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耐克)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企業文化,品牌,影響力等各個方面都可以回答


不談科技,技術。從純籃球商業活動的角度對比阿迪達斯和nike兩家公司。

我是一名籃球愛好者,從13歲開始便參加阿迪達斯,nike的各類籃球比賽。

阿迪達斯02年施行三人制街頭籃球賽,網上或指定商店報名,每個隊120元左右的報名費,每隊限報4人,可領取4件球衣。分別兩個組別,16歲以下,及16-24歲。獲得地區冠軍可晉級全國比賽,05年我們第一次報名的是16歲以下,被高中生的虐得體無完膚,打了三場15分鐘的比賽,捲鋪蓋走人,身份核實的漏洞很大,很多高齡段的學生報16歲以下的組別。活動策划上,用廣告牌把每個半場圍上,街頭式的音樂,裁判統一白色短袖,在我們參加nike活動之前還是覺得不錯的。

nike06年開始在成都舉辦火力工廠,為期3天的訓練營,請來了專業美國的訓練師,每一個訓練師匹配一個翻譯,報名即送一套火力工廠球衣,是一套,而且免費。正反兩面都可以穿。整整三天時間,教練很細心教基本功,折返跑,上籃要領,提升體力的方法等,我現在都懷疑大夏天太陽頂著曬我是如何堅持下來的,除了熱愛真想不出其他什麼理由了。每天期待訓練的心情堪比小學參加春遊還激動。當時在電大校園內,幾個教練打表演賽,那是我第一次看見真人扣籃。同年,阿迪達斯依然是三人制籃球賽,一成不變,和nike宏大的場面(你可以腦補下整個籃球場,10-20個全場,一片紅色訓練服的場景),球員的認可度來講,阿迪達斯的比賽,真的弱爆了。

07年,nike舉辦火力工廠2,前期也是3天訓練,評測報名者的綜合能力。照樣一套免費衣服,評測能力項目會有,短跑,運球,比賽等。最後篩選top 200球員,進行自由分組,同時那套免費的衣服會為你印上號碼。整個活動井井有序,有很多個教練和裁判。我運氣很好,分到了一個強隊,代表成都去參加了全國比賽,第一次去北京東單球場,看到了老炮兒皮爾斯。同年,阿迪達斯把半場比賽改為全場, 叫「五攻天下」。依然是換湯不換藥的比賽制。
值得一提的是,上學時兩件火力工廠的衣服穿在身上總是感覺自帶光環。

09年,nike還是同一樣舉辦了叫作「勝者凱旋」的活動,前期依然是評估個人能力,後面比賽制。最不一樣的地方是8強可以拿到科比成都行的門票!你知道最後16進8的比賽中,我們逆轉淘汰對手拿到科比門票的心情嗎?就是快10年時間了,我現在不時想起來都會揚起笑容,熱血澎湃的感覺。然後這一切都是免費,免費!同年,阿迪達斯還是5人比賽制,也可以見明星,那一年是誰我忘了,總之我第二次倒在了8強上,必須要奪冠才有機會參加全國比賽。

看見了嗎?nike的商業活動真正是用心在為喜歡籃球的人搭建平台,而且機會給到了很多像我一樣的平凡人,你不一定是第一,通過努力,哪怕是8強也有機會見到自己的偶像。對我來言,nike的活動帶給我的遠不止那些一場又一場的勝利,而是對籃球,對友誼,對青春書寫下的最精彩故事。
而阿迪達斯卻像是為商業活動而組織,成本也不小,但是沒用心。
nike的籃球代言人都是巨星中的巨星,然而,沒有任何大牌行為,在中國行的活動中,每一次都是全身心投入的演出。
為什麼說nike的品牌理念深入人心,用戶忠誠度高,我想是從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吧,我除了一雙科比的crazy one是阿迪達斯的,其餘全是nike。
我讀了大學再沒參加過任何比賽,謝謝nike提供每一個普通人在相對公平的條件下實現夢想的機會,讓我們對籃球有了新的認識,幫助每一個熱愛籃球的孩子提高技能,給於遇見強者的平台,體驗從人群中脫穎而出,在球場上當英雄的光榮時刻,最最重要的是,強化了我們對於籃球那份最真摯的熱愛。

感謝你給我的光榮,我要對你深深的鞠躬,因為付出的努力有人能懂。
可能再也沒有一個品牌能讓我再穿在身上產生榮耀感,使命感的了。

利益相關:I"m diehard fan of Nike and Kobe. I mean, Diehard.


