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料理可以有多難吃?

鏡像問題:
【日本料理可以有多好吃?】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5321916?utm_source=com.samsung.android.app.memoutm_medium=social


說到日料單調,前面的人都漏了一個非常關鍵的點,那就是日本是沒有早餐的!!準確的說是沒有早餐文化!不是單純的沒有煎餅果子豆漿油條那樣的具體食物,而是沒文化!文化知道不?不是他們早上不吃東西干餓著,而是日本壓根沒有一種食物是專門給人早上吃的!

什麼是早餐文化?都說英國菜難吃吧?但人家早上好歹也有煎雞蛋煎培根煮豆子這種民族特色是吧?你把一盤雞蛋培根跟一盤仰望星空派擺一起,起碼人家至少知道,這雞蛋培根吃的應該是早飯,這一盤死魚的大概是晚餐。然而日本壓根連雞蛋培根這種級別的特色早餐都沒有!味增湯?烤鮭魚?這些東西都是能從早上擺到晚上的萬能菜,擺出三頓裡面都有味增湯烤魚,他們一種日式特色早點都沒有!好吃不好吃是個問題,有沒有另一個問題了。

那日本人早上是吃啥呢?單身家裡沒人做飯的話,基本都不吃,有老婆老媽的基本還真就是烤個魚開水沖個味增湯。全日本都沒有早點攤這種東西,這倒沒啥畢竟人家愛乾淨注意環境市容啥的,但早上所有的日料館,都是不開業的!因為他們都不會做早餐!大久保池袋那種外國人多的地方還好,有中國人小店賣煎餅果子中東人賣肉餅等等,但我家這邊連肯德基都是十點以後營業的,早上想吃飯的話只能去711買飯糰或者去咖啡廳買三明治,餡倒是他媽的壽喜燒餡的日料特色三明治。對了,什麼店是日本人開的,早上還開業呢,就是西餐廳咖啡廳,那幫日本人就得像英國人似的早上啃麵包三明治配咖啡。

還有提醒一些遊客,有人說日料是去高級餐館能吃到花樣多一點,高端一點的菜,說的是不假,但是你在日本訂再高級的酒店,溫泉旅館啥的。也是晚餐特別豐盛,早上一樣給你ガスト特色早餐自助,也是一水的培根煎雞蛋煎香腸,旅遊的時候根本注意不到這些東西,但像我這樣在日本待久的人對這事特別敏感,你知道我花了每天4萬日元去箱根泡溫泉,早上進餐廳放眼望去原版重現的850日元ガスト朝飯セット那種絕望感和憤怒嗎?

對了,這要是東京特色,大城市人比較忙早上來不及吃飯也就罷了,但日本是全國沒有一樣民族早點,這就比較詭異了,日本也不是沒有生活壓力小,日子悠閑的地方,但就是沒有一個人喜歡享受早餐,創造出一個熱門的早點店,這就比較詭異了,這麼多年來我百思不得其解,有誰懂的歡迎指教一二。


沒有其他大神回答的那麼多圖,多字,牛氣哄哄。 回答一個在日本吃的噩夢般食物一 一 一 一鯨魚肉

看著挺精緻的樣子,其實上面都是血。 筷子夾一下,整個筷子都是紅的。(具體細節圖就不放了)

夾起來,還沒送到嘴裡,一股腥味就撲鼻而來。大腦神經直接懷疑,接下來往嘴裡送的到底是不是食物。

送進嘴裡完全沒有味道,這時候,你有開始懷疑,剛才的鼻子,是不是產生了錯覺。


聽我說,如果你討厭聞到的腥味,那就千萬別嚼,用飲料直接咽下去。根本不能嚼,一嚼和對於味覺的轟炸,近乎於靈魂的升華。當時的痛苦狀態,跟小李子在《荒野獵人》里生吃馬肉,沒啥區別。

日本部分料理,難吃到如果你看到周圍有人喜歡吃這個的,你會考慮對方和你是不是同類。


來日本上學也有兩年了,我發現日料普遍都遵循一個規律就是:一分錢 一分貨。

兩分錢 兩分貨。

三分錢 兩分貨。

四分錢 兩分貨。

一百塊錢 三分貨。


我就簡單說一點點。我到不覺得日料多難吃。。。只是只要是一道菜,如果都是牛肉飯,去100家餐廳,都能保證是一個味道的。。。我真是。。。我一直懷疑日本有一個地下新東方,這是一個神秘的組織,不求名不求利,負責培養所有的日本廚師,讓所以在日本人民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吃到自己樓下小店的味道,以慰藉天天加班加的昏天黑地的那顆念家之心。。。
ps只限東京啊只限東京範圍內


是日本傑尼斯公司関ジャ二∞,簡稱關八的飯。
日本國民天團arashi裡面的成員相葉雅紀有一個節目叫做《相葉學》,有一次我團的兩個人村上信五和丸山隆平去宣番,

他們一起去了山裡找一個大媽摘野菜,因為是初春,大家都懂吧?初春的野菜簡直了,什麼木蘭頭,香椿啦隨便用油潑一下都超好吃,我在外省念書吃不到真的特別殘念……
然後他們就在大媽的指導下,摘了一棵樹上新長出來的可以吃的嫩葉,大概就是像香椿那樣的

然後他們就地處理了那幾棵菜,怎麼處理的?
大媽說「這種大自然的饋贈,當然只能用烤才能凸顯出美味啊」

喵喵喵?這種菜烤出來?
真的,看起來就不好吃,焦焦的,一點胃口都沒有

一起上節目的幾個人都不知道說啥好了,最後就說
「嗯,這大概就是大人才懂的苦味吧」

太難忘了這一期節目。
太匪夷所思了日本的料理


雖然我在來日本前就會做很多菜,但是來了日本之後我才發現我的料理水平如此高超。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介紹日本料理的幾個雷點。

