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被日本殖民多年,台灣和東北對日態度相差甚遠?
首先日本統治台灣和東北的時間跨度區別是很大的。這個提問前半句其實不免讓人產生誤解,因為其實台灣和東北並不是簡單的「都被日本殖民多年」,這兩個地區無論是殖民的時間還是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再加上可能的其他原因,形成了現在兩地人對日本的不同態度。台灣1895年開始被日本統治,直到1945年才光復,50年時間。東北1931年到1945年,14年時間。50年什麼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99年新世紀前夕正好50年,毛澤東時代到改革開放,中國都能夠經歷天翻地覆的變化了。14年是什麼概念?你想想14年前的2002年你在幹什麼。這個從根本上決定了日本對東北人文化上的影響不會強於台灣人,50年時間,台灣都能輪兩代甚至三代人了,東北呢,輪一代人都難。當然。在1931年以前實際上1905年日本戰勝俄羅斯帝國後,日本就已經開始對東北施加可觀的影響力了,但主要都是經濟上的,文化上的影響當然無法和早就直接控制的台灣相提並論。
然後讓我們具體討論一下兩地統治方式的不同,統治方式的不同對兩地人民歷史記憶的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也可以多少解釋為什麼兩地人民現在對待這一段歷史的態度會有這樣的區別。
要討論統治方式的區別我們就要討論統治的歷史,先從台灣開始。我好像還沒有在知乎看到過比較冷靜討論台灣日治時期的論述,情緒化的內容比較多,所以我這裡要介紹一下,我試圖既不過分站在批判殖民統治的角度,也不站在美化的角度,只陳述事實。
現在主流的觀點是台灣日治(據)時期分為三個階段,1895-1915無方針時期(武官管理),1915-1937內地延長主義時期(文官管理),以及37年後的皇民化時期(武官管理)。基本上是同化力量逐漸增強。初期台灣島民抗爭此起彼伏,為了方便鎮壓一直都是軍人做總督。在一個本就如此不穩定的時期強硬推行激進的同化政策顯然不是合適的,於是特別統治主義便應運而生,其推動者是輔佐兒玉源太郎總督的後藤新平,因為兒玉源太郎太忙,所以基本上就交給後藤新賓士理台灣了。巧合的是,離開台灣的後藤就去做了滿鐵首任社長,也是奠定了以後日本殖民東北的基礎。此人的行政能力非同一般,一生在日本各崗位上政績無數,也是一個對台灣影響很大的人物,所以談台灣近代史都繞不開他。
後藤新平認為認為就像不同生物都有自己的特色,是不同的一樣,民族間也是不同的,應該特殊對待。所以台灣不適用日本本土的法律體系,應該充分研究台灣當地的風俗文化後再制定特殊的政策。其效法的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管理方式,是真正的將台灣和本土區隔開來做為殖民地對待的。在文化上並不積極推行同化,是「以無方針為方針」。台灣總督由於六三法及之後三一法,有幾乎無限制的立法權,可以充分在台灣因地制宜地制定特殊法律(其實是方便鎮壓吧)。這段時期台灣總督府就是軟硬兼施,一方面鐵血鎮壓抗日活動,統治前八年就有三萬多人遇害,占當時台灣人口百分之一。另一方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修鐵路、水利等,改善醫療和衛生(醫學是後藤的老本行),讓台灣人感受到現代化帶來的福利以收買人心。
1915年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年的西來庵事件可以說是台灣版的義和團事件,也是最後一次漢人的武裝抗日,之後台灣才進入了一個比較穩定的時期。此後日本國內隨著大正時期的開始,民主和開明的風氣上升,國際上要求民族自決的呼聲也給日本的殖民地統治帶來壓力,顯然過去區別對待殖民地民族的方式不適合了,只有讓殖民地民族融入國家(同化),才可打破民族自決的基礎。新形勢下文官政府也取代了武官政府,值得注意的是幾乎同一時期的朝鮮也出現了類似的發展。這一段時期是內地延長主義時期,倡導者是原敬,主張就是認為台灣與朝鮮「雖與內地有稍許不同,但仍為內地之一部」。在舊日本時期,「內地」和「外地」為常用的劃分法,內地即本土,外地即殖民地。要在外地最終採用和內地一致的法律體系,模仿的是法國的殖民模式,法國自從法國大革命以來就一直追求普世平等的共和精神,傾向以同化少數民族加強國家統一,其殖民方式也受到影響,但是主要還是其對阿爾及利亞的統治,阿爾及利亞從1848年開始理論上就是法國本土的一部分了。原敬任首相後順應形勢在台灣採取內地延長主義,1922年就推翻了賦予總督無限制權力的六三法和三一法,取代的是法三號,現在總督制定的法律只是補充,台灣的法律除非特殊情況與日本內地保持一致,這樣就是向內地化前進了一大步。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台灣不可能變成內地,將仍然是外地,內地延長主義雖然似乎想從法理上打破統治民族與被統治民族的鴻溝,但是其現實卻是被統治民族仍是被統治民族,至少在他們被徹底同化之前。
現在總督的立法權既然被極大限制住了,這樣在地方上就創設州、市、街、庄等地方官選議會,在中央有總督府評議會,但準確地說這些只能是法律諮詢機構,類似於清末咨議局,而且前期只有日本人能加入,後面才接受台灣人。1915年西來庵事件標誌著武裝抗日的結束,但這不是意味著台灣漢人就變成溫順的羔羊,甘願接受日本人的隨意統治了。台灣漢人之後逐漸把精力投入到非暴力的社會運動中去,所謂「文化抗日」。各種政治、文化社團紛紛成立加入社會運動。最開始是六三法撤廢運動,後來六三法因為內地延長主義而失效了,台灣漢人也明白日本人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就將運動轉變為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要保持台灣的特殊性,並在台灣設立真正的地方議會。諷刺的是不現實的內地延長主義反而鼓勵了台灣漢人對自治的呼聲,因為現實的民族不平等和理想的差距刺激了他們,他們也想要和內地人一樣的民主權利,現在他們已經有合法理由在請願書中反覆強調自己的訴求符合日本憲法的精神。類似的是同樣實行類似內地延長主義的法國統治下的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穆斯林也是希望獲得一個法國公民可以享受的的民主權利,但是卻不斷證實實際上是」二等公民「,終於由不滿演變為殘酷的阿爾及利亞戰爭。
終於在努力下於35年總督府被迫釋放了一部分權力,地方議會半數席位民選,並由諮詢機構升為議決機構,可是其本質仍然無法制約總督府,是不完全的自治。進入四十年代後就因戰爭而運作不能。這一段時期脫穎而出的是台灣文化協會,該協會不僅積极參与社會運動,也用各種方式努力向台灣人民傳播新知識、新思想以及民族自決的理念,後因總督府壓制而衰落。還有其他許多組織在此就不贅述了。可以說,台灣漢人正是在文化抗日中逐漸萌發的自我意識(台獨的濫觴)。
以上都是法律和政治上,法律一致至少是為了之後的文化和精神一致做鋪墊,是同化政策的開始。在文化上面,首推日台共學制度,原本台籍和日籍是分開上學的,比如台灣漢人上公學校,內地人就上小學校,這是變相的民族隔離政策,雖然符合特別統治主義的,但違背鼓勵同化融合的內地延長主義。改革後現在只要會日語也可以進日本人的學校了,這其實也是在鼓勵台灣人學日語,進而能夠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直到皇民化時期,民族隔離的學校政策才被徹底打破。但是殖民地教育上面無論理想怎麼樣現實始終都有隱形歧視存在。
然後就是37年後的皇民化時期,現在很多國人一談到日本殖民台灣、東北就說皇民化,好像自始至終都是這個調子。可是準確的說,皇民化並非日本殖民的常規政策,皇民化是日本徹底軍國化後帶來的非常規特殊政策。31年以後日本軍閥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把文官秩序給顛覆,結果是台灣又開始由武官統治了。隨著國家戰爭需求的加強,需要國民更加的配合,全力壓榨每一人力,這樣思想上自然就會需要動員(洗腦),這在殖民地就是表現為極端的同化政策——皇民化。皇民化可以被看作是內地延長主義的發展和強化。現在不僅社會運動被一律禁止了,還強力推廣日語,取消報紙和雜誌的漢文版,學校不再開漢文課,學生嚴禁講台語(類似我國推廣普通話時禁止學生在學校說方言)。而且還大力推動改日本姓名、穿和服、住日式的房子、信神道。這就是我們都熟悉的皇民化,不贅述了。但是要注意皇民化時期在整個日治時期只佔據比較短的一部分(8年),三個時期中最短暫,而且還和戰爭的形勢有關係,因此我才把它稱作非常規。但是換個角度想,打亂漸進同化節奏的非常規政策也帶來奇效,把同化進度輕鬆地大躍進,在不引起當地人不滿、增加統治成本的情況下,使二戰結束時的日語普及率達到75%,而這一切都是以之前多年的漸進同化政策為基礎的。見下圖:
這裡值得思考的是,如果日本沒有軍國化,長期順著內地延長主義這條路走,台灣漢人真的會最終被同化嗎?還是像文化協會等組織所相信的,既可以獲得和日本內地人同樣的權利,又可以獲得自治保持自己的特殊性?