曾經是耐克的員工一枚,作為親歷者,談談感受!

用最簡短的話來說耐克,耐克至今是我親歷的最佳僱主!可能會有知友好奇,那麼好的僱主,為啥離開呢?當初我離開,主要是為了出去留學,轉向時尚領域。所以後面的職業發展路徑有些變化。但這不影響我對耐克自始至終的熱愛。

入職耐克前,我曾經很糾結。因為耐克給我offer時,我已經拿到了另家法國集團公司的offer。而且在那裡已經工作了2周。 那時還是1990年代中期,其實耐克的名氣並沒有現在那麼大。 只知道它賣運動品。而另家公司是達能集團,做食品的,在當時也很大。 兩家工資待遇差不多。 所以我還是比較猶豫。

我諮詢了我前任美國老闆(前家僱主),他的一句話提醒了我:「作為年輕人, 你覺得賣運動產品更有意思,還是賣牛奶更有意思?」

雖然對賣運動產品當時是個很模糊的概念,但是我還是選擇了耐克。 而且值得慶幸的是,事後證明這真是個正確的選擇(感謝上帝!)

我進入耐克時,正是耐克將中國總部從廣州搬向上海的時候。所以一切都是新的。 新的辦公室,新的一大批入職員工。差不多都是24-25歲左右的年齡。 而耐克的運動文化,註定這是一家充滿活力及積極向上精神的公司。 我和我的這些同事們,至今離開耐克10多年,依然相互保持著聯繫。耐克於我們更像是大學校園,讓我們彼此保持了一種校園同學的親近感,而非商業公司彼此競爭的同事。

耐克對我個人最大的影響在於為我(及我的同事們)很早就打開了一扇世界的大門,讓我們對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切身的認知。 在耐克各種活動是很多的。我們每年至少2次出國各種培訓和會議,與其他各國的耐克同事交流。要知道1990年代,很多人出國還在被拒簽,我們就已經飛向世界。

現在馬拉松如此盛行,而我們1996年就在夏威夷跑了自己的馬拉松(其實我是走下來的哈哈)。耐克所有的集體活動都少不了運動項目。耐克必面試的一個問題是「你愛好什麼運動?」。 其實我入職前不算個真正的運動愛好者。但耐克的運動文化帶動了我成為一個運動愛好者,並且讓我的運動習慣保持至今。無論是我身邊退役的職業運動員同事,還是這些公司運動活動,以及碰到的各類世界(中國)體育明星,都會激勵你成為一個運動愛好者。 也正是從這裡, 我相信了運動並非僅僅健身,而是鍛煉人遇到困難, 及人生低谷時,讓運動員那種永遠積極向上的精神貫穿自己的人生。

哈哈,這是我第一次出國,去美國夏威夷。1996年。和耐克韓國的2個帥小伙們一起。

這張圖傳的時候是正的,不知道為啥上來就倒了。和耐克創始人Phil Knight,就是《Shoe Dog》的作者。攝於1997年,正值耐克25周年慶。哈哈哈,見到了當時的籃球明星Michael Jordan.

我們常常出國開會。從中感受到,出差,換個環境,是融合同事關係的一種好方法。有什麼糾結共同旅行一次,都了了。哈哈。

各種搞怪活動,哈哈。

在波特蘭總部。

我們銷售部和市場部是活動最多的部門。所以各種照片也很多。我的大多數同事現在都是各個領域的精英。耐克是所好大學!

在美國總部過生日。我有個特別好的帥老闆,哈哈。

這是我至今最愛的LOGO。

雖然傳的都是看似在玩的照片,其實在耐克還是學到很多東西。只是各類培訓和工作時拍的照片不多。耐克當時為我們這群20幾歲的青年人創造的氛圍,在其他公司很鮮見。我們基本上很多人20多歲就已經獨擋一面,被充分授權。我們當時的老大(總經理),也只是剛30歲出頭。和我們一樣,熱愛工作,也熱愛玩樂。長得也好帥。 耐克的運動文化,使得它當時的員工都很有朝氣,陽光。反正我們當時的男同事我都很喜歡,哈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於冷芸:

