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無好貨這話對嗎?
這個問題主要針對的是,相對於類似的商品來說,更便宜的一定在質量上或用戶體驗上低於價格高的商品么?換句話說,有沒有什麼商品,價格低於平均水平,但是質量上或用戶體驗度上高於同類型高價位的商品
對於你陌生的領域,永遠是貴的較好。
簡單得說,這樣的俗語,有它的價值,並且在特定的條件和範圍之內,有其正確性。
但是將這一類的話廣而化之,且還「理性」較真,這就毫無意義了。
===========================================================
有沒有什麼商品,價格低於平均水平,但是質量上或用戶體驗度上高於同類型高價位的商品
要知道,「商品,平均水平,質量,用戶體驗,同類型,高價位」,這些都是多大多泛多感性的詞么?站在如此空泛和感性的基礎上,妄圖去如此精確理性地討論並去要求結果,這樣的問題如果要讓一個想認真回答的人看來,真是能讓人一陣眩暈。
不過此類特徵的問題,好像在簡體中文世界是越來越泛,知乎亦不能免俗。討論這事的也很多,在這裡就不展開吐槽了,既然張亮說沒有壞問題,只有好答案,姑且我嘗試說說我的看法。
==========================================================
站在所謂追求 「價廉物美」 或者說 「性價比」 基礎上來看待消費的人群,其主要訴求細究大多期望在以下三個方面去更低的價格(商品成本):
1. 期望商品中所包含的,關於「營銷」 「品牌建設" "渠道成本" 」所謂的黑心利潤「 乃至 」服務成本「等看似和我們使用商品沒有太多直接關聯的成本比例越低越好。另外,基於目前現實的國民知識產權意識來看,恐怕這個期望被削減的成本清單中,還要包含」知識產權成本「這一項
2. 期望獲得的商品,能夠更高比例地匹配自己的需求(所謂最合適自己的商品),而不要去為一些自己不需要的商品特性去花多餘的錢
3. 期望自己能夠碰上,或者等到,或者找到」非正常定價「的商品(例如尾貨,促銷品等)
以上的心理需求,均屬正常。從理論上來說,有沒有道理?有沒有實現的可能?有!
但以上這些看起來很棒的想法,真的是其他一些答案里所謂的中國消費者的」聰明「說發掘出來的么?(當然,我知道其他答案里的」聰明「的用詞也是一種反諷)
其實不是,其實這些概念一直是在被營銷專家所引領和灌輸的,大家不妨自己想想,關於產品中營銷成本的問題,渠道成本的問題,合適自己的問題,所謂尾貨,促銷等等,都是自己琢磨出來的么?還是在看了某些廣告,宣傳,軟文乃至所謂」公正評測「所了解到的呢?
一般的消費者在選擇購買某一類產品的時候,真的了解」營銷成本「」品牌成本「」渠道成本「」功能特性「」尾貨及促銷「之類的概念背後的真正意義么?真的了解所謂的這些可削減的成本和代價在自己的消費構成中所佔幾何么?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沒有。
絕大多數人只是聽起來覺得很有理和很有利,於是神信不疑,亦不深究。就好比舉例:
某某推銷員甲說:其實我這個產品和某大品牌都一樣啊,人家是做廣告花了很多錢,都折算在成本里了,我們沒有做廣告,所以便宜很多啊。
或者某網店的人說:其實別的產品是通過層層經銷商賣出來的,中間環節多,我們中間環節少,所以薄利多銷
聽起來很有道理啊,看起來價錢確實也低很多啊,於是,買!
