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富士新發布的中畫幅無反相機 GFX 50s?
首先關於快門
沒有使用鏡間快門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這個法蘭距,萬能後背走起的節奏,富士明顯是想做中畫幅的NEX賺長尾市場,以期把系統養起來再像索尼微單那樣主流化,畢竟那塊底說大也不大,0,79X而已
所以第一步,肯定是轉接的說大不大,說集中也非常集中的中古鏡頭市場。
至少大沙頭情迷藝聯們架子上擺的那些645們可以拆來賣個好價錢了,參考G系列鏡頭這些年漲了多少,645 67雖然折損大了點,可是也能往上擰嘛對不對
(怕的是索尼一年半載內跟進,畢竟大法比富士在這方面的技術和成功經驗多影響力也大,體積控制參數設計甚至成本控制都會有優勢,但總的來說可能性不大)
既然要轉接,那必然是焦平面快門
因為如果你非想要鏡間快門的鏡頭,以後可以做
甚至可以做帶電子觸發機械機構的自動轉接環去兼容一些原機械鏡間快門系統的老相機鏡頭
但反過來你沒焦平面快門的話就什麼轉接也實現不了
並且中畫幅快門本身行程就長,鏡間快門就比原來的135甚至截幅限制了曝光性能,鏡間快門想做到1/4000要搞也不是一般成本下的來的
有人說可以電子快門嘛,同樣的道理行程長逐行掃描效率低,更明顯的果凍效應也要考慮吧,當然轉接慢慢玩的場景中鏡頭也慢機身也慢沒關係,因為景別也會慢,但是更主流的自家自動體系里,就算中畫幅沒必要不過分追求性能,但也得至少過得去不是?至於核心用戶的看法,什麼是核心用戶?
總的來說如果定價合適性能湊合,富士很有可能成為NEX那樣的市場普及者(雖然看起來價格門檻高一些),但也要看市場其他參與者的反應。
核心用戶是可以被市場的變遷甚至革命改變的
當年電話的核心用戶還是打電話,現在,就問你是打電話多還是微信多?
徠卡曾經名聲鵲起是藉由戰場報道,現在卻變成了有格調的象徵性奢侈品再和伊拉克無緣,而索尼NEX則從一個邊緣化的不專業的「家用電器玩具」或者至多發燒友自嗨轉接的「萬能後背」躍升為最激進的視頻工業新生卡口之一
所以什麼是一個系統的「核心用戶」?這個用戶群體一定是固定的嗎?
或者說,645(更何況是一個就算按面積算也只比全幅大一半兒多一點兒的截幅645)為什麼一定是「商業」的?
5D系商業不商業?1d系商業不商業?不仍然靠著公園大媽撐起了業餘市場嗎?
既然這樣為什麼中畫幅就不能有「不商業」的玩法,三四萬買個底座一體機去公園都不知道自己相機有沒有auto檔的大有人在,我就不興得四五萬買個畫幅比你大畫質比你好體積還比你小的傢伙出門旅遊拍拍大好河山?
