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dimir Horowitz 是否過譽?


其實這個問題都不成其為問題。
Horowitz在上世紀古典鋼琴領域的地位有些類似於小提琴領域的Heifetz,
從同時期演奏家的唱片數量就能看出端倪,他們都是「超級巨星」一般的存在。
當然,鋼琴界的「角逐」可能更激烈一些,而Heifetz則一騎絕塵。
霍去世20周年的時候寫過一篇文字,轉給你看看吧。

——————————————————————————————————————————

霍洛維茨逝世20周年祭

Vladimir Horowitz
(Oct 1, 1903 - Nov 5, 1989)

霍洛維茨可以說是20世紀最有名氣的鋼琴家。1903年生於基輔,幼年和母親學琴,1912年進入基輔音樂學院,師從Vladimir
Puchalsky、Sergei Tarnowsky和Felix
Blumenfeld。1925年,他離開蘇俄,名義上是去向Schnabel問道,實則是逃離那個曾讓他為麵包黃油而演奏的國家。只到1986年他才再
次回到蘇聯,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舉行了兩場轟動一時的音樂會。比較離奇的是他一生中四次淡出舞台:1936-38年,1953-65年,1969-74年
和1983-1985年。如果想深入了解霍洛維茨,可以參考Harold C. Schonberg的《Horowitz: His Life and Music》。

霍洛維茨,對我而言,是20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他的技術幾乎可以比肩Hofmann,雖然從某種意義上這種比較不太合適,畢竟兩人各擅勝場。他的演奏充滿豐富的色彩、大量的節奏變化和強大的動力。霍的想像力是無以倫比的,從他的演奏中經常能聽到大量的創造性演繹。最重要的一點,他從不刻意或者說淺薄地使用上面這些「工具」來取悅聽眾。他具備高超的音樂智商,演奏起來極具洞察力,他的演奏技巧完全是在為他的音樂目標在服務。他「砸鋼琴」有時候被輿論描述為過於「誇大其詞」,不過他「砸鋼琴」和其他鋼琴家完全不一樣,他創造出的那種音響,其他任何鋼琴家也做不到,無論是
Bolet、Wild、Argerich、Hamelin……他們都是有能力演奏出巨大音響的鋼琴家,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創造出霍洛維茨那種音響,因為他們對鋼琴這種樂器的認知程度不及老霍。1980年版本的《格羅夫音樂辭典》上Michael Steinberg 這麼評價老霍:illustrates
that an astounding instrumental gift carries no guarantee about musical understanding(大意就是雖然老霍具備驚人的樂器認知天賦,但是卻不能保證他的音樂洞察力)。批評者尚且認可他的這種天賦,可見一斑!當霍洛維茨以大音量演奏的時候,經常表現出比其他大師更深思熟慮的一面。他的演繹整合了眼花繚亂的鋼琴技術和演奏智慧。以上種種使他的演繹聽起來達到了頂級的層次,也讓他成為20世紀最受追捧的鋼琴家。霍洛維茨的錄音是鋼琴歷史上最值得研究鋼琴藝術,下面主要談談我最喜歡的一些霍氏錄音。

Liszt-Busoni :Paganini Etude No.2
這個1930年的錄音可以說是年輕的horowitz的傑作之一,3分鐘出頭的錄音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節奏、清晰度和速度無以倫比,從開始到1分25秒
間,單音階和半音階伴隨著連鎖式的八度音聽起來極其震撼。1分25秒到2分鐘之間,充滿了讓人窒息的八度音,而且越來越快,這一段他故意漏掉了很多音符,
但是對整體的感覺沒有任何壞處。除了這首練習曲,老霍只錄了一首李斯特的練習曲Paganini Etude
No.5,naxos已經出版了,不同於一般鋼琴家演奏的1851年版本,他演奏的是更難的1838年版。他早年也演奏其他一些練習曲,可惜都沒有錄音。

Liszt :Funerailles
這個錄於1950年的片段(原曲大概8分多鐘,霍演奏了大概7分鐘的內容)是無以倫比的,仔細聽左手的八度音,聽完後只有一個感覺:Crazy!這種興奮只有在老霍的錄音里才能找到。