1.早飯太單一

想吃到國內的雞蛋灌餅手抓餅煎餃油條大餅?估計只能自己做了,日本人一般就吃吃便利店裡的三明治和飯糰。而所謂飯糰,也和中國的完全不一樣,基本就是一坨白飯里放了一點金槍魚,烤肉,梅子之類的。東大最早一節課8點半開始,而食堂也是八點半開門,真的是不讓人好好吃早飯了。

2.吃豬排飯像踩地雷

有些地方的豬排飯還是可以吃的,但是運氣不好就會吃到一半瘦一半肥的炸豬排,一口咬下去全是油,異常反胃日本人還會要求你吃光並且問你好不好吃。

3.沒蔬菜

日本的蔬菜基本來自於沙拉,對於國內吃慣花樣蔬菜的人來說,只能吃沙拉真的是煎熬,而且日本蔬菜水果又貴上天。也許這就是日本人發明青汁的原因吧。(BTW青汁也很難喝)

4.種類少

日本料理種類也只有面類(蕎麥麵真的是我吃過最難吃的面了)、炸的、壽司和咖喱飯吧,而且日本全國都差不多。因此我和小夥伴吃遍了中國料理、韓國料理、泰國料理、印度料理就是為了避免遭受到日本食物的迫害。

5.難吃也要吃完

不管多難吃,如果你不吃光的話所有日本人都會教育你並且給你鄙視的目光,所以每次點菜的時候最好不要作死吃不熟悉的東西。

PS.東大有道菜是茶倒到飯里再加冰塊,我至今不敢嘗試。


大概…… 就是……

我母上大人年輕的時候極其挑食,到什麼程度呢……
她不願意吃肥肉,吃餃子,餃子餡兒里的肥肉泥都能給你磕出來。
不愛吃西紅柿裡面的湯又愛吃西紅柿…… 所以吃西紅柿之前要咬個小口,捏捏捏甩甩甩把裡面的湯汁全弄出去再吃……
不吃豆腐,不吃胡蘿蔔,不吃木耳,不吃香菜,不吃茼蒿,不吃淡水魚,不吃這個不吃那個不吃這個不吃那個……
啊超矯情的,得虧是我母上,要是我閨女我一定揍她!

在日本待了倆月之後…… 我母上的極度挑食矯情症完全痊癒了…… 回來之後吃什麼都是,啊這個好吃!! 啊這個好吃!
我都好多年沒見過肥肉泥和西紅柿汁了……


當年小春論壇上有個帖子
「大家來說說日本最好吃的十個料理」。

一個回帖被大家支持得最多:
「日本料理總共加起來有十種嗎?」

————————
更新劃重點:
小春論壇


多圖預警,建議WIFI(圖在最後)

我爸說:「勿戀家鄉美食,擁抱世界知識」

更新放後面算了……不然入題太慢……

6月28日 18:00 Ver1.03更新補丁:

1.新增了冷麵項目

2.更新了生活半年的心理變化

3.更新超市熟食區、主流連鎖餐廳、高級商場街(地鐵附近)的炸物圖

4.更新了米飯評價

5.新增三文治評價

6.新增蔬菜沙拉圖

7.新增麵包圖

-------------

以下為原答案

-------------

知乎首次正式答題,先說結論:日本料理其實並不難吃。但是種類少、口味重、容易膩,所以時間長了想想都噁心。

日本料理的特色基本可以歸為以下這幾句:萬物皆可炸(天婦羅、咖喱)、味精醬料鹽

其實我自己也覺得日本料理難吃,但為什麼我會得出這個「並不難吃」的結論呢?且聽我慢慢解釋

最後再強調一下,好吃和難吃這種只是主觀意見,以下內容純粹以一個口味清談又嘴刁的卑鄙的外鄉人的立場來闡述。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我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先說一下答主自己的基本情況:

本人來自廣東順德,算是粵菜之鄉吧,我自己的口味本身比較清淡的。碰巧父母也是熱愛美食之人,經常帶著我出去逛各種店,因此我見識過的美食還算不少,所以口味相對較刁(限定領域,對味道重淡很敏感)。因此下列回答可能帶有一定的主觀因素,望大家周知。


不是我吹,我家那邊的茶樓早點都比這裡的日常菜式多。。


首先我們要限定一下我們所討論的日本料理的範圍,我一般分為兩類:高價料理和平民料理,不考慮甜品、西餐一類。畢竟我還是挺喜歡吃日本的甜品的。

高價料理其實一般也分幾類,簡單說就是那些烤肉店、鰻魚飯店、懷石料理店等等。懷石料理沒吃過,看有其他回答說有難吃的。其實這些店出品一般而言還是很好的,畢竟價錢在那裡,材料根據價錢梯度越來越高級,再加上所謂的日本人做事做菜的「用心」,出品倒是差不到哪裡去。只是大家因為這類店的消費較高而比較少接觸,再加上物以稀為貴,偶爾吃上一頓自然別有一番滋味。

再談談我對一些高級傳統日料的印象,基本就是像吃過橋米線一樣的感覺。上菜就是幾十個碟子,每個碟子裝的東西不是我說,一口就能吃掉,而且還TM都是些腌菜……反正我這種喜歡在大排檔大口魚大口肉的人是真心喜歡不來。


在國內,大家對日本料理的印象相對較好,很大程度歸因於其相對較高的價格(人均20-30塊往上,順帶一提我在國內大學每頓飯平均6-15元,6元水平是在飯堂,15元是叫外賣的最高水平,地標廣州)導致去的機會相對較少,吃得少自然有新鮮感。我小時候還覺得麥當勞和肯德基是高級餐廳呢。

但是我們在日本留學是生活,不是旅遊,上面提到的高級料理店,講真除了發工資、收獎學金、旅遊的時候以外,平時誰捨得去啊。幾個月前去箱根旅遊吃過一頓自助餐,當時我吃完讚不絕口,甚至有些粵式小點做得比我家鄉的還好吃,可見日本還是不缺美食的。