冷芸,博士,其研究領域主要為中西時裝體系對比。 服裝商業顧問及時尚評論人。其撰稿媒體包括《周末畫報》,搜狐時尚,及《BoF時裝商業評論》。其培訓合作企業則包括唯品會,康泰納仕時尚培訓中心等。2013-14年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Parsons)訪問學者;美國政府富布萊特獎金(Fulbright Scholarship)獲得者;倫敦時裝學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時裝營銷管理碩士。曾就職於耐克、百麗及利豐集團。所從事的工作包括零售、銷售、運營、產品開發、商品管理、市場拓展及總經理等職務。主要著作《中國時尚:對話中國服裝設計師》,《時裝買手實用手冊》。

冷芸目前也開設了3個線上課程:買手;新人職業生涯規劃;服裝創業者課堂。更多詳情,可以關注本人知乎專欄;微信平台或者博客。


聯繫方式

知乎:冷芸時尚

微博:冷芸時尚

微信平台:冷芸

值乎:Christine Tsui

赤兔: 冷芸

分答:冷芸時尚

喜馬拉雅:冷芸時尚


冷芸會員俱樂部(不同於冷芸時尚圈):

冷芸時尚 | 成為會員,與冷芸一起讀書及解讀時尚行業


冷芸活動公告:

冷芸live | 獨立設計師創業是否可行?

冷芸live | 服裝行業的前景是是什麼?

冷芸live | 中國為什麼沒有世界級服飾品牌?

冷芸live | 新時尚產業需求下如何規劃職業?

冷芸live | 服裝設計師與買手如何做市場調研?

冷芸的Live | 服裝買手究竟是做什麼的,前景如何?


線上課程:

冷芸迷你商學院 | 服裝創業者線上指導課堂第2期

冷芸迷你商學院 | 線上買手培訓課程介紹


冷芸時尚圈已經成立。本群是開放群,主要是為了讓時尚產業相關的從業人員和時尚愛好者通過此平台相互認識、學習和成長。若想加入冷芸時尚圈,請加微信zhs_dqqz,並務必註明「冷芸時尚圈+姓名+入群理由」並說明入群希望得到的收穫。本群只關注時尚行業內容,嚴禁發送廣告、低俗、社會、政治等不相關內容。違者將被退群及拉黑。


聊一聊Nike與運動員合作這一方面的情況,在與運動員進行商業合作上,Nike可謂是成功,也最為成熟的一個品牌廠商。

他們一直奉行著兩個策略:簽最好的,簽年輕的

你看像籃球世界裡的勒布朗詹姆斯、科比,足球世界裡的 C羅,Nike 在投資運動員的決策上不光是要投最好的,還想著要長期持有。但到底是什麼讓 Nike 總能簽到最有影響力的運動員呢?

這首先得益於 Nike 龐大的「球探」體系,讓他們能夠儘早發現初出茅廬的優秀運動員,用非常便宜的價格讓他進入 Nike 家族的陣營。比方說,Nike 第一次簽納達爾的時候,納達爾才 13 歲;簽李娜的時候,李娜才 15 歲;簽劉翔的時候,劉翔才 18 歲。

Nike 早年簽林書豪的時候,林書豪還是金州勇士那個打不上球的落榜秀 ▼

Nike 的「球探」陣營不僅是龐大,而且非常專業。專業到什麼程度呢?隨便舉兩個栗子:

Nike 早幾年在中國的體育市場部負責人李彤,也就是主導簽下 18 歲劉翔的這個男人。他本人就是劉翔之前一任的 110 米欄亞洲紀錄保持者 ▼

作為曾經的田徑名將,李彤在體育界深厚的人脈,解決了一個 Nike 作為外來品牌與中國體育總局及各種協會間的合作麻煩。也有足夠的資源去幫助 Nike 發掘更多優秀的本土年輕運動員。

如果不是碰上足協主席南勇貪污入獄的牽連,李彤也許還會在 Nike 和 中國體育界之間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至少不太會鬧出易建聯和李寧球鞋糾紛的那種尷尬 ▼

另一個栗子是 Nike 經常在全世界各地舉辦的青少年運動員選秀活動。非常非常的專業,總是能聚集當地最好的青年苗子,從中選出佼佼者簽入 Nike 的家庭陣營。

你看他有一年在卡達和阿聯酋舉辦的青少年足球簽約選拔賽上,就讓當時的義大利國家隊主帥卡納瓦羅來帶隊選秀。對於青少年球員來說,無論選上沒選上,心裡都有著莫大的榮耀 ▼

