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坑是怎麼出現的?
一條好好的平整的路面,莫名其妙就有了很多坑,這是怎麼回事?
照片:經過我的觀察,上圖的位置每天早上都有門面里的人潑的水。這也是這條路坑窪最多的地方。
原諒我手機攝像頭臟
相關問題:如何在不影響交通的情況下平整路面? - 土木工程
鑒於題主強調突然出現,應該是雨後的瀝青路面出現坑槽.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坑也不是突然出現的……首先把討論範圍限定於路面病害導致的坑...路面分水泥路面與瀝青路面兩種,不同類型的路面,病害成因是不太一樣的,叫法也不太一樣:瀝青路面中的坑我們一般習慣叫坑槽,而水泥路面叫坑洞。因為我個人就職於高速公路,所以我只就高速公路的情況說一下。手頭一下沒圖,所以這個答案里的圖直接百度拉過來的,部分不是高速公路路面。
路面病害非常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水。
一、瀝青路面中坑槽的成因上面的博士已經貼了論文內容來解釋了,主要是荷載、水。除開個別路段因為重載車流量過大超出設計車流量(超負荷)、建成通車時間早(意味著路面結構設計中各種性能指標較低)、施工質量不到位的情況外(達不到設計承載要求),單純由荷載作用導致的坑槽是很少的,更主要的原因是水。正如我開頭所說坑不是突然出現的,高速公路瀝青路面坑槽的發育第一步基本都是裂縫(至於裂縫成因有多種,大家有興趣可以百度了)
(警察叔叔,就是它↑)
當然不一定會一開始就這麼粗這麼長,通常剛發育的裂縫你不停車下來看是發現不了的。這個時候其實就需要養護人員及時的封縫了,也就是封閉裂縫不讓水進去.通常是貼壓縫帶,或者熱瀝青灌縫。
這個就是壓縫帶,有的地方也叫貼縫帶。
如果這個工作做得不及時,一場雨~把我困在這裡~,不好意思穿越到KTV了,一場雨下來裂縫處可能就會出現唧漿(瀝青路面叫唧漿,水泥路面叫唧泥,都是地表水滲入基層後被擠壓帶出細小顆粒從裂縫處噴出)
(這個圖是我自己剛從手機里翻出來的!!)
這個時候已經是狼已入室了,因為唧漿這個現象就是滲進去的地表水在荷載作用下沖刷基層並把細顆粒從裂縫處帶出來,所以基層一開始是被水泡著軟化,後面就會被沖刷影響承載能力,並且水的存在也是會影響到瀝青混合料的粘結性,長期的發育下去最終結果就是裂縫處路面集料粘結性降低出現集料脫落,路面面層因為承載力降低在車輛荷載重複作用下潰散形成坑槽。所以說導火索早就埋下並且點燃了,只是比較長,需要時間才能爆發出來。
PS.另外補充一個比較特殊的瀝青路面出現坑槽或者集料脫落的原因:柴油。用過瀝青的人應該都知道,工地上煮瀝青都是用的這個...所以公路上如果有貨車(或者柴油發動機的SUV等)出了車禍造成柴油泄漏到路面,即使清理事故現場的時候被沖洗掉了,那這個被油污覆蓋過的路面,依然是很容易出現集料鬆散脫落最後形成坑槽。當然如果清潔不及時,那就更快了。
二、水泥路面 單純的坑洞很少(我指一塊路面板中,不出現裂縫等其他病害只有坑洞,且坑洞周圍面板完好無病害的情況),一般都是各種裂縫和破損還有沉陷等導致水泥路面面板部分位置低於正常路面,當然個別的例外情況也有,一般是面板的部分位置在澆築過程中質量控制不好,有雜物或者保護層厚度不夠(比如澆築的時候工人掉了一個什麼東西在裡面沒發現,本來鋼筋網上面的保護層厚度有7公分,結果那一塊範圍的保護層就只有2公分厚),導致該位置的路面強度不夠,在車輛的荷載下出現了破損而其他部位沒有問題。水泥路面的病害,大部分不是因為面板出現裂縫而滲水導致唧泥掏空基層影響承載力最終害得自己斷裂。問題往往出現在兩塊水泥面板接縫的位置,施工後會用防水材料封閉這個接縫,一般叫填縫料。路面投入使用時間長了,這些接縫位置的填縫料就可能會出現脫落、破損,這樣下雨的時候地表水就會從這裡滲入到基層里。步驟和瀝青路面一樣,首先把基層泡軟了,然後車輛經過的時候壓到這個部位,因為基層軟了承載力不夠,水泥面板比起以前就會被往下壓一點,車過去後又恢復,這樣來回擠壓,水在基層里來回沖刷,噴出去的時候會帶走一部分基層的細顆粒,所以面板下的基層會被掏空,當空洞越來越大,這個部位的面板就會被車輛壓壞,出現斷裂...繼續放任下去,這個地方就會越來越低,最終成為一個大坑....