接下來說說日本人怎麼統治東北的。日本人統治東北完全是另一種辦法,而且這種辦法是一種矛盾的產物。一方面,需要的控制力要遠遠強於台灣這個長期殖民地:日本人將東北當作理想的移民目的地,而且由於之後馬上就進入世界大戰,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也需要被迅速地利用起來,投入日本的戰爭事業,資源豐富的東北實際上成為日本重要的軍工廠。另一方面,取得東北不像台灣那樣是通過強迫簽訂條約合法取得的地盤,欠缺國際法理,只能在東北先建立一個暫時性的傀儡政權。結合兩方面看,很容易發現,日本對東北控制的極端需要是和間接控制的政權相衝突的。滿洲國是這麼一個奇怪的矛盾體:一個比殖民地還殖民地的名義獨立國家。實際上台灣殖民地與滿洲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如果台灣還算相對正常的殖民地,滿洲國根本就是一個異常的玩意。
之所以會製造出滿洲國這麼一個異常的玩意,本身就是軍方私自冒險行動的結果,導致這樣混亂的發展也是當時日本經濟蕭條後政治亂象的一種表現。右翼軍方一直期望尋找一個突破口以此獲得自身在政治鬥爭中的優勢,擺脫一度被文官壓著的局面。推動九一八事變以及早期日本滿洲政策的核心人物石原莞爾中二地認為日美必有一戰,覺得東北作為重要的後方根據地以及資源重鎮,是日本與美國抗衡的必要。他的考慮是長遠的,1935年在做參謀本部作戰課長時他認為日本應該有至少10年的時間進行充分的國內改造,體制上過渡到全體主義、統治主義和國體主義。但是他並不能主導日本政策的長遠走向,不久就被排除出權力中樞,全面戰爭也早早地於1937年爆發,然後就開始超負荷地透支東北。結果滿洲國終歸只是成為日本經濟蕭條後的泄壓口以及軍方權力鬥爭的砝碼,進入全面戰爭後更是被突然改裝為支持戰爭的大型兵工廠。如果這樣混亂的戰略下得到的東北能夠治理好那是不可能的,必然地會導致悲劇。
歷史學家有時把殖民主義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移民殖民主義,一類是剝削殖民主義。移民殖民主義主要是聚焦於向殖民地大舉移民,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就是移民殖民主義的產物。剝削殖民主義主要聚焦於靠少數的母國移民剝削殖民地的資源與土著人力,而母國的移民就比較少。雖然實際情況往往是兩大類在每一個殖民地都多少有重合,但是如果是按照偏向性的話我們還是可以發現台灣屬於一個典型的剝削殖民主義產物。可是東北屬於哪類?顯然情況就複雜很多了,因為它清晰地同時體現了兩類殖民主義。
讓我們具體觀察一下這兩類殖民主義在東北身上如何得到具體體現。
在移民殖民方面,東北大日本本土數倍,有廣闊肥沃的可耕作地,同時又因為關鍵的戰略地理位置,移民東北被當作緩解日本農村凋敝以及充實國防第二線的重要途徑,其政策從一開始就體現為日本的農本主義與軍國主義的結合。1932年得到國會通過的第一次試驗移民案就是以農本主義的加藤完治和國家主義的東宮鐵男的意見結合形成的產物。之後數年,在日本政府的招募與組織下,分批次在東北多地建立了多個移民村,日本群眾也響應踴躍,這就是不少人熟知的滿蒙開拓團的開始。1936年日本政府更是提出在10年時間內移民100萬戶,約500萬人的計劃。實際上,當時的日本左翼也在東北的廣大前景下大批淪陷,紛紛右轉。比如代表當時日本最大無產政黨全國勞農大眾黨的議員松谷與二郎在1931年年末隨其他議員參觀完滿洲國的情況後便開始維護出兵東北,批評黨內路線,提出「應將我國現在200萬人的失業者送到滿蒙的原野」,這在當時黨內引起了激烈爭論。1937年日本進入和中國的全面戰爭後,政策更加傾向國防需要,組建滿蒙開拓青少年義勇軍,亦兵亦農的青壯年逐漸成為滿蒙開拓團的主力。大量移民土地靠從東北人強制收購的方式獲得,造成嚴重不滿,被奪走家園的人們轉而積極支持抗日組織的活動。另外除了滿蒙開拓團還有工商業、軍政界的日本移民等,到1945年底日本在東北移民人數達166萬人。日本的移民政策隨著戰敗終結也給日本帶來不少社會問題,比如回歸國內的滿蒙開拓團員被稱作「引揚者」,生活非常窮困,還有戰爭遺孤等。
在剝削殖民方面,同樣是為了緩解日本國內的經濟蕭條,以及支持戰爭,東北豐富的自然和人力資源被利用起來。儘管滿洲國名義上是獨立國家,但是卻因為「日滿一體」的國策而被日本經濟完全控制。滿洲國作為一個全新的天地可以說成為了日本左右翼都支持的統制經濟的試驗田。工業部門採取「一業一社」,實行徹底的壟斷,這樣能夠進行高效率、可控的資源掠奪和剝削。1937年,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滿業)成立,為康采恩壟斷組織,目標是實現從原材料基礎工業到製造工業的一條龍綜合經營,這樣「一業多社」與「一業一社」在滿洲國獲得並存。具體情況不贅述了,可以看 侵華戰爭時的日本真心想建設中國東北嗎? - 文嘉的回答 有詳細論述。總之,在統制政策下,日本得以高效利用東北資源在東北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但其本質是從屬於日本本土的殖民地工業,因此經營和結構上也多受影響。在1945年,因日本本土工業被美軍轟炸,滿洲國的工業規模竟然超過日本,成亞洲第一,也是令人驚嘆。
當然,為了短時間達成這樣的成果需要的勞力配合也是驚人的。滿洲國勞力原本依賴從華北進口,但是隨著中日全面戰爭爆發,由華北入滿勞工數量迅速減少,政府開始以「奉公」或「奉仕」為名強征徭役。1941年頒布法律直接強制人民服勞役,以達到內部勞力自給。被徵兵以外的青壯年勞力被強迫以「勤勞奉公」的名義無償為日本人的工礦設施以及軍事工程勞動,工人大多數為非日本人,且非日本人的薪水遠遠低於日本人,而日本人的薪水比本土的還高。工作環境極其惡劣,且毫無人權可言,死亡率極高。最極端的例子是本溪湖煤礦爆炸,是世界上最嚴重的礦難,一千八百餘礦工被困卻被日本人礦主以保護礦產的理由見死不救。
對比一下台灣就明白了,在這樣的東北的剝削制度下,東北人在短時間內的不滿必然要遠遠強於台灣人。東北還在台灣剛被接收的那頭幾年不穩定階段,民眾並沒有從心理上接受日本的統治,這個時候就進一步遭遇了移民和剝削。至少台灣最開始的第一階段還不急於推動激進的政策,只求獲得穩定。而東北剛一被佔領,就開始馬不停蹄地為戰爭動員,隨後就是進行皇民化的教育了。只用了幾年就跳到皇民化階段了?連個準備期過渡期都不用了?這個樣子不僅沒法成功實施同化政策,反而還會讓東北人恨透吧?
有人可能會想到1905年戰勝俄國後日本就已經通過條約合法控制了滿鐵附屬地以及關東州。關東州就是遼東半島南端,包括大連、旅順等地。1905年到1945年四十年,應該條件不比台灣差多少吧?然而情況也不太理想。讓我們看看皇民化的核心——推廣日語在這些地方是什麼情況吧。沒錯,日本當局一佔領這些地區確實在這些地區自然地開始推行日語教育。可是由於這些地區只是類似租界,名義上並不擁有主權,還會不時受到中國民族主義運動的壓力,並不能像台灣那樣自由地發展日語教育,關東州更是自始至終都是把日語當作一門外語去教,其結果是1944年,據推測關東州人會說日語的比率僅有百分之十,而1941年台灣人會說日語的比率就已經達到57%!滿鐵附屬地也跟關東州一樣日語教育不太理想,直到1937年行政權被交給滿洲國。
滿洲國的日語教育在十四年內能夠達到台灣的效果嗎?實際上,在前幾年,滿洲國的日語還不屬於國語,在當時的教育政策里只是類似現在學的英語的地位。直到1937年日本和中國爆發全面戰爭,日本當局就徹底放開手幹了,立刻就加速了在滿洲國的同化進程。1938年後學校里原本的國語漢語消失了,現在的國語是日語,再加一個根據地區確定的滿語或蒙古語。然而還是面對著諸如日本人教師數量不足,本地人因反感而厭學的問題,具體效果如何可想而知。根據日本人在1942年的記敘,東北的日語普及情況仍然還是關東州較好,可是關東州什麼情況上文已經提過了。
說了這麼多東北日語教育的情況,那麼其他的皇民化成果呢?那些真的重要嗎?難道不是形式嗎?況且只有幾年時間,有什麼作用?向天皇遙拜,拜神道教,這些形式不僅短期內無法給東北人真正洗腦,反而只會加劇東北人對日本這個外來統治者的反感吧,不是嗎?畢竟,東北被統治的太匆忙了,就好像粗暴地上完然後拍拍屁股就走人,怎麼可能給人留下好印象?相反,台灣雖然是上了,但是還養著、照顧著,時間長了居然讓人家部分產生是一起生活的夥伴的感覺了。
當然台灣對日曖昧還包括一些其他的原因,個人覺得可能有:
1. 去殖民化後仍與大陸分離:與東北不久便回歸中央政府統治不同,台灣並沒有實際上成功回歸,仍保持了自主性。當東北的愛國教育與中國其他地區基本同步時,台灣卻是自己的情況。
2. 民主化後對威權時代的反制:國民黨威權政府不尊重台灣本省人因歷史而產生的特殊地方意識,長期鎮壓在民主化後產生反作用,被重新釋放的台灣地方意識迅速成長,演變成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對日本曖昧的台獨意識。
3. 國際政治:台灣害怕被大陸武統,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轉而與大陸的宿敵日本親近起來。
最後其實我覺得朝鮮與台灣的對比可能更有意思一些,畢竟這兩地都經歷了類似的殖民地歷史和同化過程,然而現在卻有截然相反的對日態度。發現有人已經在知乎提出了對比台灣與朝鮮殖民的問題,有想法的朋友可分享下自己的見解: 為何同為日本的前殖民地,韓國和台灣對日本的感情差距這麼大? - 歷史 - 知乎一票說東北人親日的都不對。
在日本東北人的確是最大族群,大連的確日企很多,日本在東北的確援建不少,學日語的確東北人多,so what?
日商圖利,來華投資必然選海運距離最短、運輸成本很低的港口城市,由此大連必然首選。大連吸引外資不論哪一國家都會抱開放心態,只不過是恰巧日企最多而已,有什麼可議論的?大連日企多,高校為了學生就業自然會開日語課,關民族情感什麼屁事?
對華貿易中日本也會就近從東北進口農產品,由此造成的人員交流都是正常無可非議的,有什麼可探討的?然後日商就近援建幾個學校醫院營造企業形象,這就受不了了,也能扯到民族大義上了?我看你們是想當韓國人!
再說在日華人,東北人最多,怎麼不行了?允許福建人就近去東南亞,允許雲南人就近去緬甸,就是不允許東北人就近去日本了?事實上,在俄羅斯的東北人更多!正常在外工作旅遊選個鄰國難道不正常么?這也能黑出民族尊嚴了?你們邏輯感人啊。
而且除了戰時遺留,相比黑龍江對俄羅斯,威海對韓國,廣州對歐美,東北幾乎沒有仿日式的建築,這難道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么?你一個關內人來都沒來過,就臆測起東北人的民族情感你可笑不可笑啊?
習總去年還說中國會越來越開放。對日本買賣該做還得做,該反右翼該反還得反。順者拉攏歡迎,逆者打壓反對,這才是大國的國民心態。反之碰到日本問題先搶佔道德制高點,往同胞身上潑起髒水,刻薄譏諷,議論起膝蓋站不站的直,既不自信又很愚蠢,作為東北人聽了甚是心寒。
如何評價美國與日本的關係? - 夏無感的回答 - 知乎還是那句老話,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就是耍流氓。
同 @鄧某某@蔡雲霄,日本在台灣統治50年(1895~1945),在東北統治14年(1931~1945),相差三四倍,題主你跟我說同被日本管轄多年,是一樣的?
日本在台灣的統治,歷經三個階段,正如 @鄧某某所說,正是由於有較長的時間統治,所以把反抗的中華兒女、硬骨頭全殺光了,有較長的整肅時間,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有此基礎,到後來的皇民化才會那麼順暢,讓台灣人改日本姓,說日語,那樣你才有機會上學校念書,晉陞。。。以致後來從台灣招兵,這些台灣兵真把自己當日本皇民看,打心底里的效忠天皇,效忠程度遠超過大陸的二鬼子偽軍們(偽軍動輒反水,跳槽可是很頻繁的),比如岩里政男(李登輝)的哥哥,到今天還供奉在靖國神社,李鬼子還覺得很光榮呢!
