的團購問題,並不是因為不存在進入壁壘,而是對團購網站來說,團購這項業務本身是可以按照服務地區和服務領域進行劃分,這樣的市場規模巨大,而且之前國內並沒有已經佔領優勢的個體,而團購網站本身的技術和產品要求是已有可借鑒標準的,在這種情況下,進入壁壘相對來說就比較低風險。

至於groupon,以我目前的水平,我只能認為是國內外的互聯網行業的情況並不相同,而且國內互聯網公司的從眾心理更明顯,一窩蜂的現象也很常見,在進入壁壘偏弱的情況下,大家一番廝殺在所難免。更別提國內龐大的消費市場的刺激了。

==================

針對你的補充問題。

你弄混了進入壁壘的對象。
進入壁壘是對即將進入某一市場的新產品或者新企業而言的。

就騰訊的SNS和人人、開心來說。
開心先進入,人人跟進,開心以白領為基礎,人人以在校大學生為突破點,他們都擁有各自的用戶群體,雖然從用戶結構上說,騰訊的IM是通殺的,但是,必須注意一點,騰訊的IM上的各種關係,既包含了真實的關係,也包含了虛擬的關係,所以你發現,騰訊最早的SNS叫做校友,但是現在已經改成朋友了。

這是因為,從進入壁壘上說,人人的用戶結構更穩固,騰訊以校友為切入點,並不好做,所以騰訊轉而做朋友,朋友這個概念,既包含了線上的虛擬關係,也包含了線下的真實關係。

在我看來,騰訊的SNS機會很大,而現在騰訊的SNS存在幾個弱點
1、和當年百度有啊一樣,戰略上內部肯定有角力,比如,QZONE和朋友,誰是主力的SNS,誰是輔助的功能產品線。現在看來,沒想清楚。後面肯定還要再繼續拉力,直到解決之後,全力搞一個。
2、IM本身對用戶的粘性太大,放到web上,其實相對來說,web端的SNS就非常弱勢,SNS強調的關係、互動、圈子,點對點也好,圈子也好,IM已經打包解決了。所以,想突破,機會可能在webQQ的OS上,而不是頁面端本身。
3、推薦演算法,騰訊朋友使用了一個相熟度的演算法,個人揣測可能是從幾度好友來計算的。這個裡面可能存在問題。容易造成一些易用性的問題,目前這個還是直覺,沒有得到驗證。但是有一點得到驗證的是,演算法中說相熟度高的用戶,可能你去加他朋友,他根本沒反應。用戶的挫折感很強烈,而IM的關係沒有繼承下來,這一點非常惱人。
以上,我個人認為,騰訊的SNS後勁不會太弱,但需要解決以上幾個問題。


keso和張亮都說的挺清楚了。我補充一點,先發優勢也是一種壁壘。

記得有投資人曾問過飯統網創始人臧力一個問題:如果阿里巴巴或者騰訊投錢做一個跟你一樣的,你有什麼辦法跟他們競爭?這個問題其實內核跟樓主的問題是一樣的。

臧力挺老實地回答說:分類信息網站確實沒有什麼技術壁壘。但是,半年之內,他們超不過我。這就是先發優勢。另外,試錯成本挺高,他們這麼做不見得划算,砸的錢可能還不如直接買飯桶划算呢。我覺得臧力就挺明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錢是一種有效壁壘,如史玉柱想做遊戲,顯然他是有錢的。
大家都很有錢的時候,資源成為壁壘,沒有電商方面的資源想做電商,那是比較困難的。
當大家都有很資源的時候,人就成了壁壘,比如QQ想做搜索,最好的搜索人才都不在他,也沒有用啊。
大家都有人的時候,組織是最後的壁壘,只要你的小團隊夠強,一切無所謂,小公司都是這麼長大的,擁有最好的人,但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組織,他們還是要離開的。


針對補充問題,試著回答一下:
大公司做決策有兩個特點:一是慢,二是想盡辦法利用已有的資源。這就導致有錢有人的公司很難去做先鋒。一般嘗鮮的以中小公司為多。等到小公司做起來了,自然有其先發優勢,特別是sns這種用戶粘性很大的產品。


壁壘的搭建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 從細分需求的產生-服務先驅的加入-追隨者的跟進-自由競爭-幾大供應商分食市場份額 期間人才、資金、產品都是貫穿其中的

以QQ為例 加入IM市場本身應該是產品為先導 但是後期在其他互聯網產品的競爭中則是以追隨者的角色出現 基於其人才和資金的優勢也能夠推翻先驅的壁壘 把先驅者攆出去 自己搭起壁壘


推薦閱讀:

貝塔咖啡想活躍晚間時段、增加興趣點,引入一些樂隊組合到店內玩,我們提供場地,形成自然消費;對方免費獲得場地,擴大自身影響力。您覺得靠譜嗎?ken
將互聯網產品遊戲化,會帶來什麼?
國內外有哪些採用了共同編輯(Wiki)機制的互聯網產品?
做產品,老闆改動後,總有挫敗感怎麼辦?

TAG:產品經理 | 互聯網產品 | 產品運營 | 互聯網產品設計 | 新互聯網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