感謝邀請。
一、瀝青路面坑洞
路面坑洞的產生,是由於自身病害未加控制,在水損害和車輛荷載作用下,瀝青混合料產生剝離產生的,如圖1。
產生原因具體解釋如下:
(1)病害累積。
坑槽是由於路面鬆散、龜裂等破損(如圖2~3所示),或被犁鏟、履帶車、鐵輪車砸傷後未及時進行修復,在行車作用下不斷擴展惡化而使得路面材料散失形成的一種路面損壞,往往在路面中出現碗狀坑洞。
圖2 龜裂病害
圖3 鬆散病害
(2)水損害。
由於有水的參與而使破壞加劇。瀝青路面的水損害破壞,是指瀝青路面在存在水分的條件下,經受交通荷載和溫度脹縮得反覆作用,一方面水分逐步浸入瀝青與集料的街面上,同時由於水動力的作用,瀝青膜漸漸地從集料表面剝落,並導致集料之間的粘結力喪失而發生的路面破壞過程。
二、水泥路面坑洞
水泥路面坑洞的產生原理與瀝青路面相似,都是由與表面類病害未及時處治,在荷載與水的作用下集料剝離。
圖4 水泥路面坑洞
以上內容引自:
任艷,路面破損狀況標準圖譜的研究[D],長安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西安,2008。
剛看了樓上大神的介紹,感覺坑槽大類的原因基本已經介紹的差不多了。我恰好在博士階段做過一些平整度方面的研究。
就題論題,雖然很多人說水損壞是坑槽的主要原因,但從你發的圖來看,基本面層粒料已經剝落的差不多了,而且坑槽周圍沒有明顯的邊界,我覺得水損壞的可能性不大,我認為主要是三個原因:第一,重載車輛過多,明顯破損發生在車轍,很過國內外學者已經證明車轍損壞是剪切破壞,而不是拉伸破壞,那麼頻繁的重軸載必然會產生較大剪切應力,導致局部破損。第二,面層料配合比不對,一般來說道路面層的瀝青和粒料的配合比一定是根據道路的實際情況(軸載,頻次,天氣等等)設計的,如果設計的比例失調,或者小粒徑材料過多,就可能造成骨料鑲嵌力不夠,從而發生破壞(這裡事看到這條路的粉塵很多,因此猜測的)。第三,瀝青覆層,基層剛性過大,這個原因其實樓上博士已經提到了,簡單,這條路是不是早期是水泥路,後來整修鋪了一層瀝青面層?因為如果基層剛性過大,會導致面層底面拉應力過大,從而發生破壞,基本是裂縫開始,然後逐漸變成了坑槽。
以上是我對題主問題的猜測,這裡沒有提到水的事情,水主要是降低了瀝青與粒料的粘結力,還有其他blabla的情況。
最後,依舊就提論題,以上基本是對題主的圖片,不過沒去過現場,猜測的很可能不對,忘採納。
手機碼字黨,沒流量,沒錢,沒圖(?_?)腦補吧兄弟們!