同樣的,Nike 也和姚明的基金簽下了中國青少年籃球的合作計劃。為年輕的中國籃球運動員帶來更好的職業發展和商業收入的可能。

你看有意思的是,儘管在 NBA 的職業生涯姚明一直簽約的是銳步,但在他 16 歲那年,拿到的第一雙商業贊助的球鞋,還是來自 Nike ▼

極深地介入某項運動的青少年培養體系,極早地發掘有特色的優秀年輕運動員。這讓 Nike 能在非常早的時候就和最優秀的運動員建立起良好的關係。而在那些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是未來天皇巨星的苗子身上,Nike 更是深深懂得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的道理。

就好比在 18 歲還未進入的勒布朗詹姆斯面前,Nike 和 Adidas 都拋出了超過 2500 萬美元的代言合同。勒布朗最終選擇 Nike,據說是因為當時 Nike 把他和他的全家接到 Nike 總部,參觀已經專門為他定製研發的球鞋。

當然更重要的,是 Nike 最終給 18 歲的勒布朗開出的價碼: 7 年 9000 萬美元

除了砸錢,Nike 在長期持有頂級運動員的合作中,還會根據運動員本人的性格特徵,結合 Nike 的品牌文化,重新給運動員打造他自己的品牌。

好比像科比,早期和 Adidas 合作的時候,定位是全能的 「新飛人」,打造的簽名鞋都更注重科技感,並不包含科比本人的性格特徵 ▼

而科比簽約 Nike 以後,他乖張偏執的性格恰好成為了 Nike 「 Just do it 」 文化里最好的招牌。

你不愛我,就恨我。你總要選擇其中一個

你看同樣是給一個明星定性,Nike 不知道比 Adidas 牛比到哪裡去了 ▼

同樣你看,Nike 給網球天王費德勒的定位就是一個溫暖可愛的大男孩形象。

為了讓這種形象變得更深入人心,Nike 甚至還給費德勒推出過 emoji 表情的系列產品 ▼

對簽約運動員的長期持有,除了在他們巔峰期的共享榮耀,Nike 也把這些運動員的低谷期考慮在了一起。

這一點在網球的納達爾身上、高爾夫的老虎伍茲身上,以及我們的劉翔身上。Nike 作為一個合作方品牌,都做得非常到位。尤其是在劉翔身上,Nike 是真正的做到了 「 不離不棄 」。這給了合作的運動員非常巨大的信心。

哪個巨星沒有低谷,但能在高低峰期拿出恰當的合作手段,這是其他品牌在簽約運動員的合作上遠遠不如 Nike 的地方。

但 「不離不棄」 也不是沒有門檻的,也曾有一些頂尖的運動員被 Nike 解約。像菲律賓的超級拳王帕奎奧,他就因為多次在公開場合出言侮辱同性戀,領到了 Nike 最著名的一紙解約協議 ▼

當然,Nike 自己也曾因為過分自大,在爭取簽約頂級運動員的時候辦過一些狠蠢的事情。像姚明、像庫里、像德約科維奇,原本 Nike 當然是有機會拿下這些既頂尖又有巨大市場價值的運動員的。無非是聰明人做了一點蠢操作。

即便如此,Nike 也依然是運作運動員的商業合作上,作為成功,也最為成熟的一個品牌廠商。幾乎只有在 Nike 身上,你可以感受到與他合作的運動員是真正的在傳播 Nike 的文化,也是真實地在為自己從事的這個運動做著一些事情 ▼

你看,

簽約運動員這麼常見的一件事,你也不是光憑財大氣粗就能夠搞定的。有時候你要憑的是誠意,有時候你要憑的是人脈。還有更多時候,你拼的是自己在這個運動領域到底投入了多少心血。這是國內的特步、李寧、361度這些品牌雖然有了錢,還遠遠追不上 Nike 和 Adidas 的地方。

