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死亡你有什麼想說的,想分享的?

中國人往往迴避這個問題,但又必須要面對他,躲不掉的,我們就來聊聊吧!


用一篇舊稿回答:

勇敢面對吧。死,也要死得有尊嚴;死,也要死得美麗。

輪到你決定嗎?有人問。

的確如此,但是,凡事都有計劃,現在開始討論,也是樂事。

首先,對死下一個定義:「死不是人生的終結,是生涯的一個完成。」

我們要怎麽在落幕前,向大家鞠個躬退去呢?最好是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需要一點知識和準備。

最有勇氣的死,就是視死如歸,說到這個歸字,當然是回到家裡去死才安樂。

但事不如願,根據一項調查,最後因病,死在醫院裡的人還是佔大多數。

為什麽要在醫院?當然想延長壽命呀。但是已到了尾聲,延來幹個屁!決定自己什麽時候走,不是更好嗎?

家人一定反對,反對個鳥!不說粗口都不行,我的命不是你的命,你們有什麽權力來反對?

友人牟敦沛說過:「我一生人做的最後悔的事,就是反對醫生替我爸爸終結生命。」

這句話,家人一定要深深反省。

尤其是對患了末期癌症的人,受那不堪的痛苦折磨,家人還不許醫生打麻醉針,說什麽會中毒,反正要死了,還怕什麽中不中毒?

如果你問十個人,相信有九個是不想在醫院死的,但他們還留在醫院,一方面也顧慮到家人的感受,不想給大家增加麻煩,而絕對不是自己所要的。

我勸這種人不必想太多,要在家裡終老就在家裡終老,反正這個家是你的家,你想怎麽樣做,也沒人可以反對,而且可以省掉他們整天跑到醫院來看你。

雖然說醫院有種種設施,但那是救命用的,你不想救,最新最貴的儀器又有什麽用?

在家靜養,請個護士,所花的錢也不會比住病房貴呀。找個相熟的醫生,請他替你開止痛藥,醫療麻醉品等等,教教家人怎麽定時服食和打針,也不是什麽難事。

但是孤單老人又怎麽辦?有一條件,就是得花錢。反正是帶不走的,這個時候不花,等什麽時候花?護士還是要請的,這筆錢,要在能賺時存下來,所以說死,也得準備,千萬不能等。

香港人多數有點儲蓄,買些保險留給後人,大家想起老人早走,也可以省下一點,也就讓你花吧。

在痛苦時,最好能以嗎啡鎮靜。從前,嗎啡被認為怪獸,說什麽服了會精神錯亂,愈吃愈無助,最後變成不可控制的兇手。

但這都是早期醫生的臨床實驗不夠,恐怕有副作用,沒有必要時不打針。當今事實已證明,葯下得恰當,根本就比吸毒者自己亂服安全得多。

有些人討厭打針或喝葯,也有膏貼的嗎啡劑可用,總之不會是愈用愈沒勁,不必擔心。

我最喜歡看的一部電影,叫《老豆堅過美利堅 THE BARBARIAN INVASIONS》,名字譯得極壞,其實是一部怎麽面對死亡的片子,得過最佳外國影片金像獎,講的是一個老頭得了癌症,離開他多年的兒子來看他,一看父親被一群老朋友圍著談笑風生,又拚命吃護士的豆腐。

兒子問老子能做些什麽,老子說最好替我找些毒品來服服,兒子被嚇呆了,後來才發現父親的樂天個性,並了解人生最終的路途,完成了父親的願望。

這些被一般人認為最野蠻的思想,是最先進開明的,片子的原名叫《野蠻人的侵略》,其實就是這群快樂的人。

最壞的打算,已安排好。萬一僥倖能夠活到油枯燈滅,那就最為幸福,我母親就是那樣走的。也許,可以像弘一法師一樣,回到寺廟,逐漸斷食,走前寫了「悲歡交集」四字後,一笑歸西。

葬禮可以免了,讓人一起悲哀,何必呢?死人臉更別化妝給人看,那些錢,死前花吧。開一個大派對,請大家吃一頓好的,有什麽好話當面聽聽,才是過癮,派對完畢,就跟著謝幕好了。

骨灰撒在維多利亞海港,每晚看到燦爛的夜景,更是妙不可言,你說是嗎?