起初台灣島的抵抗也很強烈,並不比東北差,不論是早期阻撓日軍登陸的唐景崧、劉永福、丘逢甲等士紳領導的武裝反抗,還是更草根的獅虎貓(簡大獅、柯鐵虎、林少貓合稱為「抗日三猛」),都表現了台灣人民的英勇氣概,甚至把日本親王都打死了。能打死這麼高級別的將領,這是在整個甲午戰爭中,正規官軍主導的戰場上都無法做到的。。。但是,正如 @鄧某某所說,這些硬骨頭後來都被殺光了。
而相對的,日本不僅在東北,在很多大陸日佔區也搞了「皇民化」,上學只能學日語,但由於時間太短,也就不到十幾年光景,收效很難彰顯。
還有一點,就是地形原因,東北義勇軍後來有很多內地人過去支援,就比如,最有名的楊靖宇將軍,就是TG派過去的,TG一度還派支隊過去,想從內蒙那匯合,結果楊靖宇幾次突圍都失敗了。最後最不濟,也能退到蘇聯去修整,而且東北還有很多朝鮮人過來,義勇軍里就有很多朝鮮人,他們也把東北作為光復基地。
但是台灣,一海之隔,當時的條件,真的很難跨海支援,要將大批人馬運過去,難度太大了。你想想,海軍本身就是日本的優勢項目。。。即便後來解放軍那麼英勇善戰,還是被海峽給難住了,還要籌備一段時間海軍。
補充:長達半個世紀的日據台灣時期,學者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武官總督時期(1895年-1919年)、文官總督時期(1919年-1937年)、以及後期武官統治時期(1937年-1945年),這是以台灣總督府的施政策略的變化為依據,後兩個又稱為同化時期和皇民化運動時期。台灣經歷了完整的三個階段,且孤懸海外,沒法大規模支援。而日本對東北的經營相比較而言,比較倉促,十幾年頂多,硬骨頭還沒殺光呢,又如何推行完整的洗腦皇民化教育?故未競全功。
所以,最根本的問題,在於教育,在於你有沒有時間立足腳跟,推行你的洗腦教育,而這至少要花幾十年的時間,先要把老一代的硬骨頭全殺掉,然後從年輕一代的小朋友重新塑造價值觀,再等這些小朋友們長大成為社會中堅力量,至少要個二三十年吧。
在日本人剛統治台灣的時候,至少在1919年前,台灣人還是會中文的,至少知識分子、讀書人都會說國語,基本沒人會日語,那時候日本人出門還得帶翻譯。可後來,可是在日本同化、皇民化後,讀書人基本連中文都不會寫了,更忘了怎麼說,因為他們從小在日本的學校長大,後來連姓都改成日本姓了,甚至覺得祖國來的同胞和他們風俗相異,「很多習慣,文化都不同」,你們反倒跟日本人風俗相近了?真是搞笑,國軍來台時,集結的是各省的兵力,那些四川人、山東人、浙江人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他們風俗、語言好像就不相異了,內地各省的人難道就一樣了???怎麼你們跟日本人就相近了,這都是拜誰所賜?
這都是誰的功勞?教育的功勞啊! 老一輩的人,特別是青壯年的中國人,會跟日本人死磕,你很難改變他們的思想價值觀,但是小孩子好搞定啊。所謂「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皇民也要從小培養,一個道理。
據說二二八事件的時候,很多是日本浪人,與那些日本化的流氓搗亂,賣私煙的人並沒被打死,只是倒地(這些後來都能查到),而且他們判斷你是不是本省人的依據,不僅看會不會說閩南語,還要你講日語,不會的一律殺!我敢問,福建人和台灣人同為閩南人,你們的風俗習慣又怎麼不一樣了???你告訴我!
(看二二八的真相,不僅要聽綠營的,還要看藍營的,更要去查當事人的意見,《新聞深喉嚨》就曾邀請當時暴動的老先生,他還進山準備打游擊,他自己也保護了很多外省人,痛斥那些以本省人為護身符的作亂流氓。當時趁亂奸淫擄掠者,不計其數,在台的外省人首先遭殃。)那些流氓藉機擴大事件,就跟綠營今天 無限擴大矛盾的手段,一樣一樣的。
當年福康安率大軍渡海來台平叛時,你們台灣人怎麼就態度不一樣了,各種感恩戴德無限崇拜?浩浩蕩蕩的大軍來台,台灣人沒見過這架勢,還以為是太子,就誤以為福康安是後來的嘉慶,因此興起本土劇「嘉慶游台灣」(實際上嘉慶一生,即便當太子時也從未去過台灣),興盛至今,到今天豬哥亮都在電視台演著,固定劇目。嘉義市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因為嘉義人護市有功,擁護清軍,不肯向林爽文起義的部隊投降,所以乾隆御賜「嘉義」,取「嘉其死守城池之忠義」之意。林爽文起義失敗,內部分化是很大原因。你看,台灣人的內鬥歷來就是傳統嘛。
比如今天回答的某台灣同胞(姑且叫他同胞),就被「教育」的很成功,張口閉口「國民黨比日本人更垃圾」,還重複了三四遍。
是,國民黨在台灣戒嚴時代,搞白色恐怖,殺了很多人造成了仇恨,但這頂多是省籍矛盾。他們在大陸殺TG殺的更多了,有造成TG說我不是中國人嗎?(別拿遵義會議前,王明李立三那幫教條主義者說事哦,他們也頂多喊「保衛蘇聯」,不會說我不是中國人之類的話,而且這幫人在遵義後失勢,在延安後早就被否定了,教科書里也寫的清清楚楚,中共是在遵義會議後才走向成熟的)
此君雲
當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時,因為跟台灣人的很多習慣,文化都不同,所以就會跟台灣人起衝突,我忘記看過哪本書,當時國民政府來台時,把很多台灣生產的糧食都運到中國去打內戰,導致那時候大家都吃不飽,而且通膨,所有的錢都不值錢,這就算在日治時代戰爭時,都沒有過這樣,另外日本人並沒有禁止講台語,而國民政府
反而為了洗腦台灣人,而禁止講台語,我父母都經歷過講台語會被罰錢的年代。作者:布魯拱
鏈接:為什麼同被日本殖民多年,台灣和東北對日態度相差甚遠?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所以,你們跟日本人的習慣、文化就相同了?日本打侵華戰爭的時候,不僅掠奪台灣的資源,還徵募了大量的台籍士兵去送死,日據戰爭時期台灣經濟一樣很差,這你怎麼就不提了??日據時期強迫台灣人改日本姓、說日本話,又怎麼不提了???。。。是哦,正是因為日化的太成功了,導致你們連國語都不會了,都忘了自己有會說國語的時候(至少1919年前很多人會說),以為自己只會說閩南語(台語又是今天台獨分子發明的狗屁概念,不就是閩南語嘛!),還有高貴的日語。。。正是因為日本人割裂了你們的記憶,你們才會有此感受,把國民黨的罪行無限擴大,把階級矛盾、省籍矛盾上綱上線成不同國家的矛盾,對日本人的罪行卻一概不提了。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你們只會有選擇性地去記憶。
看看這個81歲台灣老兵對央視記者感嘆:孫子孫女全是小台獨-20160913鳳凰視頻 作為山東老兵的後代,全是天然獨,因為接受台獨教育長大,生活在這種環境里。老兵都感嘆,他無法改變自己的孫子孫女,無能為力。。。你跟我說,這些還是省籍矛盾?完全給你洗成了「國族矛盾」!
說什麼
在加上日本人對台灣的建設頗多
,儘管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很多設施都是在日治時代奠定的
台灣在八九十年代,所謂「錢多到淹腳」的年代,如果沒有小蔣十大建設打下的基礎,沒有國民政府創造出來的「四小龍」的輝煌,台灣會有今天的經濟成就??這樣大的貢獻,你怎麼就避而不談,選擇性忽視了呢?
沒有「四小龍時代」國民黨的成就,哪有你們今天的小確幸,哪來的資本給你綠營糟蹋?想敗家都沒的資本敗。。。難道這些不是國民黨奠定的基礎??你們倒好,只記住日本人的好,國民黨的壞,卻對日本人的屠殺、國民黨的經濟建設選擇性忽視,避而不談,這樣的偏頗可以嗎?
又雲
而在日治時代,日本人鮮少殺台籍菁英,當時的台灣議會請願運動例如像林獻堂,蔣渭水都沒被殺掉
林獻堂搞台灣議會請願運動是在1921年,而這正是前文所說的,日據台灣第二階段,文官總督時期(1919年-1937年),又稱同化時期。那時候起義、武裝鬥爭的反對派都基本肅清了,日本開始文官總督改變策略,對於林這種溫和派,幹嘛要殺呢?正好留著,以顯示我大日本帝國的寬宏大量,藉此以招攬民心嘛,反正是不動刀動槍的溫和派,能掀起什麼幺蛾子?
林獻堂可是在1899年,在他19歲接掌家庭事業的時候,就接受了台灣總督府的冊封,擔任霧峰參事、區長(1902年),並於1905年授予紳章,同年出任台灣制麻株式會社取締役(相當於董事)。。。對於這種人,既然歸順了大日本帝國,又何必殺他??這種招攬政策,在大陸也曾大量使用,比如日本誘降汪的「梅計劃」,誘降蔣政府的「桐計劃」(前者大獲成功),那年的《近衛宣言》,招降了大量高層、士紳和知識分子,甚至有參加過一大的周佛海,比較有名的魯迅胞弟周作人。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也曾拒絕日本人的演出邀請,日本人也沒殺他啊,按此邏輯,我們是不是要對大日本皇軍感恩戴德呢??
因為日本人覺得,沒必要殺這種人,他們掀不起多大的波瀾,反而極力拉攏、招攬才是主要策略,對這種溫和的知識分子。溥儀在偽滿時,也跟日本人鬧過矛盾啊,也不滿日本人啊,可你都當了人家的官了,還怕你逃出大日本帝國的五指山?就像寵物狗也會對主人生氣,那又如何,狗鏈子把你套的死死的。
日本甚至對在東北武裝反抗的楊靖宇,都給出過高官厚祿的招降,更何況這些文人呢?
蔣渭水1890年(有說1891)才出生,割台那年才五六歲。1910年,21歲,考進台灣總督府醫學校,還曾參與刺殺袁世凱的行動。1921年參與了林獻堂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而且蔣渭水坐牢也有十餘次,只是僥倖沒被殺。他並沒有參與,也很難苛責他沒去參加當時的武裝鬥爭,畢竟還是個小孩,成長環境使然。關於台灣抗日的殘酷鬥爭,下文會詳細講到,順便打一打那些為日本辯解,說什麼日本多好多好的人的臉。
林獻堂、蔣渭水本來就是做的日本人的官、上的日本人的學,我也不想說什麼,設置台灣議會,也是在擁護大日本帝國的基礎上尋自治。也許你能說他們是體制內鬥爭,因為當時處於文官總督時期,日本人的策略變了,我們的策略也應該隨之改變(前提是日本人殺光了死硬派,武裝鬥爭全肅清了,他們才有搞懷柔同化的基礎),並不是轟轟烈烈的犧牲才是唯一的鬥爭方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有人會提倡甘地那種「非暴力不合作」,但這並不是幫日本人歌功頌德的理由!
林獻堂一生不說日語、不穿木屐,堅持漢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和梁啟超等有過密切來往,而反對國民黨、歌頌日本的某些島民,又有何資格拿他舉例,和他相提並論?
林獻堂是霧峰林家,台灣五大家族之一(也有稱其為台灣近代第一家族的),父親同輩中有台灣抗法名將林朝棟。再看看今天台灣的名門望族,大家族辜家、蔡家(就是蔡英文家,富甲一方子女繁多),令人唏噓~
前面諸答主中,又有一位混淆概念的,說什麼「台灣是日本第一塊海外殖民地,日本對台灣常常採用的是懷柔政策,能不打就不打,開進台北幾乎沒有騷擾百姓,而清朝兵撤退的時候卻在搶劫百姓。」,自己去查查乙未戰爭!
(1895年割台消息傳出當天,台灣各界鳴鑼罷市,強烈抗議清政府把土地奉送仇敵,表示「與其生為降俘,不如死為義民」,決心抗擊日寇侵略。 台灣巡撫唐景崧領導台灣人民抵抗入侵的日軍。於此爆發抗拒割台的乙未戰爭,戰爭中日本親王及少將陣亡,激烈的抵抗導致日本不得不增兵。)
如此採用春秋筆法,偷換概念,卻反誣我不友善,害我被和諧。
從1895年5月日軍登台,到10月底才攻下全台,這將近半年遇到的激烈抵抗,甚至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都打死了,這些都是不存在的嗎?。。。是,在攻佔台北的時候,是沒遇到多大抵抗,那是因為一開始還號召大家一起抵抗的台灣巡撫唐景崧跑了,但這不代表整個接收台灣的過程是順利的,如此以偏概全,混淆概念真的好嗎?(因為抵抗力量的內部紛爭,爭權奪利,唐景崧在面對日軍時,首先不許劉永福的黑旗軍到台北,怕他搶功勞,壓過他的威風,導致台北輕鬆拿下,而劉永福等人在南台灣的抵抗,卻是很激烈的。)
照這種邏輯,我看到你臉上有顆黑痣,就能說你整個人都是黑的,你是黑人嗎?