這當中,也只有李寧做得稍稍好一些。也只稍稍而已。

回過頭再看十多來年一直穿著 Nike 的費德勒和納達爾,是什麼讓我們對一個運動有了那麼多,捨不得又放不開的感情 ▼

能讓你感覺到青春心跳的,才是一個好運動品牌。


一個很有侵略性質的運動品牌公司。

沒有自家的工廠,可是卻可以把自己的產品推銷到全世界。

很有行銷策略的公司,限量版這詞是從耐克出來的。

對新科技很有觸覺的公司,一有大趨勢就會嘗試,Nike running app,NTC都做得很好。電商也做得不錯。

公司很大,很臃腫,可是還能保持市場競爭力,這很難得。

對市場佔有慾很敏感,有機會稱霸就不會讓路。

很擅長用煽情來燃起人家的鬥志,這沒什麼不好,也沒什麼好,就體現自身的品牌形象罷了。

很在意個人主義的運動員,提倡英雄主義。

很現實的公司,一切以數據為主。

很多短短碎碎的感想,如果整理起來,這篇會很長,等我有興緻吧。


科科,專業制毒公司,元年純度百分百,今年復刻換個屁股,明年復刻換個皮面,後年復刻少塊碳板,終於等到某年百分百純度復刻,全球限量,發售價1K+,市場價3K+,圖的是什麼呢?是打開鞋盒散發的那股子皮臭?是水晶底沒氧化前的一抹湛藍?是高幫上腳後被截肢的小腿?還是腳踏新鞋連路都不會走,地鐵都不敢坐?然而並沒有卵用,誰有勾子屁股的白水泥,咱們好好嘮嘮?

——————————————————反正是條線————————————————————

並不是AJ腦殘粉,滑板用Forum,跑步997,塑膠地老北京,水泥地HD11,爬山有山光,車間踩紅翼

另:不知道是不是小概率,我身邊玩鞋的幾個哥們(我也是)平日里最常上腳的其實還是:

人字拖


每到高考、中考前,業績就會猛然增長的神奇公司。


Nike是我最喜歡的美國品牌之一。
Nike的營銷和產品是稱霸世界運動品牌的兩大拳頭。

並附上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7A3cBhvA0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zj29XCl2aQ
這是Nike在今年8月份發的一系列的廣告。如果使用Nike自己的話來講:

IF YOU HAVE A BODY, YOU ARE AN ATHLETE.(如果你有身軀,你就是一名運動員。)

這句話貫徹在了Nike這家公司的血液之中。所以你會看到許多人,除了專業運動員之外的人也十分喜歡Nike,Nike極其推崇競技體育裡面的個人英雄主義和冒險精神。(美國精神)從另一個方面,Nike和Apple一樣,賦予了產品一種「優越感」的屬性。就像有回答里說的,Nike是運動品牌裡面搞限量版最多的。
在官網上和這句話成對出現的還有這句話。

OUR MISSION
BRING INSPIRATION AND INNOVATION TO EVERY ATHLETE(我們的任務是帶給每一個運動員靈感和創新)

對運動員的尊重也是Nike的「殺手鐧」。這裡插播一個小故事。
話說,Michael Jordan在1984年離開北卡初入NBA時,各路球鞋商紛紛給出MJ合同,耐克匡威阿迪達也各自伸出了橄欖枝,其實當時MJ老爺子十分想要簽約Adidas,因為MJ是一個狂熱的Adidas fans。在簽約Nike之前MJ甚至都沒有穿過一天的Nike。
這一日,Nike和MJ說:「哦夥計,我們這開展會,你看看你閑著也是閑著,來我們這裡耍耍吧!?」MJ一想,也是。反正我不喜歡Adidas開的合同,這麼大的廠才給這麼點錢,我要給他們適當的施施壓。於是,MJ就痛快的答應了。當天,Nike把自己全部的鞋子全都給MJ試了一個遍。非常的有誠意。臨走還給MJ送了兩顆大白菜。但結果是,MJ說「他們真的很努力」(你是個好人),回來還繼續談和Adidas的合同。但是Adidas就是死活不多給錢。談判遇到了僵局。Adidas認為,丫的小樣兒,冷上他幾天,看看簽不簽。就在這幾天,Nike給出了比Adidas高的多的合同並給了MJ好多福利。終於,屌絲成功贏取了白富美。(本故事有所刪改,望見諒
可以說,任何一個名牌都不會有Nike這麼有人文關懷,咱們看看線下。各路的體育明星中國行。KB、LBJ、C.Ronaldo,哪一位來了都不亞於歌星開演唱會。來和fans見個面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Nike會給參與的fans各種福利。而且這些福利是足以讓fans為之著迷的。
綜上,這就是Nike的最引以為豪的地方——營銷。眾所周知,Nike沒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工廠。這點和Apple一樣,如果Nike是運動品牌裡面的Apple的話,那麼沒有人敢稱自己是Samsung,Adidas也不行。
電商領域,Nike十分注重線上的購買力。打開http://nike.com。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買買買。而且免郵,其他的品牌好像是收郵費的吧。而且售後真的很好,比起某些奢侈品牌也要好的多。

大家也都有所涉及了。Nike的競爭力在各路黑科技。什麼Zoom air、Max air、Total air、SHOX、Air sole、LUNARLON、flywire、Flyknit、Hyperposite、FREE。有人這樣問Nike的人,現在是運動休閑當道,你們怕不怕被搶飯碗阿?