一、生

未知生焉知死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胡適《答某君書》:人生的意義全是各人自己尋出來、造出來的:高尚、卑劣、清貴、污濁,有用,無用……全靠自己的作為。生命本身不過是一件生物學的事實,有什麼意義可說?……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何以有生,而在於自己怎樣生活。你若情願把這六尺之軀葬送在白晝做夢之上,那就是你這一生的意義。你若發憤振作起來,決心去尋求生命的意義,那麼,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義,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義,生命無窮,生命的意義也無窮了。總之,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它什麼意義,它就有什麼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做點有意義的事……


悲劇的人生,藝術的生活

尼采認為人生在本質上是悲劇的。從前,Midas國王在樹林里久久地尋獵酒神的伴護,聰明的Selenus卻沒有尋到。最終國王抓到了Selenus,問道:對人來說,什麼是最好的東西?這位精靈卻一聲不吭。直到最後,在國王的威逼下,他突然發出刺耳的笑聲,說道:「可憐的浮生呵,無常與苦難之子,你為什麼逼我說出你最好不要聽到的話呢?那最好的東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為虛無。不過對於你還有次好的東西——立刻就死。」希臘人知道並且感覺到生存的恐怖和可怕,為了能夠繼續活下去,他們必須在它面前安排奧林匹斯眾神的光輝夢境誕生。所以,面對悲劇的人生,我們需要引進「日神因素」,作為我們繼續活下去的補償!悲劇人生,藝術生活!


藝術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來的形而上活動;只有作為一種審美現象,人生和世界才顯得是有充足理由的。尼采也承認世界和人生本無意義,但他認為,我們可以通過藝術賦予它們一種意義,藉此來肯定世界和人生。尼采認為,對於人生本質上的虛無性的認識,很容易使人們走向兩個極端。一是禁慾和厭世,像印度佛教那樣,整個人生籠罩在悲劇主義之下。另一個是極端世俗化,政治衝動橫行,或沉湎於官能享樂,如帝國時期羅馬人之所為。藝術所起的作用是雙重的,既阻止了痛苦意識走向悲觀厭世,又把生命慾望引入了審美的軌道。

靜下心來仔細一想,人生似乎確實是悲劇的:短短數十載,眨眼便過,面對永恆的大自然,人類何其渺小!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並且人從生下來就要面對外界的枷鎖。在學校、社會你要受學業、規則、道德、法律的約束;當你長大時,又要為了生存奔波;如果你是一個男人,又必須為了自己的將來加倍努力;如果你是一個女人,也要為了擁有獨立的自我或者夢想而奮鬥!如此一來,人生下來就是為了化「痛苦」為「幸福」。不禁想問:你奔波了一生,是否曾為匆忙的行人而駐足?是否抬頭歡喜窗外跳躍的鳥兒?是否攀登過遠方的高山?難道你的一生就要這樣度過:出生、學習、結婚、衰老!有很多人羨慕阿里巴巴CEO馬雲的財富與地位,然而馬雲在香港的一次演講中卻說:我其實後悔了,這十多年來,我幾乎沒有任何個人時間,每天奔跑在公司的業務中!(悔創阿里傑克馬)

我一直很困惑,我們一個人生下來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意義!是為了財富嗎?是為了名利嗎?是為了地位嗎?就算我們擁有了這些又能怎樣!或者是為了人類的延續!反正人生下來就在走向死亡,只是人們走的路不同,時間有先後而已!以前我的回答是:我要在人生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跡,在歷史上書寫濃重的一筆,讓後人銘記我,流芳百世!嬴得生前身後名!但現在我真的不願再對人生多說什麼!只要一思考,人生便無意義!所以,我覺得還是「當下」最重要!珍藏過去,把握現在,遺忘未來!