按此邏輯,你也可以截取,日軍拿下上海後,從上海到南京的進軍都是勢如破竹很順暢的片段,以此能說明整個抗日戰爭,包括歷次會戰,日軍都是打的很順暢的??
看到台北沒怎麼激烈交戰,就能說明日軍接收台灣的過程,都是沒騷擾百姓的,當乙未戰爭不存在嗎??
事實上,日軍進入台北,只是乙未戰爭的第一階段,乙未戰爭也由三階段組成。到6月時,日軍進攻桃園、新竹,本以為會如之前戰況一樣順利,但沒想到遭到激烈抵抗,這是第二階段。(第一階段是1895年5月29日至1895年6月18日止,此戰爭的兩方正規軍交戰告一段落。此階段,清兵及台灣民主國轄下兵勇,共約3000名余名正規軍參與戰役,戰死者不下200人。)
這階段的抵抗以客家義勇軍為主,7月下旬日軍開始在桃園,中壢,甚至大漢溪流域,實施所謂「無差別掃蕩」的焚村與殺害平民事件。(野口勝一,《風俗畫報之台灣征討圖繪》,1895,東陽堂)
之後又有多次的正面會戰,最大的八卦山戰役,還有步月樓戰役、另一為火燒庄戰役,湧現出了吳湯興、徐驤、姜紹祖等一大批義勇軍英豪,殊死抵抗,最後光榮犧牲。10月15日,攻佔嘉義時,日軍再度於雲嘉一帶實施無差別掃蕩。日軍佔領嘉義。
(關於吳湯興,有一部楊謹華和溫升豪主演的客家語電影《一八九五·乙未》就是講的此事)
僅攻台1895年一年內,發生的大屠殺就有三起。台灣日據時期屠殺事件合集
你居然跟我說,日本是採取懷柔政策,能不殺就不殺?從之前的旅順大屠殺,到後來在台灣的各路屠殺,這都發生在甲午戰爭的背景下,你跟我說什麼能不打就不打??
喜歡搞屠殺,這歷來是日本人的傳統,幾百年前的萬曆朝鮮戰爭,從倭寇到旅順大屠殺,怎麼到某人口中,日本皇軍就突然變得文明起來,變得友善的多了?你怎麼能輕易抹煞他們的傳統?皇軍大大滴不高興啊。。。硬骨頭還沒殺光呢,皇軍怎麼搞懷柔?
日軍的懷柔政策,是發生在1919年後日據台灣第二階段,同化時期。。。為什麼懷柔?因為硬骨頭,抵抗的人基本被殺光了嘛!這麼簡單的道理,居然移花接木,把多少年後的事情,硬插到接收台灣時,乙未戰爭劇烈的抵抗時期??
還「常常採用懷柔政策」?為什麼後來能搞懷柔,你知道嗎?因為最早的死硬派都被清除了,剩下的不足為慮,就這麼簡單,完全是建立在肅清的死硬派的屍山血海的基礎上。
跟某位在「為什麼一些日本民眾不承認南京大屠殺」的最高票答案一樣,移花接木,用另一個時期的東西來證明或反駁這個時期的事實,真是用心險惡!邏輯是一樣一樣的。
僅據日本當局自己公布的數字,在兒玉「總督」任期內,從1898年至1902年,日軍共屠殺台灣民眾11968人。如果粗略加上1896年「雲林大屠殺」中死難的3萬餘人,再加上乙未反割台鬥爭中死難的數以幾萬計的烈士,則當時全台320萬名同胞中,幾乎每50個人中就有1人被殺!
雲林大屠殺
1896年6月間(對,日軍平台一年後,依然有起義),日軍對雲林縣的大坪山進行掃蕩,被柯鐵領導的抗日義軍四面包圍。義軍一舉擊斃日軍大佐、大尉級軍官多名,士兵300人。日寇惱羞成怒,調來正規軍第二旅團圍攻大坪山,又被柯鐵的義軍擊斃160多人,其餘狼狽逃回斗六。7天後,日軍集結了5000多人對雲林縣周圍手無寸鐵的人民群眾進行報復性的大屠殺。一連五天燒毀民房4000多間,殺害雲林人民不下三萬人,造成台灣歷史上的一大慘案。
那些說什麼GMD戒嚴時期殺了很多人,才導致的台灣人怕大陸人,不願當中國人的價值觀混亂的,那日本人殺了那麼多台灣人,搞了那麼多屠殺,怎麼還有那麼多人媚日,那麼多皇民的徒子徒孫??說白了,因為日本人的皇民化教育做的好,今天李陳等遺老遺少,繼承日本人做的洗腦教育更到位。
什麼叫懷柔?如果招攬知識分子,招降很多人就叫懷柔的話,那這種方法日本人在大陸也經常使用,按此邏輯,整個抗日戰爭,日本人善良的很吶,一直在懷柔能不打就不打,是這樣嗎?
還有說什麼「而台灣的主權曾幾度易手,荷蘭人,明鄭,日本人,清朝人,GMD……所以台灣人是很迷茫的,一向都是實用主義。」。。。不好意思,你這是完全照抄李登輝,也就是岩里鬼子炮製的台獨史觀。正是因為受了日本人長達半世紀的洗腦教育,毒害太深,才會有此迷茫。台灣98%以上的比例是漢人,這個比例比大陸91%高多了,以漢人為主體的社會,怎麼會對荷蘭人有什麼感受?當時荷蘭人在台灣也不超過千人,統治也很短暫,很快就被鄭成功打跑了,而且當時漢人和荷蘭人完全涇渭分明,甚至是敵對關係,哪個漢人會把自己當荷蘭人的,你迷茫個啥?
明鄭,清朝人,GMD都說自己是中國人,爭的不過是中國正統,誰是正統的問題,你又迷茫個啥??改朝換代在中國不是很正常嗎!按這狗屁邏輯,我們中國人還不得迷茫死?唐宋元明清那麼多朝代換來換去,元還是蒙古人,清還是滿人,我們大陸漢人怎麼沒迷茫死啊???
內戰、分裂在中國歷史上更是稀鬆平常的事,大家都要爭正統當中國老大,三國的人怎麼沒迷茫死啊?
說到底,不過是中國人和日本人的矛盾,佔據了台灣歷史的主體!某些日本遺毒、鬼子的後代、精神日本人當年沒被剪除乾淨,今天又借著國民黨、中華民國的殼(李登輝是典型),借殼上市了,炮製了這一段亂七八糟,胡說八道的史觀!真正迷茫的是岩里那種鬼子後代吧。
最後,看評論里的某些人,看來大陸中了李登輝陳水扁招的人也不少啊。。。按這些邏輯,中國大陸有一大半歷史是被洛陽長安的人統治的,南方人不是更應該怕陝西人洛陽長安的統治者,這些北方人?這本身,就是把自己獨立出中國,基於不是中國人的立場,才會得出這樣的觀點!搞族群對立,然後再把自己的父母等同於外面的強盜,你怕父母,和怕強盜是一樣的嗎??
還有評論里的台灣人,以偏概全的手法,混淆黑白的詭辯手段玩的真好啊!台灣幾百年文明史,大部分時期是漢人佔主體,清領時期同屬一個政權你就不提了,而這有200多年,說的好像,台灣跟大陸的聯繫,只有45到49這4年一樣。。。割據時期的明鄭、國民黨戒嚴時期(李登輝搞台獨前),大家對自己的中國人身份,也是深信不疑。
台灣大部分人口,來自於三個時期,明鄭渡台、清朝統治兩百年和國民政府遷台,而又以清朝這兩百年的時間最盛,因為時間夠長,同屬一個政權統治更穩定嘛。
而這些年的思想混亂,興盛於李陳二十多年的台獨洗腦,更早的源自於日據時期的皇民化運動。不都是這幫「寧做日本鬼,不做中國人」的皇民遺老遺少搞出來的??蔡英文的祖先,可是當年平台有功的清朝蔡攀龍,台灣本省人的大部,很多也是清朝這二百年來台的,現在就要不認祖宗,罵自己的祖先是外來人外來政權了?
福建水師提督健勇巴圖魯蔡攀龍,據查是蔡英文的曾祖父,因平定台灣林爽文起義有功,入紫光閣
乾隆《御筆平定台灣二十功臣像贊》
另,貼一些台灣抗日英烈的資料
早期抗日義士
劉永福(1837—1917),南澳鎮總兵,因抗法而聞名。1894年奉命率領黑旗軍赴台灣駐防,1895年清朝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劉永福在台南草擬了《盟約書》,發出聯合抗日的號召,與台灣義軍密切配合,堅持浴血抗擊日軍達4個月。後因外無救援,內缺糧餉,退回大陸。
邱逢甲(1864—1912),台灣愛國紳士。中日戰爭爆發後,即集鄉民而訓練,以備戰守。《馬關條約》簽訂後,他三次刺血上書,要求「拒倭守土」,後為義軍統領,率義軍抵抗日軍。失敗後退回大陸。
丘逢甲最有名的是1896年的《春愁》
春愁難遣強看山,
往事驚心淚欲潸(shan)。
四百萬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灣。
和譚嗣同同年的《有感》「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風格卑靡、崇尚擬古的晚清詩壇上,丘逢甲的愛國詩篇,氣壯而志奮、情真而意切,"震動一時"(江□《丘倉海傳》)。梁啟超稱他為"詩界革命之巨子"(《飲冰室詩話》),黃遵憲說"此君詩真天下健者也"(《與梁啟超書》)
黃國鎮,台灣嘉義地區抗日軍領袖,後被日軍所捕,壯烈犧牲。
余清芳,1915年5月余清芳組織了台灣規模最大一次民眾武裝革命。他以台南的西來庵為根據地,分別襲擊各地警署,給日警以沉重打擊。後因軍械不足而失敗。(戰事初定時,日軍就在噍吧哖方圓20里的廣闊地面開始了一場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先是出了一份安民告示,曰回來的居民即可免死,以此誘騙外逃者回原居,之後便痛下殺手。老人、孩子均不能倖免,遇婦女則先奸後殺。一時屍橫遍野,血流成渠,單是這一地區,死難者就達1.2萬人。)余清芳等886人在台南被捕,英勇就義。
江定,義軍的領導者之一,在台南與余清芳等同時就義。
羅俊,義軍領導人之一,在台南與余清芳等同時就義。
「抗日三猛」之一——台灣北部義軍首領簡大獅。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神聖領土台灣割讓給日本。隨後,台灣島上各地人民群情激憤,痛斥賣國賊,反對割地求和,「吾政府可欺,而吾民不可欺」,「台灣紳民萬姓不服,誓不臣倭」。從1895年底到1902年,台灣人民在日軍層層進逼、日夜搜剿甚至屠村殺戮的恐怖威脅下,進行了長達7年的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在日本佔據台灣最初的7年里,由於台灣人民的英勇抵抗,日本不得不三易台灣總督。台灣地勢險要,反日民眾依據深山峻岭和遠鄉僻壤在各地建立反日根據地,常常出奇不意地打擊日軍,襲擊日本軍警或官署,游擊戰遍布全台,此起彼落,給日軍帶來極大困擾。詹振、陳秋菊、林李成、黃國鎮、簡義等都是當時著名的抗日義軍領袖,特別是被稱為「抗日三猛」 的簡大獅、柯鐵虎和林少貓更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抗日三猛俗稱獅虎貓,獅和虎都堅持到了1900年犧牲,而少貓於1902年大張宴席為母祝壽,被日軍乘機攻入山嶺,與部眾同遭殺害。
林少貓。最早黑旗軍統領劉永福是抗日義軍的盟主,之後林少貓被推為南部抗日義軍的盟主,時年約33歲。
虎威貓戲,相映成趣;大獅小貓,各領風騷。抗日「三猛」,三者皆猛,又猛猛有別。北猛乃粗獷之猛,獅口如斗大聲吼。中猛乃威武之猛,虎嘯向天倭獸抖。南猛乃迅捷之猛,貓有九命悄聲走。
余清芳,台灣閩南人。西來庵事變領袖(最大規模抗日民變)。本為警察,被日本人歧視而離職。1908年參加抗日團體「二十八宿會」,此會稱清朝北洋軍即將攻打臺灣,要民眾共同反日。1911年以王爺神為抗日號召,並稱袁世凱會派遣無數北洋軍來助戰。1915年奇襲多處日本警察廳,大殺日警、眷屬,後被判處絞刑。
還有一位廖添丁,也是日據時期的抗日傳奇人物,被稱作台灣的羅賓漢,專殺日本官,劫日本人的錢庫以劫富濟貧。台灣割讓那年,他才十來歲。。。釋小龍、林志穎和徐若瑄飾演過關於他的電影《俠盜正傳》(大陸譯為《義膽忠魂1997》),裡面對日本人屠村、奸淫擄掠的暴行描寫的很到位,而且是小志第一次女裝(似乎也是唯一一次),值得一看。俠盜正傳.國語中字但可惜的是,編劇吳念真,著名的作家今天也是台獨分子,為人所唾棄。
最後時間有限,恕不想一一回復,更不想和某些日雜(有些人不要神經過敏,自己主動對號入座,心虛個啥,還舉報我不友善?我有說你嗎?)浪費時間,所以限制了評論。
再更新:
有人說老蔣在台灣的白色恐怖,殺了很多人,也要負一些責任。可我想說,省籍矛盾在中國一直存在,地域矛盾今天依然比比皆是,但終究離不開中國人的框架。就好像某些上海人北京人討厭外地人,但不會說,我不是中國人,你們這群lowB中國人,你沒見到上海人北京人說這種話吧??
