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抑鬱症吃抗抑鬱葯會怎麼樣?被診斷時狀態已在好轉是否可能是誤診?
我今年1月底進入抑鬱麻木狀態,2月3月比較重,當時也看了很多關於抑鬱症的東西覺得自己應該去看病,但是當時懶得挂號(挂號這個過程對當時的我而言過於繁瑣)。4月狀態有所好轉,然後今天去北醫六院和安定醫院都看了一下,北醫六院的專家說我是抑鬱了,給開了舍曲林,安定醫院的醫生對用藥也沒有異議。看的都是精神科。
回想起來覺得給北醫六院的專家說的多是2、3月情況嚴重時的癥狀,實際上這個月已經好了一些,可能造成誤診。我現在胸悶消失,麻木感減退,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減小,能接受自己,覺得可以慢慢做落下的事情。3月到現在每周找學校的心理諮詢師,感覺幫助很大(她認為我不嚴重)。今天去看病是抱著一種「完成遺願」的心情去的,看完反而沒有得到想像中的踏實。我就是怕我可能是抑鬱情緒被誤診為抑鬱症,再一用藥反而造成不好的影響。
說真的,前兩個月麻木壓抑的時候覺得如果被確診為抑鬱症會帶給自己很大安慰,現在卻覺得不想有病,不想做吃藥的病人。這個心理轉變我自己也沒想到。
你還是小心點兒好,有些人的癥狀就是起伏不定或者間歇性發作。
現在常用的抗抑鬱葯,SSRI、SNRI、NDRI,我記得正常人吃了應該都無害,但是可能有副作用。
其他的,黛力新絕對不能亂吃,單胺氧化酶抑製劑(MAOT)應該已經淘汰了,三環類(TCA)和NASSAS我也不知道。
SSRI常見的: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艾司)西酞普蘭。
SNRI常見的:度洛西汀、文拉法辛。
NDRI,我只聽說過安非他酮這一種,我正吃這個呢。
NASSAS常見的:米氮平。
要是寫的不對,請專業人士給指正一下。
謝謝邀請。
正常人吃抗抑鬱葯不會有什麼反應。
如果能夠通過其他方法康復,不必選擇藥物。
臨床心理醫生和心理諮詢師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職業分支;心理諮詢師更像是siri:「我經常感到xxxx」「這個情況正常人也會有啊,yyyy」,而臨床心理醫生更像是Genius bar:「我經常感到aaaa」「那麼可能是bbbb,來一個療程的cccc看看先」
雖然我不用siri,但聽說siri到真能夠幫到你,是需要慢慢養的,即使真的養熟了,也指不定啥時候給你掉個鏈子雖然我也沒去過幾次Genius bar,雖然動輒返個廠有點小病大養,但基本拿回來都能修好(吧?)
謝邀、個人是沒有吃藥的(我從心理上抵觸吃藥這事情,所以只要不到非常想自殺的程度,我絕不會去考慮吃prozac 等的葯),關於抑鬱症這個事情,我個人結合自身經歷思考過很長一段時間,除去個人性格、習慣和經歷這種每個人都不同的東西,這種病應該是和人體一些器官的功能失調有直接關係的,所以在此推薦豆瓣用戶「當世界終結時」的文章http://www.douban.com/note/347498052/,這位豆瓣用戶在知乎也有賬號,但ID不同了就。
然後對你的情況俺有個人看法(你參考著看就好),我個人覺得只要是藥物,就一定有副作用,只不過可能目前副作用還未知,或者服用的計量還不足以對人造成明顯危害。但是這兩件事誰說得清呢?究竟合適的計量是多少?隱形的副作用又是什麼?總之這種沒有經過大量患者長期服用並觀察的葯一定要慎重。
對於自己的病情我覺得還是要相信自己感覺,什麼方法使病好轉了,就繼續治療好了,沒必要半路忽然就因為擔心會惡化就來個混合療法,效果未必好。而且你在醫院精神科時,你有感覺到醫生很認真的在琢磨你病情嗎?很多醫生基本就是根據你描述的癥狀,讓你做個檢查,然後就和解題套公式似的開藥讓你回去了,你與醫生面對面的時間頂多15分鐘(我不是說這個不好,只是醫生目前為了效率和別的原因也只能如此)。BBC也拍過一個關於藥物的紀錄片,裡面各種因為一點小病一不小心藥物上癮從此毀一生的例子太多了,真的慎重啊親!
我個人一直覺得抑鬱症這個病的界定略模糊,百度出來和那個蛋疼的內分泌失調、腸易激綜合症似的,從抑鬱情緒到抑鬱症的過程本來就略灰色,難道在這一階段就和輕度抑鬱不一回事了,所以說,我最後思索良久,總覺得還是以前中醫那套理論令人信服,而且一切答案可能就在自己日常生活中,那麼既然如此,病好不好和吃藥有什麼關係呢?
還是前面那句話,多思考下自己的以往經歷,性格與生活習慣,你會獲益良多,這種「心病」類型的病需要自己摸索把結打開,求助於葯並非上策。再者說,不藉助藥物走出抑鬱的人有很多。
PS:我不是醫生,給不了專業意見,只能根據自己經歷和思考給個供參考的可能思路。
祝好!
輕度 的最好不要吃,祝好。
推薦閱讀:
※那些幼年即患抑鬱症的孩子,生命的意義在哪裡呢?
※什麼是潛在性抑鬱症?
※指責型人格,怎麼改變?
※如何安撫抑鬱症患者的情緒?
※如何讓抑鬱症母親配合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