但這些能代表日本料理嗎?不能,因為生活就是先填飽肚子,再去談享受,當然能做到在填飽肚子的同時享受就最好了,可是這些高級料理店平時根本沒什麼機會去。


所以我們一般在討論日料的時候,自然想到的就是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在接觸的料理,簡單說就是平民料理。包括學校飯堂、便利店裡的食物、各類連鎖餐飲店等。這些地方的平均消費在350-700日元左右(摺合人民幣20-45左右吧)。而大家認為日本料理難吃的原因就在於此,這些地方的食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澱粉糖、油鹽糖、蛋白質爆炸


先說說市面上最常見的日料元素有哪些:

萬惡之源——調味料(醬料)

日本的醬料主要有以下幾種:ソース(日本的代表性醬汁,不知道怎麼翻好了)、マヨネーズ(蛋黃醬)、カレー(咖喱)、ケチャップ(番茄醬)、塩(鹽)、タレ(甜醬)以及各種衍生品。

要說日本菜的問題出在哪裡的話,我覺得這部分鐵定要背鍋這些醬汁無論在質和量上我覺得都很有問題,調味料本來的定位就是打輔助,而日本人讓我有一種將輔助打成輸出的感覺。具體是個什麼樣子請往下看(「質」的話見仁見智,反正我不喜歡,特別是ソース)


炸物:炸魚、炸雞塊、炸可麗餅(分土豆餅和牛肉餅兩種)、炸天婦羅(裡面可以是飯、蝦、魚、一條豆角、鹹菜等等)、炸芝士,外形幾乎一模一樣。

炸雞、可樂餅等高熱量香口的食物,你說好吃不好吃,我說好吃,我就明確告訴你這一點。

實話說,這類煎炸香口的東西沒什麼人不喜歡吃吧?但是問題就在於,天天吃誰受得了啊。有人可能會說沒人逼我吃。本來快餐這種就不應該作為主食的,而日本這些煎炸的東西偏偏滿大街都是,例如便利店、校園祭、美食節、超市熟食區,所以我也將其納入到日本料理的範圍了。

日本的學校飯堂(目前據我所知)不像我們國內的學校那樣散賣可以隨便搭配,全是套餐(就跟你去吉野家點菜一樣),而且炸物還是飯類套餐的主力,你沒得挑。便利店裡的便當配菜一半也是塞這些東西

炸就算了,偏偏還給你倒上滿滿的一勺子ソース(醬汁),本來單吃味道還不錯,加上這醬汁是真的難受。

(圖片是學校飯堂外面供參考的模型,事實上這種搭配非常普遍,到外面吃其實也差不遠)


牛肉餅:單獨拿出來談一談,中低端市場都有得吃。實話說,味道不差,口感也很好,日本人做牛肉還是挺好吃的。問題又是醬料搶風頭,而且在日本給醬料基本都毫不吝嗇,直接就蓋在菜上面。你想一點點蘸著吃都難。


味噌汁:這個太咸了!放著一會兒,那些湯里的粉末?味精?碎料?就會沉澱的……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喝得那麼歡,除了幾小條海帶和綠豆芽以外都是味精。反正來了之後你就想念家裡的骨頭湯了。(評論里有朋友說是店的做法問題,我就不清楚了,反正我在松屋吃的也沒見過有帶豆腐了。。味道真的超級濃啊),喝完你都要質壁分離。

(這碗東西濃縮了精華?我不信=_=可能各地各店不一樣?我見便利店還有沖著喝的。。)

烏冬、湯麵:本人不太喜歡吃烏冬和拉麵,反正我是寧願啃合味道和華豐的三鮮伊面都不想去吃這些東西,我個人覺得味道有點單調,湯底偏濃,配料肥膩。慕名去過一次「一蘭拉麵」,吃完感覺也就這樣子。但可能我是南方人,米飯為主食,很少吃面,也覺得麵食分量不夠,所以我就不瞎評論了,保留意見不評價主觀好壞。

根據價格變化可能會多以下幾種東西:日式叉燒、溫泉蛋、天婦羅

日式叉燒還是見仁見智吧,反正我覺得味道濃,剛開始在味千(國內)之類的吃到還算喜歡,慢慢就會討厭了。我還是喜歡廣式叉燒。溫泉蛋,其實沒什麼味道的,圖個爽和口感。天婦羅不說了,提到都噁心。


蓋飯、咖喱飯:豬肉蓋飯、親子蓋飯(雞蛋蓋飯)、咖喱飯等。其實相對其他種類而言,這些蓋飯應該相對比較有代表性。因為大家看電影、日劇、動畫接觸得最多的估計就是拉麵、蓋飯、壽司飯糰了。問題和炸物後半部分一樣,跟吃豬潲一樣,首先一半都是汁,吃著很膩。第二就是豬扒是包著衣(ころも)炸的,泡在這麼些醬料里,皮都軟了,口感十分噁心。

咖喱的話更誇張了,整個碟子一半都是咖喱,吃個咖喱飯感覺像湯泡飯一樣,咖喱飯的種類不同只在於上面放了什麼炸物。吃剩下1/3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在吃咖喱了。總之吃完之後你會有一種被人在嘴巴里內射了一口醬汁的感覺。

意麵、意粉:這個我一般是在便利店撿過期食品的時候吃到的。主體風格就是一堆意麵+幾塊培根+兩根小炸香腸(脆的那種),然後又是半瓶的番茄醬,反正我不知道我是在吃番茄醬還是在吃面,至於口感見仁見智,我反正不喜歡……


炒蕎麥麵:口感其實不錯,就是撲面而來的醬汁和紅姜味……

蔬菜:沙律、個位數的荷蘭豆、個位數的豆角、西蘭花、茄瓜、小番茄等。

在日本,你想在餐廳里吃到菜?還想吃菜心?別做夢啦,你配菜里能有一條2cm長的菠菜都已經是天皇的恩賜了,夫復何求?超市裡賣的菜按照種類100-200日元一包,反正是按條算的,和牛歡喜一樣,煮完就縮,你想吃得爽買兩包都未必夠吃。就這個價錢,你還指望外面能給你菜吃?

