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心花路放在豆瓣和時光網都是7.3-7.4分,而在知乎卻很受褒獎?
看知乎上不少人為心花路放叫好,想去電影院看的,去豆瓣瞄了下卻只有7.3分,和後會無期一樣,難道因為知乎和豆瓣涉及群體不同,影評視角也不同嗎?
國產片這個分數不低了,娛樂片這個分數很高了
修改了下問題。避免了兩個影片的比較帶來的粉絲大戰。
實際上題主想了解的是心花路放在影評網站為什麼不受待見。我覺得排除水軍和其他影片的粉絲因素以外,寧浩的片子從不討好所有人,而心花路放更是諷刺和嘲笑了很多人(當然最後連導演自己都要黑一把)。影片蘊含的主題和隱藏在各處的海量細節是現在浮躁的網路體會不到的。
不完全總結下豆瓣得分規律
容易被打高的:老片子,外國的,文藝范兒,獲獎的
容易被打低的:國產片,國產大片,國產商業大片,國產商業大片加不被待見的演員
請根據劃檔自行加減一二分確定影片真實得分
-------------------------------------------------------------------------------------------------------------------------------
寫這個答案的時候我還沒看過這個片子。只是根據自己對豆瓣的觀察胡亂吐槽了一下。這幾天看了2014年的好幾部熱門電影,忽然想起來自己回答過這個問題,來補充一點「乾貨」。
十分遺憾的告知題主,截止今日,《心花路放》的評分只有7分了,不過我覺得不算很低,大部分人都給了三星和四星。作為一部比較合格的喜劇片,我覺得它也差不多值那麼個星級。然後大致翻看了一下豆瓣的一星評論,發現給《心花路放》惡評基本上基於那麼幾個原因:
1.完全沒看懂片子的兩條脈絡是什麼邏輯關係。這種跟片子質量沒關係,是觀眾自己不認真,我覺得導演拍的還是不晦澀的,我在前邊就猜出來了。
2.對導演期待值過高。我不曉得為毛影迷對一個好導演有一種近乎偏執的要求:片子只許一部勝過一部,而不允許有暫時的回落或者商業化。寧浩因為《瘋狂的石頭》一舉成名。他後邊的片子都比不過《石頭》。拍電影有時候可能跟寫文章一樣,要妙手偶得之。《石頭》是超水平發揮,擊中high點,而後邊的也基本都能保持良好水準其實就OK啦。人人經典,部部經典,經典的意義還在哪裡。不過相比起因為《霸王別姬》的驚艷,而被人質疑他捉刀的陳凱歌來講,寧浩還是被噴得輕滴。幸虧他爸爸不是導演。
3.遭遇價值觀強行輸出。正好最近還看了杜琪峰的《單身男女2》,跟《心花路放》一樣,可看性蠻高的商業片。但是因為女主的選擇不太符合觀眾期許,被噴得體無完膚。《心花路放》的評論區一堆人吐槽袁泉那個角色也是一樣。貌似小三,出軌,逃婚這種標籤的仇恨值蠻高的,一旦貼上就甭想翻身。有時候,我們對「感情」的評判過於量化了。世界上有很多小三,出軌,逃婚的人和事,不是個個的經歷都一模一樣,也就不能用統一的標杆來衡量。我們聽說一個人是小三又不了解她的經歷時,生出鄙夷很正常,但是《心花路放》用單獨的一條線來展現袁泉和前夫的感情危機,我不知道為什麼還是一堆人看到「出軌」二字就死命抨擊,而不試圖去理解人物的境況。說他們對世界充滿危機和敵意其實不為過呢。
---------------------------------------------------------------------------------------------------------------------------------
關於寧浩的電影,我覺得比較適合男性觀賞。思維邏輯和情感迸發的力度十分爺們兒。並且每一部片子都有一種特別的「英雄主義」情懷,是小人物對世俗本能的超越。每個有過英雄夢的男孩子都能從他片子里得到滿足和指導。
我會給滿分,這是一部完美的片子。
看到大婊文青,我興奮得都羞過去啦
7分在豆瓣已經是不錯的電影了啊,還在苛求什麼呢。7分說明有一大半人投了高分(四星和五星大約57%),收到褒獎難道不對嗎?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Hollywood Reporter》上發表的《後會無期》影評?
※《後會無期》結局中馬浩漢對江河說的那段關於書的結尾的內容是插敘還是真實的結尾?
※韓寒的《後會無期》里那麼多的未知到底是真的高深還是確確實實的敗筆?
※如何理解《後會無期》的結局?
※你如何理解「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