但是有多少人深究,某名牌產品價格中的營銷成本究竟佔多少?營銷對於消費者意味著什麼?渠道成本又是多少?渠道對於消費者又意味著什麼?恐怕是鳳毛麟角。
於是一個看起來很」有理的「 」精明的「 」理性的「 購物選擇形成了,可實際上,這個選擇的道理基礎,精明性,理性根基完全是浮雲,被忽悠而上當,恐怕不是罕見之事。這和問這個問題的思路是一脈相承的。
為啥這種現象貌似在中國消費者群體中特別突出呢?其實道理很簡單,中國消費者在這些角度,這些方面,特別容易被忽悠。中國消費者一方面有特別的戒心,特別擔心被騙和上當,難以建立消費信任,而同樣另外一個側面是,又特別受用針對這方面的撫慰和誘導。
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在這點上是比中國消費者更聰明更高明么?也不是。那是因為在個成熟和相對規範的商業及消費環境中,消費者相對來說,對整個商業體系有更強的信任度,對以上提到的問題,他們也不會深究背後的成本比例,成本價值,他們大多只是簡單得信任:既然這些東西合理合法得存在,那麼他們覺得就應該就是有道理,有價值的。
那麼究竟這些東西(上述的3個訴求),真的像我們想的那樣沒有價值么?真的從我們的消費成本中扣除是可行的么?展開說太多,我簡單說幾句。
營銷事實上,決定了廣大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第一個層面,讓你了解到有這個商品,進一步的層面,讓你了解商品的突出特性。例如某些汽車拿安全作為營銷重點,而某些汽車拿性能作為營銷重點,其實商品的側重就很分明了。
如果追求的是不營銷,少營銷的商品,無疑,消費者的獲取信息,獲知商品的成本就要上升(主要是時間成本),更重要的是,處於信息不對稱,以及信息傳播渠道的因素,風險成本也要大幅上升。所以盲目聽從營銷和盲目排斥營銷都是不可取的。
至於品牌,就更是信任度的一個標杆,品牌的目的就是在於提高消費者信賴度和認可度,從而降低消費者的選擇風險。
而商品對自己需求的匹配度呢?其實,這同時依賴於消費者對自己需求的認知以及對商品領域的認知,這兩點要真正靠消費者自己做好,是很困難的。不要以為自己對自己的需求就很明確,對商品領域的認知靠谷歌和百度一下就能全明白,其實往往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很多時候,消費者的這種了解是非常片面的膚淺的。
我舉個例子,我最近在裝修房子,需要買各種建材和傢具,因為家有小孩和老人,加之孩子上學的因素,房子裝修好了不能空置太長時間,所以我對環保要求比較高,我對自己需求的認知就到這一步了。如果僅僅是這樣,我就會很容易被各種貼著環保,綠色,標籤的商品宣傳忽悠。
幸好我有一個朋友在某大型連鎖建材家居市場工作,她會告訴我,所謂環保和綠色是什麼概念?家居的污染又是有哪些因素構成的?什麼樣類型的產品,其污染因素主要在什麼地方?
當然,這些知識我還是可以從網上找到,但是如果我自己去做research,再到商家去印證,再進一步research,這個時間可要花海了。還得多方收集信息相互印證和置信,那就太費時間和精力了。
即便是這樣,我還是未必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我有一個同事,比我早一點裝修房子,他是極其仔細認真,嚴謹之人,也非常聰明,和我有同樣訴求,他花了海量時間研究這些個,結果選擇比我糟糕多了。
一個廠商可能告訴你他們家的東西甲醛含量非常低,並拿出很NB的檢測報告給你看,並高調宣傳環保概念,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他家產品苯大大超標,即便是你問起這個,他會含糊其辭告訴你,和其他產品差不多。這是很容易被忽悠住的。
我有這個朋友的幫助就完全不一樣了,她很清楚各個產品的全面檢測情況,客戶投訴內容和情況,根據我的預算,需求,房間功能,很快幫我選擇了大多數產品,省了我至少70%的時間。
也許有人就會說,又不是每次消費都能運氣好碰上這樣的朋友,那又如何?