(一包菜就甘大,煮完就縮,10元一口)

說回沙律,估計是跟歐美人學的,就是那種捲心菜撕開一條一條細絲的那種,他們一般都喜歡擠上半瓶蛋黃醬混著吃,很重口味啊。反正我覺得就他們給的這口沙律象徵價值和裝飾價值遠遠大於食用價值。

(我把沙律給你,你給一條菜心給我行不行)

荷蘭豆、西蘭花、豆角、茄瓜,一頓飯里沒吃過超過3塊以上,單塊的體積也很少。

蒸炒?不存在的,我懷疑他們做菜除了炸都不會。不過說實話其實在飯堂和松屋、日高屋偶爾能吃到,但是一般僅限於限定菜式,就是那些一周就那麼一兩天能吃到,或者搞活動期間限定才有。

反正他們給你的蔬菜,比國內飯堂阿姨手抖抖掉那部分還少

(我們學校唯一一個吃得進口的健康菜式,你可以挑挑你們有幾顆豆,幾條菜


麵包:其實這個也得分類,主營西式麵包店其實還挺好吃的,但畢竟西式,而且貴。我主要說便利店裡賣的上班族每天吃的那類。其中奶油包和夏娜包(菠蘿包)還是挺好吃的,菠蘿包之中我覺得冚家(FamilyMark)的最好吃。

有點跑題了,麵包之中相對比較日式風格的要數蕎麥麵包了。就是動漫裡面主角們經常去買的那種。這些日本風格的包給人一種感覺就是:什麼都能往裡面塞。塞香腸、塞天婦羅、塞可麗餅、塞蕎麥麵、塞炸雞塊,然後……又加了一堆醬汁。


壽司飯糰:這個我不好評價,因為我對壽司飯糰欣賞不來,在便利店裡打工剩了一堆過期飯糰我一向內心都毫無波動。飯糰和上面討論的麵包也差不多,裡面什麼都能塞。我猜這種「什麼都能塞的思想」可能是被愛情動作片界借鑒過去了……


小吃類:以鯛魚焼為代表的各類模型食品(就是月宮亞由喜歡吃的那個)、糰子串、章魚小丸子等。

先說鯛魚焼以及其各種衍生品種,皮厚不說,其實都是紅豆餡。。。換湯不換藥的典型。

(哦,今天看到有期間限定其他餡兒了的)

小丸子,在大江戶溫泉物語叫了一次,把我甜膩死之後沒想過吃第二次了。

糰子,就是沒味道的麵粉蘸點醬料。

烤串:比如雞肉串、雞皮串等。味道目前觀測只有塩(咸)和タレ(甜)兩類。論肉質口感、味道還是不錯的。但我覺得在中國的話,這些店連路邊的深夜燒烤攤都打不過。


包子:包子一般都在冬天賣,反正我現在呆的便利店因為夏天已經停賣了。正常的包有肉餡、紅豆餡,重口味一點的有比薩味、咖喱味、巧克力味、芝士味……吃這些一般爽過一兩次之後,不會再想起吃第二第三次了。

媽個雞,之前在箱根見滿大街都是溫泉饅頭,和同學200+日元買了一個(摺合12R,還很小),就是個豆沙包,而且還不如我國內買的速凍包好吃……


點心:之前在淺草附近逛,見到一家什麼明治時期祖傳和果子點心店,包裝精美,服務態度好,價錢也高。看櫻花那會兒坐著吃了三個,反正直觀感受就是形狀不同的紅豆餡餅而已……


燒賣、蝦餃、餃子:燒賣和蝦餃都吃過,口感和嚼肉泥一樣,毫無嚼勁,難吃到極致。

餃子,你們除了煎餃還會別的嗎?咬開還一嘴都是油。


鰻魚飯:算中端菜,也拿過來說說。之前基友來日本旅遊,一起去新宿高島屋那裡嘗了一家人均4400日元的鰻魚飯。特點是:鰻魚比飯多,很良心。在粵語裡面,菜叫做「送」,菜就是用來送飯吃的。鰻魚比飯多就算了,味道還重,我吃一口鰻魚不吃幾口飯,我的味蕾都平衡不過來。綜合提到的和這個鰻魚飯來說,日本料理總之給人的感覺就是飯、菜和調味料的比例失衡,後兩者大有喧賓奪主之勢

(遲點可能會更新,反正吃這些很煩躁,有些奇葩的東西一時間想不起來)


冷麵:這個是看其他回答的時候想到的,打工的時候見有賣剩下的撿了一盒回去,味道基本只靠那包鹼水醬油,好吧,又是醬油。。。反正我不想再碰第二次了。

被吹成神的車站便當:做出來就是讓你涼了也能吃的,做給連涼的飯都能吃進口的人的便當能有多好吃。而且裡面的炸雞塊我基本不滿意,麵粉比肉厚……

大阪燒一類:一堆菜沫兒加一大堆醬,相信我,路邊的煎餅果子,雞蛋灌餅(在北京吃靠雞蛋灌餅續命,地溝油我也不管了)更好吃。大阪的是不是正宗點我不知道。。

三明治:塞肉加奶油的其實還挺好吃的…塞草莓的吃過一次不抵觸…塞炸雞。。我TM怎麼不去吃漢堡包…

米飯:但是不能不承認的是,日本的飯意外地香,而且很好入口(松屋)。但問題是,出去吃飯的時候飯總是給不夠肉倒是一大堆,然後醬料醬汁與佐料(一大堆蔥、泡菜之類的)之類的,很容易把飯泡軟導致口感的喪失。去松屋吃燒肉飯的體驗不錯(貴),因為他把燒肉和飯分開而不是直接蓋在上面,所以每次吃的時候都明顯感覺飯不夠吃。飯的作用本來就是中和菜的味道,像上文提到的鰻魚飯那樣,不夠飯搭著吃很痛苦的,同理咖喱飯也是。