說白了,港台的問題,都是殖民地帶來的問題,覺得自己是日本人英國人,這才有了認同的混亂。
地域矛盾本身很正常,如果沒有李登輝這幫人的摻和,重新發明,再創造,也不會升格為中國人和台灣人的矛盾。中國人一直有很濃厚的鄉土情結,「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從古代各地的會館、同鄉會就能看出來,來自一個地方的人抱團,甚至排外,屢見不鮮。。。你想,老蔣當年在大陸,就有很狹隘的省籍情節,提拔的親信要麼是黃埔系,要麼都是江浙籍的老鄉。。。這在大陸各地軍閥的時候,太正常不過了,所謂川軍桂軍晉綏軍,東北軍,不都是如此??以本省人為主體。。。但我可沒見川軍桂軍晉綏軍,東北軍的人說自己不是中國人的,頂多是省籍矛盾。
李陳等台獨分子,不過是借題發揮,重新創作,在原有的基礎上無限擴大矛盾,無限上綱上線,製造對立和割裂。
還有私信跟我說,李登輝他哥的靈位早就遷回台灣,台灣新竹縣北埔鄉濟化宮已迎回三萬多名死難台籍日本兵的靈位(包括李登欽),並建納骨塔安置,春秋兩季均辦祭禮。謝謝這位的提醒。
我也看了新聞李登輝想去靖國神社拜哥哥
台北埔鄉濟化宮 已安放三萬台籍日本兵亡靈
而這些新聞最早是04年的,還有05年的,而且李登輝在2007年確實去日本靖國神社祭拜他哥,說明靖國神社依然是有他哥的牌位的,不然怎麼祭拜呢,總不能對著空氣祭拜吧?
很容易就查到,日本單方面把他的牌位列入靖國神社,極力促成了07年岩里鬼子的參拜之行。畢竟牌位不是骨灰,要重做一個,還是很容易的,只是供奉個名字嘛。
而且,也提到李登輝從未去濟化宮祭拜過,後來他哥以岩里武則的名字被祭奉在日本靖國神社裡。
而且在台灣濟化宮,牌位中央寫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籍同胞二軍英靈牌位」,一切擺設均參考日本靖國神社而設。這跟靖國神社有什麼兩樣???你在大陸能看到,有大規模祭拜偽軍的什麼狗屁英靈的,在法國有看到大規模供奉偽軍的?
所以在哪裡祭拜不是一樣?只不過把靖國神社搬到了台灣,在另一個地方又建了個靖國神社,為侵略者招魂的塔位,性質還是一樣的!
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岩里老賊,覺得去日本能鞏固所謂「台日關係」,極盡獻媚之情,要知道,日本在他心裡可是「極神聖」的地方喔~
再看看從台灣和大陸徵召的偽軍,中國大陸關內在日軍投降時各種偽軍統計約60萬,東北有約15萬偽滿洲國軍(這其中有很多是從朝鮮半島徵召的朝鮮籍日本兵)。到二戰結束時止,有20餘萬台籍日軍。。。看來還是台灣的皇民化工作做得好啊,僅一省就能招募到20餘萬人,東三省不過才15萬人,中間還摻雜很多朝鮮人,更別說關內了,那麼多省總共才60萬人。
從日本官方文件來看,當時的台灣居民對徵召當兵是比較積極的。據載1942年,共有 425 921個台灣人應徵1000個左右的志願兵位置,約等於100個男子中即有14人申請。第二回人數更多,共有601147人應徵1000個左右的位置,平均 60人「爭奪」一個位置!如此看來,好像「志願」成了台灣人扈從日本侵略軍的唯一理由!
還有比較有名的「高砂義勇隊」,日本人徵募的原住民部隊總共兩萬人(也有說四千人,也有說至少八千人以上的),分批次投入東南亞作戰。今天依然被供奉在靖國神社裡。
近幾年來,台灣原住民民意代表高金素梅,曾多次赴日,要求將靖國神社裡的台灣原住民祖靈除名。她向記者散發了《以行動解放祖先的靈魂》的資料,上面赫然寫著「原住民族不是日本人,高砂義勇隊犧牲者不能當日本的神」。
20161003晚8點半修改…
我曾經不止一次在x乎,x博,還有別的網路社區上看到有些人腆著大臉告訴我「日本人/德國人修了xxxx,雖說他們對東北人/山東人不好,但是客觀上使我們現代化balabala」
我覺得說這種話的人是典型的腦子有坑,坑裡有屎,屎里還特么有毒
我今天假如說「希特勒雖然殺了很多猶太人,但是他的政策客觀上使猶太人更加團結,最終促成了以色列的建立,所以希特勒是以色列國父」我估計我說出來之後猶太人可能就會湊錢找人殺了我…但是為啥刀子落到自己人身上的時候這幫人就這麼客觀?我真的理解不了…
以下是原答案~~~
你原本住在茅草房裡…突然有人來把你的房子拆了。你爹被當場砸死,你媽被抓去砌牆灌水泥,你叔你舅累死在工地上…後來這夥人被打跑了,於是你住進了他們留下的寬敞的磚房…於是你就感謝這伙和你有殺父之仇的人…?你說這不是腦子有坑嗎??
我是山東人,我媽上學的時候,她們學校就是當年日本人的憲兵司令部(1003晚追加:我的記憶有誤,我媽上的小學叫做濟南勝利大街小學,這個小學用的校舍就是當年日本憲兵學校校舍,並不是我原來記得的憲兵司令部)…然並卵…
第一,日本人不是我們請來給我們修房子改善生活的…
第二,他們修了房子和青島的下水道也不是為了給我們改善生活的…
就這麼簡單…
在我們東北,九一八的時候是要拉防空警報的,所有人是要默哀的。
全國八年抗戰,但東北與日寇抗爭了14年。
在台灣人拍出《賽德克巴萊》之前,從來沒聽說他們回想過以前的恥辱。
但《松花江上》的歌謠一直流傳在東北大地。
因為種種原因,我現在的確身在日本,但若以後日本真的不顧和平憲法圖謀不軌,我永遠為祖國而戰。(當然東北人不是盲目仇視日本,當年反日遊行砸車的時候,東北並沒有參與其中。我也希望中日友好,永不再戰。)
-------------------------------------------------------補充:這回答不是討論大陸都哪裡拉警報的。。這題不是對比台灣么QAQ
我現在在日本當然不是來抗日的呀,更不是來投降的,現在雖然有小摩擦,日本也沒撕破臉,正常交流還是要有的吧。好歹也是中國周邊比較重要的經濟體。
一個真實的事~
10幾年前,在大學上學。某天下午,是《毛概》課,這種公共課對於我們工科學生來說,基本上就是睡覺吹牛打屁混過去。結果那天下午卻出事了~~
老師不知道講到那一段,說了下面一段話「日本在東北搞的建設非常好,其實吧,東北人對日本人的感情是非常複雜的,沒那麼恨,相反還有點感恩的情結「
結果瞬間炸鍋了,10幾個東北同學立馬不幹了,當場表示抗議,讓老師必須收回這段話,並道歉。老師剛開始還嘴硬,他沒想到平時非常溫順的理工科男女生居然爆發了,像個鬥雞一樣憋紅了臉,厲聲呵斥東北同學坐下。
有個1.80米以上的黑龍江哥們,直接衝上講台,揪著他的領子,命令他必須道歉。
我們這幫非東北的學生,看得是目瞪口呆。
最後,事情鬧到校黨務副書記哪裡,該老師以書面道歉的形式做了檢討。
因為北境永不遺忘
這是抗聯三路軍(原三,六,九,十一軍合建而成)在執行自殺式任務「西征」時,留在黑龍江省密山縣叢林里的標語。標語刻在樹上。標語不遠處有三具白骨和三隻沒有子彈的步槍。由於其中兩隻是抗聯兵工廠自製,所以可以斷定他們是抗聯戰士。但是,他們的姓名卻永遠也無法知道了,只能知道他們留下的最後這句話——抗聯從此過,子孫不斷頭。
寧叫白山黑水盡成赤血之地,
不願華胄倭奴同立渤海之濱。
----------楊靖宇
1933.11.15,中共滿洲省委巡視員金伯陽(伯陽)犧牲。他是中共在東北較早期的領導幹部之一,楊靖宇的老戰友,中共1935年「八﹒一」宣言所提名的民族英雄之一。
1934.3. 21,中共東滿特委書記、東滿抗日游擊隊創始人童長榮受重傷,次日犧牲。他是中共1935年「八.一」宣言所提名的民族英雄之一。
1935.1,一軍參謀長朴翰宗犧牲。
1935.5,一軍一師師長李紅光犧牲。李是抗聯早期重要的軍事領導人之一,楊靖宇的戰友和得力部下。
1935.8,一軍一師第二任師長韓浩犧牲。
1935.9,四軍四團(七軍前身)副團長朴正宇犧牲。
1935. 10,四軍一師師長楊太和犧牲。他是四軍軍長李延祿最為得力的一位師長。
1935,一軍軍需處長馬占元犧牲。
1936.2,五軍二師師長付顯明犧牲。
1936. 7.15,一軍一師參謀長李敏煥犧牲。
1936.8,二軍政治部主任李學忠犧牲。
三軍二團政委趙一曼犧牲(1935. 11受傷被俘,當時三軍無師一級編製。趙一曼在關押期間堅貞不屈,於1936.8.2英勇就義)。
1936. 11,抗聯一路軍副總司令,二軍軍長王德泰犧牲,年28歲。他是抗聯早期主要的和獨當一面的軍事領導人,也是中共1935年「八﹒一」宣言所提名的民族英雄之一。
六軍軍長夏雲傑遭敵伏擊受重傷,數月後犧牲。夏雲傑全家參加抗聯,其妻也犧牲於抗日戰場。
1936.12,一軍二師師長曹國安犧牲,年37歲。
二軍五師師長史忠恆犧牲,年38歲。
1937.2,一軍政治部主任宋鐵岩犧牲,年28歲。
一軍第十一獨立師師長左子元部被敵包圍,其妻及其兄戰死,在子彈打光後,跳崖犧牲。
1937.3,七軍軍長陳榮久突圍中犧牲。
1937.4,二軍四師政委周樹東犧牲,年19歲。
1937. 10,一軍三師師長王仁齋、政委周建華先後犧牲。
一軍三師政治部主任柳萬熙後來也犧牲(時間不詳)。
1937. 12,一軍地下情報站石振華、南滿省委聯絡員紀儒林、撫順特支書記張佐漢等十二人被捕犧牲。
五軍留守處主任、道南特委書記張中華被俘犧牲。
1938.2,四軍二師師長王毓峰被叛徒殺害。
1938.4,三軍二師師長關化新犧牲。九師領導人王德富犧牲。
六軍一師師長馬德山犧牲。
1938.6,六軍二師師長張傳福犧牲。
八軍參謀長於光世被謝文東策劃殺害。
九軍政治部主任魏長奎作為部隊後衛,負重傷歸隊無望自殺。
十一軍政治部主任金正國被叛徒殺害。
十一軍一師三旅旅長姜寶林犧牲。
1938.7,三軍四師師長郝貴林犧牲,繼任師長陸希田不久亦犧牲。
1938.8,一軍三師參謀長楊俊恆犧牲。
七軍軍長李學福病死。
1938.9,八軍政治部主任劉曙華被叛徒殺害。
1938. 10,三軍政保師師長常有鈞遭叛徒殺害。
抗聯八名女戰士為掩護戰友,主動將一千餘日偽軍吸引到自己方向,在子彈打光之後,攜槍投河,壯烈殉國。她們是:五軍婦女團指導員冷雲(原名鄭志民)、班長楊貴芝、胡秀芝、原四軍被服廠廠長安福順、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13歲)、李鳳善。
1938. 11,六軍一師政治部主任徐光海犧牲。
五軍二師師長李天栓犧牲。
1938. 11,四軍軍長李延平被叛徒殺害。他是四軍原軍長李延祿之弟,曾在蘇聯東方大學學習,後歸國參加抗日。
1938. 12,四軍副軍長王光宇犧牲。
八軍二師政治部主任金根被叛徒殺害。四師政治部主任柴蔭軒犧牲。