在叔本華那裡,世界意志是徒勞掙扎的盲目力量,在尼采這裡則變成了生生不息的創造力量。他們的世界意志,實際上指的都是那個永恒生成變化的宇宙過程,那個不斷產生又不斷毀滅個體生命的過程。這個過程本身是絕對無意義的,真正改變了的是對這個過程的評價,是看這個過程的眼光和立場!人生藝術化,就是規避人生虛無的最好方式!用審美的眼光去看世界意志的創造活動,把它想像成為一個宇宙藝術家,把我們的人生想像為它的作品,以此來為人生辯護。面對虛無的人生,首要的事情是要把生存之可怕荒謬的厭世思想改變成使人藉以活下去的表象。崇高和滑稽便是這樣的表象,前者用藝術來駕馭可怕,後者以藝術來解脫對荒謬的厭惡。崇高讓我們毫無畏懼,勇往直前;滑稽讓我們戲謔生活,無憂無慮!

對生命的熱愛則是便宜又大眾的方法!希臘神話真正達到了生命的神化和肯定。「這裡只有一種豐滿的乃至凱旋的生存向我們說話,在這個生存之中,一切存在物不論善惡都被尊崇為神」。別的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所宣揚的都是道德、義務、苦行、修身、聖潔、空靈等,希臘神話卻絲毫不會使我們想起這些東西,而只會使我們領略到一種充實的生命感覺。在此意義上,尼采把希臘神話稱作「生命宗教」。何為熱愛生命?每天早晨起床後,我們都能因為自己多睡了一分鐘而竊喜!

二、死

1. 面對別人(萬事無不盡,徒令存者傷)


大二時對「死」的看法——以理化情

科學的態度還能使我們痛定思痛,化悲痛為力量。《莊子·至樂》記載「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不解,莊子答道「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莊子這樣回答,平常人有可能不知其所云,或以為莊子無情。孰不知此乃大道也!難道親人、朋友去世我們就真的需要放聲大哭,讓所有人知道我們很悲傷嗎?難道我們不能用其他方法來宣洩感情嗎?難道我們就要從此沉淪,一蹶不振嗎?我想「科學的態度」的作用就在此,讓我們從極端情緒中解脫出來。讓我們活著的人繼續努力並幸福地活下去,這不正是死去的親朋所期待的嗎!

此外,我也同墨家一樣:反對儒家的喪葬祭祀制度,主張節用、節葬。小時候我就在想:為什麼周圍的親朋好友、鄰居親戚在家人去世的時候大辦宴席,而在他們在世的時候卻不好好對待他們!這不矛盾嗎?


今年:一封遲來的信

一邊守夜,一邊看《百年孤獨》,直到現在仍然不知何為孤獨。從昨天到現在,感覺就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難道我被莊周附體了,還是哲學類書籍看多了,達到了「以理化情」的境界。可是自己明明那麼多情……

昨天拖著行李箱,來到爺爺的面前,由於他的身上已經蓋了一張白色紗布,看不清裡面的具體情況,只知道爺爺的身體縮水變小了,再過兩天經過火化,從此就會化為塵埃,羽化登仙而與我天人兩隔。

據父親和各位叔伯敘說:爺爺22號3點左右,感覺自己似乎不行了,連忙叫父親把四個兒子還有自己的弟弟叫到身邊,向他們吩咐後事。他的嘴唇雖然在動,其時幾乎已經沒有任何響聲。然後又用手指了指枕頭,父親會意原來裡面是他存的一些錢,而且家裡人都知道那肯定是留給我的……

爺爺從兩年前開始身體就一直不好,最近這兩個月甚至只能在床上度日,一直在床上念叨著遠方的我,期望我快點回去與他見一面。爺爺交代完後事後,雙眼仍然緊睜向上方盯著,久久沒有閉目,父親、大爺、三爸、表叔依次用手去輕拂,還是沒能讓他屈服。

22號19點回來後,聽到這個消息,我內心竟然沒有一點波動,如機器般來到冰冷的棺木前。難道任何一種感情達到了極致,就不能用語言來形容。

大爺說:你爺爺去世前,一直想見你一面,死後依然不能閉目。你到他的棺前對他說「爺爺,我是成成,我回來了……看他能不能閉目。」我照做,但是爺爺會「瞑目」嗎?