題主上圖了,我猜錯了…
-----以下為原答案-----
就挖機換個頭突突突打孔
現場估計為了方便交通就沒封閉道路
路基的壓實度的問題。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壓實度不夠。
這就是我減肥的原因
看了幾個人的答案,雖然解釋了絕大多數路為什麼出現坑的原因,但個人並不贊同這些答案出現在這個問題中。我們知道,每一個案例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對於題主的問題,我不知道其它答案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或者說一個生活常識。請大家仔細看看坑的旁邊是什麼?沒錯,是水管道!那麼很自然路面塌陷的地方是一個長條狀,並不是圓形,因此可以推定坑下面走的是水管道,自然就不難解釋沒什麼路有坑了。一方面是由於當時放置水管後沒有夯實地基,後來壓力自然塌陷,另一種情況是水管漏水,地基結塊收縮導致。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問題!!
世界上本沒有坑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坑
前天晚上汽車人從這裡跑過去
兩個問題。1是上層不防水,導致水下滲漏,影響地基結構。2是地基結構不穩定,上層三合土不夠密實,下層石子空隙過大。3總得來說就是內部有個小窟窿,外部壓力改變了最初的狀態。然後被曝光了(ˉ(●●)ˉ)
坑的成因太多了,但是我親眼看過一個坑的形成,是在G7到五環向東方向的入口,我每天下班走那裡,有一天一輛碴土車遺落了一些泥土,形成一個疙瘩,車子壓過就咕咚一聲,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沒有被打掃,我想也許幾天以後就會散去,一場雨的話就無影無蹤了,可是沒想到後來這個地方居然成了一個坑。
一個疙瘩,會變成一個坑。
有些事從一開始就錯了
工程質量有關。
跟道路行駛車輛有關。機動車輛多的路更易損毀,尤其是公交車,車大,進站停車的時候那一下更是了不得,恨不得砸進路面。因此來說基本上是大城市的道路損壞比小城市的厲害,車流量大的比小的損壞厲害。
還有溫度。北方冬天溫度低,即使是房頂的瀝青過冬還開裂呢,雨雪冰凍也對瀝青路面損害特別大。
還有就是跟修路的方法有關。新勘測修出來的公路的質量要好過修修補補的老路。
世上本沒有坑,走的人多了,就有了坑……
路基沉降不均勻
北辛安鐵路那由於有鐵路,旁邊修了也是很容易形成坑,據說是因為鐵軌旁邊的路比較軟,對於天天走那的人有些痛苦。
諾基亞砸的
我們可能的話得考慮一下道路的未來規劃和分化的問題,現在的道路已經有些不適合未來的需要了。
國內的道路礙於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為了快速的廉價快速的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才用的建設工藝是已經被發達國家淘汰的,即下層鋪設水泥穩定層上鋪瀝青碎石的工藝,這種工藝帶來的優勢就是造價低,問題也很明顯,因為水泥本身不具備韌性,在經過超載車輛碾壓之後會形成龜裂,加之雨水浸泡坑就會越來雨大,最後徹底塌陷。現在國際上較成熟的做法是用碎石子代替水泥,但是這種工藝雖然提高了道路的韌性提高了耐久性卻極大的增加了道路建設的工程造價,以我國現在大部分地區的財政狀況根本無法負擔。
騎車看見這些路況,簡直想死。
推薦閱讀:
※面臨專業選擇: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三者哪個前景好?
※芝加哥雲門是如何焊接的?為什麼那麼順滑又看不到接縫?
※成為一名土木工程類的博士(任意方向)是怎樣的體驗?
※武漢大學建起全國第一懸挑樓。懸挑樓的設計是怎樣的?難度主要在哪裡?
※水下澆築混凝土,比如珠港澳大橋,和普通建築澆築混凝土有什麼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