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反烏托邦小說?有哪些關於烏托邦的學術著作值得推薦?
首先回答樓主的問題,最好的關於烏托邦的學術著作我認為是劍橋大學出版社的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Utopian Literature. 如果還需要更深入的了解的話,建議選讀一些作品然後找相關的書評。
烏托邦及反烏托邦小說是最經典意義上用故事來表達某些政治意味與主張的文學作品。作者往往對一個並不存在的世界(一種基於現實世界的誇張)進行詳細且參雜褒獎或者貶低描寫,以達到對現實世界進行改造與啟蒙的目的(反烏托邦則是警示)。烏托邦與反烏托邦文學的發展據我的觀察,經歷了一下幾個階段(詳見最後的書單)。
古典的烏托邦主義文學,秉承古典哲學的脈絡,探討的更多是人性,以及如何改造人性中的弱點。
在啟蒙運動之後,近代的烏托邦文學融合了許多理性至上的觀點,變得更加雄心勃勃地試圖影響當時的社會。這便是所謂「social engineering」的雛形,即試圖通過文學上的藍圖計劃將當時所流行的工程學與管理學的概念應用於規範人類社會事務與行為。而表面上科學與理性不斷進步的18,19世紀到20世紀,也同時是這樣的改良藍圖(烏托邦文學以及它表親科幻文學)湧現的一個高峰。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化與社會主義思潮的興起,19世紀之後的烏托邦文學則很明顯演化成了對社會主義的功頌與嚮往(最有名的莫過於HG Wells)。隨著十月革命的勝利,人類的第一個基於馬克思所描繪的烏托邦藍圖,大規模的social enigeering計劃便在歐洲大陸的末梢開始了。
蘇聯的失敗無疑催生了一大批的反烏托邦文學,最有名的便是《我們》,《美麗新世界》,《1984》三部曲。With the blessings of hindsight, 大部分的保守主義者或者自由派都認定,任何的social enigeering企圖不僅僅是天真的,也更是傾向於失敗的。卡爾波普爾在他的著作《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中曾詳細的駁斥了一切關於social engineering可能性的主張。事實上,在波普爾,奧威爾以及蘇聯的信譽破產之後,似乎便再也沒有有影響力的純烏托邦作品出現了。但同時許多科幻作品中,依然能讀到濃厚的烏托邦主義的味道。
與此同時,反烏托邦文學的活力在當代依然沒有衰退,湧現了例如反思消費主義文化的Fahrenheit 451度,回歸經典主題探討人性的The Lord of Flies, The Hunger Game,以及反映女權主義訴求的The Handmaid"s Tale跟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
主要烏托邦及反烏托邦文學作品清單 (部分未讀過)
A Chronology:
經典烏托邦
Plato: Republic;
Francis Bacon: New Atlantis
Thomas More: Utopia
Henry Neville: The Island of Pines
Jonathan Swift: Gulliver"s travel
近代
Karl Marx: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HG Wells: The invisible man
HG Wells: Time Machine
HG Wells: The Island of Doctor Moreau
HG Wells: A Modern Utopia
William Morris: News from nowhere
Bellamy: Looking backward (from 2003)
反烏托邦
Zamyatin: We
Huxley: A Brave New World
Orwell: 1984
Orwell: Animal Farm
當代
William Goldings: The Lord of Flies
Bradbury: Fahrenheit 451
M. Atwood: The Handmaid"s Tale
Heinlein: 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