民用尤其是高端娛樂電子市場需要的是「消費慾望」而不是「消費需求」
買蘋果的有幾個懂攝影?不還是照樣搶著7plus嗚嗷喊著老子蘋果「像素好」,比單反牛逼么
這個東西有話題性,看著牛逼,看著火,只要不出大問題,缺點是可以被無視甚至反而被應用所炒熱的方向很好滴規避的——畢竟掃街黨妹子黨cos黨或者手辦黨誰會去在乎你閃光同步速度多大,但在這個方向上,我畫質就是好啊就是比你135能數毛啊
唉 至少我買了 來我最不喜歡就是一堆人靠想想腦補評論 至少x1d 和它對比過的人不多吧
剛剛買回來
照片等我拍個一千張後再評論
棚拍辣雞。
評價完畢。
被X1D比的跟破爛兒一樣事實證明我猜的不對,用過之後覺得在4433畫幅里算是很好用的了。
_
我不覺得這東西會比645z好用,同樣的FPS機構,645z對焦更好,鏡頭更多題目里有不少朋友抱怨富士GFX 50s沒採用鏡間快門。但我清楚的記得,哈蘇X1D剛出的時候,也有人抱怨沒有採用焦平面快門,這樣就玩不了轉接了。
你們真是。。。
關於焦平面快門、鏡間快門的各自特性,真的夠開個題目給你們聊到友盡的。
但總的來說,焦平面快門的GFX,富士還可在後續追加鏡間快門型號的鏡頭。
小白科普:
但機身無快門的X1D,就只能採用自家的鏡間快門鏡頭了。
- 鏡間快門裝在鏡頭裡
- 鏡間快門很安靜,很文藝
- 鏡間快門可以在任意快門速度使用閃光燈
- 鏡間快門相機不能轉接普通鏡頭,因為機身沒快門
舉例機型:哈蘇X1D,富士X100S
- 焦平面快門裝在機身里
- 焦平面快門「啪嗒」一下
- 焦平面快門只能在慢於1/250的快門速度使用閃光燈
- 焦平面快門可以轉接任意鏡頭
舉例機型:佳能5D4、尼康D810、索尼A7R2
上兩周在富士體驗店把玩過後,實在中毒,昨天就入手了,順便值得一提的是,廣州富士體驗店的員工人不錯,試用過程良好體驗
先簡單說說:
1、操控,跟富士微單,例如X-T2、X-T20之類的有相同點,搖桿好評!整體操控很舒服,用過富士微單的超級容易上手,當然作為一台頂級器材,操控比微單好上一點,如果有獨立曝光補償撥盤就更好了,套頭32-64帶光圈鎖定也是好評!
2、 成像,我特別喜歡富士的色彩,這機子比全畫幅還大,滿足了我的要求,成像是毋容置疑的,雖然比起a7r2之流好不了多少,但是中畫幅帶來的玄學是有一定的提升,並且低感光度畫質細膩,高感光度比一眾全畫幅還要好
3、 做工,保留了富士一貫以來的優良做工,非常紮實,握持手感特別好
4、 輕便性,整機其實不大,不算重,雖然說a7r2+24-70 2.8 GM比GFX 50s套機輕點,但是富士機身偏大,帶來更好的平衡性,會讓你有輕點的錯覺
5、 性價比,套機將近6w雖然很貴,但是對比哈蘇X1D,又便宜上不少,總體性價比還不錯
不要光只看一個機身。這玩意我感覺只對商業,風光有意義。不過機器肯定是好機器啊。畢竟中幅小型化也是一個趨勢。
開創時代 簡評富士中畫幅無反GFX-50S
日本廠出的話,只能類比為中畫幅的「NEX」
我很認真的認為,這貨撇開價格不談,會比Hasselblad X1D賣的好等到富士出售一堆轉接環的時候,會賣得更好,終於不用轉到跟Mamiya AFD/Phase One DF上了,現在有了更短法蘭距的GFX,說不定一年半載後還會有逆天科技給做中畫幅的對焦接環,這就不簡單了
這貨值得注意的是,有焦平面快門,還是中畫幅,這意味著外拍和運動題材,都有了足夠好的支援,說不定還可以轉接哈蘇頭,以富士和哈蘇的關係,真說不定
至於閃光燈同步支援,那是鏡頭的事情啊,雖然說棚拍還行,但外拍就麻煩了。想必會和Leica S一樣,先刷機身,再出一些帶LS快門的鏡頭吧,1/500大孔徑鏡頭,1/1000一般孔徑鏡頭?
我覺得,這才是未來的潮流,Fusion
好像單反系統的Schneider LS快門和Pentax 645z
這貨,是要做無反的645z另外一點,我覺得這貨的「聯機拍攝」和「RAW編碼」仍舊會是私有系統
坑爹的RAF
為啥不用DNG或者TIFF
也許還是14bit ADC
連接軟體可能還跟以前一樣要很多錢,參考Pentax就知道了,一個軟體2K RMB
也許沒有電子裂像和PEAK總之,有了一個自動對焦和快門的後背
這貨玩法會很多,比如轉接Distagon 50 1.4?