這其實就是渠道的價值的體現之一。好的經銷商,就能幫助你完成這些事情。如果這世界全都是廠家直銷,看似好像是便宜了,但同時你就只能期望在各個領域,都有這樣的好朋友了。
我耳機和照相器材,都有我依賴的經銷商,雖然從他們那裡買,我可能會花比網上能找到的最低價要高5%到10%,但是我覺得物有所值。長期在他們那買東西,有信任度,他們也了解我的需求和特點,第一省時間,第二會幫我做出很多更好的選擇。其實我自己去追低價,但凡有一次消費的錯誤選擇,虧的就遠超我平時消費能節約下來的錢了。
例如選特定的定焦鏡頭,他知道我的鏡頭配給,知道去愛拍什麼,注重什麼,給我推薦了一個副廠頭,用到現在都很滿意。要求好求全,買個原廠頭,要多花40%價錢
選耳機也是一樣,第一次我去那,花了大半天試聽了無數耳機,後來我再去,他挑2,3個給我試我都很滿意,從中挑一個最喜歡的就省事多了。原來我買頭戴的時候想是奔著森海或者AKG去的,後來他推薦了我一副先鋒的監聽耳機,價錢便宜了一半,聽到現在我都極為滿意。
在他們那多花5%到10%,值!
渠道選擇中,盲目追求選擇」總代「」一級經銷「,貌似更便宜,其實同時也大幅收窄了選擇面。越是末端的渠道,一般來說,選擇的餘地就越大。
好的渠道,合適的渠道,對於消費者來說,很多時候甚至比廠商更重要。就好比葛巾女王,NB不NB?NB。專業不專業?專業。寫得好不好?好。
但是看她的一些文章,經常看得我冷汗直流。我可是比芮成鋼更不成鋼,穿衣打扮完全只追求舒適二字,對品味格調外形沒有半點需求。即便拋開消費能力,如果選擇葛女王作為我信息渠道的話,選擇葛女王推薦的商品的話,我非瘋了不可。
所以,好的渠道,好的貨,好品牌,這個好字是很難有客觀劃一的定義的,很多時候因人而異。
便宜也是一樣,將風險,時間,精力,長期使用成本(換代換型成本),需求契合度去考量的話,便宜一樣是一個有著不同解讀的概念。
至於到期待非正常定價,那是撞大運。消費購買是為了滿足需求,以此為路徑去消費的話,無非是兩個結果,要麼,為了便宜消費而消費,買了沒必要的東西,要麼就很容易上當受騙。
總的來說,消費和市場作為一個複雜的體系,不要眼睛只盯著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環節。光關注」便宜「和」好貨「這兩個點其實意義不大。事實上,在消費過程中,這並沒有那麼重要。
過程,時間,精力花費,適合程度,實用,風險,有太多重要因素要注意。
所以你回頭看看,在整個消費體系中,營銷,品牌,渠道,需求,環環相扣。便宜好貨只是末端的一個結果,砍掉這些追求便宜好貨,不容樂觀。
盲目膚淺得追求或者關注便宜好貨,是很容易掉進消費陷阱的,完全沒有意義。
貨好不好,便不便宜,並不一定是消費的重點,當然更不是消費的全部。對於一個消費者在在長期的消費過程中,整個消費體系中有太多的東西更重要。
何況,什麼叫好貨?什麼叫便宜?真的很難定義。完整的概念應該是,你花費了多大的代價(包含時間,風險和人際成本),去滿足了你多少多大的需求。
當然,目前中國的現狀,消費體系,市場體系,太不健康,騙子橫行,漏洞多多,從而有今日之消費博弈的局面,只能期待未來會變好了。
俗話之所以被傳為俗話,一般會有車輪子和萬應錠的雙重屬性,前者是指正反都能說通,你可以說便宜無好貨,也可以說物美價廉,反正都是俗話嘛;後者是指哪裡都能插進一句,面對著任何便宜的東西都能扔一句便宜沒好貨,反正便宜的東西總有省料的地方,先貼個標籤表明自己的遠見卓識再說。
所以說,凡不實事求是的套用理論都是耍流氓。
便宜的可能性,真的有很多,以我的人生閱歷,不外乎下面三種。
- 單純的偷工減料
如果不明確告知消費者,此種情況屬於假冒偽劣,類似黑心棉被子,注水豬肉……
如果明確告知消費者,此種情況屬於單純的廉價品,為滿足低端市場的需求而已。這種語境下的「便宜沒好貨」是顯而易見的。
- 通過科學改進造就的成本控制
當代的PC性能遠超幾十年前的伺服器,這是因為科技進步。
通過控制倉儲、流通、中間商同樣可以造就低價,這是因為物流管理進步。這種語境下的「便宜沒好貨」是非常武斷而沒道理的。
- 對細分市場的針對性成本調整
一般所說的性價比,其實就指這種了。
喬布斯曾經說,用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面前。
其實反過來也是成立的:用戶不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直到你把它拿走。在現代社會瘋狂的營銷推動下,用戶需求被無限放大,他們的真實需求往往會被掩蓋和誤導。正如現在的手機市場,真的有那麼多人需要一台高端大屏而續航拙計的遊戲設備么?你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的app么?
我以前寫過一篇講MTK的答案,就是這個道理「三星利潤將遭 Android 山寨大軍蠶食」的說法有何依據?山寨機安卓系統在什麼方面比三星更有市場競爭力?
未必是全部人,但是總會有人並不需要市場上那些紛繁複雜的東西,把那些對他們不必要的成本省下來,這就是性價比。
這種情況下強調便宜沒好貨,就是耍流氓。