看著正前方一個大大的黑色「奠」字,望著爺爺的遺像,我按禮拜了三下,接著上香、燒錢紙,一不小心竟然「哭了」,不過只是淚水上涌,流了一滴。

這是我目前「第一次」經歷親人死亡,第一次意識到親人去世了。5歲奶奶去世時,我就在旁邊,陪著她從「活」睡到「死」,只是那時不知道何為「死亡」。半夜以為她擋住我了,我便用腳使勁踢她,叫她把腳拿開,可是沒有任何反應,原來是因為她去世了,手腳僵硬了。於是一哭二鬧三上吊,把隔壁睡覺的爺爺驚過來了,之後我就到爺爺的房間睡覺,不一會兒爺爺過來跟我說:奶奶走了。當時我依然沒有反應,不過那是真的沒有反應。

以前常在自己面前嘮叨的人就這樣不在了,真想大唱一曲《招魂》:魂兮歸來,魂兮歸來……
這樣可能就能告訴爺爺:我回來了!

以前在某本書上,好像是魯迅。說過:在你的至親去世時,不能立刻寫文記悼,那時的感情太過激烈,需要冷卻,冷卻一段時間之後才能屬文。
是的,在一個人某種情緒達到頂端時,所做的某一件事都容易「情緒化」。

為了避免情緒化,我也打算幾個月後再給爺爺做傳,順便在此期間回憶一下爺爺的往事。

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
幃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
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

只有真正經歷過至親死亡,才會知道什麼是「死亡」!


2. 面對自己

感嘆:人生如寄,彈指一揮,百年即過,在如此短暫的生命里,我們該做些什麼才對得起上天賜予我們的生命?立德?立言?立功?

懷疑:人真的只有一世嗎?還是如佛教所說的人有三世——過去、今生與來世!你死後會不會出現一朵相同的花?

恐懼:雁過尚且留聲,人生豈能無痕?一想到自己死後,世界依然照常運轉,彷彿你不曾來過這個世界!你從一個局外人來看,也許會有一點恐懼與遺憾!後世除了自己的家人可能知道自己存在過,其他的人則一概不知!和眾多平凡人一樣,湮沒於無垠的歷史長河之中!


分享一個個人經歷。

我現在還很年輕,也就30來歲,身體也算健康,不過,非得讓我說一個離死最近的經歷,我永遠忘不掉,大概是我七八歲那年,一次差點掉進糞坑的經歷。

我從小在城市長大,但我小時候特別喜歡農村,釣龍蝦、捉泥鰍、偷桑葚……那時的農村,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簡直就是天堂,所以每逢寒暑假的時候,我總盼望著能去農村的親戚家待上一陣子。

事情是這樣的,其實,這事和農村也沒太大關係,因為糞坑哪裡都有,只不過,這次經歷太讓我記憶猶新,我始終記得,這件事就發生在住在農村的表哥他家附近。

不過話說回來,這事也確實跟農村有點關係,因為如果是城市裡的話,城市的糞坑一般都是加了水泥或者金屬的蓋子的,人踩上去也也沒什麼問題。而那時農村的糞坑一般都是不加蓋的,大多也就是一個陷在地里的深坑或大缸,敞著口,任由糞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如果,我表哥家附近的那個糞坑也和其它大部分農村糞坑一樣敞露著的,這也不至於成為我永生難忘的一次恐怖經歷,問題就在於,我表哥家附近的那個糞坑,也是加了蓋的。