Sousa-Horowitz :The Stars and Stripes Forever
錄於1951年。這個錄音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鬧騰」的鋼琴錄音了,可以與之比肩的恐怕也只有他老丈人的一些樂隊錄音了。這部作品也是老霍最受聽眾期待的返
場曲之一。老霍不反對去修改的作曲家的作品,因為他覺得一些作品本身不太「鋼琴藝術化」或者結構上太蹩腳,最有名的恐怕就是修改穆索爾斯基的畫展了。
1940年,在拉赫瑪尼諾夫的同意下,老霍創造了自己的拉赫第二鋼奏的版本,Grimaud演奏的就是這個版本。所以,這種「音樂家+老霍(Sousa-
Horowitz)」的抬頭在他的錄音里會很常見。整部作品大概4分多鐘,老霍雙手在鍵盤上翻飛,儘管有大量的跳躍,但是卻聽不出任何勉強之處,殊為驚
嘆。

Liszt-Horowitz :Hungarian Rhapsody No.2
錄於1953年,老霍完全重寫了這個曲子的後半段「Friska」部分,前半部分只做了微小的改動,讓整首曲子聽起來極具獨創性。這個演繹,和Lhevinne演奏的Schulz-Evler的
On the Beautiful Blue Danube一樣,可以說是我聽過的最為眼花繚亂的演奏!前半部分,某些地方聽起來稍顯誇張,但是大多數人都只關注老霍改過的後半部分。在
「Friska」部分,霍洛維茨彈奏了兩個主題,有時甚至是三個主題一起只至終曲,聽起來就彷彿有4隻手同時在鍵盤上彈奏。這種難度能讓人發瘋,因為你甚
至來不及決定去跟上其中任何一個主題。只有霍洛維茨才能創造出這樣神經質的效果。我至今不能相信,老霍是如何做到在八個跨度上,用右手的第一指和第二指演
奏一些半音階,第五指彈奏主題。而且聽起來這些半音是如此的連貫,而間斷的主題又是如此清晰,就好像音階和主題是用兩隻手在演奏一樣(老頑童的左右互博,
老霍在一隻手上完成了)。Volodos是後來唯一一個錄過這個版本的鋼琴家,可惜就技術和刺激性而言,跟老霍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Chopin :Scherzo No.3, Op.39
錄於1957年,是這部作品的最好演繹。Argerich的1961年名演和這個錄音比起來黯然失色。從5:53秒開始的終結部,是有史以來最為激動人心的
演奏。可以留意到他很少用踏板,而大多數鋼琴家在這段中都嚴重地依賴踏板,老霍超一流的技術讓他僅憑手指就可以演奏出目眩神迷的效果。

Rachmaninoff :Etude-tableau in E flat minor, Op.39 No.5
錄於1962年。老霍演奏任何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都是無以倫比的。我第一次聽他演奏這部作品的時候,立刻被他的充滿活力的演繹所感染,迫不及待地拿出已有的
Ashkenazy的同一個錄音進行比較。只聽了一個小節,我就斷定老霍的演繹比阿什高明十倍。霍洛維茨的演繹是如此的洶湧澎湃,而又駕馭自如。拉赫瑪尼
諾夫自己沒有錄過這部作品,不過我相信即使拉赫自己錄過這部作品,也不可能比老霍的版本更刺激。我真是喜歡霍洛維茨演奏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拉赫風格的作品。

Scriabin : Etude in D sharp minor, Op.8 No.12
錄製於1962年。這是另一個讓人亢奮不已的演繹。這個標識性的「霍式小品」他前後一共錄製過五次,這一次是最好的。從1990年買了這張CD以來,這首曲子我聽了不下300次。
37秒處的抑揚頓挫是典型的霍氏演繹,是如此的難以描述。貫穿全曲的大量的音量突變和急停讓人如此印象深刻。從1分19秒開始至尾的重和弦是如此驚人。自從聽
過這個演繹之後,手上Berman、Richter和Barere對我而言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唯一遺憾的是這部作品只延續了2分鐘多一點點。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8, Op.13 「Pathetique」