畢竟很多135現代頭早就可以覆蓋48x36
當然,更多的還是要看結構我去富士的官網去看了
等有更多情報再考慮
Medium Format mirrorless digital camera system GFX
通篇的宣傳,沒有具體的技術信息
這一點比Leica和Sinar要差多了
過幾天去上海的富士體驗店看有沒有到貨
去把玩一下
當然,我還是喜歡用Sinar的背嘛……雖然我對機械的東西不如其他答主那麼懂,但既然有人邀我,說下個人意見總是可以的。
無論是哈蘇還是富士的這倆無反,有多少需要用幾萬塊相機需要棚拍需要配合高速閃光燈的商業攝影師會用它倆來幹活兒?肯定有,但肯定不佔大多數。它們更多的消費者,會是生活玩家。人家就想拍個風景圖大底圖輕便,很合理的需求。
說回商業攝影:高速同步快門,在高端商業攝影的使用情況中,無論是時尚人像攝影還是靜物攝影,需要用高速快門配合高速閃燈來抓拍人物動態、粉塵、水珠、爆炸物等瞬間凝固畫面的情況,比起1/250s足夠的情況來說,太少。
需要用到高速快門提高凝固畫面速度的這些人,也都會擁有滿足他需求的大體積高品質設備,人家若有某次拍攝需要用高速快門時會拿自己現有機器用,不需要用高速時,拿這麼一個(無論是哈蘇還是富士)的大底輕便機器,輕輕鬆鬆幹活兒,多好~~
所以擔心啥??有鏡間快門相機的各位商業攝影師們,你們多一台這個在不需要高速快門時拿著不好嗎?(說得跟他們真會買似的)它會有它的市場的。
我一個用5D3的還不會湊這些熱鬧。
看上去什麼都很好,可是不是鏡間快門而是焦平面快門。所以賣多便宜我都不會買。只賣5000美金我也不要。看到其他答案都提到哈蘇X1D,的確在哈蘇X1D發布的時候,我就開始期待傳聞中富士的中畫幅,因為價格應該會更親民,而且富士應該會做出改變。
果然富士對傳統中畫幅做出了突破,拋棄了鏡間快門,採用焦平面快門。
和X1D相比,這其實就是針對的用戶群不一樣而已,看其他回答就知道了
認定中畫幅核心用戶人群會一直是商業攝影師這個觀點我不贊同,在A7沒出來之前,哪有這麼多擁有全畫幅器材的攝影愛好者?富士明顯認為中畫幅也會日漸趨於平民化,哈蘇把X1D的價格訂得都沒那麼哈蘇了,可見事實也的確如此。另外,我覺得富士選擇焦平面快門是一個非常合理的決定,中畫幅無反,無反的優點不僅在減少了體積和重量,短法蘭距易於轉接也是優點之一。等到各個卡口轉接環出來,富士這款機身的應用面將會變得非常大,甚至可以轉接鏡間快門的鏡頭,完全沒有必要擔心鏡間快門的問題。
而且在國內的銷量,我更看好富士,跳過了全畫幅直接做一款中畫幅的產品不可謂野心不大。相較於哈蘇X1D目前只配備了兩款定焦,富士發布的時候就公開了G卡口六款鏡頭,意圖應該是像sony E口一樣構建一個自己的鏡頭組,能轉接的特性又能很好的過渡鏡頭組初期的尷尬階段,和第一個全幅微單A7當時進入市場的情形真的非常相似。
UP主公眾號:Asukainfo,歡迎關注!UP主在6月份關於哈蘇X1D的公眾號文章末尾,預言了潛在的富士數碼中畫幅。沒想到這貨居然來得這麼快,官方名稱GFX 50S,GF是富士以前的膠片中畫幅相機名稱前綴,X是數碼時代富士相機打頭字母,初步揣測應該是用的索尼給哈蘇X1D、賓得645Z的那款5000萬像素中畫幅CMOS,如果能加上自己的X-Trans技術自然是錦上添花,小道消息據說和D810、5D4一個重量、體積水平,下面說說目前能看到五個特點吧。
