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作曲家是怎麼構思旋律的?

是靠走在路上天馬行空時偶然捕捉到的靈感?還是在鋼琴前冥思苦想一小時?


卸腰。

題主說的兩條很有意思,因為我差不多就是把這兩種做法結合起來。但有一點要說明的是,構思的不是旋律,而是音樂材料本身。

我一般是走路、坐車、開車的時候構思音樂的大致色彩和音響效果,然後坐在鋼琴前面把之前構思的東西細節化。當然,最實際的寫作部分,都是在鋼琴和電腦面前完成的。


構思的靈感是樂思,坐鋼琴前100小時都沒用沒有的話就是沒有的。

而旋律的發展有一套極為規範的準則,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準則,這就叫風格。

在面對一個好的樂思動機時,往後發展的每一句是上是下,是長是短,如何上如何下,都要遵從每個人自己的規範。

通篇都依靠靈感的支撐只有三種,一是天賦極高億里挑一,二是寫不成大篇幅作品,三是寫得跟狗屎一樣不知所云。


最近聽到一個詞叫mental play,手中無琴時心中有琴。
就是無時無刻的在腦中構思、演奏、分析音樂,還有比如科學家在腦中想像天體運動、微生物繁殖等等的畫面。
有人指出偉大的音樂家或科學家,他們常常看起來心不在焉,就是這個原因,也許你看著他在吃飯,實際上他正在腦子裡彈鋼琴呢。
也許一天只能練習4個小時,但是無時無刻,都能進行的mental play也是至關重要的。


對音樂的大體靈感是「走路」的時候捕捉到的;而如何讓靈感在樂譜上體現,最終成為作品,有可能是要坐在鋼琴前好好想想的。


謝邀!為什麼不關注我微信公眾號??為什麼不看我專欄???(公眾號與專欄的文中有譜例。)
http://zhuanlan.zhihu.com/composer
作曲原理 1、旋律 1.1、音高

李如春博士 · 2 年前

很多網友諮詢作曲方面的問題,遂實現了寫作以下系列《作曲原理》的想法。 其實過去的日子裡一直在構思作曲原理的寫作,並把想法在教學實踐中應用與調整。實踐證明,學完基本樂理的學生通過我的《作曲原理》內容的學習基本都能迅速掌握作曲基本理念,並均有頗有創意的作品產生。

作曲原理

1、旋律

旋律無疑是作曲中最重要的內容,因為一般情況下旋律是音樂表現的主要責任者,而在單聲部音樂中旋律則是音樂的全部。

旋律的構成主要為音高與節奏,當然也離不開調式、調性、節拍、力度、速度、演奏演唱法、音區、音色甚至和聲等其它音樂構成要素。

1.1、音高

音高受物體振動頻率的影響;頻率越快的音就越高,相應產生的緊張度越高,這是音高領域的基本規律。當然音樂緊張度的產生受各種音樂要素的綜合影響,此處只是將音高剝離出來單獨論述,複雜的音樂要素的相互影響,放到高級階段討論。

音高的運動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運動方向;二是以什麼音程關係運動。

運動方向有三種,一是上行,而是下行,三是水平。

上行產生越來越高的緊張度,下行反之,水平則保持原來的緊張度。

作曲實踐中綜合利用三種音高運動方向,創作有個性、有表現、張弛有致的旋律。

tips:一段旋律音高運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同時有兩種或三種運動方向,此時判斷要依據總體趨勢。

表現緊張度增加的事物使用上行,如登山、衝刺、日出、逐漸興奮等等。表現緊張度減少的事物用下行,如下樓、逐漸停止、安靜下來等等。水平進行可以表現緊張度的不變、獃滯、固執、堅定等內容。

如下例《畢業歌》中,歌詞」一年年國土的淪喪「對應的旋律是一個下行的線條,緊張度的降低形成傷感的情緒色彩。歌詞」我們是要選擇戰「對應的旋律是一個上行的線條,緊張度增加帶來激昂的情緒狀態。

以什麼音程關係運動也有三種類型,一是同音反覆、二是級進、三是跳進。跳進又分兩種一是小跳,三度進行;二是大跳,超過三度。

同音反覆音高不變,緊張度不變,但多次同音反覆會產生另一種非音高領域的緊張度,即渴望音高發生變化的緊張度。

級進時緊張度變化小,形成流暢、輕鬆等狀態。如《小溪》開始的部分多用級進描繪溪水的流動。

小跳緊張度變化比級進增加,但仍屬於較小的緊張度調整。如《小蜜蜂》的主題,以g、e的三度進行為基礎,比級進活躍、比跳進輕鬆,體現了兒童音樂的特點。在五聲調式中小三度可以當作級進對待。如《小溪》前兩小節混用級進與小三度跳進仍舊是流暢的效果。

大跳緊張度變化劇烈,表現事物強烈的變化。如《小溪》譜例第三行第二小節的大跳,描繪濺起的很高的水花。

綜合分析一下《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歌詞」從明天起「,對應的是上行大跳,帶有號召意味。」做一個幸福的人「用級進下行為主,形成緊張度的緩解,暗示幸福的安逸。」給每一條河「上行大跳形成高潮,」溫暖的「用同音反覆保持緊張度,為」名字「的下行鋪墊。」面朝大海「五度上行似乎是抬起頭來,」春暖「下行五度,瞬間寬廣溫暖,上行跳進後級進下行結束在主音暗示花開。

當然,旋律與歌詞內容的對應是在整體表現統一的基礎上形成的,旋律不能單單為了解釋歌詞而存在。


不是職業也不會鋼琴,會一點吉他也寫一些曲子,音樂應該是相通的。我想說,坐在鋼琴前冥思苦想一個小時你得到的不是旋律,可能是痔瘡。以個人的經驗,大部分的靈感和旋律都是在即興練習中捕捉到的,然後重複演奏,再慢慢細化豐富。走在大街上腦子憑空迸出的旋律其實很多也只是一些片段,能迸出一篇樂章的,那是貝多芬。


不專業的人寫好和弦弄條好彈的旋律出來完事....


推薦閱讀:

《新世紀福音戰士》的配樂在日本動漫界屬於什麼水平?
哪句話讓你內心平靜?
課文《月光曲》中,為什麼兄妹倆很窮卻擁有鋼琴?
為什麼歐美巨星很少來中國開演唱會?
為什麼歌神張學友每四年開一次世界巡迴演唱會?這是最後一次嗎?

TAG:音樂 | 旋律 | 作曲家 | 樂理 | 作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