制於1963年。這個錄音我覺得是留聲機歷史上最讓人驚奇的事情之一。霍洛維茨可以如此出色地演奏貝多芬!這個演繹是如此出色,甚至可以和Arrau兩個
月前的出色詮釋等量齊觀。在第一樂章的引子部分,老霍演奏的稍嫌輕佻,我更喜歡Arrau營造出的深沉氣氛。但是來到主題部分,霍洛維茨已經和Arrau
一樣具備了強大的駕馭力和推動力(聽聽他們倆的左手部分),這個特徵,其他貝多芬專家,如Schnabel,Backhaus,Kempff,Serkin和Brendel的錄音里都沒有。第二樂章被演奏的很出色,用了一種美麗而富有歌唱性的
音色,雖然偶爾音量顯得有些過頭。我最喜歡的部分來自第27到29小節,27小節的降B足夠響亮,延續時間也夠充分,讓29小節的C聽起來就像一個優美的
綿延不絕的旋律線。這太奇妙了!第三樂章也很精彩。他用了一種憂鬱的音色,我覺得這正是演奏末樂章所需要的。大多數鋼琴家演奏起來過於歡快了。Arrau
同樣營造了一種憂鬱的氣氛,甚至比老霍演奏的更為沉重。不過霍洛維茨更細緻,音色也更加漂亮。總的來說,兩個演繹都非常出色。這裡霍洛維茨向我們展示了他
有能力擊敗任何貝多芬專家。他私下還演奏了其他一些貝多芬奏鳴曲,其中包括Hammerklavier,聽起來類似於Serkin的處理方法。

Scarlatti :2 Sonatas, K.466 (L.118) and K.481 (L.187)
錄製於1964年。這兩部都是平靜的作品。老霍總是用他的響度來刺激聽眾,但是他同樣也能在這種寧靜的音樂里感染聽眾。這裡可以聽到他是如何控制每個音符的
力度。當用這樣低的音量演奏的時候,把音符演奏的平滑都很困難,但是他很容易就做到了。能達到這樣超人的技術水平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旋律線聽起來如此的順
滑、流暢、輕鬆。從1928年到1986年,斯卡拉蒂的錄音貫穿於他整個演奏生涯中,但是這兩首最使我感動。和這個錄音相比,他早年的版本少了些甜美和個
性,晚年的演繹則經常顯得太過怪癖和因為使用踏板而顯得過於拖沓。

Mozart :Sonata in A, K.331
錄製於1966年。我喜歡這個錄音主要是因為它聽起來很新鮮。我已經厭倦了其他人那些傳統式的演繹。這裡,霍洛維茨在他的演奏里引入了大量浪漫主義元素。第三樂章的土耳其進行曲非常出色。他採用了一種行之有效的較一般演繹偏慢的速度來演奏這一部分。

Liszt :Vallee d"Obermann
錄製於1966年,如果你只想買一張霍洛維茨的唱片的話,我肯定會推薦這一張。不僅僅是因為它是最好的,更重要的詮釋了霍洛維茨的風格和個性。他魔術般的觸
鍵、豐富多彩的音色、抒情詩般的柔美樂段、創造力、獨一無二的自由速度、宏大的音響、雷鳴般的和弦、非同一般的張力、令人振奮的刺激感、風馳電掣的八度,
所有的這一切都包含在內。你甚至還能聽到他在一些地方的巧妙的修改音符,其中一些改動實際上是他從李斯特的更早的版本里「借」來的。順便說一句,我覺得這
是李斯特最偉大的作品。

Rachmaninoff :Etude tableau in D, Op.39 No.9
錄於1967年。對於這張碟我沒什麼可說的。這完全就是另外一部為霍洛維茨的激情風格量身定做的炫技作品。可以留意到他演奏了很多錯音,但是它們並不影響整體效果。就像往常一樣,曲子一結束聽眾就瘋狂了(這是一次現場錄音)。

Rachmaninoff :Polka V.R
錄於1977年。這個錄音聽起來實在很享受。採用了極端誇張的表現手法,但是這種誇張只適合這部特別的曲子。他是如此富有樂感,在演奏中揭示了許多內在的聲
音,這在作曲家自己的錄音中都聽不到。再一次地,霍洛維茨擊敗了作曲家。大概3分48秒的地方,我們可以聽到從觀眾席發出類似於笑聲的雜音。我很想知道霍
洛維茨那會做了什麼。做了個鬼臉?吐了吐舌頭?或者搔了搔屁股?