我表哥一家人都算是體面人,各位千萬別以為中國農村裡沒有體面人,雖然不多,但也還是有的,就比如我表哥他們家。由於這個糞坑裡他們家太近,如果任由糞便就這麼暴露著,這有失體面,萬一有貴客蒞臨,進門之前先看見一缸糞便,這是何等的有失體面,不可,不可。

於是,為了防止這次有失體面狀況發生,我表哥家附近的這個糞坑被蓋上了一個蓋子。

如果,這個蓋子是像城市裡的水泥或金屬的那種蓋子,這也不至於成為我永生難忘的一次恐怖經歷,問題就在於,我表哥家附近那個糞坑的蓋子,是石棉瓦的。

於是,就在一次我和我表哥一次追逐打鬧的過程中,我無意中踏上了這個石棉瓦的蓋子,然而我並不知道這低下就是一個糞坑。我記得當時我感覺我腳下的勁突然鬆了,隨即我就有一股要下沉的感覺,就在那十分之一秒,我估計我就要跌進一個未知的地方了。

如果,我後來真的掉進了糞坑,這也不至於成為我永生難忘的一次恐怖經歷,問題就在於,我後來並沒有跌進去。

也許是因為我年紀小體重輕,也許是因為我當時反應靈敏,就在石棉瓦蓋子癟下去的那一剎那,我另一隻腳瞬時踩在了大地之上,然後順力一蹬,我就上岸了。這一系列的動作,我並沒有過腦子,都算是本能的應激動作吧。

如果,這只是本能的應激,這也不至於成為我永生難忘的一次恐怖經歷,問題就在於,我後來開始反思了。

我表哥在一旁目睹了這一切,隨後他便上前告訴我,這底下就是一個糞坑,說我好險差點掉進一個糞坑。說著,他便掀開了那張石棉瓦,於是,一汪糞便便赤裸裸地呈現在我的眼前,對於一個自小在城市裡長大的年幼的孩童而言,面對這種景象,可想而知,是何等驚詫。

我從未見過這麼一大池子糞便如此集中地出現過,就算我之前在農村裡的其它糞坑裡見過,我也沒有像這次這般仔細地端詳過,並且,就在剛剛,我差點掉進去。我開始腦補:我如果掉進這一汪糞便里,將會是怎樣一種局面?……這坑有多深?是到我大腿?到我胸部?還是,我會被淹死在其中?……下面我就不敢想了……

至今,這一景象都時而浮現在我腦海中,我依然是想當初一樣,不敢進一步往下想像:如果當初我掉進了那個糞坑,將會落得怎樣一種景象。

我知道這麼說或許會讓人感覺我好像在開玩笑,但是,一看到這個問題,對於死亡有什麼想說的,非常誠實地說,雖然活到現在我也經歷過其它一些危險遭遇,但我腦子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次我覺得我離死最近的一次恐怖經歷。


三年前,送走了身患癌症的父親。

在整個治病期間和最終時刻,我一直是手足無措,任人擺布。

不斷思考,有一些想法逐漸明晰,和大家分享一下:

1:慢性病是你平時生活方式積累下來的身體回應。排除那些生活習慣良好卻莫名患病的小部分人,平時花點時間改正壞的生活習慣,總比身患重病之後被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摺磨要好。

2:體檢對於生活自律的人真的是沒有必要,很多檢查出來癌症的人都是被活生生嚇死的。沒有誰能頂得住癌症那麼大的死亡壓力。

3:對老人家的孝順,是要讓他們活得開心,生活質量高。帶著這個最高原則去指導自己的行動,但求心安,不要為外在的習俗、言語所左右。

4:未知生焉知死,只要做到順從本心,上進不已,則可以坦然面對死亡。正如王陽明所言:吾心光明夫復何求。


我身邊的例子生動的告訴我,你可能會突然面臨死亡,猝不及防,讓你跌落雲端,擊潰你的大腦,毀滅你的世界。

並且再給你安一個滴答滴答的死神倒計時秒錶。

你的生命可能突然被告知只有2星期

———引子————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們單位的總工程師對我很挺照顧的,他為人很直率大氣,沒那種體制內的玩弄權術和城府。他是軍人出身,初中就參軍了,後來是總-參3部的,一直干到能自由擇業,來到了政府系統。

