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張愛玲會寫愛上自己爸爸這樣的小說?

《心經》里那個瘋狂愛著自己父親和母親搶男人的女孩,這是什麼心理。怎麼寫這樣的小說,腦洞大開了。


古希臘神話里就有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後世稱為戀母情結。在作家筆下,亂倫禁忌類題材往往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人性的複雜幽微,比如《百年孤獨》和《雷雨》,張愛玲寫一個戀父故事算不上令人匪夷所思。至於創作動機和小說意旨,則可試作如下探討。


《心經》里的許小寒出場時不過二十,還是個青春美麗的少女,卻「有一種奇異的令人不安的美」,相比同齡人更敏感而成熟。這也許跟她的成長環境有關:母親是溫順懦弱的家庭婦女,父親許峰儀風度翩翩,許小寒跟同伴聊天時總是說「我爸爸......」怎樣怎樣,可見其對父親充滿依戀和自豪。許峰儀對女兒的嬌慣無疑也助長了這種情結。許小寒心裡其實有一種焦慮:爸爸這樣富有吸引力,母親卻沒有什麼危機意識,他會不會在外面另有新歡,拋棄她們離開?因而她不斷地採取辦法向許峰儀索取愛和關心,甚至是刻意破壞父母之間的感情。她對父親病態的依戀和佔有慾望,歸根究底原因是出在許峰儀和許太太身上的——兩人間不見得有多麼深厚的愛,並不是許很愛自己的妻子以至於女兒心生嫉妒,而是女兒隱隱約約意識到他沒那麼愛母親,所以始終缺少安全感。偏偏這個父親也沒那麼成熟,不懂得如何引導女兒的依戀,反而以出軌緩解壓力。小說最後,許太太阻止許小寒去找回父親時坦承,"不讓他們去,又怎樣?你爸爸不愛我,又不能夠愛你——留得住他的人,留不住他的心",這正是一直以來許小寒擔心的事情,從這一點上看她仍是個天真的孩子。跟母親搶男人,說起來的確令人不舒服,其實背後隱含的心理就是害怕,害怕失去他人的愛,成為最孤單最無助的那一個。


因此《心經》不是篇獵奇怪異的重口味故事,它講述的是生活的無奈和對愛的渴求——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愛有多麼真摯穩定,即使婚姻、血緣也不會將愛長久留住。越是怕失去,越是想抓住,就越是會心碎,此之愛意,彼之枷鎖。許小寒身上有張愛玲的影子,寫《心經》時張愛玲23歲,已逃離了那個父愛缺失的家庭。童年時張母就遠赴英國,張父是浪蕩子一個,娶了姨太太回來,父女關係陡然冷了下去。張愛玲小時候依戀父親,《私語》里有一句「我知道他是寂寞的,在寂寞的時候喜歡我」,和小寒的心境很像。後來張愛玲跟繼母發生口角,張父不由分說毆打、幽禁她,好不容易才逃走了,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這些記憶毀掉了童年的溫情。張愛玲與胡蘭成惺惺相惜,在美國時與大她很多的賴雅結婚,或許隱隱約約中是想尋回失去的父愛。她筆下很多人物都有一個悲哀的過往,像七巧、聶傳慶等等,作品可以投射作者本人的經歷,從這點上說《心經》正是作者想像了另一境遇下的自己,一個有著完整家庭卻依然沒有愛的安全感的自己,並冷靜理性地給出了暗淡而殘酷的結局。這不是腦洞,而是會發生(以及發生過很多次)的事情,我敢肯定現實還可以更加殘酷。「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留情》里的這句也可以用在此處。

樓上說希望以後女兒嫁給自己的匿名用戶,您可能還不適合當父親。無論如何,先要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才有能力參與別人的命運。


稍微對張愛玲的生平懂一些的人,都知道,她非常討厭自己的父親,看不上自己的父親,甚至心裡討厭男人、一切男人!

而張愛玲的小說《心經》竟然是一篇講戀父情結的小說,很多人會很震驚吧。我自己在看之前也覺得震驚。不過這種震驚在真的看過這篇小說一遍之後,無影無蹤了。我發現張愛玲還是那個張愛玲啊。

就我個人觀點來看,這篇小說真心跟戀父情結毫無關係!

雖然戀父的情節是這篇小說的主體情節,不過你不能說小說家每一篇的主體情節都是小說家內心的願望。。。不帶這麼冤枉人的好嗎?小說就只是小說而已,要想透過小說了解小說作者真實的想法,不應該看一篇小說的主體情節。

要看的是這篇小說的落腳點。

《心經》的落腳點是什麼?