對於需要輕薄+續航上網本又不缺錢的妹子來說,你自然可以宣揚Macbook Air性價比不錯;對於需要一台遊戲設備玩網遊跑單機大作的普通不文藝男青年,神舟戰神就是性價比爆了macbook全家十條街。
看清你自己的需求,才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性價比,便宜沒好貨就是廢話,沒有論據的論述只是口水而已。
引用金庸先生的話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白馬嘯西風》
你跟一句俗語較什麼勁……
俗話說:便宜無好貨;可俗話又說:有便宜不佔王八蛋!
還有: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可俗話又說:浪子回頭金不換!
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可俗話又說:近水樓台先得月!
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俗話又說:有仇不報非君子!
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可俗話又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
俗話說:打狗還得看主人;可俗話又說:殺雞給猴看!
俗話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可俗話又說:交淺勿言深,沉默是金!
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可俗話又說:不撞南牆不回頭!
俗話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俗話又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俗話說:禮輕情誼重;可俗話又說:禮多人不怪!
俗話說:人多力量大;可俗話又說:人多嘴雜!
俗話說:買賣不成仁義在;可俗話又說:親兄弟,明算帳!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可俗話又說:靠人不如靠己!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可俗話又說:爬得高,摔得重!
俗話說:一口唾沫一個釘;可俗話又說:人嘴兩張皮,咋說咋有理!
俗話說:知識要有產權;俗話又說:不分享心裡不安!
俗話說: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可俗話又說: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可俗話又說: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
俗話說: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可俗話又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俗話又說:人靠衣裳馬靠鞍!
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可俗話又說:狗改不了吃屎!
俗話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可俗話又說:開弓沒有回頭箭!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可俗話又說:狹路相逢勇者勝!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可俗話又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可俗話又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俗話說:金錢不是萬能的;可俗話又說:有錢能使鬼推磨!
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可俗話又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俗話說:出淤泥而不染;可俗話又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俗話說:捉賊捉贓,捉姦捉雙;可俗話又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俗話說:貧賤不能移!可俗話又說:人貧志短,馬瘦毛長!
俗話說: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可俗話又說:姜還是老的辣!
俗話說:後生可畏;可俗話又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可俗話又說:不是冤家不聚頭!