1.全新設計的機身,沒有像老X-Pan一樣和哈蘇機做得一模一樣,誠意十足,採用了像X-T1那樣的類單反造型,特別要指出的,那個軍艦頭EVF電子取景器是可拆卸的,而且能看到是可以支持近視矯正的,可拆卸的設計為後期機身縮小化奠定了基礎。
2.機頂操控布局中,左上方為ISO撥盤,附帶了一個很小的對焦工作模式(SCM)切換按鈕,右上方為快門撥盤,對焦驅動模式(DRIVE)按鈕,快門按鈕和開關鍵設計在了一起,旁邊是方形的肩屏,肩屏緊挨的是刪除鍵和回放鍵,可以看出背後的顯示屏是摺疊屁,而且沒有按鍵,大概率觸摸屏。最後比較重要的光圈環設計在了鏡頭身上。
3.GFX的型號標誌破天荒的設計在了側面,一般是機身正面或頂部,這下更低調了,從側面嚴絲合縫的擴展介面區可以猜測GFX應該具備不俗的防水防塵能力。
4.鏡頭群的問題,高清圖可以看到的是GF 23mm F4(2017年中),GF 63mm F2.8(2017年初),GF 45mm F2.8(2017年末)。此外,現場圖能看到還有GF 110mm F2(2017年中),GF 32-64mm(2017年初),GF 120mm F4微距(2017年初)。
5.初步規劃的6隻鏡頭全部具備WR防水防塵能力,首發應該是63定、32-64變焦、120微距,剩下三隻定焦(23、110、45)會在之後發布。此外,23定、110定、32-64變焦用上了LM四重線性對焦馬達,對焦速度會更加快。
初步評價:
1.數碼時代,富士的日子一直過得不好,雖然super ccd技術一度大放光彩,在尼康D200機身基礎上做的S5 pro也口碑頗佳,但是一個廠商通過寄人籬下,沒有自己的完備的數碼機身、鏡頭體系,那麼最終也還是給他人做嫁衣裳,S3、S5熱賣的那幾年,更多的還是促進尼康鏡頭的大賣。
2.X100和X-pro1這兩台機器重新開拓了富士重返數碼影像的道路,富士開始腳踏實地、穩紮穩打推進自身的影像體系,在其他廠商開展全畫幅競賽、像素競賽、刷機身的浪潮中,富士對自己的X-Trans控制嚴格,四五年來就出了兩代(1600w和2400w),旗艦X-Pro更是4年才更新一次,而且懷有私心得說一句,機身外觀拉風的畫質沒富士X-Pro好(我是說E-M1、Pen-F),畫質牛逼的外觀總還是感覺差了那麼點意思(我是說A7系列)。
3.去年開始漸漸有傳聞富士要做中畫幅,很多人都認為是富士在吹牛逼,認為是富士應對索尼A7系列全畫幅猛烈攻勢下放出的煙霧彈,畢竟賓得說要做全畫幅都傳了十幾年,無忌論壇上蔡司冰狼貼也不知道開了多少年了,結果富士的數碼全畫幅說出了就出來了,牛!
4.賓得兩代的數碼645D、645Z價格合理,總感覺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還是單反結構制約了機身體積,雖然價格接近135全畫幅的旗艦,但畢竟大那麼多,燒友、玩家、老法師用起來多少還是會力不從心。4-6w價位上,從前一直是CN旗艦機和徠卡M的戰場,這次的攪局者GFX是對當下高端發燒友領域市場的一次嚴肅衝擊,CN多少還有體育記者這塊硬性客戶群體,徠卡感覺要躺槍了,畢竟逼格不差,畫幅碾壓,關鍵是畫幅一次性碾壓了徠卡M、SL、S三個系統,想想真的可怕。
先說利益相關:印象富士上海 X-CLUB幹事(你也可以說我是老法師之友...)