不怕!俺們是人民的隊伍!!!

開個玩笑,當時就說了兩個字,科技
確實,運動休閑還真是時尚界大熱的辭彙。但是你見過哪個品牌會把自己丑陋的大logo放在最顯眼的位置?縱向對比,Nike可能是玩大logo最嗨的品牌了。
在今年9月Apple發布了新一代的Apple watch。發布會從天而降一個Nike+版的Apple watch。全場人都穿的是Apple style,唯獨講解Nike+版Apple watch的Nike的人,穿了一身大logo。你能說大logo是丑的嗎?也不能一言蔽之。只能說是另一種style吧。
剛才也說到了。Nike和Apple在今年九月強強聯手了。我喜歡的兩個美國公司終於聯合了。(ps:Apple watch Nike+真的丑。)這是Apple的另一個戰略,也是Nike的。Nike把從衣服褲子鞋子上的科技提升到了另一個領域上了。其實,Nike做智能硬體也是一把好手。早在Apple watch沒有發布之前,Tim Cook手腕上就是帶著Nike FuelBand。可以說,Apple watch上有很多靈感來自於Nike。
最後。Nike Inc.很多東西讓在全世界各個角落裡熱愛體育的孩子找到了衝破極限的動力。這家公司在推動體育發展的道路上做出了了不起的貢獻。
謝謝各位觀眾大老爺捧場。


鉤子玩飢餓營銷的時候,雷軍還沒進金山


很有頭腦的公司。
懂市場,懂消費者的心理,懂得用情懷賺錢。
一年又一年的復刻,籃球鞋的日常化,都走在阿迪前面,看阿迪今年才開始出實戰與日常穿行兼備的籃球鞋。
廣告做的很用心,有閑工夫可以去B站上搜一下AJ30的廣告,記得戴上耳機,其他的廣告也很用心。


謝邀~

「耐克是一家特別牛逼的公司」。

先說一句,後面再來慢慢詳談。


我比較關注籃球,所以以一個籃球迷的視角來看Nike。


前幾天去了商場的阿迪達斯,看到了我家庫里的球迷版隊服。
售貨員小哥說,這是一批新上的,趕緊買吧,馬上就不跟我們合作了。
我嘴一欠,問,那和誰啊?
「Nike唄!」旁邊的一個小朋友說。

前些日子,詹姆斯廣州行,Nike的品牌活動,雖然不是詹蜜,但看到那個陣勢,嘖嘖

這是你詹。

這是我庫。

的確,因為庫里,UA在中國推廣還不錯,但相較於Nike的大手筆,還是需要做更多。

評論里有位知友說放這兩張圖不公平,在此回復一下那位朋友。


兩個現場我都有去過。
在田家炳,我庫在場外粉絲的歡呼下最終出來打了招呼。而老詹直接在天河體育中心外面舉行大遊行。
一個球星擁有多少粉絲是球星自己的個人魅力決定,但贊助商能讓粉絲在多大場面見到,這就要看品牌的綜合實力了。
我放照片僅僅是想吐槽一下,沒別的意思。


只買耐克家的跑鞋,其他沒接觸過。只門店挑選訂購。不怎麼關心廣告營銷。

日常走舒服,跑步不磨腳,質量好耐操。

就這樣,我沒理由下一雙跑鞋不是耐克。


最會立slogan的推銷廣告公司,nike不做鞋子的生產者,只做鞋子的搬運工


難以超越的公司


與IT產業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這幾年耐克的產品質量並不是很好,但依然很喜歡。也許是小時候的心魔困擾,初高中喜歡籃球,看到其他人穿著耐克球鞋打球會羨慕到不行。雖然穿耐克並不會讓你有質的飛躍。但不得不說他的設計非常鐘意。現在買運動鞋服依然是非耐克不買。很喜歡耐克的設計,希望畢業後能去到耐克工作。因為很喜歡。


