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為什麼寫小艾,覺得不符合她的文學主張,有砸招牌的嫌疑,是不是有時代背景,或苦衷?
我覺得張是不會寫這樣的東西,腦洞開了一下:是不是為了跟上紅色思想,體諒一下勞苦大眾。但是小艾寫瞎了,完全沒靈魂,。而且覺得張對小艾既疑惑不解,又嫌惡。要是真有小艾,我覺得張只會想,這女人想的是什麼,或者根本不會看在眼裡。全篇沒有感到作者情感所在。只有一段描寫小艾的養女,小時候好看,越大越丑,雖然心裡想這女人怎麼這樣,倒覺得這樣才是張愛玲」
首先,跟上紅色思想,是不可能的。張那時候在香港,誰會逼她寫她不想寫的文章。
其次,你說這篇文章完全沒有靈魂?什麼靈魂?我姑且認為是人物靈魂吧。在人物塑造上,張愛玲還從未讓我失望過,一個個都是躍然紙上。這篇文章里的小艾也是有血有肉,豐滿生動。不懂你說沒靈魂是指什麼。
你覺得張愛玲不會寫這樣的文章…
我覺得這是典型的張愛玲的小說。她的小說,說一段愛情,說一個人的一生,說一個人的半生。小艾,就像 《怨女》一樣,講一個人的一生。整篇文章濃濃張愛玲風格。
或者是,你覺得張愛玲不會屑於為小艾這種人寫一篇小說的。那就只能說明,你根本不了解張。對底層社會人民的描寫還有很多篇,比如同樣寫僕人生活的《桂花蒸阿小悲秋》。看多了她的作品,感受就是,其實她就是寫各個層次的普通人,只不過哪個普通人的人生都不普通。小艾對她來說,和她寫過的其他人一樣都是普通人,她想寫,就寫了。在描述中你寫的,如果真有這樣的女人,張愛玲會想……那都只是你想吧:)
說到砸招牌,她50年代的作品還遠遠不夠格呢~
推薦閱讀:
※到底該如何理解「垮掉的一代」 有什麼歷史文化經濟背景?
※堯、舜、嚳、顓頊等上古帝王為什麼用這些奇怪的字起名,這些字除了專有名詞以外還有什麼其他含義?
※金庸先生為什麼會給「阿朱」取名為「阿朱」?
※歷史上中國為什麼不熱衷於擴大疆土?
※歷史上有哪些「沒文化真可怕」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