俗話說: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可俗話又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
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可俗話又說:縱虎歸山,後患無窮!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話又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可俗話又說: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俗話說:小心駛得萬年船;可俗話又說: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俗話說:量小非君子;可俗話又說:無毒不丈夫!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可俗話又說:寸金難買寸光陰!
俗話說:日久見人心;可俗話又說:人心隔肚皮!
俗話說:光陰似箭;可俗話又說:度日如年!
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俗話又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俗話說:邪不壓正;可俗話又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可俗話又說:不蒸饅頭蒸(爭)口氣!
俗話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可俗話又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俗話說: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可俗話又說:眾口爍金,積毀銷骨!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可俗話又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俗話又說:老虎屁股摸不得!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可俗話又說:今朝有酒今朝醉!
俗話說:人定勝天;可俗話又說:天意難違!
俗話說:愚公移山;可俗話又說:胳膊擰不過大腿!
俗話說:哪裡跌倒哪裡爬起;可俗話又說:一失足成千古恨!
俗話說: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平有人管;可俗話又說:自家掃取門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俗話又說:過河拆橋、卸磨殺驢、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俗話說:雙喜臨門;可俗話又說:福無雙進,禍不單行!
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可俗話又說:滾石不生苔,轉業不生財!
俗話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可俗話又說: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
俗話說:明人不做暗事;可俗話又說:兵不厭詐!
累不累?
我的理解是,如果你把時間價值也算入在內的話,這句話就沒啥大錯了。
價格是一個篩子,通常的市場環境下(壟斷等除外)高價格其實是從一大堆商品中將更為優質的東西篩選出來,給你一個更為簡單的維度去考量這個商品,主要節省了我們的選擇時間(選擇障礙除外。。。)
價格便宜里有沒有好貸呢?當然是有的,但是通常你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自己去進行甄別和篩選。。。以我自己為例,其實我特別討厭逛街和刷淘寶,但是我這樣的窮逼為了買到價格上更便宜的好貨,需要花掉大量的時間在搜索、選擇、看評價和比價上,有時候一圈下來買到的東西還是讓自己不爽,拉黑某些店,或得更高級的淘寶經驗。。。而對土豪來說,他們會直接把卡扔到買手店裡說「愛馬仕新款來了直接刷卡寄給我」(這是以前某客戶和我說的,他們很多用戶都是這一型)
樓上的大大們說的各種都很厲害,但是對於我這樣懶惰不願意想太麻煩的事情的人來說。。。如果我能發財,那麼我一定把卡扔遍各大奢侈品店。。。。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在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中,所有的商品都是同質的,所以所有的競爭都是價格競爭,誰的價格低,誰的商品就能賣出去,所以廠商會努力改進生產技術,或者選擇更便宜的生產要素組合,從而使得商品越來越便宜,比較典型的例子是電子產品所遵循的摩爾定律,便宜是技術進步的結果。當然,這時候所有商品都是同質的,所以「便宜沒好貨」是沒有意義的問題。
然後我們加入了產品的異質性,。同樣是蘋果,一個是高質量的蘋果,一個是低質量的蘋果,它們會不會面對不同的價格?
這裡的問題是,生產一個質量好的蘋果,比生產一個質量差的蘋果,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對於同一的價格,消費者當然想要質量好的蘋果,而對於同樣的價格,生產者當然想要生產質量差的蘋果。
然而會不會給一個同樣的價格呢?