那時他已經是團級-正處了,能一窮二白的干出來,一是聰明,二是拼,三是婚姻。

嗯,拼就難免拼酒,也給他埋下了禍根。

婚姻,也是雙刃劍。藉助老丈人,他更能在體制內平步青雲。但是,他們夫妻沒有愛情,長期兩地分居,名存實亡,而且,他自己家親戚那邊情況很複雜,一堆遊手好閒的小人,貪圖他的財產。他還過繼過來1個哥哥的女兒。

———正文————

他很胖,平時看起來很疲勞,臉色很黑,但是精神頭在人面前都是不錯的,大家沒覺得他身體很差。

每年體檢他也去,但是都沒做內窺鏡!!!

他經常說心臟不舒服,但是背了holter都看不出問題,也就不了了知,後來才知道是燒心。反酸。

有一天,他說他最近胃口不好,消化不良,排泄有異樣。

沒過2天,我們聽說他住院了,內部大出血,要檢查。

再過1天,我們聽說,他胃鏡檢查出胃癌,晚期,沒救了。

過了3天,我和同事去看他,他已經從一個胖子變成了一個乾枯蠟黃瘦脫了相的不成人形的什麼。。

再過了1周,他去世了。

我們聽說,整個過程中,沒有親戚來看他超過1次。

他的愛人和親戚都在搶財產。


活的時候好好的活,死的時候坦然的死。
常有人說,某某想不開所以自殺了。也許是想開了呢?
如果死亡是痛苦的,那麼被病痛折磨而死和其它死法到底哪種更好呢?
戰士最好的歸宿也許是在即將獲勝時被一顆流彈打死吧。
每個人就是一個世界,每塊墓碑下都埋藏著一部世界史。


不知道知乎裡面有沒有像我一樣的人,從明白生死開始,被它帶來的恐懼折磨至今。

你們都說自己對生死的理解,有價值什麼的,我都不反駁,我能理解,但是我依然承認,我怕死,很怕。
我今年21,第一次了解死亡是在10歲的生日時,那時候我明白人會死,死亡意味著永恆的虛無,你什麼也不知道,什麼也無法思考,不能動,永久沉睡,這個永恆久遠到永遠,久遠到我從未來到過去的生命在這條線上幾乎不算什麼,只是一個點而已,那生命的意義又會是什麼?虛無就是意義么?如果這樣,我未來的意義又在哪?
到現在已經十年了,每隔一段時間,大概一兩天到一個星期不等,可能是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可能在你認真聽課剛明白一個公式的時候,可能在你睡前翻身之後,也可能在你出去旅遊,看見夕陽沉入地平線時,這種恐懼會出現在你面前,窒息,呼吸急促,心痙,煩躁。

而且隨著我一步步長大,這種感覺越發明顯,我毫不懷疑我會不會某天因為這種恐懼而發瘋

我想過很多理由,欺騙自己,告訴自己人生的意義,就是沒有意義,所以我需要找到這個意義。
效果還行,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某種程度會緩解這種焦慮。
我也會告訴自己,或許未來的某一天我會想通,想明白,從容面對這個過程。
我也會告訴自己,靈魂或許是存在的,有輪迴,這樣我便可以暫時放心。
但是這種恐懼還會像幽靈一樣,盤旋在你身邊,時不時出現,嚇你一下,比如我在寫這個答案的時候。
我在一邊用價值觀來麻痹自己,一邊又清楚地知道,這些對我來說沒有用,這些只能讓自己看起來更正常,而不是不再恐懼。
但是又有什麼用呢,我還是會一步步走向墳墓,無力面對這種宿命,親人,愛人朋友,都離開我,獨自面對永恆的孤獨。
多負能量啊,這樣的想法如果大家都這樣想,世界就亂套了,所以我們就有了各種價值觀,生命為了貢獻社會,為了後代,為了科學,為了一切,不能否定這些價值觀的作用,但是我在踐行的同時,時刻不忘現世價值觀永遠為現世多數群體服務。
那麼死亡,到底怎麼認識,怎麼理解?
我不想理解,我拒絕想它。
如果有永生,現在的我一定毫不猶豫接受,至於未來,我也希望未來有一天我能夠坦然接受這個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現實。