從企業文化 到品牌我都十分嚮往 佩服的一家公司


看到這個話題,來聊聊耐克近況。作為行業老大的耐克在最新的一個財年結束後,仍舊沒有給追趕者留下太多機會。但他們奔跑的速度似乎「慢」了下來。

在截至2017年5月31日的2017財年,耐克集團的營收達到343.50億美元,增長8%(剔除匯率因素,下同),超過阿迪達斯、安德瑪和彪馬三大品牌2016年收入相加的總和(這三家公司財年以自然年計算,其中阿迪達斯為193億歐元,安德瑪為48億美元,彪馬為36億歐元)。

其中,耐克品牌收入達到322億美元,增長8%;集團凈利潤增長13%,達到42.40億美元;每股攤薄收益為2.51美元,同比增長16%。

運動服裝、跑步和Jordan品牌是增長主力,其中Jordan品牌年收入首度突破30億美元。

就像旗下的明星小威、費德勒、C羅、維斯布魯克和杜蘭特,耐克依舊在自己的地盤裡具有絕對的統治力。但是,這個冠軍並非完美無缺。

為什麼說,老大的速度降下來了呢?

2015財年,耐克集團收入達到306億美元。2015年10月,他們給未來定了「小目標」:在2020財年讓公司的收入達到500億美元。

這就意味著從2016財年到2020財年這五年里,集團每年要保持10%的收入增長率。按照當時的發展勢頭,這個目標看著不難實現——2014財年和2015財年,耐克的收入增速都為10%。

不過,此後兩年,耐克都沒能實現每年的任務。2016財年和2017財年,其收入增長速度都是8%。

具體到兩大關鍵地區,耐克的收入減緩趨勢也體現得十分明顯:大本營北美地區,2017財年增長了3%(2016財年為8%);一直高速發展的大中華區,增幅17%(2016財年為27%)。

在北美,耐克受到了強勢反彈的阿迪達斯的有力衝擊。2016年,阿迪達斯在北美市場增長24%;剛剛過去的2017年第二季度,其在北美取得了26%的增長。依靠Yeezy、NMD、Stan Smith等爆款運動鞋,阿迪達斯正在從耐克手裡搶走更多市場份額。根據NPD集團數據,在美國運動鞋市場上,2017年5月,阿迪達斯的市場佔有率增長五個百分點,提升到了11.3%,而耐克和Jordan品牌各自下降了1.2和3個百分點。

在中國市場,直到2017財年第四季度前,耐克營收增速已經連續7個季度放緩。從2016財年第一季度開始,耐克大中華區的營收增長經歷了30%、28%、27%、23%、21%、17%和15%的下降,到2017財年第四季度增速才略微反彈到16%。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7財年耐克歷經股價下跌、評級下調以及期貨訂單下跌,全年股價下跌3.5%。

收入降低,耐克CEO不斷創新求變

耐克CEO馬克·帕克(Mark Parker)對這樣的市場表現有著最直接的體會。2017財年,帕克的總收入為1390萬美元,比2016財年的4760萬美元,足足少了70%。直接給帕克收入拖後腿的就是股票獎勵,由前一年的3350萬美元大幅縮水至350萬美元。

不過,帕克在2017年財報中並未花費太多筆墨講述過去一年的坎坷,而是在思考未來何去何從,其中的兩大關鍵詞仍然是消費者和數字化。

2017年3月底,耐克曾推出「三雙(Triple Double)」 策略。所謂「三雙」,即雙倍創新(2XInnovation and)、雙倍速度(2X Speed )和雙倍消費者聯繫(2X Direct connections with consumers)。

與之相對應的是,耐克加快了創新平台的進度,例如在2017年重點發展的三個緩震技術平台:ZoomX,Air VaporMax和Nike React;其產品研發周期也縮減了一半,已在北美和西歐啟動的Express Lane業務將承擔這個責任,中國在今年夏天也將啟動Express Lane,服務城市為上海、首爾和東京;耐克還創立了新的Nike Direct organization,這個組織將會整合http://Nike.com、DTC零售,以及Nike+數碼產品等渠道,再加上SNKRS和Shock Drop兩個應用程度,以增加和消費者的直接聯繫,按照消費者的地域範圍,提供更方便的購物選擇與體驗。

「三雙」策略為耐克在6月公布的Consumer Direct Offense業務提供支持。在耐克品牌的總裁特雷沃·愛德華茲(Trevor Edwards)的主持下,Consumer Direct Offense催生了一系列新措施和規劃。