當消費者完全可以分辨兩個蘋果的時候(一個光潔飽滿,一個乾癟,而生物規律是前者更好吃,抱歉我實在不會挑蘋果,如果反了,道理一樣),他當然會給質量高的蘋果一個更高的價格,給質量低的蘋果一個更低的價格,而生產者當然會用高成本生產高質量蘋果,低成本生產低質量蘋果,二者的數量能夠使他利潤最大,所以「便宜沒好貨」是成立的。
當消費者完全不可以分辨兩個蘋果的時候(例如通過某種技術使得乾癟的蘋果變得光潔飽滿,而口味沒有任何變化,假設這個技術是免費的),消費者因為不能分辨蘋果的質量,只能給出一個同樣的價格,這時候廠商當然會選擇以低成本生產低質量產品,然後以高質量產品的價格賣出去。
等一等,這個分析還沒有完。消費者也不是傻逼,他們在不知道自己買的究竟是高質量產品還是低質量產品,所以他們也不會出一個最高的價格,而只會出一個介於二者之間的價格。這使得那些只能用高成本生產高質量產品的廠商退出市場,從而充斥在市場的都是爛貨。這就是所謂的「逆向選擇」問題。不但便宜沒好貨,想要有貴的好貨都無法做到。
等一等,這個分析還沒有完。(下面的分析比較複雜!)
假如消費者付出一個中間的價格,獲得低質量產品所得到的效用,遠遠小於它們付出一個較高的價格,從而獲得一個高質量產品所得到的效用;例如,他們願意為一個好蘋果出10元錢,但是現在卻只能用8元錢買一個爛蘋果,有沒有一個辦法讓廠商生產好蘋果,並且消費者買到好蘋果呢?
是有的。訣竅在於:第一、消費者在吃到爛蘋果之後,再也不去買這家的蘋果,並且一個消費者知道這是爛蘋果,所有消費者都知道了,所以生產爛蘋果是一鎚子買賣;第二,消費者支付一個很高的價格(這個價格比生產高質量蘋果在市場上賣到的價格還要高),高到生產高質量蘋果,並且一直以這個價格賣出去所獲得的收益,要高於生產低質量蘋果並且以高質量蘋果的價格賣出去一次而獲得的收益。
例如,高質量蘋果的價格是10元,低質量蘋果的價格是6元,生產低質量蘋果,並且以高質量蘋果的價格賣出去,可以獲得4元的收益;如果生產高質量蘋果,卻仍然以高質量蘋果的價格賣出去,那麼在競爭市場,收益是零(假如收益為正,會有更多的廠商來進行價格競爭,一直到收益為零),所以理性的廠商肯定會欺詐。
但是如果消費者進行這樣一種策略:以11元的價格去買蘋果,一旦發現是低質量蘋果,就不再買這家的蘋果,而發現這是高質量蘋果,就會一直買下去。這樣廠商有兩種選擇,第一,一鎚子買賣,把6元成本的低質量商品(注意競爭市場是零利潤,所以成本等於價格),以11元出售,獲得5元的收益,但從此關門;第二,把10元成本的蘋果以11元賣出去,並且一直賣下去,每次獲益1元,五次就會超過5元。
廠商的選擇當然是第二個。
所以當消費者想要用較貴的價格買到較好產品,即使是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也是可以做到的,他們要為這付出一個額外的價格(相對於10元高質量蘋果的11元實際價格),這可以看做他們為了獲取被廠商隱藏起來的信息而付出的信息價格。
最後就是所謂的「品牌」問題。其實「便宜沒好貨」這句話是在品牌問題上出現的,我們總是發現有牌子,或者名牌的產品較貴,而沒有牌子,或者牌子不那麼響的產品較便宜。我們只知道牌子,而不知道如何分辨產品價格,所以只能說「便宜沒好貨」,從而去選擇名牌。
其實道理和我們剛才說的「支付更高的價格」是想同的,都是想要讓廠商欺詐的收益小於不欺詐的收益,從而不欺詐。一個思路是在不違約時支付更高的價格;另一個思路是提高違約的成本。
例如,廠商為這個生產所進行的投資是不可以有其他用途的,也就是你這個一鎚子買賣之後,你投入的東西就完全沒用了,顯然違約的成本就高了。
固定資產比流動資產更加不能「挪作他用」,所以你會認為街邊小攤的食品比有店面的食品質量差,因為前者大可以騙了你就跑,後者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