從經典通俗入手就是反烏托邦三部曲,極左社會政治寓言《1984》,反蘇經典文獻《我們》,科幻型幻想烏托邦《美麗新世界》,權利與自由文化鬥爭《華氏451》,核後廢墟文化《蝶蛹》,有時間的話可以啃索爾仁尼琴的《紅輪》,還有就是了:還有就是《蠅王》吧,想要逼格高的話就看納博科夫的〈斬首之邀〉,或純英文的The Handmaid"s Tale,
1984,我們,美麗新世界,這是著名的反烏托邦三部曲,我覺得喬治的動物農場也很有意思,建議去讀
不甚談文學,「反烏托邦」小說告訴我們的是,醒醒啦,該去搬磚了。烏托邦是受壓迫的人渴望建立的,在這裡我起碼不是屌絲,斯是陋室,關鍵要有。
我極力爭辯我不是在文學課上才知道烏托邦這個名詞的,早在我還喜歡沒有胸和小屁股女孩子的年紀,我對性與金錢都處於朦朧的階段。我看過看過幾集叫做《奮鬥》的電視劇,幾個男女糾纏在一個比別墅還好的叫做烏托邦倉庫里,我年幼的腦袋裡產生的都是香煙、拖鞋和啤酒瓶這些意象。最後眾人夢醒各自離去,那個開著破吉普華子才是被塑造的最真實的,那時我就知道所謂的「烏托邦」是不存在的,就是做夢。若干年之後,讀到《神曲》對天堂描述時,我覺得它比托馬斯.莫爾筆下的更理想。但是最後但丁最後被上帝的光芒刺暈,醒來之後是什麼,我覺得應當是黝黑的森林,黑白相抗的佛羅倫薩。
所以在我看來「反烏托邦」即是一切真實,人性。
烏托邦小說始於英國托馬斯爵士,反烏托邦小說當屬喬治.奧威爾紳士的《1984》和《動物莊園》流傳最廣,另外比較著名的有扎米亞京的《我們》,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烏托邦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反烏托邦的:奧地利經濟學派諸位作品、波普爾作品
可以去看看《龍蝦》 電影
《共產黨宣言》
於是我也好不羞澀地加入到這個高卡的話題之中。
經典的反烏托邦三部曲中我只讀過《1984》,當時的感覺是天哪這人真的是活在資本主義社會而不是朝鮮這類國家嗎?文字一開始密密麻麻分了兩次才讀完,讀完之後陷入有點觸動很深,有點不敢說話,怕被「老大哥」發現;
我讀過喬治*奧威爾的《1984》,《動物莊園》和相對不太有名的《巴黎倫敦落魄記》,這是我讀過最多作品的作者了。我覺得簡短的《動物莊園》比較快能夠進入喬治奧威爾的視界。
《我們為什麼永遠都繞不開喬治奧威爾》,這是一本超短的全球喬治奧威爾全球書評集,裡面有些我很贊同的,可能可以算是反烏托邦小說的意義吧:每次翻開奧威爾,一縷啟示性的、具有當代迫切性的光亮便現了出來,似乎他在幾十年前就已預料到了今日世界之情狀。
以及:
如果說奧威爾此生在什麼地方有罪於世界的話,那麼這一罪責肯定不是他太過左傾,而是他太過真實。
最後,我始終很感激,這麼左傾的書,能夠被廣泛傳閱。
最近看到一本是中國社會出版社的《科學烏托邦主義的建構與解構》,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這完美的一天
烏托邦地形地貌圖
托馬斯·莫爾於1535年7月7日被處死刑。他不屈不撓,視死如歸,臨刑前還說笑話。莫爾被禁止最後向人民發出呼籲。他告別了家人,自己用頭巾扎住眼睛,並且對劊子手說:「我的頸子是短的,好好瞄準,不要出醜。」莫爾的頭終於掛在倫敦橋上示眾。
馬克思恩格斯曾這樣評價《烏托邦》:「這種幻想的未來社會方案,是在無產階級還處於很不發展狀態……產生的,是從無產階級希望社會總改造的最初的充滿預感的激動中產生的。」
「烏托邦」,又名「烏有之鄉」或「無何有之鄉」。原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基本內容是關於莫爾那個時代歐洲各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的談話,意指莫爾置身其中的當時的英國社會,在這一部分作者隱晦巧妙而又不失風趣地抨擊了英國政治和社會的種種黑暗,具體是虛構傑出人物拉斐爾·希斯拉德關於某一個國家理想盛世的談話,由英國名城倫敦的公民和行政司法長官、知名人士托馬斯·莫爾轉述,在談話中,旅行家希斯拉德——他代表的是作者的觀點——尖銳地抨擊了當時在英國已經登峰造極的君主專制制度。在其中,他自認為找到了一切社會罪惡的根源,這個根源就是「私有制的統治」。莫爾的基本論點是:財產私有為社會上萬惡之源。所以在第二部分,莫爾就以充當私有制對立面的公有制來貫穿組織建構一個充噹噹時英國社會的對立面的「烏有之鄉」。他描繪了烏托邦這個理想國,同第一部分的內容形成鮮明的對照。作者關於未來的完美社會的全部設想都包含在這一部分。在此部分,莫爾主要從財產公有、生產勞動、務農為本、城市規劃、衛生健康、學術研究和宗教信仰自由等方面展開敘述。