——是小寒與母親和好!

所以我個人覺得這部小說里,戀父情結只是一個幌子,張愛玲從這篇小說中透露出的心中真正的願望,是想與母親和好。

張愛玲的母親旅居海外多年,她也一直很嚮往成為母親和姑姑那樣的新女性。可惜母親對她,一直不咸不淡。就算是後來住在一起,也不見得多麼親熱。如果母親對她真的完全不好,那麼張愛玲或許還能理直氣壯地厭煩她,可她又是真的費盡心力替她謀劃,為她想辦法出國留學。

這跟《心經》最後小寒和母親的關係,不是很像嗎?

許太太道:「你怪我沒早管你,現在我雖然遲了一步,有一分力,總得出一分力。你明天就動身,到你三舅母那兒去。」
小寒聽見「三舅母」那三個字,就覺得肩膀向上一聳一聳的,煞不住要狂笑。把她過繼出去?
許太太又道:"那不過是暫時的事。你在北方住幾個月,定下心來,仔細想想。你要到哪兒去繼續念書,或是找事,或是結婚,你計劃好了,寫信告訴我。我再替你布置一切。"

這是《心經》靠近結尾的部分了。

《心經》寫於1943年。1943年的張愛玲在做什麼?香港淪陷後,她未畢業就回到上海,以寫作為生。母親則在國外生死未卜。以這種狀態下再看《心經》的結尾:

許太太把手擱在她頭髮上,遲鈍地說:「你放心。等你回來的時候,我一定還在這兒……」
小寒伸出手臂來,攀住她母親的脖子,哭了。
許太太斷斷續續的道:「你放心……我……我自己會保重的……等你回來的時候……

說真的,看到結尾的時候我差點哭出來。

所以,任我怎麼看,這篇小說都是思念母親、想要和母親重拾母女之情的小說。如果有人因為小說中有戀父的情節,就覺得張愛玲本人頗具戀父情結。


——那我覺得這個人不光不懂張愛玲,更不懂小說。


許小寒自己說過女人愛男人大多帶了一點崇拜的色彩,他的父親這般優秀瀟洒,她自然會有傾慕之心。
而他們之間親昵的互動,深層次的交流,又是她母親無法參與的,不可否認小寒看不起她的母親,覺得她配不上父親,在雙親的天平中她更加傾斜於父親了。
這原本只是一個女兒和父親關係更好的情況罷了,這在現實中很正常,我也是和爸爸更要好,但在小說中設置的那個背景下,一切便都失了控。舊社會體制下婚姻不自主導致的父母關係不睦,父親無意識地引導,母親的逆來順受,社會風氣的混亂等等都發酵著許小寒年輕的「愛情」,或許時過境遷之後她會意識到她是愛著她的父親,但那也只是一種健康正常的感情,像她所期望的那樣。


另外,一定要說!!我最感動的是母親,看似笨拙柔弱的母親,在最後卻是支撐起小寒的最堅強的後盾,不論受了多大委屈,她只對小寒說 等你回來,我一定還在這裡。看到真的淚目啊嚶嚶嚶!!!反而是她那位光鮮的父親,竟只一味躲避,讓人心寒。


因為張愛極度缺乏父愛,把父愛想像的太過甜美豐富。


樓上那位希望女兒嫁給你的答主。
你想要達到目的不容易。
第一,你自己要真的特別優秀,扔到哪裡都閃瞎狗眼+網文主角光環開外掛那種優秀。
第二,搞養成,最好能屏蔽外界一切影響,從吃奶時期向你女兒灌輸愛情無關倫理道德,要高密度大批量的傳銷+微信洗腦培訓的那種程度,重塑你女兒三觀。
第三,你女兒不上學不接觸外界最好。不然任何微小的外來因素撞擊都有可能粉碎你女兒的認知。


最後,送你一句張愛玲的話:「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為人。」
當然,也許你的女兒比較有同情心也說不定。


我真的很想吐槽這個問題……
和上面的一些答案……
寫一篇小說真的要有這麼深層的原因么……
也許只是別人的事情,潤色以後拿過來用了;
也許只是瞎想出來的故事。
難道大家都覺得這樣的題材太敏感了?
一定要說張自己有「戀父情結」,小寒的情感反映的是張自己。
不是不行么?