十一軍一師政治部主任張貴德犧牲。
1938年底,北滿抗聯西征部隊四支隊隊長雷炎犧牲。
1939.4,五軍政治部主任王克仁犧牲。
1939年夏,曾編入抗聯二路軍的義勇軍姚振山部失敗,姚戰至最後一人,堅持不降,最後餓死山林。
1939.9,一軍地下後勤籌備處負責人王松山被捕犧牲。
五軍三師師長李文彬犧牲。
1939,六軍一師政治部主任徐光海犧牲。
1940.1.15,一路軍警衛旅旅長方振聲被俘犧牲。
1940. 2.23,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犧牲。他也是中共1935年「八﹒一」宣言所提名的民族英雄之一,他的犧牲是抗聯最重大的損失。
1940.3,五軍三師新任師長張鎮華被俘犧牲。
二路軍總部政務主任黃玉清犧牲。
1940.4.8,一路軍一方面軍總指揮曹亞范被叛徒殺害。
1940.5,二路軍二支隊支隊長王汝起犧牲。
1940.7,三路軍三支隊政委趙敬夫、北滿省委委員張蘭生犧牲。
1940.12. 8,一路軍三方面軍總指揮陳翰章犧牲。陳生前對敵鬥爭極其堅決,曾多次處死日偽高級軍政官員,敵人對他恨之入骨。他在作戰中身負重傷,四周環繞敵屍數十,兇殘的日寇當場將他割舌剜眼,慘烈而死。他的頭顱被日寇割下報功,1948年底才被我軍找回,發現其腦髓已被日寇挖去。
1940. 12,三路軍二支隊支隊長馮治綱(原六軍參謀長,有些書寫作馮志剛)犧牲。
1941. 1.29,十軍軍長汪雅臣、副軍長張喜忠犧牲。十軍一直與日寇打到全軍戰死。汪雅臣的頭顱後被日寇割下報功。
1941.2.8,一路軍警衛旅政委韓仁和犧牲。
1941.3,一路軍副總司令兼總政治部主任魏拯民病死。魏拯民是中共
在東北早期重要領導幹部之一,曾長期領導部隊獨當一面地堅持抗戰。他
死後頭顱亦被日寇割下報功。
1942. 2.12,抗聯英雄趙尚志被姦細暗害,受重傷被俘後犧牲。趙尚志曾任三軍軍長,北滿抗聯總司令,二路軍副總指揮。他英勇善戰,百折不撓,一生充滿傳奇,被稱作「中國的夏伯陽」。他犧牲後,頭顱亦被日寇割去,屍身被拋入松花江。抗戰勝利後,以名字命名犧牲地縣名的僅有兩個抗聯將軍,就是他與楊靖宇。他也是中共1935年「八﹒一」宣言所提
名的民族英雄之一。
1942.7,三路軍總參謀長許亨植(李熙山)犧牲。
還有抗聯三路軍的重要指揮員郭鐵堅、高禹民等先後犧牲。
抗聯五軍軍長柴世榮入蘇後被蘇方關押,不知所終。
多了解一下抗聯的歷史
就能 明白為什麼東北和台灣不一樣。
更會明白為什麼中國人如此仇恨叛徒。
==============================================================================================================================================================================================================================
關於台灣有骨氣的人被殺完了
剩下的全是軟骨頭這點 不太同意
大陸歷史上也多次面臨外族的屠刀
殺絕了嗎?
推翻了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國
朱元璋的《喻中原檄》里提到「驅逐胡虜 恢復中華」
而推翻清王朝的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中也有「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為什麼有這條,因為這句話在當時的背景下最能凝聚人心。
生活在華夏文明中的國人
骨氣 血性 是永遠消除不掉的
通過讀書學習 言傳身教 一代代傳下來
早已經深深植入每個中國人的血液里
這也是中華民族多次遭受危難
但始終能再度雄起的原因
台灣一直孤懸于海外 未受教化
運了點古董過去就敢自稱中華正統
不知羞恥 貽笑大方
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
中華民族的道德核心
台灣自己對照慢慢學習吧
東北這的撫順平頂山 柳條湖 哈爾濱平房還都擺在那兒呢
【微笑】
----------------------------修改分割線-------------------------------------
評論里的幾位同志指出了錯誤 已修改
此外 盲目仇視是不可取的 這和砸車那群糞青有啥區別
虛心學習對手的長處 努力改正自身的短板 這才是發展的正路
要記住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天天一副打了雞血的亢奮樣 擺給誰看呢
你說對不我們東北人雖然窮,但是硬骨頭還是有幾根的。
這兩天在回顧《亮劍》,我擔心,我們年輕人,以及再後來,還會有人拍這麼真實的電視劇,記錄誰曾經欺負了我們,告訴人們在海晏河清的時候,有點熱血,有點立場。
我不否認日本文化,我也覺得里約的東京八分鐘很美,很感動,我也承認日本很多電器非常精良。但是,在二次元裡面長大的孩子,還會留意過去的事情嚒?
為什麼要記住仇恨?為了勵精圖治,勝利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海晏河清也不是用嘴說用鍵盤,為了知道有的民族骨子裡就有的東西不像他們表面那麼謙卑,為的是無論誰的狼子野心,也再也不敢做當年那樣的事情。
只是這條路有很遠,不僅是要他們忌憚,更是要讓人感覺,信服你的文化,崇拜你的制度。
路漫漫其修遠兮。
呵呵
這個問題問的是目前東北人和台灣人對日本的態度差距,
首先我對台灣是否媚日這個假設前提,我都存疑,我也認識不少台灣人,各個年齡段都有,其中有媚日的也有不媚日的,國家認同有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也有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還有認為自己「首先是台灣人,其次是中國人」的,畢竟一部分人的行為不能代表全體,而全體的大多數人體現也沒法定義個人。
結果現在題目下的言論,大部分、且口徑一致地變成了「東北軍一槍沒放所以東北人都很慫」」張學良投降東北所以東北人很慫「「東北人過去偽滿時期都沒死絕所以東北人是順民」「東北人不是抗戰主力所以都是順民"以及」東北人娶/嫁日本人很多、華裔移民里東北人佔比重很多,所以東北人都是順民漢奸賣國賊",因此很多人的先決條件就是:東北人也對都媚日、甚至(本應該)比台灣還媚日。
可以,破乎很強勢。
為了不繼續開這個題的地圖炮坑,本題已舉報
===================================================================
來吧,開扯。
首先我一直對偽滿洲國的論點是,這個地方確實很「輝煌」,有很多的工業(當然很多工業也是以張作霖主政期間為底子建立的,不少礦產林業也都少不了本地人和關內移民的功勞),軟體設施也很富麗堂皇、衣著也都很時髦,甚至有很牛逼的電影業;但黑暗的地方也不少,比如731,為了進行醫學實驗搞活體解剖、毒氣實驗,甚至為了進行細菌戰和疫情控制屠殺一個村子的事情經常有,何況日本背景的一些工業企業,對勞工根本就是當成奴隸。
確實,偽滿搞過五族協和,但站在最高點的還是日本人(以及皇民化的朝鮮人、台灣——去看一個紀錄片《台灣人在滿洲國》,如果有條件的找一下《原鄉人》這部小說、也有電影版,裡面大部分講的都是台灣人在滿洲的工作奮鬥史、為生活所迫移民滿洲結果沒想到撈到金之云云)、其次是一些本身就有資產的沙俄人和蒙古貴胄。在偽國旗裡面雖然「滿族」和「漢族」是分開的,但是抱歉,真正的社會階級都是一樣的。聽過有人論點說老八旗貴胄也有過的相當好的,呵呵,清朝溥儀身邊的那些一起轉型的漢臣遺老們過的也不錯。
李碩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說(偽)滿洲國吃的比關里好,說怎麼吃上肉、營養怎麼怎麼好,葷素怎麼怎麼搭配,但一個真正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吹的再好也是胡扯,除非他認為血脖子肉、一些病死牲畜的肉和爛菜葉也算營養好。有人又說過,吃大米是經濟犯並不只是針對滿洲國人、對日本人也是,但我想說至少日本人可以吃上除了大米以外的雜糧,而對於「滿洲國人」,法理文獻上說「配給包括糜子、高粱、小米、莜麵、蕎面、玉米面之類雜糧等,有時還配給極少量的白面」,但實際上,問過一些從那時候過來的老輩人,他們那時候吃的可都是玉米棒子芯兒、榆樹籽、橡子和鋸末混合磨成的「協和面「——你要認為每天一小塊複合地板也算營養,也算你厲害。
甚至很多人扯上滿洲族人,我只能說每逢中國(勉強妥協一下,滿清)的傳統節日的時候,康德皇帝本人都不能祭祖、不能搞薩滿儀式,人家口號不只是「王道樂土」,更是強調「建設新滿洲」,因此只能在吉岡安直的安排下過日本節日、或者日本人發明出來的一些「滿洲國節日」,還得去日本人修建的日本神社、「滿洲國」神社進行祭祀日本神靈和「滿洲國」神靈——我滿清列祖列宗也不知道在陰曹地府氣多少個來回了。所以黑滿洲人可以,畢竟揚州、嘉定天天被你們掛在嘴邊,但求你們拿金國和滿清黑,別拿偽滿黑。
接下來扯張學良。
就算是到現在我對這個人也是愛恨有加,但也不說那些愛恨情仇的東西,就說他的不抵抗政策。
我的主張一直是張學良和蔣介石都有責任,但他倆並不是投降主義,而是一種把全部都賭在了外交上。
從1928年張作霖被炸死,到31年日本徹底接受之間,東北這片巴掌地一直是中國(中華民國政府+北洋政府)、日本和蘇俄的角力場,稍微懂點歷史的人都明白,在這裡面中國是絕對的輸家:往個人說,張學良沒有張作霖那種表裡比興的氣魄,自己面對一種的老東北軍閥和少壯派軍閥都得一碗水端平,更沒辦法好辦法去真正制衡日本和蘇俄勢力,況且蘇聯那時候逐漸興起成為世界強國,胃口越來越大;日本的政局變化多端,今天剛搞好關係的日本政客,說不定明天就被手底下軍人給「下克上「給辦了;往大了說,中國自己內部都不統一,除了紅色政權,其他的軍閥勢力也在你爭我奪。九一八事變的時候,很多人只是側重張學良在關內聽戲,實際上大的歷史背景是他在中原大戰結束之後,中央政府的指示下在接收華北地盤以後山海關內防務空虛。