Rachmaninoff :Concerto No.3, Op.30
錄於1978年。這部作品他一共有三次商業錄音(如果要算上和Mehta的那次錄像的話就是4次),另外兩次的錄音時間是1930年和1951年。大多數人
更喜歡他30年和51年的錄音,批評他這次錄音的怪癖和粗糙發音。另外還有一次1941年他和Barbirolli合作的廣播錄音,雖然這是很多人最喜歡
的拉赫第三,但是我覺得過於炫技而且沒有任何道理地採用了過快的速度。我最喜歡78年這次演奏主要是因為全曲飽含憂鬱和鄉愁的感覺。幾乎其他所有鋼琴家演
奏這部作品的時候都當成一部炫技作品,但是這次錄音中霍洛維茨則集中表現了作品感性的一面,催人淚下。沒有人在演奏這部作品中比霍洛維茨投入更多的感情。
實際上,我同樣喜歡他的怪癖和稍顯粗糙的發音,這些讓這次演繹變得很迷人。第一樂章華彩段落的錯音太不可思議了。當其他鋼琴家演奏錯音的時候,音樂聽起來
很蹩腳,但是霍洛維茨做同樣的事情,音樂實際上聽起來更好聽了。這是一個偉大音樂家的特徵。事實上,他承認他經常故意演奏錯音是為達到音樂目的。大量的節
奏和速度變化帶來了一種極其神經質的效果。很難想像,年屆74歲高齡的老霍是如何演奏這樣繁重的「體力勞動式」作品的。有一點我要指出的是,這個錄音里聽
到的反常的粗糙聲響,是在鋼琴家的要求下,調音師過分打磨了槌子的結果。順便說一句,拉赫本人曾經聽霍洛維茨演奏過這部作品,發出這樣的驚嘆:「he
swallowed it whole. He had the courage, the intensity, the
daring」(大意是他已經完全消化了這部作品。他表現的勇氣驚人、感情強烈、處理大膽)。

Liszt :Consolation No.3
錄製於1979年。再一次地,我們能聽到他精美的魔術般的觸鍵。還有很多極富創造力的彈奏和最深厚的情感流露。只不過錄音里觀眾的咳嗽也太過火了。

Rachmaninoff :Sonata No.2,Op.36
錄於1980年。這是個奇蹟。他舉行這場音樂會的時候已經76歲高齡了,但是他仍然能夠演奏這樣高要求的作品,而且如此有說服力,如此激情四射。早在
1968年他錄過同一首曲子,那會比現在年輕12歲。但是讓人吃驚的是年事已高的霍洛維茨的演奏更蘊含能量。他的演奏很有些怪癖,但是這種怪癖在這首作品
里卻很適用。第三樂章是不可思議的,在3到4秒左右,霍洛維茨玩了一個天才般的小把戲,這裡有個多餘的降G音符,聽起來就好像是走音了一樣,但實際上正是
老霍想要的效果——聽起來更印象深刻、讓人興奮。只有他才能出這種「錯」。在激情四射的樂章完結部,你能享受到最高層次的聽覺刺激。再一次地,聽眾變得瘋狂了。

Chopin :Scherzo No.1, Op.20
錄於1985年。這個瘋狂的演繹太傑出了。他用了一種反常的慢速
來演奏,聽起來比別的鋼琴家和老霍以前那些高速的錄音好很多。很多細節在高速演奏下根本聽不到。他以一種最別緻的方式來演奏,左手用了一些處理漂亮的重
音,還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急停和聲音效果。在7分59秒到8分02秒的地方,有幾處錯音,但很有可能是霍洛維茨故意彈錯的,聽起來不但沒有對音樂產生不利影
響,實際上卻是提高了音樂的精彩度。總的來說,這是一次魔鬼般的演繹。

Schubert :Sonata in B flat major, D.960
錄製於1986年。
這部奏鳴曲本身冗長而啰嗦,就好像舒伯特的很多其他作品一樣(典型的如「偉大」交響曲)。但是詩意的鋼琴家,用他豐富的音色和力度調色變幻,成功的將這部
作品演繹成為一部極其迷人的作品。就連第一樂章開始,原來聽起來足有5分鐘的啰嗦的重複句也成了必不可少的部分了。這是我的舒伯特收藏中最常聽的一張
CD。