  • 首先,耐克集團表示計劃裁掉其全球員工數量的2%(截止2017年5月31日,耐克全球員工為74400人)。
  • 其次,耐克確定了12個重點發展城市:紐約、倫敦、上海、北京、洛杉磯、東京、巴黎、柏林、墨西哥城、巴塞羅那、首爾和米蘭。這些關鍵城市和所在國家將會在2020年前,為耐克貢獻80%的增長。
  • 之後,耐克將全球市場按照了一個更簡單的地理結構來管理:從2018財年開始,四個區域的市場表現將被集中彙報,即北美、大中華區、歐洲中東和非洲、亞太和拉美地區,而不是此前的北美、西歐、中東部歐洲、大中華區、日本及新興市場。
  • 同時,耐克還計劃砍掉25%的產品類型,將更多資源放在具有較大增長潛力的產品上,比如跑步、籃球、運動服裝、男/女子訓練等。在阿迪達斯「爆款」不斷的刺激下,耐克也推出了Air VaporMax這樣話題量相當的產品,希望用「投其所好」換回消費者的「慷慨解囊」。

▲ Air VaporMax是耐克在2017年推出的一款極具話題度的產品

這種加快速度、持續創新的做法,確實有助於應對更加多變的市場需求,降低生產成本和庫存壓力;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大城市也成為各大品牌樹立形象和創造營收的關鍵市場。但秉承同樣理念的,不止耐克一家。

在阿迪達斯最近的5年規劃里,速度、重點城市和資源開放成為其堅持的策略方向。其CEO羅思德(Kasper Rorsted)表示,希望在2020年讓阿迪達斯成為第一個真正的快運動品牌,追求更短的生產周期、更快的交貨速度、更快的市場反應。

此外,阿迪達斯確定了六大重點關注城市:倫敦、洛杉磯、紐約、巴黎、上海、東京。到2020年,阿迪達斯希望在這六座城市裡收入翻倍,並能取得市場領先地位。有趣的是,阿迪達斯的六個城市,全在耐克的12座城市的範圍內,想必它們也是未來運動品牌最活躍激烈的戰場。

這就意味著,在這次由內到外的自我調整背後,真正決定耐克未來的仍然是消費者。

▲ 消費者的行為在改變,品牌也要適時而變

在2017財年,耐克近年來一直大力主推的DTC(Direct-to-Consumer,直接面向客戶)業務增長18%,達到了91億美元。其中,數字零售貢獻明顯,收入增長30%。今年6月,耐克決定開始將自己的產品搬上亞馬遜和Instagram。Raymond James的分析師塞德里克·勒卡布勒(Cedric Lecasble)認為,年輕人的觀賽習慣和消費行為的改變,品牌應該更加靠近這些人活動的高頻區。而耐克直接在亞馬遜、Instagram上銷售,有利於更好地觸達年輕消費者。

對於另一大消費群體——女性,耐克也沒放鬆。2017財年,耐克的女性產品收入增長了8%,而2016年的增長為17%。為了繼續挖掘女性運動市場,該公司專門成立了女性業務團隊,對各產品品類進行補充。最近,耐克將球鞋製造領域運用成熟的Flyknit技術第一次用在了服裝類產品上,第一塊試驗田選擇的就是女性運動內衣。

2017年5月,CEO馬克·帕克在耐克衝擊2小時馬拉松的Breaking 2現場,見證了運動員基普喬格(Eliud Kipchoge)跑出2小時25秒。在對2018年的展望里,他寫下:「就像基普喬格,我們也會毫無畏懼地全速沖向未來。」

更多關於耐克的內容,請查看耐克專題 &> 耐克專題 — 懶熊體育


跟鉤子總部在一個園區,不得不承認,必須別人家的公司。自己公司有足球場,有健身房,食堂是屬於往死了吃一頓也就是十幾塊。還有一個專屬鉤子的星爸爸。還有鉤子產品內購價格,各種新品。。。


耐克是廣告公司


推薦閱讀:

經紀人在體育運動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能左右球員的轉會嗎?
在體能下降很多的情況下,該怎麼打好籃球?
現在的勇士隊你們怎麼看?
梅魯峰(Meru)的攀登難度有多高?
怎麼看米蘭放棄買德斯特羅而選擇買托雷斯?

TAG:X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 體育 | 科技 | 耐克Nike | 運動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