我覺得張愛玲眼中的父親更像是一個關係不好、想以叛逆對待的家長。比如她想去留學,她弟弟要上學,父親不給錢,很惱怒也很無奈;還有父親蠻不講理囚禁她的事情。當然她對她父親還是有同情的。


我第一次看《心經》這篇小說,覺得很詫異。很反感。
角度:張愛玲的「戀父情節」

曾聽了北大教授的講課(真的是非常喜歡,張愛玲那節我聽了三遍)和上海一個主播淳子(音譯)做的一些研究 開始理解。
文本是很早看的,所以沒有詳細的解讀,但是要理解這篇小說,必須了解張愛玲生前的經歷。
爪機就大概總結一下。張愛玲幼時父母親離異,母親前往國外,和繼母的關係不是很好。母親的離去,父親在兒時的張愛玲生活里佔據了主要的位置。張愛玲幼時就顯出很高的文學天分,她父親還幫她改作文,即使父親去逛窯子,也帶張愛玲去,讓張愛玲在外面和漂亮阿姨一起玩耍,可見父女之間關係還是很好。繼母的出現打破了父女之間的平衡。
從胡蘭成和張愛玲在美國找的對象(不記得名字了)都是比張愛玲年長很多的,張愛玲從很大程度上是有「戀父情節」的存在,那麼從這個角度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心經》,包括她為什麼寫出這篇小說。
題主可以去聽聽關於張愛玲的研究。
兩個App:1、現當代文學(由北京大學開發),圖例。2、隨便下個聽書類的 例如百家講壇類的 應該都有 淳子講的不錯 ,不太記得我以前下的App,所以題主你可以耐心找找。


他不愛自己的妻子,又不能愛自己的女兒,最後,他選擇了一個和小寒神似的人,扔下了一個家,兩個女人,看似無奈,實則自私,他的醜陋已經超越那些靠女兒發財的人了。


看到第一樓的回復我都鬱悶了 稍微懂點張愛玲的人都知道張愛玲 是有戀父傾向 還有自戀傾向的好嘛 而且自戀傾向是因為戀父得不到回應以後退縮內心尋找安慰 她曾經說過她聽到姑姑說父親要和別的女人結婚時 如果繼母現在是站在那裡的(陽台)她會把她從那兒推下去 張愛玲對母親還是有一點責備的 頂樓說和母親和好我真的是 尷尬 也不否認她內心真的這樣子想 但你說說張愛玲戀父的人都是不懂張愛玲 不懂小說的人 我就不能忍了
張愛玲創作這篇文章的時期 剛好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和埃勒克特拉情結正在受到中國文人們的矚目


這個是有根據的,佛家的觀點是女兒是有戀父情結的,投胎的時候是被父親吸引的,佛洛伊德好像也有類似的觀點,記不大清楚了,有空再查查。


我不覺得這有什麼,我也希望將來自己的女兒能愛上我、嫁給我。

一樓的同學,您覺得我不適合當父親,我不想說什麼,但是希望女兒愛我、嫁我,這不是像您說的不成熟。事實上我很早就有這種想法,並且我認為這在未來也不會改變。
我能理解很多人無法接受,也沒打算讓你們接受。

————————————
那位說要洗腦要養成才能達到目的匿名的同學

我想問你

你相信愛情嗎?

我信啊

2017 5.14

三年前回答的問題了,直至昨天晚上還有人給我評論。
這個回答我很早就想刪了。可能又因為想要至少在知乎留下一點對愚昧世俗的抗爭才保留到現在。
這也是我對知乎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為在這裡,更多的人有著自己的思考,懂得尊重別人,不會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別人身上。
你看那些「義憤」填膺的惡評,還有那些為惡評點贊的人,不正是各類愛情悲劇的製造者嗎?
這個世界還是普通人多吧!


後來的那些評論,值得我答覆的就一個,我寫在這裡,這也是最後一次更新了。

我的妻子是支持的,最初還是她和我提的這件事。她很愛我,更愛我們的女兒,女兒要是走了,對她來說也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
女兒很愛我們很黏我們,也經常說以後要嫁給爸爸這類的話。當然她還小,還不理解這意味著什麼,等她長大了,這一切都將由她自己選擇。


我們很好,我們很幸福,我們也知道怎麼保護自己,不受你們惡念的傷害!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韓寒《長安亂》的結局?
作家江南寫的龍族很受歡迎,請問其好在哪裡?
成為一個職業作家有多難?
花滿樓和原隨雲成長的環境看上去差不多,為什麼最後的人格完全不一樣?
看九州系列的作品時,有哪些可推薦的小說及閱讀順序?

TAG:小說 | 作家 | 文學 | 張愛玲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