Chopin :Mazurka in C sharp minor, Op.30 No.4
錄於1986年。來自霍洛維
茨在莫斯科那張唱片,我認為這是霍洛維茨留下的最好的瑪祖卡錄音。他極度誇張的演奏蘊含著很多神秘元素。從大概1分35秒左右開始提升音量到1分45秒左
右的最高潮段落彈奏地極其漂亮。就這個演繹來說肯定超過了魯賓斯坦的權威錄音。魯的錄音對比起來就顯得乏味和過於直率了。但是總體上,魯賓斯坦演奏瑪祖卡
比老霍強。

Scriabin : Etude in C sharp minor, Op.2 No.1
錄於1986年。同樣也是來自霍洛維茨在莫斯科那張唱片,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為安靜的一張鋼琴錄音。很多音符剛剛好能被聽見。他的演奏帶著些許憂傷。現在要找到這樣動人的錄音已經很不容易了。

Wagner-Liszt :Isolde"s Liebestod
錄於1989年10月25日、27日,11月1日。為了錄製這部作品,這個傳奇鋼琴家整整用了3天時間。錄音完成4天後,霍洛維茨與世長辭。極少能聽到如此美的琴聲,充滿了深厚的激情。正如他以前的一些錄音一樣,有很多不同的音色和速度變化。但是聽這個錄音的時候讓人覺得最終大師完全掌握並了解了什麼時候和
如何去運用這些音色和速度變化的秘密。他已經很好地運用了這些長達數十年,但是他從來沒能達到完美的境界。有些時候太過放縱,有時候又存在不必要的誇張。
在近乎80年的不懈嘗試和改進後,最終他達到了完美!因此,我認為這是霍洛維茨最好的錄音,也是他傳奇一生的最完美的句號!


茲以此文紀念霍洛維茨逝世20周年。

於2009年11月20日


我覺得並沒有過譽。老霍左手有「雷神之錘」的稱號,這可以表現在他演奏拉赫瑪尼諾夫和李斯特的作品上。而單單說演奏技巧毫無疑問老霍是登峰造極的,他演奏的B小調奏鳴曲(李斯特的),時長超過半小時,聽了很多個版本,然而並沒有哪個鋼琴家能把這首曲子的敘事性,黑暗性,各種不協和音的和聲表現得像老霍那樣好。其實還是那句話,鋼琴家並沒有孰優孰劣之分,有的只是局限在某作品上的差異(就像我偏愛玻璃尼的肖練喜歡老霍的凶狂2以及某些李斯特拉赫瑪尼諾夫的大型作品,噢,還有魯賓斯坦的貝奏op.57,你們真應該聽聽)就像我說彈巴赫沒有人能比得上錄音室里的古爾德,彈瑪祖卡論現場我傅老還是示範級的……看各人的理解不同與喜好不同而已。
—————————— ——————————
—————————— ——————————
回歸題意,老霍畢竟是一個時代最偉大的鋼琴家(那個時代甚至沒有之一),即使後輩多麼長進,對前輩的尊重還是要有。單單是他被那麼多人讚譽,他的名聲就不會是過譽


如果Horowitz過譽,Heifeiz也差不多。
一個擁有超一流音樂表現力,超一流音樂創造力和一般人看來過於個性的音樂性格的演奏家,他實際上大大拓寬了音樂的表現幅度——從拉氏到斯卡拉蒂,是從音響效果到和聲結構的挑釁,相比於齊技夫拉對技巧的改編高了好幾個層次。誰也不能說螃蟹就沒毒,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你至少沒法否定他的先進性和勇氣。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他無愧於二十世紀的超一流鋼琴家。


人們對他的技巧過譽了。其實 Horowitz 經常用踏板來掩飾技巧不足之處,這一點在舒曼的 Tocata 裡很明顯。比 Prokofiev《第七鋼琴奏鳴曲》,他比不過波利尼;比 Prokofiev 的 Tocata,他比不過阿格麗希,拜託,單講這首的技巧完成度,新生代 Claire Huangci 也超過他啊。