未知生,焉知死!

活都還沒有活明白,還沒活夠,就想著死,這是一種懦弱無能的表現!

先把房子、車子、票子、印把子、小娘子,這些統統玩夠了玩爽了,玩膩味了,再去想死的事情吧!


你走過去踩死了一顆草,它就死了。它的死和你的死沒有什麼不同。


我的奶奶和姥姥是兩個完全相反的人。
姥姥九十高齡,三寸金蓮,大字不識一個卻硬逼著一兒兩女考上大學,常覺晚年生活無趣,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什麼時候死了算求。
奶奶八十一歲退休醫生,常年追劇《養生堂》,篤信各類養生及傳謠公眾號,對市面上所有能入口的物品戰戰兢兢,如臨大敵。
院子里有個爺爺最近去世了,奶奶總是睡不好覺,覺得自己活到現在有點僥倖。有一天我在洗碗。奶奶冷不丁來了一句,豆,我活了這麼多年,但總覺得還沒活夠。

……
這踏馬讓我怎麼回答?
沒事您繼續?
您別擔心總有一天會活夠的?
攤手。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像朋友一樣擁抱死亡。看斐多的時候我幾乎能想像他的朋友們圍坐在他周圍,以何等的悲傷被一個將死之人的高談闊論逗笑。
可能我們害怕死亡的唯一原因,就是不夠圓滿。不夠圓滿的唯一原因,其實是沒有意識到,最圓滿的「夠圓滿」也不會很圓滿的。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過程,可怕的是壓在親人胸口的大石,那是一輩子不會癒合的傷痛。
我媽媽是得癌症去世的,乳腺癌晚期轉移成顱內腫瘤。因為顱內壓強太大,也不能做開顱手術,就這麼耗著。也可能是因為她捨不得去外省求醫,拋下我一個吧。等待死亡的降臨。我不知道她痛不痛,因為媽媽在我面前永遠堅強的像個不會被任何事情打倒的神靈。但是我知道,媽媽那段時間吃什麼吐什麼,只能喝白粥,但是吐的比吃的還要多,甚至都不能自己在床上坐起來。本來100多斤的人最後生生瘦到70斤,形銷骨立。我看著,但是毫無辦法,很多個晚上,我埋在被子里偷偷的哭,甚至祈求上天把病痛轉移到我身上,可是,痴心妄想而已。到最後,她偷偷跟我說,她很想早點死掉。死亡,對於一個重病纏身的人而言,真的是解脫。
但是家人不願意呀,除了我,他們都會想著媽媽再堅持一會。許是不想白髮人送黑髮人,許是不願意看著自己的姐妹孤苦伶仃的離去。媽媽的離世,對她來說是個解脫,但是她身上的大石,毫無疑問的轉移在了活著的親人身上。
以上,死亡只是活著的人的悲哀。


有開始便有結束,從自我意識的誕生到消亡,人的感知力讓我們能夠發掘自己與其他存在,從宇宙誕生到毀滅期間種種不可思議的奇妙聯繫。

源於萬物又回歸萬物,死亡很美。


這是生物的本能,面對死亡的恐懼和焦慮,深深刻在你的DNA上,適度的恐懼和焦慮促進人和人類的發展。過度的擔心和恐懼則是不對的,完全不在乎很難做到也是對自己不利的。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早到舒適的位置是個學問。我個人認為,主要的手段是認知重排。我想了幾十年,似乎有點眉目,等完全想清楚了,就和大家分享。


想起之前一直在追的通靈之戰,裡面有幾位亡靈系的通靈師。

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們總會嚴肅地警告別人:
不要同死亡做遊戲!