專用型資產比通用型資產更加不能「挪作他用」,例如高質量蘋果和低質量蘋果需要不同的化肥,而你看到廠商買了很多很多高質量蘋果專用的化肥,那麼他欺詐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最最專用的資產就是「品牌」。三鹿廠不生產奶粉還可以生產其他東西,但是「三鹿」這個牌子就毀了。所以品牌的價值越大,廠商違約的成本就越大,消費者就越認為它生產的是高質量產品。廠商為了提高品牌的價值會做很多事情,例如廣告,明星代言,這些費用會加在產品價格裡邊讓消費者買單,假如消費者買高質量產品的慾望非常大,他們會願意買單。
就這樣,品牌=價格=質量。
總結一下。當商品具有異質性的時候,假如商品的質量是可以分辨出來的,那麼「便宜沒好貨」成立;假如商品的質量是不可以分辨的,由於逆向選擇,那麼「便宜沒好貨」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貴了也沒有好貨」,全都是便宜的爛貨;除非消費者對高質量商品的慾望非常大,他們可以通過一種機制用更更高的價格來獲得高質量商品,「便宜沒好貨」成立,這時候消費者可以認為,品牌越知名的產品質量越高,價格越貴的產品質量越高。沒有限定範圍,這是一個耍流氓的問題。鑒定完畢。
如果你比賣家更了解他賣的商品
這句話可能是錯的
你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些都攔不住」是對的么?
…… 自從我在國外的outlet買到一千不到的名牌…… 對於這個命題覺得個人喜好和經驗吧。
有錢買貴的,考慮性價比甚至機會成本等…… 就不好說了。
買貴不貴的看場合,有的地方是需要好的,雖然可能才多個0,但是使用時間等明顯延長。
比如polo的線衫和一般國內牌子的都扔到洗衣機 (抱歉) 最後明顯polo的穿的顏色還好而且沒有舊感。
不過我兒子的衣服一般我是買幾套好點的outlet之類的名牌,再買幾套國產便宜,反正小孩子也長的快。
有個Ted講十樣東西的價格還是價值,蠻好看的,雖然講的人說沒有人誇獎他那800美金的牛仔褲,但是在他沒說之前,我是看了他很久,覺得什麼地方有點特殊-好看。 還有最後腦研究證明當人在喝標價貴其實是同樣的紅酒的時候快樂部位也閃的更厲害。 (所以說,換個角度大腦是無法分辨真假的,有些都是自以為罷了)
借用知乎上某人的一句話:
一分錢一分貨,一毛錢兩分貨,一塊錢三分貨。
來自:luckystar 一分錢一分貨,一角錢兩分貨,一塊錢三分貨 - Luckystar Says - 知乎專欄
基本對。
但是當你對某一領域比較了解之後你就會知道:
有的時候,同樣的錢,甚至更多的錢,獲得的東西,好與壞,特么的真的是個玄學。
這話我在一個酒店回答下面說過,還有就是有些東西,你買早幾個月,甚至幾天,就買貴兩三千塊錢,哪怕是款式N年都一個鳥樣的(舉例:tumi)東西。好是一個很泛的抽象概念,涉及到審美品位、生活習慣、個人喜好、實際需求等方面。
而便宜是可以化的。
有人會覺得臭豆腐比燕窩粥好吃;
有人會覺得回力鞋比耐克鞋好穿;
有人會覺得小旅店比大酒店好住;
有人會覺得路邊的比人間的好玩。
好壞、貴賤都是很難客觀評價的,每個人的感覺不同,比如剛工作時一個月800塊,吃蓋飯都會覺得8塊錢的比6塊錢的貴很多,工作幾年後就會覺得他的價位和十幾塊的麥當勞沒什麼區別(這個舉例可能更容易被接受,所以用它)
此外,同樣品質情況下,的確有運營人才可以改善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當初聽說過一個人如果在行業里可以把運營成本降低10%,那麼他就可以橫著走,就是這個意思。(事實情況是我做過2件自己為創舉的事情,範圍內運營成本降低也有好幾成,但結果也沒好意思橫著走)鑒於A的成本低了10%,B或許由於一將無能累死千軍,高出平均水平30%,你能說A的貨品不如B的好么?