這台機器終於出來了,在沒出來之前一年還沒正式在印象店就職時便已聽說這台相機。曾經在哈蘇版本發布後和好友大熊討論過富士這個中幅的前景,當時我說:富士要想這個機器好賣,很簡單,做成一個中幅的A7即可,帶機身快門,萬能轉接中幅鏡頭,機身價格4W+,買D5 1DX什麼的加個幾千就能上中畫幅,這樣的機器肯定好賣。
大熊對此的評論是:那麼這會成為一台在中國很好賣,但是世界範圍看銷量一般的機器。很幸運,也很不幸,幾乎都被我言中了。
嚴重同意 @Wenkan Photo的回答,目前來看這個機器對於正統的中畫幅工作機來說很不稱職,焦平面快門同步速度只有1/125真的不夠用,缺少了鏡間快門的情況下很難說能夠撼動哈蘇飛思在這個領域的地位。但對於愛好者真是一大喜事,各種低價的中畫幅鏡頭可以轉接,甚至以後會變得像現在的索尼一樣靠轉接就能拼出一片天。
但是看了一天的各種消息,參數均非常簡單,問老大,得到的回答也只是:正在開發中,有些東西還不明朗。所以在全部信息出來前,這機器不一定很好,也不一定很差,至少對於愛好者市場而言,這是個好東西,但是在專業領域真心差口氣。
但是,參數還沒完全出來,有一個細節我但願這次的猜想還是對的:
光圈環上有個紅點,這東西幹啥的現在還不知道,我現在無比希望這是一個鏡間快門的開關,希望這一系列鏡頭帶有鏡間快門或者後續鏡頭會增加鏡間快門這個選項,希望富士這個老廠還是了解他們用戶真正的訴求。真的很對不起大家,我這個烏鴉嘴不幸言中了這一堆東西,另外價格問題上,好像也言中了。
我很失望,因為富士居然沒有用鏡間快門,中畫幅之所以成其為中畫幅,鏡間快門系統帶來的高閃光同步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數碼時代畫幅差距變小的情況下)。因為中畫幅系統的核心用戶是商業攝影師。而商業攝影師或多或少一定有布光拍攝的需求,如哈蘇X1D 1/2000的同步速度可以帶來比135機身強3檔的壓光光比,這才是中畫幅無可替代的賣點!
相反如果你只說畫質,4433並沒有比3624大多少。差距連1.3都不到,像素135也早就達到了40~50mp的數量級。DR也就是和135最高水平一樣的14左右。底大了1.3倍,光圈卻小了不止一檔,虛化反而更小。憑什麼你要賣至少3倍的價錢?
至於焦平面快門的高速同步,第一原理上和普通的閃光同步不一樣,會嚴重損失閃光功率和色溫穩定性(還有耗電劇增)。第二高速同步需要廠商協議支持,就富士那半死不活的閃光系統,誰給他做真高速同步的燈啊?!呵呵。
至於轉接,哈蘇現在支持電子快門,一樣可以轉接。
對富士來說,鏡間快門是成熟的技術,並不需要花費什麼成本去研發。富士膠片時代已經積累了很多年(包括給哈蘇代工),到了數碼時代在X100系列上1/2000同步的鏡間快門也用了這麼多代了。完全可以直接裝上去用(apsc畫幅f2需要的口徑和中畫幅典型的最大光圈f4應該差不多)。而且在系統上加裝兩套快門並不會顯著抬高成本,哈蘇1/2000同步的XCD鏡頭售價一共才2650刀,富士現在沒有鏡間快門的鏡頭再便宜2000刀左右也是要的吧?而X100系列上市的售價1300刀還是帶了整套鏡頭和機身cmos的……所以說富士就算搞上兩套快門,也就是鏡頭售價比現在高兩三百刀的事情,相對於套機一萬美金的售價來說完全不會有什麼影響,而換來的好處卻是可以實實在在的和哈蘇,飛思剛正面。
所以說現在這玩意就跟賓得645z一樣尷尬,主要目標用戶群不是專業攝影師,而是退休風光愛好者老法師和只會用自然光的文藝青年裝逼犯……真的是送我我都不用。
咦,說到文藝裝逼犯,這不正是富士一直以來的賣點么?問題是現在iPhone都能拍虛化了,光靠中畫幅這個賣點吸引錢多人傻的土豪又能吸引來多少?奉勸富士還是腳踏實地做有技術的產品,不要再沉浸在自己文藝攝影圈人傻錢多的夢想里,否則勿謂言之不預也。
當然,也不是沒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富士在賭,賭索尼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的中畫幅CMOS就能解決電子快門閃光同步的問題。A9那塊RS感測器的電子快門已經突破了過去動輒幾十秒逐行讀取的障礙,甚至從高爾夫球測試上的表現來看,電子快門的掃描速度應該也已經突破了1/250秒的機械快門極限。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暫時沒有解決跟熱靴信號同步的問題,但可以預料的是,一旦解決這個問題索尼電子快門的同步速度肯定不止1/250秒。
由於電子技術和軟體開發的迭代速度要比機械設計快得多的多,也許不遠的將來電子快門就可以追上鏡間快門1/2000的同步極限,甚至更上一層樓,做到完全無限同步也不是沒有可能。如果那一天真的在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產品上到來,那麼富士現在做的事情就是有遠見的。
問題是,富士的整個中畫幅產品線能熬到那個時候嗎?