(醬料治國,不否認有些醬料確實調得挺好味的,但是白醬蓋紅醬啥情況啊。。廚師味道下重了就更煩了,直接弄菜上面。。)

我到日本留學生活的時間也差不多有一年了,第一次因為思念家鄉的美食(注意是美食)而有了思鄉的感覺。「留學」就像一座圍城:沒留的人想過來,留學的人想回去。


「俾個機會我,以前我日日有得揀,宜家我凈系想食條菜」

「得,同廚師講啦,體下距識唔識整俾你食」

「甘即系要我去死姐」

--------------------------------------------------

更新一波超市熟食區和熟食店的圖。。

屌絲吃的都是這些…想便宜只有這些。

見識下暗影島之力吧…

連鎖廉價超市唐吉可德的:

一家看起來裝修還不錯的

地鐵站的高級商店街

(南蠻雞我還挺愛吃的,味道不錯,就是太甜,你看這醬料,哎喲)

讓我們看看其他主流連鎖店的菜單…

(有沒有發現色調搭配都一毛一樣的…)

另外一家
去居酒屋吃烤串,給我上了這麼碟小菜,叫做「お通し」,300日元,MMP。學到了,給我來碟花生都好啊。。

評論中有朋友說拿熟食區這個例子不妥,確實我發之前也有考慮到國內超市熟食區大概差不多。但我印象中國內超市熟食還能有滷水、腊味、蒸菜 、煎雞、烤雞之類的吧。特別是在雞這方面我在日本沒怎麼見過賣整隻雞腿和烤雞的,基本吃下去口感味道都一樣的。。

引用評論中 @華沙 同學的評論:「便當看起來很好,哎呀,這個那個,這是要逼死選擇困難症啊,吃幾頓就沒這個憂慮了,因為從口感來說都一樣。」

我基本就是這個感覺,治好選擇困難症,到最後根本不選擇了。。。

說個恐怖的事,720日元是360日元的兩倍,但我感覺很多留學生花錢的時候沒有察覺到這點。720確實能吃燒肉飯了,但是太貴了。。

(來自S7 EDGE,似乎自動加了一點高光濾鏡??)


6月28日 17:48更新

多謝各位點贊,我發現還有部分朋友加了我的關注,受寵若驚。我平時只是個喜歡打遊戲的宅,知識也不全面,關注的我的話應該也看不到什麼乾貨了……這次主要只是來吐槽而已。不過既然我的宗旨是「向能在知乎答題而努力」的話,今後有機會的話會再向大家分享下在日生活的點點滴滴。

--------------

6月27日 深夜2:07更新

碰巧手賤又玩手機看知乎,看到了答主 @弱鴨 的回答之後,我發現吃日料吃出抑鬱症原來並非只有我一個人。

來日本之前,我是一個十分開朗的人,不知道為什麼來日本生活半年多之後,突然就陷入了抑鬱,開始瘋狂思考一些生生死死與宇宙的東西,一天到晚就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意義,諸如「人活著是為了什麼」之類的問題。想到吃,就打心底地發愁,悶得慌。之前的我對哲學什麼的完全沒興趣,抑鬱之後居然主動去找尼采之類的東西看探究存在主義虛無主義……不過當時我也隱隱約約也猜想到大概和吃的不好有關,因為來了半年多發得最多就是黑日料的朋友圈。

那段時間,只有在吃到美食的時候我才會停止那些亂七八糟的思考,只能掏點腰包去狂刷了幾頓烤肉,但畢竟只是還是杯水車薪。

最後感覺自己幾乎要崩潰的時候,毅然決定買機票,頂著掛科的危險逃課了兩周回家狂吃了一頓,終於慢慢恢復過來。

說真的,日本自殺率這麼高不知道和吃的有沒有關係……

蘇格拉底說,無論如何應該結婚,如果你娶到一個好妻子。你會很幸福;如果娶到一個糟糕的妻子,你會成為哲學家。

去日本吃上半年,你也能成為哲學家的。我終於知道我那位喜歡研究哲學的基友為什麼喜歡來日本了(滑稽)


我來吐槽日本料理啦!

(1)
我辦公室在大阪最市中心的商業區心齋橋附近。
一開始我很興奮,決定每天中午都吃不一樣的餐館!等我吃一個遍之後,哪家最好吃我以後就一直吃那家!
而等我真的都吃了一個遍之後……
我決定了,哪家的服務生長得最帥我以後就一直吃那家!


(2)
經濟學有個概念叫「無差異/indifference」,意思是人對於兩種東西會有一個偏好,但有些情況下兩種不同的選擇給人的效用完全相同,那麼他對這兩個選擇就是無差異的。
原來我覺得這個理論很扯淡,現實中人怎麼可能會有無差異的情況?我還寫過一篇文章痛斥這是經濟學理論和現實脫節的一個例子。
現在才發現是我當初太Naive,這件事完全可能在現實中發生;比如在日本選擇餐館這件事,我真的是無差異的……
因為都tm一個味。
講道理,傳統的炸豬排飯、天婦羅飯、拉麵、咖喱飯、牛肉飯這些並不是很難吃,只是絕對算不上好吃,也沒多少記憶點和美食的幸福感,所以吃久了會懷疑人生。


(3)
前陣子我長了兩個痘痘,美容院的醫師讓我不要吃油膩和辛辣。
前陣子我還過敏,皮膚科醫生讓我不要吃牛肉和海鮮。
然後,我在大阪最繁華的一條地下街來來回回走了三趟,沒有一家能吃的,我驚覺這兩個條件幾乎排除了所有的日本料理……
(然後我自己回家下雪菜肉絲麵吃了,委屈成一個球)