而且東北軍當時也是軍心渙散,首先旗幟性人物張作霖被炸死,其次1929年發動收復中東鐵路(這你不能說張學良不硬氣吧,主動招蘇聯人去),結果沒想到被蘇聯人打的落花流水:「戰死1690(蘇方數據9500)人,負傷2210人,被俘6900人,失蹤1800人」,給奉系全都打懵逼了。蔣介石一看,你張漢卿不能這麼玩,所以從此對外蔣介石一直是主張以外交手段進行交涉而不是武力。所以才有施肇基在國聯的抗議,所以才有的李頓調查團;但對不起,面對國聯的一票老牌流氓,加上日本人最後都退出國聯不玩了,中華民國還不是個兒。
而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最烏龍的地方就在於他沒把話說清楚、聽他說話的也沒理解明白,無論是看紀實文學也好,看影視劇也好,上面都表述得清楚,張學良的意思避開事端,不去引起正面衝突、他做好了之後跟日本人以外交手段交涉的準備;結果在奉天的幾個爺們都當成了「不許拿槍不許打、挺著死」,全當了肉靶子,於是南滿陷落;9月24日,日本政府發表聲明說有人在,歪曲事實,表示必不使事件之擴大,我就要這些地方先佔著了,實際上他們真正還在進行軍事行動,東北軍集體被忽悠瘸。
守軍已激戰一晝夜,米水未進,空腹苦戰,拚死肉搏,喊殺之聲驚天動,各旅死傷各半,無力再戰,遂撤至昴昴溪。中國軍連續鏖戰三日,傷亡3000餘眾,斃敵2000餘人。在三間房戰鬥進行最激烈時,馬占山雖電致各方增援,但是「吉林軍觀望不動,北平方面亦無一確切指示。自洮昴路戰事發生,所用子彈均黑龍江省舊存,且多霉濕不堪用。一晝夜激戰,已用去十分之九,士卒雖有鬥志,其奈徒手不能應戰何」。馬占山在傷亡慘重、彈盡糧絕、乞援無望的情況下,於18時15分下令各部撤出陣地。大部隊沿齊昴路向省城撤退,留騎兵於距省城18里之烏黑馬設防。22時,日軍又自紅旗營子追蹤而至。馬占山遂下令省府遷往克山,由苑崇谷旅掩護撤退,並率衛隊500餘人及騎兵700餘扼守龍沙。
對不起,要是我面對我的弟兄們跟我拼死拼活,最後飢癖不堪只能等死,我也只能先詐降。
我看到有人說張學良不戰而退,對不起,事變發生的時候他根本就在關里,何況後來他也主張抗戰,九一八事變之後,他就發表了一個談話,雖然發表之後也被罵的不輕:日人圖謀東北由來已久,這次挑釁的舉動,來勢很大,可能再興起大的戰爭。我們軍人的天職,守土有責,本應和他們一拼,不過日軍不僅一個聯隊,他全國的兵力可以源源而來,絕非我一個人及東北一隅之力所能應付。現在我們既已聽命於中央,所以軍事、外交均系全國整個的問題,我們只應速報中央,聽候指示。我們是主張抗戰的,但須全國抗戰;如能全國抗戰,東北軍在最前線作戰,是義不容辭的。這次日本軍隊尋釁,又在柳河溝(準確地名是柳條湖)製造炸毀路軌事件,誣稱系我方的軍隊所為,我們避免衝突,不予抵抗,如此正可證明我軍對他們的進攻,都未予以還擊,更無由我方炸壞柳河溝路軌之理。總期這次的事件,勿使事態壙大,以免兵連禍結,波及全國。
可當時的真正情況呢?蔣介石一面剿共一面對付各方軍閥,然後將近四個月以後還被粵系施壓被迫辭職。32年的時候張學良出任北平綏靖主任,結果打錦州保衛戰的時候,還被湯玉麟圈了一道,這麼著張學良才萎了的。有人說張學良事變當時還在泡妞,我想說這是一個跨世紀帶路黨的謠言,仔細搜搜「馬君武」的生平資料好好看看。
我看到有人所「七七事變」前後華北軍從沒慫過,呵呵,我本來不想帶上其他地區人們和歷史的,但好好看看馮玉祥、宋哲元當初在做什麼,查查他倆的黑歷史,以及後來的齊燮元大帥做了什麼,王克敏、石友三他們做了什麼。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好多百科頁面上有這麼一句話:
1933年5月31日,因為張無心抗日,中華民國被迫與日軍簽定《塘沽協定》停戰
我想說當時的民國政府將領那麼多,最次也能從河南、河北調兵,你支援跟不上、物資跟不上,政治、軍事投機者頻頻變節或者按兵不動,全讓張少帥一個人背鍋,也好意思。
就先扯這麼多。居然要破百了,作為小透明的我,真是值得紀念的一題啊,下面再補也朋友剛去拍的照片。可以看看關東軍到底做了什麼。
作為一個東北人,尤其是哈爾濱人。不能不答。我們小時候都去過一個地方叫做731遺址。就在哈爾濱市郊。一般有外地來的朋友,我都會帶他們去。如果去過了的話,基本都會一輩子反日了。
建議再有說這種話的人直接去參觀下哈爾濱731部隊遺址,再來說這種不走腦子的風涼話。
我覺得有的東西是不能用金錢,經濟來衡量。
比如生命,比如尊嚴,比如自由。
我們東北雖然頹敗了,人口外流,卻依然在建設自己的國家。但依舊是共和國的長子,是冰天雪地里的熱血漢子。我們學過"嗟,來食"的含義。或許有人會"羨慕",被先進國家殖民過,恨不得偷渡去當日本人。但是我認識所有的東北人都一句話
綏芬河人 入軍工大坑一大原因就是為了乾死小日本
918之後 日本進佔東北 綏芬河作為中俄邊境上的鐵路樞紐 處於日寇的殘酷統治之下 邊境方向山頭要塞化 修成之後即屠殺我被強征為勞力之民 不可計數 其核心陣地之所在 被日寇改名成了「天長山」「地久山」 原名不可考
1945 蘇軍入關 其一部兵鋒所指即為綏芬河 意欲以此打開日軍防線 進逼東寧、牡丹江。自清末以來 就有俄國人在綏芬河生活 有一部分在戰爭中仍然留在綏芬河 蘇軍想勸降盤踞綏芬河的日軍 擔任翻譯的是本地的混血少女嘎麗婭。但是之後么……
「1945年8月9日,蘇軍進入中國東北打擊日本殘寇。當天,日軍、警察、憲兵、特務、電報局人員等三千餘人退守綏芬河天長山要塞。蘇軍幾次攻擊未果,傷亡不少。據「友誼和平天使」紀念碑的策劃者孫伯言介紹,當時在蘇聯紅軍登記處,一位負責人向在場的人們詢問:「誰會說日俄兩種語言?不知是誰用俄語回答了一句:「嘎麗婭·杜別耶娃會說日語。」綏芬河幾千人口,是個小鎮,嘎麗婭人很出眾,很多人都認識她,大家把目光投在她身上。嘎麗婭和蘇聯人談過後走到母親跟前平靜地說:「媽媽,紅軍軍官讓我當翻譯,跟他們上山去勸日軍投降。」嘎麗婭的母親不同意,嘎麗婭很鎮靜地說:「不要緊的,要塞裡面還有我的日本同學呢。」據後來的證據表明,要塞里有些日本小孩確實是嘎麗婭的朋友。
或許,她想日本人垮台了,此行有蘇聯紅軍的保護,不會有危險;或許,她抱定決心,就是危險也要轉告她的日本鄰居和夥伴應該走出山洞,免得傷及婦幼無辜。我們無從知曉她究竟想什麼,只知道當時她是那麼從容鎮靜,」嘎麗婭的母親默默地把自己頭上的花頭巾摘下來,戴在心愛的女兒頭上,望著女兒向天長山走去。而這一走,善良勇敢的嘎麗婭再也沒有回來。從此,嘎麗婭走進了綏芬河人的心中,走進了傳說,走進了永恆,走進了歷史。
勸降過程
她隨同4名蘇聯士兵走上了炮火紛飛的天長山要塞戰場,深入虎穴,去完成勸降的使命。
工人在安裝嘎麗婭雕像
據傳說,嘎麗婭曾經到天長山去了三次,第二次去時,日本軍官說再給一些時間準備,答應下午3時放下武器投降。第三次上去的時候,日軍突然開槍,將同去的蘇軍打死,嘎麗婭被拖進山洞。現場的情形沒人看到,只能成了一個留在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迷。
山下的蘇軍等了一個晚上不見人下來,知道壞事了,於是下令炮轟。1945年8月15日,天長山要塞的日軍投降,僅餘26名士兵。戰鬥結束後,嘎麗婭仍不見回來,也沒有消息。人們在山上只找到了嘎麗婭的紅頭巾,卻一直沒找到人。當時炮火講很多屍體炸飛,走得如此安靜,又走得如此轟轟烈烈。
嘎麗婭簡介
戰後,天長山要塞投降的26名日軍被遣送回國。蘇軍也很快撤離。沒有人為嘎麗婭的事作證。在那個年代,怎麼會有人關心一個死在炮火中的平民百姓啊,嘎麗婭的死就成了一個懸疑,更沒有人追認她為烈士。
在綏芬河當地概括和簡史稿中只有"張煥新的混血姑娘三次上天長山勸降"的一句,沒有任何具體記述,所有歷史檔案都沒有。
如今,嘎麗婭在人間留下的只有一張她15歲時與其長兄張國列攝於1943年的合影,照片中的嘎麗婭美麗、恬靜、從容、含蓄,誰見了都會讚歎,張國列先把這張照片贈給朋友米蘇林,嘎麗婭犧牲後,米蘇林找平又送回到了嘎麗婭母親手裡,並由她一直帶在身邊。
一位叫菲多爾琴科的蘇聯軍官,因這次勸降行動而獲得一枚紅星勳章。在緘口三十多年後,他曾兩次在電視節目中講述了嘎麗婭的事迹,並認為勳章應該屬於嘎麗婭。時隔60年,嘎麗婭才回到綏芬河,綏芬河市人民紀念著「和平使者」嘎麗婭,籌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園,在嘎麗婭公園,33位蘇聯紅軍戰士栽下了嘎麗婭喜愛的白樺樹,中國抗日老戰士栽下了嘎麗婭喜愛的雲杉,有心人把白樺樹和雲杉組合成了漢字「唇」-------蘊含著中俄兩國人民一衣帶水,唇齒相依。(百度百科)」
我這何德何能衝到第一了?贊最高的答案 評論區一幫日雜啊
——————————
分割線
睡不著 看到樓下答主說到台灣在日據50年里有血性的都死光了
這個確實 《賽德克巴萊》說的就是這個
但最關鍵的是 台灣是孤島
甲午之後 朝廷不管了 台灣自己立個國抵抗了兩下就讓鬼子打的彈盡糧絕 實在是慘
而東北 其一與關內藕斷絲連 抗聯也有不少人馬是918之後從關內來的
其二 918正趕上30年代 日本腦殘漸顯 列強博弈再起的時代 更何況這還是東北 日俄爭了那麼多年的東北(毛子從雅克薩海蘭泡到日俄戰爭到打關東軍 光在東北就沒少殺中國人 更別提蒙古和西北了)當年甲午就有三國干涉還遼 918時 列強或通過國聯 或自己和日本博弈 也折騰過 畢竟有利益在這 然並卵 小日本直接退出了國聯……
綏芬河就能很好的體現東北問題的複雜性 評論區我提過 張宗昌在這呆過 他在綏芬河的時候是二十年代 俄國變成蘇俄 還沒到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 那會各國商人云集綏芬河 美英法日俄德等都有外交人員在此 連澳大利亞人都有 在蘇聯的枕頭邊 不可能只是做生意吧……
至於新中國以來么……較量無聲。
關於台灣 在多補充一點吧 我覺得應該把東北 朝鮮 台灣一起對比一下
東北 台灣都說了 說說朝 一方面 朝鮮也處於高壓統治之下 但第一日本拿下了整個半島 不像在東北 殺很多人才能站得住腳 第二 朝鮮不像東北 直面蘇聯的威脅 需要征夫修那麼多要塞
而和台灣比 朝鮮又不完全是孤島 北有背靠毛子的金將軍 西有一批延安派 南有投靠蔣介石的「流亡政府」
我認為 淪陷區里 朝鮮的狀態 是處在東北和台灣中間的。對比觀察更好些
關於朝鮮 還有一個事 為什麼中國人 尤其東北人 管朝鮮人叫棒子呢?