為什麼不提供感光度ISO的技術參數?
如哈蘇、飛思的中畫幅及其數字後背,都避諱了一個問題:感光度不能超過ISO100,否則噪點問題後期也無奈。所以,這些中畫幅數碼機,大都僅適合棚內拍攝。
從5月買入到現在使用了差不多有半年的時間了,談一點粗淺的感受,先談一下本人的背景,有利於各位法師正確參考我的感受。第一,並不是一個器材發燒友,所以不會從數據的角度去分析;第二,之前一直在用Leica M;第三;在此之前沒有接觸過數碼中畫幅。
感受一:5000w像素極度的清晰。這樣的高像素理所應當會帶來清晰的圖片,但是讓我所驚訝的是針對一種類型的圖片——微觀。與遠觀的清晰(可放大的倍數)相比,微觀的清晰(我指的不是微距)就像是一種對物體1:1的翻模,一種直接印象,把物體的質感能夠分毫不差的表現出來,彷彿它就在你的眼前,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真實感受。這種真實讓我體驗到除了平時去欣賞照片的一些美學原則或者是翻譯其某些含義以外,更可以直接感受到一種再現的力量。
高像素也有缺點,絲毫的抖動就會讓畫質變虛,我一般不會使用低於60拍攝,遇到好的場景會多拍幾張,確保沒有因抖動而產生的遺憾。感受二:色彩的準確還原。與Leica帶來的油潤感不一樣,這款相機彷彿在做對所見場景的真實還原,畫面所呈現的就像是眼睛所感受的。leica給我的感覺是它一些顏色的細節上有自己的調性,例如瓷器的反光上透出的那一點點的冷光。gfx所拍攝的樹葉給我的感覺是:好像那天那顆樹上的綠色就是這樣的。
感受三:非常強大的對焦系統。畫面上沒有哪個點是相機不能對的。但是對焦的準確性有時會有問題,比如在一個比較大的場景中要選擇對焦人臉,如果不把對焦框調節成最小那一點,就很容易對焦到人物背後的背景上。
感受四:影棚內用會有些麻煩。由於並不是光學取景的相機,在棚內較暗的情況下對焦並不是非常方便,會有失焦的狀況出現。當然了,腿毛清晰可見是必須的。
感受五:相機肩帶偏短。(個人喜歡斜挎)看了一個外網賣尼康D850 新機的網站,剛好看到用這新牛機和一眾高感高畫質機器的對比(包括了佳能,富士,索尼),對比圖片很清楚明了,雖然中畫幅和全幅比有點不十分恰當,但還是有一定意義。個人看來從高感質的寬容度來說,富士這機子確實牛逼,佳能5DSr都變渣了,尼康D850和索尼A7R2還不錯沒有太走樣,可富士GFX基本還不明顯有噪點,而高暗部的層次感也保持得最好,細節看起還是很生動,當然本來中畫幅在這方面就有一定的天生優勢,但吸引力還是很強的,特別是寬容度上。對於其它性能方面興趣點就不是太看重。
"There will be a range of adapters to connect third-party lenses to the GFX 50S, including leaf shutter lenses for studio and flash work"-摘自fujirumors. 會出轉接環支持鏡間快門鏡頭,不慌。剛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從富士離職,對於說這款機子不好的同學,我沒有理由懷疑你用過(請上圖,上真機),但是我可以告訴你這款機子買了你不會後悔。參數黨請繞路!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看見FUJIFILM這幾個字心裡五味雜陳。
推薦閱讀:
※富士XT20,新手求教買16-50還是18-55套機?主要是想出去玩拍拍景,人像之類的?
※富士xt10和xe2都配18 55頭 價格xt10比xe2貴1000元,選哪個?
※請問用富士x-a2怎麼拍出光斑效果?
※富士X100t與XT1那個適合?
※富士Xt2和索尼a7r2 a72到底如何選擇?
TAG:攝影 | 相機 | 富士Fujifilm | 中畫幅相機 | 無反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