還有一句是在藍鯨遊戲那一集吧:
永遠不要對死亡產生好奇。

怎麼理解呢?實際上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會有對死亡的好奇和探索欲。譬如,小時候我們會玩死人遊戲,我們會把頭伸進一個索套,然後吐舌頭假裝自己上吊了。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遊戲而已,反映的實質上是孩童時期內心本源對死亡以及死亡後的世界的好奇。且對於從未經歷過的事情,我們總是顯得格外關注或渴望。這時,如果是心智尚未成熟或者三觀不正的孩子,他們極其有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誤導而走向他們所「熱愛」的死亡。


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樣想過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麼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準備考試的時候,忽然想起有一個長長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會不會覺得輕鬆一點?並且慶幸並且感激這樣的安排?

推薦題主看一看我與地壇這本書,並不是每一個討論生與死的作家都像他一樣,年紀輕輕雙腿癱瘓,無法想像那是怎樣的打擊,對於死史鐵生可能會有更深一點的理解吧


死亡就是明天,終究會來,只是不知道是以什麼樣的事開始。
中國人逃避談論死亡?我感覺還可以啊……
作為一個擁有基督信仰的人,死亡於我而言是另一種開始,但不代表我可以坦然接受,只是慢慢學習去接受,因為畢竟它是無可避免的事情!


像睡覺一樣,失去意識。


尚在大學,但關於死亡的思考我已經考慮了很久。記得第一次還是小學,突然有一天去問媽媽一個關於死亡的話題,大概是死亡會不會很痛。我現在只記得媽媽說,你死都死了還關心這些幹什麼呢?當時我又開開心心的去做自己的事了。隨後到了初中開始思考人生的三大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在要到哪裡去這個問題上,我重新想到了死亡。當時我想了很多卻找不到答案,只好用媽媽的話來自我安慰。上了高中之後從死亡的問題開始轉變成思考人生的意義。高中開始學習唯物辯證法了,加之初中馬克思的中學時代的作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轉向了唯物主義,以前用下一世還可以安慰一下我。現在我意識到那不過是佛家的提出來的理論。拋棄了轉世的理論之後,我對死亡的態度就變得極端了起來。想到死亡,我甚至會在高溫的夏季瞬間升起一股寒意。這種對死亡的害怕現在仍然存在於我的心中。對於死亡的思考的頻率從年到天,但恐懼會漸漸的消退。我還會一遍又一遍的去想像死之前的場景和感受。去回溯我最早的記憶。
最後我得到了一個結論,人一定會死。我選擇快樂,自在的度過這一生。
得到這樣的結論後,我也的確是這麼做了。我討厭去當公務員,因為當了公務員雖然吃喝不愁,但是以後的生活一眼就能看到退休。我拒絕。
父母給我買了房子,我憂慮。因為房貸會阻止我自在的去行動。我甚至不喜歡結婚,在一個女生占多數的大學裡沒找女朋友。
我執行了我的結論,我也沒放棄思考。也許我還會有新的結論。我也去遵守我的心


真的很喪
我想認真的和這個世界說再見
也想什麼都不說直接滾蛋
這個世界根本就不會好
我不會用力的去謝謝你
我只想把你一起殺掉
愚蠢而又無知的人類全都該死
來 與我墜落與我死亡


不強求


推薦閱讀:

有時候充滿鬥志,有時候覺得好累,活著沒有意義,總是莫名其妙的低落,想哭,淚點低,看什麼都想哭?
找不到活著的意義?
你們都是為了什麼而活著?
人應該接受自己的平庸嗎?

TAG:哲學 | 死亡 | 意義 | 人生意義 | 生命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