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對別人的不信任?

怎麼樣去相信別人所作所為
怎麼去處理自己的懷疑
怎麼重建信任
怎麼可以有安全感


信任本身意味著冒險,但我們無法通過控制別人來規避風險。手腳可捆住,心卻無法用強硬手段捕獲,因為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嚮往自由的,他們會告訴你:「如果我不想幹什麼事,沒有人可以強迫我,包括愛你。」

人際關係的破裂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之一,我們每個人都會想要極力避免,但錯誤的捆綁方式只會加速關係的破裂。對人際關係感到很緊張卻又無能為力的人有一部分會變成控制狂魔,不斷通過犧牲自我去討好別人,這些犧牲最終會變成一根道德之鞭,去抽打那些想要離開自己的人。而另一些人則會變成嫉妒狂魔,不斷去限制身邊人的成長,不斷去仇恨出現在自己朋友身邊的新朋友。當然,最可怕的還是以上兩種狂魔的結合體,比如一個控制狂魔式的母親,她會一邊不斷犧牲自己,一邊貶低孩子,並告訴孩子:「我的婚姻不幸福,但我為了你選擇留下。你這麼糟糕,沒有了我給你出主意你該怎麼生存?你應該永遠感激我,依賴我,順從我,關注我。」事實上這樣的母親最後得到的只有孩子的厭惡和怨恨。

既然如此,就我們就必須明白一個道理:人際吸引從來都不是靠的完美,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的人,如果我們需要或喜歡對方身上的某個特質,我們就願意忍受其他的缺陷和對方在一起。

因此要想維護關係的穩定,我們就必須清晰地知道:「對方到底喜歡我/需要我哪一點?而我又需要/喜歡對方哪一點呢?」

維持人際最好的互動莫過於肯定,所謂物以類聚,人類總是會喜歡和價值觀一致的人維持良好的關係,因為這可以帶來良好的互動。比如有相同愛好的人就容易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因為我們一旦在愛好上取得了一點成績,最希望的就是能夠得到別人的肯定,尤其是懂這一行的人的肯定。這種肯定所產生的價值會給人以極大的信心,讓人感覺到「我對他們這麼有價值,他們不會拋棄我的!」

但對人際不信任的人,在建立關係的時候並不是看的這些具體的價值,他們只是很籠統地希望用人際關係來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比如覺得沒有朋友會很孤獨,或者沒有人能照顧自己等等。也就是說,在建立關係的初期,這種「不挑食,來者不拒」的姿態就已經為自己的不信任埋下了伏筆。在隨後的交往過程中,由於沒有明確的價值導向,很難獲得雙方的認可,就會越交往越害怕,本能地把一切預期都調到負面,用全面防禦的姿態來排除一些會威脅到關係的因素。不信任者堆積自己價值的唯一手段就是犧牲自己的利益,無原則的付出,這種價值除了自己覺得很沉重以外,沒有人會真的覺得有多重要。就像一個總是幫寢室里的室友打開水、做清潔的「乖孩子」,最後往往會落得連生日都沒人記得的地步,因為這些付出對別人來說實在是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

所以要如何克服對別人的不信任?關鍵點是要找到自己對別人到底有什麼用。不要去發明別人的需求,用傾聽、觀察去了解別人,發現別人真正的需求是什麼。而如果自己覺得去滿足別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比如要強迫自己去跟別人玩自己不想玩的遊戲,那最好不要急著去建立這樣的關係,因為這種巨大的犧牲對別人來說也是負擔。既然你不認可別人的價值,那幹嘛硬要湊上去呢?別指望你犧牲了尊嚴就會有人來照顧你,你的尊嚴對不需要它的人來說一文不值。


前兩點要靠你自己驗證,後兩點情況了解不足,我無法回答
怎麼樣去相信別人所作所為?驗證真實性
怎麼去處理自己的懷疑?驗證是否值得懷疑


目前處於一種高度的缺乏安全感的狀態。不對任何人抱有任何期待,也不對任何人建立信任。認為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可以信賴的也只有自己。只有自己不會背叛自己。即使是父母,親人,我也從不期待他們能夠多給我一絲絲關懷。

很想重溫下依賴別人的感覺,那樣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孤單一人。
可是沒辦法,我做不到。沒辦法輕易去相信別人。
好像總是以為別人對我的東西虎視眈眈。
總覺得自己的心態很有病,知道又怎麼,陷入怪圈走不出來。

我還沒有找到解決辦法幫不到題主。不過卻很感謝題主提了這麼一個問題讓我可以小小的傾訴一下。
謝謝。


埃里克森總結的人格發展八階段里,第一階段就是「基本的信任對不信任」,這大約發生在嬰兒剛出生到一或一歲半之間。

鮑爾比的依戀理論中,母嬰依戀關係的質量導致了孩子不同的依戀類型:安全型、迴避型、矛盾型以及混亂型。

從精神分析的總體觀點看,往往是我們的過去決定了我們的現在,並且幾乎所有的心理問題歸根結底都是關係的問題。

題主想要克服對別人的不信任,或許可以嘗試回溯一下早年的成長經歷。當然,關係的問題最終還得放回到關係里才能真正改善。條件允許的話,不妨考慮在當地尋找一位心理諮詢師共同探索。考慮到信任一個人對你來講並不容易,向外尋求幫助於題主而言恐怕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不過,當你做好準備的時候,我想改變就已經開始慢慢悄然發生了。

祝好。


懷疑沒有理由?
已經不信任了,為何要固執的再建立信任。
如果對方讓你不信任了,大概只有對方重新做讓你信任的某些事情才能建立。


有一些人並不驚艷,但是,相處久了,才能嗅到她由內而外逸散著的醇美氣息,一半來自心靈,一半來自感悟,有一種不可言說的信任與親和。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在知乎上有很多贊的回答,在微博上卻被噴?
悶騷性格如何融入問答 SNS ?
真·酒精過敏者在酒桌上如何對待勸酒?
不敢真實表露自己的心情與想法,是懦弱嗎?
(已解決)雙十一幫舍友買近2000元的耳機,買錯了顏色,舍友不想要怎麼辦?

TAG:人性 | 交流 | 人際交往 | 社會 | 心理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