918之後 日本人拉來了不少朝鮮人 讓他們當警察 狗腿子。經常是手拿大棒見人就打 也沒少禍害東北 打跑了日本鬼子 抗美援朝至今 一個北邊的是個狼心狗肺忘恩負義 一個南邊的寡廉鮮恥 還是日軍的後裔(看看韓國早期的軍政高層和軍隊編製 現在還叫師團的 除了日本 就剩他們了吧) 都沒少坑我們
關鍵要看後繼的政權統治有多惡劣,而不是日本人當年做的多漂亮,借古諷今是人類的常見習慣。現任動手打人的時候,前任哪怕是包辦婚姻,也能被發掘出優點來。民國初年的漢族士大夫遺老之所以守著辮子不肯剪,核心原因是民國政權實在不配讓人寄予忠誠,所以辮子成了「」中華正統「和「太平日子」的代表。
具體到日本人的問題,40年代中原人民寧讓日軍佔領也拒絕國軍進駐就不說了,90年代東北大下崗時代有工人餓死,也有老工人憤怒地指責政府:「日本鬼子讓人幹活還給飯吃呢!」。台灣人懷念日本人,關鍵是現在和X台辦綁定的某黨統治太殘暴,太無能,太腐敗,全靠美國無條件支持混日子。一旦美國在台灣可以選擇新的代理人,國民黨就必然要完蛋,就算下台也會被踩到永世不能翻身。
在這將死未死之際,台灣人(尤其是國民黨到來之前就定居的台灣人)念幾句日本人的好,無非是催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快點上路罷了。
-
才疏學淺,不敢且無意談論政治問題,但之前因緣巧合上了一門公開課,覺得會是看到這個問題的一個比較不錯的角度,所以姑妄言之;若有說得不對的地方,懇請雅正。
台灣有個MOOC(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叫做Ewant(網址:ewant 育網開放教育平台),裡面有一門課程,是國立中正大學開設的《台灣阿嬤的芭比時代─流行台灣 (1919~1945)》
這門課雖然結束了,但視頻資料還能下載到。由於高清視頻加在一起恐怕超過10G,暫時不方便搬運,能夠科學上網的朋友歡迎上youtube自取:https://www.youtube.com/watch?list=PLQn99bzkJv9xwqOdAxXSKE6QqQJt2mmKrv=c9-58kzHEG0
課程安排是這樣的:
第一單元 - 女神的新衣:衣著流行
影音教材 1.1-台灣服與旗袍的在地化
影音教材 1.2-改頭換服:洋服與混搭潮流
影音教材 1.3-家有囍事:婚紗
影音教材 1.4-榮耀的水手服:制服
影音教材 1.5-在臉上做文章:化妝
影音教材 第一周作業:一件衣服的故事
第二單元 - 食在有意思:飲食流行
影音教材 2.1-台灣料理緣起
影音教材 2.2-西洋料理在台灣的緣起
影音教材 2.3-舌尖上的新滋味:味素、味噌
影音教材 2.4-巧克力
影音教材 第二周作業:一道台菜
第三單元 - 新樂園:娛樂空間
影音教材 3.1-都市新空間
影音教材 3.2-公園
影音教材 3.3-電影院
影音教材 3.4-百貨公司
影音教材 3.5-珈琲店
影音教材 第三周作業:老屋再生案例
第四單元 - 流行最前線:媒體與身體
影音教材 4.1-紙上櫥窗:小報
影音教材 4.2-30年代我最美:藝妲
影音教材 4.3-女給與不純咖啡店
影音教材 第四周作業:觀影申論《最好的時光》〈自由夢〉
第五單元 - 用旅遊賣台:旅遊觀光
影音教材 5.1-show台灣:明信片、案內、遊記
影音教材 5.2-修學旅行
影音教材 5.3-女子修學旅行
影音教材 5.4-台灣博覽會
影音教材 第五周作業:四天三夜行程規劃
影音教材 第六周作業:台灣好聲音
影音教材 總結性評量作業:摩登派對簡單企劃案
第六單元 - 自由戀愛VS.福爾摩斯:流行文本
影音教材 6.1-自由戀愛
影音教材 6.2-文學中的自由戀愛
影音教材 6.3-通俗文學
影音教材 6.4-流行歌
影音教材 6.5-電影
影音教材 6.6-跳舞交際的時代
影音教材 6.7-跳舞表演的時代
非常可惜,我沒有時間與精力搬運這些視頻進牆內作為資料分析(即使是上傳土豆優酷,也經常有審核不通過的事情,而且申訴也沒用...你們懂的),但是:從這些標題和課程內容上面,大家可以看出什麼呢?
中國大陸畢竟飽受日寇鐵蹄蹂躪,因此我們的課程裡面,涉及到日本入侵,往往是重點講述「七三一」、「南京大屠殺」、東北抗聯、「潘家峪慘案」等...這些不僅是讓我們銘記歷史,且是極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但就以台灣地區的這門大學課程為例吧,這門課程,對於台灣日治時代的描述,其態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呢?
我不得不承認,應該是積極為主。
更諷刺的是,開設這門課程的大學叫做「國立中正大學」呀
如果我是一個普通台灣人,我上完這門課程以後,對日本的看法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差呢?
不得不再次承認,很大概率上,應該是變得更好的。
這樣的課程綱領與內容,一方面憑著日軍在我國的累累暴行,我們難以收集到這麼多關於日本對華的積極內容以開設這門課程;其二,這樣的課程內容,要是出現在我國大陸的高校,基本上是不可想像的。
而這樣的內容,以大學課程的形式出現在台灣地區高校中,而且裡面的老照片、老文書、以及講師的講述,無一不暗示著,台灣日治時期民眾的普通生活幸福美滿,而且還非常「學術」地從服裝文化、飲食文化、大眾娛樂、流行文化、現代的婚戀價值觀等證明這一點。所以,這顆糖衣炮彈,吃下去的味道恐怕是「格外香甜」……
-
正文到此結束,最後我稍微講一下自己的老本行:音樂方面~
我國在抗日戰爭時,愛國音樂家們譜寫了許多不朽名曲,比如痛訴日寇侵略失去東北之悲憤的《松花江上》、《長城謠》,激起全民抗日鬥志的《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而台灣當時的流行音樂呢,有來自原住民民歌的《月夜愁》,有描寫少女思春的《望春風》,以及還有……呃,描寫台灣女性自由戀愛、在舞會上輕歌曼舞的《跳舞時代》~我這裡放一個官大為改編版的《跳舞時代》,大家感受一下裡面的曲風:
跳舞時代youku.com視頻所以,海峽兩岸,描寫日本侵略/佔領時代的文藝作品以及文藝氛圍,也是截然不同的啊...大陸、尤其是東北同胞可以聽著《松花江上》激憤於日本侵略,但台灣民眾聽著《跳舞時代》、回憶起日本佔領的時代……呃
-
大概類似於日本人用你的錢幫你家裝了一個先進的電梯,然後目的是方便從你家搬東西,你還不準坐電梯,你能感謝他嗎?當年日本人入侵東北的時候,日本人自己都窮得組織婦女去西方賣淫,能腦補日本人治下東北人生活多麼好的人,還真是把日本人當活雷鋒啊。
日本人為啥狂熱的擁護軍國主義?因為只有當兵才能吃飽飯啊,日本平民都被軍隊利益集團壓榨的飯都吃不飽了,你作為老百姓能不期盼能當兵嗎?這和現在的朝鮮有什麼區別?
當年割讓台灣日本經濟尚有實力,對台灣是以同化 奴化為主,推行日式皇民教育,現在還有台灣人以皇民自居呢。
入侵東三省時,日本經濟近乎崩潰,拼了命似的向東北移民,各種半軍事開墾團,本地人大多趕盡殺絕。
一個是同化你,一個是把你往死里打,你說結果是什麼。
東北被統治時間段啊。台灣被統治了近一代人。
而且加上二戰後,日本成為美國的小弟,都是美國下面的小弟,自然得和睦相處。當時台灣也是十分困窘,為了發展經濟,那自然是結交一切能結交的力量。一大幫碩主義者正在興奮地趕來回答這個問題,它們故作震驚,裝出一副理性,客觀,冷靜的語氣,借著所謂的東北老人所說的話為一句,一刀一刀地消費著東北慘死的同胞的靈魂
別的統治時間什麼的先不說,就憑抓那麼多人做活體醫學實驗、慘無人道地折磨平民百姓,還有人去跪舔?!
________
看了本回答評論區才知道,日本人的可怕高明之處,不僅折磨中國人為自己的醫學水平提高,而且能夠在這麼多年之後通過無線電波把被害國家的一小撮人訓練成忠實的奴僕。
推薦閱讀:
※蘇聯解體時和解體前,中國和美國的反應?
※如何評價菲德爾·卡斯特羅以及其去世對古巴的影響?
※中國大陸的崛起,對台灣和平統一的意願有何影響?
※如何看待蒙古國巴特圖勒嘎當選總統?
※如何看待希望歐洲亂起來然後中國和美國就可以趁機獲利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