(4)
日式火鍋簡直是火鍋屆的恥辱。
別說對比我們的麻辣火鍋、粵式火鍋和北京涮羊肉了……就連韓國的泡菜部隊火鍋都不如。
しゃぶしゃぶ(呷哺呷哺)……我第一次吃的時候都懵逼了。湯底是泡著一片海帶、一個蒜瓣的清水……蘸料是……醬油……
嗯,不要懷疑,白開水煮牛肉蘸醬油,這就是超有名的日本料理呷哺呷哺火鍋。
壽喜鍋稍微好一點,但是吃完之後不要唱K,會有一屋子的男生楊坤、女生Amy Winehouse既視感,都是齁的……
而且你會感慨,為什麼每家壽喜鍋店餐後給的甜點,味道都那麼清淡呢?( ????? )
而且第二天很可能長痘。


(5)
高級料理的話,好不好吃不一定,看情況。
但一頓飯之後,肚子依然餓和腿麻是一定的。
而且手機內存會滿,可以發一個讓眾人垂涎欲滴的朋友圈,在大家的點贊和羨慕和深夜聲討中,心滿意足的去7-11買炸雞填飽肚子……


(6)
在日本住久了之後,大部分傳統料理都可以自己解決,用不著下館子。餐館並不會讓料理更美味,只是不用洗碗而已。
當然這裡要表揚一下日本超市確實方便,什麼都有現成的;但這也跟日本料理大多沒什麼技術含量、步驟簡單有關係。
比如:
魚市場買片好的生魚,回家自己蘸醬油吃,或者做海鮮飯(超市買現成的米飯調料),跟居酒屋一個味。
超市買豆腐、丸子、魔芋和底料,自己回家做關東煮。
超市買切好的牛肉片和蔬菜、咖喱醬;回家做點米飯,拿咖喱醬炒牛肉和蔬菜澆在米飯上,味道跟一般咖喱店不相上下。
超市買整條的蒲燒鰻魚,回家做米飯,熟了之後米飯刷點蒲燒醬,鰻魚一切丟電飯鍋里熱五分鐘,出鍋撒山椒粉,2000日元完全可以DIY出餐館賣4000日元的鰻魚飯。
……
(來日本旅行住民宿的朋友們可以試試看)


(7)
其實大部分的日本餐館做的都是舶來品(跟片假名一樣)……真正的日本料理很少,就算有也大多在「鄉土料理」範疇內,不普及。
拉麵其實是中餐。
咖喱是印度那旮沓的吧。
滿街都是義大利面和洋食屋……
PS:說到洋食屋,我很不理解「漢堡肉」這道菜。難波的高島屋有一家「名店」,門口從來都有老奶奶排長隊,我一直很好奇也很嚮往。有天終於有時間排隊等了一個小時,終於吃到了這個老店的名物……一塊漢堡中間夾的那種切碎的牛肉餅,在超級齁鹹的醬油湯汁里泡著……配米飯……
PPS:蛋包飯不知為啥也屬於洋食,講真我也不是很理解。本質其實等同於純蛋炒飯(不含青菜和火腿的那種)蘸番茄醬……


(8)
在國內我還是比較喜歡吃日本料理的。
因為!國內的日本料理屬於「綜合性大學」,日本的日本料理一水兒全是「專科學校」。
國內一家日餐館的放題自助,我先吃點生魚片和壽司,再來點鐵板燒和天婦羅,然後吃點關東煮,接著吃塊炸豬排,跟著來點牛肉火鍋,主食吃鰻魚飯,最後吃個甜點。
還是蠻幸福的!
然而,要完成這一頓飯,在日本,你最少要去6家餐館……
賣生魚片和壽司的……賣鐵板燒的……賣天婦羅的(運氣好也許有關東煮)……賣炸豬排的……賣壽喜鍋的……賣鰻魚飯的……
除了專門給遊客的店,很少有一家餐館能給你一鍋端了。
所以你在日本,在選餐館之前就要想好你吃什麼,因為進店之後真的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了……


不說了……
我還沒想好中午吃啥呢……
你們說我中午吃啥嗚嗚嗚……想著想著就想哭起來嗚嗚嗚……我要回國嗚嗚嗚嗚嗚嗚……我要火鍋燒烤小龍蝦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PS:
評論區的都是壞人!喵哼!
後面的讀者千萬不要學他們!千萬……不要……嗚嗚……不要學他們……嗚嗚嗚……


キャベツ


到處都是キャベツ


其實日料最大的問題不是難吃不難吃,而是貧乏。

日料和大部分非中華圈國家的烹飪一樣,屬於越往高越豐盛,越往低越貧乏。

我隨便走入一家川菜館,菜單上最起碼有二三百道菜,而隨便走入日本一個定食店,能吃的料理也就那幾樣。

而事實上除了日本外,歐美面向中低層消費的餐館,也類似。

因此,再沒接觸到外國中高級烹飪菜肴之前,優越感爆棚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並沒有任何奇怪之處。

但是就因此說網友過於民族主義或者小粉紅,那就過分了。

事實上,別說國外,國內各個菜系消費者之間也經常相互埋汰。

「誒,這川菜怎麼這麼辣?」

「這粵菜,沒味啊。」

「這魯菜,鹽放多了吧。」

等等,莫非你也要說這些人都是地方主義者不成?

不過是口味不慣罷了。

但是問題就在這裡。

雖然在某些人眼中,中餐就是重口味。

但是……

八大菜繫上萬道菜上百種口味,一句重口味,重調料就解決了?

用中餐繁多鄙視外餐的單一固然不對,但是拿外餐的高級品來諷刺中餐的低級品,某些人也能做出來。

我其實很好奇,知乎上一口一個中餐口味重的,到底有沒有吃過中高等的中餐?