如果沒有小米,如今四核處理器的出貨量估計遠沒有那麼大,甚至會拖慢手機性能的發展速度,所以價格只是一個非常弱的弱相關因素,重點在對參數、品質的理智判斷上。
我: 老闆,這件衣服怎麼賣?
店主: 一百二
我: 八十
店主: 最低一百,不能再低了,最後幾件
我: 成交!
「便宜無好貨」是那些沒錢的人買了便宜的東西發現質量不行後,身邊的人常常給沒錢人的「責罵」。
便宜無好貨,你自己要買便宜的東西,還想要好貨嗎?
言下之意,買什麼東西都必須買貴的;沒錢人就活該不能擁有「好貨」。
我為這話感到悲哀,因為我本身是個沒錢人。
好貨,我的理解是質量的好壞,而不是功能的強大。
比如買一台電腦,我買不起最好的屏幕,買不起最快的CPU。。。但買個價格低的電腦不意味著我要每天承受藍屏之苦。
買把椅子,我買不起有各種華麗雕刻的,也買不起珍貴木材做的,但買了個便宜一些的椅子不意味著它可以在某個時刻突變為三隻腳。。。
商家做廣告的時候總說這裡好那裡好,價格只要多少;買回去後質量不行,用戶抱怨,卻說「便宜沒好貨,誰讓你買便宜的」來推託;你說哪個商家才可信?
市場上虛抬價格的不是沒有,價格起伏很大的也是經常見的,你能說商品的質量也跟著起伏了嗎?在大部分情況下是對的。
當然是有一些物美價廉的東西,但在大部分情況下,足夠的價格能保證足夠好的材料,生產者也會有足夠好的耐心來製作這些商品。路邊的小攤上用地溝油的概率當然遠遠大於喜來登酒店,山寨機的做工跟iphone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有些人買東西喜歡買卡脖子價格,其實何必呢,讓商家有合理的利潤,會有更好的心情來提供更好的服務。再說,市場經濟下也基本上不存在暴利的空間。
一分錢一分貨,一毛錢兩分貨,一塊錢三分貨。一分錢絕對買不到三分貨
對於手機來說,一味圖便宜就只能買到二手、山寨貨了。
嚴格來說是不對的。
便宜無好貨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是成立的,但畢竟還是有些特殊情況是不對的。
不絕對。
目前第一的實在是看不懂,物美價廉和貨真價實衝突么?不正是追求物美價廉才推動了產業進步么?
技術的革新可以帶來成本的下降,不同企業的技術不同,完全可以好貨更便宜。電子產業這點最明顯,intel的處理器就是因為技術更強,同樣成本下能做出性能更好的晶元。
同理的還有很多:例如中國並不是造不出汽車,而是造出質量相同的車成本高於其他國家。
再比如我想買一台手機,我需要享受智能機的功能。但是三星手機有很大的品牌溢價,國產品牌沒有品牌溢價。前者賣4000後者賣2500。兩者雖差價1500,使用起來的體驗卻非常接近,所以對我而言後者的性價比更高。
便宜仍是好貨。
當然,更多的時候沒有這種技術的革新,所以一碗加蛋的面還是比沒加蛋的要貴。
推薦閱讀:
※像我家這種情況,從家庭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是全力培養一個孩子好,還是養兩個孩子更有利?
※裝修發生經濟糾紛該怎麼辦?
※什麼是反周期行業?有哪些反周期行業?
※你如何評價陳志武的《金融的邏輯》?
※如果大陸禁售蘋果產品,蘋果會倒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