但是技巧──或者說表面上的那些技巧,比如八度的速度啊之類的──本身就被看得過重了。Horowitz 技巧上的不完美是他的魅力的一部分。


聽霍洛維茲的作品不多,即使是大家,錯音也是難免。表現力方面各個大家也是各有特點,不能說誰比誰強,只能說愛好者喜歡誰的風格,或者其對音樂的詮釋。
對霍洛維茲的唯一感受就是他是一位具有超前演奏風格的大家。這種超前在他和他前代的、同代的和現代的鋼琴家的演奏來進行比較就可以明顯感受到。
古典音樂也應是與時俱進的,其演繹在不同時代也不應是一成不變的。比如現在對巴赫的演繹普遍速度快於過去,在現在快節奏的社會中,會覺得這樣的演繹很貼合,很合理。而在幾十年前或者更早些,這樣演繹會不會被認為是褻瀆和離經叛道呢?新一代的演奏家們從小成長的過程中就認為應該是這樣的速度,他們不可能回到從前了。
時代變了,社會變了,都會對音樂的理解加入新的內容,從而使古典音樂不斷有新風格的演繹出現,這是不是也是創新呢?
巴赫依然是巴赫,重要的是我們在改變。


霍洛維茨是否被過譽,這是問中國人嗎?在中國,他絕對沒有被過譽,知道他的人很多麼?被過譽的是郎朗。

他很獨特,我以前不知道怎麼表達這種,後來他去世後才知道他是個gay。 個么是某種 gay 才能有的一種氣質? 不溫不火,無欲無求,以我為物的那種淡定從容。

技法上,不懂,不評論。


嗯,說 Horowitz 過譽?怎麼過譽了??在那個時代還有誰能與他相提並論?要說我覺得現在都沒有人可以。而且在國內我認為是欠譽 !

不鳥萬如一 回答說大家對其技巧過譽了,還舉幾個"例子",論技巧完成度,,,你這麼舉這什麼例子我也是服。

Prokofiev 那個sonata,他比不過 Pollini ?嗯,比什麼??速度?

Schumann 的 toccata in C Horowitz使用踏板以節制著稱好吧,感興趣的可以去聽 , 處理的很好啊, 怎麼就技巧不足了 ?這是我個人最愛的兩個版本之一,另一個是 Simon barer 的 。

Horowitz 的 Prokofiev Toccata D minor 你去you to be看看, 評論都怎麼說,還有個視頻專門把HV和M拿來對比的。


技巧是為音樂服務的,他的炫技作品已經絕對充足了,技巧大師之名想摘都摘不掉了,難道真的一定要每首都炫才可以嗎?

另: 大衛梵娥玲 我覺得說的非常好

以上


當然沒有。只要霍洛維茨是第一其他人頂多能並列第一。他可是有讓魯賓斯坦和拉赫馬尼諾夫羨慕的天才啊。比我們的回答是不是有說服力多了?


前一陣剛去看他 的家族墓地,寂靜中往裡瞧看到他的小照片總覺得有些人像是死不了的,對他的多大讚譽也不為過,也許對他而言,最大的褒獎是他琴聲吧。


fans的存在是一種自然的社會現象。但只要有fans的話,自然就會有各種各樣的過譽。在此情況下很難再去細分具體有何種過譽了。


沒有,在他那個時代,大眾對於鋼琴演奏家的期望不是多麼高超的技巧和沒有錯音的演奏,而是最能詮釋作品的表現力。這裡Horowitz,Rubinstein也都是屬於這種類型,他們表演錯音也許挺多的,但是他們的表演可以表現出對於作品結構,風格的高超理解,而聽眾對於技巧沒有那麼看重,所以受歡迎。現在大家對於技巧,準確性要求很苛刻,估計讓他們回來彈可能不會很受歡迎。
Sensei says: Horowitz had sooooo many wrong notes, but it didn"t matter, because he could play a C like nobody else.

個人看來他唯一的缺點就是經常彈的太快了


推薦閱讀:

聽勃拉姆斯的室內樂全集是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我覺得貝多芬的名曲大都不太好聽?
你是如何理解拉赫瑪尼諾夫第一鋼琴協奏曲的?
如何評價指揮家克勞迪奧·阿巴多(Claudio Abbado)?
白色的樂器演奏起來會不會很妙?

TAG:古典音樂 | 鋼琴家 |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VladimirHorowitz | 過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