否則怎麼會有這麼愚蠢的結論?


戰國向
家康吃了一頓天婦羅,卒。

謙信姐姐一輩子梅子就酒,四十九歲哭死在廁所。

信玄沒有鹽,淡出胃出血。


織田信長成了燒烤。據說是因為部下光秀做的魚料理太難吃了打了他一頓。

部下柴田勝家窮途末路,吃了一碗茶泡飯。

北條氏政吃飯,多添了一碗,卒。

其父死於胃癌,可見飯難吃。味增湯加糙米飯帶小魚

七武士的犒賞不過大米飯。


太單調,單調得讓人發瘋
日常生活不可能天天去高級的店,而普通定食屋的菜單真是看得我頭疼
豬排飯,咖喱飯,親子丼,可樂餅,炸雞塊,天婦羅,各種魚的塩焼き、味噌煮
不管到哪家都是這些東西,味道都一樣,真心要命
吃幾回還可以,天天吃換你你也瘋
很多定食屋最貴的套餐竟然是マグロの刺身定食,大概他們也知道自家東西的味道還不如直接把生魚切一切蘸醬油
刺身好不好吃?我覺得是好吃的,問題在於魚是北歐的魚,在日本被切了幾刀就成了日料,這就比較謎了
倒是很多答主所詬病的拉麵,在我看來算是日料中的一股清流了,好歹家家味道不一樣,分量也足,我口重吃起來也習慣
不過拉麵的逼格大概很難讓日料吹滿意,會覺得我這種吃不出日料美味的下等人只配吃拉麵吧
可惜現在被吹得都封神了的江戶前壽司,當年也不過是屋台の庶民的食べ物,逼格和煎餅果子處於同一水平
在日本生活過的話會知道,很多日本人對吃是沒什麼執念的,早上炒個菜裝飯盒裡中午直接吃冷飯冷盤,甚至乾脆兩個飯糰就解決了
原因很簡單啊,反正專門出去吃也沒什麼好吃的,隨便對付一下也沒什麼區別
畢竟吃貨,是需要美食來培養的


我只是很討厭那些生食,哪怕別人說生魚生螺生貝有多名貴阿多營養阿多健康啊,我都覺得吃起來噁心。


吃的東西真的很一般,
還很貴關鍵是明明就是味道一般,
第一次看上去還有點色相,多看幾次就無感了,
霓虹人就會大叫美味しそう!あ、うまいね!
大驚小怪的不要不要的,
我也只能附和說,嗯好吃呢。
日本人的飲食文化是他們自己炒作出來的
中國媒體要加油,多拍出一些像舌尖上的中國這樣好的作品,也算是文化宣傳吧
軟實力越發重要了。


首先奉勸 @漠玄 同學這樣的答主一句:玩兒的起就玩兒,玩兒不起閉嘴。不得人心被反對多了就一副祥林嫂的樣子,還知乎微博化,合著你是當年收邀請碼進來的那批人?知乎要是不微博化你連註冊的資格都沒有。

其次貌似這個題目已經改變了,我就簡單講兩句。美食評論底下類似「口味是個人的事情」之類說了還不如不說的廢話,應該盡量避免。尤其作為中國人來說,站在全世界最大的料理體系上(根本不用加之一),是完全有資格高屋建瓴地批判一些明顯靠營銷火起來的料理的。

說日本料理,我這裡分三個類別:

1. Fine Dining可以有多難吃?恐怕是沒多難吃的,當然比起法餐中餐的fine dining,日料的fine dining優勢全無——板凳不夠深,選擇太少。日料的fine dining,除了某家數字打頭的炸物餐廳,大多是走懷石和握壽司的路線,日吹常吹噓的和牛,僅以50g的單位出現在fine dining的菜單里;至於真正大塊的和牛,在國際上用的是牛排這樣的辦法做最主流的銷售;在日本本土並沒有高檔的烹調方式能處理大塊的和牛,所以選擇了刺身這種絲毫沒有炊事的做法,或者壽喜燒/日式烤肉這類窮人做法。而真正價格高的懷石和壽司,冷食都是佔了宴席的一半以上,其中頗有腌菜這種別國料理拿不到檯面上的菜肴,和生魚這種一些人不能接受但幾乎沒有替代品的菜色。沒有處理大尺寸高檔食材和外來食材的創意,也沒有依靠本土食材做出複雜美妙醬汁的能力。

但物極必反,本世紀初吃膩了大魚大肉的米其林指南進入了東京,對這種離經叛道的高冷做法還是相當認可。如今日本的本土inspector佔據了大量席位,把米其林星星當做大眾點評星星一樣在日本各大城市發散,這種愛國熱情,中國以後的inspector可要學習哦。冷食的新鮮感覺與日料本身離經叛道的風格,基本可以保證fine dining這條路可以靠著某些靈活變通的方式走下去。上個時代的高檔料理最近也面對著一些挑戰:由於日料的高端店營銷在過去的二十年主要走的是匠人的風格,導致現在有些名店在師傅即將退休(in case of 某店,死亡)的時代難以為繼,不得不探尋新的模式。


2. Comfort Food可以有多難吃?這裡就是重災區了,也是諸位日吹知乎俠,尤其是某些日本留學生經濟能力的上限。吹捧日料本味的你們早就可以發現,日料在這個區域是沒什麼本味可言的——烹飪方式基本上是你們最嫌棄的烤和炸。同時日本料理範圍內根本拿不出兩種以上的基醬,導致日料的日昌飲食無論如何變幻,在不引進外來食物(也就是你們吹捧的美乃滋等)的情況下,只有醬油、醋和鹽三種味道,而且為了掩蓋食材的不新鮮和低廉,全都是重油鹽,高碳水和碎魚肉。包括但不限於速食卷壽司、天婦羅、豬排飯、牛肉飯、燒鳥、烤秋刀魚、西京燒、燒肉、拉麵、鰻魚飯、親子飯、關東煮、章魚燒、文字燒和大阪燒等。但是comfort food因為有了日料的光環加成,讓你們覺得與有榮焉,其實你們吃得起的那些東西根本就體現不了日料的優點好么。。。說是美式快餐加米飯還差不多。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東京的comfort food在以一種快餐的方式蔓延至日本全國,侵佔地方料理的市場。對於佔全國基數最大的這一個價位來說,日料是沒有什麼講究本味的特性的。