莫爾顯然是有強迫症的,亦或是為了讓他的完美方案至少看上去很完美。整個烏托邦島由不規則的新月形被他的意志改造為方中帶圓,四面環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連中心島也是由四個城市共同拱衛一個都城。選舉制度依然是古羅馬時期的議會與元老院制度,由於小國寡民,實行直接選舉。烏托邦人不分男女都以務農為業,且務農的時間安排是由每人輪換的,務必達到每個人的勞動時間均等與生產力可以達到穩定發展相協調的局面,每人每天工作6小時,睡覺8小時,即可保證城邦源源不斷的生產資料供給。我分析烏托邦之所以成其烏托邦,整個社會體制能夠長期有效運轉,乃在於其基本的人性假設是:人性本善且人畢生追求「至足而良善的生活」。總而言之,烏托邦人特別不肯放過精神的快樂,以其為一切快樂中的第一位的、最重要的。他們認為主要的精神之樂來自德行的實踐以及高尚生活的自我意識。至於身體的快樂,他們首推健康。 公正是一個國家的力量源泉。烏托邦是一個人道主義之邦,其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烏托邦在戰爭中是寧願捨棄自身的財富,也不願輕易排除自己的公民去參加戰爭,它重視人、人的生命、人的價值;另一方面,當兩軍交戰時,烏托邦教士在一旁,但離戰士不太遠,他們跪在地上,身披法衣,伸出雙手朝天,首先祈禱和平,其次祈禱在雙方流血不多的情況下祖國取得勝利。當烏托邦軍隊佔了上風,教士便馳進酣戰中心,阻止本國軍隊對敗軍濫肆殺戮。敗軍只要有看到教士並向其呼籲的,就能保全性命。敗軍中有觸摸教士身上飄揚的法衣的,就可以使自己留下的財物免於從戰爭來的任何破壞。
至於關於「烏托邦」的批評,我在這裡暫且不談,因為這是人人皆可以染指的。因此,沃爾金強調,「社會的發展還沒有創造出使無產者形成為一個階級所必要的前提,產生科學社會主義的時機還沒有到來。"幻想的方案"在莫爾當時的條件下是表達他的大膽的社會思想的唯一可能採用的手段。」
最後,我認為:
《烏托邦》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更不是一幅可行的完美設計的藍圖,但它卻是截止目前為止人們對於「理想國」般的良善生活所達到的最為精緻的探索,以至於以「典例」的價值成為後世社會主義思想中繞不過的話題。
我們,動物農場,1984,美麗新世界,都是經典的作品
反烏托邦的小說可以說是我的最愛!每一次看都有一種「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的感覺XD不同的腦洞大開,以及各種喜歡的角色領便當真的超爽的呢2333個人是飢餓遊戲腦殘粉所以牆裂推薦!!!個人喜好的分歧者,移動迷宮也不錯。看過挺多這種系列但是一時想不起來以後慢慢補!
描繪出一個疫苗沒什麼效果(效果比現實低),並且會導致抑鬱症(概率比現實高)的世界觀
故事就停留在故事就行了,要推廣到現實,還差了好多。
今夜不聊川普,聊聊烏托邦
重返美麗新世界 (豆瓣)
實踐美好的世界構想之後就是超出想像的災難。
可以看看《生態烏托邦》,是本小說。
Animal Farm
我卻想到了斯金納的桃源二村…好像沒關係
前些日子恰好連著讀完這三部曲,我不禁對此三部曲表示疑惑。我想奧威爾的那本絕對大師風範寫的淋漓盡致毫無疑問,但就美麗新世界這本科幻小說,通過兩個世界的對比,我感覺作者從情感上卻沒有堅定地堅持機械專制化文明,其實是更偏袒於原始文明。至於扎米亞京的我們,講述的一次反專制的失敗,從他的描寫可以看出專制社會的無情與殘忍,只可惜最後失敗。
我覺得不能說我描寫了這樣一個社會就說這是反烏托邦小說。那麼中國宮廷劇都是反烏托邦。關鍵是看完書要覺得,哎,烏托邦確實不存在,也不該存在。
這點只有1984做到了。
個人愚見。
《1984》
英國作者Aldous Huxley的《美麗新世界》。
推薦閱讀:
※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拉康的三維世界——實在界、想像界、象徵界?
※5、請分析城市「摩天大樓」的意味,並由此簡要談談你對空間詩學的認識?
※結構主義的文學符號學與文學敘事學主要觀點是什麼?
※"一代有一代文學之所勝"這一說法的歷史意義和局限?
※德里達「延異」概念和皮爾士「無限衍義」概念之間有哪些異同?