當然知乎上有一些朋友們可能連消費comfort food都比較困難,所以誤以為comfort food和fine dining走的是一個路線了吧,這個誤區要看清。


3. 鄉土料理可以有多難吃?沒多難吃,因為農家飯是很難做難吃的,但是實在是毫無變化。我們舉幾個例子來看:

四國鄉土料理:宇和島鯛魚飯,讃岐烏冬面,高知腌鰹魚。

九州鄉土料理:熊本麵糰湯,南蠻雞(已經連中國二線城市的鐵板燒都有了),博多拉麵。

甲信越鄉土料理:蕎麥麵,蕎麥麵,蕎麥麵。

這我就不多評價了,你們按照自己高興的方式解釋吧。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味道基本上是兩個極端。要麼是毫無味道只能就著能咸死人的鹽和醬油吃,要麼就是油炸一切。

三個方面來說,日本菜畢竟不是全亞洲墊底,因為還有fine dining可以接軌全世界各大料理。不過說到日常飲食和鄉土料理,重油重鹽不新鮮還沒變化的弊端就立即出現了。這一點上中餐也有同樣的問題,但中國畢竟地大物博,大城市裡也能吃到頗有新鮮感的平民菜色。(手把肉,白切雞,白肉,酸湯肥牛,豉汁蒸魚等等都是本味滿滿又清淡的平價料理)又因為中國的地大物博,鄉土料理之間的區別有時比日本菜和韓國菜的區別還大。所以我再說我的結論:如同法國菜一定比英國菜好吃一樣,中國菜一定比日本菜好吃。這種觀點由中國人提出,日本料理應該也不算冤枉。

還有我要請問所有讓我們尊重各國料理的答主,你們口口聲聲說自己不是精日,那為什麼只在中國人批評日料的時候,你們才在這裡說什麼尊重文化平等、拒絕沙文主義?

如何評價「英國美食是公認全世界最難吃的」這一說法? - 知乎中餐到底有多難吃? - 知乎

↑為什麼這種答案底下從來沒見過你們維護文化平等的偉岸身影?


在日本當飼養員多年的大媽來強答一發。
日本料理的不足之處我認為有三:
1,葷素搭配不行。素菜么素出人命,基本就是一點點水煮掏出來涼水沖沖,切了擺盤。一根青菜能擺三條呢。日本人也知道這麼吃沒油水不舒服的,所以就有了大油的炸雞塊,炸豬排,炸天婦羅,炸一切能炸的東西。咱們大中華的料理一個青椒炒肉絲就讓日本人服了。你們TM也別光吃不領會啊。
2,調味太單調,不太會用世界的調料。味道就那幾種,我就不多說了,連豬肉配花椒,羊肉配孜然都不肯學,還指望他們用各種大醬,十三香之類的嗎?日本人口味淡的么真的淡出鳥,用純白豆腐下酒的都有,口味重的就指著醬油,ソース之類,然後就是腌菜,味增湯,說起來鹽分吃的也不少,哎怎麼有點心疼起來了。
3,炒菜火候不夠。也有怕油煙的原因在裡面,炒鍋架上恨不得立刻就把菜放進去。你倒是先把肉炒兩下啊,你那肉都還泛白沒熟呢怎麼就下菜了啊喂!其實日本人也知道火候到位會好吃,要不鐵板燒怎麼那麼人氣又貴呢!
總體來說日本的食材是可以的,肉質量很好,蔬菜種類也不少(和大多數西方國家比),而且畢竟和中國生活習慣相近,有很多在其他國家要拚老命才買得到的食材(我朋友在瑞士自己做豆腐)。無奈人家腦子裡對菜單也都標準化了,比如說白蘿蔔要不就是磨成末生吃,要不就是大塊煮著吃;肉じゃが就是肉,土豆,洋蔥,こんにゃく,你就不能放點別的嗎。咱們一說紅燒肉那是每家有每家的燒法啊!你愛吃什麼放什麼不用遵守交通規則呢!比如說和牛,有個高票答案說太肥了,確實挺膩,我家都是切成小片,鍋里不放油直接爆炒(類似於鐵板烤肉),然後放大量蔬菜,可好吃了,主要和牛它怎麼都炒不老,多美妙啊!


活在濾鏡里的美食……情懷裡的好吃。以前看日劇特別想吃日料,吃了幾次之後……特別失望


我在日本有抑鬱傾向,很大關係就是東西太難吃。
有段時間我總是無緣無故的乾嘔,吃一點東西就會幹嘔,我當時不知道為什麼,於是就正餐吃的很少,甜食吃的特別多(日本甜食還是可以的)。
還會自己一個人去很遠的中華料理,一個人吃一鍋麻辣牛腩,韭菜盒子,烤羊肉串,好像沒有飽餓,能吃特別多,但平時三餐就乾嘔。
每次我情緒不好,都去很遠的地方吃一鍋毛血旺,感覺自己才能活過來。
現在回國了,有一天朋友相聚,我一個人中午吃了兩人份的量,晚上吃了三人份的量,當天就誘發腸胃炎加低燒,但川菜實在太好吃了,我都可憐我自己.......

日本菜吃多了很「喪」,我不知道這樣形容準不準確,但就是明明吃下去了,卻沒給心帶來一絲熱氣。


推薦閱讀:

TAG:日本 | 食物 | 日本料理 | 廚藝 | 黑暗料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